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评定及评价要求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评定及评价要求噪声环境是指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遭受到的各种噪声的总体表现。

噪声环境的影响评价等级评定及评价要求主要是对噪声环境进行科学评估,确定其对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本文将从噪声环境评价的等级评定和评价要求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噪声环境评价等级评定

为了科学评估噪声环境的影响程度,可以采用噪声等级评定方法。具

体评级可以根据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或者相关规范和标准来制定。一般来说,噪声环境评价等级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

1.噪声源种类与数量:评定噪声环境时,需要统计和分析噪声源的种

类和数量。常见的噪声源包括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等。不

同噪声源的数量和强度将对噪声环境评价等级产生影响。

2.噪声水平:噪声水平是评估噪声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通过测

量和监测来获取。一般来说,噪声水平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评价等

级也会更高。

3.暴露时间:暴露时间是指人们在噪声环境下暴露的时间长短。噪声

环境评价等级的评定中,需要考虑人们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地点的暴露时

间情况。

4.评价指标与标准:评价噪声环境的指标和标准也是评定等级的重要

依据。不同的噪声环境评价标准将会给出不同的评级结果。

根据以上指标的评定和加权计算,可以得出噪声环境的评价等级,如

A类、B类、C类等级,以此来反映噪声环境的影响程度。评价等级越高,表明噪声环境越严重,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的影响也越大。

二、噪声环境评价要求

噪声环境评价要求主要是对噪声环境进行科学评估,确定其对人们健

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进而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下面是一些

常见的噪声环境评价要求:

1.测量方法与设备的选择:评价噪声环境时,需要选用合适的测量方

法和仪器设备进行噪声水平的测量。这些方法和设备需要具备一定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以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2.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评价噪声环境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是评价的重要

一环。需要对测量得到的噪声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分析,绘制噪声等级

分布图,以便对噪声环境进行综合评价。

3.对人体的影响评估:噪声环境评价不仅要评估噪声的水平和分布情况,还需要对其对人体的影响进行评估。可以采用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法,分析噪声对人体的听觉、心理和生理影响,进而确定对人体健康的风险程度。

4.管理和控制措施的制定:最后,根据噪声环境评价的结果,制定科

学的管理和控制措施。这些措施可以包括:建立和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

加强噪声源的管理和控制,提高噪声隔离措施和防护措施,培养人们的噪

声环境意识等。

综上所述,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评定及评价要求是对噪声环境进行

科学评估,确定其对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管理

和控制措施。通过适当的评价等级评定和评价要求,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噪声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环境噪声评价量及标准

噪声评价量的建立必须考虑噪声对人的影响的特点。频率特性不同的噪声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如相同强度的中、高频噪声比低频噪声对人的影响更大;时间特性不同的噪声对人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噪声涨落对人的影响存在差异,涨落大的噪声及脉冲噪声比稳定态噪声更能使人烦恼;噪声出现时间饿不同对人的影响也不一样,同样的噪声出现在夜间比出现在白天对人的影响更明显;不同心理和生理特征的人群对相同的声音反应不同,一些人认为iyoumei 的音乐,而另一些人听起来却是噪声,休闲时的动听歌曲在需要休息时候会成为烦人的噪声。 一、噪声评价量包括:1、响度和响度级2、计权声级3、累计百分数声级4、反映噪声对语言交流干扰程度的量5、针对室内噪声的评价量6、与烦恼程度有关的评价量7、噪声冲击指数。 (一)、响度级: 当某一频率的纯音与1000Hz 的纯音听起来同样响时,这时1000Hz 纯音的声压级就定义为该声音的响度级。响度级的符号为LN ,单位为方(phon )。 (二)、等响曲线: 对各个频率的声音作试听比较,得到达到同样响度及时频率与声压级的关系曲线,通常称为等响曲线。 (三)、响度正常听者判断一个声音比响度级为40 phon 参考声强响的倍数,规定为响度级为40 phon 时响度为1sone 。响度是与主观轻响程度成正比的参量,符号为N ,单位是“宋” (sone)。 (四)、斯蒂文斯响度 噪声掩蔽:由于噪声的存在,降低了人耳对另外一种声音听觉的灵敏度,使听阈发生迁移的现象叫做噪声掩蔽。 掩蔽值:听阈提高的分贝数。 对宽频带的噪声考虑了计权因素:响度指数最大的频带贡献最大,而其他频带由于最大 响度指数频带声音的掩蔽效应,他们对总响度的贡献应乘上一个小于1的修正因子。 斯蒂文斯响度计算方法:测出频带声压级;从图上查出各频带声压级应的响度指数; 取其中最大值,将其从响度指数总和中扣除,乘以频带修正因子F ,最后与最大值相加即得响度指数; (五)、计权声级:通常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声压级经某一特定的加权修正后,再叠加计算可得到噪声的总声压级,此声压级称为计权声级。计权网络:是近似以 ⎪⎭ ⎫ ⎝⎛-⋅+=∑ =m n i i m S S F S S 1S P 2log 1040+ =

噪声标准对于环境噪音评估和监测的要求和方法

噪声标准对于环境噪音评估和监测的要求和 方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噪音逐渐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规范环境噪音评估和监测工作,保护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各国纷纷制定出噪声标准,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估和监测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噪声标准对于环境噪音评估和监测的要求和方法。 一、噪声标准的意义和作用 噪声标准是用于衡量和控制噪声水平的一套规范和准则。它的制定主要是为了保护人们的健康和身心安全,维护社会安宁。噪声标准的实施有利于减少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噪声标准也为相关行业提供了一个参照物,有助于规范行业运作,保障企业和居民的利益。 二、噪声标准的要求 1. 噪声限值要求 噪声标准通过设定一定的噪声限值,明确了允许的噪声范围。根据不同的场所和用途,各国的噪声标准可能会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噪声标准的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不同时间段的噪声限制,例如白天、夜间和宵禁期间的限制可能不同;二是对于不同区域的噪声限制,例如居民区、工业区和交通干道的噪声限制可能不同。 2. 噪声源的分类和管理要求

噪声标准还对噪声源进行了分类和管理。各类噪声源被分为不同的 等级,通常包括环境噪声、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等。对于不同等级的 噪声源,噪声标准要求相关单位或个人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管理,减 少其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三、噪声评估方法 1. 噪声测量 噪声测量是评估环境噪音水平的基础。通过使用专业的噪声测量仪器,如声级计等,对目标区域内的噪声进行采样和分析。噪声测量应 当准确、全面地记录环境噪音,并按照噪声标准的要求进行数据处理。 2. 噪声模拟 噪声模拟是将测量到的噪声数据进行计算和模拟,得出噪声源对目 标区域的影响程度。噪声模拟可以通过专业的噪声建模软件实现,根 据噪声来源特点和环境参数,模拟出噪声的传播规律和影响范围,为 噪声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3. 噪声评估报告 噪声评估报告是对环境噪音进行评估和分析的结果输出。报告应当 包括对噪声源、噪声水平和影响范围的详细描述,准确反映噪声对周 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程度。噪声评估报告应当符合噪声标准的要求, 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四、噪声监测方法

噪声评价方法

噪声评价方法 噪声评价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对于噪声,如何进行评价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将从噪声评价的目的、噪声评价的方法以及噪声评价的标准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噪声评价的目的 噪声评价是通过对环境中的噪声进行检测、分析和评价,判断噪声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个: 1. 评价噪声对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 评价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3. 判断工程、设备等的噪声是否存在问题; 4. 制定和评估噪声控制措施的效果。 二、噪声评价的方法

目前,噪声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频谱分析法:通过分析噪声信号的频谱特点,评价噪声的频率成分和能量分布规律,了解噪声的频率特性,并对噪声进行分类和鉴别。 2. 声级计测量法:通过声级计对噪声进行测量,直接表征噪声的声学参数。声级计测量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也是最准确的一种测量方法。 3. 应答分析法:利用噪声与物体的相互作用,反向分析物体的形态、尺寸、材料和声学性能等参数。应答分析法一般用于评价机器、设备噪声和城市环境中复杂的噪声源。 4. 学习和生理评价法:在了解噪声的特性和对人体的生理影响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和生理实验等方法,评价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包括听觉、心理、生理、社会行为等因素。 三、噪声评价的标准 为了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国家和地方制定了一系列噪声污染控制标准。目前,我国的噪声控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标准:主要涉及城市交通道路周围噪声的评价和控制。 2. 工业企业噪声标准:主要规定了不同类型工业企业噪声排放的标准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评定及评价要求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评定及评价要求噪声环境是指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遭受到的各种噪声的总体表现。 噪声环境的影响评价等级评定及评价要求主要是对噪声环境进行科学评估,确定其对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本文将从噪声环境评价的等级评定和评价要求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噪声环境评价等级评定 为了科学评估噪声环境的影响程度,可以采用噪声等级评定方法。具 体评级可以根据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或者相关规范和标准来制定。一般来说,噪声环境评价等级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 1.噪声源种类与数量:评定噪声环境时,需要统计和分析噪声源的种 类和数量。常见的噪声源包括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等。不 同噪声源的数量和强度将对噪声环境评价等级产生影响。 2.噪声水平:噪声水平是评估噪声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通过测 量和监测来获取。一般来说,噪声水平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评价等 级也会更高。 3.暴露时间:暴露时间是指人们在噪声环境下暴露的时间长短。噪声 环境评价等级的评定中,需要考虑人们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地点的暴露时 间情况。 4.评价指标与标准:评价噪声环境的指标和标准也是评定等级的重要 依据。不同的噪声环境评价标准将会给出不同的评级结果。

根据以上指标的评定和加权计算,可以得出噪声环境的评价等级,如 A类、B类、C类等级,以此来反映噪声环境的影响程度。评价等级越高,表明噪声环境越严重,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的影响也越大。 二、噪声环境评价要求 噪声环境评价要求主要是对噪声环境进行科学评估,确定其对人们健 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进而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下面是一些 常见的噪声环境评价要求: 1.测量方法与设备的选择:评价噪声环境时,需要选用合适的测量方 法和仪器设备进行噪声水平的测量。这些方法和设备需要具备一定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以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2.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评价噪声环境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是评价的重要 一环。需要对测量得到的噪声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分析,绘制噪声等级 分布图,以便对噪声环境进行综合评价。 3.对人体的影响评估:噪声环境评价不仅要评估噪声的水平和分布情况,还需要对其对人体的影响进行评估。可以采用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法,分析噪声对人体的听觉、心理和生理影响,进而确定对人体健康的风险程度。 4.管理和控制措施的制定:最后,根据噪声环境评价的结果,制定科 学的管理和控制措施。这些措施可以包括:建立和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 加强噪声源的管理和控制,提高噪声隔离措施和防护措施,培养人们的噪 声环境意识等。 综上所述,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评定及评价要求是对噪声环境进行 科学评估,确定其对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管理

环评工作等级划分

环评工作等级划分.txt男人应该感谢20多岁陪在自己身边的女人。因为20岁是男人人生的最低谷,没钱,没事业;而20岁,却是女人一生中最灿烂的季节。只要锄头舞得好,哪有墙角挖不到?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大纲的要求:1.掌握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2.熟悉各等级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 分为三级。一级为详细评价,二级为一般评价,三级为简要评价。 1.评价等级划分的依据包括: ⑴建设项目规模。按投资额可将建设项目分为大、中、小性不同的等级,不同的时期大、中、小型分类的标准不同。 ⑵噪声源种类和数量。噪声源种类和数量是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的重要依据。 ⑶建设项目噪声有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 ⑷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 2.评价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 ⑴一级评价。A.大、中型建设项目、属于规划区内(包括规划的建成区和未建成区)的建设工程。B.受噪声影响的范围内有适用于《声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0类标准及以上需要特别安静的地区,以及对噪声有限制的保护区域等噪声敏感目标。C.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显著增高(噪声级增高量达5~10dBA以上)或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的情况。 ⑵二级评价。A.新建、改建、扩建大中型项目,若其所在功能区属于适用于《声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1类、2类标准的地区。B.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较明显著高(噪声级增高量达3~5dB(A)以上)或受噪声影响人口增加较多的情况。 ⑶三级评价。A.处在适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的3类标准及以上的地区(指允许的噪声标准值为65dB(A)及以上的区域)的中型建设项目以及处在《声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1、2类标准地区的小型建设项目。B.大、中型建设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很小(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内)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 3.各等级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 3.1一级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 ⑴环境噪声现状应实测。 ⑵噪声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绘制声级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 ⑶给出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范围和程度。 ⑷对噪声级变化可能出现几个阶段的情况(如建设期、投产运行后的近期、中期、远期)应分别给出其噪声级。 ⑸项目可能引起的非项目本身的环境噪声增高(如机场建设引起相关道路车流量增多噪声升高)也应给予分析。 ⑹对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建设方案等对策所引起的声环境变化应进行定量分析。 ⑺针对建设项目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对策,并进行经济与技术可行性分析,给出最终降噪效果。 3.2二级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 ⑴环境噪声现状以实测为主,可适当利用当地已有的环境监测资料。

区域噪声环境质量总体水平等级评定标准

区域噪声环境质量总体水平等级评定标准 区域噪声环境质量总体水平评定标准起制定依据于《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2015)以及《城市环境噪声评价与测量技术规范》 (HJ 2.4-2017)。为了评估区域噪声环境质量的总体水平,必须综合 考虑不同噪声源的强度、持续时间以及对人群的影响。 评估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噪声源种类及强度:根据不同噪声源的特点和对人体健康的影 响程度进行分类。一般将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社区噪声、建筑施工 噪声等纳入评估范围。对于不同种类的噪声污染源,设定相应的强度 限制值,如在居住区内的交通噪声限制值为50 dB(A)白天和45 dB(A) 夜晚。 2.频率特性:不同频率的噪声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同。低频噪声对 人体的影响较大,而高频噪声则对人体的影响较小。因此,对于不同 频率范围的噪声,设置不同的限制值。比如限制低频噪声为50 dB(A) 白天和45 dB(A)夜晚,限制高频噪声为55 dB(A)白天和50 dB(A)夜晚。

3.噪声时段:不同时间段内噪声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同,因此需要 设定不同的限制值。一般将白天、夜晚和特殊时段(如深夜)作为评 估的时间范围。白天指6:00-22:00,夜晚指22:00-6:00,特殊时段指 夜晚22:00-次日6:00。为使评估结果更准确反映人群的实际噪声暴露 水平,需增加特殊时段的限制值。 4.评价指标:一般采用等效连续声级(Leq)作为评价指标。等效 声级是在一定时间内,按平方根的方法换算为等效的连续声级。以Leq 为评价指标可以反映人体在一定时间段内的噪声暴露状况。一般设置 的评价时间为24小时,得出的结果即为区域噪声环境质量总体水平。 5.评估方法:为了准确评估区域噪声环境质量的总体水平,需要 采取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例如,可以选择代表性点位进行长期连续 监测,然后结合现场调查和人口分布情况,综合分析评估结果。另外,还可以采用噪声模型进行预测评估,通过各种因素的模拟来评估区域 噪声环境质量的总体水平。 综上所述,区域噪声环境质量总体水平评定标准应包括噪声源种 类及强度、频率特性、噪声时段、评价指标以及评估方法等内容。通 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和监测区域噪声环境

噪声常规监测标准和声环境质量标准

3.2.5环境噪声监测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五类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声环境质量评价与管理; 一、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精度为2 型及2 型以上的积分平均声级计或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器,其性能需符合GB3785 和GB/T 17181 的规定,并定期校验注:现场普查达到Ⅲ型仪器要求,一般现场测量达到Ⅱ型仪器要求;测量前后使用声校准器校准测 ; 测量应在无雨雪、无雷电天气,风速5 m/s 以下时进行; 四、监测类型与方法 根据监测对象和目的,环境噪声监测分为声环境功能区监测和噪声敏感建筑物监测两种类型; A.声环境功能区监测 A.1 监测目的

评价不同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夜间的声环境质量,了解功能区环境噪声时空分布特征; A.2 定点监测法 A.2.1 监测要求 选择能反映各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特征的监测点1至若干个,进行长期定点监测,每次测量的位置、高度应保持不变;对于0、1、2、3类声环境功能区,该监测点应为户外长期稳定、距地面高度为声场空间垂直分布的可能最大值处,其位 , A.3.1.1 监测要求 将要普查监测的某一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成多个等大的正方格,网格要完全覆盖住被普查的区域,且有效网格总数应多于100 个;测点应设在每一个网格的中心,测点条件为一般户外条件;监测分别在昼间工作时间和夜间22:00-24:00时间不足可顺延进行;在前述测量时间内,每次每个测点测量10min 的等效声级Leq,同时记录噪声主要来源;监测应避开节假日和非正常工作日;

A.3.1.2 监测结果评价 将全部网格中心测点测得的10min 的等效声级Leq 做算术平均运算,所得到的平均值代表某一声环境功能区的总体环境噪声水平,并计算标准偏差;根据每个网格中心的噪声值及对应的网格面积,统计不同噪声影响水平下的面积百分比,以及昼间、夜间的达标面积比例;有条件可估算受影响人口; A.3.2 4类声环境功能区普查监测 A.3.2.1 监测要求 以自然路段、站场、河段等为基础,考虑交通运行特征和两侧噪声敏感建筑 ,以此得出某条交通干线两侧4类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平均值; 也可对某一区域内的所有铁路、确定为交通干线的道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按前述方法进行长度加权统计,得出针对某一区域某一交通类型的环境噪声平均值; 根据每个典型路段的噪声值及对应的路段长度,统计不同噪声影响水平下的路段百分比,以及昼间、夜间的达标路段比例;有条件可估算受影响人口; 对某条交通干线或某一区域某一交通类型采取抽样测量的,应统计抽样路段

环境噪声监测与评价标准

环境噪声监测与评价标准 噪声是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环境问题,对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各国纷纷制定环境噪声监测与评价标准,在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环境噪声监测与评价标准进行探讨。 一、背景引言 噪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声压级和频率分布范围内的声音。它广泛存在于城市、工业、交通、建筑等各个领域。噪声对人体健康和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对于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程度也不可忽视。因此,制定噪声监测与评价标准是必要的。 二、噪声监测与评价标准的意义 噪声监测与评价标准的制定,有助于为公众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推动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科学化、合理化。同时,它也为企业、政府提供了参考,帮助他们进行环境保护和噪声治理。 三、噪声监测与评价标准的目的 1. 了解环境中噪声的种类、特点和来源; 2. 评估噪声对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3. 为各行业制定合理的噪声控制目标; 4. 为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噪声监测与评价标准的内容 1. 监测方法与仪器 噪声监测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专业的仪器设备。一般包括声级计、频谱分析仪等。通过合理选择监测方法和仪器,可以确保监测结果的 准确性和可比性。 2. 监测参数与评价指标 噪声监测的参数包括声级、频谱、持续时间等。评价指标主要包括Leq(等效声级)、Lmax(最大声级)、Lmin(最小声级)等。这些 指标可以反映噪声的强度、变化和持续时间,为噪声评价提供依据。 3. 监测与评价标准 不同行业和场所的噪声标准有所不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标 准非常重要。比如,住宅区、学校、医院等对噪声的要求会更高,而 工业区、交通枢纽等对噪声容忍度相对较高。此外,还可以制定夜间 噪声标准和噪声扰民标准,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4. 数据分析与汇报 噪声监测完成后,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处理非常重要。可以采 用统计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准确的结论。同时,对监测 结果进行汇报和通告,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公开噪声情况。 五、噪声监测与评价标准的挑战与展望

第七章:声环境影响评价

第七章:声环境影响评价 一、基本概念 敏感目标:指医院、学校、住宅自然保护区等对噪声敏感的建筑物和区域。 贡献值:由建设项目自身在预测点产生的声压级。 背景值:不包含建设项目之外的环境声级。 预测值:贡献值和背景值采用能量叠加方法得到的声级。 二、噪声与噪声评价量 环境噪声:声音是一定震动频率的空气作用于人耳鼓膜而产生的感觉—声源、传播途径、受声体。 噪声: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不需要的声音(主观)--自然界、人为活动噪声 噪声的特点:局限性、分散性、暂时性 环境噪声: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环境的声音。 环境噪声污染: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且干扰了他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噪声的分类:如上,按照辐射性质:点线面声源 噪声评价量: (1)噪声物理量:声波、频率、声速、声压、声压级(人耳:20-20000HZ)(2)分贝计算:见噪声笔记 (3)A声级LA,适用于连续稳定的噪声,贴合人耳的特性,应用最广。LAeq等效连续A声级。 评价时段: ●运行期生源为固定时段,固定声源投产运行后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 ●运行期声源为流动声源时,将工程预测代表性时段(一般分为运行近期、中 期、远期)分别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 评价等级的划分和工作要求: 1、建设项目所在的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 2、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 3、受建设项目影响人口数量。 三、评价的工作范围: 点声源: 一级评价:评价范围在项目边界往外200m内。二、三级评价,范围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偏小,若周围有较为空旷而较远处有敏感区域,则评价范围应适当宽到敏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噪声环境是指由于各种噪声源(如交通、工业、建筑工地等)的存在 而导致的环境噪声的总体状况。噪声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环境问题之一, 对人体健康、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对噪声环境 进行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 噪声环境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环境噪声水平:环境噪声水平是评价噪声环境的关键指标之一、通 过对环境中各种噪声源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得到一个具体的噪声水平值。通常使用分贝(dB)作为噪声水平的单位,分贝值越高,表示噪声越大。 根据不同的噪声敏感性,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噪声干扰区域。 2.噪声频谱特性:噪声频谱特性是指噪声在不同频率范围内的能量分 布情况。通过分析噪声的频谱特性,可以了解到噪声的主要频率成分和特点。例如,交通噪声的频谱特性通常表现为低频成分较多,而机器噪声则 会有明显的高频成分。了解噪声的频谱特性有助于制定有效的噪声控制策略。 3.非听觉影响:除了直接影响人们听觉系统外,噪声还会对人们的生 理和心理状态产生影响。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会引起人们的心理疲劳、失眠、血压升高等生理反应。此外,噪声还会干扰人们的注意力、记忆力和 思维能力,降低工作和学习效率。因此,评价噪声环境的影响还应包括对 人们的非听觉影响的综合考虑。 4.噪声源与环境的关系:噪声源与环境的关系是评价噪声环境重要的 一个方面。不同类型的噪声源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也对噪声控制措施 的制定提供了指导。例如,噪声源的位置、高度、数量等因素都会对噪声

的传播路径和范围产生影响。通过研究噪声源与环境的关系,可以制定出 合理的噪声控制策略,减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5.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同地区和国家对噪声环境的控制都有相应 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评价噪声环境的影响还应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进行。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通常包括噪声限制值、噪声测量方法和噪声控 制要求等。评价噪声环境的结果可以与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比较,以 确保噪声环境达到相关要求。 总之,噪声环境的评价应该是一个综合考虑噪声水平、噪声频谱特性、非听觉影响、噪声源与环境关系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过程。这样可以 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噪声环境对人类健康和生活的影响,进而制定有效 的噪声控制措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噪声分级标准

噪声分级标准 一、噪声类型 连续性噪声:如机械轰鸣声、交通噪声等,持续时间较长,对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产生持续影响。 间歇性噪声:如建筑工地施工噪声、工厂加工作业噪声等,短时间内发出较大声响,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较大影响。 二、噪声来源 机械性噪声:由机械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撞击、摩擦等引起,如风机、压缩机、机床等设备产生的噪声。 空气动力性噪声:由气体流动过程中产生的涡流、气蚀、压力波动等引起,如鼓风机、通风机、空气压缩机等设备产生的噪声。 电磁性噪声:由电磁场作用下的铁磁体或电磁体振动引起,如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等设备产生的噪声。 交通运输噪声:由交通工具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冲击、振动、气动等引起,如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产生的噪声。 三、噪声频率 低频噪声:频率在500赫兹以下,主要来源于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的运转。 中频噪声:频率在500赫兹至2000赫兹之间,主要来

源于空气动力设备和电磁设备。 高频噪声:频率在2000赫兹以上,主要来源于一些高频设备如电子设备、通讯设备和工业加工设备。 四、噪声分贝 分贝(dB)是衡量声音强度的单位,分贝值越高表示声音强度越大。 不同分贝水平的噪声对人的影响:低分贝的噪声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影响较小,而高分贝的噪声则可能导致听力受损、生理应激反应以及心理压力增大。 五、噪声评价 噪声评价指数(NR):用于评估一个场地的总体噪声水平,将各个方位和不同时间的噪声测量值进行加权平均,得出一个综合的噪声评价指数。 噪声暴露量(E):用于评估一个人在特定时间内受到的噪声暴露程度,等于测量点的声压与暴露时间的乘积。 六、噪声标准 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规定了不同场合下允许的噪声排放限值,以确保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不受影响。 职业噪声暴露标准:规定了不同职业场合下工作人员的噪声暴露限值,以保护工作人员的听力健康。 产品噪声标准:针对各种产品如家电、机械设备等,规定了其在使用过程中对外界产生的噪声限值,以减少对周围

噪音环境质量标准

噪音环境质量标准 噪音是指人们感觉到的声音中的不良声音,或者是不受欢迎的声音。在现代社会中,噪音污染已经成为一种令人担忧的环境问题。长时间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会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噪音环境质量标准。 噪音环境质量标准是一个用于评估和控制噪音污染的指标体系。它包括了噪音的特征参数、评价方法和控制要求等内容。一般来说,噪音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公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需求的考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噪音环境质量标准内容: 1.噪音级别: 噪音级别是指噪音的声音强度大小。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进行衡量。不同的地点和时间段对噪音级别的要求不同。例如,居民区和学校周围的噪音级别应该保持在较低水平,以保证居民和学生的休息和学习环境。 2.频率分布:

噪音的频率分布也是噪音环境质量标准的重要内容。不同频率的 噪音对人耳的影响不同。一般来说,低频噪音对人体的影响更大。因此,对于工业区、机场等高噪音源周围的环境,应该更加关注低频噪 音的控制。 3.持续时间: 噪音的持续时间也是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时间暴露在高噪音 环境中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因此,噪音环境质量标 准中一般规定了噪音暴露的时间限制,以保护公众的健康。 4.噪音源要求: 在噪音环境质量标准中,除了对噪音水平、频率分布和持续时间 等进行要求,还对噪音源本身进行了一些限制。例如,对于工业企业、建筑工地等高噪音源,可能需要进行噪音控制设施的安装和使用,以 减少噪音的扩散和影响范围。 5.噪音监测与评估:

噪音环境质量标准还包括了噪音监测和评估的方法和要求。通过定期监测和评估噪音水平和影响范围,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噪音污染问题,并评估采取措施后的效果。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噪音环境质量标准内容。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和公众需求的不同,可能会有一些差异。总的来说,噪音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噪音环境质量标准的有效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通过合作和协调来解决噪音污染问题,创造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简述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

简述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 1.前言 噪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环境问题之一,它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噪声影响评价是对噪声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化评估的 一种方法,而工作等级划分是一种基于噪声影响评价结果进行分级的方法。本文将简要介绍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 2.噪声影响评价的基本原理 噪声影响评价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噪声的特征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 评估其对人类健康和正常生活活动的影响程度。常用的噪声特征参数包括 声级、频率、持续时间等。通过测量噪声的声级,结合人体对不同声级的 反应,可以评估噪声对人体听觉系统的影响。通过测量噪声的频率,可以 评估噪声对人体认知和睡眠的影响。通过测量噪声的持续时间,可以评估 噪声对人体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3.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 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是根据不同噪声水平对人们的工作 产生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类。根据国际标准I SO9612的相关规定,可以将 工作等级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3.1一级工作等级 一级工作等级适用于噪声水平较低,对人们的工作几乎没有影响的环境。在一级工作等级下,人们可以正常进行各种工作活动,并且不受噪声 的干扰。 3.2二级工作等级 二级工作等级适用于噪声水平较高,但仍然可以进行工作活动的环境。在二级工作等级下,人们可能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噪声对工作的干扰,例如戴耳塞或者使用噪声屏障等。 3.3三级工作等级

三级工作等级适用于噪声水平非常高,对人们的工作产生较大影响的环境。在三级工作等级下,人们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来减轻噪声对工作的影响,例如使用主动降噪耳机或者安排工作轮换等。 3.4四级工作等级 四级工作等级适用于噪声水平极高,对人们的工作产生严重影响甚至无法进行工作的环境。在四级工作等级下,人们需要采取最严格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安全,例如完全隔离噪声源或者进行室外工作等。 4.结论 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是根据噪声对人们工作产生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类的方法。通过评估噪声的特征参数,结合国际标准I SO9612的规定,可以将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根据不同的工作等级,人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噪声对工作产生的影响。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对于制定噪声管理和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噪声评价方法

环境噪声评价方法 河南濮阳 457001 摘要环境噪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对人们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建立一套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有效治理环境噪声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环境噪声标准方法达标率评价级别 从广义上讲,凡是人们不需要的,使人厌烦并干扰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和休息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声源的类型按其几何形状特点划分为点声源、线声源和面声源。环境噪声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环境噪声源大体可分为四类:工厂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 为了降低环境噪声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企业和社会对环境噪声的重视和治理力度,建立一套评价噪声的标准和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是针对不同类型噪声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1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采用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详见表1)。 表1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适用区域: 0类标准适用区域:疗养区、高级宾馆区和别墅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1类标准适用区域:居民区、文教区、居民集中区以及机关、事业单位集中的区域。 2类标准适用区域:居住、商业与工业混合区,规划商业区。 3类标准适用区域:规划工业区和已形成的工业集中地带。 4类标准适用区域:城市道路中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的背景噪声。 2评价方法

采用等效声级法,[1]等效声级法即是把实地检测得到的Leq值与国家标准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对照,评价相应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对于超标数据进行相应统计。 2.1功能区噪声评价方法 功能区噪声监测数据在昼间和夜间分别进行监测,选择一个工作日的有代表性的时间段内进行监测。所测数据代表一个工作日的昼间(Ld)和夜间(Ln)等效声级,昼夜等效声级(L dn )由下列公式计算所得。 L dn =10log 10 [16×10Ld/10+8×10(Ln+10)/10] 2.2交通噪声评价方法 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和累计百分声级(Lx),分别用以下公式计算: L X = 式中: I为i段干线测得的平均等效声级,分贝(A); L为i段干线的长度,千米; L为交通干线的总长度,千米; n为交通干线的路段总数 平均车流量(Q)用下式表示: Q= 式中: I为段干线的车流量,辆/小时;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之声环境知识讲解(3)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之声环境知识 讲解(3) 2.1把握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一般分为三级,一级为具体评价,二级为一般性评价,三级为简要评价。 2.1.1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1)建立工程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2)建立工程建立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 (3)受建立工程影响的人口数量。 2.1.2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根本原则 (1)一级评价: 评价范围内有适用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规定的0类声环境功能区域,以及对噪声有特殊限制要求的爱护区等敏感目标, 或建立工程建立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5dB(A)以上(不含5dB(A)), 或受影响人口数量显着增多时,按一级评价。 (2)二级评价: 建立工程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1类、2类地区,

或建立工程建立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dB(A)~5dB(A)(含5dB(A)), 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按二级评价。 (3)三级评价: 建立工程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3类、4类地区, 或建立工程建立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下(不含3dB(A)),且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时,按三级评价。 注:在确定评价工作等级时,如建立工程符合两个以上级别的划分原则,按较高级别的评价等级评价。 例题: 1. 某中型工程,建立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为7~lldB(A),受影响人口显着增多,此建立工程声环境影响应按(A)进展工作。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二级或三级评价 解析:噪声级增高量超过5 dB(A),受影响人口显着增多 2.某中型新建工程,其四周有一疗养区院,此建立工程声环境影响应按( A )进展工作。 A.一级评价

噪声环评工作等级评价范围的确定.电子教案

(首页单独占一页,本行字删掉) 具体教学内容: 一、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2011) 建设项目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原则上应划分工作等级,一般可划分为三级。 1.一级评价对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深入评价 2.二级评价对环境影响进行较为详细、深入评价 3.三级评价可只进行环境影响分析 二、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1.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2.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 3.受建设项目影响人口的数量 三、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1.《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按区域的使用功能特点和环境质量要求,声环境功能区分为五种类型: 1)0类区: 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2)1类区: 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3)2类区: 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4)3类区: 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区域。 5)4类区: 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类和4b类两种类型。 4a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 4b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2. 乡村声环境功能的确定方法 对于没有明确声环境功能区划的乡村,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按以下要求确定乡村区域适用的声环境质量要求: a)位于乡村的康复疗养区执行0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b)村庄原则上执行1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工业活动较多的村庄以及有交通干线经过的村庄(指执行4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以外的地区)可局部或全部执行2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c)集镇执行2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d)独立于村庄、集镇之外的工业、仓储集中区执行3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e)位于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参考GB/T 15190第8.3条规定)内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执行4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3. 各类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等效声级限值 四、噪声环评工作等级的确定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 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一般分为三级 一级为详细评价 二级为一般性评价 三级为简要评价 1.一级评价的确定方法 1)受噪声影响的范围内有适用于《声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0类声环境功能区域,以及对噪声有 特别限制要求的保护区域(动物保护区)等噪声敏感目标 2)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5dB(A)以上(不含5dB(A)) 3)受影响人口数量显著增多 “或”:满足三条依据中任何一条,无需同时满足,即应开展一级评价。 2.二级评价的确定方法 1)项目所在功能区属于《声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1类、2类地区;

声环境质量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 目录 1 概述: 2 适用范围 3 引用文件 4 术语定义 5 分类 6 噪声限值 7 监测要求 ? 测量仪器 ? 测点选择 ? 气象条件 ? 类型方法 ? 测量记录 8 划分要求 ? 城市声 ? 乡村声 9 实施要求 10 附录A 11 附录B 12 附录C 概述:编辑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noise ( GB3096-2008 代替GB 3096-93,GB/T 14623-93 2008-10-01实施)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防治噪声污染,保障城乡居民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声环境质量,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五类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声环境质量评价与管理。本标准是对GB 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和GB/T 14623-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的修订。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GB3096-93和GB/T 14623-93废止。适用范围编辑 本标准规定了五类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声环境质量评价与管理。 引用文件编辑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785 声级计的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 GB / T 15173 声校准器 GB / T 15190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 GB / T 17181 积分平均声级计 GB / T 50280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术语定义编辑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A 声级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 用A 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用LA 表示,单位dB(A)。 3.2 等效连续A 声级equivalent continuous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 简称为等效声级,指在规定测量时间T 内A 声级的能量平均值,用LAeq,T 表示(简写为Leq),单位dB(A)。除特别指明外,本标准中噪声限值皆为等效声级。 根据定义,等效声级表示为: 式中:LA———t 时刻的瞬时 A 声级; T———规定的测量时间段。 3.3 昼间等效声级day?time equivalent sound level、夜间等效声级night?time equivalent sound level 在昼间时段内测得的等效连续 A 声级称为昼间等效声级,用Ld 表示,单位dB(A)。 在夜间时段内测得的等效连续 A 声级称为夜间等效声级,用Ln 表示,单位dB(A)。 3.4 昼间day?time、夜间night?time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昼间”是指6:00 至22:00 之间的时段;“夜间”是 指22:00 至次日6:00 之间的时段。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需要(如考虑时差、作息习惯差异等)而对昼间、夜间的划分另有规定的,应按其规定执行。 3.5 最大声级maximum sound level在规定的测量时间段内或对某一独立噪声事件,测得的A 声级最大值,用Lmax表示,单位dB(A)。 3.6 累积百分声级percentile sound level用于评价测量时间段内噪声强度时间统计分布特征的指标,指占测量时间段一定比例的累积时间内 A 声级的最小值,用LN 表示,单位为dB (A)。最常用的是L10、L50和L90,其含义如下: L10———在测量时间内有10%的时间A 声级超过的值,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峰值; L50———在测量时间内有50%的时间A 声级超过的值,相当于噪声的平均中值; L90———在测量时间内有90%的时间A 声级超过的值,相当于噪声的平均本底值。 如果数据采集是按等间隔时间进行的,则LN也表示有N%的数据超过的噪声级。 3.7城市city、城市规划区urban planning area 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和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