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学:第1章 金属材料合金化基础

金属材料学:第1章 金属材料合金化基础
金属材料学:第1章 金属材料合金化基础

第一章金属材料合金化基础

金属材料按其组成材料的元素是单个还是多个可分为纯金属和合金。按其色质或主要组成元素的种类在习惯上又可分为黑色金属与合金以及有色金属与合金两大类。黑色金属与合金是指铁、铬、锰和以铁、铬、锰为主的合金;有色金属与合金是指除铁、铬、锰以外的其它金属或其主要组成元素不是铁、铬、锰的合金。由于铁基合金(钢铁材料)在黑色金属材料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习惯上人们常把除铁和钢以外的金属及其合金称为有色金属或非铁合金。本章重点讲授钢的合金化原理,并在此基础上介绍有色金属材料合金化的特点。

1.1 碳钢概论

在讲授钢的合金化原理之前,我们先介绍碳钢中的常存杂质及碳钢的分类与用途。

一、碳钢中的常存杂质

碳钢(也称碳素钢)被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中,它们不仅价格低廉、容易加工,而且在一般情况下能满足使用性能的要求。碳钢中除铁与碳两种元素外,还含有少量锰、硅、硫、磷、氧、氮、氢等非特意加入的元素,其中,锰、硅等常称为常存元素;硫、磷、氧、氮、氢等常称为杂质元素。它们对碳钢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1.锰和硅的影响

锰和硅是炼钢过程中随脱氧剂或者由生铁残存而进入钢中的。锰在碳钢中的含量一般小于0.8%。主要固溶于铁中。此外由于锰和硫的结合力比铁和硫的结合力强,形成稳定的MnS夹杂物,这对改善钢的热脆性有益。因为FeS熔点较低(1190℃),与γ铁易于形成低熔共晶(989℃)而且沿晶界连续分布,引起钢的热脆性。适量的锰和杂质硫形成高熔点MnS(1600℃),MnS在高温下具有一定的塑性,不会使钢发生热脆,在加工过程中硫化锰呈条状沿轧向分布。必须指出的是,这些夹杂物将使钢的疲劳强度和塑性、韧性下降。当钢中含有大量硫化物夹杂时,轧成钢板后会造成分层。

硅在钢中的含量通常小于0.5%。由于铁中可以溶入较多的硅,故碳钢中的硅(通常小于0.5%)一般均可溶入铁中。此外由于硅和氧的亲和力很强,能形成稳定的SiO2,在钢中以夹杂物形式存在而降低钢的质量。

必须指出的是,只有固溶于铁素体中的锰和硅才可强化铁素体基体。

2.硫和磷的影响

硫是炼钢时不能除尽的有害杂质。硫可以大量溶于液态钢中,而在固态铁中的溶解度极小。硫和铁能形成FeS,并易于形成低熔点共晶。当钢凝固结晶时低熔共晶易于沿晶界分布;若把含有硫化物共晶的钢加热到高温,例如1100℃以上时,共晶体就将熔化,因此就引起轧制或锻造时的晶界碎裂(热脆)。铸钢件虽然不经锻造,但含硫量高时也会引起铸件在铸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热裂。此外硫还对钢的焊接性能有不良影响,即容易导致焊缝热裂,同时在焊接过程中,硫易于氧化,生成SO2气体,以致焊缝中产生气孔和疏松。

磷也是在炼钢过程中不能除尽的元素,一般转炉钢中残留较多(允许最高含量为0.09%),碱性平炉钢中残留较少(<0.06%),而在碱性电炉和电渣熔炼的钢中,磷可降至0.02%以下。磷在α-铁中的最大溶解度可达2.55%(1049℃)。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解度逐渐下降。钢中的磷一般全部固溶于铁中,并产生固溶强化作用,使钢的强度、硬度显著提高,但剧烈地降低钢的韧性,特别是低温韧性,称为冷脆。此外,磷铁合金的结晶范围很宽,因此磷具有严重的偏析倾向。

磷的有害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加以利用。磷可以提高钢在大气中的抗腐蚀性能,特别是钢中同时含有铜的情况下,它的作用更加显著。例如09MnCuPTi、10MnPNbRE等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在这些钢中,由于磷和其它元素合理配合(如Cu-P-RE、Cu-P-Ti、Cu-P等),并在保证取得细晶组织的条件下(如用Al脱氧的钢),磷的冷脆作用得以抑制。故在σs、σb升高的同时,低温韧性仍能保持所要求的水平。

此外,硫和磷还可以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如把钢中含磷量提高到0.08%~0.15%时,可使铁素体适当脆化,从而提高了钢的切削加工性。对于硫,可以利用硫化锰降低钢的塑性,使切削易于断裂,这样既可以改善低碳钢工件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又节省动力;同时这些硫化物在切削过程中,有一定的润滑作用,可以减少刀具与工件表面的磨损,延长刀具寿命。必须指出的是,这种易切削钢主要用于自动机床上加工批量大、要求表面粗糙度值低而受力不大的零件,如螺钉、螺母等各种标准件和一般小零件等。

3.氮、氢、氧的影响

氮是在冶炼时进入钢中的。氮在α-铁中的溶解度在590℃时达到最大,约为0.1%,在室温时则降至0.001%以下,所以通常情况下铁素体中溶解的氮含量处于过饱和。如果将这样的钢材经受冷变形后在室温放置或稍微加热时,过饱和的氮将逐渐以氮化物的形式沉淀析出,这将使低碳钢的强度、硬度上升,但塑性、韧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机械时效或应变时效。显然这对低碳钢的性能不利。必须注意的是,当低碳钢中存在钒、钛、铌等合金元素时,氮可以与之形成稳定的氮化物,有细化晶粒和沉淀强化的效果。此外氮化钢就是利用氮化物相强化钢铁材料零件的。

氢在钢中的溶解度甚微,对钢的组织看不出什么影响。但由于氢和应力的联合作用将引起金属材料产生氢脆。钢中较常见的是“白点”和氢致延迟断裂。钢中含有过饱和的氢向裂纹尖端三向应力区内形成的微孔核心及其它缺陷处扩散聚集形成氢分子,由于微孔核心等很小,很少的氢气便可产生相当大的压力,这种内压力大到足以通过塑性变形或解理使裂纹长大或使微孔长大、连接时便产生氢脆断裂,呈白点特征。当氢在位错附近偏聚形成“气团”时,“氢气团”的运动遇到障碍产生位错塞积的同时也就造成了氢的偏聚,当偏聚在裂纹尖端的氢含量达到临界值时,该区域发生脆化,裂纹向前扩展,到一定距离后裂纹扩展停止;当裂纹前方的氢偏聚再次达到临界值时裂纹再次扩展,如此不连续式的扩展,最后达到临界尺寸而失稳断裂。

氧在钢中的溶解度很小,几乎全部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如FeO、MnO、TiO2、SiO2、Al2O3、Cr2O3等,并且往往形成复合氧化物或硅酸盐MgO?Al2O3、MnO?Al2O3。这些非金属夹杂物有易变形的,如2MnO?SiO2、MnO?SiO2,与硫化物相似,沿加工方向伸长,呈线段状;也有不易变形的,如各种氧化物、不同配比的Al2O3、SiO2和FeO等,沿加工方

向呈链状分布。非金属夹杂物对钢的质量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和夹杂物的成分、数量有关,而且还和它的形状、大小,特别是分布状况有关。

为了保证钢材在使用中不出现问题,钢材生产厂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控制杂质含量和夹杂物的等级;钢材使用单位即用户也需对进厂钢材进行必要的化学成分及杂质的化学分析,对组织和缺陷及夹杂物做金相分析,对力学性能作力学试验。

二、碳钢的分类

在材料科学基础中,我们曾根据铁碳相图对铁碳合金进行分类。那时我们把铁碳合金分为工业纯铁(w C<0.0218%)、钢(w C=0.0218%~2.11%)和白口铸铁(w C=2.11%~6.69%)三大类。根据合金成分(或组织)的不同把钢又分为亚共析钢、共析钢和过共析钢三类;把白口铸铁又分为亚共晶白口铸铁、共晶白口铸铁和过共晶白口铸铁三类。然而,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满足各种不同的使用需要,碳钢有许多品种,为了使碳钢的生产、使用、管理科学化,必须对碳钢进行分类并确定其对应的牌号。碳钢的分类方法很多,常见的有:1.按钢中碳含量的多少,碳钢通常可分为

(1)低碳钢,碳的质量分数w c≤0.25%的碳钢通常称为低碳钢。

(2)中碳钢,碳的质量分数0.25%<w c≤0.6%的碳钢通常称为中碳钢。

(3)高碳钢,碳的质量分数w c>0.6%的碳钢通常称为高碳钢。

2.按钢的质量(品质),碳钢可分为

(1)普通碳素钢,硫的质量分数w S≤0.05%,磷的质量分数w P≤0.045%的碳钢称为普通碳素钢。

(2)优质碳素钢,硫的质量分数w S≤0.035%,磷的质量分数w P≤0.035%的碳钢称为优质碳素钢。

(3)高级优质碳素钢,硫的质量分数w S≤0.02%,磷的质量分数w P≤0.03%的碳钢称为高级优质碳素钢。

(4)特级优质碳素钢,硫的质量分数w S≤0.015%,磷的质量分数w P≤0.025%的碳钢称特级优质碳素钢。

3.按钢的用途分类,碳钢可分为

(1)碳素结构钢,主要用于各种工程构件,如桥梁、船舶、建筑构件等。也可用于不太重要的机件。

(2)优质碳素结构钢,主要用于制造各种机器零件,如轴、齿轮、弹簧、连杆等。

(3)碳素工具钢,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工具,如刃具、模具、量具等。

(4)一般工程用铸造碳素钢,主要用于制造形状复杂且需要一定强度、塑性和韧性的零件。

4.按钢冶炼时的脱氧程度分类,可分为

(1)沸腾钢,是指脱氧不彻底的钢,代号为F。

(2)镇静钢,是指脱氧彻底的钢,代号为Z。

(3)半镇静钢,是指脱氧程度介于沸腾钢和镇静钢之间,代号为b。

(4)特殊镇静钢,是指进行特殊脱氧的钢,代号为TZ。

碳素结构钢的牌号组成中,表示镇静钢的符号“Z”和表示特殊镇静钢的符号“TZ”可以省略,例如:质量等级分别为C级和D级的Q235钢,其牌号表示为Q235CZ和Q235DTZ,可以省略为Q235C和Q235D。

此外,还可按钢的冶炼方法分类,如平炉钢(用平炉冶炼)、转炉钢(用转炉冶炼)等。其中转炉钢还可分为碱性转炉钢(冶炼时造碱性熔渣)、酸性转炉钢(冶炼时造酸性熔渣)和顶吹转炉钢(冶炼时吹氧)等。

三、碳钢的用途

1.普通碳素结构钢这类钢的平均含碳量在0.06%~0.38%范围内,主要用于一般工程结构和普通零件,它通常轧制成钢板或各种型材(圆钢、方钢、工字钢、钢筋等),应用量很大(约占钢总产量的70%以上)。对这类钢通常是热轧后空冷供货。用户一般不需要再进行热处理而是直接使用。所以,这类钢的牌号主要是以其力学性能中的屈服点来命名。其牌号表示方法是由代表屈服点的字母(Q)、屈服点数值、质量等级符号(A、B、C、D)及脱氧方法符号(F、b、Z、TZ)等四个部分按顺序组成。这类钢的标志符号Q来源于屈服点的汉语拼音字头Q,等级符号是指这类钢所独用的质量等级符号,也按S、P杂质多少来分,以A、B、C、D四个符号代表四个等级,其中:A级w S≤0.05%, w P≤0.045%,B级w S≤0.045%, w P≤0.045%,C级w S≤0.04%, w P≤0.04%,D级w S≤0.035%, w P≤0.035%。其中质量等级最高的是D级,达到了碳素结构钢的优质级,A、B、C三个等级均属于普通级范围。镇静钢和特殊镇静钢的牌号中脱氧方法符号可省略。表1-1列出了碳素结构钢的牌号、成分和力学性能(摘自GB700-88)。

碳素结构钢共分五个强度等级。一般以热轧空冷状态供应,适用于一般工程结构所需的热轧钢板、钢带、钢管、盘条、型钢、棒钢等,可供焊接、铆接、栓接等结构件使用。其中牌号Q195与Q275碳素结构钢是不分质量等级的,Q215、Q235、Q255牌号的碳素结构钢,当质量等级为“A”、“B”时,在保证力学性能的要求下,化学成分可根据需方要求作适当调整。

Q195、Q215钢含碳量很低,强度不高,但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焊接性能,常用作铁钉、铁丝、钢窗及各种薄板,如黑铁皮、白铁皮(镀锌薄钢板)、马口铁(镀锡薄钢板)等强度要求不高的工件。在某些场合可以代替优质碳素结构钢08或10钢,制造冲压、焊接结构件。

Q235A、Q255A可用于农机具中不太重要的工件。如拉杆、小轴、链等。也常用于建筑钢筋、钢板、型钢等;Q235B、Q255B可作为建筑工程中质量要求较高的焊接结构件。在机械中可用作一般的转动轴、吊钩、自行车架等;Q235C、Q235D质量较好,可作一些重要的焊接结构件及机件。

Q255、Q275钢强度较高,其中Q275属于中碳钢,可用作制造摩擦离合器、刹车钢带等。在某些场合可以代替30钢、40钢用于制造稍重要的某些零件(如齿轮、链轮等),以降低原材料成本。

总之,牌号中的A级钢,一般用于不经锻压加工和热处理的工程结构件或普通零件(如制造机器中受力不大的铆钉、螺钉、螺母等);有时也可制造不重要的渗碳件。B级钢常

表1-1 碳素结构钢的牌号、成分和力学性能(摘自GB700-88)

注:1.带“*”号处Q235-A、B级沸腾钢锰的质量分数上限为0.60%。

2.本类钢通常不进行热处理而直接使用,因此只考虑其力学性能和有害杂质含量,不考虑碳含量。

用以制造稍为重要的机器零件和作船用钢板,并可代替相应含碳量的优质碳素结构钢。

2.优质碳素结构钢这类钢中硫、磷等有害杂质含量相对较低,夹杂物也较少,化学成分控制较严格,质量比普通碳素结构钢好。常用于较为重要的机件。这类钢可以通过各种热处理调整零件的力学性能。出厂状态可以是热轧后空冷,也可以是退火、正火等状态,一般随用户需要而定。表1-2列出了优质碳素结构钢的牌号、成分和性能(GB699-88)。

2.本类钢往往要进行各种热处理后才能使用,因此除考虑有害杂质含量外,还必须考虑其碳含量。

优质碳素结构钢的牌号一般用两位数字表示。这两位数字表示钢中平均碳的质量分数的万倍。这类钢全部是优质级,不标质量等级符号。如45表示该钢的w C=0.45%,即钢中碳的质量分数为万分之四十五。这类钢中有三个钢号是沸腾钢,其钢号尾部标有F,它们是08F、10F、15F。半镇静钢标“b”,镇静钢一般不标符号。

高级优质碳素结构钢在牌号后加符号“A”,特级碳素结构钢在牌号后加符号“E”。专用优质碳素结构钢还要在牌号的头部(或尾部)加上代表产品用途的符号,例如平均碳含量为2.0%的锅炉用钢,其牌号表示为“20g”等。

优质碳素结构钢按含锰量的不同,分为普通含锰量(w Mn=0.25%~0.8%)和较高含锰量(w Mn=0.7%~1.2%)两组。含锰量较高的一组在其数字的尾部加“Mn”,如15Mn 、45Mn等。注意这类钢仍属于优质碳素结构钢,不要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混淆。

优质碳素结构钢总共有31个钢号。含有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随着钢中碳的质量分数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可用来制造各种不同类型的机械零件。例如:08F钢的碳的质量分数低、塑性好,强度较低。可用于各种冷变形加工成型件。

10~25等的低碳钢的焊接性能和冷冲压工艺性很好,可用来制造各种标准件、轴套、容器等。也可以通过适当的热处理(渗碳、淬火、回火)制成表面硬度高、心部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的耐磨损、耐冲击的零件。如齿轮、凸轮、销轴、摩擦片、水泥钉等。如优质碳素结构钢中的15、20钢作渗碳钢用时,其价格便宜,但淬透性低,故渗碳淬火后心部强度与合金渗碳钢相比较低,表层强度及耐磨性也不够高,淬火时变形开裂倾向大。常用于承受载荷较低、形状简单、不太重要的但要求耐磨的小型零件。对于形状简单、尺寸较小、精度要求不高的量具也可用渗碳钢(15、20、15Cr等钢)制造,并经渗碳淬火处理。

45等的中碳钢通过适当热处理(调质、表面淬火等)可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的机件及表面耐磨、心部韧性好的零件。如传动轴、发动机连杆、机床齿轮等。如35~45或40Mn、50Mn等可作调质钢使用(其中以45钢应用最广),但与合金调质钢相比碳素钢调质钢的淬透性较差,调质后的性能随零件尺寸的增大而降低,所以只有小尺寸的零件调质后才能获得均匀的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一般ζb=570~650MPa,ζs=320~400MPa,A K=32~56J)。这类钢一般用水淬,故变形与开裂倾向较大,只适宜制造载荷较低、形状简单、尺寸较小的调质工件。

高碳碳素结构钢经适当热处理后可获得高的ζe和屈强比以及足够的韧性和耐磨性。可用于制造小线径的弹簧、重钢轨、轧辊、铁锹、钢丝绳等。如60、65~85或60Mn、65Mn、75Mn等可作弹簧钢使用。碳素弹簧钢与合金弹簧钢相比价格较为便宜,热处理后具有一定的强度,但淬透性较差,当直径>12~15mm时,油淬不能淬透,使屈服点以及屈强比降低,从而降低了弹簧的寿命。如用水淬又易开裂与变形。故碳素弹簧钢只宜作线径较小的不太重要的弹簧,这类弹簧能承受静载荷及有限次数的循环载荷。其中以65Mn在热成形弹簧中应用最广。

3.碳素工具钢这类钢的平均含碳量在0.65%~1.35%范围内,主要用于制作各种小型工具。可进行淬火、低温回火处理获得高的硬度和高耐磨性。这类钢可分为优质碳素工具钢(简称碳素工具钢,其w S≤0.03%,w P≤0.035%)和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w S≤0.02%,w P≤0.03%)两大类。

碳素工具钢的牌号一般用标志性符号“T”加上碳的质量分数的千倍表示。其中标志性符号“T”是碳字的汉语拼音字头。如T10,T12等。一般优质碳素工具钢不加质量等级符号,而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则在其数字后面再加上“A”字,如T8A,T12等。这类钢锰的质量分数一般都严格控制在0.4%以下,个别钢为了提高其淬透性,锰的质量分数的上限可扩大到0.6%,这时,在牌号的尾部标以Mn,如T8Mn,T8MnA。

碳素工具钢淬火后的硬度虽然相近,但随着含碳量的增加,未溶渗碳体的含量增多,使钢的耐磨性增加,而韧性降低。如T7、T8适合于制造承受一定冲击而要求韧性较高的刃具,如木工用斧、钳工用凿子等,淬火、低温回火后的硬度为48~54HRC(工作部分);T9、T10、T11钢用于制造冲击较小而要求高硬度与耐磨的刃具,如小钻头、丝锥、手锯条等,淬火、低温回火后的硬度为60~62HRC,T10A钢还可用于制造一些尺寸不大、形状简单、工作负荷不大的冷作模具;T12、T13钢硬度及耐磨性最高,但韧性最差,用于制造不承受冲击的刃具,如锉刀、铲刮刀等,淬火、低温回火后的硬度为62~65HRC。高级优质的T7A~T13A比相应的优质碳素工具钢有较小的淬火开裂倾向,适于制造形状较复杂的刃具。对于形状简单、尺寸较小、精度要求不高的量具也可用碳素工具钢T10A、T12A制造。此外,T7~T12、T7A~T12A还可用于尺寸较小、形状简单的塑料模具。表1-3列出碳素工具钢的牌号、成分、性能(GB1298-86)及用途。

4.一般工程用铸造碳素钢在工业生产中会遇到一些形状复杂的零件,不便于用锻压制成毛坯,而铸铁又保证不了其塑性的要求,这时可采用含碳量小于0.65%的钢铸造成型,为铸钢件。

这类钢的牌号用标志性符号“ZG”加上最低屈服点值-最低抗拉强度值表示。其中标志性符号“ZG”是铸钢这两个字的汉语拼音字头。如ZG340-640。表示其屈服强度不小于340MPa,抗拉强度不低于640MPa的铸钢。表1-4列出了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的牌号、成分、性能(GB11352-1989)和用途。

其他类型的铸钢件还有,焊接结构用碳素铸钢件(GB/T7659-1987),如ZG230-450H;低合金铸钢件(GB/T14408-1993),如ZGD535-720;耐热铸钢件(GB/T8492-1987),如ZG40Cr30Ni20;不锈耐酸钢铸件(GB2100-1980),如ZG1Cr18Ni9Ti;中、高强度不锈钢铸件(GB6967-1986),如ZG10Cr13Ni1Mo等。

1.2 钢的合金化原理

合金钢是在碳钢的基础上,为了改善碳钢的力学性能或获得某些特殊性能,有目的地在冶炼钢的过程中加入某些元素(称为合金元素)而得到的多元合金。常用的合金元素有:锰、硅、铬、镍、钼、钨、钒、钛、锆、钴、铝、硼及稀土元素等。磷、氮等元素在某些情况下也会起到有益的作用。与碳钢相比合金钢的性能有显著提高,

一、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存在形式

1.形成铁基固溶体

(1)形成铁基置换固溶体遵循Hume-Rothery定律,形成置换固溶体的条件是:①溶剂与溶质的点阵相同;②原子尺寸因素以及组元的电子结构。

合金元素与铁形成置换固溶体的基本规律是:①Ni 、Co 、Mn 、Cr 、V 的原子尺寸与点阵相同的Fe 晶体的原子尺寸差小于8%,因此这些元素可与Fe 形成无限固溶体。其中Ni 、Co 和Mn 形成以γ-Fe 为基的无限固溶体,Cr 和V 形成以α-Fe 为基的无限固溶体。②Mo 和W 具有的原子尺寸因素超过8%(分别为10%和11%),因此只能形成较宽溶解度的有限固溶体。如αFe -Mo 和αFe -W 等。③原子半径在尺寸因素极限(15%)附近的元素(Ti 、Nb 、Ta )只能形成具有较窄溶解度的有限固溶体;尺寸因素超过15%的一些元素(Zr 、Hf 、Pb )在Fe 具有很小的溶解度。

必须指出,上述铁基固溶体的形成规律,仅是对Fe-Me 二元系统而言的。对多元系统其形成规律要复杂得多。

(2)形成铁基间隙固溶体 遵循H ?gg 定则,间隙固溶体的形成条件是:

59.0 Me X r r 。间隙固溶体总是有限固溶体,并且间隙原子仅占据溶剂金属的部分间隙位置,即总有部分间隙没有被填满。

合金元素与铁形成间隙固溶体的基本规律是:①对α-Fe ,间隙原子优先占据的位置是八面体间隙;对γ-Fe ,间隙原子优先占据的位置是八面体或四面体间隙。②间隙原子的溶解度随间隙原子尺寸的减小而增加,即按B 、C 、N 、O 、H 的顺序而增加。

2.形成合金渗碳体(与氮化物)

碳化物和氮化物属于间隙化合物相,它是过渡族金属与碳或氮作用形成的。碳化物、氮化物和碳、氮化物是钢中的基本强化相。

过渡族金属与碳、氮的亲和力、碳化物和氮化物的强度(或稳定性)按下列规律递减:Hf 、Zr 、Ti 、Ta 、Nb 、V 、W 、Mo 、Cr 、Mn 、Fe 。其中Ⅳ、Ⅴ族金属的碳化物与氮化物具有简单的点阵结构,如TiC 、VC 、TiN 、TaC 等,Ⅵ、Ⅶ、Ⅷ金属的碳化物与氮化物具有复杂的点阵结构,如Cr 7C 3、Cr 23C 6、W 2C 、Mo 2C 、(W 、Mo 、Fe)6C 等。

与合金碳化物相比,铁的碳化物是最不稳定的。渗碳体中Fe 的原子可以被若干合金元素的原子所取代。如(Fe,Mn)3C 、(Fe,Cr)23C 等。

3.形成金属间化合物

金属化合物通常分为正常价化合物、电子化合物及间隙化合物三类。金属间化合物通常仅指电子化合物。在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时效钢及许多高温合金中较为重要的金属间化合物是ζ(Cr 46Fe 54)、χ(Cr 21Mo 17Fe 62)、η(TiFe 2)、μ(Co 7Mo 6)、R(Cr 18Co 51Mo 31)、P(Cr 18Ni 40Mo 42)、Ni 3(Al,Ti)、Ni 3(Al,Nb)、NiAl 、NiTi 、FeAl 、δ(TiAl 3)、γ(TiAl )、α2(Ti 3Al )等。

4.形成非金属相(非碳化合物)及非晶体相

钢中的非金属相主要是指铁及其合金元素生成的氧化物(FeO 、MnO 、TiO 2、SiO 2、Al 2O 3、Cr 2O 3、MgO ·Al 2O 3、MnO ·Al 2O 3)、硫化物(MnS 、FeS )、硅酸盐(2MnO ·SiO 2、CaO ·SiO 2)等。氧化物和硅酸盐一般无塑性,在钢进行热加工时可能引起发裂或其它缺陷,并使钢的切削性能恶化;硫化物一般具有塑性,变形后增加钢的各向异性。必须注意的是,低熔点的非金属夹杂物或能生成沿晶界分布的低熔点共晶物(主要是FeS )时将引起钢的热脆性,对性能特别有害。为了防止钢的这种热脆性,一般通过加入适当的锰,形成高熔点的硫化物MnS ,并改善其分布。也有通过加入稀土元素生成稀土硫化物的办法。

非金属夹杂物在结构钢中可能引起钢的韧性、塑性和疲劳强度的降低,还会降低钢的抗蚀性和耐磨性,并影响钢的淬透性。非金属夹杂物一般都是有害的。

此外,AlN也是一种非金属夹杂物,呈密排六方点阵,它不属于间隙相。熔点为1870℃,在钢中有较高的稳定性,有时可利用的弥散析出来改善钢的性能,这时不应该把它看着非金属夹杂物,而应该把它当做非金属相。与此类似的还有一些稀土氧化物质点,有时也被用来作为弥散质点来强化钢或其它有色金属合金。

在特殊条件下(如快速冷却凝固),可使某些金属或合金形成非晶体相结构。这种非晶体相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能,如各向同性,较晶体相高得多的强度和较高的抗腐蚀性能等。钢中非晶体相的作用目前仍缺乏较详细的实验和理论依据。

二、合金元素与铁和碳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奥氏体层错能的影响

合金元素加入钢中之后,对钢的相变、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般取决于合金元素与铁和碳的相互作用。

1.合金元素与铁的相互作用

合金元素对Fe的同素异构转变有很大的影响,这一影响主要是通过合金元素在α-Fe 和γ-Fe中的固溶度以及对γ-Fe存在的温度区间的影响表现出来。而这两者又取决于合金元素与铁所构成的二元合金状态图。为此可以将合金元素分为两大类型,即γ相稳定化元素和α相稳定化元素。

(1)γ相稳定化元素γ相稳定化元素使A3降低,A4升高,在较宽的成分范围内,促使奥氏体形成,即扩大了γ相区。根据铁与合金元素构成的相图的不同,可分为如下两种情况:

①开启γ相区(无限扩大γ相区) 合金元素与γ-Fe形成无限固溶体,与α-Fe形成有限固溶体。它们均使A3(GS线)降低,A4(JN线)升高。如图1-1。这类合金元素主要有Mn、Ni、Co等。如果加入足够量的Ni或Mn,可完全使体心立方的α相从相图上消失,γ相保持到室温(即A1点降低),故而由γ相区淬火到室温较易获得亚稳的奥氏体组织,它们是不锈钢中常用作获得奥氏体的元素。

图1-1 扩大γ相区并与γ-Fe无限互溶的Fe-Me相图(a)及Fe-Ni相图(b)

②扩展γ相区(有限扩大γ相区) 虽然γ相区也随合金元素的加入而扩大,但由于合金元素与α-Fe和γ-Fe均形成有限固溶体,并且也使A3(GS线)降低,A4(JN线)升

高,但最终不能使γ相区完全开启。如图1-2。这类合金元素主要有C、N、Cu、Zn、Au 等。γ相区借助C及N而扩展,当C含量在0~2.11%(重量)范围内,均可以获得均匀化的固溶体(奥氏体),这构成了钢的整个热处理的基础。

图1-2 扩大γ相区并与γ-Fe有限互溶的Fe-Me相图(a)及Fe-C相图(b)

(2)α相稳定化元素合金元素使A4降低,A3升高,在较宽的成分范围内,促使铁素体形成,即缩小了γ相区。根据铁与合金元素构成的相图的不同,又可分为如下两种情况:

①封闭γ相区(无限扩大α相区) 合金元素使A3升高,A4下降,以致达到某一含量时,A3与A4重合,γ相区被封闭,或者说这些合金元素促进了体心立方铁(铁素体)的形成,其结果使δ相与α相区连成一片。当合金元素超过一定含量时,合金不再有α═γ相变,与α-Fe形成无限固溶体(这类合金不能用正常的热处理制度)。如图1-3。这类合金元素有:Si、Al 和强碳化物形成元素Cr、W、Mo、V、Ti及P、Be等。但应该指出,含Cr 量小于7%时,A3下降;含Cr量大于7%时,A3才上升。

图1-3 封闭γ相区并与α-Fe无限互溶的Fe-Me相图(a)及Fe-Cr相图(b)

②缩小γ相区(但不能使γ相区封闭) 合金元素使A3升高,A4下降,使相区缩小但不能使其完全封闭。如图1-4。这类合金元素有:B、Nb、Zr、Ta等。

综上所述,可将合金元素分为两大类:将扩大γ相区的元素称为奥氏体形成元素;将

缩小或封闭γ相区的元素称为铁素体的形成元素。显然,这种分类对生产实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为了保证钢具有良好的耐蚀性,需要在室温下获得单相组织,就可以运用上述合金元素与铁的相互作用规律,通过控制钢中合金元素的种类和含量,使钢在室温下获得单相组织。如欲发展奥氏体钢时,需要往钢中加入Ni 、Mn 、N 等奥氏体形成元素;欲发展铁素体钢时,需要往钢中加入大量的Cr 、Si 、Al 、Mo 、Ti 等铁素体形成元素。

图1-4 缩小γ相区的Fe-Me 相图(a)及Fe-Nb 相图(b)

最后应该指出,同时向钢中加入两类合金元素时,其作用往往相互有所抵消。但也有例外,例如是Cr 铁素体形成元素,在Cr18%与Ni 同时加入时却促进了奥氏体的形成。

2.合金元素与碳的相互作用

合金元素与钢中碳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是否易于形成碳化物,或者形成碳化物倾向性的大小,以及合金元素对钢中碳的活度或扩散的影响。

(1)形成碳化物 碳化物是钢中最重要的强化相,对于决定钢的组织和性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合金元素按照它们与碳的相互作用,可分为两大类:碳化物形成元素和非碳化物形成元素。碳化物形成元素包括Fe 、Mn 、Cr 、W 、Mo 、V 、Nb 、Zr 、Ti 等。它们都是过渡族元素;非碳化物形成元素包括Ni 、Si 、Co 、Al 、Cu 、N 、P 、S 等,它们与碳不能形成碳化物,但可固溶于Fe 中形成固溶体,或者形成其它化合物,如氮化物等。碳化物是钢中主要的强化相。

①形成碳化物的规律性 从周期表中的位置来看,碳化物形成元素(Ti 、V 、Cr 、Mn 、Zr 、Nb 、W 、Mo 等)均位于Fe 的左侧,而非碳化物形成元素(Ni 、Si 、Co 、Al 、Cu )等均处于周期表Fe 的右侧。尽管Ni 和Co 也可形成独立的碳化物,但由于其稳定性很差(比Fe 3C 还小),在钢中不会出现,故通常被当作非碳化物形成元素看待。Mn 是碳化物形成元素,但Mn 极易溶入渗碳体中,故钢中没有发现Mn 的独立碳化物。

碳化物形成元素均有一个未填满的d 电子层,当形成碳化物时,碳首先将其外层电子填入合金元素的d 电子层,从而使形成的碳化物具有金属键结合的性质。因此,具有金属的特性。合金元素与Fe 原子比较,d 电子越是不满,形成碳化物的能力就越强,即与碳的

亲和力越大,所形成的碳化物也就越稳定。

应该指出,碳化物的稳定性并不是单纯地由d 电子层的未填满程度所决定的。例如金属元素与碳结合生成碳化物时的热效应亦会影响所生成的碳化物的稳定性。一般说来,碳化物的生成热越大,其稳定性就越高。

按照碳化物形成元素所生成的碳化物稳定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可将这些元素依此排列为:Ti 、Zr 、Nb 、V 、Mo 、W 、Cr 、Mn 、Fe 。

按照碳化物晶格类型的不同,碳化物可分为两类: 当Me C r r >0.59(其中C r 为碳原子半径,Me r 为合金元素的原子半径)时,碳与合金元

素形成一种复杂点阵结构的碳化物。Cr 、Mn 、Fe 属于这类元素,它们形成下列形式的碳化物:Cr 23C 6、Cr 7C 3、Fe 3C 。 当Me C r r ≤0.59时,形成简单点阵的碳化物(间隙相)。Mo 、W 、V 、Ti 、Nb 、Ta 、Zr 均属于此类元素,它们形成的碳化物是:MeX 型(WC 、VC 、TiC 、NbC 、TaC 、ZrC )和Me 2X 型(W 2C 、Mo 2C 、Ta 2C )。此类碳化物具有下列特点:碳化物硬度大、熔点高(可高达3000℃),分解温度高(可达1200℃);间隙相碳化物虽然含有50%~60%的非金属原子,但仍具有明显的金属特性;可以溶入各类金属原子,呈缺位溶入固溶体形式,在合金钢中常遇到这类碳化物。

实际上钢中的碳化物,除了上述两种类型外,在某些条件下,还可出现下述两种情形:一种是当合金元素含量很少时,合金元素将不能形成自己特有的碳化物,只能置换渗碳体中的铁原子,常以合金渗碳体的形式出现,如:(FeCr)3、(FeMn)3C 等;另一种是合金元素含量有所升高,但仍不足以生成自己特有的碳化物,这时将生成具有复杂结构的合金碳化物,如:Fe 3W 3C 、Fe 4W 2C 、Fe 3Mo 3C 等。

除去含量条件以外,保证元素在钢中的扩散也是形成碳化物的必要条件。因此,碳化物的形成过程与热处理工艺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②碳化物的特性 如果将纯金属和碳化物的硬度作比较,便可看出碳化物的强化能力是很大的,如表1-5所示。形成碳化物倾向性越强的元素,其碳化物硬度也越高。

另外,碳化物是一种很重要的强化相,形成碳化物能力越强的元素,其碳化物稳定性越高。稳定的碳化物具有高熔点、高分解温度,难于溶入固溶体,因而也难以聚集长大。其碳化物稳定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Fe 3C 、M 23C 6、M 6C 、MC 。

如果碳化物稳定性高,在温度和应力长期作用下不易聚集长大,则可大大提高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稳定性的另一个含义是指碳化物和固溶体(基体)之间不易在高温下因原子扩散作用而发生合金元素的再分配。碳化物的稳定性对于钢的热强性也很重要。首先碳化物可使钢在更高的温度下工作并保持其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其次在达到相同硬度的条件下,碳化物稳定性高的钢可以在更高的温度下回火,使钢的塑性、韧性更好。所以合金

钢的综合性能比碳钢的好。

各种碳化物虽然像一般化合物一样,可以写成元素间有一定配比的分子式,但是正因为碳化物具有金属特性,所以并不像普通的酸、碱、盐那样在成分上很固定,而是常常以其分子式所代表的化合物为基底,固溶入各种合金元素,即合金元素在碳化物中有一定的溶解度。例如Fe 3C 能溶解大量的合金元素。据报道,Fe 3C 中可溶解的Cr 量达25%。而Mn 在Fe 3C 中的溶解度是无限的,即随Mn 含量的不断增加,可由 Fe 3C 变为 (FeMn)3C ,直到Mn 3C 。(FeW)3C 的成分随W 量增加可变为 Fe 4W 2C 。即使是间隙型碳化物的成分也不是很固定的。

(2)合金元素对固溶体中碳的活度及扩散系数的影响

①合金元素对碳在固溶体中活度的影响 决定C 在固溶体中行为的最完备的特性是其活度。由物理化学知识知道,组元的活度i α与其原子百分浓度i N 相联系,即

i i i N γα=

其中i γ为i 组元的活度系数。组元的活度系数的特点是强烈地与其原子状态相联系,即与组元原子在固溶体中的可动性、组元保留在固溶体中或从固溶体中析出为另一相的能力紧密联系着。

为了评价合金元素在合金固溶体中对碳的活度M C α的影响,在相同状态下选择具有相

同含碳量的非合金铁中的碳的活度C α进行比较。这时可以用碳在合金与非合金铁中的活度系数比值C M C γγ即碳本身的相对活度系数C f 来表征合金元素在Fe-C 合金中对碳的活

度的影响。如果C f >1,则表明合金元素提高碳在铁素体和奥氏体中的活度;如果C f <1,即表明合金元素降低碳在固溶体中的活度。

合金元素对碳在固溶体中活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存在于固溶体中的合金元素,会改变金属原子与碳的结合力或结合强度。碳化物形成元素增加固溶体中碳与合金元素之间的结合力,从而使处于间隙位置的碳原子向占据点阵结点上的碳化物形成元素相“靠拢”的几率提高,并使碳在固溶体中的活动性降低,从而降低其活度。置换了固溶体中铁原子的非碳化物形成元素,相反将“推开”碳原子,提高其活动性,即增加碳的活度,同时将出现碳从固溶体中析出的倾向。

合金元素对碳在奥氏体中相对活度系数的影响如图1-5。由图可见,合金元素形成碳化物的能力愈强,即在周期表中处于铁的愈左边的过渡族元素则将愈使C f <1。在奥氏体中的非碳化物形成元素Co 、N 和Si 促使C f >1。

在研究碳化物、氮化物和碳、氮化合物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和冷却时它们从固溶体中的析出,以及热处理过程中元素在各相间的再分配这些问题时,合金元素对碳在奥氏体中的活度具有很重大的意义。

②合金元素对C 在奥氏体中的扩散激活能和扩散系数的影响 合金钢的相变问题,除了需要考虑热力学因素外,还必须考虑动力学因素。在动力学因素中,必须考虑碳在奥氏体和铁素体中扩散,合金元素本身在奥氏体和铁素体中的扩散、合金元素对碳在奥氏体和铁素体中扩散系数的影响以及合金元素对铁的自扩散的影响。

我们知道,置换原子的扩散比间隙原子的扩散要慢几个数星级(表1-6)。另外由于γ-Fe 的密排结构;而α-Fe 排列较松弛,原子相应更快地热激活并易于通过点阵中的空位和相邻的溶质原子。在所有情况下,对每一种元素,在α-Fe 中扩散的激活能必低于同一元素在γ-Fe 中的扩散激活能。所以间隙溶质原子和置换溶质原子在铁素体中的扩散比在奥氏体中快。

图1-5 合金元素的摩尔原子浓度对1000℃时碳在奥氏体中

的相对活度系数C f 的影响

合金元素对C 在奥氏体中的扩散激活能和扩散系数的影响如图1-6。由图可知,碳化物形成元素如Cr 、Mo 和W 等升高扩散激活能,降低扩散系数,这是由于碳化物形成元素降低了C 的活度,即提高了C 在奥氏体中结合力,因而使扩散激活能升高扩散系数下降。

而非碳化物形成元素如Ni 、Co 等降低扩散激活能,升高扩散系数,这是由于非碳化物形成元素Ni 和Co 提高了C 的活度,即降低了C 在奥氏体中的结合力,因而使扩散激活能下降,扩散系数升高。需要指出的是Si 是个例外,它能升高扩散激活能,降低扩散系数,造成这个例外的原因,则是由于Si 虽提高C 的活度,但同时降低了Fe 原子的活动性,即增加了Fe 在固溶体中的结合能,因而得到与Ni 、Co 相反的结果。

总之,合金元素与碳的相互作用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一方面它关系到所形成的碳化

物的种类、性质和在钢中的分布。而所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钢的性能,如钢的强度、硬图1-6 合金元素对C 在奥氏体中的扩散激活能和扩散系数的影响

度、耐磨性、塑性、韧性、红硬性和某些特殊性能。同时对钢的热处理亦有较大的影响,如奥氏体化温度和时间,奥氏体晶粒的长大等。另一方面由于合金元素与碳有着不同的亲和力,对相变过程中碳的扩散速度亦有较大影响;强碳化物形成元素阻碍碳的扩散,降低碳原子的扩散速度;弱碳化物形成元素Mn以及大多数非碳化物形成元素则无此作用,甚至某些元素如Co还有增大碳原子扩散的作用。因而合金元素与碳的作用对钢的相变有重要影响(后有详细讨论)。

3.合金元素对奥氏体层错能的影响

奥氏体层错能是一个很重要的参量。奥氏体层错能对于钢的组织和性能有重大的影响。一般认为层错能越低,越有利于位错扩展和形成位错,使滑移困难,导致钢的加工硬化趋势增大。例如高Mn钢和高Ni钢都是奥氏体型钢,但加工硬化趋势相差很大。高Ni 钢易于变形加工,而高Mn钢则难于变形加工。造成这种性能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Ni 和Mn对奥氏体层错能的影响不同所致。一般情况下,Ni、Cu和C等元素使奥氏体层错能提高,而Mn、Cr、Ru和Ir则降低奥氏体的层错能。

三、合金元素对Fe-Fe3C相图的影响

合金元素对Fe-Fe3C相图的影响与对纯铁的影响类似,但相对要复杂一些。影响主要分两个方面:

1.合金元素对奥氏体、铁素体区存在范围的影响扩大γ相区的合金元素(如Ni、Co、Mn等)均扩大铁碳相图中奥氏体存在的区域。其中完全扩大γ相区的合金元素Ni或Mn 的含量较多时,可使钢在室温下得到单相奥氏体组织,例如1Cr18Ni9高镍奥氏体不锈钢和ZGMn13高锰耐磨钢等。缩小γ相区的合金元素(如Cr、W、Mo、V、Ti、Si等)均缩小铁碳相图中奥氏体存在的区域。其中完全封闭γ相区的合金元素(例如Cr、Ti、Si等)超过一定含量后,可使钢在包括室温在内的广大范围内获得单相铁素体组织,例如1Cr17Ti 高铬铁素体不锈钢等。合金元素对Fe-Fe3C相图中奥氏体区的影响如图1-7所示。

图1-7 合金元素对Fe-Fe3C相图中奥氏体区的影响

2.合金元素对Fe-Fe3C相图共析点S的影响扩大γ相区的元素使铁碳合金相图中

的共析转变温度下降;缩小γ相区的元素使铁碳合金相图中的共析转变温度上升,并都使共析反应在一个温度范围内进行(图1-8)。合金元素还对共析点(S)和共晶点(E)的成分产生影响。几乎所有合金元素都是共析点碳含量降低(图1-9);共晶点也有类似的规律,尤其以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作用最为强烈。大多数合金元素均使ES线左移。E点左移,这就意味着钢中含碳量不到2.11%就会出现共晶莱氏体,例如含碳量不超过1.0%的高速钢,在铸态条件下已具有莱氏体组织;S点左移,这就意味着钢中含碳量不到0.77%时,钢就会变为过共析钢而析出二次渗碳体,也就是说合金元素使S点左移,减低了共析体中的含碳量,这样一来,合金钢加热到略高于A1时,所得到的奥氏体的含碳量总比碳钢为低。例如含碳量为0.3%的热模具钢已为过共析钢。由此可见,要判断一个合金钢是亚共析钢还是过共析钢,不能像碳钢那样根据Fe-Fe3C相图。而应根据Fe-C-Me三元相图和多元铁基合金系相图来进行分析。

四、合金元素对钢的热处理的影响

合金元素对钢的热处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加热、冷却和回火过程中相变的影响。

1.合金元素对钢加热时奥氏体形成过程的影响

合金元素对钢加热时奥氏体形成过程的影响在于:一方面合金元素的加入改变了临界点的温度、S点的位置和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使奥氏体形成的温度条件和碳浓度条件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由于奥氏体的形成是一个扩散过程,合金元素原子不仅本身扩散困难,而且还将影响铁和碳原子的扩散,从而影响奥氏体化过程。

(1)合金元素对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影响奥氏体的形成速度取决于奥氏体晶核的形成和长大,两者都与碳的扩散有关。Co和Ni等非碳化物形成元素提高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增大奥氏体的形成速度。Si、Al、Mn等对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影响较小,故对奥氏体的形成速度影响不大。Cr、Mo、W、V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与碳的亲和力较大,显著妨碍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大大减慢了奥氏体的形成速度。

图1-8 合金元素对共析温度的影响图1-9 合金元素对共析含碳量的影响

奥氏体形成后,还残留有一些稳定性各不相同的碳化物。稳定性高的碳化物,要求其分解并溶入奥氏体中,必须提高加热温度,甚至超过其平衡临界点几十或几百度。最初形

成的奥氏体,其成分并不均匀,而且由于碳化物的不断溶入,不均匀程度更加严重。要使奥氏体均匀,碳和合金元素均需扩散。由于合金元素的扩散很缓慢,因此对合金钢应采取较高的加热温度和较长的保温时间,以得到比较均匀的奥氏体,从而充分发挥合金元素的作用。但对需要具有较多未溶碳化物的合金工具钢,则不应采用过高的加热温度和过长的保温时间。部分强碳化物在奥氏体中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1-10。

(2)合金元素对奥氏体晶粒的大小的影响合金元素对减小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合金元素形成的碳化物在高温下越稳定,越不易溶入奥氏体中,能阻碍晶界长大,显著细化晶粒。按照对晶粒长大作用的影响,合金元素可分为:①Ti、V、Zr、Nb等强烈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Al在钢中易形成高熔点AlN、Al2O3细质点,也能强烈组织晶粒长大(图1-11、图1-12);②W、Mo、Cr等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作用中等;③Ni、Si、Cu、Co等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作用轻微;④Mn、P、B则有助于奥氏体的晶粒长大。Mn钢有较强烈的过热倾向,其加热温度不应过高,保温时间应较短。

图1-10 碳化物和氮化物在奥氏体中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图1-11 AlN含量对奥氏体晶粒度的影响图1-12 MnNiMo钢中的AlN质点(电解萃取碳复型)

2.合金元素对钢的过冷奥氏体分解转变的影响

合金元素可以使钢的C曲线发生显著变化。除Co外,几乎所有的合金元素使C曲线右移(即增大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推迟珠光体型的转变)。C曲线右移的结果,降低了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提高了钢的淬透性。这对许多合金钢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合金元素对淬透性影响的大小取决于该元素的作用强度(即单位含量对淬透性的提高量)及其可能的溶解量。这样,钢中最常用的提高淬透性的合金元素主要有以下六种:Cr、Mn、Mo、Si、Ni、B。前五种合金元素,除了有较强的提高钢的淬透性的能力以外,还可以大量地溶入钢中(固溶强化),故是提高淬透性最为有效的元素。硼的加入量很小(一般只有0.0005%~0.003%),但作用强度很大,又比较便宜,也是一种主要的提高淬透性的合金元素。但目前含硼钢的淬透性不稳定,淬透性带波动幅度较宽。Mo的价格较贵,一般不单纯作为提高淬透性的元素使用。因此以提高淬透性为目的的常用元素只用Cr、Mn、Si、Ni、B五种。图1-13为常用合金元素对奥氏体恒温转变曲线的影响。

(a) 强碳化物形成元素(b) 中等及弱碳化物形成元素

(c) 非碳化物形成元素

图1-13 合金元素对奥氏体恒温转变曲线的影响

应该强调指出的是,合金元素只有当淬火加热溶入奥氏体中时,才能起到提高淬透性的作用。含Cr、Mo、W、V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钢,若淬火加热温度不高,保温时间较短,碳化物未溶解时,非但不能提高淬透性,反而会由于未溶碳化物粒子能成为珠光体转变的核心,使淬透性下降。另外,两种或多种合金元素的同时加入对淬透性的影响要比两单个元素影响的总和强得多,例如铬锰钢、铬镍钢等。合金钢采用多元少量合金化原则,可最有效地发挥各种合金元素提高钢的淬透性的作用。

合金元素的加入推迟珠光体型的转变的同时还可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得到贝氏体型组织的钢。同样合金元素的加入也影响着贝氏体型的转变。在贝氏体转变中,除了间隙原子

金属材料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综合测试 一、判断题(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1、导热性好的金属散热也好,可用来制造散热器等零件。() 2、一般,金属材料导热性比非金属材料差。() 3、精密测量工具要选用膨胀系数较大的金属材料来制造。() 4、易熔金属广泛用于火箭、导弹、飞机等。() 5、铁磁性材料可用于变压器、测量仪表等。() 6、δ、ψ值越大,表示材料的塑性越好。() 7、维氏硬度测试手续较繁,不宜用于成批生产的常规检验。() 8、布氏硬度不能测试很硬的工件。() 9、布氏硬度与洛氏硬度实验条件不同,两种硬度没有换算关系。() 10、布氏硬度试验常用于成品件和较薄工件的硬度。 11、在F、D一定时,布氏硬度值仅与压痕直径的大小有关,直径愈小,硬度值愈大。() 12、材料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抵抗局部变形的能力也越强。() 13、疲劳强度是考虑交变载荷作用下材料表现出来的性能。() 14、20钢比T12钢的含碳量高。() 15、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有铸造性、锻压性,焊接性、热处理性能、切削加工性能、硬度、强度等。() 16、金属材料愈硬愈好切削加工。() 17、含碳量大于%的钢为高碳钢,合金元素总含量大于10%的钢为高合金钢。() 18、T10钢的平均含碳量比60Si2Mn的高。() 19、一般来说低碳钢的锻压性最好,中碳钢次之,高碳钢最差。() 20、布氏硬度的代号为HV,而洛氏硬度的代号为HR。() 21、疲劳强度是考虑交变载荷作用下材料表现出来的性能。() 22、某工人加工时,测量金属工件合格,交检验员后发现尺寸变动,其原因可能是金属材料有弹性变形。() 二、选择题 1、下列性能不属于金属材料物理性能的是()。 A、熔点 B、热膨胀性 C、耐腐蚀性 D、磁性 2、下列材料导电性最好的是()。 A、铜 B、铝 C、铁烙合金 D、银 3、下列材料导热性最好的是()。 A、银 B、塑料 C、铜 D、铝 4、铸造性能最好的是()。

金属材料的强化机理讲解

材料结构与性能读书报告--金属材料的强化机理

摘要 综合论述金属材料强化原理,基本途径,文章从宏观性能—微观组织结构—材料强化三者的相互依存关系,叙述了材料强化的本质、原理与基本途径作了论述。金属的强化可以改善零件的使用性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潜力,延长工件的使用寿命,在实际应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工程材料来说,一般是通过综合的强化效应以达到较好的综合性能。具体方法有固溶强化、形变强化、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晶界强化、位错强化、复相强化、纤维强化和相变强化等。 关键词:强化;细晶;形变;固溶;弥散;相变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summary is made on the principle of material strengthening,basis way and new technology of heat treatment.The essence,principle and basis ways of strengthening various materials were expounded in terms of their microscope properties,microstructure and material strengthening technology.:Metal strengthening ca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par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give full play to the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extend the use of workpiece potential life,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 systematic discussion was made about the explantation of the potential of materials.For engineering materials, it is usually by the strengthening effect comprehensive to achieve good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Specific methods have solid-solution strengthening,distortion and deposition strengthening ,he complex phase strengthening,fiber reinforced and phase change aggrandizement, etc. Keywords:strengthen; fine grain; deformation; solution; dispersion; phase transition

金属材料学考精彩试题库

第一章钢中的合金元素 1、合金元素对纯铁γ相区的影响可分为哪几种? 答:开启γ相区的元素:镍、锰、钴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扩展γ相区元素:碳、氮、铜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封闭γ相区的元素:钒、鈦、钨、钼、铝、磷、铬、硅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缩小γ相区的元素:硼、锆、铌、钽、硫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2、合金元素对钢γ相区和共析点会产生很大影响,请举例说明这种影响的作用 答:合金元素对α-Fe、γ-Fe、和δ-Fe的相对稳定性以及同素异晶转变温度A3和A4均有很大影响 A、奥氏体(γ)稳定化元素 这些合金元素使A3温度下降,A4温度上升,即扩大了γ相区,它包括了以下两种情况:(1)开启γ相区的元素:镍、锰、钴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2)扩展γ相区元素:碳、氮、铜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B、铁素体(α)稳定化元素 (1)封闭γ相区的元素:钒、鈦、钨、钼、铝、磷、铬、硅 (2)缩小γ相区的元素:硼、锆、铌、钽、硫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3、请举例说明合金元素对Fe-C相图中共析温度和共析点有哪些影响? 答: 1、改变了奥氏体相区的位置和共析温度 扩大γ相区元素:降低了A3,降低了A1 缩小γ相区元素:升高了A3,升高了A1 2、改变了共析体的含量 所有的元素都降低共析体含量 第二章合金的相组成 1、什么元素可与γ-Fe形成固溶体,为什么? 答:镍可与γ-Fe形成无限固溶体 决定组元在置换固溶体中的溶解条件是: 1、溶质与溶剂的点阵相同 2、原子尺寸因素(形成无限固溶体时,两者之差不大于8%) 3、组元的电子结构(即组元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 2、间隙固溶体的溶解度取决于什么?举例说明 答:组元在间隙固溶体中的溶解度取决于: 1、溶剂金属的晶体结构 2、间隙元素的尺寸结构 例如:碳、氮在钢中的溶解度,由于氮原子小,所以在α-Fe中溶解度大。 3、请举例说明几种强、中等强、弱碳化物形成元素 答:铪、锆、鈦、铌、钒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形成最稳定的MC型碳化物 钨、钼、铬是中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 锰、铁、铬是弱碳化物形成元素

金属材料学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学 (Science of Metal Materials) 课程编号:07171390 学分:3 学时: 48 (其中:讲课学时:38 课堂讨论学时:10 ) 先修课程:金属学、热处理原理、热处理工艺、工程材料力学性能 适用专业: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加工、冶金专业。 教材:戴起勋主编.金属材料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9 开课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金属材料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在金属学、金属组织控制原理及工艺和力学性能等课程的基础上,系统介绍金属材料合金化的一般规律及金属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性能及应用的关系。通过课堂讲授、实验等教学环节,使学生系统掌握有关金属材料学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研究开发和合理应用金属材料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绪论(金属材料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1.教学内容 (1)金属材料发展简史 (2)现代金属材料 (3)金属材料的可持续发展与趋势 2.基本要求 了解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金属材料的发展概况和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第一章钢的合金化概论 1.教学内容 (1)钢中的合金元素:合金元素和铁基二元相图;合金元素对Fe-C相图的影响;合金钢中的相组成;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分布; (2)合金钢中的相变:合金钢加热奥氏体化,合金过冷奥氏体分解;合金钢回火转变; (3)金元素对强度、韧度的影响及其强韧化; (4)合金元素对钢工艺性能的影响; (5)微量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6)金属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设计基本概念; (7)钢的分类、编号方法。 2.基本要求 (1)掌握钢中合金元素与铁和碳的作用;铁基固溶体、碳(氮)化合物的形成规律;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分布;合金元素对铁-碳状态图的影响(2)了解钢的分类、编号方法 (3)掌握合金元素对合金钢工艺过程的影响 (4)掌握合金元素对合金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5)理解微量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6)了解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设计基本概念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学大纲 Metallic Materials and Heat Treatment 总学时:48理论课学时:42实验课学时:6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金属)的一门主干课,也是该专业方向一门重要的专业领域课。本课程的内容包括:金属材料合金化的基本理论,合金元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工业生产中典型零件热处理工艺分析,碳钢和合金钢、铸铁以及有色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性能及应用,金属材料的设计与选材方法等。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提高材料性能的基础理论、方法和工艺,能够根据零件的服役条件和性能要求正确地选择材料,合理制定工艺,为以后从事材料的研究和使用奠定理论基础,并了解当前金属材料及其热处理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进展。 二、课程的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金属材料的合金化基础理论;熟悉碳钢、合金钢、铸铁及有色金属等金属材料的成分、性能和应用;了解金属材料设计理论和合理选材的思路。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金属材料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该方面发展的最新动态,熟悉常用金属材料成分-热处理工艺-组织-性能-应用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对常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有全面认识,具有合理选用工程材料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适用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 四、先修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1.理论教学部分: 教学的重点是金属材料合金化的基本理论,热处理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碳钢和合金钢、铸铁以及有色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性能及其应用,金属材料的设计与选材方法等。教学的难点是如何使学生将熟悉和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分-热处理工艺-组织-性能-应用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对常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有全面认识。要求学生掌握提高材料性能的基础理论、方法和工艺,能够根据零件的服役条件和性能要求正确地选择材料,合理制定工艺,为以后从事材料的研究和使用奠定理论基础。 具体课程教学内容如下:

金属材料学思考题标准答案2

金属材料学思考题答案2 绪论、第一章、第二章 1.钢中的碳化物按点阵结构分为哪两大类,各有什么特点? 答:分为简单点阵结构和复杂点阵结构,前者熔点高、硬度高、稳定性好,后者硬度低、熔点低、稳定性差。 2.何为回火稳定性、回火脆性、热硬性?合金元素对回火转变有哪些影响? 答: 回火稳定性:淬火钢对回火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软化倾向(如马氏体的分解、残余奥氏体的分解、碳化物的析出与铁素体的再结晶)的抵抗能力 回火脆性:在200-350℃之间和450-650℃之间回火,冲击吸收能量不但没有升高反而显著下降的现象 热硬性:钢在较高温度下,仍能保持较高硬度的性能 合金元素对回火转变的影响:①Ni、Mn影响很小,②碳化物形成元素阻止马氏体分解,提高回火稳定性,产生二次硬化,抑制C和合金元素扩散。③Si比较特殊:小于300℃时强烈延缓马氏体分解, 3.合金元素对Fe-Fe3C相图S、E点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意味着什么? 答:凡是扩大奥氏体相区的元素均使S、E点向左下方移动,如Mn、Ni等; 凡是封闭奥氏体相区的元素均使S、E点向左上方移动,如Cr、Si、Mo等? E点左移:出现莱氏体组织的含碳量降低,这样钢中碳的质量分数不足2%时就可以出现共晶莱氏体。S点左移:钢中含碳量小于0.77%时,就会变为过共析钢而析出二次渗碳体。 4.根据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从淬透性、回火稳定性、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韧性和回火脆性等方面比较下列钢号的性能:40Cr、40CrNi、40CrMn、40CrNiMo。 1)淬透性:40CrNiMo 〉40CrMn 〉 40CrNi 〉 40Cr 2)回火稳定性:40CrNiMo 〉40CrNi 〉 40CrMn 〉 40Cr 3)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40CrMn 〉 40Cr 〉 40CrNi 〉 40CrNiMo 4)韧性:40CrNiMo 〉40CrNi 〉40Cr〉40CrMn (Mn少量时细化组织) 5)回火脆性: 40CrMn 〉40CrNi> 40Cr 〉40CrNiMo 5.怎样理解“合金钢与碳钢的强度性能差异,主要不在于合金元素本身的强化作用,而在于合金元素对钢相变过程的影响。并且合金元素的良好作用,只有在进行适当的热处理条件下才能表现出来”?从强化机理和相变过程来分析(不是单一的合金元素作用) 合金元素除了通过强化铁素体,从而提高退火态钢的强度外,还通过合金化降低共析点,相对提高珠光体的数量使其强度提高。其次合金元素还使过冷奥氏体稳定性提高,C曲线右移,在相同冷却条件下使铁素体和碳化物的分散度增加,从而提高强度。 然而,尽管合金元素可以改善退火态钢的性能但效果远没有淬火回火后的性能改变大。 除钴外,所有合金元素均提高钢的淬透性,可以使较大尺寸的零件淬火后沿整个截面得到均匀的马氏体组织。大多数合金元素都有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Mn除外),从而细化晶粒,使淬火后的马氏体组织均匀细小。

(完整版)金属材料学复习文九巴

1.钢中的杂质元素:O H S P 2.合金元素小于或等于5%为低合金钢,在5%-10%之间为中合金钢,大于10%为高合金 钢 3.奥氏体形成元素:Mn Ni Co(开启γ相区)C N Cu(扩展γ相区) 4.铁素体形成元素:Cr V Ti Mo W 5.间隙原子:C N B O H R溶质/R溶剂<0.59 6.碳化物类型:简单间隙碳化物MC M2C 复杂间隙碳化物M6C M23C M2C3 7.合金钢中常见的金属间化合物有σ相、AB2相和B2A相 8.二次硬化:淬火钢在回火时在一定温度下,由于特殊碳化物的析出的初期阶段,形成 [M-C]偏聚团,硬度不降低,反而升高的现象。 9.二次淬火:淬火钢在回火时,冷却过程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现象。 10.合金元素对铁碳相图的影响 1.改变奥氏体相区位置 2.改变共析转变温度 3.改变S和E等零界点的含碳量 11.合金元素对退火钢加热转变的影响 1.对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影响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与碳形成难溶于奥氏体的合金碳化 物,减慢奥氏体的形成速度 2.对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影响大多数合金元素都有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作用,影响 程度不同。V Ti强碳化物和适量的AL强烈阻碍晶粒长大,他们的碳化物或氮化物熔点高,高温下稳定,不易聚集长大,能强烈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Wu Mo Cr中强碳化物也有阻碍作用,但是影响程度中等。Si Ni非碳化物形成元素影响不大。

Mn P等元素含量在一定限度下促进奥氏体晶粒长大 12.合金元素对淬火钢回火转变的影响 1.提高耐回火性合金元素在回火过程中推迟马氏体分解和残留奥氏体的转变;提高铁 素体在结晶温度,使碳化物难以聚集长大,从而提高钢的耐回火性。 2.淬火钢在回火时产生二次硬化和二次淬火,提高钢的性能。 3.对回火脆性的影响产生第一类回火脆性和第二类回火脆性,降低晶界强度,从而使 钢的脆性增加 13.钢的强化机制:固溶强化、细晶强化、形变强化和第二相强化 14.合金元素对钢在淬火回火状态下力学性能的影响 1.合金元素一般均能减缓钢的回火转变过程,特别是阻碍碳化物的聚集长大,相对的 提高钢中组成相的弥散度 2.合金元素溶解于铁素体,是铁素体强化,并提高了铁素体的再结晶温度。 3.强碳化物形成元素提高了钢的耐回火性,并产生沉淀强化的作用 4.钼、钨等有利于防止或消除第二类回火脆性 15.合金元素对钢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1.可以净化晶界,使易熔杂质元素从晶界转移到晶界内,强化晶界 2.可以提高合金原子间的结合力,增大原子自扩散激活能 3.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加入,可以对位错运动有阻碍作用,可提高合金的高温性能16.合金元素对钢热处理性能的影响 淬透性、淬硬性、变形开裂性、过热敏感性、氧化脱碳倾向和回火脆化倾向 17.合金元素对钢的焊接性能影响 1.钢的焊接性能主要由焊后开裂敏感性和焊接区的硬度来评价

金属材料基础知识汇总

《金属材料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本知识 一,材料性能:通常所指的金属材料性能包括两个方面: 1,使用性能即为了保证机械零件、设备、结构件等能够正常工作,材料所应具备的性能,主要有力学性能(强度、硬度、刚度、塑性、韧性等),物理性能(密度、熔点、导热性、热膨胀性等)。使用性能决定了材料的应用范围,使用安全可靠性和寿命。 2,工艺性能即材料被制造成为零件、设备、结构件的过程中适应的各种冷、热加工的性能,如铸造、焊接、热处理、压力加工、切削加工等方面的性能。 工艺性能对制造成本、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 二,材料力学基本知识 金属材料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都要承受不同形式外力的作用,当达到或超过某一限度时,材料就会发生变形以至于断裂。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的一些性能称为材料的力学性能。 承压类特种设备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主要有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力学性能试验测定。 1,强度金属的强度是指金属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材料强度指标可以通过拉伸试验测出。抗拉强度σb和屈服强度σs是评价材料强度性能的两个主要指标。一般金属材料构件都是在弹性状态下工作的。是不允许发生塑性变形,所以机械设计中一般采用屈服强度σs作为强度指标,并加安全系数。2,塑性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评定材料塑性的指标通常用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伸长率δ=[(L1—L0)/L0]100% L0---试件原来的长度L1---试件拉断后的长度 断面收缩率φ=[(A1—A0)/A0]100% A0----试件原来的截面积A1---试件拉断后颈缩处的截面积 断面收缩率不受试件标距长度的影响,因此能够更可靠的反映材料的塑性。 对必须承受 强烈变形的材料,塑性优良的材料冷压成型的性能好。 3,硬度金属的硬度是材料抵抗局部塑性变形或表面损伤的能力。硬度与强度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情况下,硬度较高的材料其强度也较高,所以可以通过测试硬度来估算材料强度。另外,硬度较高的材料耐磨性也较好。 工程中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有以下四种 (1)布氏硬度HB (2)洛氏硬度HRc(3)维氏硬度HV (4)里氏硬度HL 4,冲击韧性指材料在外加冲击载荷作用下断裂时消耗的能量大小的特性。 材料的冲击韧性通常是在摆锤式冲击试验机是测定的,摆锤冲断试样所作的功称为冲击吸收功。以Ak表示,Sn为断口处的截面积,则冲击韧性ak=Ak/Sn。 在承压类特种设备材料的冲击试验中应用较多。 三金属学与热处理的基本知识 1,金属的晶体结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根据原子在物质内部的排列方式不同,可将物质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凡内部原子呈现规则排列的物质称为晶体,凡内部原子呈现不规则排列的物质称为非晶体,所有固态金属都是晶体。 晶体内部原子的排列方式称为晶体结构。常见的晶体结构有:

金属材料学复习思考题2016.5

金属材料学复习思考题 (2016.05) 第一章钢的合金化原理 1-1名词解释 (1)合金元素;(2)微合金化元素;(3)奥氏体稳定化元素;(4)铁素体稳定化元素;(5)杂质元素;(6)原位析出;(7)异位析出;(8)晶界偏聚(内吸附);(9)二次硬化;(10)二次淬火;(11)回火脆性;(12)回火稳定性 1-2 合金元素中哪些是铁素体形成元素?哪些是奥氏体形成元素?哪些能在α-Fe中形成无限固溶体?哪些能在γ-Fe 中形成无限固溶体? C相图的S、E点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意味着什么? 1-3简述合金元素对Fe-Fe 3 1-4 为何需要提高钢的淬透性?哪些元素能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作业) 1-5 能明显提高钢回火稳定性的合金元素有哪些?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有什么作用?(作业) 1-6合金钢中V,Cr,Mo,Mn等所形成的碳化物基本类型及其相对稳定性。 1-7试解释含Mn和碳稍高的钢容易过热,而含Si的钢淬火温度应稍高,且冷作硬化率较高,不利于冷加工变形加工?(作业) 1-8 V/Nb/Ti、Mo/W、Cr、Ni、Mn、Si、B等对过冷奥氏体P转变影响的作用机制。 1-9合金元素对马氏体转变有何影响? 1-10如何利用合金元素来消除或预防第一次、第二次回火脆性? 1-11如何理解二次硬化与二次淬火两个概念的异同之处? 1-12钢有哪些强化机制?如何提高钢的韧性?(作业) 1-13 为什么合金化基本原则是“复合加入”?试举两例说明复合加入的作用机理?(作业) 1-14 合金元素V在某些情况下能起到降低淬透性的作用,为什么?而对于40Mn2和42Mn2V,后者的淬透性稍大,为什么?(作业) 1-15 40Cr、40CrNi、40CrNiMo钢,其油淬临界淬透性直径分别为25~30 mm、40~60mm和60~100mm,试解释淬透性成倍增大的现象。(作业) 1-16在相同成分的粗晶粒和细晶粒钢中,偏聚元素的偏聚程度有什么不同?(作业)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原子排列与晶体结构 1. fcc 结构的密排方向是 ,密排面是 ,密排面的堆垛顺序是 ,致密度为 ,配位数是 ,晶胞中原子数为 ,把原子视为刚性球时,原子的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是 ;bcc 结构的密排方向是 ,密排面是 ,致密度为 ,配位数是 ,晶胞中原子数为 ,原子的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是 ;hcp 结构的密排方向是 ,密排面 是 ,密排面的堆垛顺序是 ,致密度为 ,配位数是 ,, 晶胞中原子数为 ,原子的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是 。 2. Al 的点阵常数为0.4049nm ,其结构原子体积是 ,每个晶胞中八面体间隙数为 ,四面体间隙数为 。 3. 纯铁冷却时在912ε 发生同素异晶转变是从 结构转变为 结构,配位数 ,致密度降低 ,晶体体积 ,原子半径发生 。 4. 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211晶面和]211[晶向,指出﹤110﹥中位于(111)平 面上的方向。在hcp 晶胞的(0001)面上标出)(0121晶面和]0121[晶向。 5. 求]111[和]120[两晶向所决定的晶面。 6 在铅的(100)平面上,1mm 2有多少原子?已知铅为fcc 面心立方结构,其原子半径R=0.175×10-6mm 。 第二章 合金相结构 一、 填空 1) 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大,单相固溶体合金的强度 ,塑性 ,导电性 ,形成间隙固溶体时,固溶体的点阵常数 。 2) 影响置换固溶体溶解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1) ; (2) ;(3) ;(4) 和环境因素。 3) 置换式固溶体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为 和 。 4) 按照溶质原子进入溶剂点阵的位置区分,固溶体可分为 和 。 5) 无序固溶体转变为有序固溶体时,合金性能变化的一般规律是强度和硬度 ,塑性 ,导电性 。 6)间隙固溶体是 ,间隙化合物是 。 二、 问答 1、 分析氢,氮,碳,硼在?-Fe 和?-Fe 中形成固溶体的类型,进入点阵中的位置和固溶度大小。已知元素的原子半径如下:氢:0.046nm ,氮:0.071nm ,碳:0.077nm ,硼:0.091nm ,?-Fe :0.124nm ,?-Fe :0.126nm 。 2、简述形成有序固溶体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 纯金属的凝固 1. 填空 1. 在液态纯金属中进行均质形核时,需要 起伏和 起伏。 2 液态金属均质形核时,体系自由能的变化包括两部分,其中 自由能

钢的合金化原理

1 合金化原理 (1) 主要内容: (1) 1.1 碳钢概论 (1) 一、碳钢中的常存杂质 (1) 二、碳钢的分类 (2) 三、碳钢的用途 (2) 1.2 钢的合金化原理 (3) 一、合金元素的存在形式※ (3) 二、合金元素与铁和碳的相互作用及其对γ层错能的影响 (4) 三、合金元素对Fe-Fe3C相图的影响 (5) 四、合金元素对钢的热处理的影响 (6) 五、合金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7) 1.3 合金钢的分类 (7) 1 合金化原理 主要内容: 概念: ⑴合金元素:特别添加到钢中为了保证获得所要求的组织结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的化学元素。 ⑵杂质:冶炼时由原材料以及冶炼方法、工艺操作而带入的化学元素。 ⑶碳钢:含碳量在0.0218-2.11%范围内的铁碳合金。 ⑷合金钢:在碳钢基础上加入一定量合金元素的钢。 ①低合金钢:一般指合金元素总含量小于或等于5%的钢。 ②中合金钢:一般指合金元素总含量在5~10%范围内的钢。 ③高合金钢:一般指合金元素总含量超过10%的钢。 ④微合金钢:合金元素(如V,Nb,Ti,Zr,B)含量小于或等于0.1%,而能显著影响组织和性能的钢。 1.1 碳钢概论 一、碳钢中的常存杂质 1.锰(Mn )和硅(Si ) ⑴Mn:W %<0.8%①固溶强化②形成高熔点MnS夹杂物(塑性夹杂物),减Mn 少钢的热脆(高温晶界熔化,脆性↑) %<0.5%①固溶强化②形成SiO2脆性夹杂物, ⑵Si:W Si ⑶Mn和Si是有益杂质,但夹杂物MnS、SiO2将使钢的疲劳强度和塑、韧性下降。2.硫(S)和磷(P) ⑴S:在固态铁中的溶解度极小, S和Fe能形成FeS,并易于形成低熔点共晶。

《金属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金属材料学 所属专业:材料物理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3 (二)课程简介:《金属材料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根据材料物理专业先修课程和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金属学和金属材料两大部分,其中金属学的内容作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补充和深入,金属材料部分在《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性能》等课程的基础上,系统介绍金属材料合金化的一般规律及金属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性能及应用的关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有关金属材料学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研究开发和合理应用金属材料的初步能力。 目标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掌握:1.金属材料的成份、组织结构及性能三者间的关系,金属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原理和规律;3.钢的热处理原理以及其与合金化的配合;4.掌握各类铸铁的成分组织和性能特点;5.常用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热处理特点. (三)先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性能》等。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版,崔忠圻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金属材料学》第二版,吴承建陈国良强文江等编著,冶金工业出版社。 《金属材料学》第二版,戴起勋主编程晓农主审,化学工业出版社。 《材料科学基础》,胡赓祥、蔡荀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 《材料科学基础》,潘金生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绪论 (一)讲授,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1.金属材料的发展概况。 2.了解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3.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 第一节金属的结合方式 第二节金属的晶体结构 第三节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讲授,5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组成材料的原子间的键合方式及其与性能间的关系。 2.晶体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4. 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5. 刃型位错、螺型位错的结构特征、应力场、相互作用、增殖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重点掌握】: 位错的概念,柏氏矢量及其性质。位错的运动,两种位错的应力场的特征,位错的能量,位错的受力和线张力,位错的相互作用。实际晶体中的位错,不全位错,堆垛层错,位错反应,扩展位错,位错的增殖。 【掌握】:晶面间距,晶带,六方系的三轴制和四轴制的表示方法晶体、典型金属

金属材料基本知识

金属材料基本知识 1、什么是变形?变形有几种形式? 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尺寸和形状改变的现象。变形的基本形式:有弹性变形、永久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变形三种。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外力去除后能恢复原来形状和尺寸,材料的这一特性称为弹性。这种在外力去除后能消失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若外力去除后,只能部分的恢复原状,还残留一部分不能消失的变形,材料的这一特性称为塑性。外力去除后不能消失而永远残留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或残余变形,也称永久变形。工程上,一般要求构件在正常工作时,只能发生少量弹性变形,而不能出现永久变形。但对材料进行某种加工(如弯曲、压延、锻打)时,则希望它产生永久变形。 3、什么是强度?什么是刚度?什么是韧性? 材料或构件承受外力时,抵抗塑性变形或破坏的能力称强度。钢材在较大外力作用下可能不被破坏,木材在较小外力作用下而可能会断裂,我们说钢材的强度比木材高。材料或构件承受外力时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刚度。刚度不仅与材料种类有关,还与构件的结构形式、尺寸等有关。比如管式空气预热器管箱与钢管省煤器组件相比,前者抗变形能力要比后者好,我们称前者的刚度强(好),后者的刚度弱(差)。刚度好的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稳定性也好。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称为韧性或冲击韧性,即材料承受冲击载荷时迅速产生塑性变形的性能。锅炉承压部件所使用的材料应具有较好的韧性。 4、什么是塑性材料?什么是脆性材料? 在外力作用下,虽然产生较显著变形而不被破坏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微小变形即被破坏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材料的塑性和韧性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强度。塑性和韧性差的材料,工艺性能往往很差,难以满足各种加工及安装的要求,运行中还可能发生突然的脆性破坏。这种破坏往往滑事故前兆,其危险性也就更大。脆性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更差。 5、什么是应力、应变和弹性模量? 材料或构件在单位截面上所承受的垂直作用力称为应力。外力为拉力时,所产生的应力为拉应力;外力为压缩力时,产生的应力为压应力。在外力作用下,单位长度材料的伸长量或缩短量,称为应变量。在一定的应力范围(弹性形变)内,材料的应力与应变量成正比,它们的比例常数称为弹性模量或弹性系数。对于一定的材料,弹性模量是常数,弹性模量越大,在一定应力下,产生的弹性变形量越小。弹性模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转动机械的轴与叶轮,要求在转动过程中产生较小的变形,就需要选用弹性模量较大的材料。 6、什么叫应力集中? 应力集中:由于构件截面尺寸突然变化而引起应力局部增大的现象,称为应力集中。在等截面构件中,应力是均匀分布的。若构件上有孔、沟槽、凸肩、阶梯等,使截面尺寸发生突然变化时,在截面发生变化的部位,应力不再是均匀分布,在附近小范围内,应力将局部增大。应力集中的程度,可用应力集中系数来表示。应力集中系数的大小,只与构件形状和尺寸有关,与材料无关。工程上常用典型构件的应力集中系数,已通过试验确定。应力集中处的局部应力值,有时可能很大,会影响部件使用奉命,是部件损坏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防止和减小这种不利影响,应尽可能避免截面尺寸发生突然变化,构件的外形轮廓应平缓光滑,必要的孔、槽最好配置在低应力区。另外,金属材料内部或焊缝有气孔、夹渣、裂纹以及“焊不透”、“咬边”等缺陷,也会引起应力集中。 7、什么是强度极限(抗拉强度)与屈服极限? 强度极限与屈服极限是通过试验确定的。在拉伸试验过程中,应力达到某一数值后,虽然不再增加甚至略有下降,试件的应变还在继续增加,并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好像材料暂

金属材料学课程的性质和要求

金属材料学课程的性质和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和要求 1、课程性质 金属材料学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专业主干课。在学生学过材料科学基础(或金属学原理)、材料组织控制原理、材料组织控制工艺(或材料强韧化)及材料力学性能等课程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金属材料合金化的一般规律及各类主要金属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课堂讲授、综合性实验、综合性作业等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要求 1)掌握主要金属材料的合金化基本原理,了解材料成分设计和工艺设计的依据,为发掘材料潜力和开发新材料打下一个理论基础; 2)了解各种典型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结构和性能之间的有机关系; 3)能初步从零件的服役条件出发,对材料提出合理的技术要求,正确地选择材料并合理制订工艺。 3、课程改革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在新的专业内涵下,进行了课程体系的重构。专业主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品牌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金属材料学》是该专业主干课程中涉及综合性知识的一门课程,从知识结构来说,它是一门该专业最后的综合性主干课,也是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上最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一门课程。根据专业建设的情况和课程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主要是精简和补充内容、编制多媒体电子课件、改革教学方法、开展

课堂讨论、增加综合性作业,选编习题和布置课堂思考题、设计综合性实验等。目的是使学生对专业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理解专业知识的主线、核心和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编写《习题与思考题》是其中部分的内容。 结合20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课程内涵、重点和难点的深入理解,编写了具有特色的相应教材。 二、习题与思考题 绪论 01、1958年世界工业博览会在比利时召开,博览会大楼,是由9个巨大金属球组成,球直径为18米,8球位于立方体角,1球在中心。这象征什么? 说明什么意义? 02、为纪念世界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莫斯科列宁大街上建造了40英尺高的雕象,雕象材料是钛合金。为什么用钛合金做? 代表什么意义? 03、金子从古到今都作为世界上的流通货币,为什么? 铜是人类最早认识和使用的金属,为什么? 04、1983年在上海召开的第4届国际材料及热处理大会的会标是小炉匠锤打的图案,代表什么意义?为什么古代著名的刀剑都要经过反复锻打? 05、为什么要提出构筑循环型材料产业的发展方向? 钢合金化原理 1、为什么说钢中的S、P杂质元素在一般情况下总是有害的? 2、钢中常用的合金元素有哪些? 哪些是奥氏体形成元素? 哪些是铁素体形成元素? 3、哪些是碳化物形成元素? 哪些是非碳化物形成元素? 4、钢中的碳化物按点阵结构分为哪两大类? 各有什么特点? 什么叫合金渗碳体和特殊碳化物?

金属材料学2013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真题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A卷)科目代码: 830 满分: 150 分 科目名称: 金属材料学 注意: ①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②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或草稿纸上均无效;③本试题纸须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一、名词解释(20分,每个5分) 1. 碳钢与合金钢 2. 渗碳体与合金渗碳体 3. 二次硬化与二次淬火 4. 淬火硬化与时效硬化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 根据钢中含碳量的多少通常把碳钢分为、和三类。 2. 钢中常加入的与γ-Fe形成无限固溶体且开启γ相区(无限扩大γ相区) 的金属元素是和;与α-Fe形成无限固溶体,使A3升高,A4下降,以致达到某一含量时,封闭γ相区(无限扩大α相区) 的非碳化物形成元素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是、、和。 3. 钢中合金元素的强化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及。 4. 对于珠光体型转变来说,向钢中加入合金元素可使C曲线移。 5. 铸铁是是以铁、、为主要组成元素,并比碳钢含有较多的、等杂质元素的多元合金。 三、选择题(20分,每个1分) 1.引起钢轧制或锻造时的晶界碎裂(热脆)的合金元素是 (a)P (b)H (c)N (d)S 2.普通碳素结构钢Q235中的“235”表示 (a)屈服强度(b)抗拉强度(c)弹性极限(d)疲劳强度 3. 在低合金钢中,一般随钢中合金元素增加,M s和M f点继续下降,室温下将保留更多的(a)奥氏体(b)贝氏体(c)马氏体(d)铁素体 4.显著提高铁基固溶体电极电位的常用合金元素 (a)Mn (b)Ni (c)Si (d)Cr 5. 低碳珠光体型热强钢的合金化的主加合金元素是 (a)Cr、Mo (b)Mn (c)Ni (d)N 6. 抗腐蚀性能最好的不锈钢钢种是

《金属材料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细化晶粒对钢性能的贡献是强化同时韧化;提高钢淬透性的主要作用是使零件整个断面性能 趋于一致,能采用比较缓和的方式冷却。 2、滚动轴承钢GCr15的Cr质量分数含量为 1.5% 。滚动轴承钢中碳化物不均匀性主要是指碳化物液析、带状碳化物、网状碳化物。 3、选择零件材料的一般原则是使用性能要求、工艺性要求和经济性要求等。 4、凡是扩大丫区的元素均使Fe-C相图中S、E点向左下方移动,例Ni、Mn等元素;凡封闭Y区的元素使S、E点向左上方移动,例Cr、Si、Mo等元素。S点左移意味着共析碳含量减少,E点左移 意味着出现莱氏体的碳含量减少。 5、铝合金可分铸造铝合金和变形铝,变形铝又可分硬铝、超硬铝、锻铝和 防锈铝。 6、H62是表示压力加工黄铜的一个牌号,主要成份及名义含量是Cu62% Zn38% 。 7、在非调质钢中常用微合金化元素有Ti、V Nb N等,这些元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 细化组织和相间沉淀析出强化。 8、球铁的力学性能高于灰铁是因为球铁中石墨的断面切割效应、石墨应力集中效应要比灰铁小 得多。 9、铝合金热处理包括固溶处理和时效硬化两过程,和钢的热处理最大区别是铝合金没有同 素异构相变。 1、钢的合金化基本原则是多元适量、复合加入。在钢中细化晶粒作用较大的合金元素有Ti、V Nb 等,细化晶粒对钢性能的作用是既强化又韧化。 2、在钢中,常见碳化物形成元素有Ti、Nb V Mo W Cr、(按强弱顺序排列,列举5个以上)。钢中二元碳化物分为两类:r c/r M < 0.59为简单点阵结构,有MC和M2C 型;r°/r M > 0.59为复杂点阵结构,有M23C6 、 M7C和M3C型。 3、选择零件材料的一般原则是使用性能要求、工艺性要求和经济性要求等。汽车变速箱齿轮常用20CrMnTi 钢制造,经渗碳和淬回火热处理。 4、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晶界腐蚀倾向比较大,产生晶界腐蚀的主要原因是晶界析出Cr 23C6,导致晶界区贫Cr ,为防止或减轻晶界腐蚀,在合金化方面主要措施有降低碳量、加入Ti、V Nb强 碳化物元素。 5、影响铸铁石墨化的主要因素有碳当量、冷却速度。球墨铸铁在浇注时 要经过孕育处理和球化处理。 6、铁基固溶体的形成有一定规律,影响组元在置换固溶体中溶解情况的因素有:溶剂与溶质原子的点 阵结构、原子尺寸因素、电子结构。 7、对耐热钢最基本的性能要求是良好的高温强度和塑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常用的抗氧化合金 元素是Cr 、Al 、Si 。 1、钢中二元碳化物分为二类:r c/ r M< 0.59,为简单点阵结构,有MC和 ______________ 型;r c/ 5> 0.59,为复杂点阵结构,有MC M7C3和M23C6 型。两者相比,前者的性能特点是硬度高、熔点高和 稳定性好。 2、凡能扩大丫区的元素使铁碳相图中S、E点向左下方移动,例Mn Ni_等元素(列岀2个);使丫区缩小的元素使S、E点向左上方移动, 例Cr 、Mo W 等元素(列出3个)。 3、提高钢淬透性的作用是获得均匀的组织,满足力学性能要求_________ 、 能采取比较缓慢的冷却方式以减少变形、开裂倾向_______ 。 4、高锰耐磨钢(如ZGMn13经水韧处理后得到奥氏体组织。在高应力磨损条件下,硬度提高而耐 磨,其原因是加工硬化___________ 及________ 。

金属材料学课程的性质和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和要求 1、课程性质 金属材料学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专业主干课。在学生学过材料科学基础(或金属学原理)、材料组织控制原理、材料组织控制工艺(或材料强韧化)及材料力学性能等课程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金属材料合金化的一般规律及各类主要金属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课堂讲授、综合性实验、综合性作业等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要求 1)掌握主要金属材料的合金化基本原理,了解材料成分设计和工艺设计的依据,为发掘材料潜力和开发新材料打下一个理论基础; 2)了解各种典型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结构和性能之间的有机关系; 3)能初步从零件的服役条件出发,对材料提出合理的技术要求,正确地选择材料并合理制订工艺。 3、课程改革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在新的专业内涵下,进行了课程体系的重构。专业主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品牌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金属材料学》是该专业主干课程中涉及综合性知识的一门课程,从知识结构来说,它是一门该专业最后的综合性主干课,也是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上最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一门课程。根据专业建设的情况和课程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主要是精简和补充内容、编制多媒体电子课件、改革教学方法、开展课堂讨论、增加综合性作业,选编习题和布置课堂思考题、设计综合性实验等。目的是使学生对专业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理解专业知识的主线、核心和思想,培

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编写《习题和思考题》是其中部分的内容。 结合20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课程内涵、重点和难点的深入理解,编写了具有特色的相应教材。 二、习题和思考题 绪论 01、1958年世界工业博览会在比利时召开,博览会大楼,是由9个巨大金属球组成,球直径为18米,8球位于立方体角,1球在中心。这象征什么? 说明什么意义? 02、为纪念世界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莫斯科列宁大街上建造了40英尺高的雕象,雕象材料是钛合金。为什么用钛合金做? 代表什么意义? 03、金子从古到今都作为世界上的流通货币,为什么? 铜是人类最早认识和使用的金属,为什么? 04、1983年在上海召开的第4届国际材料及热处理大会的会标是小炉匠锤打的图案,代表什么意义?为什么古代著名的刀剑都要经过反复锻打? 05、为什么要提出构筑循环型材料产业的发展方向? 钢合金化原理 1、为什么说钢中的S、P杂质元素在一般情况下总是有害的? 2、钢中常用的合金元素有哪些? 哪些是奥氏体形成元素? 哪些是铁素体形成元素? 3、哪些是碳化物形成元素? 哪些是非碳化物形成元素? 4、钢中的碳化物按点阵结构分为哪两大类? 各有什么特点? 什么叫合金渗碳体和特殊碳化物? 5、简述合金钢中碳化物形成规律。 6、合金元素对Fe-Fe3C相图上的S、E点有什么影响? 这种影响意味着什么? 7、试述钢在退火态、淬火态及淬火-回火态下,不同合金元素的分布状况? 8、有哪些合金元素强烈阻止奥氏体晶粒的长大? 阻止奥氏体晶粒的长大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