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病毒的常用通用引物检测

HPV病毒的常用通用引物检测
HPV病毒的常用通用引物检测

HPV病毒的常用通用引物检测

摘要研究表明,HPV病毒感染与人体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对感染个体的病毒检测具有重要的疾病诊断、治疗、预防意义。但目前缺乏可以兼顾敏感性、特异性、操作简单,可以大规模推广使用的可靠检测方法。对待测样本进行PCR 检测仍是目前实验室最多采用的检测方法。PCR具有高敏感、易操作的优点,但其反应的灵活性和极高的敏感性,也带来了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针对HPV 病毒L1序列保守区域设计的通用引物检测,最常被应用于大样本检测。通用引物可以在一次PCR反应中同时检测多种型别的HPV病毒感染,与序列特异PCR 检测相比,可以大大减少检测的工作量。但其缺点在于,通用引物仅与某个或少数HPV型序列匹配,而对于多数型别HPV,引物结合区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碱基错配。这使得通用引物对不同型别的HPV扩增效率不同。因此,使用通用引物检测HPV感染时,对于某些与引物匹配较差的HPV型别,其感染情况往往可能被低估。目前常用的通用引物根据设计原则不同分为三类:1)单一引物如:GP5+/6+。2)简并引物如:、MY09/11。3)混合引物如:SPF1/2。个型通用引物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根据特定试验的目的、条件选用合适的通用引物进行检测。

【关键词】HPV病毒;通用引物;单一引物;简并引物;混合引物

HPV病毒是一种亲上皮细胞的双链DNA病毒,其基因组长约7900bp。目前约共发现约200多型HPV病毒。该病毒主要感染皮肤和粘膜的上皮细胞,造成上皮增生甚至恶性转化[1] [2] [3]。人们已经在生殖道检测到超过40型的HPV,其中许多与宫颈内皮增生及宫颈癌密切相关,如:16、18、31、33、35等,这部分HPV病毒被称为高危型[4][5]。而HPV6、11等型别主要存在于良性病变中,多造成生殖道疣等疾病,被称为低危型[6][7]。但人为区分的高危型和低危型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在一些癌变中确实也存在所谓的低危型HPV[8]。

多数HPV病毒对人体的感染都是一过性的,病毒很快会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但少数情况下,病毒整合入宿主基因组DNA,转变为持续感染[9]。这种感染方式被认为与感染部位的恶性病变相关[10]。接近100%的宫颈癌样本中都可以检测到HPV病毒的存在[11] [12]。据估计,每年约290,000人死于宫颈癌。同时每年有490,000例新发宫颈癌病例[13]。因此,对HPV病毒有效的检测方法,将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目前,HPV病毒尚不能人工体外培养,而HPV的血清学检测技术也不成熟。因此,对HPV感染的检测方法仍然局限于使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在待测样本中直接检测,如:原位杂交、液相杂交(杂交捕获技术)等[14] [15] [16] [17] [18]。但是这些方法不但操作复杂,而且敏感性有限。HPV病毒的PCR检测虽然具备操作简单、高敏感性的优点,但污染严重、容易产生假阳性,因此无法推广到临床应用。目前尚缺乏一种能克服上述所有缺点,同时保持各自优点的成熟检测方式。

对于具有严格的污染控制,同时需要高敏感、大样本的检测HPV病毒的实验室,使用PCR检测仍是首选方案。但是鉴于HPV存在如此多的类型,对每一型都使用其特异引物进行PCR检测将是十分巨大量的工作。同时,序列特异PCR 只能扩增序列已知的HPV。对于未知HPV型或存在变异的HPV则不能有效扩增检测。因此,人们选取HPV基因组序列中较为保守的L1和E1基因区域设计通用引物,以实现在单一PCR反应中同时检测多种型别HPV的目的[19] [20] [21]。本文对目前常用的HPV通用引物进行了综述,在各自引物的序列分析基础上,

对其优缺点进行了阐述。

一、HPV病毒的PCR通用引物检测

通常,通用引物的设计遵循三条原则:1)上下有引物均为惟一序列,通用引物只与某一型或少数几型HPV扩增序列完全匹配。在多数HPV型的引物结合区域,通用引物均存在或多或少的碱基错配。使用该种类型的通用引物,应当使用较低的煺火温度,以保证引物可以与存在碱基错配的HPV型结合。这种通用引物的代表为GP5+/6+[22] [23]。2)通用引物由一系列简并引物混合而成,这些引物的某些特定位点随机出现两到三种不同的碱基,通过这种方法来弥补不同型别HPV在这些位点的序列差异。简并引物的代表为MY09/11[24]。3)通用引物的上下游均由一系列不同的引物混合构成,这些引物充分考虑了各型HPV在特定位点的序列差异,在混合引物中,尽量存在与各型HPV均达到碱基完全配对的引物。对于某些多数HPV都在此处存在较大的序列差异的位点,这种通用引物在此位点引入肌苷来替代常规的碱基。这一位点的肌苷虽然不能与模板序列形成共价配对,但也不致形成空泡。这种通用引物与各型HPV碱基配对都较好,因此可以采用较严格的PCR条件。其检测效率和敏感性也较高。代表引物为SPF1/2[25]。

各种类型的通用引物都存在其各自的优缺点,本文将分别代表性的介绍这三种通用引物。

1.GP5/6、GP11/12及GP5+/6+通用引物

图1:GP5/6、GP11/12引物序列及其与9型HPV病毒的匹配情况

小点表示各型HPV序列与引物序列相同,各型HPV序列与引物序列的差异用相应碱基字母标出

GP5/6和GP11/12通用引物由Peter J. F. Snijders等于1990年发表,其目的是开发一种可以方便、敏感的HPV广谱检测方法[26]。这两对通用引物都扩增HPV L1基因的一段保守序列。其中,GP5/6针对感染生殖道的HPV类型如:HPV6b、16、18、33型,GP11/12针对感染皮肤的HPV类型如:1a、5、8型等。与以往的序列特异引物相比,GP5/6和GP11/12通用引物在大规模检测HPV病毒时具有较显著的优势。它实现了高通量检测,只需通过一次PCR反应,就可以扩增样本中的多种不同类型HPV病毒。虽然该引物只与少数几型HPV病毒序列完全匹配,多数型别的HPV病毒在引物结合区都存在碱基错配,但作者的研究证实,当错配在三个以下时,并不会显著影响PCR的扩增效率。不可否认,使用该通用引物扩增HPV病毒序列存在许多局限性。首先,由于错配序列的存在,引物与模板的结合势必受到影响,这将大大降低PCR扩增的效率。因此,使用这两对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时,常常需要使用与平常不同的PCR反应条件。作者推荐了40度的退火温度及3.5 到10 mM的Mg离子浓度。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扩增模板的拷贝数较低时,PCR扩增产物往往会产生许多非特异条带,影响研究人员对结果的判断。对于包含较多非特异条带的PCR产物分析,作者推荐使用south blot杂交的方式进行。其次,在作者发表这两对引物时,仅有9种类型的HPV病毒序列得到测定,现在已知的多数HPV病毒类型的序列仍然处于未知状态。因此,作者设计GP5/6和GP11/12时可用的HPV病毒序列信息是有限的,不可避免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虽然具有局限性,但这两对通用引物尤其是GP5/6及其衍生物仍然是十分成功的,因为它较早的实现了高通量HPV病毒检测[27]。

图2:GP5+/6+引物序列及其与23型HPV病毒的匹配情况

小点表示各型HPV序列与引物序列相同,各型HPV序列与引物序列的差异用相应碱基字母标出

对通用引物GP5/6的序列分析,发现HPV病毒序列的引物结合区域向3′端延伸仍然存在数个碱基的保守序列。据此,Ana-Maria de Roda Husman等通过对GP5/6通用引物的改进发展了新的通用引物,称为GP5+/6+[28]。由于引物结合区域配对碱基序列比GP5/6多,GP5+/6+具有相对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在对22例克隆的HPV病毒序列扩增实验中,GP5+/6+的敏感度比GP5/6高10到100倍。并且在对PCR产物的电泳分析发现,GP5+/6+产物的特异度好,杂带少。GP5+/6+通用引物的检测敏感性仍然与引物结合区域的碱基匹配程度相关。当GP5+/6+引物与模板匹配较好时,可以检测到飞克(femtogram)水平的病毒序列,而当其中一个引物或引物对与模板存在4个或更多碱基错配时,只可以检测到皮克(picogram)水平。

将GP5引物向3′端延伸三个碱基,有TAC或CAC两种选择(如图2所示)。研究发现,当选择CAC序列时,引物内部容易形成六个碱基的互补结构,这样的结构会促使引物二聚体的形成,反而使检测敏感性下降。选择TAC序列则不会出现此情况。与此相同,GP6引物向3′端延申有两种选择(5'TACTC 3'或5'TATTC 3' ),根据同样原因而选择了5' TACTC 3'序列。虽然GP6+引物的3′端仍然存在3个碱基的保守序列,但研究者并没有继续向外延伸,因为那样将会使两条引物的Tm值相差过大。并且,引物过长,必然需要提高PCR反应的煺火温度,这也不利于与引物存在较多剪辑错配的HPV型的检测。虽然比起GP5/6来说,GP5+/6+引物在多数HPV型中都引入了一个或更多的碱基错配,但是这对引物总体上提高了引物与模板的结合能力,使用这对引物进行PCR反应可以获得更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研究人员对GP引物的改进,并没有局限在序列的优化方面。Mark F Evans 等发展了递减PCR (Touchdown PCR)的方法来获得更敏感及更特异的PCR扩

增[29]。递减PCR通过在PCR 的前几个循环使用严紧的退火条件提高特异性。循环设在比估算的Tm 高大约5℃的退火温度下开始,然后每个循环降低1℃到2℃,直到退火温度低于Tm 5℃。因此,在反应的前几个循环,特异性最高的目的片段会被优先扩增,这些产物在随后的循环中继续扩增占据优势。这样就允许后续循环中使用较低的煺火温度而不至于影响反应的特异性。

递减PCR可以很好的扩增模板很少的样本以及与通用引物序列结合区域存在较多错配的HPV类型。在作者发表的论文中,使用Touchdown PCR检测宫颈癌样本比经典的GP5+/6+ PCR条件发现了更高的阳性率和更多的感染型别。另外,经典的GP5+/6+ PCR条件检测26例乳腺癌样本的阳性率为19%,而使用Touchdown PCR检测的阳性率为58%。

通过对宫颈脱落细胞样本检测研究表明,使用GP5+/6+ 进行PCR后,产物凝胶电泳分析时的敏感性比GP5/6提高11%。如果使用混合探针对PCR产物进行杂交分析,敏感性提高4%。但是,在GP5+/6+阳性而GP5/6阴性的样本中,不包括六种在宫颈中常见的HPV类型。这是因为这些HPV型的引物区序列本生就与引物匹配性很好,引物的修改没有显著的增加其扩增效率。GP5+/6+虽然具有较高的扩增效率,也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如对HPV52一种常见的宫颈高危HPV 扩增效率不高[30]。但作为一种成功的通用引物,GP5+/6+对于大规模人群筛查,及多种类型HPV感染,HPV多重感染样本的检测具有意义[31]。

图3:GP5+/6+的普通PCR条件和Touchdown PCR反应条件比较

2、MY09/11/HMB01及PGMY09/11通用引物

图4:MY09/11/HMB01引物序列及其与18型HPV病毒的匹配情况

小点表示各型HPV序列与引物序列相同,各型HPV序列与引物序列的差异用相应碱基字母标出

简并碱基表示如下:M=A 或C, W =A或T, Y=C 或T, R=A或G

MY09/MY11由Manos等于1990年最早发表[24]。当时,仅有HPV6、11、16、18、33五种病毒序列被研究人员完全掌握。所以基于这五种HPV病毒序列,人们选择了L1基因的一段保守序列设计通用引物,并希望该引物可以通过一次PCR过程同时扩增出这五型HPV病毒。为了推广应用该引物,研究人员假定其他序列没有完全知道的HPV病毒基因序列在这一段也是保守的,同样适用于该引物扩增。事实上,MY09/MY11引物只与HPV6型的引物结合区域序列完全匹配,其它几型都存在在一些碱基位点的序列差异。为了使引物能够更好的与存在序列差异的结合区煺火,该引物的设计者采用了简并碱基的方式。因此,MY09/MY11是由24条序列存在差异的不同引物混合而成的。事实证明,MY09/MY11是十分成功的通用引物[32] [33]。它可以有效扩增超过30型的生殖道HPV病毒。MY09/MY11扩增约450bp长的片段,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较多的病毒序列信息[34][35] [36]。

但是作为简并引物,MY09/MY11的缺点也很明显的。简并引物的合成需要在引物序列的特定位点随机插入两到三种不同的碱基,这一过程是不可控制的,导致人们无法保证在混合引物中每一种特定的引物序列都能够以相同的几率出现。因此,不同批次合成的MY09/MY11实际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往往导致不同批次合成的引物对相同样本中病毒的扩增也会出现效率不同的问题。这种缺点对于需要扩增条件稳定、试验结果均一、的大样本病毒感染率检测是十分不利的。

图5:PGMY09/11引物组成

PGMY09-I和PGMY09-P 5′端删除两个碱基,避免引物出现内部发卡结构,影响PCR 扩增。

HMB01 设计针对HPV51型,此型病毒为高危型,并且PGMY引物不能有效扩增。

P. E. GRA VITT等针对MY09/11的缺点进行了改进,于2000年发表了PGMY09/11通用引物[37]。PGMY通用引物的引物结合区域与MY09/11相同。但该引物不使用简并引物,而使用了与SPF1/2相似的混合引物。研究人员通过序列分析,将已知的HPV病毒序列根据MY09/11引物结合区域相似性分组,再根据每组的序列匹配性,设计了由5条序列组成的PGMY11,及由13条序列组成的PGMY09。PGMY09/11避免了使用简并引物,混合引物中每条引物都是单独合成并以相同的比例掺入到混合引物池中。PGMY09/11通用引物保证了每条引物都能以固定比例存在,从而确保了不同批次合成引物的均一性。

在一项研究中,科研人员使用MY09/11和PGMY09/11分别检测了262例宫颈脱落细胞样本。[38]结果发现,PGMY09/11的阳性样本比MY09/11多20例

(62.8%:55.1%)。同时,PGMY09/11的多重感染检测率也比MY09/11高(40.0%:33.8%)。HPV 26, 35, 42, 45, 52, 54, 55, 59, 66, 73,和MM7 型使用PGMY09/11的检测率比MY09/11高25%。所以,PGMY09/11引物提供了一种比MY09/11更加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39] [40] [41] [42]

3、SPF1/2通用引物

图6:SPF1/2引物及探针组成

i代表次黄嘌呤核苷(inosine)

图7:SPF1/2引物结合区域38型HPV病毒的碱基位点差异

以HPV16型为代表,小点表示各型HPV序列与其序列相同,各型HPV序列与HPV16型序列的差异用相应碱基字母标出

由于现存的通用引敏感性较低、包括的HPV类型局限等问题,Bernhard Kleter等于1998年发表了SPF1/2通用引物[25]。希望开发一种敏感性高、检测类

型广谱的通用引物。SPF1/2同样扩增L1基因的一段保守序列。其上游引物位于GP5+引物的结合区域内,下游引物位于MY09引物的结合区域内。该引物对仅扩增一段65bp长的核酸片段,产物需要使用混合探针杂交系统来分辨[43]。SPF1/2通用引物采用了混合引物池的方法,其中,SPF1由四条引物构成,SPF2由两条混合引物构成(见图6)。同一引物池中的引物序列仅有个别碱基的差别。而这些差别正好对应了不同类型HPV在该位点的差异(见图7)。SPF通用引物可以高效的扩增多达43型的HPV病毒。并且,与GP5+/6+及MY11/09相比,具有如下优势:1)SPF1/2的扩增片段只有65bp,而GP5+/6+及MY11/09的扩增片段分别为150 bp和450 bp。而PCR的特性导致较短的片段往往具有较高的扩增效率[44] [45]。2)PCR的效果与实验样品DNA的质量息息相关,一些样本如石蜡提取样本的DNA质量往往较差。此时,扩增短片段的SPF1/2就具有比扩增较长片段的GP5+/6+及MY11/09具有更大优势[46]。3)SPF1/2是混合引物,比GP5+/6+及MY11/09与扩增模板的匹配性更好,错配更少。并且,SPF1/2引物的3′端与大多数型别HPV都高度匹配,因此具有更高的扩增效率。[47] [48]。4)SPF1/2不但可以高效扩增感染生殖道的HPV型,还可以扩增皮肤型的HPV病毒如:3、4、5、8、27、32、37、65、71等。

图8:MY09/11, GP5+/6+, 和SPF1/2在L1基因的位置及扩增片段

二、结语:

由于MY09/MY11/HMB01, GP5+/GP6+, 和SPF1/SPF2三种针对HPV病毒L1基因序列的通用引物可以有效的扩增现在已知的大部分HPV病毒,尤其是感染生殖道的HPV病毒类型。同时,这些通用引物还可以发现新的病毒型、亚型、及病毒变异体。因此,这三对通用引物被广泛应用于大样本流行病调查中。图8表示了本文叙述的三种通用引物在L1基因的位置及扩增片段长短[49]。由图可

知:SPF1与MY11序列重叠、GP5+与SPF2序列重叠。不同类型通用引物扩增效率、优势型别不同[50]。在实验时,根据试验目的选用合适的通用引物就显得非常重要。SPF1/2扩增短片段,效率最高,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检测模板。尤其是DNA模板片段较短时,SPF1/2仍能很好的检测。但其产物只能通过探针杂交检测,同时它提供的病毒序列信息也十分有限。MY11/09扩增450bp长短的序列,可以提供较多的病毒序列信息,但该引物对模板质量要求较高,如石蜡提取样本就不适合使用该引物检测。GP5+/6+扩增片段长度中等,是目前最为常用的通用引物。

不同的通用引物,PCR扩增效率不同[51]。而且,当同一个样本中同时存在多种HPV类型感染时,通用引物扩增往往存在竞争抑制。这时,多重感染就很难正确检测[52]。特别是存在较多碱基错配的HPV,及感染量很低的样本,就很难被检测到。针对通用引物的这些缺点,研究人员尝试了许多解决方案,如:将SPF1和GP6+配合使用,改造GP5+/6+单一引物,使其成为类似SPF1/2的混合引物,结合PCR、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分析、探针杂交[53]等。

合理选用通用引物,灵活掌握使用方式,勇敢尝试变通,严格的质量控制,这些都是通用引物检测HPV病毒感染的成功关键[54] [55]!

综述参考文献

1.zur Hausen H. Papillomaviruses in the causation of human cancers - a brief historical account. Virology. 2009 Feb 20;384(2):260-5. Epub 2009 Jan 8.

2.Brentjens MH, Yeung-Yue KA, Lee PC, Tyring SK. Human papillomavirus: a review. Dermatol Clin. 2002 Apr;20(2):315-31.

3.Cheah PL, Looi LM. Biology and pathological associations of the human papillomaviruses: a review. Malays J Pathol. 1998 Jun;20(1):1-10.

4.Bosch FX, Burchell AN, Schiffman M, Giuliano AR, de Sanjose S, Bruni L, Tortolero-Luna G, Kjaer SK, Mu?oz N. Epidemiology and natural history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s and type-specific implications in cervical neoplasia. Vaccine. 2008 Aug 19;26 Suppl 10:K1-16.

5.Bhatla N, Lal N, Bao YP, Ng T, Qiao YL. A meta-analysis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distribution in women from South Asia: implications for vaccination. Vaccine. 2008 Jun 2;26(23):2811-7. Epub 2008 Apr 11.

6.Lacey CJ, Lowndes CM, Shah KV. Chapter 4: Burden and management of non-cancerous HPV-related conditions: HPV-6/11 disease. Vaccine. 2006 Aug 31;24 Suppl 3:S3/35-41.

7.Trottier H, Franco EL. The epidemiology of genital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Vaccine. 2006 Mar 30;24 Suppl 1:S1-15.

8.Paavonen J.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ervical cancer and related genital neoplasias. Int J Infect Dis. 2007 Nov;11 Suppl 2:S3-9.

9.Koshiol JE, Schroeder JC, Jamieson DJ, Marshall SW, Duerr A, Heilig CM, Shah KV, Klein RS, Cu-Uvin S, Schuman P, Celentano D, Smith JS. Time to clearanc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by type an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serostatus. Int J Cancer. 2006 Oct 1;119(7):1623-9.

10.Stanley MA, Pett MR, Coleman N. HPV: from infection to cancer.

Biochem Soc Trans. 2007 Dec;35(Pt 6):1456-60.

11.Subramanya D, Grivas PD. HPV and cervical cancer: updates on an established relationship. Postgrad Med. 2008 Nov;120(4):7-13.

12.Thomas M, Narayan N, Pim D, Tomai? V, Massimi P, Nagasaka K, Kranjec C, Gammoh N, Banks L. Human papillomaviruses, cervical cancer and cell polarity. Oncogene. 2008 Nov 24;27(55):7018-30.

13.Eduardo L. Franco*, Eliane Duarte-Franco* and Alex Ferenczy Cervical cancer: epidemiology, prevention and the rol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 ction CMAJ ? April 3, 2001; 164 (7)

14.Hubbard RA. Human papillomavirus testing methods. Arch Pathol Lab Med. 2003 Aug;127(8):940-5.

15.Chan BK, Melnikow J, Slee CA, Arellanes R, Sawaya GF. Posttreatment human papillomavirus testing for recurrent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 systematic review. Am J Obstet Gynecol. 2009 Apr;200(4):422.e1-9. Epub 2009 Jan 24.

16.Cuzick J, Arbyn M, Sankaranarayanan R, Tsu V, Ronco G, Mayrand MH, Dillner J, Meijer CJ. Overview of human papillomavirus-based and other novel options for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i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Vaccine. 2008 Aug 19;26 Suppl 10:K29-41.

17.Vl?d?reanu R, Andrei C. Modern screening in cervical cancer.

Perspectives of HPV prophylactic vaccines. Rev Med Chir Soc Med Nat Iasi.

2007 Jan-Mar;111(1):144-54.

18.Iftner T, Villa LL. Chapter 12: Human papillomavirus technologies. J Natl Cancer Inst Monogr. 2003;(31):80-8.

19.Harnish DG, Belland LM, Scheid EE, Rohan TE. Evalua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consensus primers for HPV detection by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ol Cell Probes. 1999 Feb;13(1):9-21.)

20.Tieben LM, ter Schegget J, Minnaar RP, Bouwes Bavinck JN, Berkhout RJ, Vermeer BJ, Jebbink MF, Smits HL. Detection of cutaneous and genital HPV types in clinical samples by PCR using consensus primers. J Virol Methods. 1993 May;42(2-3):265-79.

21.Rady PL, Chin R, Arany I, Hughes TK, Tyring SK. Direct sequencing of consensus primer generated PCR fragments of human papillomaviruses. J

Virol Methods. 1993 Aug;43(3):335-50.

22.de Roda Husman AM, Walboomers JM, van den Brule AJ, Meijer CJ, Snijders PJ. The use of general primers GP5 and GP6 elongated at their 3' ends with adjacent highly conserved sequences improves human papillomavirus detection by PCR. J Gen Virol. 1995 Apr;76 ( Pt 4):1057-62. 23.Jacobs, M. V., P. J. Snijders, A. J. van den Brule, T. J. Helmerhorst, C.

J.Meijer, and J. M. Walboomers. 1997. A general primer GP51/GP61-mediated PCR-enzyme immunoassay method for rapid detection of 14 high-risk and 6 low-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genotypes in genital scrapings. J. Clin. Microbiol. 35:791–795.

24.Resnick RM, Cornelissen MT, Wright DK, Eichinger GH, Fox HS, ter Schegget J, Manos MM. Detection and typing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 archival cervical cancer specimens by DNA amplification with consensus primers. J Natl Cancer Inst. 1990 Sep 19;82(18):1477-84.

25.Kleter B, van Doorn LJ, ter Schegget J, Schrauwen L, van Krimpen K, Burger M, ter Harmsel B, Quint W. Novel short-fragment PCR assay for highly sensitive broad-spectrum detection of anogenital human papillomaviruses. Am J Pathol. 1998 Dec;153(6):1731-9.

26.Snijders PJ, van den Brule AJ, Schrijnemakers HF, Snow G, Meijer CJ, Walboomers JM. The use of general primers in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ermits the detection of a broad spectrum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genotypes.

J Gen Virol. 1990 Jan;71 ( Pt 1):173-81.

27.Sinclair AL, Nouri AM, Oliver RT, Sexton C, Dalgleish AG. Bladder and prostate cancer screening for human papillomavirus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conflicting results using different annealing temperatures. Br J Biomed Sci. 1993 Dec;50(4):350-4.)(Baay MF, Quint WG, Koudstaal J, Hollema H, Duk JM, Burger MP, Stolz E, Herbrink P. Comprehensive study of several general and type-specific primer pairs for detec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DNA by PCR in paraffin-embedded cervical carcinomas. J Clin Microbiol. 1996 Mar;34(3):745-7.

28.Ana-Maria de Roda Husman, et al. The use of general primers GP5 and GP6 elongated at their 3' ends with adjacent highly conserved sequences improves human papillomavirus detection by PCR. 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 (1995), 76, 1057-1062

29.Evans MF, Adamson CS, Simmons-Arnold L, Cooper K. Touchdown General Primer (GP5+/GP6+) PCR and optimized sample DNA concentration support the sensitive detec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BMC Clin Pathol.

2005 Nov 16;5:10.

30.Chan PK, Cheung TH, Tam AO, Lo KW, Yim SF, Yu MM, To KF, Wong YF, Cheung JL, Chan DP, Hui M, Ip M. Biases in human papillomavirus genotype prevalence assessment associated with commonly used consensus primers. Int J Cancer. 2006 Jan 1;118(1):243-5.

31.Domfeh A, Wiredu E, Adjei A, Ayeh-Kumi P, Adiku T, Tettey Y, Gyasi R, Armah H. Cervical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in accra, ghana. Ghana Med J. 2008 Jun;42(2):71-8.

32.Einstein MH, Leanza S, Chiu LG, Schlecht NF, Goldberg GL, Steinberg BM, Burk RD. Genetic variants in TAP are associated with high-grade cervical neoplasia. Clin Cancer Res. 2009 Feb 1;15(3):1019-23.

33.Wei YC, Chou YS, Chu TY. Detection and typing of minimal human papillomavirus DNA in plasma. Int J Gynaecol Obstet. 2007 Feb;96(2):112-6.

Epub 2007 Jan 23.

34.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Medical Faculty of Ljubljana, Slovenia. Rapid detection and typing of human papillomaviruses by consensu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J Virol Methods.

1996 Feb;56(2):231-8.

35.Munagala R, Donà MG, Rai SN, Jenson AB, Bala N, Ghim SJ, Gupta RC.

Significance of multiple HPV infection in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and its impact on treatment response. Int J Oncol. 2009 Jan;34(1):263-71. 36.Tornesello ML, Buonaguro L, Izzo S, Lopez G, Vega X, Maldonado Reyes CF, Buonaguro FM. A pilot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genotypes and HPV-16 variants in cervical neoplastic lesions from Ecuadorian women. J Med Virol. 2008 Nov;80(11):1959-65. 37.Gravitt PE, Peyton CL, Alessi TQ, Wheeler CM, Coutlée F, Hildesheim A, Schiffman MH, Scott DR, Apple RJ. Improved amplification of genital human papillomaviruses.J Clin Microbiol. 2000 Jan;38(1):357-61. 38.Coutlée F, Gravitt P, Kornegay J, Hankins C, Richardson H, Lapointe N, V oyer H, Franco E. Use of PGMY primers in L1 consensus PCR improves detec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DNA in genital samples. J Clin Microbiol.

2002 Mar;40(3):902-7.

39.Castle PE, Gravitt PE, Solomon D, Wheeler CM, Schiffman M.

Comparison of linear array and line blot assay for detec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diagnosis of cervical precancer and cancer in the 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and 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triage study. J Clin Microbiol. 2008 Jan;46(1):109-17.

Epub 2007 Nov 7.

40.Sahasrabuddhe VV, Mwanahamuntu MH, Vermund SH, Huh WK, Lyon MD, Stringer JS, Parham GP. Preval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HPV genotypes among HIV-infected women in Zambia. Br J Cancer. 2007 May 7;96(9):1480-3. Epub 2007 Apr 17.

41.Fuessel Haws AL, He Q, Rady PL, Zhang L, Grady J, Hughes TK, Stisser K, Konig R, Tyring SK. Nested PCR with the PGMY09/11 and GP5(+)/6(+) primer sets improves detection of HPV DNA in cervical samples.

J Virol Methods. 2004 Dec 1;122(1):87-93.

42.Gravitt PE, Peyton CL, Alessi TQ, Wheeler CM, Coutlée F, Hildesheim A, Schiffman MH, Scott DR, Apple RJ. Improved amplification of genital human papillomaviruses. J Clin Microbiol. 2000 Jan;38(1):357-61. 43.Kleter B, van Doorn LJ, Schrauwen L, Molijn A, Sastrowijoto S, ter Schegget J, Lindeman J, ter Harmsel B, Burger M, Quint W.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evaluation of a highly sensitive PCR-reverse hybridization line probe assay for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nogenital human papillomavirus. J

Clin Microbiol. 1999 Aug;37(8):2508-17.

44.Szostek S, Klimek M, Zawilinska B, Rys J, Kope J, Daszkiewic E.

Detec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 cervical cell specimens by hybrid capture and PCR with different primers. Acta Biochim Pol. 2006;53(3):603-7.

Epub 2006 Oct 1.

45.Lindel K, Forster A, Altermatt HJ, Greiner R, Gruber G. Breast cancer and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infection: no evidence of a viral etiology in

a group of Swiss women. Breast. 2007 Apr;16(2):172-7. Epu

b 2006 Nov 7. 46.Lindel K, de Villiers EM, Burri P, Studer U, Altermatt HJ, Greiner RH, Gruber G. Impact of viral E2-gene status on outcome after radi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human papillomavirus 16-positive cancer of the uterine cervix.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6 Jul 1;65(3):760-5. Epub 2006 May 6. 47.Kleter B, van Doorn LJ, ter Schegget J, Schrauwen L, van Krimpen K, Burger M, ter Harmsel B, Quint W. Novel short-fragment PCR assay for highly sensitive broad-spectrum detection of anogenital human papillomaviruses. Am J Pathol. 1998 Dec;153(6):1731-9.

48.Klug SJ, Molijn A, Schopp B, Holz B, Iftner A, Quint W, J F Snijders P, Petry KU, Krüger Kjaer S, Munk C, Iftner T. Comparis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HPV genotyping methods for detecting genital HPV types. J Med Virol. 2008 Jul;80(7):1264-74.

49.Lee SH, Vigliotti VS, Vigliotti JS, Pappu S. Routine human papillomavirus genotyping by DNA sequencing in community hospital laboratories. Infect Agent Cancer. 2007 Jun 5;2:11.

50.Chaiwongkot A, Pientong C, Ekalaksananan T, Kongyingyoes B, Thinkhamrop J, Yuenyao P, Sriamporn S. Evaluation of primers and PCR performance on HPV DNA screening in normal and low grade abnormal cervical cells. 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07 Apr-Jun;8(2):279-82. 51.Castle PE, Porras C, Quint WG, Rodriguez AC, Schiffman M, Gravitt PE, González P, Katki HA, Silva S, Freer E, Van Doorn LJ, Jiménez S, Herrero R, Hildesheim A; CVT Group. Comparison of two PCR-based human

papillomavirus genotyping methods. J Clin Microbiol. 2008 Oct;46(10):3437-45. Epub 2008 Aug 20.

52.Carestiato FN, Silva KC, Balthazar DS, Silva L, Marinho M, Oliveira LH, Cavalcanti SM. Analysis of molecular biology techniques for the diagnosis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and cervical cancer prevention.

Rev Soc Bras Med Trop. 2006 Sep-Oct;39(5):428-32.

53.Milutin Gasperov N, Sabol I, Matovina M, Spaventi S, Grce M.

Detection and typing of human papillomaviruses combining different method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line probe assay and sequencing. Pathol Oncol Res. 2008 Dec;14(4):355-63. Epub 2008 Aug 28.

54.Milutin Gasperov N, Sabol I, Matovina M, Spaventi S, Grce M.

Detection and typing of human papillomaviruses combining different method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line probe assay and sequencing. Pathol Oncol Res. 2008 Dec;14(4):355-63. Epub 2008 Aug 28.

55.Ju Z, Yane G, Ding L, Guowu Y, Yanhai G, Yonglan L. Asymmetric GP5+/6+ PCR and hybridization with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assay of 15 human papillomavirus genotypes in clinical samples. J Clin Virol. 2009 Feb;44(2):106-10. Epub 2009 Jan 13.

什么是HPV病毒

什么是HPV病毒

什么是HPV病毒? 人类乳头瘤病 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简称HPV)是一种 嗜皮性病毒,有高 度的特异性,像乙肝病毒一样,HPV也是一种DNA 病毒。它原是多瘤空泡病毒科的一员,1999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取消多瘤空泡病毒科,代之以乳头瘤病毒科,因此,HPV便归属此门下。 感染途径: 1、性传播途径; 2、密切接触; 3、间接接触: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衣物、生活用品、用具等; 4、医源性感染:医务人员在治疗护理时防护不好,造成自身感染或通过医务人员传给患者; 5、母婴传播:是由婴儿通过 孕妇产道的密切接触 HPV引起的临床表现:

(1)皮肤低危型:包括HPV1、2、3、4、7、10、12、15等与寻常疣、扁平疣、跖疣等相关; (2)皮肤高危型:包括HPV5,8, 14,,17,20,36,38与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有关,其他还与可能HPV感染有关的恶性肿瘤包括:外阴癌、阴茎癌、肛门癌、前列腺癌、膀胱癌; (3)黏膜低危型如HPV-6,11,13,32,34,40,42,43,44,53,54等与感染生殖器、肛门、口咽部、食道黏膜; (4)黏膜高危型HPV-16、18、30、31、33、35、39与宫颈癌、直肠癌、口腔癌、扁桃体癌等。 生物学活性:HPV抵抗力强,能耐受干燥并长期保存,加热或经福尔马林处理可灭活,所以高温消毒和2%戊二醛消毒可灭活。 平时该怎样预防HPV病毒? 1注意HPV的传染途径。HPV通常通过阴道和肛门的性交传播,但也可以通过其他各种生殖器官的接触传播。 多数HPV感染者不表现任何病症,但HPV 也可能在潜伏很多年后出现病症,可能在很 多年没有性生活的情况下出现HPV感染症

HPV病毒结构特征和功能

HPV病毒结构特征和功能 尖锐湿疣又称为生殖器疣Genital Warts,是一种主要发生在男女性外生殖器和肛门部位皮肤粘膜的疾病。 由于生殖器疣的临床表现大多为尖刺状,其表面又潮湿,所以又叫做尖锐湿疣。?疣的感染性早在60多年以前就已经被证实。1949年,Strauss等首先在电子显微镜下从寻常疣(俗称瘊子)的浸出液中观察到病毒颗粒。1968年,Dunn等进一步证明,人生殖器疣组织内有病毒颗粒存在。1970年,Oriel等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证明,所有引起疣的病毒都属于含DNA的HPV病毒。??乳头瘤病毒科的成员主要包括人乳头瘤病毒、牛乳头瘤病毒、狗口腔乳头瘤病毒、棉尾兔乳头瘤病毒、多乳房小鼠乳头瘤病毒和鹿乳头瘤病毒。目前已经弄清楚引起尖锐湿疣的病因是乳头瘤病毒中的人乳头瘤病毒(h umanpapillomavims,HPV)。Dunn等首先描述了人乳头瘤病毒的形态: HPV呈球形,无包膜,20面体立体对称结构,直径约为45-55nm。多年来经过大量研究已逐渐弄清楚HPV是一种最小的DNA病毒,该病毒直径约为50-60nm,呈无包膜的20面体对称的核衣壳结构,表面有72个壳微粒,内含8000个碱基对(bp),分子量为5×106D,其中88%是病毒蛋白。?HPV基因组是双链环状DNA,以共价闭合的超螺旋结构、开放的环状结构、线性分子3种形式存在。HPV基因组编码为9个开放读码框架,分为3个功能区即早期转录区、晚期转录区和非转录区(控制区)。早期转录区又称为E 区,由4500个碱基对组成,分别编码为E1、E2、E3、E4、E5、E6、E7、E8等8个早期蛋白,具有参与病毒DNA的复制、转录、翻译调控和细胞转化等功能。E1涉及病毒D NA复制,在病毒开始复制中起关键作用。E2是一种反式激活蛋白,涉及病毒DNA转录的反式激活。E3功能不清。E4与病毒成熟胞浆蛋白有关。E5与细胞转化有关。E6和E7主要与病毒细胞转化功能及致癌性有关。?晚期转录区又称为L区,由2500个碱基对组成,编码2个衣壳蛋白即主要衣壳蛋白L1和次要衣壳蛋白L2,组成病毒的衣壳,且与病毒的增殖有关。 非转录区又称为上游调节区、非编码区或长调控区,由1000个碱基对组成,位于E8和L1之间。该区含有HPV基因组DNA的复制起点和HPV基因表达所必需的调控元件,以调控病毒的转录与复制。HPV基因组主要功能见表2-1。 ?表2-1 HPV基因组的主要功能 基因名称主要功能 E1复制、复制抑制 E2激活转录(HPV6、11、16)抑制转录,结合长控区 E3未知其产物或功能 E4HPVl引起之疣的细胞蛋白 E5转化作用(HPV6) E6协同E7转化作用(HPVl6和HPVl8) E7协同E6转化作用(HPVl6和HPVl8)转录激活 (HPVl6) E8未知其产物或功能,可能参与复制 L1主要衣壳蛋白 L2次要衣壳蛋白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进展,近些年来对HPV的各功能区,特别是对E2、E5、E6、E7以及L1和L2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认识。现认为E2蛋白是一种特异性的DNA束缚

hpv病毒感染是什么引起的

hpv病毒感染是什么引起的?很多人在妇科或者是男科检查中,无意的发现自己感染了hpv病毒。那么这种病毒,一般是怎么引起的呢?对于这个问题,下文中,都会一一的为大家解答的,希望您能从中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权威专家为您介绍hpv病毒感染的根源: 一、自体接种传播。临床上发现,患有外生殖器或肛门尖锐湿疣的患者,因其手常接触尖锐湿疣后在手部或通过手传染到身体其他部位皮肤粘膜而引起尖锐湿疣。国外报道1例5岁男童患肛门尖锐湿疣,后其手指部发生疣状损害,并在肛周和手指部疣组织中发现了相同亚型的HPV,认为其可能是自体接种而发病。所以患有尖锐湿疣时,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止传染给自己和家人。 二、间接传播。部分尖锐湿疣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是通过间接的途径,尖锐湿疣专家指出,常见的间接传播途径就是日常生活用品,如内裤、浴巾、浴盆、座便器、游泳池等,因此建议大家外出、旅游时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讲究个人卫生。 三、母婴传播。患有尖锐湿疣的孕妇,尤其是临床症状不明显而子宫颈部位有病毒感染的孕妇,生殖道内会有病毒,分娩时,胎儿经过产道,感染病毒,引起婴幼儿患尖锐湿疣。如果老公患病,一定给孕妇做检查,确保没有病毒才可以顺产,否则要刨腹产。 感染hpv病毒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有很多因素可诱发尖锐湿疣,如皮肤和粘膜交界处分泌物过多的刺激,个人卫生差,包皮过长及白带过多等。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性行为:性伴侣多,过早性交。 2、疫抑制: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如肾移植患者、有免疫缺陷者:如患何杰金氏病,恶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及艾滋病患者,尖锐湿疣的发生率也高于正常人,而且治疗效果差,病程迁延。 3、孕妇:与雌激素水平的升降有关。 4、硬化及表面抗原阳性者,与雌激素水平增加有关。

hpv高危型阳性怎么治疗

hpv高危型阳性怎么治疗 hpv高危型阳性说明感染了hpv高危型病毒,对于hpv高危型阳性患者来说,一定想知道hpv高危型阳性的治疗方法,那么hpv高危型阳性怎么治疗呢?hpv高危型阳性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介绍hpv高危型阳性怎么治疗的相关内容,想要了解相关知识的朋友可以来看一看。 hpv病毒是一种直径很细小的DNA病毒,是一种传播微生物,它能通过皮肤或黏膜的微小损伤,进入接触者的皮肤黏膜,hpv 刺激表皮基底细胞,产生分裂,使表皮产生增殖性损害。临床上确诊的患者多数与都有过不洁的性生活,所以证实直接性接触是hpv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排除间接接触也会有被感染的几率,如住旅馆、游泳池等公共场所,所以患者被确诊后一定不要背负太重的心理负担。 hpv高危型阳性怎么治疗?

1、激光和电灼疗法:适用于多数的临床情况,具有准确定位,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缺点:治疗深度需要熟练的操作者控制,伤口深愈合慢,尤其在外生殖器部位,伤口易出血和感染,容易出烟雾引起空气污染和医源性感染,所以需要严格的个人防护。所以对于疣体之间距离比较近、数量非常多,巨大疣体等不太适用。 2、微波治疗:也适用于多数的临床情况,具有准确定位,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不出血和复发率低,无烟雾,无空气污染。缺点:治疗深度需要熟练的操作者控制,伤口需预防感染。巨大疣体不太适用。 3、冷冻:适用于单发、小的病损、扁平型的临床类型,缺点:易复发,有时在病灶周围形成自体种植。 4、光动力疗法:更适用于粘膜、皮肤组织薄嫩处如尿道口、阴道壁、外阴等,优点是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可清除亚临床感染)、无疼痛或轻微患者耐受性好。

感染HPV病毒大多可被自然清除

注射疫苗就可以预防子宫颈癌?这个真可以有。现已明确,人乳头瘤病毒即HPV是宫颈癌的致癌病毒,它使得宫颈癌成为人类所有癌症病变中唯一病因明确的癌症。但在国内,宫颈癌疫苗还没有被批准上市。没有疫苗的保护,感染HPV病毒真的很可怕吗? 36岁的董女士是单位里的骨干,最近几年因为工作繁忙、家庭琐事多而感觉非常疲劳,去年三月份开始出现白带较多、夹杂着血丝的情况,于是到江苏省妇幼保健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妇幼分院就诊,医生经过宫颈细胞学(TCT)检查和高危型HPV检测均发现了问题,建议她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最后的病理报告显示:粘膜慢性炎,局灶上皮CIN(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医生建议董女士定期随访,并提醒她需要采取平衡膳食营养、锻炼身体、减轻工作压力、定期放松等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调整,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可以适当应用干扰素栓剂作为局部辅助治疗。经过一年的定期随访、检查,董女士得知宫颈病变已消失,检查结果正常。 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宁魏青副主任医师介绍:宫颈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现已明确,人乳头瘤病毒即HPV是宫颈癌的致癌病毒,它使得宫颈癌成为人类所有癌症病变中唯一病因明确的癌症。 该病毒通过性接触传播,大部分有性生活的成年女性都会感染HPV,约75%妇女在其一生中都有可能感染HPV,即使只有一个亲密伴侣也可能会感染HPV,无需感到羞耻、怨恨或尴尬。大多数免疫力正常的妇女,特别是年轻妇女,可以在一年内将HPV自然清除,只有少数妇女发生持续感染。 体内持续感染的HPV通过在宫颈上皮细胞内整合、复制和增生,先引起宫颈癌前病变,最后再发展到宫颈浸润癌,要经历几年甚至十余年的时间。通常情况下,病变发展比较缓慢,且有一定的渐进性,甚至消退或可逆性。 专家建议21岁以上有性生活的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尽早发现病变,为治疗争取时间。 对于HPV感染,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可局部试用干扰素栓剂。国外已成功研发并应用了HPV预防性疫苗,现已在27个欧盟成员国及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国家开始使用,开创了子宫颈癌防治的新时代。但由于目前还不知道这种疫苗是否适合中国女性使用,因此中国女性目前还不能接种该疫苗。张昱杨彦

教你读懂HPV病毒检查报告单

教你读懂HPV病毒检查报告单 2014-03-10检验世界网 三八妇女节期间,很多单位都将组织女同志体检作为员工福利。面对长长的检查报告单,很多人都表示看不懂。尤其是妇科检查中最常见的HPV检查,项目众多,让人眼花缭乱。笔者采访了江苏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主委和江苏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委、江苏省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吴强教授。 HPV是什么病毒 HPV病毒即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属于乳多空病毒科的乳头瘤空泡病毒A属,是球形DNA病毒,能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该病毒只侵犯人类,对其它动物无致病性,经正规系统治疗后,该病毒会被人体清除。 HPV的持续感染往往与寻常疣、生殖器疣(尖锐湿疣)、宫颈癌、肛门癌等相关。 随着宫颈癌发病率的提高,人乳头瘤病毒(HPV病毒)感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宫颈癌常规筛查手段之一,HPV病毒检查倍受推崇。 与其他肿瘤不同,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的恶性肿瘤,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主要危险因素。早在1976年,德国学者豪森Zur Hausen就发现了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病毒)感染与宫颈癌之间的相关性,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95%以上的宫颈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这也是群众对HPV感染高度敏感的原因。 并非感染了HPV病毒一定会得宫颈癌

是否感染了HPV病毒就意味着一定会得宫颈癌呢?吴强教授提示,宫颈癌的发生确实与HPV病毒感染有关,HPV有130多个亚型,大多数不会引起人类疾病。其中16型、18型、35型和53型等类型属高危型病毒,会导致宫颈癌前病变,若不及时干预,会进展成宫颈癌,16型和18型两种病毒造成了大约70%的宫颈癌病例。 还有一类是低危型HPV病毒,它们不会引起宫颈癌,但会引起人体良性肿瘤或疣,HPV 6和11是最常见的低危型HPV,90%的生殖道尖锐湿疣与之相关。所以查出HPV感染,无需过于恐慌,要根据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情况,进一步检查。 很多途径可能感染HPV病毒 很多人认为,HPV感染都是由于不洁性生活史造成的,其实不然。不洁性史是感染HPV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HPV不仅可以通过密切接触、母婴传播直接传播,也可以通过间接接触(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衣物、生活用品、用具等)途径传播。有些人在外住宿了几天,回家后发现HPV感染,如消毒不严格的公共浴巾、浴盆、浴缸,抽水马桶等,在入厕、沐浴时会不经意地接触到带病毒者残留在物品上的分泌物,就有可能感染上HPV。 大多数的HPV病毒感染是可逆的 HPV病毒感染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吴强教授表示,其实大多数感染会在一定时间后自然消退,并不引起宫颈细胞的改变和致病。如果仅是一过性的HPV病毒感染,以后检查都是阴性,则不必太多关注。 若高危型HPV感染,医生通常会做妇科体检及宫颈TCT检查,若宫颈TCT 检查也发现异常,则要尽快进行手术或其他方法治疗;如仅有高危型HPV感染、TCT检查无异常,宫颈和附件检查也没有发现异常,应在3-6月后再次复查HPV 病毒是否持续异常;即便是持续异常,如果能在早期就及时进行治疗,也可以避免宫颈癌的发生。 而低危型HPV病毒感染,则要注意皮肤和粘膜的变化,如体检发现生殖器或肛周等潮湿部位出现丘疹,乳头状,菜花状或鸡冠状肉质赘生物,则要到相关医院接受性病正规治疗。 哪些是宫颈癌的早期信号

HPV病毒的发现及其分型的方法和依据

HPV病毒的发现及其分型的方法和依据 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949年由Strauss在电镜下发现。病毒粒子呈球形,20面体对称,直径45-55nm,属双链闭环的小DNA病毒,无病毒包膜,约8000个碱基对,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在人和动物中分布广泛,有高度的特异性。绝大多数HPV 病毒基因组含有8个开放阅读框架,依其功能分为3个区域: 1、非编码调控区(约400-1000bp):其功能为调控病毒的复制和基因转录; 2、早期表达基因编码区:编码6个早期表达病毒蛋白((E1, E2, E4, E5, E6, 和E7), 其功能与病毒复制和肿瘤发生有关; 3、晚期表达基因编码区:其编码病毒衣壳主要结构蛋白(L1)及次要蛋白(L2)。 HPV 病毒是一组DNA 肿瘤病毒(Papillomaviridea),人乳头瘤病毒是该组病毒家族中的一个成员。依据基因组DNA序列的各异,将人乳头瘤病毒(HPV)分为多种型别。随着人类对HPV病毒感染相关疾病认识地不断深入,确定被感染的HPV病毒型别对诊断和治疗由其所引发的疾病就显得更加重要。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与技术发展日新月异,HPV病毒的分型主要也是建立在病毒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基础之上。如:1、直接分子杂交技术;2、信号扩增技术;3、靶序列扩增技术;4、DNA 序列分析技术等。其中HPV 病毒DNA序列分析技术已是HPV病毒分型的主要方法和依据。目前已经确定的HPV型别大约有100余种,其中大约有35种型别可感染妇女生殖道,约20种与肿瘤相关。

依据不同型别HPV与肿瘤发生的危险性高低,可分为低危险型别和高危险型别HPV。其中15种型别被鉴定为高危型HPV病毒,其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CIN II/III)的发生相关,尤以HPV16和18型为甚;3种被鉴定为疑似高危型HPV病毒;12种被鉴定为低危型HPV病毒,包括HPV 6、11、42、43、44等型别,常引起外生殖器湿疣等良性病变包括宫颈上皮内低度病变(CIN I);3种HPV病毒是否高危或低危未定。HPV 病毒一新型别的确定,其L1基因DNA序列与目前已知各型别HPV L1基因DNA序列的同源性不会超过90%。如发现的HPV病毒DNA序列与已知的HPV某一型别的DNA序列同源性介于90-98%之间,HPV病毒可将再细分亚型。

Hpv病毒严重程度的分类和影响

Hpv病毒严重程度的分类和影响 定义: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一种可接触性接触传播,是嗜上皮性DNA 病毒,其特点是嗜鳞状上皮性免疫逃逸性,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 分类及影响: 根据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危险性的高低关系,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 低危型:HPV包括HPV1,6,11,42,43,44等,常见生殖道疣等良性病变。 高危型HPV包括Hpv16,18,31,33,35,45,51,52,56,58,59,68等。 HPV高危病毒多导致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宫颈癌,且研究表明高危型Hpv 感染率和宫颈病变严重程度成显著正相关。根据报道,全球每年大约有50万例新发宫颈癌病例,20多万人死于宫颈癌,严重危害了妇女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在发现宫颈感染高危HPV病毒后要积极进行干预,可以及时阻断疾病的进一步发展,达到预防宫颈癌发生的目的。 处理建议: 当发现Hpv病毒时候要及时听从医生建议进行深入检查和治疗,治疗方法可以采用西医外用药方案或者注射干扰素,也可以采用中西结合方法。现代医学常规用药有保妇康栓和重组人干扰素凝胶联合治疗。 保妇康栓(成分组成:冰片和莪术,冰片具有凉血止痒,去腐生肌,消肿止痛,开窍醒神的作用,而莪术可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临床试验保妇康栓效果较好); 重组人干扰素:可以增加抗病毒的能力、有助于清除病毒。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主要是局部使用药物,可以增加局部组织抵抗病毒的能力,有助于清除病毒。多用于宫颈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也可以做手术以后使用,有助于减少复发率。使用药物治疗期间需要避免同房,以免导致外源微生物感染,或者出现免疫功能下降。也需要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饮酒,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蔬菜,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同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给予抗病毒治疗措施,经过1-2个疗程的治疗,然后看医生重新复查,经过3-8个月不复发,就可以认为是治疗痊愈。 中医看待这一问题辩证以湿热下注为主,但多数患者湿热下注基础还有肾虚,脾虚,肝郁和瘀血证型,其中以兼夹脾肾虚弱者居多,这样标本兼治,更有利于康复。 手术方法:对于糜烂,浸润严重的可以选择利普刀电切方法,治愈也较好。 个人建议:当发现低危病毒时候直接找医生常规治疗就好,如果是高危病毒,并伴随有接触性流血等问题千万别忽视,直接选择做子宫颈癌筛查,取组织活检,这样有利于快速分辨病的严重程度。如果没有癌变直接治疗定期复查直至病毒消失;如果有癌变可以及时干预阻断。(多说几句,现在子宫颈癌多数以鳞癌和腺癌为主,极少数病人是混合癌,分化程度代表严重程度,未分化>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严重程度依次递减。)不用恐慌,当代医学治愈率较高,手术结合放化疗方案或者直接放化疗方案并做好预后,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能够有所帮助,女性朋友们要定期体检。 以上是本人对这个问题的直接总结,语言如果有不规范的地方希望给予谅解,用简单的语言做到心中有数,在面对检查和治疗的时候可以避免走弯路,这样给身体能争取到最佳的治疗时间和技术手段,为病人减轻病痛。

hpv是用什么检查的检查什么的

hpv是用什么检查的检查什么的?尖锐湿疣发病一般都是要有一个过程的,有人想要治疗就会问了尖锐湿疣的治疗哪家值得相信呢?患者必须要先了解该疾病的病因所在,然后再到医院及时的去医院治疗,那么到底尖锐湿疣的治疗哪家值得相信?治疗首先要祛除疣体,因为早期病情发展较慢,有三个月左右的潜伏期,病毒扩散较慢,这是治疗的最佳时期,用药物涂抹于患处,经过表皮吸收后直接作用于病毒细胞核,将人体皮肤基底层、生发层细胞和神经节内的病毒或病菌进行完全灭杀,迅速消除尖锐湿疣临床症状。那么尖锐湿疣的治疗哪家值得相信呢? 尖锐湿疣疾病的危害: 1、尖锐湿疣还会带来病人非生殖器地方发觉的乳头状瘤,在平常生活中,常常会经过直接接触或被污染的物品的间接接触,能诱发眼结膜的乳头状瘤和口腔粘膜的乳头状瘤。 2、尖锐湿疣还会导致各种癌症,尖锐湿疣最严重的病人需要是恶性肿瘤。HPV16、18型感染后,一旦诊疗不积极,在将来很可能导致阴茎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初期彻底诊疗是防护尖锐湿疣致癌的最有效办法。 3、尖锐湿疣会带来患者浮现溃疡、出血,因为病变增大、增加后,可引起局部的异物和不适感。因由发病的地方多在包皮内、尿道、阴唇、阴道内、肛周等,这些地方容易受微生物感染,导致病变地方的溃疡、化脓、出血、疼痛和肿胀。那么要治疗就得先着医院了,到底尖锐湿疣的治疗哪家值得相信呢? 北京空军航空466医院湿疣疱疹患者接受“DNA生物序列重组疗法”治疗,已成功治愈865700余例患者,并且无一复发,是传统治疗技术康复率的45倍,目前此疗法已经经国家卫生部批准为军区部队医院正式湿疣疱疹治疗技术,并且466医院成为此项技术的唯一指定推广部队医院。 DNA生物序列重组疗法即根据致病病毒的特点,培养有效DNA病毒抗体基因,将其通过生物制剂注射于体内,抗体因子将直接作用于病灶处,在局部造成高浓度药离子,快速杀灭病毒;破坏病毒的基因生物链,DNA生物序列重组疗法利用和激发人体固有的自愈体系,来加强受损细胞基因的自我修复能力,使紊乱的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恢复平衡,从而从根本上治愈疾病。在消除病毒之后实现细胞因子系统修复、主动免疫、愈后免疫。防止病毒的“半死不活”和“死灰复燃”,是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等的克星。 DNA生物序列重组疗法其治疗步骤主要是: 第一步:精确检测定位,生物解析病因:通过提取患者自体病毒细胞,采用美国最新精确检测病原体的检测系统,通过电子芯片内存储的方式高精度分析出此病原体的具体分型,然后在基因组学实验室测定出病毒完整的DNA碱基序列。按照序列合成具有单条良性DNA链的反病毒因子,从而对原有病毒 DNA(HPV/HSV等病原体)具有超强识别、组合功能。 第二步阻断病毒细胞,靶向定位治疗:运用DNA 生物工程对已确定病毒类型的个体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培养特异抗体,抗体在解旋酶、转录酶等的催化作用下,具有单条良性DNA链的反病毒因子将与病毒DNA重新组合产生大量改良专项抗体,通过植入患者体内,重组DNA抗体将有效定位病毒因子,激发自体免疫机制,使抗原会大量繁殖,由自身免疫系统逐步分离出免疫因子。 第三步修复受损细胞,全面歼灭病毒:患者体内产生大量的(HPV/HSV)免疫抗体,将快速识别病毒,提升自体免疫,迅速歼灭体患者体内HPV/HSV病毒以及处于生长的病毒因子,排出体外,消灭病毒的同时

宫颈糜烂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其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 邓君

宫颈糜烂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其抗病毒治疗的临床 研究邓君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糜烂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其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104例宫颈糜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抗病毒治疗)和对照组(射频治疗)各52例,观察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104例宫颈糜烂患者中,轻(42例)、中(34例)、重度症状(28例)患者的HPV感染率分别为45.24%、52.94%以及71.4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23%>80.77%)相对更高(P< 0.05),而白带增多[(4.53±1.25)d<(6.13±1.74)d]、下腹坠胀[(7.68±1.61)d <(11.84±2.29)d]以及接触性出血等症状的消失时间[(5.26±1.39)d< (7.44±1.57)d]等相对更短(P<0.05)。结论:在感染HPV的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抗病毒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和效果。 关键词:宫颈糜烂;HPV;抗病毒治疗 宫颈糜烂是常见、多发于已婚已育女性的疾病,主要受到病菌感染、雌激素分泌紊乱的 影响。宫颈糜烂患者子宫颈出现炎症、上皮增生等情况,患者的月经、排便和性生活均会受 到影响,对其家庭生活形成干扰和妨碍,同时也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而随着 病情的进展,往往会引起深度病变及多种并发症,还存在着癌变的风险,应得到及时的诊治[1]。宫颈糜烂的临床诊断,需要采用妇科检查、阴道镜检查方法,对子宫颈部位的病变情况 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考虑到HPV感染对于疾病的影响,进而了解疾病的危险程度,检查宫颈糜烂患者的HPV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在宫颈糜烂的临床治疗中,抗病 毒治疗是一种良好的选择。本研究以我院2017年2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104例宫颈糜 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抗病毒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2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104例宫颈糜烂患者,行分组 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患者最高龄45岁,最低龄23岁,平均年龄(34.2±3.9)岁。对照组患者最高龄46岁,最低龄24岁,平均年龄(34.8±3.7)岁。两组患 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妇科检查、阴道镜检查以及HPV检查进行诊断。在HPV检查的过程中, 取以上患者的宫颈黏液,使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试剂盒(罗氏诊断产品有限公司)进行检测,应用PCR荧光法,根据其检测结果,对于HPV感染进行判断。 1.2.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射频治疗,治疗前进行患者外阴部位的清洁和消毒,做好充分的治疗准备。使用XVC-II妇科射频治疗仪(武汉三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正确配置控制方式、手术 电极,调节工作频率、输出功率等各项参数。在凝固工作模式下,将治疗探头置于宫颈部位,作用于糜烂面1~3s,根据糜烂面凝固情况,予以电凝处理。 观察组则是在射频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抗病毒治疗,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а栓(长春生 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S1*******,50万IU/枚),患者月经干净后用药, 将1枚栓剂置于阴道后穹窿,1次/d(睡前),间隔1d用药,治疗18~20d(9~10次为1疗程),根据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持续治疗1~3个疗程。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x±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 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HPV病毒的常用通用引物检测

HPV病毒的常用通用引物检测 摘要研究表明,HPV病毒感染与人体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对感染个体的病毒检测具有重要的疾病诊断、治疗、预防意义。但目前缺乏可以兼顾敏感性、特异性、操作简单,可以大规模推广使用的可靠检测方法。对待测样本进行PCR检测仍是目前实验室最多采用的检测方法。PCR具有高敏感、易操作的优点,但其反应的灵活性和极高的敏感性,也带来了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针对HPV病毒L1序列保守区域设计的通用引物检测,最常被应用于大样本检测。通用引物可以在一次PCR反应中同时检测多种型别的HPV病毒感染,与序列特异PCR检测相比,可以大大减少检测的工作量。但其缺点在于,通用引物仅与某个或少数HPV型序列匹配,而对于多数型别HPV,引物结合区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碱基错配。这使得通用引物对不同型别的HPV扩增效率不同。因此,使用通用引物检测HPV感染时,对于某些与引物匹配较差的HPV型别,其感染情况往往可能被低估。目前常用的通用引物根据设计原则不同分为三类:1)单一引物如:GP5+/6+。2)简并引物如:、MY09/11。3)混合引物如:SPF1/2。个型通用引物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根据特定试验的目的、条件选用合适的通用引物进行检测。 【关键词】 HPV病毒;通用引物;单一引物;简并引物;混合引物 HPV病毒是一种亲上皮细胞的双链DNA病毒,其基因组长约7900bp。目前约共发现约200多型HPV病毒。该病毒主要感染皮肤和粘膜的上皮细胞,造 [1] [2] [3]成上皮增生甚至恶性转化。人们已经在生殖道检测到超过40型的HPV,其中许多与宫颈内皮增生及宫颈癌密切相关,如:16、18、31、33、35等,这 [4][5]部分HPV病毒被称为高危型。而HPV6、11等型别主要存在于良性病变中,

hpv高危感染怎么办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hpv高危感染怎么办 导语:hpv高危感染患者一定对自己的病情非常的担忧,那么hpv高危感染怎么办呢?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介绍hpv高危感染怎么办的相关内容,想要了解h hpv高危感染患者一定对自己的病情非常的担忧,那么hpv高危感染怎么办呢?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介绍hpv高危感染怎么办的相关内容,想要了解hpv高危感染怎么办的朋友可以来看看哦!下面请大家看详细的介绍。 hpv高危感染怎么办?治疗hpv高危感染的方法虽然很多,但是,对于不同的患者来说,其所得疾病的类型可能会有所不同不同的,尖锐湿疣就是hpv高危感染的一种常见类型。因此,在患上尖锐湿疣之后,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得当的方法,在治疗的同时还应该要加强护理。要辅助治疗尖锐湿疣和预防尖锐湿疣的复发,就必须要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所以在饮食上也应该以此为出发点,多吃香菇和蜂王浆等能够增强自身免疫力的食物,还要注意全面摄取营养,特别是维生素和蛋白质,如此才能避免病情复发。核酸杂交可检出HPV-DNA相关序列,PCR检测可见特异性HPV-DNA扩增区带。 同时,患者还需了解有些不良的药贩都知道尖锐湿疣的发病率之高从而这点就成为了他们的发财之道,目前治疗尖锐湿疣的小广告铺满大街小巷,要想较好的治愈该病,不要相信所谓的偏方,建议最好是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根据个人病情的程度采用科学疗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以便早日康复。 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患有尖锐湿疣的产道而感染,或于出生后与母亲密切接触而引起婴幼儿的尖锐湿疣。但正如上所提出的在判定儿童由性接触而引起的尖锐湿疣时应特别注意,除非有确凿的证据表明,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如何检查人乳头瘤病毒

如何检查人乳头瘤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的患病人群现在越来越广,很多人发现一些类似人乳头瘤病毒的症状就担心自己是否也患上了此病,那么如何检查人乳头瘤病毒?对此一起来跟专家详细了解一下。 如何检查人乳头瘤病毒? 1、电镜检查HPV是最早在电镜下观察到的病毒之一,将活检标本负染,若能在电镜下见到特征性的病毒颗粒,即可作出诊断;而用免疫电镜可提高检出率。电镜检查法虽然准确率很高,但费时,需特殊仪器设备,且检出阳性率很低。 2、PCR技术应用此法可检测HPV-DNA,还可进行基因分型。灵敏度可达1fg,该法操作简便省时,而且标本来源不受限制,如病变组织或脱落细胞,分泌物或黏液,新鲜标本或保存已久的石蜡切片等标本均可。 3、血清学检查目前尚不能用血清学方法对HPV进行确诊及分型。为发展型特异性血清学试验现正在研究试用基因工程表达产生的晚期蛋白来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初步认为,L1和L12蛋白可用于检测HPV型特异性免疫应答。 4、核酸杂交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不仅能对HPV进行确诊,而且还能对HPV进行分型。利用放射性核素或生物标记的HPV-DNA探针来检测患者标本中是否存在互补的核酸链。最常用的方法为斑点杂交法,其次为DNA印迹法及原位杂交。 5、内镜检查要发现阴道、肛门及直肠、尿道等部位的生殖器疣则分别需借助阴道镜、肠镜以及尿道镜等内镜检查,凭外观特征进行诊断。 人乳头瘤病毒的具体症状: (a)典型表现:肉眼可见的典型皮损:形态上为乳头瘤状、菜花状、颗粒状、鸡冠状等; (b)亚临床表现为肉眼不易辨认,借助放大镜、醋白试验才能观察到,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测有典型HPV的病理改变; (c)潜伏感染是HPV进入皮肤黏膜的细胞内,不引起任何临床表现和组织细胞学的异常,而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核酸杂交等可在皮肤黏膜的细胞中检测出。 根治人乳头瘤病毒,双向免疫生物抗体激活疗法一网打尽 双向免疫生物抗体激活疗法采用手术提取患者自身病毒感染细胞及其酶代谢物,运用国际先进全数字生物学分型检测系统,对病原疣体(HPV、HSV病毒)及其酶代谢产物进行分型、定型、定量的检测,确定湿疣疱疹的病损程度和病变情况,分辨病毒类型。然后对患者自身感染病毒细胞进行医学减毒、灭活、基因剔除以及重组等,运用体外基因工程培养抗毒抗体、生成双向DNA免疫抗毒疫苗抗体,这种抗毒疫苗抗体会输到患者体内之后,(HPV、HSV)病毒会马上死亡失去感染能力,致使病毒离开细胞、体液不能进行新陈代谢,可以对潜伏在

HPV病毒简介及传播途径

HPV病毒简介 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主要类型为HPV1、2、6、11、16、18、31、33及35型等, HPV16和18型长期感染可能与女性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HPV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缩写)是一种属于乳多空病毒科的乳头瘤空泡病毒A属,是球形DNA 病毒,能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目前已分离出130多种,该病毒只侵犯人类,对其它动物无致病性,人体一旦感染会终生携带。 不同的型别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根据侵犯的组织部位不同可分为: (1)皮肤低危型:包括HPV-1、2、3、4、7、10、12、15等与寻常疣、扁平疣、跖疣等相关; (2)皮肤高危型:包括HPV-5、8、14、17、20、36、38与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有关,其他还与可能HPV感染有关的恶性肿瘤包括:外阴癌、阴茎癌、肛门癌、前列腺癌、膀胱癌;(3)黏膜低危型如HPV-6、11、13、32、34、40、42、43、44、53、54等与感染生殖器、肛门、口咽部、食道黏膜; (4)黏膜高危型HPV-16、18、30、31、33、35、39与宫颈癌、直肠癌、口腔癌、扁桃体癌等。 生物学活性:HPV抵抗力强,能耐受干燥并长期保存,加热或经福尔马林处理可灭活,所以高温消毒和2%戊二醛消毒可灭活。 HPV感染途径 1、性传播途径; 2、密切接触; 3、间接接触: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衣物、生活用品、用具等; 4、医源性感染:医务人员在治疗护理时防护不好,造成自身感染或通过医务人员传给患者; 5、母婴传播:是由婴儿通过孕妇产道的密切接触。 低危型HPV感染 1、良性皮肤表现 (1)寻常疣:米粒大小的丘疹,表面角化明显,粗糙不平、顶端刺状,质地坚硬,皮损可单个,也可多个,可自身接种而逐渐增多。多发生在手足等。 (2)特殊部位表现疾病: 甲周疣:发生在指、趾甲周围,表现为甲下增厚、角化。

hpv病毒是怎么引起的

hpv病毒是怎么引起的 HPV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缩写)是一种属于乳多空病毒科的乳头瘤空泡病毒A属,是球形DNA病毒;感染区域:人类表皮和粘膜鳞状上皮,至今已分离出130多种,该病毒只侵犯人类,对其它动物无致病性,经正规系统治疗后,该病毒会被人体清除。也有学者提出该病毒会终身携带。此项争论还需要科学研究和论证。 HPV感染途径 ⒈性传播途径; ⒉密切接触; ⒊间接接触: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衣物、生活用品、用具等; ⒋医源性感染:医务人员在治疗护理时防护不好,造成自身感染或通过医务人员传给患者; ⒌母婴传播:是由婴儿通过孕妇产道的密切接触。 低危型HPV感染 ⒈良性皮肤表现 ⑴寻常疣:米粒大小的丘疹,表面角化明显,粗糙不平、顶端刺状,质地坚硬,皮损可单个,也可多个,可自身接种而逐渐增多。多发生在手足等。 ⑵特殊部位表现疾病: 甲周疣:发生在指、趾甲周围,表现为甲下增厚、角化。 跖疣:发生在足跖部位,皮损表面因受压可见出血点和黑点。 丝状疣:发生在颈部、眼睑的呈柔软丝状多个细小疣。

扁平疣:多发生在面部,躯干部位也常见,多为2-5mm大小的扁平丘疹,肤色或淡褐色,表面光滑,圆形或类圆形,偶因瘙痒而搔抓形成自身接种,或沿皮肤损伤表面种植。 ⒉外生殖器疾病良性表现 ⑴生殖器疣(尖锐湿疣):包括三种状态:典型表现、亚临床感染、潜伏感染。 (a)典型表现:肉眼可见的典型皮损:形态上为乳头瘤状、菜花状、颗粒状、鸡冠状等; (b)亚临床表现为肉眼不易辨认,借助放大镜、醋白试验才能观察到,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测有典型HPV的病理改变; (c)潜伏感染是HPV进入皮肤黏膜的细胞内,不引起任何临床表现和组织细胞学的异常,而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核酸杂交等可在皮肤黏膜的细胞中检测出。 易发部位:女性外阴、阴道、宫颈和肛门周围、肛管内、尿道口;男性的外阴、阴茎、睾丸表面、尿道口、肛门周围、肛管内等。 少见部位:腋窝、脐窝、趾间、乳房下等。 ⑵特殊部位:口腔粘膜表面的疣状损害、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瘤病等。 高危型HPV感染 ⒈皮肤表现 有资料表明皮肤的鲍温病、基底细胞癌、帕哲病、鳞状细胞癌等上皮肿瘤也与此类病毒感染有关。

感染hpv病毒的3个早期信号,很多人都忽视了!

感染hpv病毒的3个早期信号,很多人都忽视了! 26岁之前没有在抢hpv疫苗你就out了。为什么要注射hpv疫苗?这是为了预防一些由于hpv病毒感染产生的疾病。Hpv就是人体乳头瘤的英文缩写,简单来说一种病毒,主要会对女性宫颈造成伤害,引发一些如尖锐湿疣,甚至宫颈癌这样的疾病。 引起hpv感染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最为常见的通过夫妻生活在性伴侣之间传染,日常生活中也会在公共场合的不小心传染,比如接触感染者的衣物,共用毛巾等等。所以,有性生活的女性最好每年都能去检查一下hpv的情况。 通过检测hpv结果是阴性,则证明hpv病毒量是正常的范围内,如果超过一定的量,检测结果显示阳性。 Hpv显示阳性会有什么危害?Hpv阳性表明它已经开始破坏女性的子宫,并在检查结果中呈现了。一般这种情况下,女性身体都会出现这些情况:宫颈损伤:比如宫颈炎,妇科疾病等;疣体滋生:hpv还会感染外部器官,从而产生各种疣体。 其实在感染hpv初期,身体往往会给我们一些暗示,很多人却没有足够的重视,最终发展成比较严重的后果。那身体一般会发出哪些信号呢? 1、白带变多:hpv数量增加之后首先容易引起的就是白带的变化,根源上是hpv对子宫进行破坏,导致子宫内分泌失调,进而引起白带的增多,并且还会产生恶臭味。尤其是早上起床上厕所的时候,或者是经期前后,表现特别明显。 2、脸蛋褐色斑点: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女性代谢不正常,很快就会在女性脸上表现比较明显,hpv就在子宫里闹腾,但脸蛋还是会有所显示。 3、月经混乱:hpv的感染还会带来月经的不调,继续繁殖的话,还会带来月经上的混乱。Hpv感染的月经不调还会引起经量的变化,经量很可能暴增。 3方面多注意,清除hpv: 1、补充今幸人参皂苷rh2:人体免疫力是hpv的克星,而今幸人参皂苷rh2是很好的免疫增强剂。它可以全面激活HPV感染者的免疫力,在人体中能起到直接激活免疫调节因子白介素的活性,从而促进T淋巴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的增殖同时增加它们吞噬病毒的能力,从而增强对HPV病毒的杀伤力。 身体中的免疫细胞杀伤力被提高,并能长期维持这种杀伤力,同时还增多了免疫细胞的数量,等于全面的调节了免疫系统机能。这样子hpv转为阴性后,后期也不容易再复发了。 2、多运动:多运动帮助人体排汗,提高免疫力,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自然能辅助人体抵抗hpv的侵害了。每天抽出20分钟就够了,但是一定要注意坚持。 3、多杀毒:对于贴身衣物要分开洗涤,定期水煮高温消毒,从外部断绝hpv进入人体的可能性。

HPV临床常用检测方法

由于HPV不能在体外细胞培养,故不能用简便的血清血检测进行HPV的诊断和分型。临床上用于检测HPV的方法包括细胞学方法、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斑点杂交、核酸印迹和PCR 等,其中以PCR方法的敏感性最高,是目前应用最多 感染的HPV型别、含量、持续时间决定病变的发展与预后,是进行HPV检测的主要内容。目前主要是通过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HPV DNA的检测。 1、现有的HPV实验室主要检测手段: ①聚合酶链反应(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扩增位于两段已知序列之间的DNA片断的方法。该法有较高的敏感度,可进行HPV分型,缺点是对实验室环境要求较高,容易发生样本间的交叉污染,从而导致假阳性率高。 ②核酸杂交检测 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度,还可以进行HPV DNA的分型,各种核酸杂交检测方法有一定的优缺点。 A核酸印迹原位杂交 适用于HPV分型和HPV DNA分子量鉴定,虽然灵敏度高,但因操作复杂,需要新鲜组织标本,不便在临床上大规模使用。 B斑点印迹 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均低于核酸印迹原位杂交法,虽然经济实用,但实验过程存在有放射性污染,是环保所不能轻视的问题。 C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一种核酸杂交技术,可用来测定基因或特定核苷酸序列在核酸分子的所在部位,检测重组体DNA)通过非放射性探针对石蜡组织进行检测,能作定位检测,假阳性率低,但灵敏度不高,大大降低了临床使用价值。 D杂交捕获法(Hybrid Capture) 杂交捕获试验是利用化学发光对抗体捕获的信号加以放大。首先使DNA双链释放并分解成为可以杂交的核苷酸单链,DNA单链与RNA组合探针结合为RNA-DNA杂合体,特异性抗体将RNA-DNA杂合体捕获,偶联有碱性磷酸酶的第二抗体与RNA-DNA杂合体结合,碱性磷酸酶使酶底物发光,根据光的强弱可确定碱性磷酸酶的含量,从而确定RNA-DNA杂合体的含量。能检测13种高危型HPV,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 各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各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hpv病毒感染有什么症状

hpv病毒感染有什么症状 从持续感染HPV到发生宫颈浸润癌,通常大约需要8-12年时间,这段时间不算短,给早期发现宫颈癌隐患并早期预防提供了可能,但很多女性由于忽略了宫颈癌筛查,最终错过了早期发现癌症隐患的机会。以下内容是品才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hpv症状,欢迎参考! hpv病毒感染有什么症状hpv病毒感染引起的尖锐湿疣疾病在现代社会已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性传播疾病了。只有根据这些hpv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状表现,才能够准确的鉴定尖锐湿疣。 1、hpv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状为hpv病毒感染初期是细而小的淡红色的丘疹,随着时间的迁移会逐渐的增大和增多。并且表面还会呈隆起的状态,一般来说多数质地脆且坚硬,均为高低不平的疣状的增生,临床上尖锐湿疣的形态有蕈状、鸡冠状、菜花状、乳头状等,所以hpv病毒感染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2、hpv病毒感染引起的尖锐湿疣表面颜色多样,有的为红色有的呈灰色或者是正常的皮肤的颜色,hpv病毒感染局部较湿润。除此之外,少数病人会有阴部瘙痒的感觉,性交时有疼痛甚至出血,由于瘙痒不止所以患者就会经常抓挠该部位,所以hpv病毒疣体会受损,可能会引起糜烂,甚至出血,导致最终出血继发感染。

3、男性hpv病毒感染患者的发病部位通常是包皮、系带、龟头以及冠状沟和尿道口,当然也有少数患者会发病于阴茎体部。女性患者多发病于外阴、阴道、肛周以及宫颈等处,女性hpv病毒感染的两个部位同时发病是很常见的。而特殊人群即则通常会发病于肛门以及直肠部位,但是却很少见于阴囊部位。除了常见的发病部位外,还有很多部位也会发病,例如足趾间、脐窝以及口腔和腋窝等处。 1、性传播途径; 2、密切接触; 3、间接接触; 4、医源性感染; 5、母婴传播。 1、醋白试验; 2、组织学检查; 3、分子生物学; 4、细胞学病理学检查。 八成女性曾被HPV感染勿太惊慌HPV是一组嗜上皮细胞(感染皮肤或粘膜)的DNA病毒的总称。它有超过100种型别,其中约40种是生殖道上皮HPV。依据其引发癌症的危险程度,HPV可以分为高危型HPV(引发宫颈癌、肛门癌、外阴癌、阴道癌等癌症)与低危型HPV(生殖器尖锐湿疣等良性病变)。 据专家介绍,感染HPV并不鲜见,80%的女性在一生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