小儿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

饮食不当,消化障碍
小儿腹泻病
发病机理
食物积滞于小肠上部 酸度减低 糖类消化不良 肠腔内渗透压增高
肠道下部细菌上移 (内源性感染)
蠕动增加 (渗透性腹泻) (肠道功能异常)
小儿腹泻病
分
类
非感染性
1. 按病因分类 :感染性 2. 按病程分类 急性: ≤2周
迁延性:2周~2月
慢性 : >2月 3.按病情分类: 轻型 重型
绿脓杆菌等
小儿腹泻病的病因
感染因素(infectious agents)
(一) 肠道内感染
3.真菌 白色念珠菌、曲菌 毛霉菌、隐孢子虫 4.寄生虫:阿米巴、滴虫
小儿腹泻病的病因
感染因素(infectious agents)
(二) 肠道外感染 肠道外组织器官感染引起的腹泻。 如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 泌尿系感染 腹泻不重 机理:消化功能紊乱 肠内外同一病原
志贺菌属菌、侵袭性大肠杆菌等
侵入肠粘膜穿入上皮细胞
小儿腹泻病
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 溃疡、渗出(菌痢样大便)
发病机理
渗出性腹泻
小儿腹泻病
发病机理
轮状病毒 NSP4(肠毒素) 细胞内Ca2+浓度↑ 导致cl-分泌↑ 分泌性腹泻 破坏绒毛结构 消化吸收障碍 双糖酶活性↓ 糖类积滞 肠腔内渗透压↑ 渗透性腹泻
小儿腹泻病
发病机理(pathogenesis)
导致腹泻的机制有:
分泌性
渗透性
渗出性 肠道功能异常
霍乱弧菌、产毒性大肠杆菌等
粘附、定居在肠上皮刷状缘 小儿腹泻病
发病机理
不耐热肠毒素
耐热肠毒素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ATP→cAMP↑
小儿消化不良讲课PPT课件

案例二:张某,3岁,反复呕吐、腹 泻,诊断为小儿消化不良。通过调整 饮食、补充益生菌等措施,病情得到 有效控制。
案例四:赵某,9个月大,因发热、 咳嗽就诊,诊断为小儿消化不良。通 过抗感染、对症治疗等措施,病情得 到缓解。
家长A:分享了孩子消化不良的症状及就医过程,强调了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家长B:分享了通过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成功缓解孩子消化不良的经验,提供了实用的家 庭护理技巧。
感染:细菌、病 毒等感染引起胃 肠功能紊乱
过敏:食物过敏 或药物过敏导致 胃肠道炎症
其他疾病影响:如 感冒、肺炎等其他 疾病也可能引起消 化不良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由于胃和十二指 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通常与饮 食、精神等因素有关。
运动障碍性消化不良:由于胃肠道 平滑肌收缩无力引起的消化不良, 通常与年龄、药物等因素有关。
预防措施:注意饮 食卫生、勤洗手、 接种疫苗等
治疗建议:及时就 医、遵医嘱治疗
消化系统疾病: 如胃炎、胃溃 疡等,会影响 消化功能,引 发消化不良。
代谢性疾病:如 糖尿病、甲状腺 疾病等,会影响 身体代谢,导致
消化不良。
免疫性疾病:如 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等,会影响身体 免疫功能,易引
家长C:分享了孩子消化不良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与孩子沟通、安抚孩子情绪的 方法。
家长D:分享了参加消化不良讲座的收获,强调了家长在孩子健康管理中的责任和作用。
专家介绍:具备丰 富的临床经验和专 业知识
案例分析:针对不 同年龄段的小儿消 化不良进行案例分 享
经验交流:与现场 观众互动,解答关 于小儿消化不良的 各种问题
的消化系统功能
消化不良对小儿的影响
消化不良影响小儿营养吸收,导致生长发育迟缓。 长期消化不良可能导致小儿营养不良,影响身高和体重发育。 消化不良引起的不适感会影响小儿的情绪和睡眠,进一步影响生长发育。 及时治疗消化不良,保证小儿营养摄入,有助于促进正常生长发育。
第六章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

临床分类
感染性
腹 泻 病
非感染性
肠道传染病(霍乱、痢疾)
肠炎
病毒性肠炎 细菌性肠炎 真菌性肠炎 寄生虫性肠炎
喂养不当(饮食性)腹泻 肠道外感染(症状性)腹泻
过敏性腹泻 消化酶缺乏性腹泻
临床分期
急性腹泻病:病程<2周 迁延性腹泻病:2周≤病程≤2月 慢性腹泻病:病程>2月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易感因素(内因)
绕以红晕,多个小溃疡可融合成不规则的较大溃 疡。
有低热或高热(体温达38~40℃),牙龈红肿
(牙龈炎),出现流涎、拒食、烦躁、颌下淋巴
结肿大。
病程较长,溃疡10~14天愈合;淋巴结肿大2~ 3周消退。
本病须与疱疹性咽峡炎鉴别,后者由柯 萨奇病毒引起,多发生于夏秋季,疱疹 主要在咽部和软腭,有时可见于舌,但 不累及牙龈和颊粘膜,颌下淋巴结不肿 大。
【治疗原则】
①重视口腔卫生,勤喝水。 ②局部处理:局部涂锡类散、冰硼散等 中药,疼痛重者进食前在局部涂2%利多 卡因。 ③对症处理:发热者用退热剂。
三、溃疡性口炎
主要由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 起的。多见于婴幼儿。常发生于急性感 染、长期腹泻等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口 腔不洁更利于细菌繁殖而致病。
【治疗原则】
1、保持口腔清洁,用 2%碳酸氢钠溶液 于哺乳前后清洁口腔。 2、局部用药,可用制霉菌素10万U/次, 加水l~2ml涂患处。
二、疱疹性口炎
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1~3岁 小儿多见,传染性强。可在集体托幼 机构引起小流行。
【临床表现】
口腔粘膜上可见单个、一簇或几簇小水泡,
破裂后形成浅表溃疡,上面覆盖黄白色分泌物,
-、鹅口疮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 感染所致。 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 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小儿腹泻)PPT课件

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且 婴儿食物以液体为主,进入 量较多,胃肠道负担重。
精选ppt课件最新
12
3.机体防御功能差
①婴儿胃酸偏低,胃排空较快,对 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较弱;
②血清免疫球蛋白(尤其是IgM、IgA) 和胃肠道分泌型IgA均较低;
③正常肠道菌群对入侵的致病微生物
有拮抗作用,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 肠道菌群时,或由于使用抗生素等引起 肠道菌群失调时,均易患肠道感染。
精选ppt课件最新
13
4.肠道菌群失调:
正常肠道菌群对入侵的致病微生物有拮 抗作用,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 群时、改变饮食使肠道内环境改变时、或 滥用广谱抗生素时,均可使肠道正常菌群 的平衡失调,而患肠道感染。
5.人工喂养
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SIgA乳铁蛋白)、 巨噬细胞和粒细胞,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 家畜乳中虽有某些上述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 被破坏,而且人工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极易受污 染,故人工喂养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 乳喂养儿。
(1)致腹泻大肠杆菌:根据能引起腹泻的
大肠杆菌的不同致病毒性和发病机制, 已知的菌株可分为5大组。 1)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为最早发现
的致腹泻大肠杆菌致病菌侵入肠道后,
粘附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引起炎症反应,
导致肠粘膜微绒毛破坏,皱褶萎缩变平,
粘膜充血、水肿而致腹泻,可累及全肠
道。
精选ppt课件最新
(8省市)每年两个高峰
7、8、9,致泻性大肠杆菌、痢疾杆 菌10、11、12,轮状病毒
精选ppt课件最新
6
High Childhood Morbidity
1.3 billion episodes / year in <5y children
精选ppt课件最新
12
3.机体防御功能差
①婴儿胃酸偏低,胃排空较快,对 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较弱;
②血清免疫球蛋白(尤其是IgM、IgA) 和胃肠道分泌型IgA均较低;
③正常肠道菌群对入侵的致病微生物
有拮抗作用,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 肠道菌群时,或由于使用抗生素等引起 肠道菌群失调时,均易患肠道感染。
精选ppt课件最新
13
4.肠道菌群失调:
正常肠道菌群对入侵的致病微生物有拮 抗作用,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 群时、改变饮食使肠道内环境改变时、或 滥用广谱抗生素时,均可使肠道正常菌群 的平衡失调,而患肠道感染。
5.人工喂养
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SIgA乳铁蛋白)、 巨噬细胞和粒细胞,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 家畜乳中虽有某些上述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 被破坏,而且人工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极易受污 染,故人工喂养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 乳喂养儿。
(1)致腹泻大肠杆菌:根据能引起腹泻的
大肠杆菌的不同致病毒性和发病机制, 已知的菌株可分为5大组。 1)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为最早发现
的致腹泻大肠杆菌致病菌侵入肠道后,
粘附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引起炎症反应,
导致肠粘膜微绒毛破坏,皱褶萎缩变平,
粘膜充血、水肿而致腹泻,可累及全肠
道。
精选ppt课件最新
(8省市)每年两个高峰
7、8、9,致泻性大肠杆菌、痢疾杆 菌10、11、12,轮状病毒
精选ppt课件最新
6
High Childhood Morbidity
1.3 billion episodes / year in <5y children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小儿腹泻)课件图文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 小儿 腹泻图文课件
小儿腹泻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的发病率很高。通过这个课件,您可以 了解小儿腹泻的相关知识,包括定义、分类、传播途径、临床表现、治疗和 护理方面的内容。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性
1 影响儿童健康
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防控是非常重要的。
2 高发疾病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中,小儿腹泻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2
诊断方法与标准
通常,医生会根据历史询问、临床观察以及实验室检查等方法来确认患者是否患 有腹泻病。
小儿腹泻的治疗与护理
饮食调整
饮食清淡为主,避免进食油腻、辛辣食物,多饮开水以及少量食盐水、果汁等。
抗生素治疗
如病情严重,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使用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护理宝宝
宝宝的衣物、玩具、餐具等用品要做好消毒工作,保持宝宝的环境干燥、整洁同时做到饮食 定时、定量。
小儿腹泻的预防
手卫生
培养孩子爱好洗手的好习惯,手卫生保持清洁干净。
饮食卫生
食物应清洗消毒,烹饪前要加热杀菌,如喂养配方 奶,要遵守用水清洗瓶子和奶嘴等的方法。
小儿腹泻的并发症
• 营养代谢障碍 • 肠穿孔 • 肠道菌群失调 • 口干舌燥
3 容易传播
腹泻传播范围广,儿童很容易被感染。
小儿腹泻的定义与分类
1
定义
小儿腹泻是指一种肠胃道疾病,其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量少、质稀、便臭,可能伴有腹痛、 腹泻、恶心等症状。
2
分类: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
急性腹泻通常指持续1-2周左右,是由于感染或食物中毒引起的,而慢性腹泻则持续3周以上, 常常与其他慢性疾病有关,如细菌感染、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
小儿腹泻的病因与传播途径
小儿腹泻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的发病率很高。通过这个课件,您可以 了解小儿腹泻的相关知识,包括定义、分类、传播途径、临床表现、治疗和 护理方面的内容。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性
1 影响儿童健康
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防控是非常重要的。
2 高发疾病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中,小儿腹泻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2
诊断方法与标准
通常,医生会根据历史询问、临床观察以及实验室检查等方法来确认患者是否患 有腹泻病。
小儿腹泻的治疗与护理
饮食调整
饮食清淡为主,避免进食油腻、辛辣食物,多饮开水以及少量食盐水、果汁等。
抗生素治疗
如病情严重,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使用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护理宝宝
宝宝的衣物、玩具、餐具等用品要做好消毒工作,保持宝宝的环境干燥、整洁同时做到饮食 定时、定量。
小儿腹泻的预防
手卫生
培养孩子爱好洗手的好习惯,手卫生保持清洁干净。
饮食卫生
食物应清洗消毒,烹饪前要加热杀菌,如喂养配方 奶,要遵守用水清洗瓶子和奶嘴等的方法。
小儿腹泻的并发症
• 营养代谢障碍 • 肠穿孔 • 肠道菌群失调 • 口干舌燥
3 容易传播
腹泻传播范围广,儿童很容易被感染。
小儿腹泻的定义与分类
1
定义
小儿腹泻是指一种肠胃道疾病,其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量少、质稀、便臭,可能伴有腹痛、 腹泻、恶心等症状。
2
分类: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
急性腹泻通常指持续1-2周左右,是由于感染或食物中毒引起的,而慢性腹泻则持续3周以上, 常常与其他慢性疾病有关,如细菌感染、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
小儿腹泻的病因与传播途径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表现和用药课件

05
病例分析
病例一:急性胃炎
总结词
急性胃炎是小儿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 等症状。
详细描述
急性胃炎通常由饮食不当、感染等原 因引起,患儿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 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时需注意调 整饮食,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止吐药 等药物。
病例二:肠套叠
总结词
肠套叠是小儿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主要 表现为腹痛、血便和腹部肿块等症状。
黄疸
总结词
黄疸是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表现为皮肤、巩膜等 组织黄染。
详细描述
黄疸可能是由于肝炎、胆道梗阻、溶血等多种原因引起。持 续黄疸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和神经系统并发症。
消化道出血
总结词
消化道出血是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紧急症状,表现为呕血、黑便、便血等。
详细描述
消化道出血可能是由于消化道溃疡、肠套叠、息肉等多种原因引起。大量出血可 能导致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控制糖分摄入
避免刺激性食物
减少高糖食物的摄入,以降低胃酸分泌过 多引起的不适。
避免摄入辛辣、油腻、坚硬、刺激性食物 ,以免加重消化道负担。
生活护理
保持卫生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餐具清 洁。
适量运动
鼓励孩子进行适量运动,促进肠道蠕动,改 善消化功能。
充足休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恢复身体机能。
常用药物介绍
抗生素
用于治疗感染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肠胃 炎等。
抗过敏药
用于治疗过敏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如食物 过敏等。
止泻药
用于缓解腹泻症状,但需谨慎使用,避免掩 盖病情。
胃药
用于缓解胃痛、胃酸等症状,如胃舒平、奥 美拉唑等。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

3mm小疱疹,溃疡,覆以黄白色分泌物, 边绕红晕、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2~3周) 病程1~2周 治疗:清洁口腔,温凉饮食,局部喷药 (疱疹净),进食前表麻,退热,抗病毒
7
鉴别:疱疹性咽峡炎 柯萨奇病毒感染,夏秋季多发,发热,
咽痛;疱疹 位于咽部、软腭,不累及齿 龈、颊粘膜
8
小儿腹泻
• 定义: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 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 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 合征。
消化系统疾病
1
消化系统结构图
2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口腔:吸吮、吞咽功能弱→生理性流涎; 粘膜易受损;淀粉酶少;
食管:漏斗状,下段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 熟→胃食管反流;吸奶时吞咽过多空气→ 溢奶
胃: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幽 门括约肌发育良好→幽门痉挛→呕吐;胃 容量小,排空慢,消化功能差
• 2岁以下多见,1岁以内约占半数; 夏秋季发病率高
9
• 病因 易感因素 感染因素 非感染因素
10
易感因素 消化功能未能适应生长发育需要,易发
生紊乱; 体液免疫功能差,胃酸灭菌能力弱,正
常肠道菌群未建立或失调 人工喂养特殊性
11
• 感染因素
肠道内感染 1)病毒:80%以上,轮状病毒最常见 2)细菌:致腹泻大肠杆菌(5组)空肠弯曲菌、 耶尔森氏菌、霍乱、痢疾 等 3)真菌:白色念珠菌 等
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
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
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
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 真菌性肠炎
第一课件网站
24
迁延性及慢性腹泻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 粒细胞 大便检查:常规 培养 涂片 血液生化检查:钠 钾 钙 镁 CO2CP 十二指肠液检查
7
鉴别:疱疹性咽峡炎 柯萨奇病毒感染,夏秋季多发,发热,
咽痛;疱疹 位于咽部、软腭,不累及齿 龈、颊粘膜
8
小儿腹泻
• 定义: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 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 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 合征。
消化系统疾病
1
消化系统结构图
2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口腔:吸吮、吞咽功能弱→生理性流涎; 粘膜易受损;淀粉酶少;
食管:漏斗状,下段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 熟→胃食管反流;吸奶时吞咽过多空气→ 溢奶
胃: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幽 门括约肌发育良好→幽门痉挛→呕吐;胃 容量小,排空慢,消化功能差
• 2岁以下多见,1岁以内约占半数; 夏秋季发病率高
9
• 病因 易感因素 感染因素 非感染因素
10
易感因素 消化功能未能适应生长发育需要,易发
生紊乱; 体液免疫功能差,胃酸灭菌能力弱,正
常肠道菌群未建立或失调 人工喂养特殊性
11
• 感染因素
肠道内感染 1)病毒:80%以上,轮状病毒最常见 2)细菌:致腹泻大肠杆菌(5组)空肠弯曲菌、 耶尔森氏菌、霍乱、痢疾 等 3)真菌:白色念珠菌 等
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
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
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
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 真菌性肠炎
第一课件网站
24
迁延性及慢性腹泻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 粒细胞 大便检查:常规 培养 涂片 血液生化检查:钠 钾 钙 镁 CO2CP 十二指肠液检查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PPT课件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 生理特点ppt课件
目录
• 小儿消化系统概述 • 小儿口腔、食管、胃解剖生理特点 • 小儿小肠、大肠解剖生理特点 • 小儿消化腺解剖生理特点 •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及预防
01
CATALOGUE
小儿消化系统概述
消化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消化系统的定义
消化系统是人体内负责摄取、转运、 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排泄废物 的系统。它由口腔、食管、胃、小肠 、大肠等器官组成。
胰腺通过胰管将胰液排入十二指肠, 参与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消 化过程。
肝脏的特点
肝脏是重要的代谢器官,具有多种功能,如解毒、代谢、合 成和分泌胆汁等。
肝脏分泌胆汁,通过胆道排入十二指肠,参与脂肪的消化和 吸收。
05
CATALOGUE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及预防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腹泻
腹泻是小儿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之一,可能是由于感染、过敏
消化系统的功能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摄取食物,通 过物理和化学方式将食物分解为可被 身体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同时将 废物排出体外。
小儿消化系统的特点
口腔
小儿的口腔相对较小,黏膜娇嫩,唾 液腺发育不完全,唾液分泌量少,容 易发生口腔炎和口角炎。
大肠
小儿的大肠相对较短,粪便容易滞留 ,容易发生便秘和感染。
02
CATALOGUE
小儿口腔、食管、胃解剖生理特点
口腔特点
口腔容量小
新生儿的口腔容量较小 ,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
大。
唇部闭合不紧
婴幼儿唇部闭合不紧, 容易造成溢奶或吞咽困
难。
舌系带过短
部分婴幼儿舌系带过短 ,影响吸吮和语言发育
。
唾液分泌多
目录
• 小儿消化系统概述 • 小儿口腔、食管、胃解剖生理特点 • 小儿小肠、大肠解剖生理特点 • 小儿消化腺解剖生理特点 •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及预防
01
CATALOGUE
小儿消化系统概述
消化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消化系统的定义
消化系统是人体内负责摄取、转运、 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排泄废物 的系统。它由口腔、食管、胃、小肠 、大肠等器官组成。
胰腺通过胰管将胰液排入十二指肠, 参与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消 化过程。
肝脏的特点
肝脏是重要的代谢器官,具有多种功能,如解毒、代谢、合 成和分泌胆汁等。
肝脏分泌胆汁,通过胆道排入十二指肠,参与脂肪的消化和 吸收。
05
CATALOGUE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及预防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腹泻
腹泻是小儿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之一,可能是由于感染、过敏
消化系统的功能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摄取食物,通 过物理和化学方式将食物分解为可被 身体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同时将 废物排出体外。
小儿消化系统的特点
口腔
小儿的口腔相对较小,黏膜娇嫩,唾 液腺发育不完全,唾液分泌量少,容 易发生口腔炎和口角炎。
大肠
小儿的大肠相对较短,粪便容易滞留 ,容易发生便秘和感染。
02
CATALOGUE
小儿口腔、食管、胃解剖生理特点
口腔特点
口腔容量小
新生儿的口腔容量较小 ,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
大。
唇部闭合不紧
婴幼儿唇部闭合不紧, 容易造成溢奶或吞咽困
难。
舌系带过短
部分婴幼儿舌系带过短 ,影响吸吮和语言发育
。
唾液分泌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食管反流
GER——是指胃内容物,包括从十二指肠流入胃的 胆盐和胰酶等反流入食管甚至口咽部,分生理性和病 理性。
生理性反流 是由于LES发育不成熟或神经肌肉协调 功能差,而引起;常发生于日间餐时或餐后 病理性反流 是由于LES功能障碍或与其功能有关的 组织结构异常所致,可发生于睡眠、卧位、空腹时, 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呕吐、食道炎、食道溃疡出 血、吸入性肺炎、哮喘、营养不良等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肠道细菌 ① 胎儿时期肠道无菌,生后数小时细菌入侵,主要分 布于结肠和直肠 ② 单纯母乳喂养儿,肠内菌群以双歧杆菌为主 ③ 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肠内大肠杆菌、嗜酸杆菌、 双歧杆菌、肠球菌所占几乎相等 ④ 婴儿肠道正常菌群脆弱,易发生菌群失调,导致肠 道功能紊乱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肠扭转和肠套叠
肠套叠X线征象 肠套叠图示
肠道正常菌群的作用
拮抗入侵的致病菌 参与免疫调节 促进肠粘膜生理发育及肠道营养代谢的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疱疹性口腔炎
为单纯疱疹病毒I型感染 所致 见于颊粘膜、齿龈、舌、 唇内、口周 病初有高热1~2天,后 局部出现小疱疹,很快 形成溃疡面 患儿还可有烦吵、据食、 流涎 病程1~2周
婴儿肝炎综合征
是一组于婴儿期起病,以黄疸、肝病理体征、肝功 能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病因复杂 ① 感染(TORCH综合征——弓形虫、风疹病毒、巨 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 ② 先天性代谢异常(糖原累积症、半乳糖血症、高蛋 氨酸血症、戈谢病、胆汁代谢异常所致) ③ 胆道闭锁、胆管扩张和肝内胆管发育不良 ④ 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 ⑤ 其他原因(肝内占位病变、累及肝脏的全身恶性疾 病等)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胃 婴儿胃呈水平位,直立行走后渐成立位;另胃 酸度低,酶活性差,消化力弱
新生儿 30~60ml 1~3 月 90~160ml 胃容量 1岁 5岁 成人 250~300ml 700~850ml 约2000ml 胃排空情况
水
1.5~2 小时
母乳
2~3小时
牛乳
3~4小时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肠
运动 消化 贮存食物残渣
小肠的功能
吸收 免疫
大肠的功能
吸收水分
形成粪便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肝 ① 年龄越小,肝相对越大,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不易 发生肝硬化,但肝功能易受损 ② 胆汁分泌少,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差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胰腺 ① 生后3~4个月胰腺发育较快 ② 胰腺分泌酶出现的顺序—— 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基肽酶、脂肪酶、淀粉酶
健康婴儿的粪便 食物从进入消化道到形成粪便的时间,因年龄而异
母乳喂养儿 人工喂养儿 成人
平均13 小时 平均15小时 平均18~24小时
口炎
口腔黏膜由于各种感染引起的炎症
病变局限于口角 口角炎
病变局限于齿龈
齿龈炎
病变局限于舌面
舌炎
鹅口疮
为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 见于颊粘膜、舌、唇内 口内黏膜白色膜状物附 着,不易擦去,创面周 围无炎症反应 需与麻疹口腔黏膜斑区 别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口腔 新生儿出生时即有吸吮吞咽等反射 3~4个月时唾液腺的分泌明显增加——生理性流涎 食道 食管下段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易发生胃食管反 流
新生儿8~10cm 1岁 食道的长度 12cm
婴儿 0.6~0.8cm
5岁
16cm
食道的内径
幼儿
1cm
儿童 20~25cm 成人 25~30cm 学龄儿1.2~1.5cm
肠 ① 肠管相对长,升结肠与后壁固定差,易发生肠扭转 或肠套叠(儿童为身长5~7倍,成人为身长4倍) ② 肠壁薄,通透性差,屏障功能差,毒性代谢产物及 抗原易透过肠壁入血,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及变态反 应 ③ 婴儿大脑皮质功能发育不完善,进食时可引起胃-结 肠反射,产生便意,大便次数多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