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运动定律(2)

牛顿运动定律(2)
牛顿运动定律(2)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一、本章知识结构(参照下页结构图)

二、本章重点难点分析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态.

想一想

有人认为牛顿第一定律可有可无.因为“若加速度为零,第二定律就变成第一定律”,所以“第一定律是第二定律的特例”.对此,你如何认识?

2.量度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是物体的质量

(1)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2)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惯性,而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外力.

(3)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随外界条件改变;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例1.在交通拥挤的地方,无论是开汽车还是骑自行车都必须放慢速度,否则遇到紧急情况我们根本无法及时将车刹住,所以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惯性也就越大.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解答:不正确.由运动学公式我们知道,速度越大,刹车的时间和距离会越长.但是这不代表物体的惯性越大.

在刹车情况下,惯性反映的是物体对速度减慢的抵抗,即在同样阻力下,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来量度,而不是减停的时间和距离.我们知道,在同等的外部条件下,质量大的车更难刹住,或者启动更慢,我们就认为它们表现出的惯性更大.惯性仅仅和物体自身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比如:在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惯性(质量)大小会对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产生影响.

3.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研究多变量问题用控制变量法.

(2)用列表法和图象法处理数据.

(3)由a ∝F 和m a 1∝推导出牛顿第二定律 想一想

如图4-1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m 2通过轻质绳和定滑轮与m 1相连.若将m 1去掉,用大小为m 1g 的力F 向下拉绳子.两种情况下,物体m 2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吗?

图4-1

4.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需要注意两点:

(1)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但加速度的方向不一定与速度方向一致.

(2)加速度的大小随着作用力大小的改变而改变.

例2.惯性制导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弹道式导弹工程中,这个系统的重要元件之一是加速度

计.加速度计构造原理的示意图如图4-2所示:沿导弹长度方向安装的固定光滑杆上套一质量为m 的滑块,滑块两侧分别与劲度系数均为k 的弹簧相连;两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壁相连.滑块原来静止.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滑块上有指针,可通过标尺测出滑块的位移,然后通过控制系统进行制导.设某段时间导弹沿水平方向运动,指针向左偏离0点的距离为s ,则这段时间导弹的加速度为多大?方向如何?

图4-2

解答:滑块偏左,使得左侧弹簧被压缩s ,右侧弹簧被拉伸s ,滑块所受的合力方向向右,

大小为2k s .所以滑块的加速度为2ks /m ,方向向右.

例3.一个物体受到一个逐渐减小的力的作用.

(1)力的方向跟物体初速度方向相同,物体的速度怎样改变?

(2)若力的方向跟原来物体的速度方向垂直,物体还能做直线运动吗?

解答:(1)物体速度一直变大.物体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

(2)物体将作曲线运动.

想一想:从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怎么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我们用力提一个放在地面上的很重的物体时,或者去推它时,却提不动它,或推不动它.这跟牛顿第二定律是否矛盾?为什么?

5.力学单位制

(1)基本单位:选定的几个基本量的单位.

(2)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3)七个基本单位:千克(kg )、米(m )、秒(s )、安培(A )、开尔文(K )、摩尔(mol )、坎德拉(cd )

例4.在下面列举的物理量单位中,哪些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

A.千克(kg)B.米(m)C.开尔文(K)D.牛顿(N)

答案:ABC

6.牛顿第三定律

(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与联系.可以从作用点、作用力的性质、作

用存在的时间、作用效果、物体的运动状态等方面进行分析.

想一想:“以卵击石,石头无恙而鸡蛋碎了,是因为鸡蛋对于石头的作用力小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这个说法对吗?怎样解释这个现象?

例5.人在沼泽地行走时容易下陷.下陷时( )

A.人对沼泽地地面的压力大于沼泽地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B.人对沼泽地地面的压力等于沼泽地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C.人对沼泽地地面的压力小于沼泽地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解答:B正确.虽然人与地之间的力大小相等,但人受到的重力大于沼泽地对人的支持力,所以人下陷.

7.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

(1)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合力为0.

(2)两类问题

·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运动

学的规律就可以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

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外力.

基本思路:“两个分析一个桥”,两个分析是受力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桥是牛顿第二定律,它把“受力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联结起来.解决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情景,首先明确是从受力情况确定加速度还是从运动状态确定加速度.

(3)超重、失重

·超重:当物体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

·失重:当物体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

在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的基础上,然后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这个桥梁,把力与运动结合起来.这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6.风洞实验室中可以产生水平方向的、大小可调节的风力,现将一套有小球的细直杆放入风洞实验室,小球孔径略大于细杆直径,如图4-3所示.

图4-3

(1)当杆在水平方向上固定时,调节风力的大小,使小球在杆上做匀速运动,这时小球所受的风力为小球所受重力的0.5倍,求小球与杆间的滑动摩擦因数.

(2)保持小球所受风力不变,使杆与水平方向间夹角为37°并固定,则小球从静止出发

在细杆上滑下距离s 所需时间为多少?(sin37°=0.6,cos37°=0.8)

解答:(1)小球受力平衡,水平方向有0.5mg =μ mg

解得动摩擦因数μ =0.5

(2)小球受力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x 方向F cos θ +mg sin θ -μ F N =ma

y 方向F N +F sin θ -mg cos θ =0

解得a =0.75g 根据221at s =

解得g

s t 38= 例7.如图4-4所示,一个盛水的容器底部有一小孔.静止时用手指堵住小孔不让它漏水,

假设容器在下述几种运动过程中没有转动且忽略空气阻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4-4

A .容器自由下落时,小孔向下漏水

B .将容器竖直向上抛出,容器向上运动时,小孔向下漏水;容器向下运动时,小孔不向下漏水

C .将容器水平抛出,容器在运动中小孔不向下漏水

D .将容器斜向上抛出,容器在运动中小孔不向下漏水

解答:CD 正确.无论容器是自由下落,还是向各个方向抛出,在运动过程中,小孔都不会

有水漏出来.原因是在空中的容器和容器的水,只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作用效果全部用来产生重力加速度,没有使水与水之间,水与容器之间发生挤压(形变)的效果.换句话说,一点也没有了水压,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实际情况下是有阻力的,想想结果会怎样?同学们可以试一试.

Ⅲ 探究实践

做一做

(1)如图4-5所示,用尺迅速打出下面的棋子,观察上面的棋子是否还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并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2节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练习新人教版

第三章第二节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 [A级—基础练] 1.(08786240)(2018·武汉模拟)将一只皮球竖直向上抛出,皮球运动时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下列描绘皮球在上升过程中加速度大小a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解析:C [皮球在上升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所以空气阻力越来越小,重力与空气阻力的合力越来越小,所以加速度越来越小,一开始加速度最大,后来减小得越来越慢,最后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变为重力加速度,所以答案选C.] 2.(08786241)(2018·福建漳州八校联考)趣味运动会上运动员手持网球拍托球沿水平面匀加速跑,设球拍和球的质量分别为M、m,球拍平面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球拍与球保持相对静止,它们间的摩擦力及空气阻力不计,则 ( ) A.运动员的加速度为g tan θ B.球拍对球的作用力为mg C.运动员对球拍的作用力为(M+m)g cos θ D.若加速度大于g sin θ,球一定沿球拍向上运动 解析:A [对球进行受力分析,受到重力mg和球拍对它的支持力N,作出受力分析图如图甲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N sin θ=ma,N cos θ=mg,解得a=g tan θ,N=mg cos θ ,故A正确,B错误;以球拍和球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运动员对球拍的

作用力为F =M +m g cos θ ,故C 错误;当a >g tan θ时,球将沿球拍向上运动,由于g sin θ与g tan θ的大小关系未知,故D 错误.] 3.(08786242)(多选)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为F ;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23 a 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 .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 A .8 B.10 C .15 D .18 解析:BC [当机车牵引列车向东行驶时,设挂钩西边的列车节数为x 节,挂钩东边的节数为y 节,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xma . 当机车牵引列车向西行驶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 =ym 23 a ,解得3x =2y , 列车的总节数N =x +y =52 x ,当x =4节时,N =10节,当x =6节,N =15节,故B 、C 正确,A 、D 错误.] 4.运动员从悬停的直升机上跳伞,下落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打开伞之前,运动员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打开伞后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运动员打开伞后的运动情况不可能是( ) A .加速度大小先减小最后为零 B .加速度大小先增大最后为零 C .速度一直不变 D .速度先增大后不变 解析:B [打开伞瞬间如果阻力大于重力,加速度向上,运动员做减速运动,根据阻力与速度成正比及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逐渐减小,最后减为零,因此运动员先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A 正确;打开伞瞬间如果阻力小于重力,加速度向下,运动员做加速运动,由阻力与速度成正比及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逐渐减小,因此运动员先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D 正确;打开伞的瞬间如果阻力等于重力,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C 正确;加速度大小先增大最后为零是不可能的,B 错误.] 5.(08786243)(2018·宁夏银川二中、银川九中、育才中学联考)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轻弹簧,一端均固定在水平面上,另一端均与质量为m 的小球相连;轻杆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与小球相连,三者互成120°角,且两个弹簧的弹力大小均为mg .如果将

牛顿运动定律解题(二)

牛顿运动定律解题(二) 1、一个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处于静止。从某一时刻t=0 起,受到如下图所示的力F的作用,设力F的正方向为向北, 物体的质量为m=10kg。物体在5s末的位移是____;速度是 ____,方向_____,物体在10s末的位移是____;速度是_____, 方向_____ 2、用恒力F在时间t内能使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开始移动一段距离s,若用F/2恒力,在时间2t内作用于该物体,由静止开始移动的距离是_____。 3、物体在力F1作用下获得正西方向4 m/s2的加速度,在力F1和力F2共同作用下获得正北方向3 m/s2的加速度。那么物体在力F2单独作用下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 。 4、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2:1,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之比是1:2,甲、乙两个物体都从静止开始运动,那么,两个物体经过相同的时间通过的路程之比为_____。 5、在运动的升降机中天花板上用细线悬挂一个物体A,下面吊着一个轻质 弹簧秤(弹簧秤的质量不计),弹簧秤下吊着物体B,如下图所示,物体A 和B的质量相等,都为m=5kg,某一时刻弹簧秤的读数为40N,设g=10 m/s2, 则细线的拉力等于_____,若将细线剪断,在剪断细线瞬间物体A的加速度 是_____,方向______;物体B的加速度是_____;方向_____。 6、一滑块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现在该滑块上作用一竖直向下的恒力,则滑块的运动情况是 (A)仍保持匀速滑下; (B)将加速下滑; (C)将减速下滑; (D)根据具体数据才能确定. 7、如图所示,A,B两滑块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摩擦系数为μ1,B与地面的摩擦系数为μ2.若在A上作用一水平力F,使A,B一起以相同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关于两摩擦系数必须有 (A)μ1≠0,μ2=0;(B)μ1≠0μ2≠0; (C)μ1>μ2,μ2≠0;(D)μ1<μ2,μ1≠0. 8、重10牛的滑块A置于倾角37°的斜面上,用细线通过斜面 顶端滑轮与砝码B相连,如图.A和斜面间的摩擦系数为0.4. 不计滑轮摩擦,要使A在斜面上平衡,B所受重力应多大? 9、水平地面上放着重6牛的物体,用1.8牛的水平拉力能使物 体匀速前进.如用与水平面成30°角的力来拉,则要使物体匀速运动拉力的大小为 . 10如图,A,B是两个带柄(a和b)的完全相同的木块,C是质量为m 的长木板,A,B与斜面及木板间皆有摩擦,C与A,B间摩擦系数均 匀μ.设它们原来都是静止的.(1)使A不动,手握b使B沿斜面向上 拉,当B开始移动时,C是否动? ,此时A与C间的摩擦力f A为 .(2)若使B不动,手握a使A沿斜面向下拉,当A开始移动时,C是否动? . 11、一物体沿斜面匀速向上滑动,那么关于该物体受力的个数可能是 (A)两个力;(B)三个力; (C)四个力;(D)多于四个力. 12、重5牛的滑块恰能在倾角为37°的斜面上匀速下滑.则物块与斜面间的摩擦系数为 . 若用一平行斜面的力拉滑块匀速向上滑动,则拉力大小为 .

牛顿运动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一)

牛顿运动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一) 1.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时间t ,速度达到v.如果要使物体的速度达到2v ,可采取以下方法 ( ) A .将物体质量变为m/2,其他条件不变 B .将水平拉力增为2F ,其他条件不变 C .将时间增为2t ,其他条件不变 D .将质量、作用力和时间都增为原来的2倍 2.有三个光滑斜轨道1、2、3,它们的倾角依次是60°,45°和30°,这些轨道交于O 点.现有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3个小物体甲、乙、丙,分别沿这3个轨道同时从静止自由下滑,如图,物体滑到O 点的先后顺序是 ( ) A .甲最先,乙稍后,丙最后 B .乙最先,然后甲和丙同时到达 C .甲、乙、丙同时到达 D .乙最先,甲稍后,丙最后 3.如图2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水平外力F 拉动小车和木块一起做无 相对滑动的匀加速运动.小车质量为M ,木块质量为m ,加速度大小为a , 木块和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在这个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大小是 ( ) A .μma B .ma C.mF M +m D .F -Ma 4.如图所示,不计绳的质量以及绳与滑轮的摩擦,物体A 的质量为M , 水平面光滑,当在绳的B 端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时,物体A 的加速度 为a 1,当在绳B 端施以F=mg 的竖直向正下拉力作用时,A 的加速度为 a 2,则a 1与a 2的大小关系是 ( ) A .21a a = B .21a a > C .21a a < D .无法确定 5.如图所示,小车上固定着三角硬杆,杆的端点固定着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当小车有水平向右的加速度且逐渐增大时,杆对小球的作用力的变化(用F 1至F 4变化表示)可能是下图中的(OO '为沿杆方向) 6.在一种做“蹦极跳”的运动中,质量为m 的游戏者身系一根自然长度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弹性良好的轻质柔软橡皮绳,从高处由开始下落1.5L 时到达最低点,若在下落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下落高度为L 时速度最大,然后速度开始减小,到最低点时速度为零 B 、人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运动形式为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 C 、下落高度为L+mg/K 时,游戏者速度最大 D 、在到达最低点时,速度、加速度均为零

《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教案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知道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方法 2. 进一步学习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 二、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德育目标 1. 培养学生形成积极思维,解题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两类力学问题及这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方法 实例分析发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 二、 新课教学 (一)、牛顿运动定律解答的两类问题 1.牛顿运动定律确定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把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联系起来,由此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问题可分为两类: a.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b.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 2.用投影片概括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ma F 据 求得a ?→?据t v v s as v v at v v at v s t t t ......2210202020可求得???? ?????=-?→?+=+= 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ma F as v v at v s at v v a t t 据据求得2221022 00求得物体的受力情况 3.总结 由上分析知,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题目,物体的加速度都是核心,是联结力和运动的桥梁。 (二)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2

牛顿第二定律(2)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在有多个物体存在的复杂问题中,确定研究对象尤其显得重要)。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图。 (3)选定正方向或建立直角坐标系。通常选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或将加速度的方向作为某一坐标轴的正方向。这样与正方向相同的力(或速度)取正值;与正方向相反的力(或速度)取负值。 (4)求合力(可用作图法,计算法或正交分解法)。 (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6)必要时进行检验或讨论。 1.质量为2kg 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现对物体作用一向右与水平方向成37°,大小为10N 的拉力F ,使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2.如图所示,装有架子的小车,用细线拖着小球在水 平地面上运动,已知运动中,细线偏离竖直方向30°, 则小车在做什么运动? 4.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受到一个方向不变,大小从某一数值逐渐变小的外力作用时,木块将作( ) A .匀减速运动。 B .匀加速运动。 C .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 D .速度逐渐增大的变加速运动。 5.一个力作用于质量为m 1的物体A 时,加速度为a 1;这个力作用于质量为m 2的物体时,加速度为a 2,如果这个力作用于质量为m 1+m 2的物体C 时,得到的加速度为( ) A . 221a a + B .2111m m a m + C .2122m m a m + D .2 121a a a a + 作业: 1.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不等于零时,则 ( ) A .物体的速度一定越来越大 B .物体的速度一定越来越小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2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二) 班级 姓名 总分 1.如图所示,一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受一恒力F 作用而运动,前方固定一个 弹簧,当木块接触弹簧后( ). A .将立即做变减速运动 B .将立即做匀减速运动 C .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做加速运动,速度继续增大 D .在弹簧处于最大压缩量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2.质量为1 kg 的质点,受水平恒力作用,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t s 内的位移为x m ,则F 的大小为(单位为N)( ). A.2x t 2 B.2x 2t -1 C.2x 2t +1 D.2x t -1 3.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质量是7 kg ,在14 N 的恒力作用下,则5 s 末的速度及5 s 内通过的路程为( ). A .8 m/s 25 m B .2 m/s 25 m C .10 m/s 25 m D .10 m/s 12.5 m 4.如图所示,A 、B 两小球分别连在弹簧两端,B 端用细线固定在倾角为30°光滑斜面上,若不计弹簧质量,在线被剪断瞬间,A 、B 两球的加速度分别 为( ) A .都等于g 2 B.g 2和0 C. M A +M B M B ·g 2和0 D .0和 M A +M B M B ·g 2

5.用细绳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将一固定在墙上的水平轻质弹簧压缩了x (小球与弹簧不拴连),如图所示.将细绳剪断后( ). A .小球立即获得kx m 的加速度 B .小球在细绳剪断瞬间起开始做平抛运动 C .小球落地的时间等于 2h g D .小球落地的速度大于2gh 6. 乘坐“空中缆车”饱览大自然的美景是旅游者绝妙的选择.若某一缆车沿着坡度为30°的山坡以加速度a 上行,如图4所示.在缆车中放一个与山坡表面平行的斜面,斜面上放一个质量为m 的小物块,小物块相对斜面静止(设缆车保持竖直状态运行).则( ). A .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平行斜面向上 B .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平行斜面向下 C .小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1 2mg +ma D .小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为1 2mg +ma

2 牛顿运动定律与图像相关问题教师版

1. (2019年3月兰州模拟)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运动,t=0时刻开始计时,3s末撤去F,物体继续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其v-t图象的一部分如图所示,整个过程中阻力恒定,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平力F为3.2N B.水平力F做功480J C.物体从t=0时刻开始,运动的总位移为92m D.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参考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以水平力作用下物体运动为情景,以速度图像给出解题信息,考查对速度图像的理解、牛顿运动定律、做功及其相关知识点。 【解题思路】在0~3s时间内,物体匀速运动,由平衡条件,F-μmg=0,3s末撤去F,在3~5s时间内,物体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v t ? ? =4m/s2,由牛顿第二定律,μmg=ma,联立解得:μ=0.4,F=8N, 选项AD错误;在0~3s时间内,物体匀速运动位移x1=20×3m=60m,水平力F做功W=Fx=8×60J=480J,选项B正确;3s末撤去F,物体继续运动时间t=v/a=5s,即8s末物体停止运动,补全速度图像,由速度图像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物体在3~8s时间内位移x2=20×5×1/2=50m,物体从t=0时刻开始,运动的总位移为s= x1+x2=60m+50m=110m,选项C错误。 【方法归纳】速度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速度图像的面积表示位移。 2. (2018山东济南联考)受水平外力F作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其v-t图线如图所示,则( ) A.在0-t1秒内,外力F大小不断增大 B. 在t1时刻,外力F为零

C .在t 1-t 2秒内,外力F 大小可能不断减小 D .在t 1-t 2秒内,外力F 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参考答案】 CD 【名师解析】在0~t 1时间内,斜率逐渐减小,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加的慢了,说明外力F 大小不断减小,但仍然大于摩擦力,故A 错误.在t 1时刻斜率为零,即加速度为零,说明外力等于摩擦力,故B 错误.在t 1~t 2时间内,反方向的加速度逐渐增大,说明向后的合力一直增大,可能是F 一直减小,也可能是F 减小到零后反向增加,故C 、D 均有可能. 3.(2018洛阳联考)如图甲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叠放两个质量均为M 的物体A 、B (B 物体与弹簧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 作用在物体A 上,使物体A 开始向上做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运动,测得两个物体的v -t 图像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 ),则( ) A .施加外力前,弹簧的形变量为2g k B .外力施加的瞬间,A 、B 间的弹力大小为M (g -a ) C .A 、B 在t 1时刻分离,此时弹簧弹力恰好为零 D .弹簧恢复到原长时,物体B 的速度达到最大值 【参考答案】B 【名师解析】 施加外力F 前,物体A 、B 整体平衡,根据平衡条件有2Mg =kx ,解得x =2Mg k ,故A 错误;施加外力F 的瞬间,对物体B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弹-Mg -F AB =Ma ,其中F 弹=2Mg ,解得F AB =M (g -a ),故B 正确;由题图乙知,物体A 、B 在t 1时刻分离,此时A 、B 具有共同的v 和a ,且F AB =0,对B 有F 弹′-Mg =Ma ,解得F 弹′=M (g +a ),故C 错误;当F 弹′=Mg 时,B 达到最大速度,故D 错误。 4.粗糙水平面上静止放置质量均为m 的A 、B 两物体,它们分别受到水平恒力F 1、F 2的作用后各自沿水平面运动了一段时间,之后撤去F 1、F 2,两物体最终都停止,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 B 两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之比为2:1 B .F 1与A 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之比为3:1

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教案

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教 案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方法 2.进一步学习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形成积极思维,解题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两类力学问题及这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方法 实例分析发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牛顿运动定律解答的两类问题 1.牛顿运动定律确定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把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联系起来,由此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问题可分为两类: a.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b.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 2.用投影片概括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ma F 据 求得a ?→?据t v v s as v v at v v at v s t t t ......2210202020可求得???? ?????=-?→?+=+= 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ma F as v v at v s at v v a t t 据据求得2221022 00求得物体的受力情况 3.总结 由上分析知,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题目,物体的加速度都是核心,是联结力和运动的桥梁。 (二)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例1.如图所示,质量m=2Kg 的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 面上,现对物体施加大小F=10N 与水平方向夹角θ= 370的斜向上的拉力,使物体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sin370=,cos370=取g=10m/s 2,求物体5s 末的速度及5s 内的位移。 问:a.本题属于那一类动力学问题 (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b.物体受到那些力的作用这些力关系如何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并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高中物理专项练习:牛顿运动定律 (2)

高中物理专项练习:牛顿运动定律 一.选择题 1. (河南郑州二模)如图所示,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通过完全相同的轻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相连,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一起沿光滑水平面以加速度a向右做匀加速运动,设1和2之间 弹簧的弹力为F 1—2,2和3间弹簧的弹力为F 2—3 ,2018和间弹簧的弹力为F 2018— ,则下列结论正确 的是 A.F 1—2:F 2—3 :……F 2018—= 1:2:3: (2018) B.从左到右每根弹簧长度之化为1:2:3: (2018) C.如果突然撤去拉力F,撤去F瞬间,第个小球的加速度为F,N其余每个球的加速度依然为a D.如果1和2两个球间的弹簧从第1个球处脱落,那么脱落瞬间第1个小球的加速度为0,第2个小球的加速度为2a,其余小球加速度依然为a 【参考答案】AD 【命题意图】本题以轻弹簧连接的个小球为情景,考查连接体、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及其相关知识点. 【解题思路】隔离小球1,由牛顿运动定律,F1-2=ma,把小球1和2看作整体隔离,由牛顿运动定律,F2-3=2ma,把小球1、2和3看作整体隔离,由牛顿运动定律,F3-4=3ma,把小球1、2、3和4看作整体隔离,由牛顿运动定律,F4-5=4ma,·····把小球1到2018看作整体隔离,由牛顿运动定律,F2018-=2018ma,联立解得:F1-2∶F2-3∶F3-4∶F4-5∶F5-6······F2018-=1∶2∶3∶4∶5······2018,选项A正确;由于弹簧长度等于弹簧原长加弹簧伸长量,弹簧伸长量与弹簧弹力成正比,所以选项B错误;如果突然撤去拉力F,撤去F的瞬间,小球之间弹簧弹力不变,2018和之间的弹簧弹力F2018-=2018m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a,F2018-=ma’,联立解得第个小球的加速度 a’=2018 2019 F m ,选项C错误;如果1和2两个球之间的弹簧从第1个球处脱落,那么脱落瞬间,第 1个小球受力为零,加速度为零,第2个小球受到2和3之间弹簧弹力,F2-3=ma2,解得第2个小球的加速度a2=2a,其余小球受力情况不变,加速度依然为a,选项D正确. 【方法归纳】对于连接体,要分析求解小球之间的作用力,需要隔离与该力相关的小球列方程解答.解答此题常见错误主要有:一是对弹簧作用力的瞬时性理解掌握不到位;二是研究对象选择不当;三是分析解答有误.

教材分析案例——牛顿运动定律1

教材分析案例——牛顿运动定律1 【地位和作用】 本部分讲述牛顿运动定律及其简单的应用,属于力学的重点知识要求。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地面上一般物体的运动到航天飞机的飞行,无不留下了牛顿运动定律的印象。掌握好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对学生正确认识、解释和探索客观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知识结构】 在牛顿运动定律这一章,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介绍人类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讲述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什么是惯性。 第二单元:第二节至第四节,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知道力的独立作用原理;会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动力学问题。 第三单元:第五节,讲牛顿第三定律:能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第四单元:第六节,介绍力学单位制:理解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分析和疑难点解析】 本章着重介绍三个牛顿运动定律,从人类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认识历史引入,强调对定律本身的理解,以期学生对定律有全面、清楚的认识。 1.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是动力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人类正确认识它,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同样,学生在认识这一问题时,也有许多错误直觉的干扰。第一节从人类认识的历史讲起,也是希望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充分注意。并由此让学生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认识它的重要意义。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不同论点,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基本思路、主要推理过程和结论。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研究加速度跟力的关系的实验,有多种做法,教材中所用的装置比较简单,课堂演示也比较可靠。只是在分析小车受到的水平拉力时,要注意不使学生产生错误概念,书中用了“可以认为等于砝码所受重力的大小”,并在页末加了标注:这是一个连接体问题,只有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和盘的总质量时,才“可以认为小车所受的水平拉力等于砝码所受重力的大小”而在此处尚无法进行严格讨论。但要让学生知道,并在第七章中给以证明。 3.教材中牛顿第二定律是从实验总结出来的,根据大量的实验归纳出规律是人们认识客观规律的重要方法,教材分三节由实验得出牛顿第二定律,就是想让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对此有所认识。因此,认真做好演示和学生实验十分重要。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分类检测: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两类问题

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两类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会将物体运动过程划分为多个不同的过程或多个不同的状态,深刻理解加速度与合外力对应关系,然后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进行分析,求解所求问题. 2.学会用图像法解决物理问题.教师归纳 一、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的两类问题 1.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动力学问题常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要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如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及时间等.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力的大小和方向). 但不管哪种类型,一般总是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然后再由此得出问题的答案. 2.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的解题思路图解如下:

可见,不论求解哪一类问题,求解加速度是解题的桥梁和纽带,是顺利求解的关键. 3.我们遇到的问题中,物体受力情况一般不变,即受恒力作用,故常用的运动学公式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如 v t =v 0+at ,s =v 0t +12at 2,v 2t -v 2 0=2as ,v -=s t = v 0+v t 2 等. 二、程序法解题 1.程序法: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题目给出的物体运动过程(或不同的状态)进行分析(包括列式计算)的解题方法可称为程序法. 2.程序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是: ①划分出题目中有多少个不同的过程或多少个不同状态. ②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进行具体分析,得出正确的结果. ③前一个过程的结束是后一个过程的开始,两个过程的交接点是问题的关键. 3.说明:在求解物体从一种运动过程(或状态)变化到另一种运动过程(或状态)的力学问题(称之为“程序题”)时,通常用“程序法”求解,即要求我们从读题开始,就要注意到题中能划分为多少个不同的过程或多少个不同的状态,然后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进行分析(称之为“程序分析”),最后逐一列式求解得到结论.“程序法”是一种重要的基本解题方法. 分类剖析 (一)正交分解法应用

2牛顿运动定律及牛顿力学中的守恒定律

习题2 2-1 质量为16kg 的质点在xOy 平面内运动,受一恒力作用,力的分量为 6N x f =,7N y f =,当0t =时,0x y ==,2m /s x v =-,0y v =。当2s t =时,求: (1) 质点的位矢; (2) 质点的速度。 解:由 x x f a m = ,有:x a 263 m /168 s ==,27m /16y y f a s m -= = (1)2 0035 22m /84 x x x v v a dt s =+=-+?=-?, 20077 2m /168 y y y v v a dt s -=+=?=-?。 于是质点在2s 时的速度:57 m /s 48 v i j =-- (2)22011()22x y r v t a t i a t j =++1317 (224)()428216 i j -=-?+??+? 137 m 48 i j =-- 2-2 质量为2kg 的质点在xy 平面上运动,受到外力2 424=-F i t j 的作用,t =0 时,它的初速度为034=+v i j ,求t =1s 时质点的速度及受到的法向力n F 。 解:解:由于是在平面运动,所以考虑矢量。 由:d v F m d t =,有:2 4242d v i t j dt -=?,两边积分有: 02 01(424)2 v t v d v i t j dt =-??,∴3024v v t i t j =+-, 考虑到034v i j =+,s t 1=,有15v i =

由于在自然坐标系中,t v v e =,而15v i =(s t 1=时),表明在s t 1=时,切向速度方向就是i 方向,所以,此时法向的力是j 方向的,则利用2 424F i t j =-,将s t 1=代入有424424t n F i j e e =-=-,∴24n F N =-。 2-3.如图,物体A 、B 质量相同,B 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滑轮与绳的质量以及空气阻力均不计,滑轮与其轴之间的摩擦也不计.系统无初速地释放,则物体A 下落的加速度是多少? 解:分别对A ,B 进行受力分析,可知: A A A m g T m a -= 2B B T m a = 12 B A a a = 则可计算得到:4 5 A a g = 。 2-4.如图,用质量为1m 的板车运载一质量为2m 的木箱,车板与箱底间的摩擦系数为μ,车与路面间 的滚动摩擦可不计,计算拉车的力F 为多少才能保证木箱不致滑动? 解法一:根据题意,要使木箱不致于滑动,必须使 板车与木箱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上限车板与箱底间为最大摩擦。 即:max 212222 f m g f F a m m m m m μ==<=+ 可得:12()F m m g μ<+ 解法二:设木箱不致于滑动的最大拉力为max F ,列式有: max 2122F m g m a m g m a μμ-== 联立得:max 12()F m m g μ=+, 有:12()F m m g μ<+。 2-5.如图所示一倾角为θ的斜面放在水平面上,斜面上放一木块,两者间摩擦系数为

6.牛顿运动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

第六讲牛顿运动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 一、知识梳理 二、疑难探究 1.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例1. 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B.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 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例2.就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某同学试图从惯性角度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某些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这表明,可以通过科学进步使小质量的物体获得大惯性 B.射出枪膛的子弹在运动相当长一段距离后连一件棉衣也穿不透,这表明它的惯性小了 C.货运列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这会改变它的惯性 D.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控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通过调控人和车的惯性达到急转弯的目的 小结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 ①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②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较难改变;惯性

小,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四点说明 ①明确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所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 ②揭示力的本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理想化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时的状态,而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形是不存在的。在实际情况中,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零,与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表现是相同的。 ④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是相互独立的。力是如何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问题由牛顿第二定律来回答。牛顿第一定律是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总结出来的,而牛顿第二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 二、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例1. 手拿一个锤头敲在一块玻璃上把玻璃打碎了。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锤头敲玻璃的力大于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所以玻璃才碎裂 B .锤头受到的力大于玻璃受到的力,只是由于锤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 C .锤头和玻璃之间的作用力应该是等大的,只是由于锤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 D .因为不清楚锤头和玻璃的其他受力情况,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例2. 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70.0 kg 的工人站在 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 kg 的建筑材料以0.500 m/s 2的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 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 取10 m/s 2)( ) A .510 N B .490 N C .890 N D .910 N 小结 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六同、三异、二无关” ①六同:大小相同、性质相同、同一直线、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②三异:方向相反、不同物体、不同效果。 ③二无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无关。 (2) 例1. 如图所示,A 、B 两小球分别连在轻绳两端,B 球另一端用弹簧固定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 A 、 B 两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重力加速度为g ,若不计弹簧质量,在绳被剪断瞬间,A 、B 两球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 A .都等于g 2 B. g 2和0C. g 2和m A m B ·g 2D. m A m B ·g 2和g 2 注意:(1)求解瞬时加速度问题时应抓住“两点” ①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是时刻对应的,当外界因素发生变化时,需要重新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 ②加速度可以随着力的突变而突变,而速度的变化需要一个过程的积累,不会发生突变。 (2)两类模型 ①刚性绳(或接触面)——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剪断(或脱离)后,其弹力立即消失,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 ②弹簧(或橡皮绳)——两端同时连接(或附着)有物体的弹簧(或橡皮绳),特点是形变量大,其形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在瞬时性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保持不变。

牛顿运动定律二例题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二)·例题分析 例1 如图3-31所示的三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1和m2和m3,带有滑轮的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滑轮和所有接触面的摩擦以及绳子的质量均不计,为使三个物体无相对运动.水平推力F等于多少? 分析由于三个物体无相对运动,因此可看作一个整体,列出整体的牛顿第二定律方程.然后再隔离m1、m2,分别列出它们的运动方程. 解由整体在水平方向的受力列出牛顿第二定律方程为 F=(m1+m2+m3)a.①分别以m1、m2为研究对象作受力分析(图3-32).设绳张力为T.

对m1,在水平方向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T=m1a. ②对m2,在竖直方向由力平衡条件得 T-m2g=0. ③联立式①、②、③,得水平推力 说明也可以全部用隔离法求解.设连接m1与m2的绳中张力为T,m2与m3之间相互作用力为N,滑轮两侧绳子张力形成对m3的合力为F′,画出各个物体的隔离体受力图如图3-33所示(m1、m3竖直方向的力省略). 对于m1,由受力分析知

T=m1a. ④对于m2,由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受力情况分别可得 N=m2a, ⑤ T-m2g=0. ⑥对于m3,由于F′的水平分力(向左)等于T,因此 F-N-T=m3a. ⑦由④、⑤、⑥三式得 把它们代入式⑦得水平推力F:

显然,全部用隔离法求解时,不仅未知数和方程数多,还可能因疏漏滑轮两侧绳子拉力对m3的影响而造成错误.所以应注意灵活地有分有合,交替使用隔离法和整体法. 例2 两重叠在一起的滑块,置于固定的、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图3-34所示,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M、m,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与A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已知两滑块都从静止开始以相同的加速度从斜面滑下,滑块B受到的摩擦力 [ ] A.等于零 B.方向沿斜面向上 C.大小等于μ1mgcosθ D.大小等于μ2mgcosθ 分析把A、B两滑块作为一个整体,设其下滑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 (M+m)gsinθ-μ1(M+m)gcosθ=(M+m)a,

牛顿运动定律的建立及其意义

绥化学院 毕业论文 牛顿运动定律的建立及其意义 姓名 学号 200851326 专业物理学 年级2008级 指导教师崔金玉副教授Suihua University Graduation Paper

Establishment and its significance of Newtonian sports law Student name Student number 200851326 Major Applied chemistry Supervising teacher Cuijinyu Suihua University

摘要 本文概括的介绍了牛顿运动定律的建立过程及其重要物理意义。文章首先通过对十七世纪的科学发现进行回顾,分别对牛顿三大定律的建立过程进行阐述。之后总结了十七世纪以来的物理研究及发现,对牛顿运动定律的意义进行了归纳。最后对牛顿运动定律的本质进行了概括。 本文不仅对牛顿牛顿运动定律进行了文字阐述,还附加了一些例题及图片说明,使读者更容易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意义。在文章的最后部分,本文还举例说明了牛顿运动定律在现实中的应用,充分说了牛顿运动定律的意义。 关键词:牛顿运动定律;建立过程;物理意义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establishing process of Newtonian sports law and its physical meaning. Firstly, through to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scientific findings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respectively, to the Newtonian three law establishment process are expounded. After summing up since seventeenth Century on the physics research and discovery, of Newton's laws of motion sense are summarized. At the end of Newtonian sports law essence summarized. This paper not only for the Newtonian laws of motion for text elaboration, has also added some examples and explanation, making it easy for readers to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Newtonian sports law. In the last part of the thesis, this paper also illustrates the Newtons laws of motion in the real application, fully said the significance of Newtonian sports law. Key word: Newtons laws of motion; Building process; The meaning of physical

牛顿运动定律的两类问题

牛顿运动定律的两类问题: 【例1】总质量为M=20kg 的气球,从地面以5m/s 的速度匀速上升,第6s 末,从气球上落下一质量m=4kg 的重物,物体着地时,气球离地面的高度就是多少?(g=10m/s 2,不计空气阻力,设气球浮力不变).(56、25m) 【例2】如图,质量2m kg =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 处,A 、B 间距L=20m 。用大小为30N,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02t s =拉 至B 处。(已知cos370.8?=, 。取210/g m s =) (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 (2)用大小为30N,与水平方向成37°的力斜向上拉此物体,使物体从A 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 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 。(1、03) 【例3】风洞实验室中可产生水平方向的,大小可调节的风力。现将一套有小球的细直杆放入风洞实验室。小球孔径略大于细杆直径。 如图21所示。 (1)当杆在水平方向上固定时,调节风力的大小,使小球在杆上作匀速运动,这时小球所受的风力为小球所受重力的0.5倍。求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 (2)保持小球所受风力不变,使杆与水平方向间夹角为370并固定,则小球从静止出发在细杆上滑下距离S 所需时间为多少?(sin370 = 0.6,cos370 = 0.8) 练习1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为kg 2,受到一个斜向下的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推力N F 10=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因数为1.0=μ,取10=g 2/s m 。 (1)求物体s 5末速度与s 5内发生的位移。(15、4m/s,38、5m) (2)若s 5末撤去推力,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总位移就是多少米?(157、1m) ° F 练习2 一辆载重汽车,总质量就是t 8,从静止起开上一山坡,山坡的坡度为02.0(每前进m 100长高m 2)若汽车就是匀加速行驶,经m 100后速度达到h km /18,摩擦阻力就是车重的03.0倍,求汽车上坡时牵引力多大?(取2/10s m g =) x F θmg F f θ y F N 图F G F f F G F F N F f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