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运行特性的微电网可靠性分析
微网孤岛运行控制策略的研究

微网孤岛运行控制策略的研究发表时间:2017-07-12T15:36:03.2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作者:何明成高杰梁宇[导读] 微网运行控制策略[1]的制定和实现,是通过对每个微源的控制达到对微网的控制,从而使微网时时刻刻调节微源满足负荷需求。
安徽理工大学安徽淮南 232000摘要:本文介绍了微电网孤岛、并网两种运行模式的控制策略。
在并网运行时,微电源利用PQ控制来确保恒定的输出功率,微电网内的功率波动由大电网进行平衡,使能源管理和能量存储装置在待机模式下充电;当大电网发生故障或其主动与微电网拆分时,被孤岛监测装置检测到后,储能装置中的蓄电池将采用V/f控制方法,且微电网切换到孤岛模式下运行,以弥补电力不足。
这不仅实现了能源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平衡,同时也提供了系统电压和频率支撑。
关键词:微电网;控制策略;平滑切换;储能一、微网运行控制概述微网运行控制策略[1]的制定和实现,是通过对每个微源的控制达到对微网的控制,从而使微网时时刻刻调节微源满足负荷需求。
各种典型微源控制方法是研究微网孤岛运行的基础,结合各微源的不同特性,以提高微电网稳定性和电能质量为目标,制定各个微源的最佳控制方案并不断加以优化,从而提出了微网整体控制策略的实施流程和步骤。
(一)对等控制对等控制[2],指每个微源具有同等地位。
这种控制方法不需要区分主从关系。
但是可以让微源具有“即插即用”的功能。
即在能量平衡时就可实现微电网中的任一微源的介入或断开而不需要改变微网中其它单元的设置。
在此控制策略下,各微源通过收集本地信息对自身出力进行Droop控制而无需通信协调。
对等控制策略下,控制具有冗余性,并能保证孤岛时微网内电力供需平衡和频率统一,控制方法简单可靠。
当微网中多个微源采用Droop控制时,由于各微源容量不同,其下垂特性曲线不同。
确定有功下垂和无功下垂增益是实现各微源协调的有效途径。
以双微源为例,如图1[4]所示。
微电网运行模式与控制系统浅析

微电网运行模式与控制系统浅析作者:李朋来源:《华中电力》2013年第05期摘要:智能电网中微电网是一些微电源、负荷、储能装置和控制装置构成的系统。
对于大电网,它表现为一个单一可控制的单元,能实现对负荷多种能源形式的可靠供给。
微电源按是否可控可分为部分可控电源、不可控电源和全控电源。
这些电源多为小容量的分布式电源,具有低成本、低电压及低污染的特点。
本文首先介绍了微电网的结构特点,然后分析了微电网的运行模式以及控制策略。
结果表明,微电网若采取合理的控制策略,能够确保微电网在并网和孤岛运行模式下电压和频率的稳定。
关键词:微电网;运行模式;控制策略1 引言微电网的电源接在用户侧,且微电源多采用电力电子装置接入,其结构不同于传统电力系统,必需考虑微电网自身的特殊性。
通常,电能质量研究是微电网研究的基础和主要内容,在进行微电网电能质量分析之前,有必要研究其基本结构,并分析微电网的运行模式以及控制策略2 微电网结构和特点微电网一般与用户端的低压配电网相连,电压等级为380/220V,网络呈放射状,包含若干条馈线。
微电网中负荷可分为不可控和可控负荷、一般和重要负荷、敏感和非敏感负荷等。
在实际运行中,部分非敏感负荷可以看成是可控负荷,用于削峰和平滑负荷波形。
由于各馈线负荷重要程度不同,因此可以对系统实现分层控制。
微电网中的馈线主要供给重要负荷,提供电压和频率支撑,确保负荷能够抵御电压干扰;正常运行状态下,微电网工作在并网模式;配电网电压异常、出现故障或电能质量不符合要求时,静态开关断开,微电网运行模式转为孤岛运行直到故障恢复。
这两种模式能否平滑切换直接影响到微电网的电能质量,静态开关的控制也至关重要。
由上分析,可以看出微电网具有如下特点:(1)一般接入大电网的形式为单点接入,即配电网侧看进去微电网可作为可控的负荷或发电单元。
这种即插即用的形式,使微电网中各种分布式电源得到充分利用和相互补充,减少了分布式电源直接接入对大电网造成的影响,有益于电网的管理与运行;减少大型发电站的备用容量;降低由电网升级带来的投资成本,同时也使输电线路损耗降低;更好地维持负荷电压。
大规模新能源发电接入对地区电网的挑战和对策

大规模新能源发电接入对地区电网的挑战和对策摘要:在大规模风电并网的前提下,电网充分吸收大规模光伏发电的能力严重不足。
但国家对光伏电站接入的宽松政策和新能源优先调度政策的实施,使得常规电源的运行难度加大,大规模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对电网运行的影响日益显现。
关键词:光伏;电网;挑战;对策;针对目前大规模风电、光伏接入福建地区电网的现状,分析了新能源项目的不可预测性和间歇性特点对地区电网调度运行产生的一些影响,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地区电网管理运行实况,以及未来风电、光伏和电网发展规划,对新能源在福建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公共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
一、大规模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1.电压控制和保护不确定性。
配电网内光伏发电系统一般不主动参与电压调节,但此类间歇性电源的接入不但会影响稳态电压分布,还会引起系统电压波动,特别是大规模光伏电站并入配网后,可能导致系统电压越限,因此配电网的电压控制将是主要的问题之一。
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后,配电网将成为一个多电源系统,形成新的接地电压源对配网保护会带来不确定性,要求继电保护设备具有方向性,因此继电保护装置的设计和应用思路必须在新的标准下开发和应用。
2.故障处理及可靠性分析。
光伏电源与配电系统并网后,配电网的整体结构和运行特性都将发生显著变化,其故障处理及可靠性分析不能直接套用传统方法。
大量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如果光伏等分布式电源仅作为备用电源,可以提高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如果光伏等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系统并网运行,则可能降低系统的可靠性。
3.配电网重构和抗扰动能力。
各类分布式电源接入后会形成新的拓扑接入结构,但目前国内外对各类结构的认识仍显不足,为适应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面临的重构问题,是影响配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超前规划与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
各类光伏发电接入配电网后,也会带来各种扰动,影响系统电能质量,主要体现在电压闪烁和谐波、电压脉冲、浪涌、电压跌落、频率偏移、瞬时供电中断等动态电能质量问题。
微电网运行总结汇报材料

微电网运行总结汇报材料尊敬的领导和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向大家汇报我们微电网的运行总结。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我们的微电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首先,我要感谢所有参与微电网运行的同事。
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克服各种困难,使得微电网的运行工作顺利进行。
你们的辛勤付出是我们成功的基础。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对微电网的运行进行总结:一、运行效果我们的微电网运行效果非常理想。
通过新能源互补的方式,微电网能够稳定供应电力,满足用户的需求。
与传统电网相比,微电网具有更高的供电可靠性和更稳定的电压频率。
同时,微电网还能够提供应急备用供电和蓄能功能,确保用户在特殊情况下也能得到电力支持。
此外,微电网还实现了对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了能源消耗,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二、运行安全微电网的运行安全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运行过程中,我们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通过加强对设备的巡检和维护,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电力传输和配送环节的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微电网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得到了用户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三、运行管理为了确保微电网的正常运行,我们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体系。
我们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制定了详细的运行管理制度,明确了各个环节的职责和要求。
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我们的员工掌握了运行管理技能,并能够快速响应和处理各类问题。
同时,我们还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微电网进行在线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获得运行状态和故障信息,为运维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以上是我们微电网运行的总结汇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进微电网的发展和运行,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提高微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微电网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辛勤付出和支持,也期待大家对我们微电网的运行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微电网运行导则

微电网运行导则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微电网运行与控制导则。
所指微电网是包含分布式能源(DER)和负荷的中、低压交流电力系统,不包括直流微电网。
微电网分为独立型微电网和并网型微电网。
独立型微电网与公用电力系统之间没有电气连接,且仅运行于孤岛模式。
并网型微电网可作为一个可控单元与公用电力系统连接并可工作于以下两种模式:——并网模式;——孤岛模式。
本标准提出的导则旨在提高微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标准适用于并网型和独立型的交流微电网的运行与控制,包括:——运行模式和模式转换;——微电网的控制和能量管理系统;——通信和监测过程;——电储能;——保护原则,包括:独立型微电网和并网型微电网的保护、反孤岛保护、同步和重合闸、电能质量;——调试、维护和测试。
注1:本部分不涉及人员安全,人员安全的相关要求参见IEC TC64和TC99的相关标准。
注2:地方法律法规有权否决本部分技术要求。
注3:保护部分涉及微电网的主要保护类型、变流器和旋转电机故障分析、保护类型的选择、常规技术要求、整定值的设定原则等内容将在IEC TS 62898-3-1 中做详细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EC 61000(所有部分)电磁兼容性(EMC)IEC 61968-1 电力公司应用集成配电管理系统接口第1部分:接口架构与通用要求DL/T860.3 变电站的通信网络和系统第3部分:基本要求DL/T860.4 变电站的通信网络和系统第4部分:系统及规划管理DL/T860.5 变电站的通信网络和系统第5部分:功能模块和设备的通信要求IEC 62786 分布式能源与电网互连技术要求IEC TS 62898-1,微电网项目规划及设计导则GB/T 12325-200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 12326-2008: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5543-2008: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 15945-2008: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GB/T 18481-2001:电能质量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GB/T 24337-200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间谐波NB/T 32005-2013:光伏发电站低电压穿越检测技术规程NB/T 31051-2014: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测试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微电网控制与保护学习心得

微电网控制与保护学习心得摘要:本文介绍了文献查阅后总结的微电网的基本知识和微电网控制与保护相关的一些问题。
微电网的出现协调了大电网与分布式电源的矛盾,对大电网表现为单一的受控单元,对用户则表现为可定制的电源,可以提高本地供电可靠性,降低馈线损耗。
但是目前我国微电网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问题有待研究。
微电网的保护和控制问题是目前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广泛应用的主要技术瓶颈之一。
微电网的保护既要克服微电网接入对传统配电系统保护带来的影响,又要满足含微网配电系统对保护提出的新要求,这方面的研究是保证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
文中提出了一些现有的文献中提及的微电网继电保护方法和保护方案。
关键词:微电网;控制;保护;分布式发电Abstracts: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literature review after the conclusion of the basics of micro grid and micro grid control and protection-related problems. The emergence of micro-coordination of a large power grid and distributed power conflicts, the performance of a single large power controlled unit, users can customiz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ower supply, can improve local supply reliability and reduce feeder loss. But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grid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be studied. Microgrid protection and control of distributed power generation is widely used for energy systems one of the main technical bottlenecks. Microgrid protection is necessary to overcome the Microgrid access to protect the traditional distribution system impact, but also to meet with micro network distribution system to protect the new requirements, this research is to ensure that distributed generation energy supply system reliable operation of the key.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mentioned methods and microgrid relay protection scheme.Key Words:Microgrid; Control; Protection; Distributed Power Generation一、微电网基本知识当前电力系统已成为集中发电、远距离高压输电的大型互联网络系统。
微电网技术

微电网技术能源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人类生命存在和繁衍的生命线。
传统化石能源的逐步耗竭,使能源危机已逐步逼近.中国21世纪的能源工业将是能源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改造型新工业,因此,合理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其它新能源,走多元化洁净能源发展道路,是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微电网是一种新型的网络结构,是一组微电源、负荷、储能系统和控制装置构成的系统单元。
微电网中的电源多为容量较小的分布式电源,即含有电力电子接口的小型机组,包括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光伏电池、小型风力发电机组以及超级电容、飞轮及蓄电池等储能装置,它们接在用户侧,具有成本低、电压低及污染低等特点。
开发和延伸微电网能够促进分布式电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实现对负荷多种能源形式的高可靠供给,是实现主动式配电网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使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过渡。
1。
微电网的含义与研究动态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己开展微电网研究,立足于本国电力系统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各自的微电网概念和发展目标。
作为一个新的技术领域,微电网在各国的发展呈现不同的特色。
1.1 美国微电网的研究ERTS(Consortium for Electric Reliability Technology Solutions)合作组织由美国的电力集团、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室等研究机构组成的,在美国能源部和加州能源委员会等资助下,对微电网技术开展了专门的研究.CERTS定义的微电网基本概念:这是一种负荷和微电源的集合。
该微电源在一个系统中同时提供电力和热力的方式运行,这些微电源中的大多数必须是电力电子型的,并提供所要求的灵活性,以确保能以一个集成系统运行,其控制的灵活性使微电网能作为大电力系统的一个受控单元,以适应当地负荷对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CERTS定义的微电网提出了一种与以前完全不同的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的新方法.传统的方法在考虑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时,着重在分布式电源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2024年微电网逆变器PV-QF下垂控制技术的研究》范文

《微电网逆变器PV-QF下垂控制技术的研究》篇一微电网逆变器PV-QF下垂控制技术的研究一、引言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微电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微电网逆变器作为微电网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其控制技术对于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PV/QF下垂控制技术作为微电网逆变器的一种重要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实现分布式电源的并网与孤岛运行模式的平滑切换,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针对微电网逆变器PV/QF下垂控制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原理、特点及优势,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挑战。
二、PV/QF下垂控制技术原理PV/QF下垂控制技术是一种基于逆变器输出电压和频率的下垂控制策略。
在微电网系统中,当负载发生变化时,通过调整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和频率,使系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PV代表功率-电压下垂特性,QF代表无功功率-频率下垂特性。
通过设定合适的下垂系数,可以实现系统功率的合理分配和电压、频率的稳定控制。
三、PV/QF下垂控制技术的特点及优势1. 特点:(1)自适应性强:PV/QF下垂控制技术能够根据系统负载的变化自动调整输出功率,实现系统的动态平衡。
(2)可靠性高:该技术能够实现在线切换和故障隔离,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3)灵活性强:PV/QF下垂控制技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分布式电源和负载,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
2. 优势:(1)提高系统供电可靠性:通过PV/QF下垂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分布式电源的并网与孤岛运行模式的平滑切换,提高系统供电的可靠性。
(2)优化资源配置:该技术能够根据系统负载的变化自动调整功率分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降低运营成本:通过减少备用容量和降低维护成本,可以降低微电网系统的运营成本。
四、PV/QF下垂控制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在微电网系统中,PV/QF下垂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逆变器的控制策略中。
通过合理设置下垂系数,可以实现系统电压和频率的稳定控制。
同时,该技术还能够实现分布式电源的即插即用,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