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治理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废水治理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废水治理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 .

废水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作者:

-----------------------日期: .专业. .专注.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编制依据 (3)

三、主要施工管理人员 (4)

四、施工准备 (4)

五、总体施工程序 (4)

六、主要施工方法 (5)

七、施工方案 (5)

八、脚手架工程 (28)

九、质量计划及质量保证措施 (32)

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33)

十一、冬雨季施工技术、安全措施 (34)

十二、环保、职业安全卫生措施 (35)

十三、施工机具及周转材料计划 (37)

十四、脚手架计算书 (38)

十五、施工进度计划(附后)

一、工程概况

淮化末端废水治理工程是淮化股份投资建设的治污项目,工程地点位于市田家庵区泉山淮化集团厂区,因施工区域周边原有建筑及构筑物较多,施工场地狭窄,对工程施工造成不便,但施工区域周边无居民区,距离厂区防爆区较远,对环境、噪声等控制要求相对较低,工程施工有利。

淮化末端废水治理工程包括以下单位工程:提升泵站(460)、预处理池(461)、事故调节池(462)、生化池(471)、二沉池(472)、分析控制室(492)及闸槽井。(因闸槽井施工特殊另行编制方案)

提升泵站(460)、预处理池(461)、事故调节池(462)、生化池(471)、二沉池(472)及闸槽井为构筑物,分析控制室(492)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中事故调节池(462)上部结构(自南向北)包括污泥调节池(491)、消毒监测池(474)、滤布滤池(473)三个单位工程。

本工程所用钢板及型钢材质为Q235A、Q235B等,具体见各单位工程结构设计说明,焊条E43型,事故调节池焊条采用E50型。

工程施工难点:

①个别工号基础开挖较深,基坑开挖难度大,需进行土方支护。

②池体底板设计为整体筏板基础,混凝土量大,施工中应重点检查混凝土浇筑质量。

③部分工号池体设计有顶板,承重脚手架搭设高度大,为本工程中最重要的安全控制点,脚手架设计及施工非常重要。

④本工程工期紧、任务重,工程质量要求高。

⑤安全要求高,同时施工场地狭窄,工号间布局紧凑,工作面小,若发生交叉作业时,增大

了安全存在的风险及安全管理难度。

二、编制依据

2.1淮化末端废水治理工程各单位工程结构施工图、建筑施工图,需用的其他专业图纸;

2.2市相关规定及要求;

四、施工准备

4.1进入现场后,平整施工区域场地,清除杂草。废弃物按业主指定区域处理。

4.2由于施工现场区域位于淮化厂区,施工临时道路已经具备,但施工现场区域原先有厂房,地下结构复杂,有大型基础、池体等需破除清理完成后才可进入施工。

另,施工区域周边地下存在大量管线,动土前应由业主明确管线位置及标高的精确尺寸,以方便土方施工作业。

4.3现场水电根据业主提供的水、电接口布置接出。考虑结构施工用水,在基坑南侧设置水管一处,购买100m胶皮管用于混凝土养护及其他用途;临时用电布置满足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规要求,购买配电箱,设置三级用电,保证一机一闸。

4.4现场布置临时现场办公室、施工用房。临设规划详见临设布置图。

4.5积极作好人、材、机的准备工作,为项目开工作准备。

五、总体施工程序

5.1主要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定位放线→土方开挖→基础施工→土方回填→结构施工(其他专业穿插配合)→建筑地面施工→装饰装修施工→屋面工程施工(分段结构验收)→室外工程→交工扫尾

5.2主要施工顺序

本工程按单位工程划分陆续施工,第一批次为提升泵站(460)、生化池(471)、事故调节池(462),第二批次为预处理池(461)、二沉池(472),第三批次为分析控制室(492)。施工按上述顺序组织土方分段开挖、分段验槽、分段进行垫层施工,防止泡槽。

考虑到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连续性,组织安排流水施工,使人员、材料周转流转合理,易组织。在满足工期的前提下提高施工组织的合理性。

六、主要施工方法

6.1土方工程:采取机械大开挖,放坡系数1:1,考虑无地质资料,地下水位在开挖线以上时采取降水措施,降水及基坑支护方案另行编制。土方处置:因土方现场无处堆置,全部土方外运,运土回填。

6.2模板工程:所有单位工程基础及主体结构均采用九合板木模施工。池壁板采用M12对拉螺栓加固模板支撑,对拉螺栓长度根据池壁板厚度在两端各增加20cm确定。模板外背楞采用φ48*3.0mm钢管。

6.3、钢筋工程:全部钢筋均现场预制安装,本工程中基础、基础底板、池体壁板钢筋采用搭接方式连接,框架柱、结构柱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

6.4外脚手架是本工程的重要施工工具,本工程采用落地式外架及承重脚手架,落地式外架高度根据单位工程建筑檐口高度搭设,承重架根据结构层设计高度搭设。在外脚手架作业层满铺木跳板,并绑扎牢固;在顶层作业层上方 1.2m位置设安全栏杆一道,并安装密目网封闭。

6.5垂直运输:采用2台塔吊组合使用,一台QTZ40塔吊设置在生化池南侧,一台QTZ80塔吊设置在事故调节池北侧,有效载重量为4吨。混凝土垂直运输采用HBT60C混凝土输送泵。

6.6、本工程只有分析控制室(492)需搭设接料平台,在其外墙体砌筑施工时,在结构外搭设6×6m接料平台,搭设高度随图纸设计楼层标高。

6.7装饰工程在完成全部结构后按从上到下顺序完成。此时可逐段拆除外脚手架。最后进行室外工程施工拆除外架及塔吊。

七、施工方案

7.1测量放线

①测量准备:测量放线人员为专职测量工和放线工,执证上岗。测量放线使用激光测距仪、经纬仪、水准仪、塔尺及钢卷尺,测量放线仪器用具必须符合年检标定等规定,精度符合要求。

测量放线前必须与业主办理书面的交接桩手续;检核规划定位桩、红线桩和水准点;对测量员进行技术交底;绘制测控布置图;建立测量数据库。

②建立平面坐标控制网:根据业主提供的原始桩点坐标、总平面布置图、结构楼层平面,经过在电脑中放样,确定并掌握细部尺寸和有关夹角,采用直角坐标系建立平面坐标控制网,控制点的选择应以有代表性、通观条件好、安全、易保护为原则进行设定。本工程形体较为复杂定位放线工作至关重要。

③建立高程控制网:根据业主提供的场区水准点,建立场高程控制网。首先对水准点进行校核,合格后,测设一条附合水准线路,将高程传至基坑边或建筑物外边,作为竖向施工测量的依据。引测桩用混凝土固定,并在桩外围砌筑砖围堰,围堰壁距离固定桩的混凝土200mm,然后填充砂子。再在砖围堰外设置钢脚手围栏,围栏上刷红黄相间的警戒色。高程控制网的精度控制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④质量控制:测量放线闭合差必须严格控制在规以。测量放线经过公司部有关人员按照《工程测量规》(GBJ50026-93)自检合格以后,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向监理(甲方)工程师报验,监理(甲方)工程师检验合格以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⑤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测量人员负责定期和不定期对测量控制桩位进行巡检,若发现控制桩遭受破坏,应立即采取重新测定重做。

在建筑物上的标高、轴线测量成果必须妥善保护,对应的书面的测量成果记录也必须妥善保管。

7.2降水、边坡

根据现场开挖,地下渗水量较小。采取放坡开挖,基坑设盲沟集水井集中排水。结合现场条件,由于探井数量及位置未能全面反应地下水水位及渗水量情况,因此在开挖后如出现大量涌水,土方开挖停止施工,同时根据涌水情况采取降水及基坑支护措施。具体另行编制方案。

7.3土方工程

7.3.1采取大开挖方式,根据各单位工程具体开挖底标高进行施工,即基坑开挖深大的先施工,开挖完成的深基坑采取一定的基坑支护措施,防止对周边其他单位工程的土层扰动。

7.3.2土方处置:现场开挖土方全部外运,运土回填。

7.4土方开挖

7.4.1土方开挖采用三台1.8m3反铲同时开挖,配合自卸车,开挖的土方全部采用5吨自卸汽车外运;待基础施工完成后,按需要运回回填。

7.4.2土方采取分台阶式开挖,第一次与第二次界面预留台阶宽600,台阶上土方开挖放坡系数为1:0.5,第二次开挖放坡系数为1:0.5,预留1000mm工作面。

7.4.3回填土采用素土回填,压实系数不小于见设计,回填分层厚度为200~250mm,采用机械震动夯实。回填土按要求分层取样,每500m2取样一组。

7.5垫层混凝土

验槽合格后,即可进行垫层混凝土施工,垫层混凝土厚100mm,垫层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15,采用平板振动器振实,刮尺刮平,混凝土随浇随压平抹光。

7.6钢筋工程

7.6.1钢筋进场存放及加工地点要求

钢筋必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钢筋一旦进入现场,必须分类分规格挂牌存放(如“未检验”标牌、“检验合格”标牌等,标牌必须清楚地标识出生产厂家、进货数量、规格型号、批号、检验情况等)。进场钢筋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检验和见证取样实验,确保合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