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注:资料来源网络,仅供参考!吉珠微吧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d29725422.html,

一、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GDP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1.“GDP是市场价值”:

它把许多种不同物品加总为一个经济活动价值的衡量指标,为了这样做,它使用了

市场价格。

2.“所有的”

它包括在经济中生产并在市场上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GDP不包括非法生产与销售

的东西,也不包括在家庭内生产和消费,从而没有进入市场的东西。

3.“最终的”

GDP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

4.“物品与劳务”

GDP即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

5.“生产的”

GDP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如二手货物

价值不包括在GDP中。

6.“一个国家之内”

如果东西是在一国国内生产的,无论生产者的国籍如何,都包括在该国的GDP中。

7.“在某一既定时期内”

GDP衡量某一特定时期内发生的生产的价值。

二、GDP的组成部分

Y = C + I + G + NX

C —消费: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也包括在劳务消费中

I —投资:新住房购买是划入投资而不划入消费的一种家庭支出形式

G —政府购买:包括政府员工的薪水和用于公务的支出,但是,转移支付(如政府向

一个老年人支付社会保障补助或者向刚刚被解雇的工人支付失业保险补

助)不计入政府购买

NX—净出口:当国内的家庭、企业或政府购买了国外的物品与劳务时,减少了净出口,但由于它还增加了消费、投资或政府购买,所以并不影响GDP

三、真实GDP与名义GDP

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真实GDP: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由于真实GDP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所以,真实GDP的变动只反映生产的产量的变动。

我们计算GDP的目的是衡量整个经济的运行状况,由于真实GDP衡量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所以,它反映经济满足人们需要与欲望的能力。

四、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衡量相对于基年价格的现期物价水平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 / 真实GDP)ⅹ100

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

=(第二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 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ⅹ100% 五、GDP的缺陷

GDP并不是衡量福利的完美指标,因为:

1.对美好生活做出贡献的某些东西并没有包括在GDP中,如闲暇。

2.由于GDP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所以它几乎未包括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

的活动的价值,如家庭内的自我消费。

3.GDP没有包括环境质量

4.GDP没有涉及收入分配,平均量后面是个人的巨大差异

一、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

定义: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标准

目的:衡量生活费用的变动,即要确定为了保证生活水平不变,收入应该增加多少

如何计算:

1.固定篮子

2.找出价格

3.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这种计算中只有价格变动,数量不变

4.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当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 基年一篮子的费用)ⅹ100

5.计算通货膨胀率

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 第一年CPI ⅹ100%

二、CPI的缺陷

CPI并不是生活费用的完美衡量指标,因为:

1.替代偏向:

当物价变动时,消费者倾向于选择不太昂贵的物品替代原来物品,若假设一篮子物

品是固定不变的,就忽略了消费者替代的可能性,从而高估了从某一年到下一年生

活费用的增加。

2.新产品的引进

3.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

三、GDP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的差异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消费者物价指数反映消费

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2.消费者物价指数比较的是固定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与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

劳务的价格;而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格与基年同样物品与劳务的价格。用来计算GDP平减指数的物品与劳务的组合自动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动。

四、不同时期的美元数字

今天美元的数量= T年美元的数量ⅹ(今天的物价水平/ T年的物价水平)

五、真实利率与名义利率

真实利率是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差额。名义利率告诉你,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银行帐户中的美元数量增加有多快;而真实利率告诉你,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银行帐户中的购买力提高有多快。

真实利率= 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一、生产率

定义: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

一个国家只有生产出大量物品与劳务,它才能享有更高的生活水平。

即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生产率)。

生产率的决定性因素:

1.物质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存量,简称资本,它是一种生产出

来的生产要素。

2.人力资本:经济学家用来指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的一个

术语。包括早期儿童教育、小学、中学、大学和成人劳动在职培训中所

积累的技能。

3.自然资源:指自然界提供的生产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

4.技术知识:知识是社会教科书的质量,而人力资本是人们用于阅读这书的时间量。

二、影响经济增长的外在因素

1.储蓄和投资:它要求社会牺牲现期物品与劳务的消费,以便未来享有更多的消费

2.收益递减和追赶效应:当经济的资本水平低时,增加的一单位资本可引起产量大幅

度增加;当经济的资本水平高时,增加的一单位资本引起产

量小幅度增加。

3.来自国外的投资

4.教育:即人力资本投资

5.健康与营养

6.产权和政治稳定

7.自由贸易

8.研究与开发

9.人口增长

一、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由帮助协调储蓄者与借款者的各种金融机构组成。

金融机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

1.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想储蓄的人可以借以直接向借款的人提供资金的机构,包括债券市场(三个特点:期限、信用风险、税收待遇)和股票市场。

2.金融中介机构

金融中介机构是储蓄者可以借以间接地向借款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和共同基金。

二、国民收入帐户中的储蓄与投资

Y = C + I + G + NX

在封闭经济中,NX=0,固上式可化为:

Y = C + I + G

即I = Y – C – G

(I = Y – C – G)是在用于小肥和政府购买后剩下的一个经济总收入,成为国民储蓄,简

称储蓄,用S表示。

即S = I (储蓄等于投资)

假设T表示政府以税收形式从家庭得到的数量减去以转移支付形式(如社会保障和复利)返还给家庭的数量,

即S = ( Y – T – C ) + ( T – G )

私人储蓄( Y – T – C ):家庭在支付了税收和消费后剩下来的收入量。

公共储蓄( T – G ):政府在支付其支出后剩下来的税收收入量。

三、可贷资金市场(用需求供给图分析)

储蓄是可贷资金供给的来源,投资是可贷资金需求的来源。

1.储蓄激励

如果税法改革鼓励更多储蓄,则利率下降且投资增加

2.投资激励

如果税法改革鼓励更多投资,则利率上升且储蓄增加

3.政府预算赤字与盈余

当政府通过预算赤字而减少了国民储蓄时,利率上升且投资减少

一、如何衡量失业

把成年人(16岁以上)分别划入三个类别:

1.就业者:包括在家族企业工作不拿报酬的、兼职的、请假的、度假的人

2.失业者:能够工作且在之前4周内努力找工作但没找到的人,包括被解雇正等待重

新被招回工作岗位的人

3.非劳动力:如全日制学生、家务劳动者、退休人员

相关的计算:

劳动力 = 就业者人数 + 失业者人数

失业率 = 失业者人数 / 劳动力ⅹ100%

劳动力参工率 = 劳动力 / 成年人口ⅹ100%

二、自然失业率和周期性失业

自然失业率:经济中正常情况下存在的失业率

周期性失业:失业率对自然失业率的背离(失业率围绕自然失业率逐年波动)

三、摩擦性失业

由使工人与工作相匹配的过程所引起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各行业或地区之间的需求构成变动称为部门转移,由于工人在新部门找到工作需要时间,所以部门转移引起摩擦性失业。

四、结构性失业

由于劳动的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或者工资由于某些原因高于使供求均衡的水平时产生的失业叫结构性失业。有以下三个原因:

1.最低工资法

2.工会和集体谈判

3.效率工资理论:如果工资高于均衡水平,企业的经营会更具效率

五、其他

充分就业的条件是:失业率 = 自然失业率

失业率取决于:失业者转变为就业者和就业者转变为失业者之间的综合

一、货币的含义

货币是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相互购买物品与劳务的一组资产。

职能:

1.交换媒介:买者在购买物品与劳务给予卖着的东西

2.计价单位:人们用来表示价格和记录债务的标准

3.价值储藏手段:人们可以用来把现在的购买力转变为未来的购买力的东西

流动性说明一种资产兑换为经济中的交换媒介的容易程度。货币是最具流动性的资产,但它作为价值储藏手段远远不够完美。

二、货币存量

经济中流通的货币量称为货币存量,它包括通货,活期存款等。

通货:公众手中的纸币钞票和铸币。

活期存款:储户可以简单地通过开支票而随时支取的银行帐户余额。

三、美国联邦储备(Fed)

美联储由理事会管理,有7名由总统任命任期14年的理事,其中一名担任主席;联邦储备体系由理事会和位于全国一些主要城市的12个地区联邦储备银行组成,理事会成员一般来自当地银行和企业界。

它的工作有:

1.管制银行并确保银行体系的正常运行

美联储充当最后贷款者,贷给其他出现麻烦的银行,维持银行体系的稳定

2.控制经济中可以得到的货币量(即货币供给)

货币政策由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制定

四、准备金与货币乘数

准备金:银行得到但没有贷出去的存款

准备金率:银行在总存款中作为准备金持有的比例

法定准备金:美联储规定的银行必须持有的准备金量的最低水平

货币乘数:银行体系用1美元准备金所产生的货币量;货币乘数是准备金率的倒数,即准备金率越高,每个存款银行贷出的款越少,货币乘数越小。

五、美联储控制货币的工具

1.公开市场操作:买卖政府债券

2.法定准备金

3.贴现率:美联储向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

六、控制货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1.美联储不能控制家庭选择以银行存款的方式持有的货币量

家庭持有的存款货币越多,银行的准备金越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的货币就越多。

2.美联储不能控制银行选择的贷款量

美联储限制了银行的最低准备金量,但银行可以选择存放更多的准备金。

七、联邦基金利率

银行相互贷款时收取的短期利率

一、货币的供给、需求、平衡

供给:由美联储政策控制

需求:由许多因素影响,包括债券的利率,经济中的平均物价水平;如物价水平上升(货

币价值下降)会增加货币的需求量。

平衡:在长期中,物价总水平调整到使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水平。(如果物价水平

高于均衡水平,人们想要持有的货币量就大于美联储所创造的,所以物价水平必然下降以使供求平衡,反之亦然)

二、货币数量论 经济中可得到的货币量决定了货币的价值,而且货币量增长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三、古典二分法

它对名义变量和真实变量作了区分:

名义变量是按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如种玉米农民的收入;

真实变量是按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如农民生产的玉米量。

美元价格是名义变量,而相对价格是真实变量。

四、货币中性(短期货币非中性)

货币供给变动对真实变量的无关性;即货币供给变动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真实变量。

五、货币流通速度

V = ( P ⅹ Y ) / M

V:货币流通速度 Y :产量

M :货币量 P :物价水平

六、货币数量论方程式

M ⅹ V = P ⅹ Y

1.货币流通速度一直是较为稳定的

2.由于货币流通速度稳定,所以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量(M )时,它就引起了名义产出物价水平 货币价值由美联储固定的货币量

货币量 高 高 低

价值(PⅹY)的同比例变动

3.一个经济的物品与劳务产量(Y)主要由要素供给(劳动、物质资本、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和可以得到的生产技术决定的,特别的,由于货币是中性的,所以它不影响产量

4.在产量(Y)由要素供给和技术决定的情况下,货币供给(M)引起名义产出价值(PⅹY)发生同比例变动时,这些变动反应在物价水平(P)的变动上

5.因此,当中央银行迅速增加货币供给时,结果就是高通货膨胀

七、费雪效应

当美联储提高货币增长率时,长期的结果是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更高的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 = 真实利率 + 通货膨胀率

八、通货膨胀的成本

1.购买力下降的谬误:通货膨胀并没有降低人们的实际购买力(通货膨胀在使物价水

平上升同时,也增加了人们收入)

2.皮靴成本:即减少货币持有量的成本(人们乐于把货币放入银行以减少通货膨胀的

影响)

3.菜单成本:调整价格的成本

4.相对价格变动与资源搭配不当:(刚印了新菜单后的一年中最初几个月内餐馆价格

相对较高,在以后几个月则相对较低,导致消费者的决策也被扭曲,市场资源不能很好配置)

5.税收扭曲:所得税把名义储蓄利息作为收入

6.混乱与不方便

7.任意的财富再分配:未预期到的物价变动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进行财富再分配

一、净出口(贸易余额)

净出口 = 一国的出口值–一国的进口值

﹡影响净出口的因素有:

1.消费者对国内与国外物品的嗜好

2.国内与国外物品的价格

3.人们可以用国内通货购买国外通货的汇率

4.国内与国外消费者的收入

5.从一国向另一国运送物品的成本

6.政府对国际贸易的政策

二、资本净流出

资本净流出 = 本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外国人购买的国内资产

﹡影响资本净流出的因素有:

1.国外资产得到的真实利率

2.国内资产得到的真实利率

3.持有国外资产可以察觉到的经济与政治风险

4.影响国外对国内资产所有权的政府政策

三、净出口与资本净流出相等

NCO = NX

四、储蓄、投资及其国际流动的关系

由Y = C + I + G + NX

得Y – C – G = I + NX 因为S = Y – C – G

所以S = I + NCO

即储蓄= 国内投资+ 资本净流出

﹡当一国的储蓄大于其国内投资时,他的资本净流出就是正的,表明该国用他的一些储蓄购买国外资产。反之亦然。

五、名义汇率与真实汇率

名义汇率是一个人可以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真实汇率是一个人可以用一国的物品与劳务交换另一国的物品与劳务的比率。

真实汇率 = (名义汇率ⅹ国内价格)/ 国外价格

真实汇率 = ( e ⅹP ) / P’

e:名义汇率P:国内消费物价水平P’:国外消费物价水平

六、购买力平价理论

一价定律:一种物品在所有地方都应该按同样的价格出售,否则就有未被利用的可以获取利润的机会

套利:利用不同市场上同一种东西的价格差的过程

购买力平价说明,一单位通货在每个国家都应该有相同的真实价值(真实汇率等于1)当真实汇率 = 1 时,有

e = P’ / P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两国通货之间的名义汇率必然反映这两个国家的物价水平

七、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局限性

汇率的变动并不总能保证美元在所有国家始终都具有同样的真实价值。原因是:

1.许多物品是不容易进行贸易的

2.即使是可贸易物品,当它们在不同国家生产时,也并不总能完全替代(消费者认为

德国汽车与美国汽车不同)

一、可贷资金市场

所有储蓄者都到这个市场上存入他们的储蓄,所有借款者都从这个市场上得到他们的贷款。在这个市场上,存在一种利率,它既是储蓄的收益,又是借款的成本。

S = I + NCO

储蓄 = 国内投资 + 资本净流出

二、外汇市场

三、政府预算赤字

1. 预算赤字减少了可贷资金供给

2. 使得真实利率提高

3. 这又减少了资本净流出

4. 资本净流出减少,使用于兑换外国通货的美元供给减少

5. 引起真实汇率上升

一、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取决于物价水平)

1. 物价水平与消费:财富效应(最不重要)

物价水平下降提高了货币的真实价值,并使消费者更富有,这又鼓励他们更多地支可贷资金量

均衡数量 均衡的真实利率 真实利率 可贷资金供给(来

自国民储蓄)

可贷资金需求(用于

国内投资与资本净流

出)

用于兑换外国通货的美元量

均衡数量 均衡的真实汇率 真实汇率 美元需求(用于净出口) 美元供给(来自资本净流出)

出。消费者支出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需求量更大。

2.物价水平与投资:利率效应(最重要)

物价水平下降使消费者把多余的钱购买债券,降低了利率,鼓励更多的用于投资品

的支出,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3.物价水平与净出口:汇率效应

物价水平下降引起利率下降,美元在外汇市场上的真实价值下降了,刺激了净出口,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二、为什么总需求曲线会移动

1.消费引起的移动

减税、股市高涨使消费者支出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增税、股市低迷反之。

2.投资引起的移动

对未来的乐观、由于货币供给增加引起的利率下降使投资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

动;对未来的悲观,由于货币供给减少引起的利率上升反之。

3.政府购买引起的移动

增加对国防或公路的支出,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削减国防或公路支出反之。

4.净出口引起的移动

国外经济繁荣、引起汇率下降的投机增加净出口支出,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国外

经济衰退,引起汇率上升的投机反之。

三、总供给曲线在长期中是垂直的

在长期中,一个经济的物品与劳务生产(真实GDP)取决于它的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的供给,以及可得到的用于把这些生产要素变为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技术。

总需求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共同向右移动(技术不断进步、美联储不断增加货币供给),形成了这几十年里的产量和通货膨胀一直增加。

四、为什么短期中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1.黏性工资理论

未预期到的低物价水平增加了真实工资(企业的支出),这引起企业减少雇用工人,减少了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2.黏性价格理论

未预期到的低物价水平使一些企业的价格高于合意的水平(改变产品价格需菜单成

本),这就抑制了他们的销售,并引起他们削减生产。

3.错觉理论

未预期到的低物价水平使一些供给者认为自己的相对价格下降了,这引起生产减少总结:当实际物价水平背离人们预期的物价水平时,短期产量就背离其长期水平。

产量的供给量 = 自然产量率 + a(实际物价水平–预期的物价水平)

五、分析宏观经济波动的四个步骤

1.确定某个事件是使需求曲线移动,还是使供给曲线移动

2.确定曲线移动的方向

3.用总需求和总供给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影响短期的产量和物价水平

4.用总需求和总供给图分析经济如何从其新的短期均衡变动到其长期均衡

六、总需求移动引起的经济波动

1.假设悲观情绪减少了总需求,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物价水平降低,短期中的产量减少

3.随着时间推移,人们的预期物价水平也下降,改变了工资、价格和感觉,总产量增

加,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4.产量恢复到其自然率水平

总结:总需求曲线移动的长期效应是一种名义变动(物价水平下降),而不是真是变动(产量相同)

七、总供给移动引起的经济波动

1.假设发生灾害,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2.导致产量减少,物价水平上升——滞涨

3.决策者通过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4.产量回到了自然产量率,但引起了物价水平的再次上涨

一、流动性偏好理论

利率的调整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本质上只是供给与需求的应用)

货币供给:由美联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改变法定准备金、贴现率来控制(垂直)

货币需求: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决定了货币需求量

货币市场的平衡:存在均衡利率,使得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

二、总需求曲线与货币市场

1.较高的物价水平增加了货币需求

2.较高的货币需求引起了较高的利率

3.较高的利率减少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三、货币供给的变动

当美联储增加货币供给时,它降低了利率,增加了既定物价水平(物价水平来不及变化)时的物品与劳务需求量,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四、货币政策的目标和作用

旨在扩大总需求的货币政策变动既可以被描述为货币供给增加,也可以被描述为利率降低;旨在紧缩总需求的货币政策变动既可以被描述为货币供给减少,又可以被描述为利率提高。

五、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指政府对政府购买和税收总水平的选择;

在短期中财政政策主要影响物品与劳务的总需求。

六、乘数效应

由于政府支出的每一美元可以增加的物品与劳务的总需求大于一美元,所以说政府购买对总需求有一种乘数效应。

边际消费倾向(MPC):家庭额外收入中用于消费而不是用于储蓄的比例。

乘数 = 1 / (1 – MPC)

MPC越大,乘数也越大。

七、挤出效应

当财政扩张使利率上升时其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被称为挤出效应。

扩张财政政策使总需求量增加,引起工人收入增加,家庭计划购买更多的物品与劳务,就选择以流动性形式持有更多的财富,即货币需求增加了;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使得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又抑制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八、乘数效应与挤出效应

当政府增加购买时,物品与劳务总需求的增加可以大于或小于其原本值,这取决于乘数效应与挤出效应的大小。

一、菲利普斯曲线

描述了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关系——负相关关系(在长期中,失业并不取决于货币增长和通货膨胀)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供给冲击的作用

1.总供给的不利移动(向左移动)

2.产生滞涨(产量降低,物价水平上升)

3.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动(给决策者一种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更为不利的权衡取舍)

三、牺牲率

如果一个国家想要降低通货膨胀,它就必然要忍受一个高失业和低产量的时期。

牺牲率是在通货膨胀减少一个百分点的过程中每年产量损失的百分点数。

1.紧缩性财政政策使经济沿着菲利普斯曲线向下移动(通货膨胀下降,失业率上升)

2.但在长期中,预期的通货膨胀下降了,并且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相左移动(失业率回

到自然失业率,保持了低的通货膨胀)

08信管泽明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各章复习大纲: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GDP概念、核算方法、其他国民经济各相关概念及计算、名义GDP和实际GDP、投资—储蓄恒等;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产出、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两(三)部门经济收入的决定、各部门的乘数计算; 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推导、斜率、移动、计算等)、投资函数、利率的决定、货币需求动机; 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财政政策效果、货币政策效果、挤出效应、政策的混合使用;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失业的相关概念、奥肯定律、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与存款创造乘数;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及计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第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效应、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应用;第八章开放经济:汇率、对外贸易 第九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周期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理论演变: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学派的假设、主要观点(其中第八-十章内容约占3-4%,以选择和判断为主)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 1、测量一个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以及增长、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 2、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DP 的计算遵循国土原则。 3、名义GDP 与实际GDP (1)名义GDP :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实际GDP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3)GDP 折算指数=————,用来反映物价变动程度 4、国民生产总值(GNP ):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 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三、国民收入其他衡量指标及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NDP ):指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了折旧(当期资本耗费)之后的产值。 NDP=GDP-折旧 2、国民收入(NI ):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NI=ND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工资+利润+利息+租金 名义GDP 实际GDP 区分 最终产品和劳务:指的是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不投入生产。 中间产品和劳务:是指作为其他产品和劳务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存在的产品和劳务。 【注:判断一件产品或劳务究竟是最终的还是中间的,取决于谁购买了它以及用于什么目的】

宏观经济学作业四

宏观经济学作业四——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判断题 √.通货膨胀是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物价一次性或短期性下降,严格来说,不能算作通货膨胀。 ×.货币学派认为,长期看来,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存在替代关系,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降低失业率。 ×.由于国外原材料价格上升引起本国物价水平上升,此所谓结构性通货膨胀。 √.过快、过多增加工资的企业按工资增加额一定比例征税,也是反通货膨胀的收入政策的一部分。 √.开放型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可以由世界通货膨胀率以及开放经济部门和非开放经济部门生产增长率差异所造成。 ×.“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这是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通货膨胀是日常用品的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投资增加会诱发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在世纪年代和年代,菲利普斯曲线右移,使得在相对比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上降低失业率更为容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工资价格指导或工资价格管制,能使通货膨胀率降低,因此这个政策是成功的。 ×.当出现需求推进的通货膨胀时,国家货币当局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来抑制它。 √.通货膨胀发生时,退休金领取者和领取工资者都会受到损害。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它是恒定不变的。 ×.通货膨胀会对就业和产量产生正效应,而且是无代价的。 √.一般来说,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比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要弱。 二、单项选择题 .由于工会垄断力量要求提高工资,导致雇主提高商品售价,最终引发整个社会物价水平上涨,这就是()。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 .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 .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动是通货膨胀主要原因的是()。 .凯恩斯学派 .货币学派 .哈耶克 .古典学派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认为,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消费支出增加 .商品、劳务共给过多 .以下那种现象不伴随通货紧缩发生()。 .有效需求不足 .经济衰退 .失业率下降 .物价下跌 .物价指数是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最直接指标,以下属于物价指数的是()。 .生活费用指数 .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 .货币购买力指数 .实际工资指数 .关于菲利浦斯曲线的形状,货币主义认为()。 .向右下倾斜.一水平线 .一垂直线 .短期内由下倾斜,长期内为一垂直线 .关于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不可以采取()。 .冻结工资水平 .增税 .降低法定准备率 .增加有效供给 .通货膨胀是()。 .货币发行量过多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涨 .货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的货币量 .货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以上都不是 .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的原因可能是( ) .银行贷款的扩张.预算赤字 .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投资增加 .通货膨胀会( )。 .使国民收入提高到超过其正常水平 .使国民收入下降到超过其正常水平 .使国民收入提高或下降主要看产生这种通货膨胀的原因 .只有在经济处于潜在的产出水平时,才会促进国民收入增长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 .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引起的价格波动

《宏观经济学》习题7

宏观经济学》习题 7 第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 、基本概念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乘数 投资的利率系数 货币 货币政策乘数 货币幻觉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宏观经济 1.财政政策可影响总需求,从而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2.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使利率上升,收入减少。() 3. IS 曲线越平坦,政府扩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小。() 4. LM 曲线越陡峭,政府扩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大。() 5. 在 LM 曲线呈垂直状的情况下,政府支出乘数和财政政策乘数相等。() 6. 因为政府增加支出与增加税收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相反的, 所以政府增加同样的 支出和税收对国民收入没有影响。() 7. 只要挤出效应小于 100%,政府支出的增加就能刺激国民收入的增长。() 8.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财政政策乘数就越大。() 9.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不敏感,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小。 10. 投机需求的利率系数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大。() 11. 在凯恩斯陷讲中,由于挤出效应等于零,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十分有效。 ) 12. 财政制度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 但不能消除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 ) 13. 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越大。() 14. IS 和LM 曲线的交点一般位于中间区域,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效。() 15. 在凯恩斯区域挤出效应完全;在古典区域挤出效应等于零。() 16.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使用, 会引起利率上升的同时产出增加。 (-) 需求的利率系数 政策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摩擦性失业 自愿 失业 非自愿失业 财产税 所得税 流转税 累进税 累退税 比例税 财政制度 自动稳定器 度平 衡预算 充分就业 存款准备 金政策 、判断题( F , T ) 补偿性财政政策 功能财政 再贴现 政策 年 预算盈余 单一货币供给规则 公开市场业务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吐血整理.doc

一、GDP 与GNP 定义与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GDP : 按照国土原则,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厂商和个人在国内或本国领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及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其人口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居民。 国民生产总值GNP: 按照国民原则,以本国公民为统计标准。本国居民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GNP 的一部分可以来自国外。 ? GDP =该国国民在国内所创造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外国国民在本国所创造的最终 产品的总价值。 ? GNP +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 +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二、GDP 的三种统计方法 1.增值法(部门法) 基本原则: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的各部门产值来计算GDP ,从生产角度它反映了GDP 的来源。最终产品的价值(GDP )=最终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值。 具体做法: (1)核算的范围:提供物质产品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劳务产品的第三产业。 (2)核算的标的:各部门增加值,即总产值扣除中间产品价值后的余额。 2. 支出法 基本原则: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从最终产品的购买者角度:消费者C;厂商I;政府G;进出口部门X-M 公式:GDP=C+I+G+(X-M ) 3. 收入法 基本原则:从生产要素投入市场的角度加以统计。 任何产品和服务出售后获得的收入,并定会通过厂商分配到各种生产要素中去。 公式:GDP=C+S+T 三、其他经济指标 1. NDP :国内生产净值=GDP -(固定资产)折旧 2. NI :国民收入=工资+利润+利息+租金+非公司企业收入=GDP -(固定资产)折旧-间接税 3. PI :个人收入= NI — 转移支出+转移收入 转移支出: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 转移收入:退伍军人津贴、失业救济金、养老金、职工困难补助等。 4.DI :个人可支配收入= PI -个人所得税=个人消费+个人储蓄+消费者所付利息 四、GDP 的价格矫正指数 名义GDP :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 DP G DP 实际名义价格矫正指数 GDP 也称GDP 折算指数,或GDP 平减指数。

宏观经济学作业三与问题详解

宏观经济学作业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判断题 1.总供求模型是微观供求模型的简单放大。 2.单个产品的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长期影响要比短期的大。宏观供求模型中,价格水平对总供给的影响亦如此。 3.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是一种十分理想的状态,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时亦如此。 4.主要地是由于对劳动市场的不同理解,使得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对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 5.根据凯恩斯的观点,非自愿失业应归因于工人自身。 6.当一般价格水平变动时,由于各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因此居民不会减少对各产品的需求,总需求水平也保持不变。 7.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使各经济主体的收入增加,因此总需求增加。 8.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降低,资产市场均衡的实际利率增加,将会使总需求下降。 9.财政政策能够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货币政策不能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10.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任何影响IS曲线位置的因素变化,都会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11.长期总供给曲线所表示的总产出是经济中的潜在产出水平。 12.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区别是斜率不同。 13.在AD一AS模型中,短期均衡是指短期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 14.在长期总供给水平,由于生产要素等得到了充分利用,因此经济中不存在失业。 15.当经济达到长期均衡时,总产出等于充分就业产出,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 二、单项选择题 1.下面哪一项是潜在产出的长期决定因素( )。 A.政府的收入与支出水平 B.货币 C.技术 D.对过分增长的工资罚以重税 2.增加国防开支而无相应的增税措施,将会引起( )。 A.价格上涨和GDP上升 B.价格上涨和GDP下降 C.价格下降和GDP下降 D.价格下降和GDP上升 3.宏观经济学的传统观念可能会反对以下哪种说法( )。 A.工资和价格对失衡可以有迅速的反应 B.当产出达到充分就业水平时,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C.积极地改变总需求的政策只会影响价格,但不会影响产出和就业 D.非自愿失业是一种经常有的状态 4.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的财富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的税负会增加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十版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 第二章概念题 1.如果政府雇用失业工人,他们曾领取TR美元的失业救济金,现在他们作为政府雇员支取TR美元,不做任何工作,GDP会发生什么情况?请解释。 答: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本国(地区)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NX之和。从支出法核算角度看:C、I、NX保持不变,由于转移支付TR美元变成了政府对劳务的购买即政府支出增加,使得G增加了TR美元,GDP会由于G的增加而增加。 2.GDP和GNP有什么区别?用于计算收入/产量是否一个比另一个更好呢?为什么? 答:(1)GNP和GDP的区别 GNP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它是本国国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是一个国民概念,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 GDP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它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是一个地域概念。 两者的区别:在经济封闭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在经济开放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两者的关系可以表示为:GNP=GDP+[本国生产要素在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投资利润、劳务收入)-外国生产要素从本国获得的收入]。 (2)使用GDP比使用GNP用于计量产出会更好一些,原因如下: 1)从精确度角度看,GDP的精确度高; 2)GDP衡量综合国力时,比GNP好; 3)相对于GNP而言,GDP是对经济中就业潜力的一个较好的衡量指标。 由于美国经济中GDP和GNP的差异非常小,所以在分析美国经济时,使用这两种的任何一个指标,造成的差异都不会大。但对于其他有些国家的经济来说明,这个差别是相当大的,因此,使用GDP作为衡量指标会更好。但是,在衡量某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时GNP更好一点。 3.CPI和PPI都计量价格水平,它们有什么区别,什么时候你会选择其中一个,而不选择另一个? 答:(1)CPI与PPI的区别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反映消费品(包括劳务)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代表城市消费者购买一篮子固定的商品和服务的费用。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指建立在生产中所使用的商品的市场篮子基础上的价格指数,计量既定的一篮子商品的成本。 PPI与CPI的区别在于:1)他们所包括的范围不同:CPI主要包括日用消费品;PPI包括原料和半成品。2)PPI被设计为对销售过程中开始阶段的价格的度量,而CPI衡量的是城市居民实际支付的价格——也即零售价格。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 2.资本的边际效率 3.公开市场业务 4.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5.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6.LM曲线 7.自动稳定器 8.税收乘数 9.流动偏好陷阱 10.通货膨胀 11、棘轮效应 12、示范效应 二.选择题 1.下列那些项目应计入GDP?()。 A.政府转移支付B.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C.购买普通股票D.购买一块地产 2.已知某一经济中的消费额为6亿元,投资额为1亿元,间接税为1亿元,政府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额为1.5亿元,出口额为2亿元,进口额为1.8亿元,则()。 A.NDP=8.7亿元B.GDP=7.7亿元 C.GDP=8.7亿元D.NDP=5亿元 3.所谓净出口是指()。 A.出口减进口B.进口减出口 C.出口加进口D.GNP减出口 4.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DP等于()。 A.消费+投资 B.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消费+投资+进出口 5.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A.直接税B.折旧C.间接税D.净出口 6.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核算GDP的方法是()。A.支出法B.收入法C.生产法D.增加价值法 7.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有影响? A.GDP B.NDP C.NI D.PI 8.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9.在产品市场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为0.8,那么自主消费乘数值为()。

A.1.6;B.2.5;C.5;D.4 10.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如果政府购买支出增加,那么GDP将()。 A.减少,但其减少量小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 B.减少,但其减少量多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 C.增加,其增加量小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 D.增加,其增加量多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 1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增加将引起国民收入()。 A.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B.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减少,同时消费水平下降;D.减少,但消费水平上升。 12.在产品市场四部门收入决定模型中,政府同时等量地增加购买支出与税收,则GDP ()。 A.将下降,且下降量等于税收的增加量; B.将下降,但下降量少于税收的增加量; C.将增加,且增加量等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 D.将增加,但增加量少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 13.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如果净出口增加,则GDP()。 A.将下降,且下降量等于净出口的增加量; B.将下降,但下降量多于净出口的增加量; C.将增加,且增加量等于净出口的增加量; D.将增加,且增加量多于净出口的增加量; 14.在短期,实际GDP可能()潜在GDP。 A.等于;B.大于;C.小于;D.等于,也可能大于或小于。 8.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实际GDP低于均衡GDP,意味着()。 A.储蓄大于实际投资;B.储蓄小于实际投资; C.储蓄大于计划投资;D.储蓄小于计划投资。 15.已知某个经济社会充分就业的收入是4000亿元,实际均衡收入是3800亿元。假定边际储蓄倾向为25%,增加()投资将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 A.200亿元;B.50亿元;C..100亿元;D.40亿元。 16.产品市场两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三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 A.等于;B.大于;C.小于;D.既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 17.若其他情况不变,所得税税率提高时,投资乘数() A.将增大;B.将缩小;C.不变;D.可能增大也可能缩小。 18.在其它因素不变情况下,自发性投资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A.右移10亿美元;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19.在其它因素不变情况下,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20.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提高时,IS曲线将()。A.平行向右移动;B.平行向左移动; C.变得更加陡峭;D.变得更加平坦。 21.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提高时,LM曲线将()。 A.平行向右移动;B.平行向左移动;

宏观经济学三四章作业

第三、四章宏观经济学作业 一、选择题 1.当消费函数为C=Ca+CyY,a>0,b>0,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应( )。 A.小于边际消费倾向 B.大干边际消费倾向 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能 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 )。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C.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3.凯思斯的“基本心理法则”指出( )。 A.消费和收入总是总量增加 B.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总是会被储蓄起来 C.随着消费增加,收入也会增加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投资乘数在哪一种情况下较大( )。 A.边际储蓄倾向较小 B.边际储蓄倾向较大 C.边际消费倾向较小 D.边际消费倾向较大 5.如果增加100万美元使国民收入增加1000万美元,则边际消费倾向应是( )。 A.10% B.100% C.90% D.1% 6.某个经济的国民收入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其数额为2000亿美元。假设再增加100亿美元的投资,通货膨胀缺口为( )。 A.大于100亿美元 B.100亿美元 C.小于100亿美元 D.无法确定 7.已知某个经济实际的国民收入是5000亿美元,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6000亿美元,投资乘数是4。由此可以断定,这个经济的( )。 A.通货膨胀缺口等于1000亿美元 B.通货膨胀缺口等于250亿美元 C.通货紧缩缺口等于1000亿美元 D.通货紧缩缺口等于250亿美元 8.假设某个经济目前的均衡国民收入为5500亿美元,如果政府要把国民收入提高到6000亿美元,在MPC为80%的条件下,应增加支出( )。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十版课后习题答案04

CHAPTER 4 GROWTH AND POLICY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in the Textbook Conceptual Problems: 1. Endogenous or self-sustained growth supposedly can be achieved by policies that affect a nation's savings rate and therefore the proportion of GDP that goes towards investment. The 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 of Chapter 3 predicted that long-term growth can only be achieved through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hat changes in the savings rate have only transitory effects. The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however, predicts that countries with a higher savings rate can achieve higher long-term growth and that a nation's government can affect the long-term growth rate by implementing policies that affect the savings rate. 2. A simple model with 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to capital alone implies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to all factors taken together, which could cause a single large firm to dominate the economy. However, such a model ignores the possibility that external returns to capital exist, in addition to the internal (private) returns. In other words, more investment not only leads to a higher and more efficient capital stock but also to new ideas and new ways of doing things, which can then be copied by others. Therefore, a single firm does not necessarily reap all of the benefits of increased output. 3.In the 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 an increase in the savings rate does not increase the long-term growth rate of output. However, because of the short-run adjustment process, there is some transitional gain that will lead to a higher level of output per capita. In the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however, the savings rate does affect the long-term growth rate of output. 4.a. Chapter 4 suggests that the key to long-term economic growth is investment in human and physical capital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b. (i) Investment tax credits may potentially affect economic growth in the long run by achieving a higher rat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i) R&D subsidies and grants lead to technological advances that will have private and social returns. They are very effective in stimulating long-term economic growth. (iii) According to the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policies designed to increase the savings rate will increase the long-term growth rate of output. However, empirical evidence does not lend much support to that notion. (iv) Increased funding for primary education has large private and social returns and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宏观经济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 : 篇一:微经第十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章外部性 复习题 1.举出一个负外部性的例子和一个正外部性的例子。 答:负外部性的例子:化工厂排放的化学废气,污染了环境,但它却不必承担污染的全部成本。正外部性的例子:在临街的自家院子里种花,既美化了自己家的环境,又使邻居和路人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具有正外部性。 2.用供求图解释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负外部性的影响。 图10-1 存在负外部性的供求图 答:生产中的外部性使该物品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最适量小于其均衡数量,即市场量。 3.专利制用什么方法帮助社会解决了一个外部性问题? 答:专利制利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专利发明者可以在一定时期排他性的使用自己的发明的权利,激励发明者更多地进行新技术研究,科技发明的正外部性内在化。 4.什么是矫正税?为什么就保护环境免受污染的方法而言,经济学家对矫正税的偏好大于管制? 用于纠正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被称为矫正税。这种税也被称为庇古税。作为解决污染的方法,经济学家对矫正税的偏爱通常大于管制,因为

税收可以以较低的社会成本减少污染。首先是因为税收减少污染更有效率。矫正税实际上规定了污染权的价格,并把污染权分配给那些减少污染成本最高的工厂。无论环境保护机构选择的污染水平是多少,它都可以通过税收以最低的总成本达到这个目标。其次,矫正税对环境更有利。在管制政策下,企业被动地减少污染,一旦达到了管制的要求,它就没有理由再减少排污。税收激励工厂主动减少污染,以尽力减少不得不为此支付的税收量。 5.列出不用政府干预时也可以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的一些方法。 答:私人解决外部性所引起的问题的方法有:(1)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2)慈善行为;(3)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4)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6.设想你与一个吸烟者同住一间房,但你不吸烟。根据科斯定理,什么因素决定了你的室友是否在房间里吸烟?这个结果有效率吗?你和你室友如何达成这种解决方法? 答:根据科斯定理,如果我被迫吸烟所承受的成本大于我的室友吸烟所获得的收益,我的室友就不应该在房间里吸烟。如果我的成本小于室友的收益,她就可以在房间里吸烟。只要交易成本不阻止协议的达成,结果就是有效的。我和室友协商达成解决办法:我们中的一个补偿另一个吸烟或者不吸烟的损失。如我给室友买一些糖果以缓解她不能吸烟的痛苦,来与她达成协议——她以后不在房间里吸烟。 问题与应用 1.有两种方法保护你的汽车不被偷窃:防盗杠杆使偷汽车者难以偷走你的汽车;报警器使得在你的车被偷以后,警察可以轻而易举地抓得小偷。以上哪一种类型的保护会给其他车主带来负外部性?哪一种带来正外部性?你认为你的分析有什么政策含义吗? 答:(1)防盗杠杆的保护给其他车主带来负外部性,因为防盗杠杆的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九章宏观经济运行与国民收入核算 要实现宏观经济的均衡,总需求必须等于总供给。 四部门经济均衡C+I+G+X=Y=C+S+T+M S=I+(G-T)+(X-M), 私人储蓄的3个作用 1将储蓄借给企业部门 2将储蓄借给政府部门 3将储蓄借给外国部门 GDP: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按当年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实际GDP:按基期最终产品的不变价格计算出来的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最终产品的现期价格水平与基期价格水平的变动上。GDP=C+I+G+NX GDP缩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通货膨胀率=GDP缩减指数变化/上一年的GDP缩减指数 生产价格指数PPI,不同时期为购买一篮子样本商品所支付的成本的价格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CPI,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生产者索取的价格 失业的四种类型1摩擦性失业2季节性失业3结构性失业4周期性失业 以GDP为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并不能真实的反映一个经济体的总产出。(自产自销产品不算人GDP) 第十章总需求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图像横轴Y ,纵轴AD ,画出Y=AD线 Y=AD=C+I+G+NX I+G=S+T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净出口被称为在短期内拉动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在一个经济体中,只要实际产出偏离均衡产出,存货变动机制的作用就会使实际产出向均衡产出趋近,并最终稳定在均衡产出的水平上。 消费函数:C=C0+cY c是边际消费倾向dC/dY 平均消费倾向C/Y 储蓄函数:S=-C0+(1-c)Y (1-c)是边际储蓄倾向dS/dY 平均储蓄倾向S/Y 三部门经济均衡产出公式Y=C0+I+G/1-c 乘数,一单位总需求的变动会导致数倍均衡产出的变动,这个倍数就是乘数 投资乘数m i=1/1-c 和消费乘数一样 政府购买乘数考虑政府转移支付TR Y=C0+cTR+I+G-cT/1-c m g=1/1-c 税收乘数m t=-c/1-c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m tr=c/1-c 税收随税率变化后,各乘数的分母改为1-c(1-t)t是税率分子C0+cTR+I+G 乘数发挥作用的条件: 1经济中必须存在闲置资源 2经济中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从外国部门购买产品

宏观经济学作业三与问题详解

宏观经济学作业三一一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判断题 1. 总供求模型是微观供求模型的简单放大。 2. 单个产品的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长期影响要比短期的大。宏观供求模型中,价格水平对总供给的影响亦如此。 3. 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是一种十分理想的状态,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时亦如此。 4. 主要地是由于对劳动市场的不同理解,使得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对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出现了不 同的看法。 5. 根据凯恩斯的观点,非自愿失业应归因于工人自身。 6. 当一般价格水平变动时,由于各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因此居民不会减少对各产品的需求, 总需求水平也保持不变。 7. 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使各经济主体的收入增加,因此总需求增加。 8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降低,资产市场均衡的实际利率增加,将会使总需求下降。 9 ?财政政策能够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货币政策不能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10.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任何影响IS曲线位置的因素变化,都会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11. 长期总供给曲线所表示的总产岀是经济中的潜在产岀水平。 12. 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区另提斜率不同。 13. 在AD一AS模型中,短期均衡是指短期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 14. 在长期总供给水平,由于生产要素等得到了充分利用,因此经济中不存在失业。 15. 当经济达到长期均衡时,总产岀等于充分就业产岀,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 二、单项选择题 1. 下面哪一项是潜在产岀的长期决定因素()。 A. 政府的收入与支出水平 B.货币 C.技术 D. 对过分增长的工资罚以重税 2. 增加国防开支而无相应的增税措施,将会引起 ()。 A. 价格上涨和GDP上升 B.价格上涨和GDP T降 C.价格下降和GDP下降 D.价格下降和GDP上升 3. 宏观经济学的传统观念可能会反对以下哪种说法()。 A. 工资和价格对失衡可以有迅速的反应 B. 当产岀达到充分就业水平时,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C. 积极地改变总需求的政策只会影响价格,但不会影响产出和就业 D. 非自愿失业是一种经常有的状态 4.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配套考研题库下载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配套考研题库下载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目录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判断题 二、单项选择题 三、简答题 四、计算题 五、论述题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 第1章宏观经济学科学 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第3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第4章货币系统:它是什么?如何起作用? 第5章通货膨胀:起因、影响和社会成本 第6章开放的经济 第7章失业 第8章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

第9章经济增长Ⅱ:技术、经验和政策 第10章经济波动导论 第11章总需求Ⅰ:建立IS-LM模型 第12章总需求Ⅱ:应用IS-LM模型 第13章重访开放经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汇率制度 第14章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 第15章一个经济波动的动态模型 第16章关于稳定化政策的不同观点 第17章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 第18章金融系统:机会与危险 第19章消费和投资的微观基础 ? 试看部分内容 考研真题精选 一、判断题 1索洛模型没有解释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上海大学20 18研] 【答案】√查看答案

【解析】索洛模型的结论是:一旦经济达到稳态,人均产出的增长率就只取决于技术进步的速率。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只有技术进步才能解释经济持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持续上升。但是,索洛模型并未解释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只是索洛模型的一个假设而已。因此,索洛模型没有解释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 2在理性预期时,只有欺骗民众的货币政策才有可能产生实际效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研] 【答案】√查看答案 【解析】在理性预期时,人们可以最好地利用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包括关于现在政府政策的信息来预期未来,所以正常的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状况不会造成影响,只有通过欺骗民众的货币政策,使民众产生错误的预期,才有可能改变实际经济状况。3根据费雪模型,当消费者面临借贷约束时,其消费水平会下降。()[上海财经大学2017研] 【答案】×查看答案 【解析】当消费者面临借贷约束时,消费可能不降反增。比如在没有借贷约束时,消费者在当期是贷款者。即他消费完还剩多余的资金,他愿意将剩下的资金贷款出去从而获得一部分收益,而如果现在消费者面临借贷约束时,消费者就可能无法将手中多余的资金贷款放出去,这时候他就不得不把多余的资金花出去。则当期的消费会上升。

宏观经济学第七章-充分就业-古典模型讲课讲稿

第七章充分就业古典模型 一选择 1.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是实际变量 a.就业量 b.价格水平 c.通货膨胀率 d.,名义工资率 2.实际GDP和闲暇之间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a.因失业率上升引起资本存量增加时,会向内移动 b.表面闲暇增加会导致实际GDP减少 c.在就业量增加的情况下会移动 d.以上三个选项都正确 3.就业量的增加 a.引起一国生产函数向上移动 b. 引起一国生产函数向下移动 c.导致沿着一国生产函数向较高实际GDP向水平方向变动 d. 导致沿着一国生产函数向较高价格向水平方向变动 4.货币工资率为10美元/小时,价格水平为100.如果价格水平上升到200,而货币工资率不变,别么 a.实际工资率是原来的两倍 b.实际工资率上升,但不是原来的两倍 c.实际工资率不变 d.实际工资率下降 5.5个工人的总产出是200美元,6个工人的总产出是222美元。那么第6个工人的边际产量是 a.40美元 b.37美元 c.22美元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6.劳动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这是因为 a.随着雇佣工人的增加,劳动边际产量递减 b.劳动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c.当资本增加时,劳动需求曲线移动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原因是劳动需求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7.随着实际工资率的上升,劳动供给量会增加,这是因为 a.这仅仅是因为已经工作的人们增加他们劳动供给量。 b.这仅仅是因为实际工资率的上升引起了劳动参与率的提高 c.这是因为已经工作的人们增加了他们的劳动供给量,并且实际工资率的上升引起了劳动参与率的提高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原因是实际工资率的上升引起了劳动供给量的减少 8.实际工资率的上升

宏观经济学作业三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作业三——总需求- 总供给模型 一、判断题 1. 总供求模型是微观供求模型的简单放大。 2. 单个产品的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长期影响要比短期的大。宏观供求模型中,价格水平对总供给的影响亦如此。 3. 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是一种十分理想的状态,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时亦如此。 4. 主要地是由于对劳动市场的不同理解,使得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对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 5. 根据凯恩斯的观点,非自愿失业应归因于工人自身。 6.当一般价格水平变动时,由于各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因此居民不会减少对各产品的需求,总需求水平也保持不变。 7.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使各经济主体的收入增加,因此总需求增加。8.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降低,资产市场均衡的实际利率增加,将会使总需求下降。 9.财政政策能够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货币政策不能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10.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任何影响IS 曲线位置的因素变化,都会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11.长期总供给曲线所表示的总产出是经济中的潜在产出水平。 12.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区别是斜率不同。 13.在AD 一AS模型中,短期均衡是指短期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 14.在长期总供给水平,由于生产要素等得到了充分利用,因此经济中不存在失业。 15.当经济达到长期均衡时,总产出等于充分就业产出,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 二、单项选择题 1. 下面哪一项是潜在产出的长期决定因素( )。 A. 政府的收入与支出水平 B.货币 C技术 D.对过分增长的工资罚以重税 2. 增加国防开支而无相应的增税措施,将会引起( )。 A. 价格上涨和GDP上升 B.价格上涨和GDP下降 C价格下降和GDP下降D价格下降和GDP上升 3. 宏观经济学的传统观念可能会反对以下哪种说法 ()。 A. 工资和价格对失衡可以有迅速的反应 B. 当产出达到充分就业水平时,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C积极地改变总需求的政策只会影响价格,但不会影响产出和就业 D.非自愿失业是一种经常有的状态 4.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A. 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 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的财富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的税负会增加 D.以上几个说法都对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

第十单元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古典学派与凯恩斯经济学; 3.货币主义; 5.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 1.萨伊定律在货币经济中表现为( a ?投资恒等于储蓄; c .货币供给恒等于货币需求; )。 b. 投资等于储蓄; d .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 2. 古典经济学说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争论的焦点是( ) a ?市场机制能否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 b. 市场机制能否自动合理配置资源; c. 需求管理政策比供给管理政策是否更有效果; d. 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是否更有效果。 3. 强调市场经济具有自我矫正机制、能够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学说叫 做( )。 a. 凯恩斯经济学; b .凯恩斯 主义; c. 新凯恩斯主义; d .古典经济学。 4. 强调市场经 济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学说通常叫做( )。 a. 凯恩斯主义; b .货币主义; c .古典学说; d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5.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 )。 a ?奥肯定律; b .蒙代尔定律; 2.正统凯恩斯主义; 4.供给学派; 6.新凯恩斯主义。

c.萨伊定律; d.李嘉图等价定理。 6.在欧文?费雪的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中,货币数量的变动仅仅影响() a?实际收入;b.名义收入; c. 一般价格水平; d.总就业量。

7?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 ) a. 仅仅影响价格水平;b .会同时影响价格水平和实际收入; c .仅仅影响实际收入; d ?对价格水平和实际收入没有任何影响 8?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 )。 a. 在短期,会影响价格水平与实际收入; b .在长期,会影响价格水平 与实际收入; c ?在短期仅仅影响一般价格水平; d .在长期仅仅影响实际收入。 9 ?货币主义者相信货币流通速度( )。 a ?相当易变; b .短期内比较稳定,在长期会剧烈变动; c ?相当稳定; d .短期内剧烈变动,在长期比较稳定。 10. 古典经济学认为( )。 a.货币数量的变动不影响真实变量值; b .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真实变 量值; c .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就业量; d .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商品的 相对价格。 11.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 a.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c .正常的菲利普斯曲线; 12. 削减税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是( )的主要政策主张 a.凯恩斯主义; b .货币主义; c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d .供给学派。 13.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货币经济周期模型表明,失业都是( ) a.非自愿的; b .自愿的; c .结构性的; d .周期性的。 14.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 )。 a.实际产出围绕潜在产出的波动; b .名义收入围绕实际收入的波动; )向右下方倾斜。 b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d .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