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7-028、第一章有理数单元复习(2)导学案

SX-7-028、第一章有理数单元复习(2)导学案
SX-7-028、第一章有理数单元复习(2)导学案

28、第一章有理数单元复习(2)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初一第一章有理数教案

“ “ 第一章 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相反意义的量: 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量(事情): 例 1:汽车向东行驶 3 千米和向西行驶 2 千米。 例 2:温度是零上 10℃和零下 5℃。 例 3:收入 500 元和支出 237 元。 例 4:水位升高 1.2 米和下降 0.7 米。 2.正负数的涵义: 正数——大于 0 的数 负数——正数前面加“-”号的数(小于 0 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说明:①负数前面的“-”号的读法,“-5”应读作“负 5”; ②正数前面有时也可加上“+”(正)号,如将“5”写成“+5”; ③“0”是第一个自然数,可看作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 0”的内涵很丰富,它不 仅仅表示没有,在实际意义中,“0”是用来表示基准的数。 3.巩固练习: ①―10 表示支出 10 元,那么+50 表示 ;如果零上 5 度记作 5°C ,那么零下 2 度记作 ;如果上升 10m 记作 10m ,那么―3m 表示 ;太平洋中的马里亚 纳海沟深达 11034 米,可记作海拔 米(即低于海平面 11034 米)。比海平面高 50m 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拨 ;比海平面低 30m 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拨 ; 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数都带有“+”号 B .不带“+”号的数都是 负数 C .小学数学中学过的数都可以看作是正数 D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 数 ③数学测验班平均分 80 分,小华 85 分,高出平均分 5 分记作+5,小松 78 分,记作 。 ④某物体向右运动为正,那么―2m 表示 ,0 表示 。 ⑤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 10±0.05(单位 mm ),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 10mm ,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 ,最小不超过标准尺寸 。 4.课后思考练习 1.-a 一定是负数吗? 2.在月球表面, 白天”的温度可达 127°C , 太阳落下后的“月夜”气温竟下降到-183° C ,请问在月球上温差是多少度? 1.2 数轴

2018-2019学年第一章-有理数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有理数单元测试题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999年国家财政收入达到11377亿元,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的近似值为( )亿元 (A )4101.1? (B )5101.1? (C )3104.11? (D )3103.11? 2、大于–3.5,小于2.5的整数共有( )个。 (A )6 (B )5 (C )4 (D )3 3、已知数b a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在原点两侧,并且到原点的位置相等;数y x ,是互为倒数,那么xy b a 2||2-+的值等于( ) (A )2 (B )–2 (C )1 (D )–1 4、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是正数,和也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 (A )同号,且均为负数 (B )异号,且正数的绝对值比负数的绝对值大 (C )同号,且均为正数 (D )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比正数的绝对值大 5、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⑴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⑵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有理数 ⑶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不可能是负数 ⑷每个有理数都有相反数 A 、1 B 、2 C 、3 D 、4 6、如果一个数的相反数比它本身大,那么这个数为( ) A 、正数 B 、负数 C 、整数 D 、不等于零的有理数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B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正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C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D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积为负数时,负因数有奇数个; 8、在有理数中,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有() A.1个 B.2个 C. 3个 D.无穷多个 9、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22=-4 B.-(-2)2=4 C.(-3)2=6 D.(-1)3=1 10、如果a <0,那么a 和它的相反数的差的绝对值等于( ) A.a B.0 C.-a D.-2a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42分) 1、()642=。 2、小明与小刚规定了一种新运算*:若a 、b 是有理数,则a*b = b a 23-。小明计算出2*5=-4,请你帮小刚计算2*(-5)= 。 3、若056=++-y x ,则y x -= ; 4、大于-2而小于3的整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5、(-3.2)3中底数是______,乘方的结果符号为______。 6、甲乙两数的和为-23.4,乙数为-8.1,甲比乙大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导学案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七年级数学组------宋淑敏 【学习目标】 1、说出运算的先后顺序,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 的混合运算。 2、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学习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难点:准确地掌握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中的符号问题.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知识点回顾: 1.我们学过有理数的哪些运算? 2.当有多种运算参与时应该如何进行? 3.你知道哪些有理数运算的简便方法? 2.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理数的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二、自主学习 目标: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并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内容:课本P65—66页 方法:1、完成P65页引例,看例1例2 2、着把P66也“做一做”完成。 时间:10分钟 检测题:(1)-8+4÷(-2); (2)6-(-12)÷(-3); (3)3·(-4)+(-28)÷7;(4)(-7)(-5)-90÷(-15) (7)1÷(-1)+0÷4-(-4)(-1);(8)18+32÷(-2)3-(-4)2×5. 三、探究环节 (一)合作交流: 自学后你有哪些问题? (二)提问展示: 例1中哪儿最容易出错?如何避免? (三)点评精讲:例4计算 (-2)2-(-52)×(-1)5+87÷(-3)×(-1)4. 审题:(1)存在哪几级运算? (2)运算顺序如何确定? 解:(-2)2-(-52)×(-1)5+87÷(-3)×(-1)4 =4-(-25)×(-1)+87÷(-3)×1(先乘方) =4-25-29(再乘除) =-50.(最后相加) 注意:(-2)2=4,-52=-25,(-1)5=-1,(-1)4=1. 四、练习 计算: (1)-9+5×(-6)-(-4)2÷(-8); (2)2×(-3)3-4×(-3)+15. 3.在带有括号的运算中,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最后算大括号.五、拓展

第一章 有理数 单元总结 (解析版)

第一章有理数 单元总结【思维导图】 【知识要点】 知识点一有理数基础概念 有理数(概念理解) 有理数的分类(两种)(见思维导图)

?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重点) 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大;原点左边的数是负数,原点右边的数是正数. ?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绝对值相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绝对值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比较大小 (1)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2)方法总结: 两个正数比较大小,与小学一致;正数与零比较,正数大于零;正数与负数比较,正数大于负数;负数与零比较,负数小于零;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典例分析】 1.x=7,则x=___7或-7____. 【解析】绝对值概念的理解。 2.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号把下列各数连接起来:_-3<-1.6<0<1.6<3___. 1.6,﹣1.6,0,3,﹣3. 【解析】 方法一:在数轴上标出,右边的数字大于左边的。

方法二:利用绝对值比较大小(注意两个负数如何比较大小)。 3.若∣2x-4∣+(3y+9)2=0,则x+y=_____-1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非负数的应用及代数式的求值。根据已知条件可知,2x-4=0和3y+9=0,求得x ,y 的值。 4.当m=___-1___时,代数式3m-1与2(1-m)的值互为相反数。 【解析】本题考查相反数的概念和解一元一次方程,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知识点二 有理数的加减法 ? 有理数的加法(重点)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先确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如果两个数的和为0,那么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 b b a +=+; ◆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 ()()a b c a b c ++=++。 ? 有理数的减法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 b a b -=+-。 注:两个变化:减号变成加号;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

第一章有理数单元测试1

第一章有理数单元测试一 一、境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3 1- 的倒数是____;3 2 1的相反数是____. 2、比–3小9的数是____;最小的正整数是____. 3、计算:._____59____;2 123=--=+- 4、在数轴上,点A 所表示的数为2,那么到点A 的距离等于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5、两个有理数的和为5,其中一个加数是–7,那么另一个加数是____. 6、某旅游景点11月5日的最低气温为 2-,最高气温为8℃,那么该景点这天的温差是____. C 7、计算:.______) 1() 1(101 100 =-+- 8、平方得4 12的数是____;立方得–64的数是____. 9、用计算器计算:._________95= 10、观察下面一列数的规律并填空:0,3,8,15,24,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5的绝对值是………………………………………………………( ) A 、5 B 、–5 C 、5 1 D 、5 1- 12、在–2,+3.5,0,3 2- ,–0.7,11中.负分数有……………………( ) A 、l 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3、下列算式中,积为负数的是………………………………………………( ) A 、)5(0-? B 、)10()5.0(4-?? C 、)2()5.1(-? D 、)3 2 ()5 1 ()2(-?-?- 14、下列各组数中,相等的是…………………………………………………( ) A 、–1与(–4)+(–3) B 、3-与–(–3) C 、 4 3 2 与 16 9 D 、2)4(-与–16 15、小明近期几次数学测试成绩如下:第一次85分,第二次比第一次高8分,第三次比第二 次低12分,第四次又比第三次高10分.那么小明第四次测验的成绩是…………( ) A 、90分 B 、75分 C 、91分 D 、81分 16、l 米长的小棒,第1次截止一半,第2次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下去,第6次后剩下的小棒长为…………………………………………………………………( ) A 、 12 1 B 、 32 1 C 、 64 1 D 、 128 1 17、不超过3)2 3(-的最大整数是………………………………………( ) A 、–4 B –3 C 、3 D 、4 18、一家商店一月份把某种商品按进货价提高60%出售,到三月份再声称以8折(80%)大拍卖,那么该商品三月份的价格比进货价………………………………………( ) A 、高12.8% B 、低12.8% C 、高40% D 、高28% 三、解答题(共48分) 19、(4分)把下面的直线补充成一条数轴,然后在数轴上标出下列各数: –3,+l ,2 12 ,-l.5, 6. 20、(4分)七年级一班某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为80分,数学老师以平均成绩为基准,记作0,把小龙、小聪、小梅、小莉、小刚这五位同学的成绩简记为+10,–15,0,+2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练习题40道(带答案)(2)(最新整理)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专题训练 1. 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 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1、 1 + (- 2) + 4 + (- 1 ) + (- 1) 2 3 5 2 3 2、(-81) ÷ (-2.25) ?(- 4 ) ÷16 9 3、11+ (-22) - 3?(-11) 4、(+12) ?(- 3) -15?(- 1 1 ) 4 5 5、- 3 ?[-32 ?(- 2 )2 - 2] 2 3 6、 0 - 23 ÷ (-4)3 - 1 8 7、12 ÷[(- 1 )2 - 1 )] 8、[(-2)2 ? (-3)]? 1 2 2 12 9、[(-0.5)2 - 2 ] ? (-62 ) 10、| - 5 | ?(- 3 )3 ÷ 3 2 3 14 7 14

1 ) 1 ) 11、—22—(—2)2—23+(—2)3 12、-62 ?(- 1 2 - (-3)2 ÷ (- 1 3 ?(-3) 2 2 13、-(-1)1997 - (1- 0.5) ? 1 ÷ (- 1 ) 14、(-1)3 - (- 1 ? 4 + (-3)3 ÷[(-2)5 + 5] 3 12 8 ) 2 17 15、-10 + 8÷(-2 )2 -(-4 )×(-3 ) 16、-49 + 2×(-3 )2 1 + (-6 )÷(- ) 9 4 1 2 2 1 2 3 1 17、-1 + ( 1-0.5 )× ×[2×(-3) ] 18、(-2) -2×[(- ) -3× ]÷ . 3 2 4 5 19、5 ? (-6) - (-4)2 ÷ (-8) 20、(- 3)2 + (- 2 + 1) ? 0 4 3

第1章有理数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章有理数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内容特点 本章,既承接前两个学段的内容,又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本章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首先,从实例出发引入负数,接着引进关于有理数的一些概念,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运算。 2、知识结构 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 二、单元目标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3、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1、本章的重点

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运算是初等数学的基本运算,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是学好后续内容的重要前提。 2、本章的难点 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特别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重要的是运用法则进行运算,并运用有理数运算解决问题。减法与除法,则是着重介绍如何向加法与乘法转化,从而利用加法与乘法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进行运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承上启下,注重基础 有理数作为中学阶段的入门章节,非常重视与前面学段的衔接。如:有理数一节中,首先列举了一些数-3,3,2,-2,0,+0.5,-0.5这些数中那些数的形式与以前学习的数有区别,从而自然的把新知识看成是旧知识的延续,便于正数和负数的概念的讲解。有理数的运算,当符号确定后,就归结到以前的运算。因而有理数及有理数的运算都是一看符号,二看绝对值。用字母表示数贯穿整章,学生对这种表示方法不太适应,应给学生讲透。比如a是正数吗?-a是负数吗?学生容易产生错误认识,就很难纠正了。 2、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数轴在中学数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数轴的直观性,1.它可以明显比较出两个数的大小,2.帮助学生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相反数是数轴上到原点距离相等,且在原点两侧的一对数。即关于原点对称的点表示的数叫相反数。绝对值就是用数轴上的不同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来表述的。3.并认识有理数运算法则。因而,说数轴是有理数一章的核心也不为过。 3、注重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能力的培养

第一章 有理数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第一章 有理数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一、精心填一填,你准成(每题3分,共30分) 1.水库水位上升3米记作+3米,那么下降了2米记作_____米. 2.在5,-,0,-2,中正数有______个,整数有_____个. 3.-│-7│的相反数为____,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为_______. 4.已知│x│=,│y│=,且xy>0,则x-y=______. 5.某商品袋上标明净重1000±10克,这说明这种食品每袋合格重量为______. 6.x与2的差为,则-x=_____. 7.近似数1.50精确到_______,7895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8.若ab=1,则a与b互为_______,若a=-,则a与b关系为_______. 9.2002年,我国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比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上限还要多5个百分点,则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脂肪供能比的上限为________.10.按规律写数,-,,-,…第6个数是______. 二、细心选一选,你准行(每题3分,共30分) 11.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的数是() A.负数 B.正数 D.非正数 D.非负数 12.把-,-1,0用“>”号连接起来是() A.-1>->0 B.0>->-1 C.0>-1>- D.->-1>0 13.如果│x+y│=│x│+│y│,那么x,y的符号关系是() A.符号相同 B.符号相同或它们有一个为0 C.符号相同或它们中至少有一个为0 D.符号相反 14.如果-1

1.5.1(2)含有乘方的有理数五则混合运算导学案

有理数的乘方 第17学时 复习导入: 1、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及乘方的运算法则 2、加入乘方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如何? 学习目标: 1、熟练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及时纠正运算中的错误,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一、自学指导: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1)先 ,再 ,最后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 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方法规律: (1)有理数运算分三级运算,加减法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法是第二级运算,乘方和开方(以后学习)是第 级运算。 运算顺序是:先算高级运算,再算 运算;同级运算,再按从左至右的顺序运算。 (2)在运算过程中注意运算律的运用 完成P 43例3及P 44的练习 二、答疑解惑 1、计算: (1)3114(2)11(2)425??-----????×÷÷ (2)2233311(12)674??--+-???? ÷×(-) (3)3232333519143()2 (1)()()251949252 ?--??-+?-(-) 2、观察下面行数: ① -3,9,-27,81,-243,729,… ② 0,12,-24,84,-240,732,… ③ -1,3,-9,27,-81,243,… (1)第①行数有什么规律? (2)第②行数与第①行数有什么关系? (3)第③行数与第①行数有什么关系?

(4)取每行数的第10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 三、当堂训练: 1、计算: 2233 11233(3)3()2??-----??×÷÷ 2、20092010(0.25)4× 3、x 、y 为有理数,且212(3)0x y -++=,求2232x xy y -+的值; 4、一根1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剪去 12,第二次剪去剩下的12,如此剪下去,第六次后剩下的绳子还有1厘米长吗?为什么? 【盘点收获】 1.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内容? 2. 你还有哪些收获? 3.你还有什么疑问? 四、课后检测 已知22(1)0-+-=ab b 试求 1111(1)(1)(2)(2)(3)(3)+++++++++ab a b a b a b 的值 【作业】 必做题:课本第43页练习题 选做题:课本第47页习题1.5第3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设计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展开与折叠、切截以及从不同方向看等数学活动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在平面图形和几何体相互转换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3、认识常见几何体得基本特性,能对这些几何体进行正确的识别和简单的分类,并能从组合图形中分离出基本几何体。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的基本含义,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5、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能辨认和画出从不同方向观察正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得到的形状图。 6、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表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 7、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对图形与几何学习的好奇心,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章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种视图 2、会画立方体极其简单组合体的三种视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 突破难点的措施:强感性认识 三、单元课时安排 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课时

2 展开与折叠2课时 3 截一个几何体 1课时 4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1课时 回顾与思考 1课时 四、单元设计思路 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世界中,周围大量存在的是空间图形。因此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空间。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图形预计和学习的核心目标,而“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展开图之间的转化”是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 整个设计的意图,不仅在于促进学生对常见几何体有关内容的理解,对操作、识图、简单画图等技能的掌握,而且在于进一步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和体验,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的发展。 五、单元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现实情境以及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物体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从现实世界中“发现”图形。 2、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活动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生动活泼地展示图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复习目标: 1.能灵活运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理解相反数、绝对值,并能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能熟练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计算,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计算。 3.学会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较大的数,会根据精确度取近似数,能判断一个近似数是精确到哪一位。 4.能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基础知识: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的前面加上一个“—”号就变成负数(负数小于0),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和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例如上升/下降,增加/减少,收入/支出,盈利/亏损,零上/零下,东/西,顺时针/逆时针… 2。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整数又分为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分为正分数和负分数。 3.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任何一个有理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唯一的点来表示(注意:并不是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有理数,有一些点表示的是无理数例如π) 4。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数的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总是大于负数。 5。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一般地,a和-a是一对互为相反数;特殊地,0的相反数是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绝对值为a的数有两个:a 和—a)。 6.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之间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 0 ;(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 0 ;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大绝对值减去小绝对值;(3)任何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8.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减法其实就是加法.) 9.加减混合运算统一看成是几个数的和的形式(省略加号和括号),根据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运算。通常:(1)互为相反数相结合(2)符号相同相结合(3)分母相同的相结合(4)几个数相加得整数的相结合。 10。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为0。多个数相乘看负因数的个数,偶数个则积为正,奇数个则积为负;并把所有因数的绝对值相乘。 1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 12。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除法其实就是乘法。)乘除混合运算统一化除为乘,再根据乘法法则进行运算。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单元测试题及答案-(1)[1]

第一章有理数测试题 姓名得分 一、选一选: 1、a,b,c三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a+b<0 (B)a+c<0 (C)a-b>0 (D)b-c<0 a b 0 c 2、若两个有理数的和是正数,那么一定有结论() (A)两个加数都是正数;(B)两个加数有一个是正数; (C)一个加数正数,另一个加数为零;(D)两个加数不能同为负数 3、6 - + + -+……+2005-2006的结果不可能是:() 5 1- 3 4 2 A、奇数 B、偶数 C、负数 D、整数 4、两个非零有理数的和是0,则它们的商为: ( ) A、0 B、-1 C、+1 D、不能确定 5、每天供给地球光和热的太阳与我们的距离非常遥远,它距地球的距离约为 15000千米,将15000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0.15×9 10米D.1.5×7 10米 10米C.15×7 10米B.1.5×8 6.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对0.05019分别取近似值,其中错误的是() A.0.1(精确到0.1) B.0.05(精确到百分位)C.0.05(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D.0.0502(精确到0.0001) 7.如果0 ab<,那么() a b +>,且0 A.0,0 <<;C.a、b异号;D. a、b异号且负数和绝对 a b a b >>;B.0,0 值较小 8.某粮店出售的三种品牌的面粉袋上分别标有质量为(25±0.1)kg,(25±0.?2)kg,(25±0.3)kg的字样,从中任意拿出两袋,它们的质量最多相差() A.0.8kg B.0.6kg C.0.5kg D.0.4kg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2.6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能力目标:经历有理数混合运算过程,培养探索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个人见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有理数混合运算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快速抢答 2.引例: ) 3 1 5 ( 3 1 5- +2)5 (-

一圆形花坛的半径为3m ,中间雕塑的底面是边长为1.2m 的正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该花坛的关际种花面积吗?这个算式有哪几种运算?应怎样计算?这个花坛的实际种化面积是多少? [生]列出算式3.14×32-1.22 包括:乘方、乘、减三种运算 [师]原式=3.14×9-1.44 =28.26-1.44=26.82(m 2) [师]请同学们说说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法则 (生相互补充、师归纳)并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有理数混合运算需要遵循怎样的规律? 由上面的探讨,得出:一般地,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是: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有括号,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 练习一:说出下列算式的运算顺序,并给出解答。 2)3(2)1( -?)3 2()3(2)2(2-÷-?)32()3(22)3(2-÷-?-)3231()3(22)4(2 -÷-?-

2、例题与练习: 例1计算: (1)(-6)2 ×(23 - 12 )-23; (2)56 ÷23 - 13 ×(-6)2+32 解:(1)(-6)2 ×(23 -12 )-23=36×16 -8=6-8=-2。 (2)56 ÷23-13 ×(-6)2+32 =56 ×32 -13 ×36+9。 =54 -12+9=-74 练习二:1.计算(课本P55课内练习1) 2. (生口答)下列计算错在哪里?应如何改正?(课本P55课内练习2) (1)74-22÷70=70÷70=1 (2)(-112 )2-23=114 -6 = -434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 有理数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01 教学目标 1.掌握正、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2.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含义. 02 预习反馈 阅读教材P2~4,完成下列内容.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前加上符号“-”(负)的数叫做负数.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它们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7,-9.24,-301,31.25,0. 解:正数:7,31.25;负数:-9.24,-301. 5.在知识竞赛中,如果用+10表示加10分,那么扣20分怎样表示? 解:扣20分表示为-20. 6.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记作+0.02克,那么-0.03克表示什么? 解:-0.03克表示低于标准质量0.03克. 03 名校讲坛 例1 (教材P4练习T1变式)读下列各数,并指出其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2,+313,0,45,204,-0.02,+3.65,-53 7. 解:正数:+313,4 5,204,+3.65; 负数:-2,-0.02,-53 7 . 【点拨】 熟悉正负数的定义,零的认识. 【跟踪训练1】 读出下列各数,并指出其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2,0.6,+6,0,-3.141 5,200,-754 200. 解:正数:0.6,+6,200;负数:-2,-3.141 5,-754 200. 例2 (教材P3例题)(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 kg ,小华体重减少1 kg ,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 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 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解:(1)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2 kg ,小华体重增长-1 kg ,小强体重增长0 kg. (2)六个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是: 美国 -6.4%, 德国 1.3%, 法国 -2.4%, 英国 -3.5%, 意大利 0.2%, 中国 7.5%. 【跟踪训练2】 (《名校课堂》1.1习题)说明下列语句的实际意义: (1)水位上升了-20米; (2)收入-2 000元. 解:(1)水位下降了20米.

七年级第一章有理数知识点总结

有理数知识点总结 0的数叫做正数。 1.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是整数,一、正数和负数自然数,有理数。 (不是带“—”号的数都是负数,而是在正数前加“—”的数。) 2.意义:在同一个问题上,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概念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分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 (有限小数与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注: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负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数,正整数和零统称为非 负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整数。 ⑵按整数、分数分类: 正有理数正整数正整数 正分数整数0 零有理数负整数 负有理数负整数分数正分数 负分数负分数 1.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2.对应关系: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是一一对应的。 三、数轴 比较大小: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3.应用 求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在原点的同侧作减法,在原点的两侧作加法。 (注意不带“+”“—”号) 代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相反数。

1.概念(0的相反数是0) 几何:在数轴上,离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相反数。 2.性质: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a+b=0,即a=-b;反之, 若a+b=0,则a与b互为相反数。 四、相反数 两个符号:符号相同是正数,符号不同是负数。 3.多重符号的化简 多个符号: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符号的化简,看负号的个数, 当“—”号的个数是偶数个时,结果取正号 当“—”号的个数是奇数个时,结果取负号 1.概念: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倒数是它本身的数是±1;0没有倒数) 五、倒数 2.性质若a与b互为倒数,则a·b=1;反之,若a·b=1,则a与b互为倒数。 若a与b互为负倒数,则a·b=-1;反之,若a·b= -1则a与b互为负倒数。 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若|a|=|b|,则a=b或a=﹣b)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是0 a >0,|a|=a 反之,|a|=a,则a≥0 a = 0,|a|=0 |a|=﹣a,则a≦0 a<0,|a|=‐a 注:非负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非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a (a>0) 的数有2个,他们互为相反数。即±a。 |a|≥0。几个非负数之和等 于0,则每个非负数都等于0。故若|a|+|b|=0,则a=0,b=0 1.数轴比较法: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七、比较大小 2.代数比较法: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加法法则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第一章有理数单元测试5

第一章有理数单元测试五 一、精心选一选,慧眼识金 1、已知两个有理数的和为负数,则这两个有理数( ) A 、均为负数 B 、均不为零 C 、至少有一正数 D 、至少有一负数 2、计算3)2(23 2 -+-?的结果是( ) A 、—21 B 、35 C 、—35 D 、—29 3、下列各数对中,数值相等的是( ) A 、+32 与+23 B 、—23 与(—2)3 C 、—32 与(—3)2 D 、3×22 与(3×2) 2 4、某地今年1月1日至4日每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如下表: 其中温差最大的是( ) A 、1月1日 B 、1月2日 C 、1月3日 D 、 1月4日 5、已知有理数a 、b A 、a >b B 、ab <0 C 、b —a >0 D 、a +b 0 6、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 、100÷71 ×(—7)=100÷?? ????-?)7(71 B 、100÷7 1×(—7)=100×7×(—7) C 、100÷7 1×(—7)=100×7 1×7 D 、100÷7 1 ×(—7)=100×7×7 7、6 )5(-表示的意义是( ) A 、6个—5相乘的积 B 、-5乘以6的积 C 、5个—6相乘的积 D 、6个—5相加的和 8、现规定一种新运算“*”:a *b =b a ,如3*2=23=9,则(2 1)*3=( ) A 、 6 1 B 、8 C 、8 1 D 、 2 3 二、细心填一填,一锤定音 9、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155m ,南岳衡山高于海平面1900米,则衡山比吐鲁番盆地高 m 10、比—1大1的数为 11、—9、6、—3三个数的和比它们绝对值的和小 12、两个有理数之积是1,已知一个数是—7 12 ,则另一个数是 13、计算(-2.5)×0.37×1.25×(—4)×(—8)的值为 14、一家电脑公司仓库原有电脑100台,一个星期调入、调出的电脑记录是:调入38台,调出42台,调入27台,调出33台,调出40台,则这个仓库现有电脑 台 15、小刚学学习了有理数运算法则后,编了一个计算程序,当他输入任意一个有理数 时,显示屏上出现的结果总等于所输入的有理数的平方与1的和,当他第一次输入2,然后又将所得的结果再次输入后,显示屏上出现的结果应是 16、若│a —4│+│b +5│=0,则a —b = 三、耐心解一解,马到成功 17、计算:)4 1 1()4 1 3()2 1 2()4 1 1()2 1 1(+----+++- 18、计算:)415()310()10(8 15- ÷- ?-÷

人教版(新)1.5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导学案

1.5.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按有理数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 3.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学习重点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 准确地掌握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中的符号问题 一.自主学习 1.计算(五分钟练习): (1)+17+20 (2)-31-(-16) (3)(-3)×(-8) (4)(-616)÷(-28); (5)2 3- (6)()23 32-+ 二、互动导学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若在一个算式里,含有以上的混合运算,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运算? 探点一: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 在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同一级运算中,按照式子的顺序从左向右依次进行. 审题:(1)运算顺序如何?(2)符号如何? 计算:1.(-38)-(-24)-(+65) (2)-2.5×(-4.8)×(-0.09)÷(-0.27); 2.在没有括号的不同级运算中,先算 ,再算乘除,最后算 . 计算(-2)2-(-52)×(-1)5+87÷(-3)×(-1)4 . 审题:(1)存在哪几级运算? (2)运算顺序如何确定? 解: (-2)2-(-52)×(-1)5+87÷(-3)×(-1)4 = (先乘方) = (再乘除) = .(最后相加) 计算:(1)(-3)×(-5)2 ; (2) 2 332-942-?? ? ???+ (3)(-3)2 -(-6); (4)()()3-2--2-2 2? 3.在带有括号的运算中,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最后算大括号.

计算:(1)()?? ? ?????? ??÷43- -4-43 (2)4521-3153÷??? ??? 探点二:利用运算律简便运算 计算:(1)()?? ??????? ??+?95-32-3-2 (2)()()233-61-561 -2-?? (3)??? ??÷??? ??+247-121185-47 (4)() ??? ??++?+3713 10 -852-3 三、小结: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规律. 1.先 ,再 ,最后 ; 2.同级运算从 到 按顺序运算; 3.若有括号,先小再中最后大,依次计算. 四、布置作业:课本47页第3题 五、课堂小测 1、下列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①63-3 133-31 3=÷=?? ? ??÷ ②()214-241-24=÷÷=÷ ③()36-23-23-2 2=?=? ④51555 15=÷=?÷ 2、计算 (1)()?? ? ?????? ??+?85-43-4-2 (2)()()()3653-2317-++++ (3)()16-38--41281-÷??? ??÷ (4)()()()[] ()?? ? ??÷+?+21-4--22-5-1-2 32008 (5)()()()5 4 3 21--1-3--2-? (6)??? ?????? ? ?98-811-214-412 六、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2课时) 第1课时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了解正数和负数的产生;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正负数表示的量的意义;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重点 正、负数的意义. 难点 1.负数的意义.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一、新课导入 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投影展示教材第2页图片,让学生体验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离不开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感想. 二、推进新课 活动2:体验负数的引入的必要性 教师出示温度计: 安排三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研究手中的温度计上刻度的确切含义,一名同学手持温度计,一名同学说出其中三个刻度,一名同学在黑板上速记. 教师根据活动情况,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也可参与活动,逐步引入负数.强调: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活动3:分组活动,感受正负数的意义 各组派一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按老师的指令表演,看哪一组获胜. 1.老师说出指令:向前2步,向后3步,向前-2步,向后-3步,学生按老师的指令表演. 2.各小组互相监督,派一名同学汇报完成的情况. 活动4:深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投影展示问题,讲解课本例题. 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千克,小华体重减少1千克,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 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 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学生讨论后解决. 活动5:练习与小结 练习:教材第3页练习. 小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活动6:作业 习题1.1第4,5,6,8题 本课是有理数的第一课时,引入负数是数的范围的一次重要扩充,学生头脑中关于数的结构要做重大调整(其实是一次知识的顺应过程),而负数相对于以前的数,对学生来说显得更抽象,因此,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为了接受这个新的数,就必须对原有的数的结构进行整理。负数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原有的数不够用了(不能正确简洁地表示数量),书本的例子或图片中出现的负数就是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这一点. 第2课时正数、负数以及0的意义 进一步理解正、负数及0的意义,熟练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 进一步理解正、负数及0表示的量的意义. 难点 理解负数及0表示的量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