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酸激酶测定试剂盒使用说明

丙酮酸激酶测定试剂盒使用说明
丙酮酸激酶测定试剂盒使用说明

丙酮酸激酶测定试剂盒使用说明

分光光度法货号:BC0540

规格:50管/48样

产品内容:

提取液:60mL×1瓶,4℃保存;

试剂一:液体45mL×1瓶,4℃保存;

试剂二:粉剂×1支,-20℃保存;

试剂三:粉剂×1支,-20℃保存;临用前每支加入 1.5mL双蒸水充分溶解备用,用不完的试剂仍4℃保存一周;

试剂四:液体×1支,4℃保存;临用前每支加入900μL双蒸水充分溶解备用,用不完的试剂仍4℃保存一周。

产品说明:

PK(EC2.7.1.40)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培养细胞中,催化糖酵解过程中的最后一步反应,是糖酵解过程中的主要限速酶之一,也是产生ATP的关键酶之一,因此测定PK 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PK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ADP生成ATP和丙酮酸,乳酸脱氢酶进一步催化NADH和丙酮酸生成乳酸和NAD+,在340nm下测定NADH下降速率,即可反映PK活性。

需自备的仪器和用品:

紫外分光光度计、台式离心机、水浴锅、可调式移液器、1mL石英比色皿、研钵、冰和蒸馏水。

操作步骤:

一、样本的前处理

1、细菌或培养细胞:

先收集细菌或细胞到离心管内,离心后弃上清;按照细菌或细胞数量(104个):提取液体积(mL)为500-1000:1的比例(建议500万细菌或细胞加入1mL提取液),超声波破碎细菌或细胞(冰浴,功率20%或者200W,超声3s,间隔10s,重复30次);8000g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2、组织:

按照组织质量(g):提取液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组织,加入1mL提取液),进行冰浴匀浆;8000g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3、血清(浆)样品:直接检测。

二、测定步骤及加样表:

1.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340nm,蒸馏水调零。

2.工作液的配置:临用前将试剂二转移至试剂一中,充分溶解待用;现配现用。

3.将工作液、试剂三置于37℃(哺乳动物)或25℃(其他物种)预热10分钟。

4.加样表:

试剂名称(μL)测定管

工作液900

试剂三30

试剂四15

样本30

将上述试剂按顺序加入1mL石英比色皿中,立即混匀,加样本的同时开始计时,在340nm 波长下记录20秒时的初始吸光度A1,比色后迅速将比色皿连同反应液一起放入37℃(哺

乳动物)或25℃(其它物种)水浴中准确反应2分钟;迅速取出比色皿并擦干,340nm下比色,记录2分20秒时的吸光度A2,计算ΔA=A1-A2。

PK活力单位的计算:

1、血清(浆)PK活力的计算:

单位的定义:每毫升血清(浆)在反应体系中每分钟消耗1nmolNADH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PK(U/mL)△=[A×V反总÷(ε×d)×109]÷V样÷T=2613△×A

2、组织、细菌或细胞中PK活力的计算:

(1)按样本蛋白浓度计算:

单位的定义:每mg组织蛋白每分钟消耗1nmolNADH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PK(U/mg prot)=△[A×V反总÷(ε×d)×109]÷(Cpr×V样)÷T=2613△×A ÷Cpr

(2)按样本鲜重计算

单位的定义:每g组织每分钟消耗1nmolNADH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PK(U/g鲜重)=△[A×V反总÷(ε×d)×109]÷(W×V样÷V样总)÷T=2613△×A÷W

(3)按细菌或细胞密度计算

单位的定义:每1万个细菌或细胞在反应体系中每分钟消耗1nmolNADH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PK(U/104cell)=△[A×V反总÷(ε×d)×109]÷(500×V样÷V样总)÷T=5.226△×A

V反总:反应体系总体积,9.75×10-4L;ε:NADH摩尔消光系数,6.22×103L/mol/cm;

d:比色皿光

径,1cm;V样:加入样本体积,0.03mL;V样总:加入提取液体积,1mL;T:反应时间,2min;

Cpr:样本蛋白质浓度,mg/mL;W:样本质量,g;500:细菌或细胞总数,500万。

注意事项:

1、测定过程中试剂四、样本在冰上放置,以免变性和失活。

2、比色皿中反应液的温度尽量保持37℃或25℃,取小烧杯一只装入一定量的37℃或25℃蒸馏水,将此烧杯放入37℃或25℃水浴锅中。在反应过程中把比色皿连同反应液放在此烧杯中。

3、最好两个人同时做此实验,一个人比色,一个人计时,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试剂盒说明书

货号:MS2203 规格:100管/96样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试剂盒说明书 微量法 正式测定前务必取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测定意义: PEPC(EC 4.1.1.31)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细胞中,是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草酰乙酸呈不可逆反应的酶,对三羧酸循环的运转起重要调节作用。 测定原理: 生成草酰乙酸和HPO42-,苹果酸脱氢酶进一步催化草酰PEPC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CO 2 乙酸和NADH生成苹果酸和NAD+,在340nm测定NADH减少速率,计算PEPC活性。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 紫外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台式离心机、可调式移液器、微量石英比色皿/96孔板、研钵、冰和蒸馏水。 试剂的组成和配制: 提取液:100mL×1瓶,4℃保存; 试剂一:液体15 mL×1瓶,4℃保存; 试剂二:粉剂×1瓶,-20℃保存; 试剂三:原液10μL×1支,4℃保存; 试剂三:稀释液5mL×1瓶,4℃保存; 样本的前处理: 1、细菌或培养细胞:先收集细菌或细胞到离心管内,离心后弃上清;按照细菌或细胞数量(104个):提取液体积(mL)为500~1000:1的比例(建议500万细菌或细胞加入1mL提取液),超声波破碎细菌或细胞(冰浴,功率20%或200W,超声3s,间隔10s,重复30次);8000g 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2、组织:按照组织质量(g):提取液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组织,加入1mL提取液),进行冰浴匀浆。8000g 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3、血清(浆)样品:直接检测。 测定步骤和加样表: 1、分光光度计或酶标仪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340nm,蒸馏水调零。 2、样本测定 (1)在试剂二瓶中加入10mL试剂一和7mL蒸馏水充分混匀,置于37℃(哺乳动物)或25℃(其它物种)水浴5min;用不完的试剂分装后-20℃保存,禁止反复冻融。 (2)试剂三工作液的配制:将试剂三原液:试剂三稀释液=1μL:329μL稀释,混匀,用多少配多少。 (3)在微量石英比色皿或96孔板中加入10μL样本、20μL试剂三、170μL试剂二,混匀,立即记录340nm处20s时的吸光值A1和5min20s后的吸光值A2,计算ΔA=A1-A2。 PEPC活性计算: a.用微量石英比色皿测定的计算公式如下 第1页,共2页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试剂盒说明书

货号:MS3500 规格:100管/96样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试剂盒说明书 微量法 正式测定前务必取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测定意义: PEPCK(EC 4.1.1.32)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细胞中,催化草酰乙酸转化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是调节糖异生途径的关键酶。 测定原理: ,丙酮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进一步依次催化PEPCK催化草酰乙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CO 2 NADH氧化生成NAD+,在340nm下测定NADH下降速率,即可反映PEPCK活性。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 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台式离心机、可调式移液器、微量石英比色皿/96孔板、研钵、冰和蒸馏水。 试剂的组成和配制: 提取液:液体100mL×1瓶,4℃保存; 试剂一:液体18 mL×1瓶,4℃保存; 试剂二:液体16.5uL×1支,4℃保存; 试剂三:粉剂×1支, -20℃保存; 试剂四:粉剂×1支,-20℃保存; 样本的前处理: 1、细菌或培养细胞:先收集细菌或细胞到离心管内,离心后弃上清;按照细菌或细胞数量(104个):提取液体积(mL)为500~1000:1的比例(建议500万细菌或细胞加入1mL提取液),超声波破碎细菌或细胞(冰浴,功率20%或200W,超声3s,间隔10s,重复30次);8000g 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2、组织:按照组织质量(g):提取液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组织,加入1mL提取液),进行冰浴匀浆。8000g 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3、血清(浆)样品:直接检测。 测定步骤: 1、分光光度计或酶标仪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340nm,蒸馏水调零。 2、工作液的配制:临用前将试剂二和试剂三转移到试剂一中混合溶解待用;用不完的试剂分装后-20℃保存,禁止反复冻融。 3、试剂四的配制:临用前加入1mL蒸馏水充分溶解待用;用不完的试剂分装后-20℃保存,禁止反复冻融。 4、将工作液和试剂四置于37℃(哺乳动物)或25℃(其它物种)预热5分钟。 5、在微量石英比色皿或96孔板中加入10μL样本、10μL试剂四和180μL工作液,立即混匀,记录340nm处初始吸光值A1和 1min后的吸光值A2,计算ΔA=A1-A2。 注意:在该试剂盒中,若ΔA大于0.1,需将样本用提取液稀释适当倍数后测定,使ΔA小于0.1可提高检测灵敏度。计算公式中乘以相应稀释倍数。 第1页,共2页

游离脂肪酸测定试剂盒(ACS-ACOD法)产品技术要求haifeng

游离脂肪酸测定试剂盒(ACS-ACOD法) 适用范围:本产品适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游离脂肪酸(NEFA)含量。 1.1 产品规格 1.2主要组成成分

注:校准品、质控品具有批间、赋值特异性,具体值详见靶值单。 2.1外观 2.1.1试剂盒标签标识清晰,外包装完整无破损; 2.1.2 试剂1:无色或淡黄色澄清液体,目测不得有任何沉淀及絮状悬浮物;2.1.3 试剂2:无色或淡黄色澄清液体,目测不得有任何沉淀及絮状悬浮物;2.1.4 校准品:无色或浅黄色澄清液体,目测不得有任何沉淀及絮状悬浮物;2.1.5 质控品:无色或浅黄色澄清液体,目测不得有任何沉淀及絮状悬浮物。2.2 净含量 净含量不低于标示值。 2.3 空白吸光度 在主波长546nm、副波长700nm、37℃条件下,试剂空白吸光度A≤0.2。 2.4 线性范围 (0.05,3.00)mmol/L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0;

(0.05,1.00]mmol/L范围内,绝对偏差不超过±0.10mmol/L; (1.00,3.00)mmol/L范围内,相对偏差不超过±10.0%。 2.5分析灵敏度 在产品说明书规定参数设定条件下,测定浓度1.0mmol/L的样本,吸光度变化△A≥0.05。 2.6 精密度 2.6.1批内重复性 CV≤10.0%。 2.6.2 批间差 相对极差R≤10.0%。 2.7 准确度 与已上市产品比对:(0.05,3.00)mmol/L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0;(0.05,1.00]mmol/L范围内,绝对偏差不超过±0.10mmol/L; (1.00,3.00)mmol/L范围内,相对偏差不超过±10.0%。 2.8 校准品 2.8.1 均一性CV≤5.0% 2.8.2 开瓶稳定性:开瓶后3天,相对偏差不超过±10.0%。 2.9 质控品 2.9.1赋值有效性:测定值在质控靶值范围内。 2.9.2 均一性:CV≤5.0%。 2.9.3 开瓶稳定性:开瓶后3天,测定值在质控靶值范围内。 2.10 稳定性

丙酮酸的测定方法

丙酮酸的测定方法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实验七丙酮酸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植物组织中丙酮酸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植物样品中的组织液,用三氯乙酸去蛋白质后,其中所含的丙酮酸可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后者在碱性溶液中呈樱红色,其颜色可用分光光度计测量,与已知丙酮酸标准曲线进行比较,即可求得样品中丙酮酸的含量。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 1、.实验器材 分光光度计;研钵;具塞刻度试管:20mL×8;容量瓶:100mL×2;移液管: 1mL×15mL×4; 量筒:10mL×1;离心机;天平; 大蒜、大葱或洋葱 2、试剂 (1)8%三氯乙酸(当日配制置冰箱中备用)

(2)1.5mol/L氢氧化钠 (3)0.1%2,4—二硝基苯肼:称取2.4—二硝基苯肼100mL,溶于2mol/LHCl中配成100mL溶液,盛入棕色试剂瓶,保存于冰箱内。 (4)丙酮酸钠 四、实验操作步骤 1.丙酮酸标准曲线的制作: 称取丙酮酸钠7.5mg于烧杯中,用8%三氯乙酸溶解,转入100mL容量瓶中,并用8%三氯乙酸定容,此液为60μg/mL的丙酮酸原液。 取6支试管,按下表数据配制不同浓度的丙酮酸标准液: 1.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摇匀显色,在520nm波长下比色。做标准曲线。 2.植物样品组织液的提取: 称取植物样品(大蒜、大葱或洋葱)5g,于研钵中加入少许石英沙及少量8%三氯乙酸,仔细研成匀浆,再用8%三氯乙酸洗入100mL容量瓶中(沙留在研钵内),

定容至刻度。静置30min,取10mL匀浆液离心(4000r/min)10min,取上清液备用。 3.组织液中丙酮酸的测定1.5mol/L氢氧化钠溶液,摇匀显色。在520nm波长下比色,记录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得丙酮酸的含量。 五、结果处理 式中:A—标准曲线中查得的丙酮酸克数。 六、思考题:测定丙酮酸含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生物化学问答题

1、蛋白质变性后,其性质有哪些变化? 答:蛋白质变性的本质是特定空间结构被破坏。变性后其性质的变化为:生物活性丧失,其次是理化性质改变,如溶解度降低,结晶能力丧失,易被蛋白酶消化水解。 2、参与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历有哪些? 答:氢键二硫键疏水作用范德华力盐键配位键 3、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蛋白质分子在变性因素的作用下,失去生物活性的现象为蛋白质变性作用。 物理因素:热、紫外线照射、X—射线照射、超声波、高压、震荡、搅拌等 化学因素:强酸、强碱、重金属、三氯乙酸、有机溶剂等。 4、什么是蛋白质的构像?构像与构型有何区别? 答:在分子中由于共价键的旋转所表现出的原子或基团的不同空间排布。构象的改变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组成,也没有光学活性的变化,构象形式有无数种。在立体异构体中的原子或取代基团的空间排列关系。构型有两种,即L—构型和D—构型。 构型改变要有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组成,从而导致光学活性的变化。 5、乙酰辅酶A可进入哪些代谢途径?请列出。 答:①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产生大量能量②以乙酰辅酶A为原料合成脂肪酸,进一步合成脂肪和磷脂等③以乙酰辅酶A为原料合成酮体作为肝输出能源方式 ④以乙酰辅酶A为原料合成胆固醇。 6、为什么摄入糖过多容易长胖? 答:①糖类在体内经水解产生单糖,像葡萄糖可通过有氧氧化生成乙酰辅酶A,作为脂肪酸合成原料合成脂肪酸,因此脂肪是糖储存形式之一。②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磷酸二羟丙酮可转变为磷酸甘油,也可作为脂肪合成甘油的来源。 7、在糖代谢过程中生成的丙酮酸可进入哪些代谢途径? 答:(1)在供氧不足时,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有还原型的辅酶Ⅰ供氢,还原成乳酸。(2)在供氧充足时,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脱氢酶系的作用下,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 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及ATP。(3)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草酰乙酸,后者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下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异生成糖。(4)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草酰乙酸,后者与乙酰辅酶A缩合成柠檬酸,柠檬酸出线粒体在细胞浆中经柠檬酸裂解酶催化生成乙酰辅酶A,后者可作脂肪、胆固醇的合成原料。(5)丙酮酸可经还原性氨基化生成丙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决定丙酮酸的代谢方向是各条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活性。这些酶受到别构效应剂与激素的调节。 8、试从营养物质代谢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减肥主要要减少糖类物质的摄入?

胞质NPM1突变蛋白稳定丙酮酸激酶增强白血病细胞有氧糖酵解表型

目录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1) 中文摘要 (3) 英文摘要 (6) 论文正文:胞质NPM1突变蛋白稳定丙酮酸激酶增强白血病细胞有氧糖酵解表型9 前言 (9) 第一部分 NPM1突变蛋白参与调控白血病细胞的有氧糖酵解 (12) 1 材料与方法 (12) 2 结果 (22) 3 讨论 (26) 第二部分 NPM1突变蛋白稳定糖酵解关键酶PKM2 (28) 1 材料与方法 (28) 2 结果 (31) 3 讨论 (38) 第三部分 PKM2介导的糖酵解在白血病细胞生长中的作用 (41) 1 材料与方法 (41) 2 结果 (42) 3 讨论 (48) 全文总结 (50) 参考文献 (51) 文献综述 (55) 致谢 (64)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及相关课题 (65) 万方数据

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英文缩写英文全称中文全称 AML acute myeloid leukemia 急性髓系白血病 ATP adenosine triphosphate 三磷酸腺苷 cDNA complementary deoxyribonucleic acid 互补脱氧核糖核酸 CN-AML cytogenetically normal AML 核型正常的AML CHX cyclohexane 放线菌酮 d day 天 ddH2O double distillation water 双蒸水 DEPC diethyl purocarbonate 二乙基焦碳酸盐 DMSO dimethyl sulfoxide 二甲基亚砜 EP eppendorf tube 微量离心管 FBP fructose-1, 6-bisphosphatase 1 果糖1,6-二磷酸酶-1 FBS fetal bovine serum 胎牛血清 g gram 克 h hour 小时 HK hexokinase 己糖激酶 IF immunofluorescence 免疫荧光 IP/CO-IP immunoprecipitation/co-IP 免疫共沉淀 LB Lysogeny broth 细菌培养基 min minute 分钟 mRNA messenger RNA 信使RNA MS mass spectrometry 质谱检测 NPM1 nucleophosmin 核仁磷酸蛋白 NPM1-mA NPM1 mutant type A NPM1 A型突变 PBS 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 磷酸盐缓冲液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聚合酶链反应 PFK 6-phosphofructokinase 6-磷酸果糖激酶 1 万方数据

NEFA游离脂肪酸测定试剂盒(ACS-ACOD法)产品说明书

游离脂肪酸测定试剂盒(ACS-ACOD 法)说明书 【产品名称】通用名称:游离脂肪酸测定试剂盒(ACS-ACOD 法) 英文名称:Nonestesterified fatty acid Assay Kit (Enzymic Method)(NEFA ) 【包装规格】R1:2?60ml 、R2:2?20ml ;R1:2?45ml 、R2:2?15ml ;R1:1?45ml 、R2:1?15ml ; 校准品(选配):1?2ml (1个水平)。 【预期用途】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 临床上主要用于高血脂症、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辅助诊断。 【检验原理】游离脂肪酸和辅酶A 在乙酰辅酶A 合成酶(ACS )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酰辅酶A 。乙酰辅酶A 在乙酰辅酶A 氧化酶(ACOD )的作用下生成H 2O 2,随后通过Trinder ’s 底物在过氧化物酶(POD )的作用下生成有色物质。 【主要组成成分】由试剂R1、R2和校准品组成。试剂R1:乙酰辅酶A 合成酶(ACS )0.8KU/L 、MgCl 2(氯化镁)5mmol/L 、吐温-20 0.1%;试剂R2:乙酰辅酶A 氧化酶(ACOD)20KU/L 、过氧化物酶( POD )30KU/L 、吐温-20 0.1%;校准品:含十六(烷)酸水溶液。校准品可以溯源至北京华宇亿康校准品,注:校准品浓度见每批瓶标示。不同批号试剂盒中各组分不可以互换。 【储存条件及有效期】试剂和校准品在2℃~8℃避光条件下保存可以稳定365天。试剂和校准品开瓶后2℃~8℃可稳定15天。备注:生产日期及失效日期见外盒或瓶标签。 【适用仪器】日立7180、奥林巴斯AU680、贝克曼LX-20/DXC800、迈瑞BS-380、朕江T9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样本要求】 1、空腹静脉采血,样本为新鲜的血清样本。 2、样本采集后立即离心分离,并在当日检测,如当日不能检测,冷藏2℃~8℃下可稳定48h ;避免反复冻融。 【检验方法】 (1)双试剂无需配制,直接使用。 (2)试验条件:样本(S ):5 μl 试剂1(R1) :225 μl 试剂2(R2):75 μl 温度:37 ℃ 测定类型:终点法 主波长:546 nm 副波长:700 nm 反应方向:向上 方法:先将样本与R1混合,37 ℃5分钟后加入R2试剂,然后测定加入R2后5分钟的反 应吸光度。 测定空白吸光度(A 1) 测定反应吸光度(A 2) 0 5 10 (反应时间:10min ) 37℃ (3)校准程序:使用配套校准品进行校准,每次更换试剂批次时都应进行校准。校准后,各实验 室要用质控品验证。如果质控结果不在可接受范围值内,则需要进行重新校准。 (4)质量控制程序:选用Randox2、3(HN1530、HE1532)进行质量控制。各实验室建立各自的 质控频率和可接受范围值。当测定结果超出可接受范围时,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 (5)结果的计算 (A 2 - A 1)样本 NEFA (mmol/L )= ———————— × 校准品浓度(mmol/L) (A 2 - A 1)校准品 【参考区间】(0.129~0.769) mmol/L (建议各实验室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依照《医学研

快速诊断试剂盒化学反应原理

快速检测试剂盒化学反应原理 1.硫氰酸钠:白色斜方晶系结晶或粉末,易溶于水、乙醇、丙酮等溶剂,水溶液呈中性, 遇铁盐生成血红色的硫氰化铁,遇亚铁盐不反应,与硫酸生成黄色的硫酸氰钠,与钴盐作用生成深蓝色的硫氰化钴,与银盐或铜盐作用生成白色的硫氰化银或黑色的硫氰化铜沉淀,在空气中易潮解。 2.液体石蜡:即矿物油,珍珠大米的检测方法:取大米于样品杯中一半体积,加入70℃以 上的热水至样品杯近满处,用洁净牙签轻轻搅动30秒以上,静置片刻使溶液温度降低到50℃以下(固体石蜡的熔点为50~65℃),如果样品中掺有石蜡,液面上会出现细微的油珠,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时间的延长液体石蜡的油珠会聚集加大,固体石蜡的油珠会结成白色片状物浮于液面上。 3.工业碱:一般指(碳酸钠)、工业烧碱(氢氧化钠)、工业重碱(碳酸氢钠)。碳酸钠也 被称为纯碱。碱性溶液遇到酚蓝试剂变成紫红色,碳酸钠与钙的可溶性盐生成沉淀,而氢氧化钠或者碳酸氢钠遇到钙的可溶性盐则不会发生沉淀。 4.甲醇:工业酒精,甲醇经氧化试剂氧化后形成甲醛,甲醛可与品红-亚硫酸作用生成蓝紫 色化合物。(氧化剂配制:高锰酸钾-磷酸溶液,混合后不容易保存,所以分开配制逐一添加。品红-亚硫酸溶液:混合后不易保存,同样是分开配制逐一添加。亚硫酸为亚硫酸钠与盐酸配制所得,可百度。) 5.甲醛:乙酰丙酮法原理是利用甲醛与乙酰丙酮及氨生成黄色化合物二乙酰基二氢卢剔啶 后,412nm下进行分光光度测定。此法最大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性能稳定,误差小,不受乙醛的干扰,有色溶液可稳定存在12hr;缺点是灵敏度较低,最低检出浓度为 0.25mg/L,仅适用于较高浓度甲醛的测定;方法缺点是反应较慢,需要约60min;SO2 对测定存在干扰(使用NaHSO3作为保护剂则可以消除)。变色酸法也称铬变酸法,甲醛在浓硫酸溶液中可与变色酸(1,8-二羟基萘-3,6-二磺酸)作用形成紫色化合物。该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快速灵敏;缺点是在浓硫酸介质中进行,不易控制,且醛类、烯类化合物及NO2等对测定有干扰。酚试剂法原理是甲醛与酚试剂反应生成嗪,嗪在酸性溶液中被高铁离子氧化形成蓝绿色化合物,颜色深浅与甲醛含量成。正比副品红法原理是在甲醛存在下,亚硫酸根离子与副品红生成紫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在570nm处,检测限为50μg/L。本法的优点是简便灵敏,其它醛和酚不干扰测定;缺点是褪色快,灵敏度不高,易受温度影响,使用了有毒的汞试剂。AHMT法原理是甲醛与4-氨基-3-联氨-5-巯基-1,2,3-三氮杂茂(AHMT)在碱性条件下缩合,然后经高碘酸钾氧化成6- 基-5-三氮杂茂[4,3-b]-S-四氮杂苯紫红色化合物,比色定量。该方法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对乙酰丙酮法、MBTH法及副品红法干扰严重的六胺对此测定方法无干扰,因此,该法是测定树脂交联过程释放甲醛的有效方法;灵敏度较高,最低检出限为0.01mg/m3,较适宜与一般情况下室内空气的检测;缺点是颜色随时间逐渐加深,要求标准溶液的显色反应和样品溶液的显色反应时间必须严格统一,在显色体系最大吸收波长550nm测定,Co2+、Cu2+干扰测定。溴酸钾-次甲基蓝法原理是在酸性介质中,甲醛可促进溴酸钾氧化次甲基蓝反应,降低体系吸光度的特点来快速测定甲醛含量。次甲基蓝在665nm处有最大吸收峰,在H2SO4介质中加入KBrO3能使其吸收峰微降,而再加入甲醛后,其吸光度会显著下降,△A降低与甲醛浓度成正比。银-Ferrozine法原理为水合氧化银能氧化甲醛并被还原为Ag,产生的Ag与Fe3+定量反应生成Fe2+,Fe2+与菲洛嗪(Ferrozine)形成有色配合物 6.溴酸钾:见附页。 7.硫酸镁:络合滴定法取供试品适量,加水溶解,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乙二胺四醋酸钠 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自紫红色转变为纯蓝色。每1mL乙二胺四醋酸钠滴定液

儿内科试题及答案

2016年北京市医师定期考核业务水平测评 (儿内科专业试卷)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 共100分,60分合格。 一.单选题(80分, 每题1分) 1.小儿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是() A.新生儿期和婴儿期 B.婴儿期和幼儿期 C.婴儿期和学龄前期 D.学龄前期和青春期 E.婴儿期和青春期 2.正常2岁~青春期前小儿体重(kg)应按以下哪项公式计算?() A.体重=出生体重+年龄(岁)×2 B.体重=出生体重+年龄(岁)×7 C.体重=年龄(岁)×2+8 D.体重=年龄(岁)×3+7 E.体重=年龄(岁)×3+8 3.正常2岁~青春期前小儿身高(cm)应按以下哪项公式计算?()

A.身高=年龄(岁)×7+65 B.身高=年龄(岁)×7+75 C.身高=年龄(岁)×2+80 D.身高=年龄(岁)×7+85 E.身高=年龄(岁)×7+95 4.一般正常小儿头围的数值正确的是() A.出生时36cm 个月时40cm 岁时46cm 岁52cm 岁54cm 5.一般正常小儿前囱的闭合时间为() 个月个月个月-30个月-36个月 6.关于小儿的生长发育,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岁时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岁时身体中点位于脐部岁时身体中点位于耻骨联合 岁上臂围大于表示营养良好岁时腕骨骨化中心的数目为7个 7.为预防佝偻病,新生婴儿应在出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 D ,每天补充的剂量应为() 8.以下哪项不符合水痘() A.潜伏期8~21日 B.皮疹首先在发迹、颈侧部和耳后出现 C.皮疹最后达手掌和足底 D.皮疹一般在3~5日内分别出齐 E.疹退后不会遗留色素沉着 9.流行性腮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睾丸炎或卵巢炎 B.胰腺炎 C.耳聋 D.脑膜脑炎 E.心肌炎

丙酮酸(pyruvic acid PA)含量测定试剂盒使用说明

丙酮酸(pyruvic acid PA)含量测定试剂盒使用说明 货号:BC0970 规格:50管/48样 产品内容: 提取液:液体50mL×1瓶,4℃保存; 试剂一:液体5mL×1瓶,4℃保存; 试剂二:液体25mL×1瓶,4℃保存。 产品说明: 丙酮酸通过乙酰CoA连接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三大代谢,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在碱性溶液中呈樱红色。需自备的仪器和用品: 可见分光光度计、台式离心机、可调式移液器、1mL玻璃比色皿、研钵、冰、蒸馏水。操作步骤: 一、丙酮酸提取: 1、细菌或培养细胞:先收集细菌或细胞到离心管内,离心后弃上清;按照细菌或细胞数量(104个):提取液体积(mL)为500~1000:1的比例(建议500万细菌或细胞加入1mL提取液),超声波破碎(冰浴,功率20%或200W,超声3s,间隔10s,重复30次),静置30min,8000g,常温离心10min,取上清待测。 2、组织:按照组织质量(g):提取液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组织,加入1mL提取液),进行冰浴匀浆,静置30min,8000g,常温离心10min,取上清待测。 3、血清(浆)样品:按照血清(浆)体积(mL):提取液体积(mL)为1:5~10的

比例(建议取0.1mL血清(浆)加入1mL提取液),进行冰浴匀浆,静置30min,8000g,常温离心10min,取上清待测。 二、测定步骤: 1、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520nm,蒸馏水调零。 2、取300μL样本+100μL试剂一于1.5mL EP管中,混匀,静置2min,加入500 μL试剂二,混匀,于520nm波长处测定管吸光值A。 三、丙酮酸含量计算: 1、标准条件下测定回归方程为y=0.0466x+0.0675;x为丙酮酸钠含量(μg/mL), y为吸光值。 2、按照血清(浆)体积计算 丙酮酸含量(μg/mL)=[(A-0.0675)÷0.0466×V1]÷(V3×V1÷V2)=214.6× (A-0.0675) 3、按照蛋白浓度计算 丙酮酸含量(μg/mg prot)=[(A-0.0675)÷0.0466×V1]÷(V1×Cpr)=21.46× (A-0.0675)÷Cpr 4、按照样品质量计算 丙酮酸含量(μg/g鲜重)=[(A-0.0675)÷0.0466×V1]÷(W×V1÷V2)=21.46×(A-0.0675)÷W 5、按照细菌或细胞密度计算 丙酮酸含量(μg/104cell)=[(A-0.0675)÷0.0466×V1]÷(500×V1÷V2)=0.043×(A-0.0675) V1:加入反应体系中样本体积,0.3mL;V2:加入提取液体积,1mL;V3:加入血清(浆)

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试剂盒说明书

货号:MS2201 规格:100管/96样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试剂盒说明书 微量法 正式测定前务必取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测定意义: PK(EC 2.7.1.40)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培养细胞中,催化糖酵解过程中的最后一步反应,是糖酵解过程中的主要限速酶之一,也是产生ATP的关键酶之一,因此测定PK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测定原理: PK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ADP生成ATP和丙酮酸,乳酸脱氢酶进一步催化NADH和丙酮酸生成乳酸和NAD+,在340nm下测定NADH下降速率,即可反映PK活性。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 紫外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台式离心机、水浴锅、可调式移液器、微量石英比色皿/96孔板、研钵、冰和蒸馏水 试剂的组成和配制: 提取液:100mL×1瓶,4℃保存; 试剂一:液体20mL×1瓶,4℃保存;; 试剂二:粉剂×1支,-20℃保存; 试剂三:液体17μL×1支,4℃保存; 样本的前处理: 1、细菌或培养细胞:先收集细菌或细胞到离心管内,离心后弃上清;按照细菌或细胞数量(104个):提取液体积(mL)为500~1000:1的比例(建议500万细菌或细胞加入1mL提取液),超声波破碎细菌或细胞(冰浴,功率20%或200W,超声3s,间隔10s,重复30次);8000g 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2、组织:按照组织质量(g):提取液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组织,加入1mL提取液),进行冰浴匀浆。8000g 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3、血清(浆)样品:直接检测。 测定步骤: 1、分光光度计或酶标仪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340nm,蒸馏水调零。 2、样本测定 (1)在试剂二瓶中加入17mL试剂一和1mL蒸馏水充分溶解,置于37℃(哺乳动物)或25℃(其它物种)水浴5min;用不完的试剂分装后-20℃保存,禁止反复冻融。 (2)在试剂三中加入1mL蒸馏水充分溶解,冰上放置备用;用不完的试剂分装后-20℃保存,禁止反复冻融。 (3)在微量石英比色皿或96孔板中加入10μL样本、10μL试剂三和180μL试剂二,混匀,立即记录340nm处20s时的吸光值A1和 2min20s后的吸光值A2,计算ΔA=A1-A2。 PK活性计算: a.用微量石英比色皿测定的计算公式如下 第1页,共2页

游离脂肪酸(NEFA)测定试剂盒(ACS-ACOD酶法)产品技术要求百奥泰康

游离脂肪酸(NEFA)测定试剂盒(ACS-ACOD酶法)适用范围:该产品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游离脂肪酸的浓度。 1.1产品规格 1.2 组成成分 1.2.1 试剂组成 试剂1:磷酸盐缓冲液(pH=7.0) 50mmol/L;

辅酶A 0.5mmol/L; ATP 3 mmol/L; 乙酰辅酶A合成酶(ACS ) 0.4KU/L; )2mmol/L; 氯化镁(MgCl 2 偶联终点比色法结合成份(Trinder结合成份)0.5g/L; 表面活性剂和稳定 剂<1%; 试剂2:磷酸盐缓冲液(pH=7.0) 50mmol/L; 乙酰辅酶 A 氧化酶(ACOD )30KU/L; 过氧化物酶(POD ) 45KU/L; 4-氨基安替比林(4AAP) 1.5g/L; 表面活性剂和稳定剂<1% 1.2.2 校准品的组成 单水平的液体校准品,在50mM pH7.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添加十六烷酸纯品,稳定剂<0.5%;定值范围:0.8-1.2mmol/L。 1.2.3质控品的组成 两个水平的液体质控品,在牛血清(20g/L)中加入十六烷酸纯品,添加的牛血清的比例为5%-10%,稳定剂<0.5%;目标浓度范围:低水平(0.30-0.60)mmol/L,高水平(0.80-1.20)mmol/L。 2.1 外观 液体双试剂:试剂1:无色或淡黄色澄清液体;试剂2:黄色澄清液体。

校准品:无色或淡黄色澄清液体。 质控品:无色或淡黄色澄清液体。 2.2 净含量 液体试剂的净含量不得低于标示体积。 2.3 空白吸光度 试剂空白吸光度应≤0.3。 2.4 分析灵敏度 浓度为0.5mmol/L时,吸光度差值的绝对值在0.01-0.2范围内。 2.5 线性 在(0,3.0]mmol/L线性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 应≥0.995;在(0,1.2] mol/L 时绝对偏差不超过0.18mmol/L;在(1.2,3.0]mmol/L范围内的相对偏差不超过±15%。 2.6 精密度 变异系数CV应≤6% 2.7 批间差 不同批号之间测定结果的相对极差应≤10%。 2.8 准确度 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0%-110%。 2.9 质控品赋值有效性 测定值在质控靶值范围内。 2.10校准品溯源性要求

初级师专业知识临床血液学检验-2

初级师专业知识临床血液学检验-2 (总分:100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B}}(总题数:50,score:100分) 1.缺铁性贫血时,骨髓象显示红系明显增生,以 ?【A】原始红细胞和早幼红细胞为主?【B】原始红细胞和中幼红细胞为主?【C】中幼红细胞和晚幼红细胞为主?【D】晚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为主?【E】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为主 【score:2分】 【A】 【B】 【C】【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2.缺铁性贫血的骨髓象中,幼红细胞 ?【A】体积大,血红蛋白饱满

?【B】体积大,胞核偏于一侧,胞质中出现颗粒?【C】体积小,胞质量少,血红蛋白着色偏碱?【D】体积小,胞质量不变,细胞核大而疏松?【E】体积、胞质和细胞核无显著改变 【score:2分】 【A】 【B】 【C】【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3.缺铁性贫血骨髓铁染色显示铁粒幼红细胞 ?【A】<5% ?【B】<10% ?【C】<15% ?【D】<20% ?【E】<25%

【score:2分】 【A】 【B】 【C】【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D】 【E】 本题思路: 4.属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特征是 ?【A】网织红细胞增多?【B】靶形红细胞增多?【C】有核红细胞增多?【D】红细胞的双形性?【E】红细胞的多形性 【score:2分】 【A】 【B】 【C】

【D】【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5.铁粒幼细胞贫血的骨髓象显示红系明显增生,特别是以 ?【A】原始红细胞 ?【B】早幼红细胞 ?【C】中幼红细胞 ?【D】晚幼红细胞 ?【E】网织红细胞 【score:2分】 【A】 【B】 【C】【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丙酮酸含量测定

丙酮酸含量测定 一、目的:丙酮酸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代谢物。通过本实验掌握测定植物组织中丙酮酸含量的原理和方法,增加对代谢的感性认识。 二、原理:植物样品组织液用三氯乙酸除去蛋白质后,其中所含的丙酮酸可与 2,4- 二硝基苯阱反应,生成丙酮酸一 2 , 4 一二硝基苯踪,后者在碱性溶液中呈樱红色,其颜色深度可用分光光度计测量。与同样处理的丙酮酸标准曲线进行比较,即可求得样品中丙酮酸的含量。 三、仪器、试剂、材料 1、1.5 mol/L NaOH 2、 8% 三氯乙酸 3、 0.1% 2,4 一二硝基苯肼 4 、丙酮酸标准液 5、.材料大蒜的鳞茎。 四、操作步骤 1、.植物材料提取液的制备 称取 0.5—1g大蒜于研钵内加适量 8% 三氯乙酸,仔细研成匀浆,再用 8% 三氯乙酸洗入 25ml 容量瓶,定容至刻度。塞紧瓶塞,振摇提取,静置 30min 。取约 10ml 匀浆液离心( 4000 r/min ) 10min ,上清液备用。 2、标准曲线制作(略) 3、.组织液中丙酮酸的测定 取 1. 0ml 上清液于一刻度试管中,加 2ml 8 %三氯乙酸,加 1.0ml 0.1%2.4 -二硝基苯肼液,摇匀,再加 5.0 ml 1.5mol/L, NaOH 溶液,摇匀显色,10min 后在 520 nm 波长下比色,记录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得测定管的丙酮酸含量。 五、结果处理

丙酮酸含量(mg/g鲜重)=A*V*稀释倍数/样品重(g)*1000

式中, A 为在标准曲线上查得的丙酮酸的微克数。 V为提取液体积。 六、注意事项 1. 所加试剂的顺序不可颠倒,先加丙酮酸标准液或待测液,再加 8% 三氯乙酸,最后加 1.5mol/ L NaOH 。 2 .应反应 10min 后再比色。

稗草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_PEPCase_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Vol .31,No .10 pp .1365-1369 Oct .,2005 作 物 学 报 ACTA AGR ONOMICA SINICA 第31卷第10期 2005年10月 1365~1369页 稗草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 )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张桂芳 1,3  赵 明 2,*  丁在松2 张 丽1 肖俊涛 1 (1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100094;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1;3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100875) 摘 要:为揭示C 4野生植物稗草(Echino chlo a crus galli )PEPCase 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探索改善作物高光效新途径,克隆了稗草(E .crusgalli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pc )的cDNA 全长,测序及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证实,稗草ppc 的cDNA 全长为2886bp ,编码961个氨基酸(GenBank 登录号:AY251482);核苷酸序列与谷子(Setaria italica )C 3型、高粱(Sorghum bicolor )C 3-2型、玉米(Z ea mays )C 3-2型、水稻(Oryza sativa )C 3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的同源率分别达94.8%、93.2%、93.0%和89.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C 末端第771位氨基酸是丙氨酸(A ),表明是一个C 3型基因。与其他植物几种不同形式PE PCase 进行的多重序列比对与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也证实,此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所有参与对比的C 3型序列的同源性均远远高于与C 4型的同源性。与玉米、高粱C 3-2型PEPCase 的同源性分别高达96.5%、96.4%,与高粱、玉米的C 3-1型PEPCase 的同源性分别为84.3%、83.8%,而与谷子、玉米、甘蔗和高粱的C 4型PEPCase 的一致性相对较低,分别为82.2%、79.1%、77.1%和76.6%。因此进一步推论新克隆的稗草ppc 基因属于C 3-2型。对其编码的蛋白序列进行了结构域、活性位点和功能位点预测。关键词:稗草;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克隆与分析中图分类号:S451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Gene from Ech inochloa crusgalli ZHANG Gui -Fang 1,3,ZHAO Ming 2, * ,DI NG Zai -Song 2,ZHANG Li 1,XI AO Jun -Tao 1 (1C o lleg e o f Ag ro n o my a nd Bio -te chn ol og y o f Ch ina Ag ric ultu ralUn ive rs ity ,Bei jin g 100094;2In stitu te o f C ro p Scien ces ,C AAS ,Beij ing 100081;3C ol leg e o f Life Sci enc e ,Bei jing No r mal Unive rs ity ,Beijin g 100875,Ch ina ) Abstract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PEP Case )has a variety of functions in plants .In order to eluc idate structur al and functional char ac ters of PEPCase fr om Echinochloa c rusgalli ,and searc h a ne w approach to improve crops photosynthesis ,a full -length c DNA for PEPCase was isolated from E .c rusgalli .Using the progr am of Blast on NCBI GenBank database ,the sequence pr esented a ver y high match with the genes from other plants .After alignment on ClustalW program ,the identities of the cloned fr agment with PEP Case genes fro m Se taria italica C 3-for m ,Sorghum valgare C 4-for m ,Zea mays C 4-for m and Oryza sativa C 3-form were about 94.8%,93.2%,93.0%and 89.7%,r espectively .E .c rusgalli ppc OR F is 2886bp ,enc oding 961amino acid residues .The sequence has been submitted to the GenBank database ,the acc ession number is AY251482.Alignment and phylogenetic anal ysis of the amino acid sequenc e deduced fr om the fragment and the PEPCase sequences of other plants r etrieved from GenBank were carr ied out by Clustal W pr ogra m ,which showed that the sequenc es ho mology of E .crusgalli with C 3-for m was higher than with C 4-for m .To identify amino acid residues and or domains r esponsible for C 4 C 3-specific properties ,we found the putative amino acid sequenc e contains a C 3conserved alanine at position 771,and the sequence shared a homology of 96.5%,96.4%with the C 3-2-for m PEPCase of Zea mays and Sorghum valgare ,83.8%,84.3%with the C 3-1-for m PEPCase of Ze a mays and Sorghum valgare ,and 82.2%,79.1%,77.1%,76.6%with the C 4-form PEPCase of S .italica ,Z .mays ,S .spontaneum and Sorghum valgare .In conclusion ,the cloned sequence is a C 3-2-for m of PEPCase gene fr om E .c rusgalli .The do main ,active sites and fuction sites of Echinoc hloa crusgalli PEPC pr otein are predicted .Key words :Echinoc hloa crusgalli ;Phosphoenolpyr uvate c ar boxylase (PEPCase );Gene cloning and char acterization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和发展规划(973)项目:作物高效抗旱的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基础(2003CB114300);作物抗旱的遗传学基础 (2003CB114301)。国家研究与开发专项(863):优质、抗逆转基因新品种(系)的选育与转基因技术创新研究(JY03-B -11)。作者简介:张桂芳,女,博士,作物生理专业。*通讯作者:赵明,男,博士,作物栽培专业。Tel :010-********. R eceived (收稿日期):2004-10-20,Accepted (接受日期):2005-0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