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窦、乙状窦术前简易定位及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头颅手术定位

头颅手术定位

头部重要骨性标志1,眉弓:适对大脑额叶的下缘2,颧弓:其上缘相当于大脑颞叶前端下缘3,翼点: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3。

8CM处,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4,星点:位于颅后部两侧,是枕,顶,颞三骨在乳突根后上方的交汇点。

相当于外耳门上缘与枕外隆凸连线上方1。

5CM,外耳道中心点后约3。

5CM。

其适对横窦转折为乙状窦处5,乳突:后部的内面为乙状窦沟6,枕外隆凸:内面为窦汇主要标志线:1,下横线:自眶下缘至外耳门上缘的连线2,上横线:自眶上缘向后画一与下横线平行的线3,矢状线:眉间至枕外隆凸的连线4,前垂直线:经颧弓中点作与上下横线相垂直的线5,中垂直线:经下颌骨髁突中点向上作一与前垂直线平行的线6,后垂直线:经乳突根部后缘作一与前中垂直线平行的线顶节结。

此节结在顶叶或额叶近顶叶病变的手术定位中作用较大。

尤其是利用CT片在接近顶部的扫描层面定位时作用较大,可以使新手避免产生病变在额叶或颞部的错觉。

具体应用上就是认真观察病变和顶节结的相对关系,在双顶节结连线的前面还是后面?据中线的距离多少(从比例尺上读出相对精确的数字,必要时可以用尺量)?再结合扫描的层面数(CT平扫一般10mm/层,小儿有时是8mm/层),就能从三维的角度定位病变。

用此方法不易在读片时产生“错觉”。

顶节结点在CT上就是两侧最向外突出的弧线最高点。

见周良辅的神经外科手术学上有非常好的论述,现转录如下,供大家参考:1,确定CT或MRI横断面扫描的基础.临床常用眶耳(OM)线,瑞氏基底(R线和眉听(EM)线. 2,找出OM平面的扫描片和显影最佳的并于OM线平行的肿瘤层面扫描片.把上述两片重叠(即矢状线和横径中点相互重叠),画出肿瘤层面的外耳道连线,求出肿瘤中央距矢状线和外耳道连线的距离.3,病人头皮表面的定位.用龙胆紫画出病人的OM线(双侧),径双侧外耳道作OM线的垂直线.根据肿瘤层面与OM层面的距离,定出病人头皮表面的肿瘤层面,再根据肿瘤层面扫描片测得瘤中央与矢状线和外耳道连线的距离,标出肿瘤在病人头皮的投影.再,头皮的重要标志如下:A 中央沟----鼻根点至枕外粗隆沿矢状缝连线的1/2向后再加2cm为中央沟上端,颧弓中点与中央沟上端连线与额颧突和75%鼻根点至枕外粗隆连线的交点为中央沟下端,连接中央沟上下端即为中央沟的头皮投影.B 外侧裂----额颧突与75%鼻根点至枕外粗隆连线的前3/4.C 翼点----额颧突后3cm,位于外侧裂投影连线上.D 星点----颧弓根与枕外粗隆连线中点,触摸凹陷点.平时颅内病变手术定位主要靠CT和MRI定出病灶大概位置再画皮瓣,头部CT影象不如MRI准确,因为CT没有矢状位及冠状位,而且实际工作中CT片第一张片不一定是OM线水平开始,有时同一张片左右高度不同[不对称]所以以数CT层面高度定位不是十分理想,在此介绍的另一种定位方法[以脑室系统定位]有利于两种方法相互矫正,鞍区及脑室结构在[标准OM线起始]CT片上层面位置较恒定:1,颅底 2 ,听眦线基线3,碟鞍4,鞍上池,5,三脑室下 6 三脑室上[侧脑室底] 7 侧脑室体8 皮层下9 皮层上[层面]。

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搏动性耳鸣的CT表现分析

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搏动性耳鸣的CT表现分析

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搏动性耳鸣的CT表现分析刘一江;李俊峰【摘要】目的对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搏动性耳鸣的CT表现予以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2月—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检查的搏动性耳鸣患者50例,均为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对患者行CT诊断,观察患者CT表现.结果患者静脉窦管腔局限性扩张,局部突起,其形为囊袋样、指状和棘样.耳鸣侧、横窦-乙状窦憩室发生在静脉窦优势侧,左侧发生率32%,右侧发生率68%.结论掌握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搏动性耳鸣的CT表现,提高临床确诊率,明确搏动性耳鸣发生原因,进而为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7(036)001【总页数】3页(P176-178)【关键词】搏动性耳鸣;CT表现;横窦-乙状窦憩室【作者】刘一江;李俊峰【作者单位】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CT室,四川达州 635000;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CT室,四川达州 6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耳鸣是耳鼻喉医院常见表现,引起耳鸣原因较多,随着年龄段增长,耳鸣发生机率明显提高。

搏动性耳鸣是耳鸣类型之一,发生原因复杂多样,横窦-乙状窦憩室是搏动性耳鸣发生的主要原因,也是临床可治愈类疾病[1]。

由于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搏动性耳鸣无明显特异性表现,多根据影像技术诊断。

头颅脑动静脉血管造影是临床诊断搏动性耳鸣首选影像学技术,并取得让人满意的诊断价值。

该文就选择双能量CT动静脉血管造影(CTA/CTV)对2014年12月-2016年6月期间该院做检查的搏动性耳鸣患者50例予以诊断,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在该院做检查的搏动性耳鸣患者50例,其病因均由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患者皆为单侧耳鸣,患者入院主诉为单侧搏动性耳鸣,脉搏节律完全一致;女37例,男13例;年龄30~55岁,平均(42.1±8.3)岁;左侧16例,右侧34例;患者听力正常,耳镜检查正常;不存在颅内高压症状;无外伤、噪音接触、耳毒性用药等历史;排除动脉性病变、中耳及内耳病变等原因导致的搏动性耳鸣;患者对该次研究均知情,并自愿签署了研究同意书。

神经外科手术定位

神经外科手术定位
7
重要骨性解剖标志及其定位
颧 弓:颧弓上缘相当于大脑半球颞叶前端下缘 额结节:额鳞外面向前隆凸部分,深面适对大脑半
球额中回 前囟点(冠矢点):冠状缝与矢状缝交点
定位:(a)成人位于矢状线上距眉间13cm (b)鼻根至枕大孔后缘连线的前中1/3交界处
8
重要骨性解剖标志及其定位
人字点(人字缝尖):矢状缝与人字缝交点 定位:成人位于矢状线上枕外粗隆上方6.5cm
37
例2 病变贴近颅骨
38
MRI定位基本方法
①确定病变在横断面上的位置 根据MRI横断面定位:依据MRI定位片确定基准平面, 计算出病变层面与基准平面距离,确定病变在横断面 上的位置 根据MRI矢状面定位: 根据MRI冠状面定位:
39
MRI定位基本方法
②确定病变在矢状面上的位置 根据MRI矢状扫描病变所在矢状层面,找到正
41
MRI定位基本方法
④根据病变在三个断面上的位置确定病变空间位置,进 而设计皮瓣
42
例3 MRI横断面定位
43
例3 MRI横断面定位
44
例4 MRI冠状断面定位
45
利用头皮标志
46
利用体表(耳朵)标志
47
利用外加标志
48
Mayfield头架固定脚放置遵循原则:
49
1)避免放置在覆盖于气房的骨质和菲薄的骨质, 如颞骨鳞部; 2)避免放置在颞肌或枕下区肌群内,因不能良好 受力而无法提供足够的稳定性; 3)固定脚不应放置于横窦和矢状窦上、已存在的 分流设备或以往的颅骨缺损处;
4
颅骨颌面骨性解剖标志
5
重要骨性解剖标志及其定位
眉弓:对大脑额叶的下缘,其内侧份的深面有额窦 翼点:额、顶、颞、蝶四骨交界,内面有脑膜中动脉

3DSlicer软件在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术中的应用

3DSlicer软件在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术中的应用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21年第29卷第2期97randomised trial[J].Lancet,2013.382:397-408.[4]翟冬强•冯铭.束旭俊.等•增强现实技术辅助神经内镜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9,19(9).654-660.⑸Chen CC,Lin HL.Cho DY.Endoscopic surgery for thalamichemorrhage:a technical note[J].Surgical Neurology,2007,68:438-442.[6]Gaah MR.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and intraventricularhemorrhage(I\H):improvement of bad prognosis by 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 urgery[J].World Neurosurgery.2011.75:206208.[7]Mendelow A D,Gregson B A.Rowan E N,et al.Early surgeryversus initial conservativ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supratentorial lobar intracerebral haematomas(STICH II):a randomised trial[J].Lancet,2013,382:397-408.[8]Shigeo YS,Yasuyuki H,Akimasa Y,et al.Effectiveness ofendoscopic surgery for comatose patients with Large lupratentoria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JJ.Neurol Med Chir(Tokyo),2015,55: 819-823.[9]Wang J.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inflammation afterintrace rebral hemorrhage]J].J Neurohiol,2010,92(4):463-477. [10]Di Napoli M,Godoy DA,Campi V.et al.Creactive protein levelmeasurement improves mortality prediction when added to the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core[J].Stroke.2011.42:1230-1236.[11]张军,张国华,林杰.补体C3和C4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水肿形成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9:741-743. [12]Di X,Alan S.Rodolfo H,et al.Endoscopic minimally invasiveneurosurgery:emerging techniques and expanding role through an extensiv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our own experience—Part I: intraendoscopic neurosurgen(J).Pediatr Neurosurg.2012.DOI:10.1159/000336019.[13]Fiorella D.Arthur A.Schafer S.Minimally invasive cone beam CT—guided evacuation of parenchymal and ventricular hemorrhage using the Apollo system:proofo/concept in a cadaver modeljj|^rurointer\Surg,2014.6(10):1-5.[14]Feng Yi.He J.Liu B,et al.Endoscope-assisted keyhole technique for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in elderly patient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in184patients[J]:Turk Neurosurg,2016.26(1):84-89.[15]Longatti P.Basaldell L.Endoscopic management of intracerebralhemorrhage[J].World Neurosurg,2013.79(2suppl):517.(收稿日期:2020-07-10)•论著.3DSlicer软件在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术中的应用杨吉鹏邱翔李晓瞳李琛李朝晖胡红超陈晓雷徐兴华孙晓枫【摘要】目的评价3DSlieer软件在乙状窦后入路术中的应用价值,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开颅辅助方法。

经颞骨岩部乙状窦前入路相关定位标志的应用解剖

经颞骨岩部乙状窦前入路相关定位标志的应用解剖
剖学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 1 材 料 :经 1%甲醛充分 固定的成人尸体头部标本 l . 1 0 5例
1 骨孔 的选择 : . 5 沿横窦一 下各钻 2个孔 , k 颞枕部 3个孔 ; 形
成 2个 骨 瓣 。
1 乳窦部及颞骨岩部后面 的磨 出: . 6 在显微镜下用牙科 钻磨 除颞骨岩部后面。磨除乳 突后部的部分皮质 , 进入气房 , 此时
22 评价 : . 两组均能在 检查 结束后离 院 , 无需恢 复 。血糖 : c 组检查过程 中明显升高 ( < . )检查后恢 复至基础值 ; P 00 , 5 T组 无变化 (> . )见表 2 尸 o0 , 5 。两组检查成功率 、 操作者 和患 者的
满意率 、患者是 否愿意再 次接受 检查率差 异有统 计学意 义 (< .1 , P 00 ) 见表 3 。
姜 永强 王 芳 朱红 伍 刘 继 平
岩斜区由蝶骨 、 颞骨和枕骨组成 , 该部位特殊 , 位置深在 ,
1 切 口: 口前端起 自耳前颧 弓中点 , . 3 切 向上绕耳廓 . 距耳廓
上约 30c 向后行 于乳突后 1 ~ m。 于乳突尖 后下 2 . m. . 2c 止 5 . 5

周 围毗邻椎基底动脉 、 干 、 脑 海绵窦 、 Ⅻ对颅神 经、 Ⅲ~ 颈静脉 孔等重要结构 , 是颅内肿瘤 的好发部位。 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
术和神经放射学 的发展 , 区手术得以逐渐开展。 该 经过多年有 益 的探 索和改进 , 认为 经颞 骨岩部 乙状窦前入 路 (P 是 比 T A)
段 B 、 血糖明显升高 , T组无此现象。 P HR。 而
注 :与基础值 比较 P 00 a < .5
表 3 对清醒镇静镇痛 检查 的评价 删 操作者满意 患者满意 患者愿意再次接 受检查 例数 %

3D_Slicer软件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3D_Slicer软件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3D Slicer 软件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马龙涛 马绍玉[摘 要] 三维切片(3D Slicer )软件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医学影像处理、分析及可视化的处理软件,能够处理磁共振成像技术(MRI )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多种模态的影像学数据,具有三维重建功能,能够重建出脑组织,颅神经,血管及病灶。

目前在神经外科的术前规划,术中定位,辅助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就3D Slicer 软件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展开介绍。

[关键词]3D Slicer ;神经外科;术前规划doi:10.3969/j.issn.1000-0399.2023.11.025由于颅脑解剖结构复杂,功能重要,手术要求高,最大程度的切除病灶及保护脑功能是神经外科医生常常需要权衡的问题。

三维切片(three dimensional slicer ,3D Slicer )软件是由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开发、开源的图像分析及处理平台,对计算机配置要求不高,且具有扩展及升级功能,将扫描的原始数据导入软件进行处理即可获得三维立体模型,可进行多方位观察、测量[1]。

目前,3D Slicer 软件在高血压脑出血、脑动脉瘤手术、颅内肿瘤、微血管减压术、乙状窦后入路关键孔的定位、三叉神经痛球囊压迫术等手术中已开始应用,也有学者用于评价脑积水腹腔分流术后效果[2]。

本文就目前3D Slicer 软件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充分认识和利用该软件。

1 3D Slicer 软件在脑内血肿手术中的应用高血压脑出血作为一种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占所有自发性脑出血的50%~70%[3-5]。

高血压脑出血起病较急,血肿体积增长快,可迅速形成占位效应,引起高颅压,手术治疗是迅速解决高颅压、占位效应的有效方法[6-7]。

血肿体积既是手术指征的重要参考指标,也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依据[8-9]。

手术定位——精选推荐

手术定位——精选推荐

1 外伤性颅内血肿一般是急诊CT,这时根据CT找出血肿的层面有几层,然后就是距离OML的最近和最远的层面(有些地方的CT层厚不一样,要算出距OML 的cm数),最厚层面血肿在本层面距前端的距离,根据CT的比例尺换算出来。

这样就很容易画出血肿的范围。

2 颅脑凸面肿瘤颅内肿瘤一般都有MRI,这样确定肿瘤位置相对好一些。

但对于肿瘤比较小,又在重要功能区的,定位就要精确些。

偶的体会:①以肿瘤最大层面,首先算出肿瘤距脑表面的距离,如为脑膜瘤最好,就在脑表面。

②然后,找出距离这个层面最近的颅骨标志,常用的有冠状缝(距眉间13cm处),在体表也可以摸到,或人字缝等,以这些标志定位肿瘤位置。

③仔细阅读MRI,找肿瘤旁的一些重要血管影,看肿瘤离血管多远。

曾经有一个顶叶胶质瘤的,打开后偶又看了一下MRI,肿瘤就在大脑上静脉的深面,这样就准确的从静脉旁进入切除了肿瘤。

下面是一些颅骨常用标志,一定要熟悉。

1. 眉弓superciliary arch:是位于眶上缘上方的弓形隆起,此处皮肤表面长有眉毛。

眉弓适对大脑额叶的下缘。

2. 眉间glaballa:位于两眉弓之间的中点。

3. 额结节frontal tuber:为额骨外面最突出部。

深面适对大脑额中回。

4. 颧弓zygomatic arch:由颧骨的颞突和颞骨的颧突共同构成,平颧弓上缘,相当于大脑半球颞叶前端的下缘。

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半月形中点,为咬肌神经封闭及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点。

5. 翼点pterion:位颧弓中点上方约3.8 cm处,为额、顶、蝶、颞四骨相汇合处,多数呈"H"型,少数呈"N"型。

翼点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此处遭受暴力打击时,骨折碎片可伤及此动脉,形成硬膜外血肿。

6. 星点:位于颅后部两侧,是枕、顶、颞三骨在乳突根后上方的交汇点。

相当于外耳门上缘与枕外隆凸连线上方1.5 cm,外耳道中心点后约3.5 cm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横窦、乙状窦术前简易定位及临床应用
作者:王超, 韩国强, 游潮, 王俊, 熊云彪, 高方友, 杨恒, 廖昆, 刘窗溪
作者单位:王超,韩国强,王俊,熊云彪,高方友,杨恒,廖昆,刘窗溪(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贵阳,550002), 游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
刊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年,卷(期):2014,30(6)
1.张征军;蒋广元;梁新强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及巨大听神经瘤 2006
2.刘杨军;于春江;齐震大型、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显微 外科入路的选择 2008
3.Chen L;Chen LH;Ling F Removal of vestibular schwannoma and facial nerve preservation using small suboccipital retrosigmoid craniotomy 2010
4.谭国伟;王占祥;郭剑峰枕下乙状窦后锁孔人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鞘瘤 2010
5.张勇;蔡军;尹方明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的临床应用 2007
6.Koesling S;Kunkel P;Schul T Vascular anomalies,sutures and small canals of the temporal bone on axial CT 2005
7.梁熙虹;王振常;龚树生乙状窦沟异常致搏动性耳鸣的影像分析 2010
8.鲁祥和;郑伟明;吴近森枕下骨瓣开颅术治疗后颅窝病变 2006
9.张岩松;刘宏毅;常义经扩大乙状窦后人路手术切除大型岩斜区脑膜瘤 2009
10.李正益;施炜;倪兰春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对颅中后窝区的显微解剖 2009
11.李智斌;黄戈;董家军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人路治疗听神经瘤的临床体会 2009
引用本文格式:王超.韩国强.游潮.王俊.熊云彪.高方友.杨恒.廖昆.刘窗溪横窦、乙状窦术前简易定位及临床应用[期刊论文]-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