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木材资源现状

蒙古木材资源现状
蒙古木材资源现状

蒙古国木材资源现状

蒙古国(简称蒙古),位于亚洲中部,蒙古高原北部。北与俄罗斯接壤,东、西、南三面与中国为邻,是典型的内陆国家。面积156.65万km2。1997年人口为260万,人口密度为 1.7人/km2,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之一。1995~2000年人口增长率为2.1%。农村人口占38.1%。首都乌兰巴托,人口约68万,是全国第一大城市。

境内多山地和高原,平均海拔 1 600m。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东部和南部是比较平坦的高原,海拔1 000m左右,分布着广阔的草原、戈壁和沙漠。南部有占全国面积1/3的戈壁。主要河流有色楞格河、鄂尔浑河、科布多河等。最大的湖泊乌布苏湖,面积 3 350km2。

属典型的大陆性高寒气候,夏季短而热,冬季长而寒冷,是亚洲“寒潮”的发源地之一。北部冬季温度最低可到-50℃,而戈壁地区夏季最高温度可达41℃。降水少而不均,年降水量200多mm。

地下资源丰富,煤、萤石、磷等储量很大。为著名的畜牧业国家。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畜牧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0%左右。主要牲畜有羊、牛、马和骆驼。畜产品主要有皮革、靴鞋、马具、毛毡、羊毛及乳制品等。农业以小麦、燕麦、大麦等作物为主。工业以轻工、食品、采矿和燃料动力为主。铁路和公路为主要交通工具,分别长1 800km和 50 000km。 经济基础薄弱,主要工业产品及技术均依赖进口。1990~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 -3.3%。 1995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10美元。

(一)森林资源

据1994年国家自然资源与环境部的森林调查结果,全国森林面积为 1 751.62万hm2,占国土面积的11.2%,其中有开发潜力的森林估计为500万~600万hm2。森林蓄积量为13 亿m3, 可开发的森林蓄积量约6亿m3。森林蓄积年增长量为560万m3。北部地区有开发潜力的森林蓄积量为每公顷100~154m3,一般蓄积量为每公顷54~79m3。

森林主要由针叶树种组成,以落叶松、石松、樟子松为主。阔叶树种以白桦 Betula plytyphylla、欧洲山杨Poplus tremula、胡杨Poplus diversifolia、刺叶柳Salix berberifolia 为主,另外还有榆树、锦鸡儿、白刺、胡颓子等。从各树种的面积看,落叶松面积最大,为772.8万hm2,占森林总面积的44.1%;其次为石松98.6万hm2,桦木93万hm2,樟子松50.3 万hm2, 另外,还有西伯利亚红松、西伯利亚云杉及其他一些阔叶树种。

森林主要分布在与俄罗斯交界的北部地区,并形成西伯利亚泰加林与中亚干旱平原的过渡性植被类型。西部地区主要分布有落叶松,约占该地区树种的94%;东部地区以落叶松等松树类树种为主;中部地区主要是落叶松、樟子松及桦木类树种;南部及西南部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的干旱森林及灌木林地,其中90%为梭梭林,10%为柽柳林。

(二)林业概况

1.林业机构

蒙古国的森林全部属于国有。中央政府设有自然与环境部(图31 1),负责森林的经营管理及有关法律的制订与执行。该部下设林业及野生生物研究所,负责森林资源调查及林业科技发展工作。森林工业归口贸易与工业部。市场经济改革后,木材工业交OI MOD公司管理,该公司负责森林采伐、木材运输、加工及部分森林更新活动。

各地方政府一般设有森林资源与狩猎方面的管理部门,负责地方森林资源的经营与管理,包括采伐区的划定、自然资源保护及法规的实施

2.林业政策与法规

1995年4月蒙古通过并开始实施新的《森林法》,其主要原则是:注重森林资源与环境的保护;不再允许皆伐,但仍可进行择伐;自然与环境部规定各地采伐限额,各地区根据采伐限额确定采伐区;采伐企业每采伐1棵树,必须植树3~5棵,对未达到要求的予以处罚;大城市建立80km保护区,小城市为30km;主要河流两岸2km为保护带;30度以上的坡地禁止采伐;100hm2以下的小林地,森林边沿50m禁止采伐;将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濒危物种栖息地、生态敏感地区、对集水区保护有重要作用的地区、土壤侵蚀与滑坡严重的地区、重要的狩猎与游憩地区划为保护地带或保护区。

3.森林培育

过去20年里,蒙古仅造林5万hm2,其他迹地主要靠天然更新。全国仅有1个种子实验室(政府资助),主要负责种子鉴定。育苗仍采用传统方式,全国共有苗圃40个,年产苗木280万株。由于过时的苗圃技术、陈旧的育苗设备、裸根栽植、杂草及牲畜破坏,造林存活率普遍很低,一般不超过50%,大部分伐区及火烧迹地依靠天然更新。

4.森林保护

蒙古的森林资源在过去20年里减少了约120万hm2,占森林总面积的8%。其中火灾是导致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1978~1990年,平均每年有18.6万hm2的森林毁于火灾(而每年采伐面积仅1.2万~1.5万hm2),共有340万hm2的森林和590万hm2的草地受火灾影响。森林面积减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森林病虫害。由于森林病虫害,每年约造成 0.4万~ 15 万hm2的森林损失, 年均约8.2万hm2。全国因火灾及森林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达到生长量的80%,而商业采伐只占生长量的10%~20%。

森林火灾主要是用火不慎或农牧用清除杂灌杂草,以及采伐剩余物及燃料等引起,90%是人为造成。森林病虫害也与昆虫等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有关。

在林火控制方面,全国已建立了15个 B327 望塔,可基本监控1/3的森林。

5.森林采运

森林采运主要采用前苏联的机械和技术,砍伐工具为油锯及斧头,伐倒木集中到路旁截成原木,然后运往靠近锯木场的集材场。采运机械设备老化,需要大量的维修零件,但由于俄罗斯制造业出现滑坡,这类零件供应紧张。

森林采伐主要在资源相对集中且靠近俄罗斯的中北部地区,并以俄罗斯为主要的木材贸易伙伴。80年代,年采伐量为200万~250万m3。1990年以后,木材年产量不足100万m3。主要树种为落叶松和樟子松。

6.木材工业

木材工业在技术、设备与化工用料等方面依赖进口,俄罗斯、罗马尼亚、波兰是主要的合作合资伙伴。80年代,由于这些国家的帮助,生产增长迅速,锯材产量曾达到每年60万m3。经互会(COMECON)解体后,蒙古经济倒退,木材工业投资急剧下降,目前的生产量仅相当于生产能力的30%。

全国共有木材加工企业49家,木片厂和胶合板厂各1家,刨花板厂2家,还有卫生纸厂和火柴厂各1家,其余为制材厂和小型家具厂。私有化改革导致大型企业分化成小企业,私人资本进入,就业人数下降。

7.木材贸易

蒙古因属内陆国家,交通落后,木材的国际贸易受到制约。所以,蒙古的木材贸易以国内市场为主。在国际贸易中,近几年中国已取代俄罗斯成为蒙古最大的木材贸易伙伴,中国市场对其国内木材价格影响最大。

蒙古对木材产品出口不征收关税,但从1995年开始禁止原木出口,而以锯材出口为主。1996年国内锯材生产量为12.9万m3,其中89%用于出口。主要进口林产品为纸和人造板,同时,也进口一些家具。对进口林产品征收15%的关税。由于运输成本高,加之通货

膨胀,林产品进口受到影响。

8.林业科研与教育

自然与环境部所属的林业与狩猎研究所和国立大学林学系、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承担森林经营、土地利用、资源保护方面的科研工作。贸易与工业部所属的家具与木质材料研究所承担木材加工利用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几年,蒙古与俄罗斯、日本开展了一些合作研究。

1990年以前,林业高等教育曾委托苏联及东欧国家,现在则由国家大学和技术大学(乌兰巴托)2所大学承担,每年可招收林学系学生15~20名。

9.主要林业问题与发展趋势

蒙古拥有较为独特的森林资源,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加之处于社会变动时期,森林资源管理、森林培育、科技教育、开发利用等林业总体水平还很低。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清查全国森林资源、制订主要林区的森林经营方案、开发利用更为有效的森林更新与培育技术、改进森林采伐方式、建设与改造林区道路、制订森林政策与制度框架。

今后,森林资源管理的主要方针是:保护和发展现有森林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在土壤、水资源和生态系统保护方面的作用;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供越来越多的木材及其他林产品;通过木材出口创汇,发展国内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国民收入;通过集约经营、迹地更新、减少采伐损耗、建设改善林区道路及开辟新的采伐区等措施,实现到2010年,年采伐量从目前的100万m3增至300万m3的目

津巴布韦矿业投资环境分析

津巴布韦矿业现状分析 津巴布韦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上黄金、铬、石棉、金刚砂等矿种的重要生产国。津巴布韦目前投入商业化开采的矿产品有40 多种,主要有黄金、铬矿、镍、石棉、铜和煤等。近年来,由于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矿业产值占津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由最高时的6%降至3%左右。津巴布韦矿产开采量日益下降,矿产开发企业面临着高通胀和高赋税,矿业发展势态不良。 一、津巴布韦主要矿产品的生产与开发现状 1.黄金产量下降,国内企业艰难经营 黄金是津巴布韦最重要的矿产品,已探明的黄金储量约1300 万吨,年产量约20 吨左右,在非洲仅次于南非和加纳,位于世界前20 名。津巴布韦采用现代技术生产黄金开始于1916 年,现全国有注册金矿约600 多个,其中大中型金矿约30 个。含金矿石的开采量每年约75 万吨,黄金的提炼全部由位于哈拉雷的Fidelity Printers and Refi ners (Pvt) Ltd. 公司完成,该公司1989年建成投产,结束了过去津巴布韦完全依靠南非和澳大利亚提炼黄金的历史。公司除提炼黄金外,还可提炼银和白金。成品黄金全部由津储备银行收购,对金矿的付款通过津矿业 协会(Chamber of Mines)完成。从1999 ~ 2005 年,津巴布韦黄金的产量呈非对称式降低(见图一)。 津巴布韦储备银行收购了所有的黄金,由津巴布韦政府定价,或依照固定汇率和津巴布韦货币进行综合定价。黄金是津巴布韦主要的外汇收入来源,占全国矿产出口总量的52%,占全国出口收入的1/3。然而由于受到固定汇率、通货膨胀和日益增加的生产成本影响,津巴布韦金矿业每况愈下。

二、津巴布韦政府试图实现矿业国有化 自从27 年前津巴布韦独立之后,由于政策等原因,这个曾经充满活力的国家其相应的矿业严重下滑。2006 年,津巴布韦政府决定修改矿业法,要求在目前的外资独资企业中,必须使政府或者国内参股人获得51%以上的股权。而更为重要的是,25%的政府股权是“捐赠”的。政府采取两大步骤积极参与采矿业,一是将所有外资独资企业51%的股权本地化,二是政府在能源矿业中持有51%的股权。其过程分两步走,25%的在法律颁布后立即充公,其余的在5年内获得。贵重矿物——铂和钻石,政府获取51%股权,25%为捐赠。金和翡翠——国人或政府持有51%股权。政府只参加大型金矿。矿业工会说,津巴布韦没有机构包括政府和个人投资者有能力收购现有矿业公司20%以上的股权。股权本地化和国有化将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利益损失。 三、基础设施落后 津巴布韦电力、水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状况较差。电力供应不足导致的经常性限电和使用柴油发电机的高额成本提高了产品成本。水资源的短缺导致用水相关的公用事业费用很高,从而提高了公司的经营成本。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年久失修,使得交通运输成本居高不下。 四、通货膨胀严重 据津巴布韦《先驱报》16日报道,津巴布韦储备银行从即日起开始发行一套世界上最大面额的新钞,这套面额在万亿以上的新钞包括10万亿、20万亿、50万亿和100万亿津元四种。津巴布韦储备银行在一份声明中说,从16日起,10万亿津元的新钞开始在市场上流通,其他三种将逐渐进入市场。目前津元贬值情况十分严重。据报道,按照15日自由市场的兑换价格,10万亿津元约合30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津巴布韦储备银行刚刚在上周发行了一套100亿、200亿和500亿津元面额的新钞。津巴布韦不断发行大面额新钞是为了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货币贬值。 眼下津巴布韦的经济情况是非常令人忧虑的,津巴布韦政府统计办公室已经停止公开官方数据,包括每年的通货膨胀率。2007 年,津巴布韦生活费用又翻

蒙古民族历史概况

蒙古民族历史概况 蒙古民族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体民族和自治民族。蒙古民族在繁衍生息、兴盛发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丰富多彩的民俗。 一、族源与族称 (一)蒙古民族族源 蒙古族起源于东胡系诸部族。即包括东胡、鲜卑、契丹、室韦——达怛。东胡人大约与匈奴同时见于史乘。东胡,是华夏人对当时内蒙古东部地区族属相同或相近的各部落的总称。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征服了东胡人,把他们划归左贤王统治。 东胡人及其后裔的居地大体上就是内蒙古东部地区。从昭乌达沙漠到额尔古纳河流域,是以东胡人和他们的后裔——鲜卑、后来的契丹、室韦——达怛人为主体的语言相同或相近,地域相连,风俗习惯也相似的各个部落的居住地。东胡后裔鲜卑人乘匈奴的衰败,占据了蒙古高原,强盛一时。“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人进入内地,并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秦、南凉等几个割据政权,后来拓跋鲜卑统一了黄河流域,建立了北魏王朝。7世纪以后,进入内地的所有鲜卑人最终同化于汉族之中。 在鲜卑人迁进内蒙古西部地区和内地以后,北魏时期在东胡故地居住的主要有契丹和室韦人。契丹人属于地道的蒙古人种。起初在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共有八个部落。他们在内部的争战、唐朝和突厥的统治、同邻族的战争中改变自己民族学面貌。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国辽王朝后,其统治遍及蒙古高原,许多部落都向辽王朝称臣纳贡。1125年辽亡于金,而辽宗室耶律大石又在中亚建立了西辽国。这样,契丹人大部分同化于汉族以外,一部加入了形成中的蒙古族。 室韦——达怛人居住在呼伦贝尔草原、大兴安岭东西、额尔古纳河与黑龙江两岸。史籍称其“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室韦”。6世纪时,室韦——达怛人分为五大部,曾受突厥的统治,后与唐朝保持密切关系。室韦、达怛这两个名称在汉籍中可以互通互易,所以,我们可以称他们为室韦——达怛人。唐朝时,称室韦为“十三姓达怛”。室韦——达怛人的语言,保持东胡后裔语言的特点和方言,这种语言和方言,叫作原蒙古语。 (二)蒙古民族族称 蒙古民族的名称起源于蒙古地区东北部的一个室韦部落——蒙兀室韦。“蒙兀”是蒙古一词的最早的汉文译写,见于《旧唐书·北狄传》。蒙兀室韦的居地在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后来,关于蒙古一词的不同译写还有很多,如“萌古”、“朦骨”、“萌骨”,等等。写作“蒙古”,最早见于《三朝北盟会编》所引《炀王江上录》。“蒙古这个词开始只是—个氏族或部落的名称,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建立蒙古汗国以后才成为一个新兴民族的共同称谓。 二、语言与文字 (一)蒙古语言 蒙古语是古老的民族语言之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布在中国、蒙古国、俄罗斯个国家。中国境内的蒙古语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自治区。 蒙古语的主要特征有:在语音方面有严格的元音和谐律,即按照元音舌位前后或圆唇不圆唇进行和谐,如在一个词里,要么都是后元音(阳性元音),要么都是央元音(阴性元音)。但是前元音(中性元音)与后元音或央元音均可出现在同一个词里。在形态学方面以词根或词干为基础,后接附加成分派生新词和进行词形变化;名词、代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后置词和形动词,都有数或格的语法范畴;动词都有时、体态、式等语法范畴。在结构学方面,名子中的语序都有一定的规律。通常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在被修饰语之前,谓语在宾语之后,各种状语在句中都有一定的语序。

蒙古语简介

蒙古语简介 蒙古民族在9~10世纪有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并创造了书面语体系。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布于蒙古国和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等省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蒙古族聚居区。蒙古国境内的蒙古语属喀尔喀方言,是蒙古国的官方语言,使用人口约180万,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三以上;中国境内的蒙古语分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3种方言,使用传统的蒙古文字(畏兀儿字母),使用人口近400万。 本站主要介绍喀尔喀蒙古语(khalkha mongol),它主要由俄罗斯的蒙古族、蒙古国的蒙古族使用。它是在20世纪30~40年代蒙古文字改期时(1945年5月),从俄罗斯引进了斯拉夫文字母(也称西里尔字母)书写,称为新蒙文,但单词发单与传统蒙文基本相同。所以同一个单词,用二种蒙文说出的发音是相同的,只不过书写用的字母不同而已。 蒙古国现使用的新蒙古文,是利用基里尔(Кирилл)字母在喀尔喀蒙古语方言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蒙古从40年代起就放弃使用传统文字,改用基里尔蒙古文。该文字已使用了半个多世纪,对于蒙古科学文化教育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却有着不利的影响。90年代以来恢复传统文字的呼声很高,政府也采取了政策措施,但困难和矛盾较多,至今未能恢复使用。而我国境内的蒙古族则一直使用着传统蒙古文字(新疆的蒙古族使用托忒蒙古文字),因而在文字方面双方沟通较为困难。而在语言方面则较为容易,但蒙古国的蒙古语中俄语借词较多,90年代之后英语借词大量增加,而我国的蒙古族使用的蒙古语中汉语借词较多,在语音、词法、语法上的细微差别也不少,如果未经专门训练,深入交流也有一些困难。本教程的编写,是为了向懂汉语的人士介绍蒙古国的基里尔蒙古文。随着商贸、文化交流的深入,掌握Кирилл蒙古文对于我们的工作、生活也很有用处。而且,从拼写难度角度而言,基里尔蒙古文较胡德木蒙古文简便、易学,也容易在电脑中显示。 虽然新老蒙文都是同一个起源的拼音文字,但是用法上区别很大。新蒙文类似于俄文,是从左到右书写,从上到下移行。新蒙文大大减少了学习掌握的难度。这里主要介绍用基里尔字母书写的喀尔喀蒙古语。 一、主要特点 蒙古语所使用的基里尔字母一共是35个,元音丰富而辅音较少。元音除了有开口度、舌位、唇形的对立外,还有发音长短和舌根松紧(即阴性、阳性)的对立。有些辅音有腭化现象。语音结合比较自由,音节种类较多。绝大部分辅音既可以出现在音节首,也可以出现在音节末。在音节末还可以出现复辅音。有比较严格的元音和谐律。阴性元音和阳性元音不能出现在同一个单词里。在同性元音之中又有一定的唇形和谐。语法意义主要由附加成分和助词表示。词序和重叠词干也是重要的语法手段。附加成分可以依次递加在词干上,一般是构词的在先,构形的在后,具有构词和构形双重功能的介于二

达斡尔族民族历史及现状情况

(一)达斡尔族民族简介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下简称莫旗)是全国仅有的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另外两个是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达斡尔族自治旗。 2013年达斡尔族3.28万人,占全旗总人口的9.43%,占全旗少数民族人口的47.81%。 全国达斡尔族人口共有12.4万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和新疆等三个省区。其中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达斡尔族的主要聚居区。莫旗是全国达斡尔人最集中的地方,也是达斡尔族文明的发源地。 3、民族由来 据许多学者研究表明,达斡尔人是古代契丹人的后裔。唐宋年间,达斡尔先人在我国北方建立辽朝,后被金朝取代。金元时代,达斡尔先民除一部分北避到黑龙江上游南北岸外,还有一部分从属于金朝,仍聚居在讨浯河(今洮儿河)流域,直至元末才北迁。元代的达斡尔族是蒙古势力扩大以后,汇入蒙古的契丹达斡尔族,所以,他们一直将契丹达斡尔的传统保留下来。元灭后,达斡尔先人遗留于黑龙江上、中游地方,主要在北岸。明初,曾设奴儿干都司、海刺儿千户所以及许多卫来管理达斡尔族。清初,达斡尔又成为扩大后的满洲的一部分,被套满族称为“伊彻满洲”,即新满洲

(进来的满洲之意),直至清末、民国年间,达斡尔族在蒋介石实行的只承认五族共和的大汉族主义民族政策下,只能被称为“达斡尔蒙古”。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关照下,达斡尔族才被承认为单一民族。 4、风俗习惯及民族特色 在服装上由于达斡尔族一直生活在北方寒冷地区,并受生产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过去以皮制服装为主。后来,随着产品交易的发展,纺织物服装在达斡尔族中流行。直到解放前后,皮制衣物仍为达斡尔族群众所钟爱、穿用。时至今日,达斡尔族在喜庆活动和节日里都要身着西装或精心制作的艳丽的本民族服装。 在饮食构成上,以前达斡尔人因狩猎、放牧等原因肉食占较大比重,近代转为粮食为主,但在节日和宴宾待客时,有些传统的食品和吃法如“手把肉”、“坤必乐菜”等仍为绝大多数达斡尔人所偏爱。 在居住上,达斡尔族人定居已有悠久的历史了,早在黑龙江沿岸时就建有村寨和房屋。达斡尔族的村屯和住房(主房)一般是座北朝南而建。住房大小两间、三间、五间不等。主房庭院两侧为厢房,或盖仓库、碾房,庭院四周围以木质栅栏或篱笆。房屋为土木结构,用松木或柞桦木做屋架,以沼泽塔头挤垒外墙,里外抹泥。屋顶铺细柳枝编织成的房盖,

一个蒙古族谈的历史及民族问题

一个蒙古族谈的历史及民族问题(2008-11-17 14:48:01)转载标签:宗教外蒙蒙古族民族问题成吉思汗中国杂谈分类:网络精选文摘 首先说说民族,请诸位网友自己问自己,一个民族你们认为什么最重要,文化、血缘、利益,在这三样中你们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基础。 一个民族之所以称为民族是因为有他核心的精神,就如中华民族(汉族)有诸子百家、忠孝节义礼义廉耻,海外华人即便是有了外国国籍在外漂流了几百年但是中华的印记还刻在骨子里永不消磨,我家很多人虽然身份证上写着蒙古族,但是每年祭祖都要冲着老家的方向,有些东西不是所谓身份证明就能抹杀了的,文化的印记永远镌刻在中国人心中,按靠苛刻的定义,中国没有几个民族,大多数都是族群,能够上民族之称的只有汉族、维回(回教民族放在一起毕竟信仰统一)、藏族(算半个),其他的只能算是族群。 满族和蒙古族为什不能算是民族,中国蒙古族的原因我说过,他的主体没有了别看喊着成吉思汗很响,但是情势需要让他们批判成吉思汗也会很痛快的;而满族从血缘到文化还有什么,以前一直宣扬自己是纯的,但是基因检测证明他的汉族血统占据主体,加上汉八旗的话,这个少数民族从血缘上完全可以看成是汉族分支,而文化他又有什么文化? 读马戎教授的文章,你会感受到现代版本的夷变夏夏变夷,马戎是回族,可是他或许比很多汉族都爱国,这是文化认同,而大量的汉改少又是什么认同,利益吗?基于政策优惠的利益共同体,连利益认同都算不上,我们现在需要什么样子的认同感,文化血缘利益我们需要什么?让少数民族认同什么拥护什么?我们的政策该如何修改? 先说说认同吧,认同中国、认同中华民族/汉族,我说的直白一些,中国大多数少数民族实际上离不开汉族,离开汉族他们一文不值,例如某些独立势力,如果没有中国也就没有人会养着他们,这群人的存在即是给中国捣乱的搅屎棍。有了汉族才有了中国,汉文化是中国当之无愧的代表,也许说的不好听,但是事实如此。 那么少数民族的认同该如何定义,这里先要分清少数民族中那些能成为民族,那些称为族群,标准大家各自标准不同,作者就不设一个标准了。本人因为算是一个少数民族也认识一些少数民族就来说说,第一,并不认为自己和汉族有区别或者就是汉族一部分、分支;第二,虽然有区别,但是主体上认同中国自认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愿意为国家出力;第三,有强烈信仰凝聚力,大多数族人和汉族不同,有国家认同感而没有文化认同感;第四,感觉和中国、中华民族、汉族格格不入,仇视中国或者漠视。 我们怎么建立一个有利于国家的民族政策,我觉得只要把少数民族文化等同于地区文化,把少数民族弱化为地域概念,政策上不必照顾只要平等(南方一些地区近两年开始实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优惠一体化可为借鉴)即可,过分的民族照顾以及民族划分是在凸显民族分歧,而不是融合,如果当初没有这套政策,现在我们谈论的就没有意义了。中国自古就有夷变夏夏变夷理论,认同中国文化中国利益的就是我们的同胞,不认同的自然是外人,标准很简单,就看我们怎么做。在现代打打杀杀已经不能解决问题,文化经济的交流侵略虽然看不到刀光剑影,但是会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彻底失去其原创文明,文化道德价值观被置换,皮还是那张皮芯被换了,参见台湾绿营。

缅甸矿业投资分析

缅甸矿业投资分析报告 近几年由于国际大环境的转暖,许多国际矿业公司又开始关注缅甸,并参与了新的勘查和开发项目。截止2015年5月最后一星期,缅甸矿业部已向国内外矿业公司下发了2410份矿业勘探牌照。投资项目达128个,投资协议金额为13.3489亿美元。其中中国在缅甸矿业方面有14个项目,协议金额为3590万美元。 从发展趋势看,缅甸的油气资源潜力较大,随着现行项目的顺利开展,将会吸引更多的国际矿业资本进入缅甸。 缅甸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南边陲,区域的成矿地质条件好.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均有.目前,以发现其境内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钨,锡,钼,铋,铅,锌,铜,铁,金,银等有色金属.该区的矿产资源丰富,而且品位高.其中:铅,锌,铜,银,储量较大.铅加锌品位,最地都在15度以上,品位高者达50多度.铜品位也在15-30度之间,交通便捷,有水源,没有电力,可以露天开采也可以洞采。 民选政府执政后,获得探矿权公司多为韩国、俄罗斯、欧洲等国家企业。根据矿业部数据显示,目前已获准开采的矿区,占缅甸国土面积的0.409%,176个市镇辖区内,共蕴藏有40多种矿物,其中20多种为世界矿产业高价矿物。

优势和机遇: (1)缅甸的资源优势缅甸国土面积67.66平方公里,是中南半岛面积最大的国家。缅甸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农林业、矿业、旅游业及渔业等。缅甸有“亚洲最为丰富的生物资源库”、“宝石王国”等美誉,二战前被誉为“亚洲的粮仓”。2008年,缅甸的人口5200万。缅甸的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且素质较高。缅甸人生性温和,易于管理。最后,缅甸的劳动力成本较低。一般情况下,工人月工资仅为几十美元。 (2)区位优势,技术相对优势,灵活的机制国内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尤其是资金方面。 (3)缅甸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带来的机遇了促进经济发展,鼓励和吸引外资等私营经济,缅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外国投资法》、《外国投资法实施条例)等,给予外资诸多优惠条件,如任何从事商品生产和服务性的企业,自开业第一年起三年内免征所得税等。 (4)虽然缅甸现阶段正受到美欧等国的制裁,但是,缅甸是东盟成员国,其产品在进人东盟其他国家享受优惠关税待遇。东盟自由贸易区现己初步建成,东盟各国间将日益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而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一课一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一、选择题 1.(2020·南平建阳模拟)下图人物的主要功绩是( ) A.灭亡西夏 B.定都大都 C.建立元朝 D.统一蒙古 【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自古以来,各族人民驰骋于中华大舞台。史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统一”。据此回答第2、3题。 2.史书中记载的民族是( ) A.蒙古族 B.突厥族 C.女真族 D.契丹族 【解析】选A。材料记述了该民族兴起于朔漠,先后吞并了西域、灭掉了西夏、女真政权(金)……最后南下统一全国,据此可知是兴起于我国北方的蒙古族,经过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南征北战,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西夏、灭女真的是铁木真 B.灭女真与北宋的支援密不可分 C.灭女真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形成 D.“天下为一”是在1276年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成吉思汗(铁木真)在进攻西夏的过程中去世,A错误。金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蒙古与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1234年,蒙古灭金。金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形成。1276年,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完成全国统一。 4.元朝忽必烈接受了一位贤士的建议,逐渐学会了更多地依赖汉人及其制度来治理国家,主要表现是 ( ) A.推行重农政策 B.下令合并州县 C.重用汉族官吏 D.设立驻藏大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题干的“逐渐学会了更多地依赖汉人及其制度来治理国家”是解题的关键,依赖汉人及其制度来治理国家的措施主要表现为重用汉族官吏。 5.1276年因元军攻占都城而灭亡的政权是( ) A.南宋 B.辽 C.金 D.西夏 【解析】选A。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南宋的灭亡,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6.(2020·滨州阳信期中)元灭南宋也并不是那么容易,遭到无数次挫折和失败,甚至其大汗也命丧南宋的石炮之下。最终南宋被灭,如果说元灭南宋的战争是进步的战争,主要是因为( ) A.当时南宋统治者腐朽无能,政治腐败 B.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C.是民族交融发展的需要 D.是平定叛乱的需要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元朝统一前国家分裂,元朝灭亡南宋,随后又实现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7.(2020·苏州太仓期中)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结束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B.在前代农民起义中建立的朝代 C.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D.我国历史上国力最强盛的王朝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隋朝结束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元朝结束辽、宋、夏、金的分裂局面,实现统一。 8.下图是宋元时期的政权更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 A.繁荣与开放 B.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民族融合

蒙古的矿业发展现状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蒙古的矿业发展现状 蒙古国自1997 年颁布矿业法以来,推动了矿业的快速发展,矿业产值的年增长率为8%-12%。政府颁发的矿业权证,由198 个,上升到目前的5500 多个。国外矿业公司纷纷进入蒙古,目前已有200 多家外国矿业公司在蒙古进行矿产勘查和开发活动。矿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改善了基础设施。 近两年来,全球矿产品价格的上升,给蒙古矿产勘查开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 机遇。 一、能源矿产 主要是石油和煤。主要产区位于蒙古东方省的塔木察格盆地。该盆地与中 国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其原油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二。另一个主要的石 油项目是中国石化集团胜利油田东胜公司与澳大利亚Roc 石油公司联合在蒙古东南部东戈壁盆地进行石油勘查和开发活动。该公司共投资1 个亿,有11 口 油井,现在已经有5 口井见油,日产原油50 多吨。 煤炭主要产自Baganuur、那林苏海特(Nariin Sukhait)、Shivee-Ovoo。AduunChuhnm 和Sharyn Gol 等煤矿,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和加工设备的不足,前几年蒙古煤炭产量一直停留在500-600 吨上下,近两年产量有较大提高,2006 年达到788.5 万吨。为促进煤炭生产,过去几年政府投入2400 万美元改善生产条件。 二、金属矿产品 金属矿产品主要包括:铜、金、钼、锌、银、钨等。额尔登特矿业公司(ErdenetMining Corp,蒙古政府拥有51%的股权,其余为俄罗斯政府所有)是其国内最重要的矿业公司之一,也是主要的铜、钼矿生产商。其年生产能力2700 万吨矿石。2006 年铜矿山产量约为13 万吨,钼1404 吨,铜、钼精矿几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介绍蒙古国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介绍蒙古国 蒙古国,位於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北、俄罗斯联邦以南,是一个地处亚洲的内陆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乌兰巴托,其政治制度是议会制共和国。 蒙古国矿产资源 蒙古国已发现和确定拥有80多种矿产,建有800多个矿区和8000多个?窨蟮悖?主要蕴含铁、铜、钼、煤、锌、金、铅、钨、石油、油页岩等资源。其中,铜矿储量20多亿吨,黄金储量达3400吨,煤矿储量达3000亿吨,石油储量达80亿桶,铁矿储量为20亿吨,萤石矿床储量2800万吨,磷矿储量2亿吨,钼矿储量24万吨,锌矿储量6万吨,银矿储量7000吨等。 蒙古国生物资源 蒙古国植被以北部西伯利亚针叶林和南部的中亚草原、荒漠组成。高等种子植物有103科596属2251种,苔藓植物有40科119属293种,地衣植物有30科70属570种,蘑菇有12科34属218种,药用植物有52科154属574种。其中,主要植物有蒙古茅草、科尔金斯基茅草、戈尔嘎诺夫旋花、格鲁保夫针叶棘豆、胡杨、山川柳、沙枣、菖蒲、芨芨草、看麦娘等。

蒙古国野生动物约有60种哺乳类,50多种鱼类,90种鸟类。主要有旱獭、野驴、野马、角鹿、戈壁熊、野骆驼、羚羊、野山羊、母盘羊、黑尾黄羊、麝、豹、海狸、水獭、貂、密鼠、鹫、鸿、鹈鹕、雪鸡、野鸡、皂雕、猫头鹰、枭、啄木鸟。 经济 蒙古国经济以畜牧业和?窨笠滴?主,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20世纪90年代以後,蒙古国实行私有化改革,?K於1997年1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蒙古国城市建设 1997年7月,政府通过“1997年至2000年国有资产私有化方案”,目标是使私营经济成分在国家经济中?字鞯嫉匚弧?2007年,蒙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宏观经济指标稳步增长,财政收入增加,汇率基本保持稳定。2007年,蒙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8.35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9.9%。2008年,蒙古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8.56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064美元。2010年,在国际市场矿产品价格的影响下,经济快速复苏,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1%。2011年,蒙古国国民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7.3%。 工业以肉、乳、皮革等畜产品加工业为主,木材加工、电力、纺织、缝纫和?窨笠狄簿咭欢ü婺!P竽烈凳敲纱?统的经济部门,也是蒙国民经济的基础,素有“畜牧业王国”之

蒙古国矿业投资分析

蒙古国矿业投资分析 该文章来自【三人行矿业技术网】, 地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d23551240.html,/bbs/read.php?tid=170878 进入新世纪以来,蒙古巨大的矿产资源潜力吸引了众多国际矿业资本,许多中国企业也加入了这一热潮。在蒙古进行矿业投资确实存在较大的机遇,但同时存在的风险也绝不能忽视,近两年蒙古政府出台了包括新矿产法在内的一系列相关的法规政策,对其矿业投资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投资蒙古矿业的风险正在加大,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一、中蒙矿业开发合作现状与发展趋势 蒙古矿产资源丰富,而且正处在开发的初期阶段,开发潜力很大,这无疑对中国有较强的吸引力。过去10年蒙古政府通过修改蒙古矿产法和外国投资法,加快矿业企业的私有化,制定一系列吸引外资的政策,使其矿业投资环境有了较大改善。蒙古政局比较稳定,又是我国的近邻,有一半以上边境与我国接壤,气候条件差异很小,在民族和文化上共性较多,且两国关系较好,自然也就成为了我国矿业部门“走出去”的首选地之一。 从中国工业化过程的巨大需求量、蒙古的出口型主导战略以及两国距离相近的状况看,矿产资源的合作开发应当是中蒙合作的重点领域,会给双边合作注入更大的动力。从目前的实际需求看,蒙古的石油、煤、铜、金、锌、铁、铀、萤石和磷钙石及一些建筑材料都可以成为双方合作的重点对象。正是由于上述原因,近年来许多中资企业纷纷进人蒙古矿业,形成了一个不小的中资企业蒙古掘矿热。仅2004年到蒙古投资矿产的中国企业就有22家。目前,中国在蒙古投资的矿产企业已经超过40家,其中较大的公司有:中国有色建设集团公司、首钢集团、包钢集团、中国铝业集团、江西铜业集团、神华集团、鲁能集团、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胜利油田东胜石油公司等。其他企业还有紫金矿业集团下属的紫金(蒙古)有限公司、金鑫德旺公司、蒙古庆华集团和金都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及福建紫金矿业公司、中国有色矿业建设集团等。 近两年中资企业在蒙古矿业的投资额也越来越大。特别是2005年,投资额

中国企业境外矿业投资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境外矿业投资案例分析 2012-10-11 | 作者:常兴国 | 来源:中国矿业报 | 【大中小】【打印】【关闭】 在境外矿业投资过程中,中国地勘单位和企业不断探索、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吸取了不少教训。在成功投资的同时,也有很多的体会;在遭受一次次挫折之后,更多地感受到国际化征程的艰辛;在探索自己道路的同时,也在发现着身边值得借鉴的故事。在本文5个典型案例中,涉及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秘鲁等投资环境各异的国家,包括铁、铅锌、铜、稀土、金等不同矿种,投资主体中既有地勘单位,也有矿山企业,既有央企,也有地方企业。 无论是有益的经验还是具有借鉴价值的教训,都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思考,为将来“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参考。 案例1: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收购Canaco公司收益显著 有色地调中心以中色地科(香港)公司为投资平台,通过定向增资的方式,投资在加拿大多伦多上市的加纳克公司。加纳克公司(Canaco)是一家在多伦多上市的初级勘查公司,其主要矿业权是在坦桑尼亚的金矿和钻石矿,以及在墨西哥的金银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公司股票价格一路下跌。有色地调中心抓住这一机遇,在股价下降时锁定投资价格,2009年3月,以0.05美元/股参与融资,购买3200万股(占总股本的35.2%),附加1600万股购股权,行权价位0.07美元/股(2年有效)。2009年6月26日完成全部交割。 完成这一投资后,中色地科成为加纳克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拥有董事会过半数的表决权,出任公司董事长,派人进入经理层,拥有今后公司项目增资的优先权,从而实现了对公司的有效控制。在这之后,对公司派出了一名管理人员,保留了公司原管理层。 有色地调中心进入后,对公司整个发展战略进行了大的调整:将不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墨西哥项目予以转让,获得转让资金;放弃了坦桑尼亚金刚石项目的选择权;集中精力、财力、物力主攻潜力最大的坦桑尼亚金矿项目。经过半年的调整,2009年10月,公布了第一批钻孔结果:MGZD0001孔见矿59米,金含量4.28克/吨;MGZD0012孔见矿56米,金含量6.34克/吨;MGZD06637孔见矿37米,金含量12.45克/吨;MGZD073孔见矿32米,金含量9.27克/吨。消息披露以后,公司股价涨到0.14加元,随后涨到0.47加元,最高0.7加元多,最后涨到6加元多,翻了100多倍。进入后,加纳克公司进行了3次融资:2009年11月份,以每股0.35加元募集资金535万加元,2010年4月,有色地调中心对购股权行权,总股数增为4800万股,总共投入272万加元;2010年7月,有色地调中心通过Canaco公司这个平台进行融资,以1.4加元/股融资,成功融资2500万加元;之后又募集了1.2亿加元。至2010年9月3日,由于找矿的好消息,

蒙古国的汉学研究(新)

蒙古国的汉学研究 其·塔玛博士 蒙古国立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中文系 摘要: 汉学研究在蒙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至今,从未间断过,随着两国关系的发展,蒙中两国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密切。历代汉语学者们对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蒙古国立大学又是蒙古国汉学研究的重阵。当今蒙古国汉语研究发展呈现繁荣景象,各方面的学术著作层出不穷,并已硕果累累。 关键词: 汉学家学术著作蒙古国立大学汉语人才 0.引言 蒙古国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1960年双方签订“蒙中友好互助条约”,1962年签订“边界条约”。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两国关系经历曲折;八十年代两国关系逐步改善,之后逐渐实现正常化。此后,两国的友好关系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和发展。1994年修订“蒙中友好互助条约”,谱写了蒙中两国关系的新篇章。近年来,中蒙两国文化交流越来越深广,进而助推两国各领域关系稳步发展。根据两国政府签订的文化合作协定、科技合作计划、教育交流与合作计划等,中蒙双方开展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除了每年两国互

派文艺团体、体育代表团互访外,两国还就互派留学生,相互承认学位、学历。而与此同时,蒙古国的汉学研究也有了进一步发展。1、历史上的汉学研究 蒙古国的汉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蒙古国的契丹时期,蒙古的汉语学者们就已经翻译了中国古代的《五经》中的四部经典。1264年元朝的忽必烈可汗设立了专门进行中国文献资料翻译的机构。蒙古国著名的学者宝乐德·铁木尔在1307年翻译了孔子的《孝经》的同时也展现了他们深厚的汉文化功底和卓越的艺术才华。针对蒙古国对汉语研究取得成就,蒙古国著名学者仁钦曾这样说过:“自元朝以来,蒙古的学者把大量著名的中国文献资料翻译成了蒙文,这表明了蒙语达到了高度发展的阶段。”在古代,蒙古国的汉语研究者们除翻译了著名的《四书》、《五经》外,还对这些著作做了详细的批注和解释。中古时期,蒙古国的汉语学者们已经成功地编写了《汉蒙词典》。其中,著名的喇嘛帕格瓦编写了一本著名的词典,他的词典主要的成就是用方块字记录汉字的发音,这为以后的元朝时期汉语研究,尤其是对研究元朝的汉字发音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满清时期的很多著作也被翻译成了蒙文,著名的代表作有:《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等。 由此可见,从古代开始,蒙古人就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国家政策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此,自古以来,蒙古国就对中国的文明有了详细的研究与记载。

中蒙矿业贸易投资案例的SWOT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23551240.html, 中蒙矿业贸易投资案例的SWOT分析 作者:刘姗姗 来源:《商情》2015年第38期 【摘要】 通过中国对蒙古矿业贸易投资案例进行SWOT分析,分别就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析目前中国对蒙矿业投资现状特点,通过案例更直接明了蒙古投资环境所面临的机遇和风险。 【关键词】中蒙矿业;投资;SWOT 一、中蒙矿业贸易投资案例 (一)案例一 2002年,中国铝业想对蒙古的南戈壁滩资源实施收购计划,如果该投资计划获取成果这 将是迄今以来中蒙两国之间最大的一笔投资。但是蒙古国内的资源保护者受到了“中国威胁论”的影响,单方通过一部外国投资法试图阻止中国铝业的投资计划。中铝的“挖煤”筹算泡汤,蒙古方面的政策的法令限制劝止了中国中铝进入蒙古的市场。蒙古的政治环境和监管制度上的缺陷,造成投资活动很难得以成功公平进行。其实,不但是中铝的投资受到蒙古国地方维护主义政策影响的企业。中国大型国企——中国神华与蒙古国塔本陶勒盖煤矿项目西部Tsankhi区块进行了争夺。虽然在2011年7月4日,蒙古官方发布声明确认中国神话成功获取该区块四成的股权,但是随后不到2个月内又变卦,剥夺了中国神话所获取的股权,股权争夺就此终结。 (二)案例二 蒙古所有的矿场中,其中储藏量最为丰富的要数露天焦煤矿塔旺陶勒盖煤矿项目(Tavan Tolgoi,简称TT项目)和采铜矿奥云陶勒盖铜金矿(Oyu Tolgoi,简称OT项目)。尤其是 TT项目离中国仅为100多公里。该项目吸引了中国、加拿大、巴西和美国等国家矿业巨头的争夺。中国也在2002年由紫金矿业和中国铝业等七家国内企业组成的开发竞标,但是由于蒙古国内民族主义泛滥和抬头,发生一系列的反华事件使中国企业被迫出局。 二、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产业优势 中国与蒙古山水相依这,两国接壤的边界线长达四千多公里。蒙古国内面积辽阔,但是人口相对稀疏,属于地广人稀的典型国家。人口稀疏引发的劳动力和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中国作

蒙古族的历史

蒙古族悠久的历史 蒙古族自称“蒙古”,“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旧唐书》,其意为“永恒之火”。在大家的印象里:蒙古人是应生活在广袤的草原上的,放着牛羊,吃着牛羊肉,喝着马奶酒,热情好客,豪爽淳朴的,自古以来蒙古民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关于蒙古族的历史,我就不由自主的想起我们的高中蒙语老师,她姓包,我们亲切的把她称为“老包”,每每当我们的课程讲到,有关蒙古族的历史的时候,她总会给我们讲述更多蒙古族辉煌历史,尤其,当提到成吉思汗的时候,她的脸上总会展现出自豪的神情,而且总会滔滔不绝,总想让我们铭记们蒙古族的辉煌历史,让我们感觉做为一名蒙古人是一件多么骄傲的事情,这也许就是民族荣誉感的一种体现吧! 说道蒙古族,我得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成吉思汗(即元太祖)。名铁木真,少时父亲也速该被塔塔儿部人毒害,所属部落离散,随寡母度日,屡遭艰险。铁木真后得到克烈部汪希的支持,收复旧部乞颜部,1184年也

就是铁木真24岁时成为乞颜部的首领。后与塔塔尔部,乃蛮部,克烈部多次交战,最终将其一一消灭,统一了蒙古各部落。1206年,于霍南河畔建立蒙古帝国,被推举为大汗,称成吉思汗. 1205年到1209年,三次向西夏进军,1211年到1215年两次攻金,直至黄河北岸,占领中都(今北京)。1219年,率20万骑兵远征花刺子莫。将版图扩展到中亚和南俄。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23年还师。1226年率兵南下,再攻西夏,次年在西夏投降前夕病逝,1265年上庙号太祖。次年追溢为圣武皇帝。成吉思汗有四个儿子,大儿子是术赤,二儿子是察哈台,三儿子是窝阔台,4儿子是托雷,成吉思汗分封了术赤和察合台分别为大蒙古帝国的金帐汗国,和察哈台汗国国主,选定窝阔台为继承人,拖雷自动退出继承人的争夺,征服金朝后,托雷去世。蒙古大汗的位子在窝阔台死后还是落到了拖雷三子蒙哥手上,蒙哥死后,其弟弟忽必烈即位,最终建立了大元朝,忽必烈即元世祖。

矿业投资项目考察报告(可作模板)

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矿业投资项目地质专家考察报告 报告编号:2010-0002 矿山名称:安徽省濉溪县三铺铁矿 考察日期:2010年7月5日-7月6日 考察组成员:林万峰、耿书杰 王辉、王平、孙晓娟、白昊

报告编写人:耿书杰

一、项目简介 2010年7月5日至6日,公司一行4人进入三铺铁矿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地质技术方面主要是了解了矿山建设和周围基本情况、翻阅了1973年提交的勘探报告和2006年提交的补充勘查报告、对Ⅳ号矿体进行了井下实地调查、调查了解利国选矿厂(烧结厂),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矿权设置情况及证照查验 矿区设有采矿权,面积1.2316km2,期限2006年10月至2016年10月,批准的生产规模为10万吨/年,开采标高-50m至-150m。矿区位置已经现场核对。采矿权人为徐州市利国益民选矿烧结厂(法人与玉鑫公司三铺铁矿为同一人)。 各种证照的查验已由机构业务部完成。 2.矿区自然经济地理 三铺铁矿位于安徽省濉溪县四铺乡三铺村,交通发达,地势平坦地面标高一般在27m至29m之间,电力可满足需要。 3. 矿山建设施工情况 目前矿山建有竖井两个,一主一副,提升能力可达500吨/日左右。竖井深度145m,位置靠近Ⅳ号矿体,已开拓中段为-90m和-116m 中段。 目前主要在-116m中段施工,Ⅳ号矿体施工了穿脉和少量的切割工程,主巷同时在向Ⅲ号矿体方向施工。在-116m中段向深部施工一

斜井,最低标高达-140m,目的是采掘Ⅳ号矿体向深部延伸的部位。矿区建有办公楼一座,尚未启用。现场管理较为混乱。 二、考察区地质概况 1. 地质勘查情况 安徽325地质队于上世纪60年代发现该矿,于1973年提交了勘探报告,该矿权转到益民烧结厂后于2006年提交了补充勘查报告,共施工了59个钻孔。为了控制矿体,矿山在坑道内施工了大量的坑内钻探工程。 2. 矿区地质概况 矿区基岩主要为中、上寒武统大理岩,岩浆岩主要为闪长玢岩和石英闪长玢岩,铁矿产于与地层的接触带上,与岩浆岩关系密切,属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 3. 矿体特征 该矿属小型铁铜矿床,共探明17个矿体。主要矿体有三个,分别是Ⅲ、Ⅳ和ⅩⅢ号矿体,占矿区资源量的90%,矿石铁品位大于50%。矿体倾角10-15°,除铁矿体外,还存在独立的铜矿体。 其中Ⅳ号矿体规模最大,厚度1.8-41.8m之间,平均19.95m,平均品位在50%以上,矿石量185万吨。(Ⅲ号矿体28万吨,ⅩⅢ矿体72万吨)。从井下对Ⅳ号矿体的实际观察情况看,矿体厚度较大,连续性较好,矿石品位较高。从其已经取样的分析结果看,全铁品位基本都大于50%。

蒙古国地质报告

蒙古国地质考察报告 韦星林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 摘要本文扼要介绍蒙古国矿产资源概况及地质矿业管理体系,对中国企业在蒙古国地质矿业投资前景进行探讨。 关键词矿产资源地矿管理蒙古国 2003年6至9月间,笔者两次赴蒙古国进行地质矿业考察。在蒙古期间,先后访问了蒙古国地质矿产局、国家地质资料中心、蒙古金矿公司、加拿大蒙古艾芬豪矿业公司(Ivanhoe Mines Ltd)、蒙古小型矿业协会、阿德玛斯矿业公司(ADAMAS MINING CO.LTD)等数十个单位;驱车行程近万km,开展东蒙古和南蒙古地质路线调查,沿途对贝尔赫萤石矿、查布铅锌矿、乌兰铅锌矿、哈马台铜金矿、奥由陶勒盖铜金矿、查干苏布尔加铜钼矿等著名矿产地进行考察,对找矿靶区开展详细地质调查,办理了6 个找矿远景区勘查许可证。现以考察期间的所见所闻,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对蒙古国地质矿业状况作一简要介绍。 1 地质矿产 蒙古国是亚洲中部的内陆国家,地处蒙古高原。其大地构造格架总体为向南突出的近东西向的弧形构造,由南北两大地块七个次级构造单元复杂拼贴而成。以贯穿国土中南部的中央大断裂为界,北属加里东地块,南属海西地块。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各具不同的成矿特征,中央大断裂带是蒙古国地史演变和区域成矿时空定位最重要的地质要素,也是南北地理地貌天然分界线。中央断裂带北部为山地,发育北西走向的杭爱山脉和北东走向的肯特山脉,是亚洲寒流发源地;东部为丘陵和平原,为一马平川的天然牧场;南部是戈壁,是亚洲沙尘暴发源区,亦是世界最干旱的地区之一。 蒙古国地处中亚东西向巨型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中东段,矿产资源丰富。据蒙古矿产资源管理局统计资料,蒙古国已发现和评价了800多个矿床,4500多个矿点,煤、铜、钨、金、银、钼、铝、铁、铅、锌、铀、锰、萤石、磷、盐等80多种矿产探明了储量,约150个矿床正被开采。目前,蒙古最有勘查开发远景的金属矿产是铜、金、铀;煤炭资源丰富,石油贫乏;萤石、盐、天然碱、磷块岩是其优势矿产。 1.1 铜(钼) 蒙古的铜(钼)矿产丰富而且潜力巨大,集中在三条近东西向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构造火山岩带中,由此形成三条近东西向的铜(钼)矿带,分别称之为北蒙古带、中蒙古带、南蒙古带。 1.1.1 北蒙古带以额尔登特-达尔汗矿集区 该区最为重要。矿集区走向北东东,长达500km,宽200km左右,分布于晚古生代-中生代的陆内裂陷带中。已发现斑岩型Cu-Mo矿床(点)56处,如额尔登特铜矿、尚德铜矿;矽卡岩型Cu矿点19处;玄武岩型Cu矿点11处;矽卡岩型Fe-Cu矿床(点)8处。 额尔登特铜钼矿带地处古大陆边缘(板块缝合带),受北西西向大断裂带控制,长28km,宽1.5-3km。矿带内已知额尔登特斑岩型钼铜矿床为蒙古最大的斑岩铜钼矿床,属世界十大斑岩铜矿床之一,铜储量1000万t,平均品位铜0.75%。矿区曾有古人采矿活动,1963年评价,1964-1970年普查勘探,1971-1972年详勘,1978年矿山投产。 额尔登特斑岩型钼铜矿床其成矿母岩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侵入的花岗杂岩体(245~229Ma,K-Ar法)。矿区面型蚀变带长2.8km,宽0.3-1.5km。铜钼矿体为一巨大的细网脉浸染状体,赋存在蚀变花岗闪长斑岩及其周围的花岗闪长岩中,与面型蚀变范围基本吻合。矿化强度与蚀变强度正相关,由蚀变中心带向外,随着蚀变减弱,矿石品位降低,即矿化强度

矿业投资风险分析

第九章矿业投资风险分析 (1)矿业投资风险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①矿山自然条件的不确定性,包括矿床自然条件,如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矿岩物理力学性质、水文条件的不确定性,品位和储量的不确定性等。 ②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包括矿产品价格、投资、成本、市场供需、矿业政策、环保法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等; ③基础资料的不确定性。由于矿床经济评价和矿山可行性研究的大部分基础资料,来自类似矿山或者经验,因此其正确性难以保证。 矿产风险决策通常包括:进一步圈定矿体、继续进行某个勘探工程新建矿山、扩大矿山能力、改变矿山经营参数、选择采矿方法、安装选矿设备、生产矿山的大规模改造以及更新设备等。 (2)矿业投资风险评价的目的主要有二方面: 其一是为了不同方案之间进行比较,以便作出正确的决策,这时需要了解整个项目的综合风险程度; 其二是为了应付意外事件的发生,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时不仅要了解项目总的风险,还要了解各种因素对收益的影响大小。对投资者来说,他可能还要了解资金的偿还能力方面的风险,以便考虑风险的分摊方法。 矿业投资风险评价的意义: 所谓风险是指投资项目预期收益发生偏差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越大则风险越高。由于矿山工程的建设期和投资回收期很长,面临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从而导致投资支出能否取得预期效益具有更大的不稳定性,加上投资数量巨大,矿山一旦基建很难再改变投资方向。因此,在矿山可行性研究中,风险分析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应该成为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矿业投资风险评价常用方法的简要评述: ①根据风险调整返本期(risk一adjusted payback period),即通过缩短投资项目的标准投资返本期来补偿投资风险,因为,投资回收期越短,意味着投资回收越快,资金亏损的风险越小。但回收期的长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投资的风险,因为投资的风险不仅表现在资金的回收上,还表现在项目的年净现金流量、内部收益率、税收、寿命等一系列参数是否符合原来预测的水平上。因此,应用投资回收期评价项目的风险,其作用是有限的。另外,对于一个特定的工程,返本期要作多大程度的调整,究竟要缩短到什么程度?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主要依据决策者的主观意志。 ②根据风险调整贴现率(risk一adjusted discount rate)。国外采矿投资决策者经常采用风险补贴(risk premium)的方式来提高贴现率。因此,在贴现现金流量时,风险比较大的矿山采用的贴现率要高于一个较保险的矿山,加到贴现率上的“补贴”反映了对风险的主观评价,这是一种半定量的方法。 ③根据风险调整投入参数。在采矿工程评价实践中,常常在投资费用和成本、吨位、品位、金属价格等单一估值中,建立某种保守偏差(conservative bias),在评价时,有意识地采用这种偏差,但这种偏差程度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