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反思

2 0 1 4年

3 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个重要概念。自此,核心素养研究就成为持续升温的研究热点。实证分析显示,我国核心素养的研究热点集中在 2 0 1 5年和 2016 年,这两年研究数量呈近百倍激增,研究以概念界定、理论思辨和教学建议为主,教学实践类的实证研究很少,因此各学科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开发、课堂教学设计和评价等方向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1]她的实证分析正好验证了钟启泉、成尚荣等研究者提出的研究方向。成尚荣指出:只有将上位的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在一起,并真正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时候,核心素养才能落到实处,才能走进学生的素养结构,成为学生的素养。[2]核心素养一课程标准(学科素养 / 跨学科素养)一单元设计一课时计划------ 这是课程发展与教学实践中环环相扣的链环,一线教师必须基于‘核心素养’展开单元设计的创造[3],所以,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需要关注中小学课程改

革和课堂实践中核心素养的微观研究,才能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本文就是教师根据学习者需求开展的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微观研究。

一、关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求教师从学习者的实际出发,对单元进行整体深度挖掘,确定本单元发展学科核心素养需要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完成创造性的教学设计。这无疑为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微观研究提供具体路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被研究者关注,用来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追求语言能力综合发展的有效教学,却并不是近几年的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语言学家 K . Goodman 提出的整体语言教学( Whole language

Ap proach) 、主题式单兀整体教学( Integrated The - maticTeaching)这些国外研究者提出的理论在理念和观点上一脉相承。国内从 2 0 世纪 9 0 年代开始,就已经在中学高中英语、初中英语、小学语文、初中化学等学科中开展过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与实验。2 0 1 0 年以来,“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就是上海市英语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上海市针对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开展的多轮教研培训,已经发展了小学生英语语用能力,改变了上海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课质、课貌和课效。

整体设计中板块之间的关联、整体设计的原则、板块课时设计最优化等方面的内容。钟启泉(01 5) 明确指出“单元设计中的决定性环节是基于核心素养整合不同的教学方略” [2]也就是

说,钟启泉教授指明了单元整体设计的重心要落到单元内容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正是在这个研究方向的指引下,本文选取了小学英语教材某一单元的教学设计作为例子,具体呈现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单元为整体深挖教材,确定单元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需要的不同教学目标和内容,最终完成为学生量身打造的单元教学设计全过程。通过这个案例,一线教师可以直观了解核心素养具体落实到单元教学设计中该怎么做。

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全过程

第二部分 2a - 2 b 要求倾听并理解一篇介绍 PmI I 十年前害怕什么和现在不害怕什么的短文本,并初步了解一般过去时的表达方式,重点词组为bea -fraidof第三人称的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的表现形式。第三部分 3a - 3 b 要求学生能正确运用句型 I’m (not) afraidof…与同伴交流自己害怕和不害怕的事情。第四部分 4a - 4 b 要求学生能理解一篇有关 I’m (not) afaidof …的诗歌,并创编一首新的诗歌。第五部分是围绕月球、沙漠、海洋等不同环境谈论自己害怕和不害怕的事情。第六部分要求学生能在图片的提示下读懂有关 the hero 的长故事。故事中的语言表达丰富,只有一处出现了 be afraid的语言结构。本单元的主题是 adventure,但是教材选编的

六个部分能直接与主题“冒险”相关的只有后面 5 个部分,1a - 1 c 的内容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故事,听故事做动作,故事的内容全是动词短语,内

容上并没有表现“冒险”主题,对后面的学习也就不存在铺垫。所以,可以大胆舍弃与本文关联不大的这一部分,由这部分承担的听力训练内容完全可

以设计在其他部分的教学中。另外,与前面

的单元相比,这个单元编写的内容并不丰富,只有一篇陈述男孩 PmI I 以前和现在害怕和不害怕什么事情

的小短文间接点题,第三、四、五部分,都只是围绕语言知识 be a f a d o f 设计的不同类型的语言实践活动,并不能丰富主题,增加对主题的认知,所以本单元在主题内容上需要教师引导和深人挖掘甚至补充相关内容,丰富主题。第六部分关于“Hero”的绘本与主题高度统一,正好可以在内容上为单元在思维品质、文化品格、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提供契机,成为本单元的突破和关键所在。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学是直属湖北省教育厅的全国知名学校,武汉市首批对外开放学校。上课对象水果湖一小五年级(4 )班的学生大多数能掌握本单元的语言知识 be afraid o f 第三人称的过去时,前面一般现在时的学习为这个结构做了铺垫,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能在 be afraid o f

其他人称的过去时变化上需要帮助。但是全班学生在自如运用这个语言知识上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语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完成不同难易度的活动中完成语言从知识到能力的转换。这一点教材提供的活动有限,需要教师深人挖掘,从学过的主题找到关联点,从熟悉的主题过渡到本单元,为语言的综合运用提供辅助和支撑。本班大多数学生都在校外参加各级各类英语辅导班,所以学生听说能力普遍较好,英语学习热情高,课堂互动频率高,比较习惯完成教师布置的英语实践和活动类作业。本单元大多数学生有困难的是第六部分的绘本阅读学习。绘本中的语言为绘本内容服务,编者为了故事的完整和流畅,使用了不少学生没有学过的结构和词汇(编者讲述的是一个完整的经典英国故事),而且绘本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不是显性的,需要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根据有限的语言提示,解读故事的情节,甚至从故事中有所感悟和启发。没有老师的引导和帮助,学生是不太可能完成的。(二)确立单元设计的落脚点——核心素养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方面需要以生为本,另一方面需要考虑深人挖掘单元提供的资源,打破单课教学相对孤立的局限,重组、重构有利于培养学生

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结构。探索核

心素养如何落到实处走进教学过程,是很多教师

目前最困惑最需要帮助的地方。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只有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深人解读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情,才能在整体上驾驭教学,培养学生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不至于茫茫然,毫无章法。本文只是提供了一种探索的方式,用实际例子说明,单元整体设计比较有利于整体培养核心素养,通过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师能够在抽象的整体要求和具体教学对象之间,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从而把核心素养要求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落实到了课堂,做到了深化课改。期待有更多的同行关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教育教学改革贡献一份力量。

(完整版)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最终确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作为一线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又将如何实现这些目标?下面我将谈一谈我平时的一些做法。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一、设计预习卡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核心素养中提到学生学会学习指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的综合表现,具体有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而预习卡的各项设计正是围绕着这些要点而进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搜集资料让学生能有效的获取、评估和使用信息,主动适应“互联网+”的社会趋势。 自从我担任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面对这群古灵精怪的小不点儿,我就开始酝酿怎样带领他们走进预习这扇大门,而我的计划正式实施,是在他们成为小学生两个月之后。我设计的预习卡旨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下面我带领着大家一起看看预习卡的内容。 “我会读”板块旨在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识字能力。要求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家长倾听后签字或写评语。家长对孩子有了关注,他们的学习劲头也就更足了;“我敢猜”板块旨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主要针对古诗学习,让孩子们大胆猜测古诗相关内容。“我想画”板块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提高了想象力。通过画笔描绘他们脑海中的课文,描绘他们眼中的世界。将语文和美术有效整合,这是一种多么美的享受!为了增加学生阅读量,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我在预习卡的最后,加入了“日有所诵”的内容。每天放学,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在校园里,一首首清丽的小诗,被稚嫩的童声熟读成诵,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除此之外,还有“我想问”和“我知道”两个板块,主要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同时提高理解和概括能力。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课堂上的核心素养(通用版)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课堂上的核心素养(通用版) Through the summary, we can fully and systematically understand the past work situation, and can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past work. ( 工作总结 )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MZ-SN-0077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课堂上的核心素养 (通用版)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课堂上的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既然是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和进行教学评价时候,就应该以此为中心。具体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落实途径: 一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例如从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来说,除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之外,我们还要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比如一年级下册,第一课春夏秋冬,从

知识上来讲,我们要求学生:1、认识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雨、阝”2个偏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吹”“落”等动词和一对相反的词:“出”和“入”。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引导学生了解四季变化,感受不同季节的景色,能主动积累有关景色的词语,从心底去感受自然的美好,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在组织教学上如何培养核心素养?比如在教授《我多想去看看》,我们引导学生体会两个城市截然不同的特色,以及两个小朋友想去对方的城市去看看的渴望之情后,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就引导孩子们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三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在教学评价时,我们也要从多方面来进行评价,不仅考虑知识的掌握,比如现在的试题一些等开放性的题目,像我们期末考试听力部分,除了考察听力,对关键信息的提取,其实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些内容是节选自一些课外读物,也起到了推荐阅读的作用,如果孩子阅读量大的话,或许不用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的建构、文化的理解、思维的发展和审美的鉴赏组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基础性与发展性。 语言的建构从学科知识上划分应包括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从学科能力上划分应包括口头语言的听、说能力和书面语言的读、写能力。文化的理解包括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对国际文化的理解、对生活文化的回归和对自然文化的关爱。思维的发展包括语文的经验思维、语文的迁移思维和语文的反思思维。审美的鉴赏包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和对美的人格的追求。 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四大类,分别突出了语言和文学——准确地讲是国语和国文——的工具性、思考性、思想性以及文化性。 每类能力素养阐释有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为概念定义,第二段落为价值或意义,第三段落分解具体要素。 ?语言建构与运用?和?思维发展与创新?分别关注国语的工具性和思考性,属于概念程序能力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分别侧重国文的思想性和文化性,属于策略创新能力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包括: 1、积累; 2、系统; 3、交际; 4、评价。这些是语言基础素养。 5、策略;属于个性创新素养。 ?思维发展与创新?素养包括:

1、直觉体验; 2、语言表达; 3、观点表达; 4、逻辑表达。这些是思考的基础素养。 5、批判思维和自我反思;属于个性创新素养。 ?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包括: 1、审美感情; 2、审美品位; 3、审美表达; 4、审美创造。前两个方面侧重于审美观念的形成,后两个方面重在审美实践。 ?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包括: 1、文化自信; 2、文化吸收; 3、人生价值; 4、社会责任。前两个方面以体验理解为主,后两个方面以指导实践为主。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 应该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具有良好的语感;能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能将自己获得的语言材料整合成为有结构的系统;能理解并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能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交际活动;能依据具

最新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 现阶段,我国课程标准修订的重大主题从“三维目标”逐步转向“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选择和培养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但是语文核心素养一旦形成便会慢慢积淀,伴随一生,并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文章针对语文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策略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和特征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素质与修养,即个体在终身发展、终身学习中,对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是在个体遗传基因的物质基础上,受后天教育、培养而获得的。“核心”则是关键而不可或缺的。因此,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接受语文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最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道德品质,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等等,是一种普遍的素养。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特征 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使人们能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而去适应时代的需要,有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并去适应不同的不可预测的情境,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基础性、动态性和终身性。一,基础性。无论什么课程,学生只有能看懂文字,理解题目的意思,才有可能去完成它。语文是最基础最稳定最传统最民族的学

科,用语文是一种技能,形成语文能力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反复的实践以及长期的积累,逐渐的形成一种习惯。二,动态性。语文核心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日常生活和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培养积累起来的。论语云:“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语文核心素养只有在一定教育阶段的前提下,才能达到一个又一个教育阶段的飞跃,只有不断阶梯式地学习,才能不断丰富、拓宽知识,才会让一个人的学识、阅历、能力、价值观等不断丰满。三,终身性。一个人从牙牙学语开始到遣词造句,到文辞飞扬,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再接受着语文的教育。语文核心素养则是一个人在不断积淀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稳定持续长久的能力和习惯,而将其不断运用于生活中各个方面的一种最根本的素养。语文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选择自己的职业,选择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人生道路。而语文教育核心素养则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二、强化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观念 教师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者,为了强化学生核心素质培养,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传统教学观念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在教学管理上有绝对的权威。在教学方式上教师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教学并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一些有创新性的见地用自己的思路“格式化”,导致学生的学习生活

数学核心素养活动反思

数学核心素养活动反思 胡德旺 听了数学核心素养知识的讲解,获益匪浅,使我认识到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的前行。脚踏实地做教育的同时也应仰望星空看发展,跟上当下教育理念,跟上教育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体 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在自己的课堂上实现核心素养的基本 要求?反思如下: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 1、把枯燥的数学计算上得更有趣,更灵活,更能益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而小学生学习,练习运算最现实的内驱力就是兴趣,所以我们必须采取创设一些生活情境,或游戏,把计算与生活等更好地应用起来,寓教于乐,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切实提高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事。 2、在课堂上作好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学生在课堂上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应该把更我的尝试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身去经历整个探究过程,让学生课堂上去做,去想,去说,去发现,去总结,而老师只做为一个适时的点拨者,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乐趣,更愿意投入和参与的学习中,真正做课堂上的主宰者。

3、计算教学在教学中要既重视算理,又要重视算法的教学 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计算的原理,理解法则的合理性。不应要求学生死记更背计算法则,宜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要点,再通过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 4、重视良好运算习惯的培养 好习惯,益终生,小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养成教育,在计算方面:如看清数字与运算符号,认真抄写,细心计算,自觉检查等这些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克服粗心,提高运算的正确性和效率。特别是发现学生错误后,我们应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对症下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5、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正确运用于教学之中。 在数的运算教学中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数学模型、转化、推理、符号化、类比、方程和函数等思想方法,作为老师的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制定合理目标,科学设计过程,科学引导和训练海陆空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及时总结,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在计算中的应用。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的建构、文化的理解、思维的发展和审美的鉴赏组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基础性与发展性。 语言的建构从学科知识上划分应包括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从学科能力上划分应包括口头语言的听、说能力和书面语言的读、写能力。文化的理解包括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对国际文化的理解、对生活文化的回归和对自然文化的关爱。思维的发展包括语文的经验思维、语文的迁移思维和语文的反思思维。审美的鉴赏包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和对美的人格的追求。 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四大类,分别突出了语言和文学——准确地讲是国语和国文——的工具性、思考性、思想性以及文化性。 每类能力素养阐释有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为概念定义,第二段落为价值或意义,第三段落分解具体要素。 “语言建构与运用”和“思维发展与创新”分别关注国语的工具性和思考性,属于概念程序能力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分别侧重国文的思想性和文化性,属于策略创新能力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包括: 1、积累; 2、系统; 3、交际; 4、评价。这些是语言基础素养。 5、策略;属于个性创新素养。 “思维发展与创新”素养包括:

1、直觉体验; 2、语言表达; 3、观点表达; 4、逻辑表达。这些是思考的基础素养。 5、批判思维和自我反思;属于个性创新素养。 “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包括: 1、审美感情; 2、审美品位; 3、审美表达; 4、审美创造。前两个方面侧重于审美观念的形成,后两个方面重在审美实践。 “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包括: 1、文化自信; 2、文化吸收; 3、人生价值; 4、社会责任。前两个方面以体验理解为主,后两个方面以指导实践为主。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 应该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具有良好的语感;能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能将自己获得的语言材料整合成为有结构的系统;能理解并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能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交际活动;能依据具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案例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案 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案例 四十八中蒋婷婷“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词,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什么是核心素养”与“如何培养核心素养”这个方面的研究需求,不是来自学科内部的,而是在强调未来教育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时,客观要逾越的一道屏障。我们知道虽然教育不是万能的,却在影响人的未来学习与职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在教育活动,尤其是在课程实施中,应该做些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抓住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为一名新教师,有幸在几次培训中对“核心素养”的内涵有了深刻的体会,并能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落实,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下面以《紫藤萝瀑布》的教学为例,浅谈在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 在导入环节,播放紫藤萝花的微视频,让学生观看后谈观花感受,目的是引领学生走进紫藤萝花的世界,直观感受紫藤萝花的特点,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 本文语言优美,含蓄隽永,在诵读感知环节,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引领学生感知文意。教师先通过配乐朗读,起示范引领作用;接着学生通过自由诵读、深情选读进一步感知文意,为品味语言做铺垫,并从中获得美读感受。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为此,在赏花品情环节,我让学生圈画出文中描写紫藤萝瀑布的语句并分析其特点然后在让学生圈画出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词句,用几个词语批注语言。我认为散文教学应以语言的品读为基本手段,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把学生引到字里行间去,深刻体会蕴涵其中的思想情感。再通过反

如何落实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如何落实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近几年,核心素养成为了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关键词,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素养是指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其核心素养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习惯,在平时教学中,我着眼于改革和优化现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通过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科关键能力,进行了一些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积极尝试。 一、着眼能力,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 (一)引导质疑,激活思维。 巴尔扎克对世人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意义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就问个为什么。” 无独有偶,陶行之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也提出:“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显而易见,问题是学习的先导,语文课堂上创设环境,激发学生提问的愿望,利用文本资源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难点重点质疑,抓住矛盾处、异常处质疑,抓住文题质疑,抓住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句质疑,提出与课文主要内容相关的质疑,多角度,多方位发问,并引导学生学会多途径解决问题。 (二)文本对话,读中悟情。 语文教学是一首诗,一首激情澎湃的诗,语文课要体现“书声琅琅,情意浓浓”。《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 (三)想象入手,入文入境。 想象是学生把文字变成形象的再创造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再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作品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想象,走进了作者的心灵深处,更深的体会了情感,得到了熏陶,受到了感染;再通过朗读,进一步品味了语言文字的魅力,真正凸现了语文特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二、品味语言,积累中学会审美与文化传承 教材中有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为学生语言实践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应充分利用其价值。 三、习得语言,练笔中学会运用与创造 阅读是吸收和积累,作文是内化和运用,只有在阅读中“厚积”,才能在作文中“薄发”,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加强读写结合。北师大教材为读写结合提供了空间,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篇篇好的范例,适时地引导,

学习核心素养反思

学习核心素养反思 一、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体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是对教育方针中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与我们以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是对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的深化。 我们以前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的特长发展”。素质教育改变了“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方式,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培养各种社会需要的人才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而素质的培养是在学生“有天分”的基础上。“素养”概念的提出,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后天中、长期实践中养成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可以经过努力养成好的习惯、能力等。这与我们学校的《新教育》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积极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文化基础表现为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自主发展表现为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表现为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从文化基础可以看出,它更加关注学生知识积累的宽度和厚度,使学生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

从而形成正确、科学、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这也是一个人幸福生活的前提条件。自主发展方面更多的强调学生的学习发展意识,能够自主学习,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追求健康、快乐、精彩的人生。社会参与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能力,一个有担当的人,才能爱国、爱集体、爱家,才能勇于为社会做贡献,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作为教师的我们,以后在工作中怎么做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漪老师也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教学活动中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2、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3、读名家名著,写读书笔记。一个人的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文化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腹有诗书气自华”,当知识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而且还有待于我们去实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案例》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案例——《虞美人》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词,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什么是核心素养”与“如何培养核心素养”这个方面的研究需求,不是来自学科内部的,而是在强调未来教育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时,客观要逾越的一道屏障。我们知道虽然教育不是万能的,却在影响人的未来学习与职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在教育活动,尤其是在课程实施中,应该做些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抓住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为一名新教师,有幸在几次培训中对“核心素养”的内涵有了深刻的体会,并能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落实,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下面以《虞美人》的教学为例,浅谈在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 在导入环节,播放虞美人花朵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后谈观花感受,目的是引领学生走进理解虞美人词牌名的含意,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 本文语言优美,含蓄隽永,在诵读感知环节,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引领学生感知文意。教师先通过配乐朗读,起示范引领作用;接着学生通过自由诵读、深情选读进一步感知文意,为品味语言做铺垫,并从中获得美读感受。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为此,在品读环节,我让学生圈画出文中描写故国的语句并分析其特点?然后在让学生圈画出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词句,用几个词语批注语言。我认为诗歌教学应以语言的品读为基本手段,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把学生引到字里行间去,深刻体会蕴涵其中的思想情感。再通过反复诵读,来加强理解。将“品”和“读”结合起来,品读得细致,揣摩得深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它要解决的问题是:21 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 2015 年3 月30 日,我国在正式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份文件中也提出了要加快“核心素养体系”建设。 一、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在知识教学时代,曾提出过“字、词、句、语、修、逻、文”的说法,把语文学科素养用这七个维度的内容进行了概括。语文的课堂教学也基本上都是紧扣这七个维度的问题进行“授业解惑”。教为考服务,考什么教什么。后来,大家普遍接受行为要点的概括,表现为:读说听写思,突出了能力的培养。 今天,我觉得应该概括为:读说听写思新美。除了装入知识、能力之外,还需要把创新思维、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特别是基于我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的。 所以,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语文教学,彰显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语文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之筏,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才能使学生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这正如《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说:“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二、变语文教学”为语文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学,由于受分数指挥棒的驱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几乎都是以语文知识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案例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案例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词,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什么是核心素养”与“如何培养核心素养”这个方面的研究需求,不是来自学科内部的,而是在强调未来教育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时,客观要逾越的一道屏障。我们知道虽然教育不是万能的,却在影响人的未来学习与职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在教育活动,尤其是在课程实施中,应该做些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抓住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为一名新教师,有幸在几次培训中对“核心素养”的内涵有了深刻的体会,并能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落实,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下面以《紫藤萝瀑布》的教学为例,浅谈在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 在导入环节,播放紫藤萝花的微视频,让学生观看后谈观花感受,目的是引领学生走进紫藤萝花的世界,直观感受紫藤萝花的特点,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 本文语言优美,含蓄隽永,在诵读感知环节,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引领学生感知文意。教师先通过配乐朗读,起示范引领作用;接着学生通过自由诵读、深情选读进一步感知文意,为品味语言做铺垫,并从中获得美读感受。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为此,在赏花品情环节,我让学生圈画出文中描写紫藤萝瀑布的语句并分析其特点?然后在让学生圈画出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词句,用几个词语批注语言。我认为散文教学应以语言的品读为基本手段,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把学生引到字里行间去,深刻体会蕴涵其中的思想情感。再通过反复诵读,来加强理解。将“品”和“读”结合起来,品读得细致,揣摩得深刻,正如叶圣陶先

新课标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反思)

新课标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与深度学习 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制定 教学是一项有目的的理性行为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学习结果根本: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每一位教师对于培养什么人要有明确的正确的深刻的认识,真正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即不只是考虑学生一时的利益如考试成绩,而是立 足学生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把握好一时与一世的关系,为孩子的一生一世 负责。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确定 1、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 2、学科教学目标要直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3、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必备品格。 4、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概念是思维的单位。 5、学科核心概念理应成为教学的重点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育教学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中心,课堂上应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都已经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理念的共识。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学习研究的三大主题,是改变学生 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的一种途径。 五、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和作业设计 “评价”要回答“是否达成了既定目标”问题,是指依据学习目标,为 学生的学习活动持续地提供清晰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的过程。 评价和反馈意见需贯穿学习活动的始终,反馈意见要详细、具体,应能根据每 个操作给予持续性的辅导。 评价内容和方式指向学生的理解和思维,因此应制定并运用学习活动的 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评价学生学习的态度、过程表现与方法,使不同的学习个体都能够获得成功感。

新课标和核心素养(反思) (一)“活动型课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行之有效的好模式。打造“活动型课堂”,要求学校变革政治学科课程结构,变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将以往的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内容化”,要求一线政治教师成为“活动型课程”的科学设计者、正确引导者、智慧组织者、坚定实施者。这是一个挑战。 (二)教师要转变观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与议题相关的实践问题,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感悟、发现、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最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三)选取的教学活动内容应更贴近生活,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选择的活动内容既可以是生活中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垃圾分类处理、食品安全、道路安全、居民搬迁、环境治理等话题,又可以是学生身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在校园穿校服、校园建设及学生关心的其他学校管理制度等。 (四)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全程要周密考虑。对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问题能够有效应对、机智灵活,从而增强活动型课堂的教学效果。那么,政治学科活动设计要遵循什么原则?我认为,学科活动一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重构知识;二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三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四要体现教育性,精心设计活动,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五)注重课内外活动的一体化、系列化,使课内课外活动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今天,课程专家共有一个非常鲜明的观点,就是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动手实践、亲身活动中培养出来的,课堂上闭门造车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推行在“做中学”。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规定,学生社会活动将首次纳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修课程,课时上占三分之一,这是一个亮点。 (六)形式可以更多样更丰富。围绕议题的课内活动可以采取表演小品、观看微电影、分析微课、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辩论赛等多种形式;课外活动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题目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 点关键 教学方法 运用的信息技术工具 《秋天的怀念》现信息技术与 年级学科初一语文课型 代文阅读学科整合课李丹工作单位城固县南坎营初中 1、了解作者史铁生及其坎坷的人生经历,自主学习并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 2、学习本文选取几件小事表现母爱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到自己实际写作中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全篇感情,体会母爱的伟大无私,激发 学生感恩情怀。 重点:了解母亲对儿子的那种平凡而又伟大的爱,并且能学会细节描写的方法:外貌, 神态,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 难点:能很好的运用所学知识到自己实际写作中去。 创设情景法,讨论法,朗读指导法 硬件:多媒体白板 软件:“断臂钢琴师——刘伟视频播放分享”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叙事的抒情散文还是头一次。因 此,我会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注重朗读指导, 创设合理的情景将学生带入,然后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进行探讨交流自己 教学设计思路的体会,小组合作,自行找出相关的描写手法,比如: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探讨能力以及自主学习 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时间安排

1、导入:讲述身残志坚的达人“断臂 钢琴师”刘伟的故事。通过幻灯片播通过视频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其注意放创设情境,激发讨论,引出本文重力。 点人物史铁生。 2、作者及作品简介(通过幻灯片图片直观感受加深印象。 直观放映) 3、检查预习,包括字音字形词义等。检查预习 4、整体感知文章。通过自由朗诵,听通过带着问题朗读,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其阅读读,范读等形式,并在朗读过程中思能力及水平,符合新课标的阅读能力培养要求。考相关问题:()文章为什么取名叫秋 天的怀念?()双腿瘫痪后我是一种 怎样的状态? 5、精读品味,感知母爱。重点在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交流能力,并能自主讨论合作探究本文的写作手法,够自己总结的能力。 并找出相应的例句。(外貌,神态,语 言,动作,心理等) 6、拓展延伸。同学们学习了《秋天的课堂学习完以后,还应结合实际,学生的操作能怀念》以后,一定想对自己的妈妈说力以及感恩情怀被激发,并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点什么或者做点什么,请做了以后简去。 单的写一篇书信体。下节课进行分享。 7、总结及作业。学生总结,教师补充。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作业:完成绩优同步册子,课外阅读丰富课外阅读量。 《我与地坛》 板书设计

核心素养落地语文课堂的几点思考

核心素养落地语文课堂的几点思考 ?一、读:语文教学之本 ?语文课的第一要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见一堂优秀的语文课,是离不开循序渐进地读的,读是语文“发展课堂”之本。 ? 1.充分发挥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 ?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模仿能力极强。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对朗读的技巧掌握还不够,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使学生很快就能在模仿中感悟如何断句,如何停顿,以及语气的变化。高年级的学生尽管掌握了一些朗读技巧,但教师的范读仍很必要。好的范读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

情境,让学生直接领略文本所要表达的感 情进而体会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教师该范读时要范读,且不可简单使用录 音代替,失去范读的直观作用。实践证明: 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 朗读水平就提高得越快。 ? 2.充分保证课堂上读书的时间 ?语文课上,教师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地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则自 晓其义也。有效的朗读胜过教师透彻的 讲解,所以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时间 让学生去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让课堂上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让花俏形式的,没 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朗读。 ? 3.精心设计朗读的目标和要求 ?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文质 兼美,可读性强,人文性强。在教学中,教师 应根据文章体裁、内容的不同,设计朗读

语文教学与核心素养要素

语文教学与核心素养 当前中学语文课标的修订提出并突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从课标修订及有关表述来看,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是中小学各科教学的主要目标,甚至可以说是终极目标。语文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其特别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无法企及的,因此具有无法取代的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训,是检验我们的教学是否遵从教学规律,是否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实效性的重要标准。 要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素养,什么是核心素养。 一、何为素养,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的素养的含意大为扩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 二、何为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与素养不同。在内涵上都是谈素养,可是加上“核心”,就保留了最重要的东西。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用当今学科教学的术语来表述,核心素养就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核心素养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是这几个方面在人心灵里融汇内化而形成的综合素质。那么语文的核心素养具体指什么呢? 三、语文的特质和语文核心素养的确立

语文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过去语文教育专家做过很多总结,在知识教学时代,提出过“字、词、句、语、修、逻、文”的说法,把语文知识素养用这七个维度的内容进行了概括。现在看,有一点狭隘了。之后,有人又认为语文素养是听说读写思。听说读写是四种能力,后来觉得思考也是语文科不可或缺的,就补上“思”这个重要行为。这些是能力要点的核心。前面两种说法都不够全面,第一种只是知识素养,第二种只是能力素养.语文素养尤其是核心素养,除了知识、能力之外,还需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因此,语文核心素养应该包括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下面我来说说自己对专家们的观点的理解。教育专家们的理论把语文核心素养细分为四个方面三个层次核心素养内涵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和语感整合与语理交流与语境思维发展与提升直觉与灵感联想与想象实证与推理批判与发现审美鉴赏与创造体验与感悟欣赏与评价表现与创新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与态度选择与继承包容与借鉴关注与参与 这个划分明确了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构建、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四个大的方面,而每个方面又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是逐层递进的,后一个层次是前一个层次的发展提升。 这一个划分,让我们明白,核心素养中的初级阶段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就是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也就是“字、词、句、语、修、逻、文”七种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这一素养的培养首先要进行知识的积累,培养起语感。在此基础上,进步到培养整合信息、分析与构建语理(语言逻辑思路),进而再上升到适应各种语言环境的交流能力的培养。(如令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案例新编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案例 四十八中蒋婷婷“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词,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什么是核心素养”与“如何培养核心素养”这个方面的研究需求,不是来自学科内部的,而是在强调未来教育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时,客观要逾越的一道屏障。我们知道虽然教育不是万能的,却在影响人的未来学习与职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在教育活动,尤其是在课程实施中,应该做些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抓住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为一名新教师,有幸在几次培训中对“核心素养”的内涵有了深刻的体会,并能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落实,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下面以《紫藤萝瀑布》的教学为例,浅谈在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 在导入环节,播放紫藤萝花的微视频,让学生观看后谈观花感受,目的是引领学生走进紫藤萝花的世界,直观感受紫藤萝花的特点,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 本文语言优美,含蓄隽永,在诵读感知环节,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引领学生感知文意。教师先通过配乐朗读,起示范引领作用;接着学生通过自由诵读、深情选读进一步感知文意,为品味语言做铺垫,并从中获得美读感受。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为此,在赏花品情环节,我让学生圈画出文中描写紫藤萝瀑布的语句并分析其特点?然后在让学生圈画出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词句,用几个词语批注语言。我认为散文教学应以语言的品读为基本手段,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把学生引到字里行间去,深刻体会蕴涵其中的思想情感。再通过反复诵读,来加强理解。将“品”和“读”结合起来,品读得细致,揣摩得深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要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多走几个来回”。也许这样,可以避免游离于文字表面的教学现象发生,才能真正做到“由言到意”,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