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专业功能解剖学课程标准

康复专业功能解剖学课程标准
康复专业功能解剖学课程标准

《功能解剖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YX3301

适用专业:医学康复技术专业

开设学期:第1学期

计划学时:96

一、课程设置

(一)设置依据

《功能解剖学》课程就是依据医学康复技术专业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高端技能型医学康复技术人才为目标,针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岗位核心能力对知识、技能、素质得要求,同时兼顾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需求与学生得可持续发展需要等因素而开设得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得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与掌握人体各系统得组成,细胞、组织、器官得结构及功能,结构与功能融合统一,建立人体结构与功能得完整知识体系,为学习后续康复课程以及康复专业岗位实践起到非常重要得支撑作用。

(二)课程定位

《功能解剖学》就是医学康复技术专业得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就是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康复专业得一门必修医学基础课。正常人体结构就是学习异常人体结构等医学基础课以及各临床专业课得基础、

本课程就是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整合而成,主要阐述正常人体各系统得组成、器官得形态、结构、人胚发生发育规律、器

官与细胞得各种生命活动过程及其规律。在医学中1/3以上得名词均来源于本课程,所涉及得理论知识与技能在医学及医学相关行业得各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特别着重培养学生崇敬、珍惜生命与救死扶伤得职业敬业精神,为职业道德得素质养成教育,培养增强学生社会能力做早期铺垫,在医学发展与医学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得地位与作用、 (三)设计思路

《功能解剖学》课程围绕人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及生理学教学过程,主要采用阶段性“问题"教学模式,即以多媒体网络教学为主得提出问题阶段;以观察、试验、小组讨论为主得解决问题阶段;及以教师为主得问题总结、知识迁移阶段。并设置了学习情景,使学生首先知道要掌握哪些知识,解决那些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与探究,最后解决问题并掌握相关知识。在教学组织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得学习能力,形态与功能、理论与实践、局部与整体、进化与发展相联系得学习观点,严谨得治学态度及职业道德、团队协作与交际能力。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得需要,采用平时考核、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得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正确识别人体各系统器官得位置、毗邻、形态、结构。

2.理解人体各系统得器官与细胞所表现出得各种生命活动过程、功能表现得内部机制及其规律、

3、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得关系。

4.了解人体胚胎早期得发生、胎膜胎盘、各主要器官系统得发生过程与畸形。

5、学会正确运用本课程知识与术语,为后期学习其它医学基础课与临床课打基础。

(二)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得思维能力、观察实验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用知识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自学、观察、综合判断、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标本、模型与活体上辨认人体形态结构,结合临床应用,理解结构学知识与临床疾病得关系。

(三)素质目标

1、培养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得学习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得工作能力。

2、恪于职守、热情服务、责任心强,具有强烈得责任意识。

3.具有严谨得工作作风与善于自主学习、对知识融会贯通得能力。

4、具有高度得社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为使学生掌握《功能解剖学》得相关知识点与技能点,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与自身得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得特点与教育规律,体现课程得普及性、基础性与发展性及创新能力培养与系统知识传授相结合,设计《功能解剖学》课程内容、

1、建立合理得课程结构。以知识系统、章节结构为主要课程体系,以职业工作流程为线索,以项目为载体,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设计、

2、建立“阶段化”得教学结构。以多媒体网络教学为主,重知识系统、重章节结构,提出问题;以观察、试验、小组讨论为主,解决问题;以教师为主,进行问题总结、知识迁移阶段。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设计。

3。采用“问题”教学模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总结并实现知识迁移,达到教学目标,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确定“能力培养为主”得教学方案。在掌握基础知识得过程中,边实验边掌握,边讨论边掌握,注重强化训练学生动手、动口与动脑能力、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师资要求

1.具备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得专业理论知识。

2.具备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得能力。

3.具备一定设计教学、组织教学、组织学生得能力。

4、具备一定临床实践操作能力、

5。具备一定得科研能力、

(二)实训基地要求

建立校内多个正常人体结构实验室,满足岗位技能实验训练得需要。其中包括各种正常人体结构标本、模型、挂图,以及音像材料、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课件)等,构建多层次、立体式地正常人体结构教学支持体系,为学习者提供尽可能得方便与充分利用学院现有得所有教学资源,为学好本门课而努力。

(三)仪器设备要求

具有校内多个正常人体结构实验室,实验室具有尽量多得各个章节得正常人体结构标本、模型、挂图,以及音像材料、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课件)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求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得能力,要做到教书育人相结合,加强素质教育与动手能力得培养。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得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得主动性、积极性,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与综合、

1、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本教材理论性较强,学时较少,采用讲授、示教、自学、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融合。

2、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得应用。使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学习,增强学习得主动性、积极性、兴趣性,创造直观、生动、活泼得教学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3.实施网络化教学、以校园宽带网络系统为依托,建立该课程教学资源库现代化课程教学平台,构建网络化得教学模式。

(五)教材选取要求

教材选取以培养学生得实践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为指导思想,贯彻高职高专得培养目标,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材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得原则,重视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学到方法、技巧,形成能力,达到能熟练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并能应用于临床实践得目标。

教材内容应体现“三基五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方法、新成

果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得发展与实际需要。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得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得认识与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教材应结合本专业职业活动,符合本课程标准得要求,要结合临床助产士资格考试组织教材内容,分解成若干模块,引入必须得专业知识,增加实践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得应用。

(六)建议教材

李炳宪.正常人体结构、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2012。

(七)主要参考书

窦肇华、正常人体结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程田志、人体解剖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 姚泰。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高明灿。生理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张立平,刘执玉、系统解剖学应试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八)学习网站

1。://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2、/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影像精品课程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

(一)教学评价标准

1。掌握正常人体结构得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2。熟悉正常人体结构得概念、任务及其在医学影像专业上得作用、

3、了解物组织学、内分泌、胚胎学概要等内容。

(二)考核方式

六、说明

1.授课: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结合可在一起或分开进行教学。

2。环境:教室,医学正常人体结构实验室、

3、能力培训要求:着重培养学生得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

4.素质培养要求:着重培养学生得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奉献精神、爱岗敬业、高尚得医德与良好得沟通协调能力。

5。主讲教师根据本课程标准制定具体得授课计划、

制定人:张守国

2014年6月13日

运动解剖学课程发展规划

运动解剖学课程发展规划 运动解剖学是我院的基础理论课程,由于学科的相近性及教学科研的互补性,自1954年沈阳体育学院建校伊始,运动解剖学教研室就以独立的科室建立,始终保持着自己特色的教学及科研体系,在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中做出着重要贡献。 一、运动解剖学课程介绍 运动解剖学是解剖学课的主体,作为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运动解剖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属于运动人体科学范畴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目前已成为学院各学制、各专业的必修平台课程。近些年来,任课教师继承和发扬了老一代教师治学严谨、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构建了新的教学体系,制作了大量多媒体教学课件,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涌现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有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各级奖励,有多人在学院的教学评优活动中获得各级先进称号。由于运动解剖学学科的出色成果,运动解剖学学科两次被授予学院重点学科,现为沈阳体育学院及辽宁省精品课程。 二、运动解剖学课程建设及成果 目前解剖学有专用实验室、标本陈列室、标本制作室、多媒体教室等,总面积达700平方米。用于实验、教学的标本、模型陈列于实验室内,包括全身骨骼、关节、肌肉、内脏、神经、心血管等标本及模型。另配有完整的运动解剖学挂图4套。我院的断层标本制作技术和完整的断层标本等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经常接待兄弟院校的同行及教辅人员参观,并给予指导和培训。教研室已经基本实现多媒体教学,并有专机上网,随时查阅国内外相关的运动解剖学教学资源。 近几年,教学研究及科研活动涉及到多门运动人体科学相关基础课程,如: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组织胚胎学、人体测量学及人体力学、人体运动学等。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更新内容体系、提倡个性化教育、开展问题式、讨论式、互动教学等方法,并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教研室全体教师重点进行了素质教育的课题研究、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课题研究、实验教材建设等。为加强解剖学等课的实验教学工作,体现学科的专业特点,教研室加强了解剖学的实验教材建设,编写了多本实验教材,即《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和《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等,并应用于实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同时发表了大量的教学及科研等相关学术论文。 三、运动解剖学课程发展与规划 (一)主导思想

人体解剖学练习题运动系统资料

1、下列对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块骨都由骨质、骨髓、骨髓腔、骨膜和关节软骨构成 B. 骨骺由骨密质构成 C. 成人骨髓腔内充满红骨髓 D. 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E. 每块骨均不能视为一个器官 2、不成对的脑颅骨有( ) A.顶骨 B.颞骨 C.蝶骨 D.上颌骨 E.泪骨 3、解剖学姿势的描述,下列何者是错误的( ) A、身体必须直立 B、两眼平视前方 C、上肢在躯干两旁自然下垂 D、手掌面对躯干 E、两足跟靠拢,两趾接触并指向前方 4、骶管麻醉须摸认的骨性标志( ) A.骶正中嵴 B.骶岬 C.骶角 D.骶后孔 E.都不对 5、开口于蝶筛隐窝的鼻旁窦是( ) A. 上颌窦 B. 额窦 C. 蝶窦 D. 筛窦中小房 E. 筛窦后小房 ( ) 、开口中鼻道的鼻旁窦是6 以上都是 D. 筛窦中群 E. A. 上颌窦 B. 额窦 C. 筛窦前群( ) 不能由于重力作用而引流的鼻旁窦是7、在直立姿势下, 以上都不对筛窦 E. D.额窦 B.蝶窦 C.上颌窦 A.( ) 、下列何骨属于长骨8 椎骨跟骨 E. B.舟骨 C.趾骨 D.A.第八肋骨( )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人体九大系统9 .感觉器.内分泌系统 E.脉管系统C.免疫系统 DA.消化系统 B( ) 、有关骨髓腔正确的是10 A.位于骨骺内 B.位于长骨的骨干内 C. 位于骨松质的间隙内 D.成人骨髓腔内含红骨髓 E.小儿骨髓腔内含黄骨髓( ) 11、有关各部椎骨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胸椎体的横断面呈肾形 B.颈椎体的横断面呈心形A .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D.腰椎体的横断面呈椭圆形C E.胸椎横突有孔啊( ) 12、胸骨角 B.是两侧肋弓形成的夹角A.位于胸骨体和剑突的交界处2肋间隙C.两侧平对第2肋 D.两侧平对第肋E.两侧平对第3( ) 、骶管麻醉时须摸清的骨性标志是13 E.骶岬 D.骶角.骶管A.骶前孔 B.骶后孔 C( ) 14、不属于肩胛骨的结构是.喙突 E.滑车切迹 BA.肩峰.肩胛冈C.肩胛下窝 D( ) 、桡神经沟位于15 股骨 C. D.胫骨 E.尺骨.肱骨A B.桡骨( ) 16、蝶窦开口于鼻前庭蝶筛隐窝中鼻道A.下鼻道 B. C.上鼻道 D. E.( ) 17、开口中鼻道的鼻旁窦是筛窦中小房筛窦前小房额窦上颌窦A. B. C. D. E. 以上都是( )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汇总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 英文名称:Human anatomy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0900010 所属系部:体育系 周学时:5 学时 总学时:85 学时 学分:5 学分 教学对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 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基础必修课 教学方式:理论教授与实验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形态结构的基本特征和运动器官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动作的形态学分析方法;了解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及其规律。使学生能够运用解剖学知识为正确组织体育教学和指导运动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教学形式是讲解与实验相结合 课程教材:《人体解剖学》卢义锦、姚士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第一版。参考书目:1、《运动解剖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第二版2000 年。 2 、《组织与胚胎学》成令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1998 年。 3、《人体解剖学》于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1998 年。 4、《运动解剖学图谱》顾德明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年。 编写日期:2006 年8 月制定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讲授纲要 绪论 [教学目标]明确人体解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作用。掌握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讲授内容] 1、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学习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3、阐明人体的解剖姿势、方位、轴和面。 4、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章细胞与细胞间质 [教学目标]掌握细胞在人体中的重要性,掌握细胞的一般结构,了解细胞周期 [讲授内容] 1、阐明细胞是构成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 2、重点阐述细胞膜和某些细胞器的结构。 第二章基本组织 [教学目标]掌握四种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分类和主要功能。 [讲授内容] 1、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分类和主要功能。 2、简介上皮组织的某些特殊结构、肌肉组织和神经原的再生 第三章骨 [教学目标]掌握骨的结构、功能和理化性质。 [讲授内容] 1、骨的结构、功能、理化性质。 2、骨的发育与生长。 3、人体骨的组成及重要的骨性特点。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名词解释(修改)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名词解释 绪论 组织学:是研究人体细微结构,超微结构及其于机能关系的科学。 解剖学:主要是用解剖器械剖割和肉眼观察来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又称巨视解剖学广义的解剖学包括,大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和细胞学。 组织:是由许多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基本结构,具有多种类型。每种组织具有某些共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特点,一般将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四种,称为基本组织。 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联合在一起,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如胃、肝、肺、骨和肌等。 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结合在一起,共同执行某种特定的生理活动,即构成系统。 PAS反映:糖经过碘酸(HIO4)氧化,出现醛基,成为多醛。多醛与无色品红结合,成为紫红色沉淀物,此反应称为过碘酸反应,简称PAS反应。PAS反应阳性的部位即表示有多糖存在。 前臂的内侧称尺侧,外侧称桡侧,小腿内侧称胫侧,外侧称腓侧 近侧和远侧:多用于四肢。肢体接近躯干处,血管、神经等接近起始处为近侧,反之为远侧。 矢状轴(面),冠状轴(面),垂直轴(面)。见书P5 H-E染色:苏木精和伊红组成,苏木精是一种碱性染料,可将核染色质染成蓝紫色。伊红是一种酸性染料,可将多种细胞的胞质染成粉红色或红色 第一章基本组织 1.内皮:是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内皮细胞很薄,游离面光滑,有利于血和淋巴的流动及物质交换。 2.间皮:是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外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间皮细胞表面湿润而光滑,便于内脏器官的活动和减少摩擦。 3.腺上皮:是由腺细胞组成并以分泌机能为主的上皮,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所组成的器官称腺。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是由形状不同,高低不齐的一层细胞组成。细胞的底部均附于基膜上,但由于细胞的高低不同,胞核的位置也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光镜下形似复层上皮,实为单层上皮,故为假复层上皮。 4.纤毛:是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细胞外伸出的细长突起,长约5-10um,直径约0.2um ,比微绒毛粗而长,光镜下清楚可见。纤毛具有向一定方向节性摆动的能力。 5.微绒毛:是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细指壮突起,起直径约为0.1um,长度因细胞的种类或生理状态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别。微绒毛显著的扩大了细胞的表面积,和吸收功能密切相关。 6.连接复合体:根据细胞连接的结构和机能不同和分为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等。凡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连接结构连在一起,即称为连接复合体。 7.哈弗氏系统(骨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较多,呈圆筒状和骨干长轴平行排列。每个骨单位由一个位于中央的中央管和数层围绕中央管的呈同心圆排列的骨单位骨板组成。 8.肌节:(肌原纤维呈细丝状,光镜下肌原纤维呈明暗相间的横带,明带称I带,暗带称A带,明带中间有Z线,暗带中的发亮区称H带,H带中有M线。)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一个肌节,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肌节是骨骼肌纤维收缩和舒张的基本结构单位。 9.肌浆:肌细胞细长呈纤维状,因此称为肌纤维。肌细胞胞质称为肌浆。 10.肌原纤维:电镜下,肌原纤维是由许多平行排列的肌丝组成的。肌丝可以分为粗肌丝和细肌丝两种。 11.三联体:包绕肌原纤维的肌质网,在位于横小管两侧分别汇合成与横小管平行的较粗的小管,称终池。横小管和两侧的终池称为三联体。 12.缝隙连接:广泛存在于胚胎和成体的多种细胞间,是一种较大的平板状连接。可供细胞间交换离子和某些小分子物质,以及传递化学信息和协调细胞功能等。缝隙连接还与细胞分泌、增殖和分化等功能有关。 13.外分泌腺:根据分泌腺的分泌物派出方式不同,可分为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外分泌腺具有导管,分泌物经导管排到其他器官或体表,如汗腺、胃腺和唾液腺等。 14.浆细胞:在疏松结缔组织中数量较少,而在病原菌侵入的部位,如消化管、呼吸道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和慢性炎症病灶及淋巴组织等部位浆细胞较多。浆细胞具有合成、储存和分泌抗体的功能,参与体液免疫。 15.巨嗜细胞:在体内数量多,分布广,是吞噬功能最强的细胞。在疏松结缔组织内的巨嗜细胞常沿纤维散在分布,可分为固定巨嗜细胞和游离巨嗜细胞两种。来源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巨嗜细胞有很重要的防御功能。 16.肥大细胞:疏松结缔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常沿小血管和小淋巴管分布。 17.闰盘:是心肌纤维之间的连接结构。在H-E染色的切片上,闰盘深染的粗线状,形如梯形,位于Z线水平。 18.有髓神经纤维(有髓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和包裹其周围的髓鞘和神经膜形成的纤维状结构。 19.环层小体:又称帕奇尼小体。主要功能是感受压觉和触觉。 20.触觉小体:多见于手指,足趾掌面的真皮乳头内。主要功能是感受触觉。 21.运动终板:运动神经纤维抵达骨骼肌纤维时失去髓鞘,并反复分支,每一分支终末与一条骨骼肌建立突触联接,此连接区呈椭圆形板状隆起称运动终板。简称终板。 22.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及其分支所支配的全部骨骼肌纤维合称一个运动单位。 23.突触:是指神经原、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一种传递信息的特化连接结构。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大类。

功能解剖学精选

私教基础培训教材第二章--功能解剖学 解剖体位和人体的方位 解剖体位: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望,下肢靠拢,足尖向前,双臂自然垂于两侧,手掌张开向前。确定起始的姿态,可据此描述人体系统的部位和运动的情形 身体轴线:矢状轴:前后方向穿越身体轴心的水平线 冠状轴:左右方向穿越身体轴心的水平线 垂直轴:上下方向穿越身体轴心的垂线 身体剖面:矢状面:延矢状轴方向做作的切面,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 冠状面:延冠状轴方向做作的切面,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 垂直轴: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的横切面,与矢状面,冠状面相垂直 身体方位:上端:人体相对较高的位置 下端:人体相对较低的位置 前侧:腹面,人体前部所在平面 后侧:背面人体背部所在平面 内侧:靠近中心线的位置 外侧:远离中心线的方向 近端:靠近躯干的位置 远端:远离躯干的位置 浅层:由内向外距离体表近者 深层:由内向外远离体表者 骨骼概述

骨骼分类(依形状): 长骨:呈管状,主要分布在四肢。如肱骨和股骨 短骨:一般分布与腕部和踝部 扁骨:呈板状。如颅骨 不规则骨:呈不规则形状如椎骨和上颌骨 骨骼分布:中轴骨80块,颅骨、脊柱、肋骨、胸骨 四肢骨126块,上肢骨和肩胛带64块、下肢骨和骨盆带62块 骨骼的数量:成人206块骨骼 胸廓:12块胸椎、12对肋骨、1块胸骨 颅骨:8块脑颅骨、15块面颅骨 肋骨:12对,1-7 与胸骨相连(真肋骨),8-12不与胸骨相连 胸骨:剑突、胸骨柄、胸骨体 肱骨:上端有股骨头、大结节和小结节、下端有内上髁、鹰嘴窝 肩胛骨:呈三角形。分为三个角(上角、下角、外侧角)和三个缘(内侧缘、上缘、和外侧 缘)两个平面(前侧、后侧)背面高起的成肩胛棘、肩胛棘的最外端时肩峰、有关 节盂、盂上结节和盂下结节 锁骨:呈S形。水平横于胸骨和肩胛骨(肩峰)之间 尺骨:位于前臂内侧 桡骨:位于前臂外侧

中专护理教学计划(详细)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护理理论、临床护理技能、社区卫生保健知识、富有人文精神精神,能适应临床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家庭,从事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护理、康复以及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的技能应用型护理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一)人才培养规格 通过对医学科学和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学习,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身心素质,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护理岗位群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能应用型护理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人才培养坚持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为原则,以素质教育和护理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采用“2+1”培养模式,即二年的校内学习和一年的医院实习,学校和医院两个育人主体共同承担人才培养责任。校内学习以理论课为主,辅以实验、实训和见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一年的教学医院顶岗实习中完成专业课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三)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知识结构 (1)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 (2)具备较扎实的医学知识及护理知识。 (3)具有基本的疾病预防保健知识。 (4)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和科学锻炼的基本知识。 2.能力结构 (1)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规范、较熟练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的基本操作技能。 (3)具有对危重患者的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的能力及一定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4)能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整体护理和保健服务、康复指导和进行卫

解剖学课程介绍及课程标准

课程介绍及课程标准 课程简介 《正常人体结构》是一门经典而又充满着活力的重要的医学核心课程。它的不断发展推动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同时又不断地从临床医学的发展中获得更新和发展的动力。课程是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整合而成,主要阐述正常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器官的形态结构以及人胚发生发育规律。在医学中1/3以上的名词均来源于本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医学及医学相关行业的各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特别着重培养学生崇敬、珍惜生命和救死扶伤的职业敬业精神,为职业道德的素质养成教育,培养增强学生社会能力做早期铺垫,在医学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是护理、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针灸推拿、康复治疗、医学检验、医疗美容、医学影像等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以及相应的功能。为学习后续医学课程以及各专业岗位实践,如护理专业正确的健康评估和临床护理操作等专业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40110121 学时:96学时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护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正常人体结构》是医学基础教育的奠基和支柱课程。其在护理专业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关系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其包括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和胚胎学,属于生物学中形态的范畴。 (二)课程定位 《正常人体结构》与医学各科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医学科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为后续的正常人体功能、病理、药理及各门临床学科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只有在正确认识人体形态和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的生理现象和病理过程。否则无法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与病理状态,更不能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它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能够在标本、模型和活体上辩认人体形态结构。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并培养自学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突出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坚持把课程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全面有序地进行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卫生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新需求。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隶属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学科。 (二)编写依据:根据《成都体育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的要求,依据体育学院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而编写。 (三)目的任务:通过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认识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机能的相互关系;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初步掌握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方法;同时为体育学院开设的《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和《体育理论》等学科奠定基础,从而为各项运动技术的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四)课程编码:20100043 (五)学时数与学分:本课程68学时,4学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基本内容 教学安排 小计讲授讨论 实验(音像 材料) 实践 绪言 1 1 第一章人体基本构成 3 3 第二章运动系统10 22 34 第二章内脏 6 2 8 第四章脉管系8 2 10 第五章神经系统7 1 8 第六章感觉器官 3 1 4 总计40 28 68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绪论 知识点: 一、掌握人体的基本面和基本轴的概念。

二、熟悉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常用的解剖学定位术语。 三、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定义,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内容、目的与学习方法;第一章人体的基本构成 第一节细胞与细胞间质 知识点: 一、掌握细胞、细胞间质的概念。 二、掌握主要细胞器及其功能。 三、熟悉细胞膜的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学说)和功能。 四、了解细胞核的组成和功能。 第二节组织 知识点: 一、上皮组织 (一)掌握上皮组织的特征。 (二)熟悉被覆上皮的分类、分布与功能。 (三)了解腺上皮和感觉上皮的分类、分布与功能。 二、结缔组织 (一)掌握结缔组织的特征。 (二)了解结缔组织的分类、分布与功能。 三、肌组织 (一)熟悉肌组织的分类及各类型肌组织的主要特征与区别 (二)熟悉肌节的概念,骨骼肌的收缩原理。 四、神经组织 (一)掌握神经纤维的概念。 (二)熟悉神经元的分类、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功能。 (三)了解神经末梢及末梢装置。 第二章运动系统 第一节骨与骨连结 知识点: 一、骨总论 (一)掌握骨的构造、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及年龄特征。 (二)熟悉骨的发生与生长。 (三)了解骨的分类。 (四)了解体育运动对骨形态结构的影响。 二、骨连接总论 (一)掌握关节的构造。 (二)了解骨连结的分类。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名词解释

5.微绒毛:是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细指壮突起,起直径约为0.1um,长度因细胞的种类或生理状态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别。微绒毛显著的扩大了细胞的表面积,和吸收功能密切相关。 7.哈弗氏系统(骨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较多,呈圆筒状和骨干长轴平行排列。每个骨单位由一个位于中央的中央管和数层围绕中央管呈同心圆排列的骨单位骨板组成。 8.肌节:(肌原纤维呈细丝状,光镜下肌原纤维呈明暗相间的横带,明带称I带,暗带称A 带,明带中间有Z线,暗带中的发亮区称H带,H带中有M线。)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一个肌节,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肌节是骨骼肌纤维收缩和舒张的基本结构单位。 10.肌原纤维:电镜下,肌原纤维是由许多平行排列的肌丝组成的。肌丝可以分为粗肌丝和细肌丝两种。 11.三联体:包绕肌原纤维的肌质网,在位于横小管两侧分别汇合成与横小管平行的较粗的小管,称终池。横小管和两侧的终池称为三联体。 14.浆细胞:在疏松结缔组织中数量较少,而在病原菌侵入的部位,如消化管、呼吸道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和慢性炎症病灶及淋巴组织等部位浆细胞较多。浆细胞具有合成、储存和分泌抗体的功能,参与体液免疫。 15.巨嗜细胞:在体内数量多,分布广,是吞噬功能最强的细胞。在疏松结缔组织内的巨嗜细胞常沿纤维散在分布,可分为固定巨嗜细胞和游离巨嗜细胞两种。来源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巨嗜细胞有很重要的防御功能。 17.闰盘:是心肌纤维之间的连接结构。在H-E染色的切片上,闰盘深染的粗线状,形如梯形,位于Z线水平。 18.有髓神经纤维(有髓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和包裹其周围的髓鞘和神经膜形成的纤维状结构。 23.突触:是指神经原、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一种传递信息的特化连接结构。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大类。 24.尼氏小体:光镜下呈噬碱性的颗粒或小块。其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包括复制细胞器和与产生神经递质有关的蛋白质和酶。 25.神经纤维节(郎飞氏节):光镜下,有髓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和包裹其周围的髓鞘和神经膜构成的。髓鞘和神经膜都有节段性,段与段之间的缩窄部位称郎飞节。 4.骨连接:是骨与骨间的连接装置,根据他的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纤维连接和滑膜关节连接两种形式。 5.关节:(滑膜关节连接,滑膜关节)两骨之间借膜性囊互相连接。其间具有腔隙,活动性教大,这种连接叫关节。 15.膈: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呈穹隆状。膈的周围是肌质部,中央为腱质部。起自胸廓下口周缘,各部肌纤维向中央移行于中心腱。 1.体循环:含氧和营养物质较多的动脉血,自左心室泵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流到全身毛细血管(肺泡毛细血管除外),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静脉血再汇入各级静脉,经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流回右心房。血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大循环或体循环。 2.肺循环:全身返回心的、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自右心室泵出,经肺动脉及其分支流到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再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血沿上述路径的循环叫小循环或肺循环。 5.微循环:是指由微静脉到微动脉之间的血循环,是血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包括微动脉、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和微静脉等。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标准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高职护理专业 开设学期:第1学期 计划学时:84 一、课程设置 (一)设置依据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就是依据高职护理专业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高端技能型护理人员得培养目标,针对护理专业岗位核心能力对知识、技能、素质得要求, 同时兼顾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需求与学生得可持续发展需要等因素而开设得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得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与掌握人体各系统得组成,细胞、组织、器官得结构及功能,结构与功能融合统一,建立人体结构与功能得完整知识体系,为学习后续检验课程以及影像专业岗位实践起到非常重要得支撑作用。 (二)课程定位 《正常人体结构》就是护理专业得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就是河北工程技术学院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得一门必修基础课。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就是学习异常人体结构与功能学等医学基础课以及各临床专业课得基础。 本课程就是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整合而成,主要阐述正常人体各系统得组成、器官得形态、结构、人胚发生发育规律、器官与细胞得各种生命活动过程及其规律。在医学中1 /3以上得名词均来源于本课程,所涉及得理论知识与技能在医学及医学相关行业得各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特别着重培养学生崇敬、珍惜生命与救死扶伤得职业敬业精神,为职业道德得素质养成教育,培养增强学生社会能力做早期铺垫,在医学发展与医学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得地位与作用。 (三)设计思路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围绕人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及生理学教学过程, 主要采用阶段性"问题”教学模式,即以多媒体网络教学为主得提出问题阶段;以观察、试验、小组讨论为主得解决问题阶段;及以教师为主得问题总结、知识迁移阶段。并设置了学习情景,使学生首先知道要掌握哪些知识,解决那些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与探究,最后解决问题并掌握相关知识。在教学组织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得学习能力,形态与功能、理论与实践、局部与整体、进化与发展相联系得学习观点,严谨

小脑的功能解剖

写在课前的话 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其功能主要是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张力、协调随意运动和管理编程运动,是人体的生命中枢。了解小脑的功能解剖及损伤表现,可以对小脑疾病的诊断有更好的指导意义。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即是小脑的功能解剖及损伤表现,这将有助于我们对患者的救治,挽救更多的生命。 一、小脑的位置 下图是脑正中矢状断面图,小脑位居颅后窝,脑桥与延髓的背面,与端脑枕叶底面有小脑幕相隔。小脑在成人大约有150g,占整个脑体积约40%。 小脑所在的位置为: A. 颅前窝 B. 颅后窝 C. 颅中窝 D. 以上均对 正确答案:B 解析:小脑位居颅后窝,脑桥与延髓的背面,与端脑枕叶底面有小脑幕相隔。

枕骨大孔疝是怎么形成的? 二、小脑的外形 (一)在小脑的下面观上,小脑中部比较缩窄,称之为小脑蚓,或者叫小脑蚓部。两侧比较膨大的部分称之为小脑半球。小脑上面观察,小脑上面比较平坦,两侧仍然是小脑的半球。在上面上有一条明显的浅沟,我们称之为原裂,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脑沟。也就是说,以脑沟为界,前方就是小脑的前叶,后方即是小脑的后叶。在蚓部看中间比较缩窄的这部分,或者比较细窄的这部分正好位于两侧小脑扁桃体之间,称之为蚓垂,蚓垂为蚓椎体。这两个位置比较重要。 (二)下面这张图上的是小脑扁桃体。在近枕骨大孔外上方,小脑蚓垂两侧的半球较膨出的部位则是小脑扁桃体。其位置尤为重要,当颅脑外伤或颅内肿瘤等导致颅内高压时,小脑扁桃体可嵌入枕骨大孔,形成小脑扁桃体疝,压迫延髓,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危及生命。 三、小脑的分叶 (一)小脑在进化上分成

小脑在进化上分成古小脑、旧小脑和新小脑 第一部分发生上比较古老,在小脑形态学上我们称之为绒球小结叶,也就是下图中颜色比较深的部分。包括蚓部的小结,和两侧半球上的绒球。脑小舌的部分也属于古小脑。 图中杏黄色的部分,也就是小脑原裂的部分,加上蚓部的蚓锤和蚓锥体,我们称之为旧小脑。旧小脑主要与脊髓发生联系,又称之为脊髓小脑。 下图颜色浅的大部分区域,包括半球以及蚓部都是进化上比较新的结构。是随着大脑运动皮质的发展而来的,我们称之为新小脑,又叫做大脑小脑,主要指的是后叶的部分。 (二)总体上小脑分成为绒球小结叶、前叶和后叶三个部分 1. 小脑借表面两条深沟,分为3叶:小脑上面前1/3与后2/3交界处的深沟称为原裂。原裂以前的半球和小脑蚓为前叶,原裂以后和小脑下面的大部分为后叶。在小脑下面,后外侧裂是小脑后叶与绒球小结叶的分界。 2. 机能区分与小脑的种系发生密切相关。小脑主要分为3个功能区:绒球小结叶主要与前庭神经核和前庭神经相联系,称之为前庭小脑,在进化上该部出现最早,故又称为原小脑;小脑蚓和半球中间区共同组成旧小脑,即脊髓小脑;小脑体的外侧部为新小脑,又称大脑小脑。

2020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

《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 课程性质:职业能力必修课 学分: 计划学时:96学时 适用专业:高职针灸推拿 1.前言 1.1课程定位: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结构的科学,是针灸推拿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属,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医学课程和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1.2设计思路:围绕针灸推拿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医疗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人体解剖学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突出重点,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在授课中注意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注重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本课程安排在第1学期,课程总课时96学时,理论为48学时、实验为48学时。 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获得本专业必须具备的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奠定基础。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观察和分析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具体目标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人体的组成和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和人体各 系统的器官组成。 2.掌握人体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 3.掌握人体主要器官的微细结构。 4.熟悉人体各系统和人体主要器官的功能。 【能力培养目标】 1.熟练掌握人体器官的观察方法,确认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毗邻关系。 2.熟练掌握某些主要器官的体表投影;熟练掌握与专业有关的骨性、肌性和皮肤标志。 3.能用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观察并理解主要器官的微细结构。 【素质教育目标】 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3.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4.树立牢固的职业理想,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功能解剖学试题B

功能解剖学试题B 一.选择题 1、椎间盘破裂后,髓核易突向(A ) A椎间孔或椎管内B椎骨外侧C椎骨前外侧D椎骨前方 2、气管的上皮为(C ) A单层扁平上皮B复层扁平上皮C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D单层柱状上皮 3、足下垂内翻提示损伤的神经是(D ) A股神经B胫神经C闭孔神经D腓总神经 4、为听觉感受器的是(D ) A椭圆囊斑B球囊斑C壶腹嵴D螺旋器 5、三尖瓣附着于(D ) A肺动脉口B主动脉口C左房室口D右房室口 6、壁胸膜下界在腋中线与下列哪项相交处(C ) A第6肋B第8肋C第10肋D第11肋 7、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进入结缔组织后成为(B ) A成纤维细胞B巨噬细胞C浆细胞D肥大细胞 8、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是(A ) A红细胞B中性粒细胞C单核细胞D淋巴细胞 9、有关膝关节的描述,错误的是(A ) A由股骨下端、髌骨、胫骨和腓骨构成B内侧半月板较大 C两侧有副韧带D前交叉韧带可防止胫骨前移位 10、肱骨中部骨折容易损伤的是(D ) A正中神经B腋神经C尺神经D桡神经 11.内侧丘系:( D ) A.纤维来自同侧薄束核、楔束核 B.向上至丘脑内侧核 C.经斜方体外侧上行 D.传导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 E.最后经内囊前肢止于中央后回 12.属于脑干一般躯体运动核的是;( E ) A.动眼神经核 B.滑车神经核 C.展神经核 D.舌下神经核 E.以上均是 13.支配肱二头肌的神经是:( E ) A.尺神经 B.桡神经 C.正中神经 D.腋神经 E.肌皮神经 14.穿经内囊膝的纤维束是:( B ) A.内侧丘系 B.皮质核束 C.皮质脊髓束 D.脊髓丘脑束 E.视辐射 15.听觉中枢位于:( C ) A.中央前回 B.中央后回 C.颞横回 D.角回 E.缘上回 16.肱骨外科颈骨折易损伤:( B ) A.尺神经 B.腋神经 C.桡神经 D.正中神经 E.肌皮神经 17.下列哪个神经损伤出现“爪形手”:( A ) A.尺神经 B.正中神经 C.桡神经 D.肌皮神经 E.腋神经 18.不属于骶丛的神经是:( C ) A.坐骨神经 B.臀上神经 C.股神经 D.臀下神经 E.阴部神经 19.支配咀嚼肌的神经是:( C )

《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实验教 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系统解剖学/Systematic Anatomy 课程总学时:54 实验总学时:8 实验课性质:非独立设课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 承担实验室(或教研室):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一、课程实验教学简介 系统解剖学课程在高等中医学院校的中医学、应用心理学以及其它一些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实验课是完成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系统解剖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和掌握人体各个系统内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的相关知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中力求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方针,并且通过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为学习其他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二、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1.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各器官形态、位置、结构及其主要机能; 2.了解人整体结构的相互关系及其整体性概念; 3.了解人体器官的年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4.为其他医学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 三、学生应掌握的实验技术和基本技能 通过对标本、模型的观察,结合电脑投影及挂图,掌握人体各个系统内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四、实验项目名称、性质和学时分配

五、各单项实验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包括实验分组人数要求): (一)实验名称:运动系统 实验内容:全身骨、骨连结、骨骼肌 实验目的: 1.通过对标本、模型的观察,结合电脑投影及挂图,掌握人体各部骨的配布和形态特征; 2.通过对标本、模型的观察,结合电脑投影及挂图,掌握人体各部主要关节的构成、功能特点和主要运动形式; 3.通过对标本、模型的观察,结合电脑投影及挂图,掌握人体各部主要肌群的配布、形态特征和功能。 实验要求:30人/小班,5人/组。 (二)实验名称:内脏学 实验内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实验目的: 1.通过对标本、模型的观察,结合电脑投影及挂图,掌握消化管各部的形态特征,各主要消化腺的位置、形态,了解腹膜的分部及其形成结构; 2.通过对标本、模型的观察,结合电脑投影及挂图,掌握呼吸道各部的形态特征,肺的形态,了解胸膜的分部及其形成结构,熟悉纵隔的概念、分部; 3.通过对标本、模型的观察,结合电脑投影及挂图,掌握泌尿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及构造特征; 4.通过对标本、模型的观察,结合电脑投影及挂图,掌握男、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各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 实验要求:30人/小班,5人/组。 (三)实验名称:循环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实验内容:心脏、全身动脉、全身静脉、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 实验目的: 1.通过对标本、模型的观察,结合电脑投影及挂图,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各心腔内的主要形态结构、了解传导系及血管; 2.通过对标本、模型的观察,结合电脑投影及挂图,掌握人体各部主要动脉及其重要分支、主要静脉及其重要属支; 3.通过对标本、模型的观察,结合电脑投影及挂图,了解淋巴系统的组成,人体各部主要淋巴结的位置及其淋巴引流范围,脾和胸腺的位置、形态,掌握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的走行及其所收集的淋巴干;

病理学课程标准

《病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病理学课程代码:120007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总学时:90学时学时分配:理论66学时、实验24学时开课学期:第二学期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临床专业 一、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病理学是探讨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的机制、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所出现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在临床上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即临床表现)以及疾病的转归与结局的一门学科。病理学长期以来成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是医学中的重要骨干基础学科之一,为临床医学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是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必考科目。它既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专业实践性很强的具有临床诊断性质的学科,临床各科疾病诊断最可靠的方法仍然是病理诊断,病理诊断被认为是最具权威的宣判性诊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医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帮助医学生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总体规律,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奠定扎实的基础,从而具备一定的临床分析能力以及合作、沟通及协调能力,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病理学的预修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医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等基础课程;为后续课程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结合我院医学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有关要求,面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制定适合我院各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保证教学质量,为学生们在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间架起起一座扎实的桥梁。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病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是疾病共性或特性的总结,为了加强学员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理论授课过程中要尽量联系具体疾病和临床常见病例,有助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同时病理学侧重疾病形态学变化与疾病发生发展的联系,病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切片观察,在联系病例中讲活知识,使学生们学活知识,加深学生们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把以前的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病例分析教学等各个教学环节融为一体,运用理实一体新的教学模式,在注意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应特别注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

功能解剖

功能解剖重点 1.人体解剖学姿势:人体解剖学姿势既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下至靠拢,足尖向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与躯体两侧,手掌朝前。 2.翼点:在颅的侧面,颚、顶、颞、碟四骨汇合处,最为薄弱,常形成“H”形的缝,称为翼点。其内面有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3.椎间孔:是指相邻椎骨的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组成的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4.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连接处形成向前方的横行突起,称为胸骨角,可在体表摸到,它平第二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5.椎间盘:椎间盘是上下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部的髓核构成。 6.腹股沟管:腹股沟管是指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有一斜贯腹肌和腱膜的裂缝,为男性的精索或女性的子宫圆韧带所通过。 7.界限(骨盆上口)::由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合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界限,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 8.斜角肌间隙: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共同构成的裂隙,其中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9.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合之间所形成的一个具有弹性和韧性的腱性结构;其在局部可以形成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以及腹股沟浅环。 10.咽峡:由腭帆后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往咽的裂孔,是口腔和咽的分界线。 11.肝门:在肝的脏面有近似“H”形的浅沟,其中的横沟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肝的部位。 12.胆囊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胆囊三角。因为胆囊动脉一般在此三角内经过,所以此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3.肾门: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为肾门,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口。 14.肾区:是指第十二肋下缘与竖脊肌外侧缘的交角处,为肾门在背部的体表投影区。 15.肾蒂:出入肾门的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的神经和淋巴管等合成为肾蒂。肾蒂的内结构的排列关系由前到后为: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由上到下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16.膀胱三角:在膀胱底面,由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膀胱三角。此区域由于缺少粘膜下层,无论膀胱在充盈或者空虚时都保持平滑状态。是膀胱结核,肿瘤的多发区。 17.输尿管间襞:在膀胱内面,两输尿管口之间的横行皱襞称为输尿管间襞,是膀胱镜检查时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 18.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搏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血液再次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的交换。再通过各级静脉,最后通过上下腔静脉及心冠状窦返回右心房,这一过程叫体循环。主要特点是路程长、流经范围广、以动脉血滋养全身各处并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运回心。 19: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干及其各级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再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主要特点是路程短,只通过肺,主要使静脉血转变成氧饱含的动脉血。 20.三尖瓣复合体:三尖瓣环,三尖瓣,腱索和乳头肌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称三尖瓣复合体。他们共同保证血液的单向流动。

人体解剖学练习题运动系统

1、下列对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块骨都由骨质、骨髓、骨髓腔、骨膜和关节软骨构成 B.骨骺由骨密质构成 C.成人骨髓腔内充满红骨髓 D.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E.每块骨均不能视为一个器官 2、不成对的脑颅骨有( ) A.顶骨 B.颞骨 C.蝶骨 D.上颌骨 E.泪骨 3、解剖学姿势的描述,下列何者是错误的( ) A、身体必须直立 B、两眼平视前方 C、上肢在躯干两旁自然下垂 D、手掌面对躯干 E、两足跟靠拢,两趾接触并指向前方 4、骶管麻醉须摸认的骨性标志( ) A.骶正中嵴 B.骶岬

C.骶角 D.骶后xx E.都不对 5、开口于蝶筛隐窝的鼻旁窦是( ) A.上颌窦 B.额xx C.蝶窦 D.筛xx小房 E.筛xx后小房 6、开口中鼻道的鼻旁窦是( ) A.上颌窦 B.额xx C.筛xx D.筛xx E.以上都是 7、在直立姿势下,不能由于重力作用而引流的鼻旁窦是( ) A.额xx B.蝶窦 C.上颌窦 D.筛xx E.以上都不对

8、下列xx属于长骨( ) A.第八肋骨 B.舟骨 C.趾骨 D.跟骨 E.椎骨 9、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人体九大系统( ) A.消化系统 B.脉管系统 C.免疫系统 D.内分泌系统E 10、有关骨髓腔正确的是( ) A.位于骨骺内 B.位于长骨的骨干内 C.位于骨松质的间隙内 D.成人骨髓腔内含红骨髓 E.小儿骨髓腔内含黄骨髓 11、有关各部椎骨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胸椎体的横断面呈肾形 B.颈椎体的横断面呈心形 C.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D.腰椎体的横断面呈椭圆形 E.胸椎横突有孔啊 12、胸骨角( ) A.位于胸骨体和剑突的交界处 B.是两侧肋弓形成的夹角 C.两侧平对第2肋 D.两侧平对第2肋间隙 E.两侧平对第3肋 13、骶管麻醉时须摸清的骨性标志是( ) A.骶前孔 B.骶后孔 C.骶岬 D.骶角 E.骶管 14、不属于肩胛骨的结构是( ) A.肩峰 B.肩胛冈 C.肩胛下窝 D.喙突 E.滑车切迹 15、桡神经沟位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