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浙江卷讲解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叙事特征之视角及转换课件(1)

(2)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是交叉而变化的。 人称变换、交叉: 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 域;《祝福》卫老婆子转述祥林嫂鲁镇以外的生活 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杂人物的独白、对话,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和亲切感。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 立体化的表现。 人物内心独白:不过,攻击我这条鱼的鲨鱼被我干掉了,他想。他是我见 过的最大的尖齿鲨。天知道,我可见识过不少鲨鱼。《老人与海》节选部分
2.“他”——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
“他”,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他” 站在故事的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
关联教材
分析《百合花》和《哦,香雪》这两篇小说视角的差异,比较它们不同 的表达效果。
《百合花》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以“我”的视角来展开叙述。 好处:①使故事表达更真实,更流畅,更合理。“我”是故事情节的推动者和连接者。 因为“我”去前线,所以小通讯员送“我”,和“我”一起借被子,送“我”馒头; 因为“我”, 连接起了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故事。 ②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使主题更深刻。“我”是小说人物高洁人性和美好人情的见证 者。“我”见证了小通讯员的纯真、善良,见证了新媳妇的美丽娴静、纯朴,见证了 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小说通过“我”的心理来抒情,更真实可信。 ③使表达更含蓄,更有韵味。作品受“我”所见所闻的限制,不能全方位叙述故事情 节,展示人物。如通讯员过去的生活只能凭借“我”的想象来描写,他牺牲的原因及 场面只能通过“我”的听说来补充,新媳妇在小通讯员牺牲后的心理只能通过她的语 言、动作、神态来暗示,这反倒增加了读者的想象空间,使表达更含蓄,更有余味。
①前后照应。开头 和结尾都有对祝福情 景的描写,这种描写 前后照应,与祥林嫂 悲惨的死形成对比, 深化文章主题。②对 比。祥林嫂在年底祈 福的热闹祝福声中悲 惨死去,祝福与死亡, 热闹与冷凄形成鲜明 对比,突出了文章主 题。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高考命题点四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含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 习课件 :第2部 分专题 一文言 文阅读 34高考 命题点 四理解 和翻译 文中的 句子( 含与现 代汉语 不同的 句式和 用法) (共165 张PPT)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 习课件 :第2部 分专题 一文言 文阅读 34高考 命题点 四理解 和翻译 文中的 句子( 含与现 代汉语 不同的 句式和 用法) (共165 张PPT)
被动句的类型
例句
“于”字句:谓语+于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见”字句:见+谓语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 习课件 :第2部 分专题 一文言 文阅读 34高考 命题点 四理解 和翻译 文中的 句子( 含与现 代汉语 不同的 句式和 用法) (共165 张PPT)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 习课件 :第2部 分专题 一文言 文阅读 34高考 命题点 四理解 和翻译 文中的 句子( 含与现 代汉语 不同的 句式和 用法) (共165 张PPT)
判断句的类型 “……者,……也”句
“……者,……”句
“……,……也”句 无标志句
“为”字句 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判断, 用“非”表否定判断
“是”字句
例句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长乐王回深父……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刘备天下枭雄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 习课件 :第2部 分专题 一文言 文阅读 34高考 命题点 四理解 和翻译 文中的 句子( 含与现 代汉语 不同的 句式和 用法) (共165 张PPT)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 习课件 :第2部 分专题 一文言 文阅读 34高考 命题点 四理解 和翻译 文中的 句子( 含与现 代汉语 不同的 句式和 用法) (共165 张PPT)
【全程复习方略】(新课标 浙江专用)高中语文 3.1.3.2 考向二 文言翻译课件

例
句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 王回深父……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刘备天下枭雄。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臣是凡人,偏在远郡
(2)被动句 一个动词谓语句,若动词涉及的对象——受事者作主语, 那么这个句子即为被动句。被动句主要有七种形式:
被动句的类型 “于”字句:谓语+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点拨】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包括对词 的理解和特殊句式的考查。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翻译时(1)要注意
⑤“……孰与……”表示“与……相比,谁……”,常可 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⑥“其……乎?”表猜测或反问语气,可译为“大概…… 吧?”“难道……吗?”;
⑦“何……为?”表询问或反问,可译为“为什么……
呢?”或“有什么……呢?”; ⑧“有以……”“无以……”,前者可译为“有什么可以
拿(用)来……”,后者可译为“没什么可以拿(用)
“不若与人。”
②省略谓语。如: ɑ.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b.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省略宾语。如:
ɑ.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省动 词后宾语〉。
b.竖子不足与(之)谋!〈省介词后宾语〉
④省略介词。如: ɑ.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 b.与燕督亢之地图献(于)秦王。 ⑤省略兼语。如:
(6)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 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 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 +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或“中心 词+而+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 ɑ.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浙江专用):正确使用词语(熟语)(苏教版)共30页PPT资料

【例3】(2019·全国Ⅱ)在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 联词语,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人们都知道爱因斯坦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学说,__ ①__很少有人确切地了解这种理论。跟我们所熟知的经典物 理学相比,相对论学说中有关新概念的表述充满了数学公 式和演算,__②__目前常见的有关相对论的科普书籍一涉及 重要概念,__③__在表达上或含糊不清,或繁琐难懂。__④ __这也不能全怪那些作者,__⑤__用非数学语言来表述那些 新概念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答案:①但是;②以致;③就;④其实;⑤因为。(如有其 他答案,只要能正确表达逻辑语义关系,也可。)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虚词。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实词。这类选词题先要根 据语境,弄清搭配,然后运用语感,辨清词义,最 后考虑是否符合语义。“专线电话”与“设立”搭 配,服务页面和电话的作用是咨询和服务,举报后 要核实;“叫停”的主语应该是执法部门,不是企 业,故④应选“停止”;⑤应选“存在”;“侵害” 不和“身心健康”搭配,应选“损害”;⑦⑧很明 显要选“保护”和“免受”。
第三节 词 语
考点一 实 词 实词的考查重点放在同音词、近义词的选择和辨析上, 即根据语言环境为句子选择词语,有时也考查对词语意义 的正确理解。命题的选材将更加注重语言材料的生活性、 时代性。每题的题干,绝大多数直接来自生活,社会的热 点或重大事件,新词新语是首选材料。命题形式有选择式、 置换式、判断式,其中,填空式选择题可考性最大。所考 词语大多数为常见词语,而且多为课本提及的典型词语。
高考考查的实词主要是近义实词。近义实词主要涉 及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五种词性,以考 查动词、形容词的情况较多。对实词的辨析应从以下两 个方面考虑: (1)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词义轻重、适用对象、感情色 彩等。 (2)辨析语境:包括词语的使用范围、词语搭配、语体风 格等。
浙江省高考新高考研究卷五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21. 诗歌写诗人登楼远眺,看到景物鲜奇,
引动诗人雅兴,故不但吟玩成篇,且请人画 作图幅,题此诗于上,寄赠张水部,字里行 间蕴含着难捺欣喜而欲同挚友共享之心情。
22.
工巧体目前下列三方面:一,诗人紧紧围绕题 目,选用景物别具匠心,斜阳穿过烟雨,江面清新 明净,楼阁如海市蜃楼,虹影如水中断桥,江上白 浪如花,碧空雁阵如字。二,写景选用旳时机比较 独特。写海市蜃楼、彩虹景象时,抓住了蜃散云收、 空中幻影残破和彩虹隐退旳刹那,摄下了“破楼阁” 断桥粱旳镜头,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三,作者写 景手法工巧,尤其是颈联中旳“翻”“点”两字。 “翻”字以诗情作画,写得生动;“点”字以画笔 入诗,写得有神。一“翻”一“点”,写出动态美 感,使江天景物增添了无限生意,令人叹服。
25.
(1)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2)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 (3)千呼万唤始出来 未成曲调先有情 (4)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5)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3.人旳情感体现需要用理性来约束或调整。
24.这种认识是正确旳。“致中和”揭示了天地万物生
生不息旳奥秘。“中”,是天地万物都固有旳本性; “和”是天地万物都要遵照旳原则,将本性与原则 相结合,便能够到达“中和”旳境界,那么,天地 便能各在其位,万物便能生长繁育,人与天地万物、 人与人便能友好共存。
小说写果贩叶三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一种乐观旳(或热 情旳、诚实旳、有智慧旳)人生态度,体现了叶三 有审美情趣(2分),为下文写他是个不谄媚、懂艺 术旳鉴赏家做铺垫,这么写也使小说有迂回波折之 美(2分)。
15.答案示例一:这个结尾很好,是全文旳升华。因为本小说体 现旳是中国文化旳老式精神:重友谊、重知己。正如俞伯牙 摔琴谢知音,这里旳精神是和先人一脉相承旳(4分)。
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 1 专题一 3 1 高考命题点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援引 引导 掉转
5
例句 公卿各引.咎自责《北史·周武帝纪》 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欧阳修传》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 引.火烧身、引.人入胜(成语) 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即时小练]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3
一、掌握五类常考的文言实词
(一)一词多义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很多文言词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义项,即一个词具
有多种含义。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以“引”为例:
意义
例句
本义
拉开弓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引申义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15
[即时小练]
3.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解析:选 D。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古今异义词。A 项古义为“先例”,今义为“真实
B.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 解:通“懈”,松懈
C.秦舞阳色变振.恐 振:通“震”,震惊
D.张良出,要.项伯 要:同“邀”,邀请 解析:选 B。解:解除包围。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1
( )(3 分)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22
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3 分)
诗歌鉴赏(课件)-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课件(全国通用)

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 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
①“翁前子后孙扶掖”句,认为家庭中应存在亲厚和睦, 谐乐融洽的伦理关系。
②“商行贾坐农耕织”句,指出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应各 守本分,各司其职。
每答出一点给3分。“结合内容”1 分,“分析道理”2 分。
送别 李白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读诗句 疏通句意,存疑最可贵
觅什么?什么人情?为什么苦?
热闹的节日氛围:声音、画面、动作、活动。
2021年上海卷 晁补之《虞美人》 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词中画线部分。
2020年全国1卷 陆龟蒙《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0年新高考1卷 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 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0年全国2卷 王安石《读 史》
须知此意无今昔:指必须要明白,此中的深意,从前和现在都是同一个道理。 须知,指必须要知道。此意,此中的深意。无今昔,指不用区分现在和从前。即现 在和从前都是一个道理。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浙江卷)含解析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浙江卷)含解析在第55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中国插画展现场的观众络绎不绝,显示出各界对中国插画现状与发展的关切。
插画就是出版物中的插图:一本书如果以插画为主,以文字为辅,就被称为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
一本优秀的绘本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蕴涵的深意。
在各色画笔下,蝴蝶、花朵、叶子、大树等跃然纸上,孩子可以对色彩、实物进行认知研究。
在学校里阅读的绘本,父母在家里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
如此一来,孩子在幼儿园抑或在家里,都拥有一个语言互通的环境。
“绘本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但绘本的发展还需加快步伐。
”书展上多家出版社的负责人都持类似观点。
当然,关于绘本创作者,需要关注的,不仅有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还有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
答案】A解析】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络绎不绝”。
该词的正确用法是“络绎不断”,表示人或事物不间断地接续前来。
文章已经修正,以下是修改后的文章:出版社除了利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传播本身的品牌作为吸引受众的内容进行推广,还可以在社交平台上做线上活动。
这是图书营销中的必选项之一。
互联网思维的运用可以优化治理,比如“最多跑一次”改革。
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办事流程的全面再造,使得办事程序能够删繁就简。
观众跟随着这档浸润理想情怀的节目,回顾科学技术的研发过程,感知科学家的创造力,把握时代的脉搏,激发前进的动力。
这档节目受到各界一致好评。
该研究团队揭示了用化学方法制备干细胞的科学原理。
他们开发了简单、高效制备干细胞的新技术,为优化制备途径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和解决方案。
我是一个人类,因为我能思考。
”这是XXX的名言。
人类因为有思维,才能创造出文明和科技,改变了世界。
思维的本质是推理,是对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推断和判断,从而得出结论。
然而,人类的思维也有局限性,比如受到文化、教育、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偏见和错误的推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答案】 (1). 是借助了比目鱼独特的身体构 造 (2). 比目鱼生存的环境也不一样了 (3). 自然选择(或自身演化)的结 果
6.【答案】 (1). (1)示例:图1 (2). 凝 聚力量,抗击疫情(图2 新门神) (3). (2)图1:由多个小心形组成大心形,戴 着外形像船头的口罩,用“万众一心”“同舟 共济”点明主题。简洁凝练,号召有力。 (4). 图2:借用传统民俗的门神年画,名字 替换为“霍去病”“辛弃疾”,表达人们去病、 弃疾的愿望。翻新传统,巧妙贴切。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 度;然后根据选项的表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 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A项,“图像阅读和文字阅读变得越来越相似”表述有误。原文信息是“我们似乎正在冷落那种独自沉思的 阅读状态,失去对文字阅读的热爱!”“正是由于阅读逻辑的转化,图像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的比重才得以 提升,视觉思维也在读图的实践中慢慢壮大”“网络时代,读‘屏’多于读书”,可见二者并非变得越来越相 似。 B项,“有一位著名诗人早就预见了网络时代的到来……明确告诉我们……”错误。原文表述为“正如一位著 名诗人的著名短诗:‘生活——网。’”可见“预见了网络时代的到来”无中生有,过度解读,只能说使用比 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网络时代的特点;另外寥寥三字具有言简义丰委婉含蓄的特点,自然不能说“明确 告诉”。 D项,“正在失去对文字阅读的热爱,……甚至要为此举行一种新的文化仪式”错误。原文表述是 “我们似 乎正在冷落那种独自沉思的阅读状态,失去对文字阅读的热爱!这便使得图像的狂欢成为新的文化仪 式!”可见选项遗漏了“似乎”,曲解文意,把推断、揣测说成绝对、肯定;文化仪式相关的表述也背离文 意。 故选C。
现代文阅读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词语或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要做好这种题,首先要 审清题干要求,看看选项有无答非所问或题干与选项信息不同类的情 形,若是这类问题选项本身一般没有错误,却按照对照原文寻找表述 错误或者曲解文意的方法等于缘木求鱼,费力不讨好;本题四个选项 可谓开门见山紧紧扣住题干“文字阅读”而言,可见并非上述问题,接 下来就按照提取文本信息与选项对照的思路进行分析即可。 D项,“文字阅读是单向的”表述错误。原文信息是“语言是线性的、抽 象的和思考性的,语言的阅读不但给读者以反思的可能性,而且为读 者自己的想象提供了更多空间。相比之下,影视图像的传递是单向的, 是从影视作品到观众,它培育了观众的被动型接受”,可见选项曲解文 意,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文字阅读是双向的”“影视图像的传递是单向 的”。 故选D。
2.A 【2题详解】 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 析正误。这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 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 误使用类型。 A项,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比喻事情做得特别好,一定时间里发 展特别快,迅速壮大起来。语境中是说屏幕中的剧情,应当用“跌宕起伏”,这样也能与后 文的“扣人心弦”呼应。“风生水起”使用不当。 B项,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语境中是 说弹幕对剧情的评论简短有力,使用正确。 C项,然而,连词。指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语境中前句说“不必否认弹幕文 化的狂欢气氛,若干小创意甚至让人耳目一新”,后面说“也不必否认众声喧哗主要不是来 自思想的真正激荡,而是來自互联网新型文化套餐的事先设计”,前句说优点,后句说问 题,两句形成了转折关系,“然而”一词使用正确。 D项,激荡,指事物受到激发而产生的震动状态;受到冲击而动荡。语境中指思想因受到 其他人的启发而处于活跃状态,使用正确。 故选A。
语言文字运用
1.【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字形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 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 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 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 A项,“徜(táng)徉”读音错,应为“cháng”。徜徉,1.犹徘徊,盘旋往返。2.犹彷徨, 心神不宁貌。3.安闲自得貌。 B项,“浮想联篇”字形错,应为“浮想联翩”。浮想联翩,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 不断。 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C项,“鞭挞(dá)”读音错,应为“tà”。鞭挞,原指鞭打,现多形容无情地指责披露。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 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 标点有误的一项是”,然后根据自己对常见标点符号用法的识 记,浏览选项,加以对照分析,排除标点有错误的句子即可。 B项,乙处,“也包含了‘前方高能反应’‘美爆了’‘劝你善良’…… 等弹幕文化的常用语”一句中,列举后面出现了省略号,表示 列举未完,省略了一部分,后面就不再用“等”字了。也就是 说,“省略号”和“等”只用一个即可,都用显得多余、啰嗦。 故选B。
4.【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 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 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 ,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 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A项,“推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一句谓语残缺,应在该句前面加 上“凸显”。 B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自从首次飞行任务展开以来”主语 是“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此句没有说完,后面又说“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团 结拼搏”。可将“自从”调整到句子最前面,让“自从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 展开以来”做状语。 D项,“就可以看到大银幕上清晰稳定的图像和车内收音机上接收的电影原声”一句 中,“看到……电影原声”搭配不当,可在“和”字后面加“收听到”。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