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密度

和田玉的密度
和田玉的密度

很多的玉友对和田玉的密度有所误解,方言理解玉友们所说的密度越高越好应该是指细腻度,因为对于和田玉来说并不是密度越高越好,个人认为白玉的密度在2.98±0.05之间最好,要是白度很高,密度再高,料的刚性也就强了,油润度自然会下降,因此不能错误地理解密度这个概念,正确的应该是细腻度,细腻度不好就是指料松,反之则细腻。一般来说和田玉白玉籽料的密度都高于2.93,要是一个没有籽料特征的料子通过密度的测量低于2.93,那这个料子是籽料的可能性基本没有,反之密度高于2.93的白玉一定是籽料却不成立。玉友aleafinwind :请教方言老师几个问题

以前您发过一个测量和田玉比重的贴子,有如下数据:

和田白玉为2.922;青白玉为2.976;墨玉为2.66

我亲自测量过我的几块玉,白玉和青白玉正如你说的那样,

我有一个很大的纯黑色把件,自测比重也是2.66左右

但打光不透,请问是墨玉吗?再有:白色籽玉的比重是不是更大一些?

还有:以上数据都是您亲自测量得到的结果吗?

最后:请问韩料的比重是多少?

方言回复如下:

关于密度主要是看分子排列的致密度,和田玉有六种不同的排列结构,在形成与进化过程中由于环境的不同形成的密度是有差异的,新疆地方标准DB65/035-1999中就规定和田玉的密度为2.98(+0.15,-0.05g/cm3),目的就是为了排出其它产地的透闪石玉,因为其它地方的透闪石玉密度大都低于2.93,为什么目前鉴定证书上的密度,只要鉴定为和田玉都一律写2.95,个人认为在这一方面鉴定中心是有一定欠缺性,如果玉友不相信可以自己研究一下。

回复

?2楼

?2012-10-03 10:08

?举报 |

?

?玉满屋

?铁杆会员

9

讨论附件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玉器鉴定标准DB65/035-1999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和田玉的定义、分类、鉴定方法、鉴定特征及质量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和田玉的鉴定贸易及市场规范。

2、定义

和田玉系指产于新疆境内昆仑山-阿尔金山一带的成因特殊以微晶-隐晶透闪石为主的玉石。

3、分类

3.1按地质产出状况分类。

a)山玉:产玉原地的原生矿。

b)山流水:搬运了一定距离,具有一定磨圆度,呈次棱角状。

c)仔料:搬运到河床中下游或冲洪积扇中,磨圆度较高,呈滚圆状,表面光滑。

3.2按颜色分。

分为羊脂玉、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墨玉七大类。

4、鉴定方法

和田玉鉴定方法按gb/t16553的第四章规定进行。

和田玉的主要感观鉴定特征,在自然光下按颜色、光泽、手感、水头、声音、质地进行鉴定。

5、鉴定特征

a)英文名称:hotan jade

b)矿物成分:以透闪石为主。

c)化学成分:ca2mg[si8022(oh)2

d]结晶状态:微晶-隐晶**体

e]材料性质

i.从常见颜色:白、青、墨、黄四色,这些颜色当中有若干过渡颜色,此外还次生糖色、皮色。

ic.光泽:油脂光泽至蜡状光泽

ib.摩氏硬度:6——7

iv.密度:2.98(+0.15,-0.05)g/cm3

v.光性特征:非均质**体

vi.多色性:无

vii.折射率:np=1.600-1.614,nm=1.613-1.630,ng=1.625-1.641viii.双折射率:不可测

ix.紫外荧光:常见无,偶见中等白(长波)

x.吸收光谱:无特征,偶见碧玉青玉有吸收谱。

xi.放大检查:主要为毛毡状,其次为针柱状和纤维状。颗粒非常小,短轴方向一般在0.01 mm以下。

xii.特殊光学效应:未见

xiii.手感:较沉重,光滑滋润。

xiv.水头:因玉质厚度不同而有区别,总体呈微透明-半透明状。

xv.声音:和田玉器碰撞声音清脆悦耳悠长,仔料玉器尤甚。

f]重要鉴定项目:颜色、密度、折射率、手感、水头、声音。

6、质量等级

a]按颜色好坏可分为三个等级上等:羊脂玉、白玉、黄玉中等:青白玉、碧玉、墨玉下等:青玉

如黄若秋梨,墨如纯漆皆可称为上品。

b]按原料质地特征分,可分五个等级。

等级质地

特级油脂光泽,很柔和,滋润感很强,致密纯净,无杂质,无瓷性。

一级油脂光泽,柔和,滋润感很强,致密纯净无杂质,无瓷性。

二级油脂或蜡状光泽,滋润感较强,较致密纯净,少杂色。

三级油脂或蜡状光泽,滋润感较强,不纯净,有杂色。

四级油脂或蜡状光泽,无滋润感,不纯净,多杂色或瓷性大。

和田玉的性质及质量评价

和田玉的性质及质量评价 【稿源】天山网原创【作者】【发表时间】2007年03月01日13:02:25 由于成矿带形成条件的不同,新疆和田玉与世界其他产地的软玉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颜色丰富、光洁莹润、结构细腻,而这些也使得新疆和田玉赢得了“软玉之王”的美称。富士特和田白玉城对和田玉一些基本性质作了简单的介绍,可以使您在欣赏与购买和田玉饰品时,更加深刻地体会其魅力所在。 1、硬度 硬度是鉴别和田玉的重要标志之一。经测定和田玉的摩氏硬度在6.5—6.9之间,在选购和田玉饰品时,也许会发现一些有经验的人用和田玉刻划玻璃进行辨别,这是因为和田玉的硬度要高于玻璃(摩氏硬度为5_5.6),刻划后玻璃上会留下明显的划痕,而和田玉却丝毫不会被划伤。 硬度对玉器的琢磨是很重要的。由于和田玉的硬度较大,使得器饰的抛光性好,而且保存时不易受损。 2、韧性 韧性通常是指玉石内在的结合能力,韧性大的特点就是不易破碎,耐磨。 目前,世界上所有玉种中,软玉的韧性是最高的,而和田玉又是软玉之王,若以和田玉的韧度为1000,翡翠的韧度相对则为500,岫玉的韧度相对为250,玛瑙的韧度相对则为5。和田玉有如此大的韧性与之特有的毛毡状结构是分不开的。 和田玉韧性大,雕刻时不易损坏,可以作细工工艺。因此和田玉器在雕工上更注重线条的细腻与流畅。 3、透明度 和田玉在一般厚度下就属于一种半透明——微透明体,虽然能够透过光线,但看不清物体。这种透明度增强了和田玉光泽的温润之感。 4、光泽 和田玉的光泽属于油脂光泽,这种光泽很柔和,使人看着舒服,摸着润美。古人称和田玉“温润而泽”就是因为它的光泽带有很强的油脂性,给人以滋润的感觉。特别是和田玉中的羊脂玉就是因为有着像羊的脂肪一样滋润的光泽而闻名天下。 5、块度 块度的大小即指玉材的重量,它是评价和田玉玉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块度越大越难得,价格也就越昂贵。 6、颜色 颜色不仅是评价和田玉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而且也是划分和田玉种类的主要依据。 和田玉的颜色同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色调多,可自成系列。和田玉一向以白为贵,特别是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更是稀世罕有,目前仅有新疆出产。在古代人们就认为“于阗玉有五

昆仑玉,青海玉,俄玉不属于和田玉,有根本的区别!

昆仑玉,青海玉,俄玉不属于和田玉,有根本的区别! 转自:五千年艺术品鉴定网https://www.360docs.net/doc/d213495329.html, 近年来,新疆和田玉成为热门藏品,特别是2007年和 田市政府颁布“禁采令”后更是成为稀有品种,上品千金难求。但让普通消费者困惑的是,市场上似乎到处都是和田玉。 这是一些人为了自身经济利益,故意将俄玉冒充和田玉,有的则将俄玉与新疆和田玉混为一谈,说什么出产俄玉的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与出产新疆和田玉的昆仑山脉是“同一山脉”,还有人更是说什么“新疆和田玉与俄玉是出产在昆仑山脉的 南北两坡”,以此夸大俄玉的品质和价值,欺骗消费者。事实上,昆仑山脉基本上是我国的内陆山脉,与贝加尔湖直线相距数千公里,其间跨越中国、蒙古、俄罗斯三个国家,相隔有塔里木盆地、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蒙古的杭爱山脉、俄罗斯的唐努山脉等,根本不是什么南北坡。与昆仑山脉南北相连的是喀拉昆仑山,而喀拉昆仑山北端的帕米尔高原与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接壤的地方,那里所产的白玉一般称之为阿富汗玉,这种白玉的品质还不如俄玉。和田玉、青海玉、俄罗斯玉的区别:近两年收藏和田玉热持续升温,导致资源过度开采几尽枯竭,可供市场上出售的和田玉很少,有真品也早被藏家收起来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和田玉 其实绝大多数是青海玉、俄罗斯玉,许多珠宝商城里少有真

正出自和田的白玉,羊脂玉更是难觅芳踪,一些大型珠宝城负责人对这一事实并不否认。由此看来,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白玉基本上是青海玉或俄罗斯玉这一事实早已为珠宝 业内人士所共知,但商家对消费者并不如实相告,说明了市场对青海玉和俄罗斯玉的接受程度还不高。资料记载,青海软玉发现于上世纪90年代初,产于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南、青藏公路沿线100余公里处的高原丘陵地区,至今已开采的矿点大约有3处,在产出早期有昆仑白玉、昆仑玉、青海翠玉等不规范的名称。青海玉是一种由微晶透闪石集合体构成的单矿物玉石,透闪石含量多数大于99%,杂质矿物较少。具有产地不同而形成的鉴别特征:灰白-腊白色、黄灰色的白玉,有比较特征的石花、脑花、絮状僵花、水线、水露,翳状斑点;透明度较高的白玉,硬度稍低;以山料为主,少量的山流水料(戈壁料)产出,但未发现有籽料产出;抛光后的视觉感受是水气大而不是油性强,透视看得见玉里有水线(玉筋),而和田白玉没有。青海玉以白玉为主,内多有辫子状的条纹,直观比较容易识别,这是青海玉不会与和田玉相混的重要特征。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为主,并含有蛇纹石、石墨、磁铁等微量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为5.5度至6.5度。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

和田玉鉴定 知识大全(图文并茂)

和田玉的鉴别知识大全 和田玉的产地 和田玉是一种软玉,俗称真玉。狭义上的讲的玉,一般指新疆和田玉。英文名称Nephrite。化学成分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化学式为Ca:Mgs(OH)z(Si4011)2。硬度为6~6.5,密度为2.96—3.17。和田玉和陕西蓝田玉、河南南阳玉、甘肃酒泉玉、辽宁岫岩玉并称为中国五大名玉。 和田玉籽玉的形成:籽玉(籽料或水料)是由山料,经冰川不断裂解崩落,地震风化或雨季被洪水冲入河道并受到河水的长期碰撞冲刷侵蚀经千万年的冲刷所形成,籽玉因被水长年浸泡,冲刷,打磨,所余下的质地:细糯、滋润、密度大,具有玉液之光泽,所以籽玉为玉中之珍品. 玉龙喀什河:玉龙喀什河,即古代著名的白玉河。这条河源于昆仑山。流入塔里木盆地后,与喀拉喀什河汇和成和阗河,河流长325公里,有不少支流,流域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河里盛产白玉、青玉和墨玉,自古以来是和阗出玉的主要河流。人们拣玉主要在中游,而上游因地势险恶,很难到达。 黑山地区(籽玉发源地之一)发现白玉后,给找玉人带来新的希望,人们冒险前往。黑山,即古称之喀朗圭塔克,其山是昆仑山之主峰之一,高峰达7562米,群山峻巅,冰雪盖地。产玉地点为阿格居改山谷,此为玉龙喀什河支流之一,距喀什塔什乡里山大队约30多公里,部分河段冰积物广布,山坡崩塌,巨砾遍布,只有徒步到达,雪线以上冰川遍布,海拔高5000米以上,相对高600—1000米。冰川的冰舌前缘部位,因冰川下移至雪线附近逐渐融化常常发现自上源携带的和阗玉砾。冰川的舌部高达数十米至百余米,晴日不断裂解崩落,伴随着雷鸣般的巨声,漂砾与冰块滚泻而下,落入河中,故在冰河之下也可以找到美玉。雪融水每日有一次洪水,洪水把巨大的冰块沿河冲向下方,这些冰块及冰层融化后也露出玉砾。产出的玉石有白玉和墨玉。这个地区应有原生和阗玉矿床,是玉龙喀什河中子玉的主要来源之一。 玉龙喀什河离和田市中心大约20分钟的车程。在河的上游50公里出白色籽玉,带皮籽玉一般产在河的下游。当地人在山洪过后,冬春闲暇时分,常有到河中捡玉的习惯。他们捡玉 主要是在河的中游,上下游因地势险恶,所以很难到达。

和田玉牌收藏寓意大全

和田玉牌收藏寓意大全 明清两代玉器,其玉器内涵早已脱离上古巫神意识形态的影响,也与上三代(夏商周)王权至上玉器的使用功能相背离,形成了以大众百姓为中心使用者的层次群体,继承了宋代玉器商品民俗化的发展趋势。所以,明清玉器的题材设计大多蕴含了当时的艺术文化表现手法和民俗生活化的功能特征。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从帝王到工匠,都将玉器的制作进行了多次的继承传统与创新革命。亚克西和田玉交易中心认为主要有整体造型和结构、题材内容设计、题材内容的表现手法、图案布局、工艺特征。 (一)整体造型和结构。 玉牌顾名思义其几何形体就是一长方体造型的玉器。外观造型简单,并不如圆雕玉器表现生动,也不具备形体自然的优势,但却适宜佩戴,没有负赘感,而且玉牌的长度、厚度和宽度比例协调、分割合理,给人以沉稳厚重的感观体验。结构为六面,玉器的题材内容可以有多个表现空间,内容表现呈多样性和连续性。 (二)题材内容设计。 关于陆子冈的文献记载很少,多以传说为主,但从只言片语和其作品中可以分析出,陆子冈是极具文化修养的一代制玉工匠,同时交友于文人仕子。“子冈”玉牌的题材内容主要表现在长方体的两个平面上,一面为山水画,人物故事、吉祥寓意的题材等;另一面则是诗文和落款,其设计理念以文人、文化、传统为关键点。所以题材内容是依据文人喜好的主题而设计,并借以“读书为上品”这一传统社会概念,迎得社会认可。

亚克西和田玉白玉牌山料玉牌白玉龙牌 (三)题材内容的表现手法。 根据玉牌的主要题材内容为图画和文字,其表现手法则以绘画、书法为主,琢刻技术使用浮雕,突出立体感。明清两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又一个高峰,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成就了无数书画名家,所以书画成为影响“子冈”玉牌题材内容的主要因素。 (四)图案布局。 玉牌内容设计的重要一点在于图案的布局,就像绘画一样,要以辅助内容突出主题,主题要鲜明夺目,不可喧宾夺主。在四五平方厘米的空间上,把表现的内容进行合理分配,让人们有欣赏画作一般的感觉。另外,“子冈”玉牌的头部是与图案部分内容有所区别的,就像一个小小的牌头,起到辅助主题图案的内容。使玉牌整体图案布局合理,主题鲜明。 (五)工艺特征。 “子冈”玉牌的雕琢工艺多是采用深、浅浮雕,目的就是突出图案、文字的立体感,达到特殊的视觉效果,吸引欣赏者。 “子冈”玉牌的设计无疑是独到的,其在继承传统中,又找到了融台与创新的交点,形成自有的特色,同时又策划了成功的品牌营销。也使之成为现今玉牌设计制作的临摹范本。

和田玉结构及鉴别图解

和田玉结构及鉴别图解 近年来,玉以其温泽莹润的独特气质成为珠宝界的新宠,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追捧,而玉器投资也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投资方向。伴随着玉器市场的日趋壮大,人们的收藏和投资观念也渐渐成熟起来。然而至今为止仍有少数收藏者和商家把目光全部聚集在和田籽玉上,而忽略其他玉种的存在。个人认为这种观念是收藏的一个误区,不管是和田玉,青海玉还是俄罗斯玉,它们都是软玉这个大家族中的成员,是平等的兄弟姐妹关系,不同的产地和生存环境可能导致了他们不同的特征和性格,但绝无高低贵*之分。所以希望大家抱着平和客观的心态去看待每块玉,而不要将产地作为衡量其品质的标准。 很多人都很关心如何区别不同产地的透闪石玉,网络上也有一些不同的说法,如青海料较透,俄料死白,也有说俄料泛红等等,但事实上青海料并不是都透的,泛红的也不一定是俄料,白度与俄料更无必然的联系。我觉得玉料的形成环境决定了玉料的结构,玉料结构决定的特性,所以以玉料的结构作为玉料产地的判断依据是合理的。 和田仔料:颗粒度很细小的毡状及纤维交织结构,这种结构会有柔和的反光,同时你如果放大看表面,会发现表面的起伏是圆润柔和的,所以手感会较油润。里面的面都是交织在一起,分布均匀而边界模糊。 于田料:是一种呈层状分布的纤维交织结构,颗粒也叫小,反映在结构上也较油润,它的层状结构较有规则,所以感觉会较和田料稍透一些,同它层状的结构往往会有特殊的层状断面,层与层之间的断面很易往里面钻。95于田料是于田料中的上品,层与层之间的解理不明显,白度高,细腻油润,不比仔料差的。95于田料不太容易与仔料区分,但也不必区分,因为价格是差不多的。其他的可以根据层状结构来判断。

和田玉相关文案集

一、和田玉基本性质 1、物理性质: 中国文化学上的玉,内涵较宽。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谓五德,即指玉的五个特性。凡具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的美石,都被认为是玉,而新疆和田出产的和田玉是中国玉文化史上光彩熠熠的常青树。和田玉以蕴量最富,色泽最艳,品质最优,价格最昂,成为中国古代玉器原料的重要来源,历代皇室都爱用和田玉器。 在塔里木盆地之南的昆仑山脉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和田玉矿藏,成矿带全长1200公里。和田玉是一种珍稀玉种,属透闪石质软玉,是由透闪石的纤维状晶体紧密交织而成的毛毡状结构集合体。其摩氏硬度在6.5——6.9之间,质地细腻,有“软玉之王”的美称,而且在世界玉石中韧性最高,不易碎,耐磨损,极难染色。和田玉的坚韧使它经得起精雕细琢。和田玉透明度不高,一般是半透-微透,这使和田玉美的朦胧温和,更突出其油脂光泽的柔润细腻,观赏价值极高。和田玉块度一般都不大。 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中含有钙、铁、锰、锌等十三种微量元素,久戴能与人体进行物质交换,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其触感冬暖夏凉,有助于平衡血压,稳定情绪。 多姿多彩的和田美玉 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唯一将玉与人性相结合,融会贯通,水乳交融的是中华民族,也唯有中华民族,以玉比人,以玉喻事,以玉寄托理想,直抒情怀。玉石的使用在我国历史悠久,可以说,玉文化是华夏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和田玉作为“中国玉”中最具代表性的,其历史更是源远流长。 和田玉在分类时,一般会根据其产状和颜色的不同进行划分,因此和田玉的种类非常丰富,在购买时要对各个种类的特点加以了解。 首先,根据和田玉产出的环境不同,方式不同,一般可分为山玉、山流水和籽玉:山玉,也被称为宝盖玉,产于山上的原生矿床,没有经过搬运作用,因此它的块度大小不一,而且棱角分明,表面不平整,质量上不如籽玉那般细腻;山流水,这种玉是由原生矿石风化剥落后,再由河水搬运至河流中上游的玉石,后来被采玉人发现并将其形象地命名为“山流水”,其质地介于山玉和籽玉之间;籽玉,人们也常常称之为“子儿料”,它是山上的原生矿石经风蚀剥落后被河水搬运到河流中、下游,分布于河流两侧滩地中。由于经过了长期的搬运、冲刷使得棱角被磨圆,形状就好似鹅卵一样,结构松散的地方慢慢被磨落,留下的是质地坚硬的核心部分,所以籽玉的质量一般都较好。 此外,在中国古代对和田玉的颜色划分是非常重视的,它不仅是质量的重要标志,而且还附含了一定的意识形态。古代以青、赤、黄、白、黑五色为正色,其它为间色,而和田玉按照颜色也被大致分为了白玉、青玉、黄玉、墨玉。 白玉:和田玉以白为贵,而且在世界各地的软玉中白玉是极为罕见的。特别是白玉中的羊脂玉品种,因其颜色如羊的脂肪一样洁白,故而得名羊脂玉,世界上仅新疆出产,而且产出极其稀少,十分名贵。另外还有一种青白玉,以白色为基调,在白玉中隐隐闪青色,属于白玉和青玉的过渡品种,在玉雕饰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青玉:和田玉中青玉最为常见,青玉由淡青色到深青色,颜色的种类很多,有淡青、深青、碧青、灰青、竹叶青等。青玉中常见大块者,因此常被雕琢成大的摆件,特别是大型的山水玉雕,不仅意境表达的完整,而且颜色清亮,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黄玉:黄玉十分罕见,在几千年采玉史上,偶尔得以见到,质优者不次于羊脂玉。黄玉由淡黄到深黄色,有栗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虎皮黄等色。古代玉器中有用黄玉琢成的珍品,如清代乾隆年间的黄玉三羊樽,黄玉佛手等。 墨玉:墨玉由墨色到淡黑色,其墨色多为云雾状、条带状等,一般有全墨、聚墨、点墨

和田玉鉴别(实用版)

和田玉鉴别(实用版) 这篇文章,不适合新手看,适合玩过几块玉的朋友相互交流思想用。 为什么很多朋友玩翡翠,却不敢玩白玉,他们的理解是白玉水比较深。 其实白玉相对翡翠,水很浅,只不过翡翠有个强有力的后盾,就是鉴定证书,而白玉,证书基本没什么用,同样证书出和田玉的昆仑料,与籽料的结构非常相似,当然区别是有的,一般人是不太能分辨的,价格和籽料相差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几千倍,还有俄料,青海料,加拿大软玉,韩料,伊朗料等等,令人防不胜防。 白玉有一个特性叫脂粉,脂粉并不只有一种,而是存在很多种形势,这次我要说的是两种脂粉,一种叫白泛青的料子,往往载体是冻状脂,凝脂,像肉冻鱼洞荔枝肉,还有一种叫粉状脂,像牛奶,奶酪,奶油,青泛白的载体,往往是粉状脂的表现。 白泛青,这类料子的特性就是见光变色,价格比青泛白的料子要上一个层次,有的人不能理解,为啥差不多发青的料子,一个要比另一个贵很多,我明确的说,白泛青,凝脂状的料子,我可以卖超过150 1g也不足为奇,因为这类料子脂粉非常厚,但是再高也高不过粉状脂的最高形态,那就是羊脂,羊脂表现的不仅仅是白度,还有脂粉,没有脂粉的白度,只是羊脂白,不能称为羊脂玉。 上次Y童鞋,想要我的一个白泛青荷花,这个东西虽然发青,但是价格我开得并不低,并不是我要多赚钱,因为这个料子特性就是见光变色,暗室白度二级,室内白度一级半,室外阳光下,可能近一级,这次我卖的一个胖子,就是白泛青的典型料子,这种料子油性越过,白度越高,但是再高也不可能达到一级白,因为近一级是这个料子的特性,超过一级白的料子,如果是凝状脂,肯定还有粉状脂的结合,这个叫粉凝状,只是这个粉非常细腻,肉眼看不见,所以高密高白的料子,脂粉一般,往往结构是短絮状粥样结构,就像煮饭时候的粥,高密度,高水分,在石头上表现就是高结晶水,这种东西,不会是差的东西,上次我一个被退货的凝状脂,或者冻状脂,其实也是白泛青的料子,颜色是青了点,但是这种料子会越玩越白,我还当二级白下的价格卖的,朋友不喜欢我也没办法,这种我是放明漏给大家,有的朋友没玩过,所以不敢接。 白,我又想写白,记得当初,两年前,我还和两位老兄吵过架,或许大家还记得那个三万的我号称羊脂级的佛公,那两位老兄一看价格就说我这不是羊脂玉,其实我并没说羊脂玉,只是羊脂级的白度。那个东西就是缺乏凝状脂的很好参与,所以那个东西其实是特级脂白,后来说着变味了,变吵架了,价格奇怪吗,一点不奇怪,特级脂白。100多g卖3万,当时是300一克,这个价格太正常了,号称几十g卖几十万的,那种玩笑太大了,只能骗骗行外人,内行的没人去睬你,你告诉我什么料子要一万一克。 籽料就是大自然的手艺,我有一些理论,不知道是谁给我的,也不知道是否是自己感悟的,叫打铁理论,年糕理论,和面理论,或者煮粥理论。 和面理论,我想奔奔应该很理解,不只是白玉,翡翠也是一样,我经常说,山料就是加了一

02 和田玉的基本特征(化学、物理)

和田玉的基本特征 和田玉的化学组成 化学成分:Ca 2 Mg 5 [ Si 4 0 11 ] ( OH ) 2 化学名称:水钙镁硅酸盐(透闪石)→(含铁)阳启石 专业名称:透闪石类晶体 和田玉的形成是由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岩侵接触交代产物,而镁质大理岩成于6亿多年前(前寒武纪)时代,其摩尔硬度5-6.5,比重2.9-3,优质者半透明,其他不透明。 由于地质构造层发生变化,以及其他有机矿物质侵入形成青玉、黄玉、碧玉以及墨玉等。他们的颜色逐步加深,其中氧化铁、的含量逐渐增高,氧化钙、氧化镁含量减少。碧玉与其他种类玉差别,含镍、钴、铬等超基性岩特有的元素。其特点:硬度高,内部分子结构较紧密,不受盐碱侵入而变质。 和田玉的物理性质 颜色 各种玉石都以自己特征的自然色彩,引人喜爱,而登上世界珍宝之位。玉石行家对颜色非常重视。颜色不仅是评价和田玉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而且也是划分和田玉种类的主要依据。和田玉的颜色是各种玉石中的佼佼者,以它特有的玉色而备受珍视。 和田玉的颜色与国内外其它地区的软玉相比,色调较多,自称系列。和田玉有白色、青色、黄色、黑色等四种基本色调,还有一些过渡色,如青白色、灰白色等等。和田玉有世界罕有的白玉,尤以色如截脂的羊脂白玉为和田玉所特有,极为名贵。另外,和田玉有多种皮色。世界上不少玉石都带有此色,但不如和田玉皮色美丽。尤其是和田玉籽玉皮色很多,有秋梨、芦花、枣红、黑等等颜色。琢玉艺人以各种皮色冠以玉名,如秋梨皮籽、虎皮籽、枣红皮籽、黑皮籽等等。利用皮色可以制作俏色玉器,自然成趣,从古到今,璞玉十分贵重,采玉者得之,称为得宝。 硬度 硬度是鉴定和田玉的重要标志之一。矿物的硬度是矿物抵搞其它物体侵入的一种力学性质。通常表示硬度有两种方法: ⑴、相对硬度,或称摩氏硬度,是一种刻划硬度。 ⑵、绝对硬度,亦叫压入硬度,是根据矿物表面上能够承受的重量来测定。 和田玉的摩氏硬度约为6.5,不同品种略有区别,一般来说青玉硬度稍大于白玉。珠宝业中一般把硬度作为划分宝石和玉石的一个重要标志。宝石硬度一般在摩氏7度以上,玉石硬度一般在摩氏4-7度,摩氏4度以下通常称为彩石或雕刻石。硬度大,抛光性好,能使玉

和田玉籽料几种典型的皮部特征图

和田玉籽料几种典型的皮部特征图 和田玉籽料几种典型的皮部特征图日期:2011-3-26 9:33:07 作者:佚名浏览: 570次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开心网人人网更多:籽料皮色很浅并沁入裂纹内这件和田玉籽料的表皮很 干净,基本没有什么颜色,都是原始的无色汗毛孔结构,红圈中圈出的是仅有的 几缕表皮颜色,大家可以看到它的表皮色都是充斥在玉石表面的裂纹中的。玉石表皮的颜色一般是由于水中的铁离子沁入到了玉石中玉质疏松的地方,并发生了氧化反映成为氧化铁, 致使表皮的颜色变成棕黄等色调。这块玉石只要裂纹处发生了氧化反映形成了表皮颜色而其他地方没有变化, 这说明这件玉石籽料的玉质相当的致密,松动处只是表皮有裂纹的地方。这样的籽料玉石一般是比较高端的籽 料玉石,玉质极好,肉质细密油润,是优质的玉石籽料。 籽料表皮的黑色聚集物 在我们看到的和田玉籽料皮色中,经常会发现有些皮色上带有黑色小点,或是如图中这样在籽料的表面裂纹 处出现黑色的沁入色。这类皮色中的黑点一般是由于表皮被

铁质物氧化后,三氧化二铁富集到了一定程度,料 质暴露于干燥的环境中脱水,于是产生了黑点,这类的皮色比较常见,不过也有些是由原料在矿物成形过程中 就已经产生了的。图中的这个圈了红圈的黑色皮,它的成因就是由于前一种情况。大家应该知道这类皮色,它是天然的见证, 目前很少有人工合成皮色模仿得如此逼真。 标准的枣红皮色籽料 图中的这个籽料的皮色就是我们许多玩家现在非常喜 爱的枣红皮色,它的颜色十分的标准,是大红枣的颜色。 一般来说,一块籽料的经过大量的冲击碰撞后,会在它内部形成大量的微裂隙,我们肉眼不容易见到。如果 一块籽料内部的微裂隙越多,那么它与周围的铁离子发生氧化的程度就越高,呈现的表皮颜色就越深,枣红皮就 是这么形成的一种深色表皮。光白籽料的内部微裂隙少结构紧密,氧化程度低,所以就没有带颜色的表皮。表皮染色的籽料特征照片 这个照片是比较典型的染色的和田玉,仿的和田玉籽料,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染色的皮色呈现出不自然的橙红 色,颜色聚集于表明,料质疏松的地方颜色聚集得更浓一些,比如我们看到这块料质有一道裂痕,裂痕处浓积

和田玉寓意大全

玉器迹象图寓意 玉石行有句行话,叫做“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吉祥图案来自于人们的信仰、民间传说、动植物的谐音和暗喻等。只有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就会对玉石图案有更广泛的了解。吉祥瑞图是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图形的一种通过动物、植物、飞禽、鱼类、器物、人、神、圣、仙佛的神话与传说,以图文、谐音等形式作为祥瑞标志。表现了人的愿望、追求、寄托和向往。如寿:用松柏、石、桃、龟、鹤等表示;福:用蝙蝠、佛手等;喜:用喜鹊、蜘蛛(喜子)等;富贵,用牡丹等;祥瑞,用龙,凤,麒麟等;如意,灵芝等;又谐音鱼:余也;莲花;连连发财;又昆虫,蝉:禅,一鸣惊人,腰缠万贯。静若寒蝉也。又植物,如葫芦:福;瓜:多子多孙,瓜瓞绵绵;白菜:百财。又鱼类:八爪鱼:八方进财;螃蟹:横行天下;花生:长生果也等等。。。现择常见者简述如下: 1. 佛:佛可保佑平安,寓意有福(佛)相伴。常取材于大肚弥勒佛造型,是解脱烦恼的化身-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2. 龙:祥瑞的化身,与凤一起寓意成双成对或龙凤呈祥。与马一起为,龙马精神,吉祥如意龙钩,龙和地虎:望子成龙,龙头出水:神龙出水,大显神威。 3. 凤:祥瑞的化身,与太阳梧桐一起寓意丹凤朝阳。 4. 羊:洋洋得意,三只羊寓意三阳开泰。 5. 菊:与松在一起寓意松菊延年。

6. 磐:寓意喜庆 7. 鹅:羲之爱鹅。王羲之是晋代书法家,从家鹅游水中悟出用笔之法,于是养成爱鹅之癖。 8. 蝉:蝉挂胸前,一鸣惊人。蝉挂腰间,腰缠万贯。 9. 熊:与鹰一起寓意英雄斗志。 10. 虾:弯弯顺。(前进)活力十足,节节高升;(后退)退一步,海阔天空 11. 龟:平安龟或长寿龟。与鹤一起寓意龟鹤同寿。带角神龟即长寿龟。龙龟:长寿,荣归 12. 猪:财富诸事如意。寓意龙,汉皇子刘彘的彘意思是猪,也是龙。 13. 蟾:蟾与钱的谐音,常见蟾口中衔铜钱,寓意富贵有钱。蟾咬钱,钱滚钱。金蟾送宝与桂树一起寓意蟾宫折桂。常有三脚蟾与四脚蟾之分。 14. 观音:保佑平安,观音慈悲普渡众生,是救苦救难的化身。 15. 仙鹤:寓意延年益寿。鹤有一品鸟之称,又意一品当朝或高升一品。与松树一起寓意松鹤延年。与鹿跟梧桐寓意鹤鹿同春。 16. 灵芝:长寿之意。 17. 如来:即如来佛,是万佛之祖。 18. 达摩:常有达摩渡江,达摩过海,达摩面壁等造型。达摩面壁九年修行,有“面壁九年成正果,风风火火渡江来”的说法。是中国禅宗的初祖。他是第一个到中国的印度传教者。 19. 钟馗:扬善驱邪。常有钟馗捉鬼的造型。(白脸)财神,福神,

闲淡 和田玉籽料选购 图解

[随聊]闲淡籽料选购图解 图解, 和田玉, 尘缘斋, 籽料 本帖最后由 hell_yg 于 2010-9-14 22:07 编辑 家人选购两串籽料,自己也顺便了解一下混乱的市场!有错的地方大家指教! 和田玉身份的高贵,让假货制造者兴奋不已,市场上假货横行到肆无忌惮的地步。造假者的手段高超,内行人连呼上当而不知。籽料的上色,也是让我开了眼见!。卖籽料商家的手,大部分都是黄色的,这已经不是什么 秘密啦,当街上油上色。 但无论如何造假,总还有让人识破的地方,比如从皮色及滚料识别入手,当可窥见一二: 一:活皮。真籽料在河水中经千万年冲刷磨砺,自然受沁,它会在质地软松的地方沁入颜色,在有裂子的地方深入肌理。这种皮色是很自然的,叫做活皮。它的颜色浸入玉内有层次感,过渡自然,皮和肉的感觉是一致的。皮上的颜色应是由深入浅,裂隙上的颜色应是由浅到深。其实好玉是不长皮的,即有,也是星星点点,或在细小 的裂子里。那活皮的色是从玉里透出来的. (真皮的籽,就靠大家来上传图片啦)

二、死皮。造假皮一是冒充籽料,二是迎合爱玉者喜爱各种皮色的倾向。造假皮的方法是绝密的,但据说是用染地毯的染料,把玉放在里面,再设法渗透。假皮色的原料大多是和籽玉在自然环境下受沁的金属盐同样的东西,大多是枣红皮。这种皮浮于表面,颜色太鲜艳,无过渡的自然层次感,且干涩,不滋润。造假皮的部位都在玉质疏松的地方,叫死皮。这种皮色用开水一烫就容易掉色变淡。(xj卖玉的商家的手,大部分都是黄色的)这已 经不是什么秘密啦,当街上油上色。 1.抛光料加假皮 第一眼就看到那颜色太不自然了.最多的是橘红色和黄色,这类籽料基本没汗毛孔,一般玩家都可以分辨的 出。

和田玉按颜色分类附贴图

[推荐]和田玉---【颜色分类】贴图 1.白玉白玉的颜色由白到青白,多种多样,即使同一条矿脉,也不尽相同,叫法上也名目繁多,有季花白,石蜡白,鱼肚白,梨花白,月白等.白玉是和阗玉中特有的高档玉石,块度一般不大.世界各地的软玉中白玉极为罕见。白玉子是白玉中的上等材料,色越白越好.光滑如卵的纯白玉子叫"光白子",质量特别好.有的白玉子经氧化表面带有一定颜色,秋梨色叫"秋梨子",虎皮色叫"虎皮子",枣色叫"枣皮子".都是和阗玉名贵品种白玉按颜色还可分为羊脂玉和青白玉. (1)羊脂玉羊脂玉因色似羊脂,故名.质地细腻,"白如截脂",特别滋蕴光润,给人一种刚中见柔的感觉.这是白玉子玉中最好的品种,目前世界上仅新疆有此品种,产出十分稀少,极其名贵.羊脂白玉因色似羊脂,故名。质地细腻,“白如截脂”,特别滋蕴光润,给人以一种刚中见柔的感觉。这是白玉子玉中最好的品种,目前世界上仅新疆和田有此品种,产出十分稀少,极其名贵。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青白玉青白玉以白色为基调,在白玉中隐隐闪绿、闪青、闪灰等,常见有葱白、粉青、灰白等,属于白玉与青玉的过渡品种,和阗玉中较为常见。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黄玉黄玉由淡黄到深黄色,有栗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虎皮黄等色。黄玉十分罕见,在几千年探玉史上,仅偶尔见到,质优者不次于羊脂玉。古代玉器中有用黄玉琢成的珍品,如清代乾隆年间琢制的黄玉三羊樽,黄玉异兽形瓶,黄玉佛手等。黄玉由淡黄到深黄色,有栗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虎皮黄等色,黄玉十分罕见,古人以“黄侔蒸梨”者为最好。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和田玉结构及鉴别图解

和田玉---结构及鉴别图解

和田玉产地能否作为衡量其品质的标准 ?近年来,玉以其温泽莹润的独特气质成为珠宝界的新宠, 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追捧,而玉器投资也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投资方向。伴随着玉器市场的日趋壮大,人们的收藏和投资观念也渐渐成熟起来。然而至今为止仍有少数收藏者和商家把目光全部聚集在和田籽玉上,而忽略其他玉种的存在。 ?个人认为这种观念是收藏的一个误区,不管是和田玉,青 海玉还是俄罗斯玉,它们都是软玉这个大家族中的成员,是平等的兄弟姐妹关系,不同的产地和生存环境可能导致了他们不同的特征和性格,但绝无高低贵*之分。所以希望大家抱着平和客观的心态去看待每块玉,而不要将产地作为衡量其品质的标准。

玉料的结构作为玉料产地的判断依据 ?很多人都很关心如何区别不同产地的透闪石玉,网络上也 有一些不同的说法,如青海料较透,俄料死白,也有说俄料泛红等等,但事实上青海料并不是都透的,泛红的也不一定是俄料,白度与俄料更无必然的联系。 ?我觉得玉料的形成环境决定了玉料的结构,玉料结构决定 的特性,所以以玉料的结构作为玉料产地的判断依据是合理的。

一、和田仔料: 颗粒度很细小的毡状及纤维交织结构,这种结构会有柔和的反光,同时你如果放大看表面,会发现表面的起伏是圆润柔和的,所以手感会较油润。里面的面都是交织在一起,分布均匀而边界模糊。

二、于田料: ?是一种呈层状分布的纤维交织结构,颗粒也叫小,反映在结构上也较油润,它的层状结构较有规则,所以感觉会较和田料稍透一些,同它层状的结构往往会有特殊的层状断面,层与层之间的断面很易往里面钻。 ?95于田料是于田料中的上品,层与层之 间的解理不明显,白度高,细腻油润,不比仔料差的。 ?95于田料不太容易与仔料区分,但也不 必区分,因为价格是差不多的。 ?其他的可以根据层状结构来判断。

和田玉籽料皮色鉴别

和田玉籽料皮色鉴别 和田玉籽料皮色鉴别,真真假假的市场上,你是否可以一眼看穿所有?和田玉籽料是大家都特别喜爱的,可是遇到假货怎么办呢?那我们和田玉籽料皮色鉴别就尤为重要了。 和田玉籽料的价值与特点 和田玉籽料是白玉中最为珍贵的玉种,储量稀少。其价值的评估主要有四个方面:油润度、细度、白度、浑厚度和皮色。 NO.1 油润度。油润度是和田籽籽料区别于其他玉种最主要的特质之一,也是和田籽玉最有魅力的品质。这种油润度很难以籽料的化学成分得到解释。籽料魅力就是源自于这种说不清的状态。越是油润,越是能证明料子本身质地的好坏,越喜爱把玩。

NO.2 细度。细度取决于籽料形成时的玉化程度,玉化得好细度就好,玉化不好,颗粒就会粗。肉眼或灯下能看到明显的结构,甚至会出白花点。另外,籽玉的细度是与生俱来的,不可能通过盘玩而改善的。毕竟上亿年形成玉质结构怎么可能在几年或者十几年就被改变? NO.3 白度。白度比较好理解,籽玉的白度并不是纯白色,是带有油润感的白,白中略带有淡青或淡粉的色调。所谓羊脂玉就是指白度和细度像刚刚凝结的羊油。而且籽玉的白不是绝对的,没有最白,只有更白,因为总能找一颗更白的籽玉。 NO.4 浑厚度。浑厚度是籽玉所表现出的最为人性化的特质。正因为这种特质,儒家文化才将玉的品质与君子美德相关联,也使玉有了深刻的精神内涵。所以浑厚度是籽玉的灵魂和神韵。 NO.5 皮色。皮色是最为直观的特征,这层薄薄的皮色是由于金属离子沁入籽玉表面而形成。皮的颜色主要有红色系、黄色系和褐色系,以红色系为贵。皮子的细度和油性能够让皮色更有活性。和田玉籽料的价值毋庸置疑,但由于其稀缺性,导致市场上有很多假货。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很容易就会吃亏。所以收藏和田玉籽料之前,先要了解清楚其特点及鉴别方法。 和田玉籽料皮色鉴别方法 当前,国内玉石市场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品质也良莠不齐,有百万的玉石手镯,也有几十元的玉石工艺品。如何从琳琅满目的玉石中挑选藏品,则需要金钱和时间的历练。实际上目前市场上除了以儿孙福为首的三大名玉外,其他地方想买到比较有收藏价值的上乘玉石A货已经很难。 和田玉籽料皮色鉴别怎么看?和田玉籽料的皮子呈微透明,手捂住籽料一到两秒的时间,就能看见表皮的“汗毛孔”,在10倍放大镜下可以观察到呈毛毡形状。有没有汗毛孔,是鉴别真假和田玉籽料的关键。

玉石介绍-1-2-3-4-5

玉石介绍 玉的定义 依据亚洲宝石协会(GIG)的研究,软玉狭义上是指和田玉,广义上包括岫岩玉,南阳玉,酒泉玉等十多种软玉。很多软玉历史同样悠久,如岫岩玉。硬玉只指翡翠。“玉石是远古人们在利用选择石料制造工具的长达数万年的过程中,经筛选确认的具有社会性及珍宝性的一种特殊矿石”。《说文解字》释玉为“石之美者,玉也”。《辞海》则将玉简化的定义为“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这几种说法就是我们今天广义上所说的玉,它不仅包括和田玉、翡翠,而且包括玉髓,岫岩玉、南阳玉、水晶、玛瑙、琥珀、珊瑚、绿松石、青金石等其它传统玉石。现代矿物学把玉分成硬玉和软玉两大类,硬玉即翡翠,而软玉主要是指新疆的和田玉,这就是狭义上的“玉”的定义。 从我国用玉的历史来看,只是在商代以后才大规模使用新疆和田玉,而在此之前各地使用的玉材基本上是就地取材的各种美石。因此,中国玉的定义,不能单纯地依赖现代矿物学的标准,而应该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尊重传统的习惯,把广义的玉作为研究玉器、玉文化的对象。 关于玉器的概念,广义上的玉器应该具备三个特点:一是材料上符合“美石”的要求;二是在形制上具备典型玉制器的基本样式;三是制成的玉器必须是由制玉的特殊制作方法如碾磨、钻孔等技术完成的,而不是一般的制石工艺所能完成的。再者,研究的玉器,应是具有一定历史年代的,必须强调它的历史文物价值。 玉的颜色 软玉主要有白玉,青白玉,黄玉,紫玉,墨玉,碧玉,青玉,红玉等等。其中黄玉色如机油的是佳品,紫玉颜色通常为淡粉,墨玉实为碧玉上多黑点的玉,青玉实为暗淡发青的白玉。通常白玉最佳。 硬玉即翡翠,颜色有白,紫,绿。可称为冰地儿(白)或青地儿(绿)。绿色为最佳。三色翡翠的也称为“桃园结义”或者“福禄寿”。 软硬标准 软玉标准:

和田玉鉴别图解

和田玉结构及鉴别图解 和田玉是一种软玉,俗称真玉。狭义上的讲的玉,一般指新疆和田玉。英文名称Nephrite。化学成分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化学式为Ca: Mgs(OH)z(Si4011)2。硬度为6~6.5,密度为2.96—3.17。和田玉和陕西蓝田玉、河南南阳玉、甘肃酒泉玉、辽宁岫岩玉并称为中国五大名玉。 近年来,玉以其温泽莹润的独特气质成为珠宝界的新宠,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追捧,而玉器投资也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投资方向。伴随着玉器市场的日趋壮大,人们的收藏和投资观念也渐渐成熟起来。然而至今为止仍有少数收藏者和商家把目光全部聚集在和田籽玉上,而忽略其他玉种的存在。个人认为这种观念是收藏的一个误区,不管是和田玉,青海玉还是俄罗斯玉,它们都是软玉这个大家族中的成员,是平等的兄弟姐妹关系,不同的产地和生存环境可能导致了他们不同的特征和性格,但绝无高低贵*之分。所以希望大家抱着平和客观的心态去看待每块玉,而不要将产地作为衡量其品质的标准。 很多人都很关心如何区别不同产地的透闪石玉,网络上也有一些不同的说法,如青海料较透,俄料死白,也有说俄料泛红等等,但事实上青海料并不是都透的,泛红的也不一定是俄料,白度与俄料更无必然的联系。我觉得玉料的形成环境决定了玉料的结构,玉料结构决定的特性,所以以玉料的结构作为玉料产地的判断依据是合理的。 和田仔料:颗粒度很细小的毡状及纤维交织结构,这种结构会有柔和的反光,同时你如果放大看表面,会发现表面的起伏是圆润柔和的,所以手感会较油

润。里面的面都是交织在一起,分布均匀而边界模糊。 于田料:是一种呈层状分布的纤维交织结构,颗粒也叫小,反映在结构上也较油润,它的层状结构较有规则,所以感觉会较和田料稍透一些,同它层状的结构往往会有特殊的层状断面,层与层之间的断面很易往里面钻。95于田料是于田料中的上品,层与层之间的解理不明显,白度高,细腻油润,不比仔料差的。95于田料不太容易与仔料区分,但也不必区分,因为价格是差不多的。其他的 可以根据层状结构来判断。

和田红玉

和田红玉 和田红玉是民间文献中一种珍贵的和田玉的品种。 和田红玉的稀缺贵重,古时只在宫廷王室内流传。俗谚云:“玉石挂红,价值连城”,是说红色玉极为珍贵。传说中对红玉有“艳若鸡冠,油脂光泽,其紫红处如凝血、赤红处如朱砂,质地细腻温润、硬度高”。的描述。东汉王逸新疆和田墨玉河红玉籽料原石 就认为玉分赤、白、青、黑四色,以赤为上。宋代的张世南所写的《游宦纪闻》中就有:玉分五色,大抵而言,现今中国所存的宝玉多出于西北于田等国。五色:白如截肪,黄如蒸栗,黑如点漆,红如鸡冠,或稍暗,如胭脂色。傅恒等纂的《西域图志》说:和田玉河所出玉有:绀(紫红)、黄、青、碧、白数色。民国金石专家赵汝珍所著《古玩指南》一书中也有对红玉的描述,称其赤玉为最难得、最珍贵、最罕见。可见其稀有程度。对红玉的产地,就目前而言有文字说明的记载主要是在墨玉河发现较多,可能是这条河流域的神秘和矿物质成分比较丰富有关,红玉、黄玉、墨玉、紫罗兰等稀缺玉种多产于此地。 和田红玉是民间文献中一种珍贵的和田玉的品种。 和田红玉的稀缺贵重,古时只在宫廷王室内流传。俗谚云:“玉石挂红,价值连城”,是说红色玉极为珍贵。传说中对红玉有“艳若鸡冠,油脂光泽,其紫红处如凝血、赤红处如朱砂,质地细腻温润、硬度高”。的描述。东汉王逸就认为玉分赤、白、青、黑四色,以赤为上。宋代的张世南所写的《游宦纪闻》中就有:玉分五色,大抵而言,现今中国所存的宝玉多出于西北于田等国。五色:白如截肪,黄如蒸栗,黑如点漆,红如鸡冠,或稍暗,如胭脂色。傅恒等纂的《西域图志》说:和田玉河所出玉有:绀(紫红)、黄、青、碧、白数色。民国金石专家赵汝珍所著《古玩指南》一书中也有对红玉的描述,称其赤玉为最难得、最珍贵、最罕见。可见其稀有程度。对红玉的产地,就目前而言有文字说明的记载主要是在墨玉河发现较多,可能是这条河流域的神秘和矿物质成分比较丰富有关,红玉、黄玉、墨玉、紫罗兰等稀缺玉种多产于此地。 关于红玉的形成主要有二种原因,一种是玉石由氧化铁等矿物质渗透沁入形成;另一种是天生的原生玉石,是玉石生成过程中天然形成的。当然铁离子是致色原因———铁离子是与铝原子一起形成在透闪石内的,而非“污染”致色。 沁红的料子颜色要鲜艳的多,但沁色存在外深内浅的现象,“艳若鸡冠”形容的红玉多为沁色红玉,其外部红色很艳丽,不足之处在于沁色的红玉料,内部结构比较松散,石性、僵性比较大,透光不足,其形成原理类似沁黄玉料,当然也可能有沁色非常好的红玉玉料。原生的红玉颜色主要是暗红和酒红为主,“其紫红处如凝血”说的就是原生红玉,原生红玉

怎样鉴定和田玉

怎样鉴定和田玉 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为主,并含有蛇纹石、石墨、磁铁等微量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为5.5度至6.4度。 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分化分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水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开采的称山料。现已发现的用和田玉制作的时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妇好墓。春秋战国时期以后,和田玉逐渐成为主要玉材,均为采集材料,至清代始开采山料。 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净度,其主要品种有:白玉,含闪透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莹润,为和田玉中的优良品种。在汉代、宋代、清代几个制玉的繁荣期,都极重视选材,优质白玉往往被精雕细刻为“重器”。羊脂白玉,白玉中的上品,质地纯洁细腻,含闪透石达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同等重量玉材,其经济价值远高于白玉,汉代、宋代和清乾隆时期都极推崇羊脂白玉。青田玉,质地与白玉无显著差别,仅玉色白中泛淡青绿色,为和田玉中三级玉材,经济价值略次于白玉。青玉,色淡青、青绿、灰白均称青玉,储量丰富,是历代制玉采集或开采的主要品种。黄玉,根据色度变化定名为密蜡黄、栗色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等。色度浓重的密蜡黄、栗色黄极罕见,其价值可抵羊脂白玉,在清代,由于“黄”与“皇”谐音,又极稀少,一度经济价值超过羊脂白玉。糖玉,糖玉常于白玉或素玉,称为双色玉料,可制作“俏色玉器”,以糖玉皮刻籽料掏空制成鼻烟壶,称“金银裹”,亦能增值。墨玉,黑色斑浓重密集的称纯漆墨,价值高于其他墨玉品种。碧玉,以颜色纯正的墨绿色为上品,夹有黑斑、黑点或玉筋的质差一档。 那么,如何鉴别真假美玉呢? 一看材料。材料是玉器收藏的首要前提,优质玉材对于一件玉器至关重要,如玉质、玉色、光泽、致密度等都是玉材等级的要素,不应忽视。 二辨造型。造型是玉器审美的构架,也是决定玉器收藏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造型是由功能及玉坯形状决定的,其比例权衡要适当。 三鉴纹饰。纹饰是玉器的装饰,它的美丑容易为人们觉察和感受,一般说它服从于器型的需要,或者它们两者都取决于社会功能的需要,装饰要看结构、章法、繁简、疏密等处理,凡结构章法有条不紊、统一和谐就具鉴赏价值。 四析工艺。玉器工艺是由料变为器的技术条件,它的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人真正认识,是鉴赏上的一个难题,凡砣工利落流畅、娴熟精工必然是美的或比较美的,反之,板滞纤弱,拖泥带水,则是收藏价值锐减的标志,不可贸然集之。

和田玉的标准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田玉》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和田玉的定义、分类、鉴定方法、鉴定特征及质量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和田玉的鉴定贸易及市场规范。 2、定义 和田玉系指产于新疆境内昆仑山-阿尔金山一带的成因特殊以微晶-隐晶透闪石为主的玉石。 3、分类 3.1按地质产出状况分类。 a)山玉:产玉原地的原生矿。 b)山流水:搬运了一定距离,具有一定磨圆度,呈次棱角状。 c)仔料:搬运到河床中下游或冲洪积扇中,磨圆度较高,呈滚圆状,表面光滑。 3.2按颜色分。 分为羊脂玉、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墨玉七大类。 4、鉴定方法[ 和田玉鉴定方法按gb/t16553的第四章规定进行。 和田玉的主要感观鉴定特征,在自然光下按颜色、光泽、手感、水头、声音、质地进行鉴定。 5、鉴定特征 a)英文名称:hotan jade b)矿物成分:以透闪石为主。 c)化学成分:ca2mg[si8022(oh)2 d)结晶状态:微晶-隐晶集合体 e)材料性质 i.从常见颜色:白、青、墨、黄四色,这些颜色当中有若干过渡颜色,此外还次生糖色、皮色。 ic.光泽:油脂光泽至蜡状光泽 摩氏硬度:6——7 密度:2.98(+0.15,-0.05)g/cm3

光性特征:非均质集合体 .多色性:无 .折射率:np=1.600-1.614,nm=1.613-1.630,ng=1.625-1.641 双折射率:不可测 紫外荧光:常见无,偶见中等白(长波) 吸收光谱:无特征,偶见碧玉青玉有吸收谱。 放大检查:主要为毛毡状,其次为针柱状和纤维状。颗粒非常小,短轴方向一般在0.01mm以下。 特殊光学效应:未见 .手感:较沉重,光滑滋润。 水头:因玉质厚度不同而有区别,总体呈微透明-半透明状。 .声音:和田玉器碰撞声音清脆悦耳悠长,仔料玉器尤甚。 重要鉴定项目:颜色、密度、折射率、手感、水头、声音。 6、质量等级[/b] a)按颜色好坏可分为三个等级上等:羊脂玉、白玉、黄玉 中等:青白玉、碧玉、墨玉下等:青玉 如黄若秋梨,墨如纯漆皆可称为上品。 b)按原料质地特征分,可分五个等级。 *等级质地 特级油脂光泽,很柔和,滋润感很强,致密纯净,无杂质,无瓷性。 一级油脂光泽,柔和,滋润感很强,致密纯净无杂质,无瓷性。 二级油脂或蜡状光泽,滋润感较强,较致密纯净,少杂色。 三级油脂或蜡状光泽,滋润感较强,不纯净,有杂色。 四级油脂或蜡状光泽,无滋润感,不纯净,多杂色或瓷性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