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手术后发生脑卒中27例危险因素分析

手术后发生脑卒中27例危险因素分析

补液不足 、 中失血、 术 失液、 血压不稳等 4例 为 房 颤所 致 的大 面 积脑 梗 死 。因此 给 予开塞 露 。
原 因致使 血 液 黏稠 度 增 高 , 血流 缓 慢 , 加 应加强对房颤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视 上 一 些 患者 术 后卧 床 时 间过 久和 术 后长 程度, 避免由于血压过高或过低 导致血 参考 文献 : 时 间使 用 止 血 药 , 小板 机 能 及 血 小板 流 动 力 学和 代 谢 方 面 的改 变 , 进 血 栓 [】 中华 医学 会 神经 病 学 会脑 血 管 病 学 组急 血 促 1
加 重经 济负担 , 且极 易 引起 患者 及家属 的 张 1 。 例 之 而 来 的是手 术 后 出现 卒 中这一 现 象 也
不满, 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因此如何避免 1 方法 . 2
对确诊手 术后发生 急性脑 明显增 多。 卒中的危 险因素分为可干预
或 氐 手术后 脑卒 中的发生有着积 极重要 卒 中 的 患 者 的 临 床 资 料 进 行 回 顾 性 分 与 不可 干 预 两种 , 龄 、 别 和家 族 遗 传 年 性
意义 。
【 关键 词 】 手 术 : 梗塞 ; 手 术 期 ; 险 因 素 脑 围 危 d i 03 6 /i n17 -8 02 1 . . 0 o: . 9 .s.6 100 . 20 0 1 9 js 0 84 【 图 分 类 号】 R 4 . 中 7 33 【 献标识码】 A 文 【 章 编 号 】 17 -8 02 1)80 1—2 文 6 1 0 (0 20 —9 30 0
21年 1 0 1 0月在本院及温州其他 5所医 死 史 1 , 例 冠状 动脉 粥样 硬 化 性 心 脏 病 些患有高血压 、 高脂血症、 糖尿病及心房

脑卒中急性期胃肠功能紊乱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脑卒中急性期胃肠功能紊乱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J a n u a r y 2 0 0 8 t o J u n e 2 0 1 2 i n t h e h o s p i t a 1 . T h e o c c u re n c e a n d t h e r e l e v a n t r i s k f a c t o r s o f GI D a t t h e a c u t e
c o l l e c t e d. o f wh i c h. 7 3 6 c a s e s t h a t we r e i n c o mp l i a n c e wi t h t h e e n r o l h ne n t s t a nd a r d . The i n e i d e n c e o f GI D i n t h e r e s e a r c h g r o u p wa s 6 5% .T he r e l e v a n t r i s k f a c t o r s o f Gt D i n a c u t e s t r ok e i n c l ud e d he mo r r h a g i c s t r o k e.
急性期血糖水平 ) 有关 。结论
卒 中急性期存在 一定 的 胃肠功能紊 乱发生率 , 相关 危 险因素包括 出
血性 卒中 , 丘脑 、 小脑 、 脑 干卒 中 , 卒 中后血糖升高以及卒 中后严重神经功能缺损 。
【 关键词 】 急性脑卒 中; 胃肠功能紊乱 ; 危 险因素 【 中图分类号 】 R 7 4 3 . 9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6 7 3 — 6 6 1 3 ( 2 0 1 3 ) 0 6 — 0 5 9 4 — 0 3
An a l y s i s o n t he I s k Fa c t o r s o f G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a l Dy s f u n c t i o n i n Ac ut e S t r o k e

脑卒中_精品文档

脑卒中_精品文档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不可干预因素
➢ 年龄、性别、种族和家族遗传性是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 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的危险性也持续增加。 ➢ 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可干预因素
➢ 高血压病 ➢ 心脏病 ➢ 糖尿病 ➢ 吸烟、酗酒 ➢ 血脂异常 ➢ 颈动脉狭窄 ➢ 肥胖、缺乏体力活动 ➢ 饮食营养不合理 ➢ 药物滥用等
脑 卒中
什么是脑卒中
➢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或脑 血管意外,即因脑血管 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 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 能和结构损害的疾病都 可以称为脑卒中。
➢ 可分为:脑出血和脑缺血。
脑卒中的危害
发病率
高 复发率 致残率 死亡率
为有效预防卒中,世界卒中组织把每年10月29日确定为 “世界卒中日”!脑卒中 Nhomakorabea危险因素
脑卒中的预防
1 了解自己的血压 3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2 定期体检
4 克服不良习惯:建议戒烟、 适度饮酒
脑卒中的常见症状
FAST脑卒中自评
➢ F(Fase):您(他)是 否能够微笑?是否感觉一 侧面部无力或者麻木?
➢ A(Arm):您(他)能顺 利举起双手吗?是否感觉 一只手没有力气或根本无 法抬起?
的文化程度,从简到繁,知道患者去进行分析、归纳、判断、推理, 帮助他去重新认识周围事物。
防止脑卒中的再发生
1 LOREM
检测血压:血压控制在 140/90左右
2 LOREM 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等
3 LOREM 抗凝治疗:华法林等
4 LOREM 调节血脂:阿托伐他汀等
5 LOREM
健康生活:三减(减盐、减油、减糖) 三健(健康骨骼、健康口腔、健康体重)
脑卒中的康复--预防并发症

脑卒中后跌倒风险评估及综合干预专家共识

脑卒中后跌倒风险评估及综合干预专家共识

脑卒中后跌倒风险评估及综合干预专家共识一、脑卒中后跌倒的机制和危险因素1.脑卒中后神经功能障碍根据文献报道结果显示,脑卒中后患者跌倒率是非脑卒中者的1.5 ~2.1 倍。

也有少量短期研究(平均随访 6 个月) 报道神经功能损害较重的脑卒中后患者跌倒率不一定低于非脑卒中老年人,可能是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导致脑卒中后患者的活动能力下降,从而掩盖了跌倒风险的增加。

脑卒中后患者跌倒通常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

脑卒中后肌肉无力或痉挛、感觉缺失、忽视、视野缺损、平衡功能障碍、注意力下降、视空间障碍均可能增加跌倒的风险。

前循环脑卒中后患者跌倒大多是因锥体束损害导致的肌肉无力,而后循环脑卒中后患者则是因小脑或前庭功能不全出现眩晕、位置感和协调性损害。

前循环脑卒中还会影响感觉通路出现浅感觉缺失和本体感觉障碍,导致姿势控制障碍。

Ashburn 等认为下肢不稳定且上肢运动功能差的患者更容易跌倒,因为患者在接近跌落的时候无法用上肢自救。

非优势半球脑卒中常伴随肢体忽视、幻觉等,使得患者缺乏对环境危险的警惕,更易出现跌倒。

脑卒中还会引发各种眼部和视觉问题,如视神经麻痹、视野缺损、视力下降、上睑下垂、瞳孔障碍、眼肌麻痹、复视、追踪扫视障碍、皮质盲等,导致姿势稳定性变差、跌倒发生。

高级皮层功能损害特别是执行功能下降,可能导致脑卒中后患者执行运动任务过程中注意力下降、判断力受损、整合能力下降、姿势控制障碍,增加跌倒风险。

2.脑卒中后合并症合并情绪异常如抑郁症状、跌倒恐惧等的脑卒中后患者更容易跌倒,而跌倒本身也会触发情绪反应。

据文献报道,蒙哥马利-奥斯伯格抑郁量表( MADRS) 得分每下降1 个标准差,脑卒中后患者发生跌倒的相对风险增加1.5 倍。

许多老年人尽管以前未发生过跌倒或骨折,但由于抑郁症状和害怕跌倒的情绪,会表现出“谨慎步态”,如轻至中度的步速减慢、步幅减短及基底增宽,使得步态变异性显著增加,反而可能导致新的跌倒,在这些老年人中可发现额叶和锥体外系功能改变。

脑卒中 ppt课件

脑卒中  ppt课件

返回
血压正常或血压偏低时也会发生脑卒中

血压过低的情况下,血流速度明显变慢,血液中的血小板、 胆固醇、和纤维蛋白等容易沉积,阻塞脑血管,引起卒中。 --往往引起缺血性卒中
返回
血压正常或血压偏低时也会发生脑卒中

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动脉硬化可以使动脉管 壁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透明变性,甚至形成动脉 瘤,而导致出血性卒中或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中国脑卒中(中风)现状

我国16省市脑卒中MONICA方案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发 病率北方高于南方,脑出血的比例南方高于北方。人群分 布为男性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着年龄增加 而上升,在50岁后呈大幅上升趋势。农村发病率明显高于 城市人群,体力劳动者明显高于脑力和其他劳动者。
中国脑卒中(中风)危险因素
脑卒中
中国脑卒中(中风)现状
中国脑卒中死亡居世界第二位(发病率120-180/10万 人), 每年死于脑卒中约120万人(死亡率80-120/10万人) 新发脑卒中病人每年 > 150万 现有卒中幸存患者600万人中75%丧失劳动能力,40% 重度致残(偏瘫48%,失语12-18%,抑郁32%) 老年人致残及认识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返回
脑中风可以影响到各个年龄阶段的人, 包括儿童。许多发生缺血性脑中风的人 年龄都比较大(60岁或更大)。 随着年龄的增大 ,脑中的危险性 也在增加。
返回
脑卒中的防治策略
采取全人群和高危人群相结合的策略。以一级预防为主,二、 三级预防并重为原则,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根 本措施。
脑卒中的防治措施
返回
高脂血症与脑卒中发病有关

动脉粥样硬化还可以造成血管壁的损伤,产生血管壁变性, 并且形成动脉瘤。当血压剧烈波动时,可以造成动脉瘤的 破裂,形成出血性中风。

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

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
参 考 文献 :
[ 1 ] B r a d b e r r y J C , F a g a n S C, G r a y D R, e t a l Ne w p e r — s p e c t i v e s o n t h e p h a ml a c o t h e r a p y o f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 [ J l J A m P h a r m A s s o c , 2 0 0 4 , 4 4 ( 2 S u p p l 1 ) : s 4 6 一 ¥ 5 6
医学信 息 2 0 1 3年 4月第 2 6卷第 4期( 下半月) Me d i c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 A p r . 2 0 1 3 . V o 1 . 2 6 . N o . 4
性脑卒 中I 1 ” i 。脑卒中的高发病率 、 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 的特 点严重 影响 患者 的生存 质量 ,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损失 。 而且脑卒 中复发会使 患者病情加重, 病死率增加一倍[ S l 。 国内研 究显示 , 脑卒 中 5 年平 均复发率为 3 0 %左右 , 国外报道的复发率 为 2 0 %一 3 0 % 。 目 前, 针对单纯依靠药物治疗不能使 脑卒中患者完全康复 的现状, 从护理 方面采取干预对策预 防脑卒 中复发, 对患者 回归社会 、 提高生存质量均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
2 . 1 原发疾病的存在 据脑卒中复发临床特点分析, 所有导致血管疾 病的危险 因素均可以导致本病 的复发。研究显示复发性脑卒中与初发性 的危险因素基 本相同 国内外均有资料显示高血压 、 高血脂 、 糖尿病 、 心脏病 等原发疾病仍 然是脑卒中复发的重要 危险因素 。 国内有研究显示,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 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9 1 。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巯基的非必需氨基酸, 遗 传因素 、 叶酸 、 B族维生素缺乏等因素可 造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㈣。 2 . 2 不 良的生活方式的影响 患者不 良的生活方式同样会增加脑卒 中再 次复 发 的危险性 , 那些 不愿意活动或不活动的脑卒 中患者复发的危险性更 高t “ 1 。 研 究显示, 长期吸烟 、 酗酒1 6 ] 和脑卒中后便秘的患者” 2 1 复发率增加 。 2 . 3患者及家属相关医学健康知识缺乏 国内外均有调查显示, 大部分患者及家

新疆地区急性脑卒中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多元回归分析

新疆地区急性脑卒中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多元回归分析
中华 脑血 管 病杂 志 ( 电子 版 )2 1 00年 1 2月 第 4卷 第 6期 C i JC r r acDs( l t ncE io )Dcm e 21 , o4 N , hn ee o s i Ee r i dtn .ee br 00 Vl . o6 bv co i
・5 ・
f ci i in . e o s 7 9 e sso aues o e a d n r a c ssi i i g aec l c d s g a t n i xn a g M t d 7 ae f c t t k n om l ae n x j n r o et ,u i r o n j h r na l e n
s tt a m tos adrg t t n eut ( )C sso l ii rg si hw dt t h i c r tii l e d , n ei r i .R s s 1 ae fo sc er s nso e a ter kf t s a sc h sa o l g t e o h s ao

临床 研 究 ・
新 疆 地 区 急 性 脑 卒 中 患 者 相 关 危 险 因素 多元 回归分 析
裴静 吐 尔逊 ・ 比 尔 霍加 ・ 沙 艾布 张 忠 民 买买提 ・ 明 关 玉华 张 小宁 依
探讨新疆 地 区急性脑 卒 中的危险 因素 , 为预 防急 性脑卒 中的发生 提供 理论 依
病史 ( 001O P< .0 ,R=57 3 , 脂 血 症 ( 00 9 O 0 6 6 均 与 急 性 脑 卒 中相 关 。 ( ) 吾 尔 族 . 1)高 P= .0素 比较 :7 7 9例急性脑卒 中, 其在男 女性别 比例上无显著性差 异。维吾尔族 相 比汉族脑卒中患者 , 其在吸烟 、 饮酒及糖尿病 病史 的 比例要低 于汉族 ( 0 0 ) 而患高血 压病病 P< .5 ,

高血脂与脑卒中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高血脂与脑卒中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高血脂与脑卒中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摘要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高血脂是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本文通过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探讨了高血脂与脑卒中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表明,高血脂与脑卒中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高血脂患者脑卒中的发病风险较高。

因此,积极控制血脂水平,对预防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脑卒中是全球导致死亡和致残的首要原因之一。

高血脂是指血液中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脂肪含量异常升高的状态,是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过去的研究已经发现高血脂与脑卒中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旨在通过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进一步探讨高血脂与脑卒中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评估高血脂与脑卒中发生风险的相关性。

结果多项研究表明,高血脂与脑卒中发生风险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一项针对大规模人群的队列研究发现,在年轻和中年人群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的水平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

另外,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高血脂患者的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血脂水平的人群。

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高血脂可以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影响脑血管的正常功能,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高血脂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炎症反应,破坏了血管的完整性,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此外,高血脂还会导致血栓的形成,使得脑血管阻塞,引发脑卒中。

讨论高血脂与脑卒中的相关性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高血脂不仅会直接影响脑血管的健康,还会导致其他危险因素的增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进一步增加了脑卒中的风险。

因此,积极控制血脂水平对预防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降血脂药物已经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治疗高血脂的手段。

通过使用降血脂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减少脑血管的损伤,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摘要】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脑卒中在中青年时期也时有发生。

本文就易引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以便进行针对性干预,做到早期预报,早期有效预防患者发生脑卒中。

【关键词】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299-02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acvd)是中老年人特别是65岁以上老年人的常见病与多发病。

无论是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还是在发展中的农牧业国家,在城市或农村均是主要的死亡和致残原因,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之一。

近年来患者的年龄趋势越来越年轻化,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高盐高脂饮食、精神心理应激等因素与高血压病都是引起脑卒中的主要因素。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150万人发作脑卒中,其中有100万人死亡。

而脑卒中存活者都遗留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痴呆等残疾,造成的经济损失年约100多亿,给家庭、社会及国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

本文就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便进行针对性干预,做到早期预报,早期有效预防患者发生脑卒中。

1 可控因素1.1 主要因素1.1.1 高血压高血压病是一种全球性的常见疾病,可导致脑血管、心脏和肾脏的改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

脑卒中常见病因中与高血压有关者约占半数,通过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多因素分析结果均表明高血压引起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度明显高于其他因素。

西方7国在50年代后期开展12项为期20年的队列研究结果综合显示:平均血压值与脑卒中死亡率高度相关[2]。

其引起脑卒中的原因,一是高血压致脑动脉压增高,易造成血管的破裂出血;二是血压升高易促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致脑动脉管腔狭窄,造成脑血流供应不足,诱发缺血性脑卒中。

1.1.2 高脂血症血脂异常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大量的研究已证实这点、reed等首先提出血清胆固醇水平与包括冠心病、脑卒中、肿瘤及其他死亡在内的死亡之间呈u型相关,血清胆固醇水平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死亡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中青年血脂异常率高于老年,可能与中青年生活不规律、高脂饮食、运动减少、吸烟、肥胖、酗酒等有关。

1.1.3 糖尿病我国有9200多万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作为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指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mau不仅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预测指标,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

有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组无痛性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提示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系统参与冠心病发展。

mau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早期表现形式,其水平可间接预测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情况。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及脑卒中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较单纯冠心病及单纯脑卒中患者显著增高。

ukpds[3]研究表明,长期高血糖是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子,其发生机制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糖尿病患者的糖化终产物或氧化物增多,糖基化终产物能够与胶原及其结构蛋白发生铰链反应,使动脉壁的顺应性降低,同时糖基化的胶原可在血管壁上形成网状结构,捕获低密度脂蛋白,使之氧化并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造成细胞病理性改变。

②由于高血糖的存在,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流经已经狭窄的动脉更加缓慢,更易导致血栓的形成;同时由于糖尿病时细胞的修复能力减慢,内皮下胶原组织暴露时间延长,血小板在受损的内皮上黏附、聚集增加,导致管腔狭窄、血流变缓。

③高血糖患者体内活性氧的产生增多,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机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

由于高血糖引起的血管各种病理改变,猝死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最终导致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并呈弥漫性改变。

1.2 一般危险因素1.2.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erpnoea syndrome简称osahs),一般是指是指每晚7小时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小时并伴有嗜睡等临床症状的疾病,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并造成多器官损害的睡眠呼吸疾病,是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脑卒中等多种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资料表明,osahs是高血压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至少30%的高血压患者合并osahs,45%-48%的osahs患者有高血压病。

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有35%合并osahs。

osahs可引起或加重心脏病患者的心力衰竭,主要原因为呼吸暂停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和胸腔内压力改变,使心脏负荷加重,心输出量下降。

osahs还可引起心律失常,约80%的osahs患者有明显的心动过缓,57%-74%的患者出现室性早搏,10%的患者发生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osahs发作时血流速降低(胸内负压和颅内压增高所致),使身体处于高凝状态。

而高凝状态、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又使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1.2.2 吸烟我国有3亿人吸烟,二次吸烟的有7.4亿,每年有一百多万人因吸烟死亡。

香烟中的一氧化碳使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少,造成相关的高血压等疾病;吸烟还可以使冠状动脉血管收缩,使供血量减少或阻塞,造成心肌梗塞;吸烟可使肾上腺素增加,引起心跳加快,心脏负荷加重,影响血液循环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猝死综合症、呼吸功能下降、中风等共20多种疾病。

烟草含有尼古丁等多种有毒物质,吸收后会刺激自主神经,导致脑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硬化和血黏稠度增高,使血流变慢和脑血栓形成。

吸烟是缺血性中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

烟瘾越大,吸烟量越大,吸烟时间越长,其脑卒中的发病率越高。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证实吸烟可明显增加血浆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浓度。

一般来讲,吸烟者血浆crp与摄入烟草量呈正相关。

吸烟对患者导致的损害是不可逆的,与不吸烟者相比,在戒烟后10年,吸烟者血浆crp浓度仍会持续上升。

1.2.3 缺乏体育锻炼每天少于30min的体育锻炼。

abramson[4]等通过研究3638名40岁美国健康成人发现,每月常规的体育锻炼次数越多,血浆crp浓度升高的几率就越少。

与那些每月只运动0-3次的人相比,每月进行4-21次体育锻炼的人血浆中crp浓度升高的几率就小的多,每月进行22次以上体育锻炼的人血浆中crp浓度升高的几率则更小。

最近多项对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的作用研究显示,炎症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炎性指标可能成为冠状动脉事件的标志物,crp特别是高敏crp正逐步成为这一领域中的金指标[5]。

1.2.4 饮食问题盐的摄入量和血压高低水平相关,而高血压与脑卒中发病率有关,故高盐为脑卒中的间接危险因素。

1.2.5 肥胖目前工作中的体力活动大幅度减少,再加上摄入的能量提高,工作繁忙等因素,导致成年人的身体素质每况日下,未老先衰。

成年人超重与肥胖率持续增长。

据了解,2010年成年人的超重率为32.1%,比2005年增长3.0%;成年人的肥胖率为9.9%,比2005年增长1.9%。

肥胖者冠心病的发生率提高了2-5倍,高血压的发病率提高了2-6倍,糖尿病的发生率提高了4倍左右。

肥胖与脑卒中并无直接关系,但肥胖者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病及糖尿病,而这三者又均为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2 不可控危险因素2.1 年龄脑卒中是当前危害我国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主要疾病。

脑卒中又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脑卒。

研究结果表明, 40岁以后.年龄每增长5岁,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平均增加一倍,出血性脑卒中平均增加50%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速度约为出血性的两倍[6]。

2.2 性别ridker等[7]通过研究493名51岁以上的绝经后妇女,发现经激素替代治疗的妇女血浆crp水平较未经治疗的妇女高出2倍(0.27比0.14mg/dl;p=0.001)。

这个差异在既往无高血压、高血脂症、肥胖、糖尿病、吸烟及家族性冠心病史的人群中同样存在。

ng等[8]在一项前瞻性研究中发现,外生性的男性激素对血浆crp 没有影响。

因此,激素对血浆crp浓度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3 新关注的危险因素3.1 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rtery arhrosclerosis,cas)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是脑供血的主要通路,cas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它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复发以及梗死的部位密切相关[9]。

据报道,美国60岁以上的脑卒中病人中,cas约占70%[10]。

3.2 h型高血压世界卫生组织cdc疾控分类目录认为健康成人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平均水平在5-15umol/l,当hcy水平为≥10umol/l,属于高hcy血症,伴有高hcy的高血压,被称为“h型高血压”,此类型高血压约占我国成年人高血压的75%,与脑卒中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半胱氨酸是甲硫氨酸的中间代谢产物,它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半胱氨酸可刺激动脉平滑肌细胞过度增长,干扰血管平滑肌的正常功能,促进平挂机老化,组织纤维化及变硬,致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剧增。

还能增高血中血小板的粘附性,从而导致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

半胱氨酸升高可使血小板存活期缩短,粘附性与聚集性增高,从而促进血栓形成。

不难看出,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不仅是脑卒中也是心梗的新标签。

综上所述,脑卒中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除上述危险因素外,与劳累、活动、饮酒、气象、梦中蛰醒、排便、性生活等相关连,因此对其预防应从多方面着手,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控制和预防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和其他诱发因素,预防和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研究表明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可预防80%的心脑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50%的高血压,而国际社会的保健共识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参考文献[1] 陶寿淇,武阳丰.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163-171.[2] 张普洪,焦淑芳,周滢,等.北京市2005年18岁及以上居民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水平调查[j].中华流行病杂志,2007,28(7):82-83.[3] alastair gray.implementing intensive control of blood glucoseconcentration and blood pressure in type 2 diabetes in england:coat a-nalysis(ukpds63).bmj,2002,325:860-863.[4] abramson jl,vaccarino v.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and inflammation among apparently healthymiddle-aged and older us adults.archlntern med 2002:162(11):1286-92.[5] 顾炳权,王作军,董柯,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中生化标志物对诊断及心脏功能预后的价值[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7):3726:7.[6] 洪震,曾军,黄茂盛. 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与年龄的关系.上海医学,2000,,23(11):662-665.[7] ridker pm,hennekens ch,rifai n,et al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and increase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circulation 1999; 100(7):713-6.[8] ng mk,liu py,williams aj,et al prospective study of effectof androgens on serum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men.arteriosclerthrombvasc biol 2002;22(7):1136-41.[9] stanleyn cd.management of ischemic stroke (m).new york:mc graw hill,2000:431 2.[10] 薛慎伍,张兆岩,李玮.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外周血细胞和血小板钙离子含量的变化[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4;12(6):71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