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性质对土壤–农作物系统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影响研究进展
水稻对重金属镉和铅的吸收和运转及栽培环境的影响研究

水稻对重金属镉和铅的吸收和运转及栽培环境的影响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水稻对重金属镉(Cd)和铅(Pb)的吸收和运转机制,以及栽培环境对这些过程的影响。
水稻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镉和铅是两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它们在水稻田中的积累和转运对水稻的生长、产量和品质产生显著影响,同时也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探究水稻对这两种重金属的吸收、转运机制以及环境因子对这些过程的影响,对于保障水稻安全生产、降低重金属污染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水稻对重金属镉和铅的吸收和转运机制入手,分析水稻根部对重金属的吸收、茎部对重金属的转运以及籽粒对重金属的积累等过程。
本文还将探讨土壤pH、土壤有机质、灌溉水质等栽培环境因素对水稻重金属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因素,本文旨在为减少水稻对重金属的吸收和积累提供理论依据,为水稻安全生产和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指导。
二、水稻对重金属镉和铅的吸收机制水稻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对环境中重金属的吸收和转运机制一直是环境科学和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特别是镉(Cd)和铅(Pb)这两种常见的重金属,由于其在环境中的广泛存在和潜在的生态风险,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研究水稻对重金属镉和铅的吸收机制,对于理解重金属在水稻体内的分布、积累和转运规律,以及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和降低重金属污染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重金属镉和铅在水稻体内的吸收主要发生在根部。
根系通过主动运输或被动扩散的方式,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吸收进入根细胞。
其中,主动运输通常涉及到特定的转运蛋白,这些转运蛋白能够识别并转运重金属离子。
被动扩散则是指重金属离子顺浓度梯度进入根细胞,这一过程通常不需要额外的能量供应。
吸收进入根细胞的重金属离子,一部分会被细胞内的螯合剂(如谷胱甘肽、植物螯合肽等)结合,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降低其对细胞的毒性。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根际效应研究进展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根际效应研究进展景文杰,全占军,韩煜,蔡譞,马俊勇*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摘要 由根际分泌物介导的根际效应表现为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种类和活性、土壤理化性质(如酶、pH 、有机质等)显著不同于非根际土壤。
根际效应受土壤类型、植物种类等影响较大,在农业生产、林业防护等领域被广泛研究,并被投入到实际应用中。
近年来,根际效应在土壤修复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其修复机制、影响因素等尚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综述了受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根际效应的修复机制、影响因素,并提出加强修复效果的措施,以期利用根际效应提高土壤生物修复效率。
根际效应驱动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和分布差异显著,受土壤类型、植物功能性状、重金属性质等因素影响,土壤改良、接种外源微生物等措施可强化植物根际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
然而目前相关研究时间较短、规模较小,忽略了多年生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根际效应对重金属修复效果的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周期长导致筛选特异性修复植物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随着根际效应在土壤修复领域研究的深入,建议展开更系统、全面、长期的指标监测研究,从而明确影响根际效应修复重金属的主次因素,同时筛选出针对不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特异性修复植物,以便于建立土壤生物修复的植物资源库。
关键词 根际效应;重金属;土壤;根际修复中图分类号:X53 文章编号:1674-991X (2022)01-0153-08 doi :10.12153/j.issn.1674-991X.20210505Research progress of rhizosphere effect in the remediation of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oilJING Wenjie, QUAN Zhanjun, HAN Yu, CAI Xuan, MA Junyong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Abstract The rhizosphere effect mediated by rhizosphere exudates shows that the species and activities of microorganisms, and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such as enzymes, pH and organic matter in rhizosphere soil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non-rhizosphere soil. Rhizosphere effect is greatly affected by soil types and plant species, etc., and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and used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forestry protection. In recent years, some progress had been made in the research of rhizosphere effect on soil remediation, but systematic understanding of its remediation mechanism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still need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In this study, the remediation mechanism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hizosphere effect in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oil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and th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remediation effect wer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soil bioremediation efficiency by rhizosphere effect. The review indicated that the rhizosphere effects drove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form and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between the rhizosphere and non-rhizosphere soils. Affected by soil types, plant functional traits, heavy metal properties and other factors, soil improvement and inoculation of exogenous microorganisms could enhance the remediation effect of plant rhizosphere on heavy metals contaminated soil. However, current studies were in short term and small scale, and had neglected the rhizosphere effects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of perennial plants on heavy metal remediation, and the long cycle of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et a challenge for screening of specific remediation plants. With the deeper study of rhizosphere effect in the field of soil remediation, it wa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more systematic, comprehensive and long-term index monitoring researches to identify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storation of heavy metals by rhizosphere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specific remediation plants of different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oil types收稿日期:2021-09-13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1101-3)作者简介:景文杰(1995—),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矿山生态修复根际土壤研究,*****************.cn* 责任作者:马俊勇(1991—),男,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全球气候变化生态学相关研究,*******************Vol.12,No.1环 境 工 程 技 术 学 报第 12 卷,第 1 期Jan.,2022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2022 年 1 月景文杰,全占军,韩煜,等.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根际效应研究进展[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2,12(1):153-160.JING W J,QUAN Z J,HAN Y,et al.Research progress of rhizosphere effect in the 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oil[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2022,12(1):153-160.were needed to be selected to facilit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soil bioremediation plant resource bank. Key words rhizosphere effect; heavy metal; soil; rhizoremediation根际是指植物根系与植物-微生物-土壤之间相互作用的狭窄而敏感的土壤微环境区域,其物理、化学、生物特性与原土体显著不同。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及其研究进展_孙鹏轩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及其研究进展孙鹏轩(辽宁省大气污染防治管理中心,辽宁沈阳110161)摘要:目前土壤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已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
重金属污染是土壤污染的一个主要方面。
如何有效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保护耕地,保障食品安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对各种修复技术的原理、实用性及其国际研究与发展动态作一简述,并提出几点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土壤污染;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食品安全Abstract :Currently growing problem of soil pollution,has threatened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Heavymetal pollution is a major aspect of soil pollution.Effectively control of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for protection of arableland and food safety has become a hot issue.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s of various repair techniques ,practical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s are briefly described ,and some newresearch directions are put forward.Key words:soil pollution ;heavy metals pollution ;phytoremediation ;food safety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021(2012)11-0048-04收稿日期:2012-11-06;修订日期:2012-11-09。
过磷酸钙对土壤重金属迁移和生物利用性的影响研究

过磷酸钙对土壤重金属迁移和生物利用性的影响研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土壤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农药和肥料等,其中农用肥料作为广泛使用的土壤改良剂具有重要作用。
过磷酸钙作为一种常用的磷肥,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然而,过磷酸钙施用后对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和生物利用性会产生一定影响。
过磷酸钙施用对土壤重金属迁移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土壤环境条件、重金属的物化性质以及过磷酸钙本身的性质等因素。
研究表明,过磷酸钙施用后,可以通过与土壤中的重金属形成络合物或沉淀物,降低重金属的迁移性,减少其对地下水和表层水的污染风险。
此外,过磷酸钙也可以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减少重金属对植物和农作物的吸收和蓄积。
这些效应主要是由于过磷酸钙在土壤中与重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难溶的沉淀物或稳定络合物,降低了重金属的生物利用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过量使用过磷酸钙可能导致土壤中镉和铅等重金属的富集。
镉和铅是土壤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害。
过磷酸钙中的磷酸根可以与土壤中的铅和镉形成难溶的沉淀物,但当过磷酸钙的用量超过土壤中重金属的背景值时,过磷酸钙可能会增加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风险,进而对农作物和水体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进行过磷酸钙施用时,需要根据土壤重金属含量和过磷酸钙的使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以降低重金属的迁移风险。
除了影响土壤重金属迁移外,过磷酸钙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利用性也具有一定影响。
研究发现,过磷酸钙施用可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减少其对农作物和植物的吸收和转移。
这主要是由于过磷酸钙能形成难溶的沉淀物或稳定络合物,降低重金属的活性形态和可溶性,减少其被植物根系吸收的机会。
此外,过磷酸钙的施用还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加速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转化和固定,降低其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有效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过磷酸钙的施用对农作物和植物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土壤重金属污染案例及分析(6篇)

土壤重金属污染案例及分析(6篇)篇一:土壤重金属污染案例及分析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现状、危害及治理措施一、本文概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镉污染尤为突出。
镉是一种毒性极强的重金属元素,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现状、危害及治理措施。
我们将探讨镉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排放、农业活动、城市污水等。
我们将分析镉污染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的危害,以及对农作物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治理措施,包括源头控制、土壤修复、农业管理等,以期为我国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现状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镉污染尤为引人关注。
镉是一种具有显著生物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它在土壤中的积累不仅会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会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
在全球范围内,镉污染问题普遍存在。
特别是在一些工业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土壤镉污染尤为严重。
这些地区的工业活动,如采矿、冶炼、电镀等,会产生大量的含镉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如果不经过有效处理而直接排放,就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
在我国,土壤镉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
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地区长期存在重金属排放超标的问题,导致土壤镉含量严重超标。
这些地区的土壤不仅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而且农产品质量也受到影响,甚至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为了有效应对土壤镉污染问题,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例如,加强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监管和处理,推广环保技术和清洁能源,开展土壤污染修复和生态恢复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改善土壤镉污染现状、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土壤镉污染问题仍然严峻,需要进一步加强治理力度。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深化对土壤镉污染问题的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理技术和方法,为实现土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土壤理化性质及重金属含量分析

土壤理化性质及重金属含量分析一、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是地球的表层,由矿质、有机质、水、空气和土壤生物等组成。
土壤的理化性质是指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1)土壤颗粒组成:土壤颗粒组成主要包括砂、粉砂、粉土和粘土。
砂颗粒在0.05-2.0mm之间,具有较大的颗粒和较好的通气性;粉砂颗粒在0.002-0.05mm之间,具有适度通气性及适度保水性;粉土颗粒在0.002-0.02mm之间,具有较好的保水性;粘土颗粒在小于0.002mm,具有良好的粘合特性。
(2)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之间的排列和连接方式。
土壤结构影响土壤通气性、渗透性、保水性和透水性等。
常见的土壤结构有块状结构、柱状结构、自由颗粒结构和块状颗粒结构等。
(3)土壤密度:土壤密度是指土壤单位体积的质量。
土壤密度的大小与土壤孔隙度、通气性和根系生长有关。
(4)土壤水分:土壤水分包括田间持水量、枯萎点和毛管水等。
土壤水分对植物生长及土壤性质有一定的影响。
2.化学性质(1)pH值:土壤的pH值是指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H+)浓度的负对数。
pH值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和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2)电导率:土壤的电导率是指土壤溶液的电导能力。
电导率是土壤盐碱程度的指标,高电导率表示土壤中盐分含量较高。
(3)有机质含量: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是指土壤中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
有机质对土壤结构、肥力和水分保持等有重要影响。
重金属在土壤中是常见的存在形式之一,但过量的重金属含量会对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分析可以帮助了解土壤的环境质量。
1.采样与准备首先需要选择代表性样品进行采样,采样点应尽量避免受到人为干扰。
采样时使用干燥的工具,将土壤样品按照一定的深度和面积采集,并混合均匀。
将土壤样品分装到干燥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2.化学分析重金属含量分析可以使用多种化学方法,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
土壤有机物—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

土壤有机物—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作者:李冰李玉双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7年第18期摘要:有机物-重金属复合污染物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作用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其生物有效性与单一组分污染不同,单一污染理论常常无法解决复合污染问题。
基于土壤有机物-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物有效性研究现状,从生物有效性变化类型、机制及影响因素3个方面,综述土壤有机物-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并提出该领域研究中的不足和展望。
关键词:土壤复合污染;有机物-重金属;交互作用;生物有效性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8-3405-05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18.002Abstract: The combined pollutant of organic substance and heavy metal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ombined pollutant and soil environmental factors is universal and multifarious, and its bio-availability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single component pollution. The single pollution theory usually fail to explain compound pollution phenomenon. Based on status quo of research on the bioavailability of the combined pollutant, from the variation types, mechanism,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bio-availability,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bio-availability of combined pollution of the soil organic substance and heavy metals was summarized, and the existing deficiencies and research prospects were put forward.Key words: soil combined pollution; organic substance and heavy metal; interaction; bio-availability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在工农业生产活动中使用、产生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管理、处理能力等因素,越来越多的人工合成化学物质进入环境,导致不同类型、功能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铁基材料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研究进展

• 116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h t t p://ysyl.bgri2021年第3期doi: 10. 3969/j. issn. 1007-7545. 2021. 03. 018铁基材料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研究进展黄剑、陈涛1>2,程胜1,蒋少军1,晏波1_2(1.华南师范大学环境研究院,广东省化学污染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006;2.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广州510006)摘要:铁基材料可通过降低重金属的有效态比例.降低t壤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控制重金属毒性危害,具有来源广、生产成本低、稳固效果优良等优势。
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铁基材料在农田土壤修复过程中存在的作用机理如吸附沉淀、还原、氧化等,以及影响因素如土壤水分、p H、有机质含量和离子竞争等进行了阐述。
对铁基材料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S潜力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相关展望。
关键词:铁基材料;土壤重金属修复;作用机理;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7545(2021)03-0116-06Research Progress of Iron-based Materials Remediation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Farmland SoilHUANG Jian' ,CHEN Tao K2,CHENG Sheng1 ,JIANG Shao-jun1,YAN Bo1-2(1.G 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i a l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C h e m i c a l P o l l u t i o n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a f e t y.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S o u t h C h i n a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G u a n g z h o u510006,C h i n a;2.S c h o o l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S o u t h C'h i n a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G u a n g z h o u510006,C h i n a)Abstract :Iron-based materials can reduce effective state heavy metals proportion and heavy metals bioavailability in soil,and control heavy metals toxicity.There are advantages of wide source,low production cost and good stable effect.Operation mechanism of iron-based materials during soil heavy metals remediation such as adsorption,precipitation,reduction,oxidation,as well as influencing factors such as soil moisture,pH value,organic content and ion competition were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though referring to domestic and overseas literatures.Potentiality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of iron-based materials remediation in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oil were expected.Key w ords:iron-based materials;soil heavy metals remediation;action mechanisms;influence factors工业化和城市化,特别是采矿及冶炼生产导致大量重金属迁移至土壤中,造成了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