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奥数重点题型归类训练

六年级上册奥数重点题型归类训练
六年级上册奥数重点题型归类训练

牛吃草问题

“一堆草可供10头牛吃3天,这堆草可供6头牛吃几天?”这道题太简单了,同学们一下就可求出:3×10÷6=5(天)。如果我们把“一堆草”换成“一片正在生长的草地”,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因为草每天都在生长,草的数量在不断变化。这类工作总量不固定(均匀变化)的问题就是牛吃草问题。

例1牧场上一片青草,每天牧草都匀速生长。这片牧草可供10头牛吃20天,或者可供15头牛吃10天。问:可供25头牛吃几天?

分析与解:这类题难就难在牧场上草的数量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我们要想办法从变化当中找到不变的量。总草量可以分为牧场上原有的草和新生长出来的草两部分。牧场上原有的草是不变的,新长出的草虽然在变化,因为是匀速生长,所以这片草地每天新长出的草的数量相同,即每天新长出的草是不变的。下面,就要设法计算出原有的草量和每天新长出的草量这两个不变量。

设1头牛一天吃的草为1份。那么,10头牛20天吃200份,草被吃完;15头牛10天吃150份,草也被吃完。前者的总草量是200份,后者的总草量是150份,前者是原有的草加 20天新长出的草,后者是原有的草加10天新长出的草。

200-150=50(份),20—10=10(天),

说明牧场10天长草50份,1天长草5份。也就是说,5头牛专吃新长出来的草刚好吃完,5头牛以外的牛吃的草就是牧场上原有的草。由此得出,牧场上原有草

(l0—5)× 20=100(份)或(15—5)×10=100(份)。

现在已经知道原有草100份,每天新长出草5份。当有25头牛时,其中的5头专吃新长出来的草,剩下的20头吃原有的草,吃完需100÷20=5(天)。

所以,这片草地可供25头牛吃5天。

在例1的解法中要注意三点:

(1)每天新长出的草量是通过已知的两种不同情况吃掉的总草量的差及吃的天数的差计算出来的。

(2)在已知的两种情况中,任选一种,假定其中几头牛专吃新长出的草,由剩下的牛吃原有的草,根据吃的天数可以计算出原有的草量。

(3)在所求的问题中,让几头牛专吃新长出的草,其余的牛吃原有的草,根据原有的草量可以计算出能吃几天。

例2 一个水池装一个进水管和三个同样的出水管。先打开进水管,等水池存了一些水后,再打开出水管。如果同时打开2个出水管,那么8分钟后水池空;如果同时打开3个出水管,那么5分钟后水池空。那么出水管比进水管晚开多少分钟?

分析:虽然表面上没有“牛吃草”,但因为总的水量在均匀变化,“水”相当于“草”,进水管进的水相当于新长出的草,出水管排的水相当于牛在吃草,所以也是牛吃草问题,解法自然也与例1相似。

出水管所排出的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出水管打开之前原有的水量,另一部分是开始排水至排空这段时间内进水管放进的水。因为原有的水量是不变的,所以可以从比较两次排水所用的时间及排水量入手解决问题。

设出水管每分钟排出水池的水为1份,则2个出水管8分钟所排的水是2×8=16(份),3个出水管5分钟所排的水是3×5=15(份),这两次排出的水量都包括原有水量和从开始排水至排空这段时间内的进水量。两者相减就是在

8-5=3(分)内所放进的水量,所以每分钟的进水量是

有的水,可以求出原有水的水量为

解:设出水管每分钟排出的水为1份。每分钟进水量

答:出水管比进水管晚开40分钟。

例3由于天气逐渐冷起来,牧场上的草不仅不长大,反而以固定的速度在减少。已知某块草地上的草可供20头牛吃5天,或可供15头牛吃6天。照此计算,可供多少头牛吃10天?

分析与解:与例1不同的是,不仅没有新长出的草,而且原有的草还在减少。但是,我们同样可以利用例1的方法,求出每天减少的草量和原有的草量。

设1头牛1天吃的草为1份。20头牛5天吃100份,15头牛6天吃90份,100-90=10(份),说明寒冷使牧场1天减少青草10份,也就是说,寒冷相当于10头牛在吃草。由“草地上的草可供20头牛吃5天”,再加上“寒冷”代表的10头牛同时在吃草,所以牧场原有草

(20+10)×5=150(份)。

由 150÷10=15知,牧场原有草可供15头牛吃 10天,寒冷占去10头牛,所以,可供5头牛吃10天。

例4 自动扶梯以均匀速度由下往上行驶着,两位性急的孩子要从扶梯上楼。已知男孩每分钟走20级梯级,女孩每分钟走15级梯级,结果男孩用了5分钟到达楼上,女孩用了6分钟到达楼上。问:该扶梯共有多少级?

分析:与例3比较,“总的草量”变成了“扶梯的梯级总数”,“草”变成了“梯级”,“牛”变成了“速度”,也可以看成牛吃草问题。

上楼的速度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男、女孩自己的速度,另一部分是自动扶梯的速度。男孩5分钟走了20×5= 100(级),女孩6分钟走了15×6=90(级),女孩比男孩少走了100-90=10(级),多用了6-5=1(分),说明电梯1分钟走10级。由男孩5分钟到达楼上,他上楼的速度是自己的速度与扶梯的速度之和,所以扶梯共有

(20+10)×5=150(级)。

解:自动扶梯每分钟走

(20×5-15×6)÷(6—5)=10(级),

自动扶梯共有(20+10)×5=150(级)。

答:扶梯共有150级。

例5某车站在检票前若干分钟就开始排队,每分钟来的旅客人数一样多。从开始检票到等候检票的队伍消失,同时开4个检票口需30分钟,同时开5个检票口需20分钟。如果同时打开7个检票口,那么需多少分钟?

分析与解:等候检票的旅客人数在变化,“旅客”相当于“草”,“检票口”相当于“牛”,可以用牛吃草问题的解法求解。

旅客总数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开始检票前已经在排队的原有旅客,另一部分是开始检票后新来的旅客。

设1个检票口1分钟检票的人数为1份。因为4个检票口30分钟通过(4×30)份,5个检票口20分钟通过(5×20)份,说明在(30-20)分钟内新来旅客(4×30-5×20)份,所以每分钟新来旅客

(4×30-5×20)÷(30-20)=2(份)。

假设让2个检票口专门通过新来的旅客,两相抵消,其余的检票口通过原来的旅客,可以求出原有旅客为

(4-2)×30=60(份)或(5-2)×20=60(份)。

同时打开7个检票口时,让2个检票口专门通过新来的旅客,其余的检票口通过原来的旅客,需要

60÷(7-2)=12(分)。

例6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为5,6和8公顷。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得一样快。第一块草地可供11头牛吃10天,第二块草地可供12头牛吃14天。问:第三块草地可供19头牛吃多少天?

分析与解:例1是在同一块草地上,现在是三块面积不同的草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需将三块草地的面积统一起来。

[5,6,8]=120。

因为 5公顷草地可供11头牛吃10天, 120÷5=24,所以120公顷草地可供11×24=264(头)牛吃10天。

因为6公顷草地可供12头牛吃14天,120÷6=20,所以120公顷草地可供12×20=240(头)牛吃14天。

120÷8=15,问题变为: 120公顷草地可供19×15=285(头)牛吃几天?

因为草地面积相同,可忽略具体公顷数,所以原题可变为:

“一块匀速生长的草地,可供264头牛吃10天,或供240头牛吃14天,那么可供285头牛吃几天?”

这与例1完全一样。设1头牛1天吃的草为1份。每天新长出的草有

(240×14-264×10)÷(14-10)=180(份)。草地原有草(264—180)×10=840(份)。可供285头牛吃

840÷(285—180)=8(天)。

所以,第三块草地可供19头牛吃8天。

练习26

1.一牧场上的青草每天都匀速生长。这片青草可供27头牛吃6周或供23

头牛吃9周。那么,可供21头牛吃几周?

2.一牧场上的青草每天都匀速生长。这片青草可供17头牛吃30天,或供19头牛吃 24天。现有一群牛,吃了6天后卖掉4头,余下的牛又吃了2天将草吃完,这群牛原来有多少头?

3.经测算,地球上的资源可供100亿人生活100年,或可供80亿人生活300年。假设地球新生成的资源增长速度是一定的,为使人类有不断发展的潜力,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亿人?

4.有一水池,池底有泉水不断涌出。用10部抽水机20时可以把水抽干;用15部同样的抽水机,10时可以把水抽干。那么,用25部这样的抽水机多少小时可以把水抽干?

5.某车站在检票前若干分钟就开始排队,每分钟来的旅客人数一样多。如果同时开放3个检票口,那么40分钟检票口前的队伍恰好消失;如果同时开放4个检票口,那么25分钟队伍恰好消失。如果同时开放8个检票口,那么队伍多少分钟恰好消失?

6.两只蜗牛由于耐不住阳光的照射,从井顶逃向井底。白天往下爬,两只蜗牛白天爬行的速度是不同的,一只每个白天爬20分米,另一只爬15分米。黑夜里往下滑,两只蜗牛滑行的速度却是相同的。结果一只蜗牛恰好用5个昼夜到达井底,另一只蜗牛恰好用6个昼夜到达井底。那么,井深多少米?

7.两位顽皮的孩子逆着自动扶梯的方向行走。在20秒钟里,男孩可走27

级梯级,女孩可走24级梯级,结果男孩走了2分钟到达另一端,女孩走了3分钟到达另一端。问:该扶梯共多少级?

第2讲行程问题(一)

【基础点拨】

1、相遇问题(或背向问题)

AB两地的距离=甲走的距离+乙走的距离

=甲的速度×时间+乙的速度×时间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时间。

2、追及问题:甲乙的距离=甲走的距离-乙走的距离

=甲的速度×时间-乙的速度×时间

=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追击的时间

【课前练习】

1、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36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对而行,已知甲车到达B城需4小时,乙车到达A城需12小时,问:两车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

2、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对而行,甲车先行1小时,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5小时相遇,求A、B两地间的距离。解析:这题不同的是两车不“同时”,可以先求出甲、乙两车5小时所行的路程和,再加上甲车1小时所行的路程。

【典型例题】

【例1】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先行3小时后乙车从B地出发,乙车出发5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5千米.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求A、B两地间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画线段图,由题意可以看出,甲行驶了8小时,乙行驶了5小时,此时两车还相距15千米。

【边学边练1】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地相向开出,甲每小时行35千米,

乙每小时行41千米,甲出发2小时后乙从B地出发,乙出发后5小时,两车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2】王欣和陆亮两人同时从相距20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王欣每分钟行110米,陆亮每分钟行90米。如果一只狗与王欣同时同向而行,每分钟行500米,遇到陆亮后,立即回头向王欣跑去;遇到王欣后再回头向陆亮跑去。这样不断来回,直到王欣和陆亮相遇为止,狗共行了多少米?

【边学边练2】甲乙两队学生从相隔18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一个同学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在两队之间不停地往返联络。甲队每小时行5千米,乙队每小时行4千米。两队相遇时,骑自行车的同学共行多少千米?

【例3】解放军某部从营地出发,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向目的地前进,8小时后部队有急事,派通讯员骑摩托车以每小时54千米的速度前去联络。多长时间后,通讯员能赶上队伍?

【边学边练3】小明步行上学,每分钟行70米.离家12分钟后,爸爸发现小明的明具盒忘在家中,爸爸带着明具盒,立即骑自行车以每分钟280米的速度去追小明.问爸爸出发几分钟后追上小明?爸爸追上小明时他们离家多远?

【例4】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每分钟70米,乙的速

度为每分钟58米,在离中点240米的地方相遇。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

【边学边练4】一辆大巴车从汽车东站开往西站,每小时行驶42千米,一辆汽车同时从汽车西站开往东站,每小时行驶48千米,结果汽车与大巴车在离中点12千米处相遇,问汽车东站与西站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课堂巩固练习】

1、两地相距40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比甲车多行5千米,4小时后两车相遇了吗?为什么?

2、甲、乙二人分别从东、西两镇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2小时后,两人相距54千米;出发5小时后,两人还相距27千米,东西两镇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3、小华和小亮的家在同一条笔直的路上相距380米,两人同时从家中出发,小华每分钟走65米,小亮每分钟走55米。3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

4、大炮和小刚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大炮每分钟行48米,小刚每分钟行53米,结果在离中点210米的位置相遇,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米?

【思考题】有三辆客车,甲、乙两车从东站,丙从西站同时相向而行,甲车每分

钟行1000米,乙车每分钟行800米,丙车每分钟行700米。丙车遇到甲车后20分钟又遇到乙车。求东西两站的距离。

家作巩固练习

姓名:等级评定:(A-、A+、A++)

1、两地相距3300米,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甲每分钟行82米,乙每分钟行83米,已经行了15分钟,还要行多少分钟两人可以相遇?

2、甲、乙两列火车从相距366千米的两个城市对面开来,甲列火车每小时行37千米,乙列火车每小时行36千米,甲列火车先开出2小时后,乙列火车才开出,问乙列火车行几小时后与甲列火车相遇?

3、小红从家出发,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向郊外走去,3小时后,小芳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也向郊外骑去,多长时间后,小芳能赶上小红?

4、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中点32千米的位置相遇。求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家长检查签字:时期:月日

孩子学习情况点评:(用打√表示)

优()良()继续努力()

第3讲行程问题(二)

【例1】甲、乙两沿运动场的跑道跑步,甲每分钟跑260米,乙每分钟跑240米,跑道一圈长1000米。如果同时从起跑线上反方向跑多久后第一次相遇?如果两人同时从起跑线上同方向跑,那么甲经过多长时间才能第一次追上乙?

【试一试】一条环形跑道长1100米,小强每分钟跑300米,小星每分钟跑250米,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长时间小强第一次追上小星?如果同时同地反向出发,多久后第一次相遇?

【例2】兄妹两人同时离家去上学,哥哥每分钟走90米,妹妹每分钟走60米。哥哥到校门口时,发现忘带课本,立即沿原路回家去取,走到离学校180米处与妹妹相遇。他们家离学校有多远?

【试一试】北京南到天津城际动车组列车平均每小时行240千米,普通特快列车平均速度为每小时120千米(以上速度都包含中途停车时间),如果同时从北京南发车,城际动车组到达天津后立即返回,在离天津60千米处与普通特快列车相遇。求北京南—天津城际铁路有多长?

【火车过桥专题】

【例1】一列客车车长100米,每分钟行400米,这列客车经过6700米长的南京长江大桥需要多少分钟?

【试一试】一列火车长350米,每秒行12米,全车通过一个山洞需60秒,这个山洞长多少米?

【例2】一列火车通过一座长500米的桥需要34秒,用同样的速度通过一条长1700米的隧道要94秒。求这列列车的速度和车长。

【试一试】一列火车经过一条400米长的隧道需要25秒,用同样的速度经过一条1200米长的隧道需要105秒。求火车的长度。

【例3】张老师以每秒1.2米的速度沿着铁路跑步,迎面开来一列长208米的列车,它的行驶速度是每秒9.2米。列车经过张老师身边要多少秒?

【试一试】某人沿着一条与铁路平行的笔直小路由西向东行走,这时有一列长520米的火车从背后开来,此人在行进中测出整列火车通过的时间为52秒,而在这段时间内,他行走了104米,则这列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例4】有两列火车,一列长130米,每秒行23米;另一列长250米,每秒行15米。现在两车相向而行,从相遇到离开需要多少秒?

【试一试】一列慢车车长是112米,车速是每秒22米;一列快车车长是128米,

车速是每秒26米。慢车在前面行驶,快车从后面追来,快车追上慢车的车尾到完全超过慢车需要多少时间?

【思考】四年级组织218名学生排成两路纵队去植物园参观。队伍行进速度为每分钟25米,前后两人相距1米。现要过一座桥,整个队伍完全通过桥共需要8分钟,桥长几米?

【课堂巩固练习】

1.小张以每秒3米的速度沿着铁路跑步,迎面开来一列长147米的火车,它的速度是每秒18米。火车经过小张身边要多少秒?

2.湖中有A、B两座岛,甲、乙两人都曾在两岛间游了一个来回。他们分别从A、B两岛同时出发,第一次相遇时距A岛700米,第二次相遇时距B岛400米。A、B两岛相距多少米?

3.甲、乙两人从A、B两地步行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3千米,乙每小时走2千米,两人相遇时距离中点3千米。问A、B两地相距多远?

4.下午放学时,弟弟以每分钟40米的速度步行回家。5分钟后,哥哥以每分钟

60米的速度也从学校步行回家,哥哥出发时,经过几分钟可以追上弟弟?(假定从学校到家有足够远,即哥哥追上弟弟时,仍没有回到家)

5. 一列慢车车身长125米,车速是每秒17米;一列快车车身长140米,车速是每秒22米。慢车在前面行驶,快车从后面追赶到完全超过需要多少秒?

家作巩固练习

姓名:等级评定:(A-、A+、A++)

1.幸福小学有一条200米长的环形跑道,冬冬和晶晶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冬冬每秒钟跑6米,晶晶每秒钟跑4米,问冬冬第一次追上晶晶时两人各跑了多少米?

2.一列慢车车身长120米,车速是每秒15米;一列快车车身长160米,车速是每秒20米。两车相向面行,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相离要用多少秒?

3.某列火车经过一座信号灯用了9秒,通过468米的大桥用了35秒。求这列火车的速度?

家长检查签字:时期:月日

孩子学习情况点评:(用打√表示)

优()良()继续努力()

分数乘除法及混合运算

★分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是一致的。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分数的加减运算要学会通分,乘除法运算遵循下面的规律:

X M × Y N =X ×Y M ×N X M ÷ Y N =X M × N Y =X ×N M ×Y

★【分数的乘法】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

2.两个分数相乘,分子相乘作为分子,分母相乘作为分母。(注意约分化简)

3.如果乘数是带分数,先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运算。 【精讲精练】

013

12

? 7532?

144911312?

× 56 × 2125

【练一练】

58

×× 54 × 23 2

时=( )分钟 ;4时=( )分钟;3

21m 3=( )L 。

★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1,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61

53

★整数的倒数小于它本身(1除外);真分数的倒数大于它本身;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它本身。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位置互换。 【知识巩固】

【填空】2的倒数是( ),2

1的倒数是

( ),( )的倒数是7,45是( )

的倒数是( ),0( )。

【知识拓展】已知75的倒数为m ,n 的倒数为7

3

2,求m +n 的倒数

★【分数的除法】

1.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2.被除数或除数中有带分数的先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运算。 【知识巩固】

51÷41

52152÷512 512÷11 200011÷199921 973297÷÷

【分数混合运算】

43-32×83 417 ×(125 × 34) (43-32)÷51

52×43-21÷4 5751

681224

??+-÷ ??? 2412416112?÷?

511)10354(÷+ 25

24

)]6131(1[?-- 4×13-4×3.6

【课堂巩固练习】 直接写出得数: 43×12= 1÷53= 83×94

= 32×43

= 74

÷2=

6-43= 0÷14

11=

57×21

10= 43÷3

1= 54-4

3=

=?60154 =?32279 =÷999

2

1100011 32732÷=

计算: )6521(65+÷ 5

11)10354(÷+

135717138?+÷ 31+(43-32)÷51

)]5

1

2.1(75.3[43-?÷ [158-(127-52)]×1415

545354

家作巩固练习

姓名: 评定等级:

1.直接写出得数。 6521+= 51165?= 141173÷=

115713?= 313922÷= 1999

1

10009991?

=

2.计算。 52×43-109÷3 127313125?+÷ 32-(43-32)÷51 (54-43)÷(51-61)

25

24

)]6141(1[?-+

家长检查签字: 时期: 月 日

孩子学习情况点评:(用打√表示)

优( ) 良( ) 继续努力( )

第1讲 简便计算

知识点: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 乘法交换律:a ×b=b ×a 乘法结合律:a ×b ×c=a ×(b ×c) 乘法分配律:(a+b)×c=a ×c+b ×c

【精讲精练】 【加减法简算】

1773+174-773

53611 -1647 +16511

0.375+2.25+558 +734 445 -(245 +5

12 )

5-2

1417 -1317 45 +945 +9945 +99945 +999945

【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12.5×32×0.25 2.5×37 ×0.4×21

3

【除法的性质】

18.6÷2.5÷0.4 93÷(4÷93

100

)

【乘法分配律的两种典型类型】

45×(79 +415 ) (753-2019)×385

897×38 +103×38 516×137-53×13

7

59×11.6+18.4×59

0.125×34+18×7.25

24×(

1211-83-61-3

1) 31×7+31

×13-5÷3

257×101-257 12523×999+12523

【课堂巩固练习】

725 +457 +235 1132+752+353

874+295-95

48.3-1516 -456

253×74÷1413 956 ×4.25+414 ×

61

(74+83)×56 (3113-52

)×55

0.25×21+31×41-41×22 (83+52-10

3

)×40

71×83+83 50×74-74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1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2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3 和差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六年级奥数分数应用题经典例题加练习带答案

一.知识的回顾 1.工厂原有职工128人,男工人数占总数的1 4 ,后来又调入男职工若干人,调入后男工人数占总人数的 2 5 ,这时工厂共有职工 人. 【解析】 在调入的前后,女职工人数保持不变.在调入前,女职工人数为1 128(1)964 ?-=人, 调入后女职工占总人数的23155-=,所以现在工厂共有职工3 961605 ÷=人. 2.有甲、乙两桶油,甲桶油的质量是乙桶的5 2 倍,从甲桶中倒出5千克油给乙桶后,甲桶油的质量是乙桶的 4 3 倍,乙桶中原有油 千克. 【解析】 原来甲桶油的质量是两桶油总质量的55 527 =+,甲桶中倒出5千克后剩下的油的 质量是两桶油总质量的44 437 =+,由于总质量不变,所以两桶油的总质量为 545()3577÷-=千克,乙桶中原有油2 35107 ?=千克. 【例 2】 (1)某工厂二月份比元月份增产10%,三月份比二月份减产10%.问三月份比 元月份增产了还是减产了?(2)一件商品先涨价15%,然后再降价15%,问现在的价格和原价格比较升高、降低还是不变? 【解析】 (1)设二月份产量是1,所以元月份产量为: ()10 11+10%= 11 ÷,三月份产量为:110%=0.9-,因为 10 11 >0.9,所以三月份比元月份减产了 (2)设商品的原价是1,涨价后为1+15%=1.15,降价15%为: ()1.15115%=0.9775?-,现价和原价比较为:0.9775<1,所以价格比较后是价 降低了。

【巩固】 把100个人分成四队,一队人数是二队人数的1 13倍,一队人数是三队人数的11 4 倍,那么四队有多少个人? 【解析】 方法一:设一队的人数是“1”,那么二队人数是:1 3 113 4 ÷= ,三队的人数是:141145÷=,345114520++= ,因此,一、二、三队之和是:一队人数51 20 ?,因为人数是整数,一队人数一定是20的整数倍,而三个队的人数之和是51?(某一整 数), 因为这是100以内的数,这个整数只能是1.所以三个队共有51人,其中一、二、三队各有20,15,16人.而四队有:1005149-=(人). 方法二:设二队有3份,则一队有4份;设三队有4份,则一队有5份.为统一一队所以设一队有[4,5]20=份,则二队有15份,三队有16份,所以三个队之和为 15162051++=份,而四个队的份数之和必须是100的因数,因此四个队份数之和是100份,恰是一份一人,所以四队有1005149-=人(人). 【例 3】 新光小学有音乐、美术和体育三个特长班,音乐班人数相当于另外两个班人数的 25,美术班人数相当于另外两个班人数的3 7,体育班有58人,音乐班和美术班各有多少人? 【解析】 条件可以化为:音乐班的人数是所有班人数的22 527 =+,美术班的学生人数是所 有班人数的33 7310 =+,所以体育班的人数是所有班人数的2329171070--=,所以所 有班的人数为295814070 ÷=人,其中音乐班有2 140407?=人,美术班有 3 1404210 ?=人.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小升初奥数母题探秘专项复习训练试题(九)无答案人教版

小升初奥数母题探秘专项复习训练试题(九) 1、从某货栈运大米,大车运走一半又2袋,小车运走余下的一半又2袋,人力车再运走 余下的一半又2袋,这时仓库里还有2袋,如果这批大米共值2200元,每袋大米值: A.22元 B.44元 C.100元 D.50元 2 、快、中、慢三辆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公路追赶前面的一辆骑车人。这三辆车分别用了6分钟、10分钟、12分钟追上骑车人,现在知道快车每小时行24公里,中速车 每小时行20公里,问慢车每小时行? A.19公里 B.14公里 C.15公里 D.18公里 3 、毛毛骑在牛背上过河,他共有甲、乙、丙、丁4头牛,甲过河要20分钟,乙过河要30分钟,丙过河要40分钟,丁过河要50分钟。毛毛每次只能赶2头牛过河,要把4头牛 都赶到对岸去,最少要多少分钟? A.190 B.170 C.180 D.160 4 、一个旅游团租车出游,平均每人应付车费40元。后来又增加了7人,这样每人应付 的车费是35元,租车费是: A.2000元 B.1960元 C.1900元 D.1850元 5 、甲、乙两人的年龄和正好是80岁,甲对乙说:“我像你这么大时,你的年龄正好是 我年龄的一半。”甲今年: A.32岁 B.40岁 C.48岁 D.45岁 6 、某班一次期末数学考试成绩,平均分为95.5分,后来发现小林的成绩是97分误写成 79分。再次计算后,该班平均成绩是95.95分。则该班人数是: A.30人 B.40人 C.50人

D.60人 7 、一个书架共有图书245本,分别存放在4层。第一层本数的2倍是第二层本数的一半, 第一层比第三层少2本,比第四层多2本,书架的第二层存入图书的数量为: A.140本 B.130本 C.120本 D.110本 8 、A、B两座城市距离300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座城市同一时间出发,已知甲和乙的速度都是50km/h,苍蝇的速度是100km/h,苍蝇和甲一起出发,然后遇到乙再飞回来, 遇到甲再回去,直到甲乙相遇才停下来,则苍蝇飞的距离是()km。 A.100 B.200 C.300 D.400 9 、甲乙一起工作来完成一项工程,如果甲单独完成需要30天,乙单独完成需要24天,现在甲乙一起合作来完成这项工程,但是乙中途被调走若干天,去做另一项任务,最后完成 这项工程用了20天,则乙中途被调走()天。 A.8 B.3 C.10 D.12 10 、已知,那么() A.5684 B.5674 C.5654 D.5664 11 、甲、乙、丙三个人到旅店住店,旅店里只有三个房间,恰好每个房间住一个人,则 一共有()种住法。 A.5 B.6 C.7 D.8 12、学生租车出游,平均每人应付40元,后来又增加了7人,这样每人应付35元,租车 费共多少钱? A.2000 B.1960 C.1900 D.1850

五年级下册数学专项训练 奥数第九讲 数字游戏 _ 全国版 (含答案)-word

第九讲数学游戏 游戏对策问题因常与智力游戏相结合,因此具有很大的趣味性.又由于解题方法灵活,技巧性强,所以对开阔解题思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益处的。 例1 在一个3×3的方格纸中,甲乙两人轮流(甲先)往方格纸中填写1、3、4、5、6、7、8、9、10九个数中的一个,数不能重复.最后甲的得分是不计中间行的上下两行六个数之和,乙的得分是不计中间列的左右两列六个数之和,得分多者为胜.请你为甲找出一种必胜的策略。 分析把题中的九个格标上字母:a、b、c、d、e、f、g、h、i。 甲的得分为:a+b+c+g+h+i =(a+c+g+i)+(b+h); 乙的得分为:a+d+g+c+f+i =(a+c+g+i)+(d+f) 要想使甲的得分高于乙的得分,必须且只需使b+h>d+f.要想使b +h>d+f,甲有两种策略:一是增强自己的实力——使b、h格内填的数尽可能地大;二是削弱对方的实力——使d、f格内填的数尽可能地小.下面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取胜的总策略是“增强自己,削弱对方”两者兼顾。 为了使叙述方便起见,我们分别用(甲2)和(a5)分别表示“甲第二轮”和“在a处填数字5”,其余如(乙1),(甲1,b10)等含义类同。 一、甲首先使b、h处填的数尽可能大.譬如,(甲1,b10)。 1.乙为了不输,(乙1)必须在h处填数.(否则,即如(乙1)不在h处填数,(甲2)在h处填余下来的最大数后,无论(乙2)怎么填,最后总有b+h≥10+8=18>16=9+7≥d+f,甲胜).这样,必须(乙1,h1).(乙当然在h处填最小数) 2.(甲2)不能在d处或f处填数.(否则,如(甲2,dx),x为任一数,则(乙2)在f处填余下来的最大数后,即有d+f≥3+9=12>11=10+1=b+h,乙胜).当然(甲2)填9,譬如(甲2,eg).(以后,只要甲不填错,即只要把余下数中的最小者填入d或f,就不会输了) 3.显然,(乙2,d8),乙就不会输了.因此不分胜负(此时(甲3)必须(f3))。

六年级奥数题型分类

六年级奥数: 第一类:比和比例问题 一块合金内铜和锌的比是2∶3,现在再加入6克锌,共得新合金36克,求新合金内铜和锌的比。(试题选自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 第二类:上坡问题 一条路全长60千米,分成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长的比依次是1:2:3,某人走各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依次是4∶5∶6,已知他上坡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问此人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试题选自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 第三类:长方形和正方形 如下图,一个边长为3a厘米的正方体,分别在它的前后、左右、上下各面的中心位置挖去一个截口是边长为a厘米的正方形的长方体(都和对面打通).如果这个镂空的物体的表面积为2592平方厘米,试求正方形截口的边长。(试题选自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 第四类:工程问题 蓄水池有一条进水管和一条排水管.要灌满一池水,单开进水管需5小时.排光一池水,单开排水管需3小时.现在池内有半池水,如果按进水,排水,进水,排水…的顺序轮流各开1小时.问:多长时间后水池的水刚好排完(精确到分钟)(试题选自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 第五类:几何问题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三角形APB的面积为2,且2AD=BC,EP:PB=1:2,求直角梯形ABCD的面积。 第六类:飞镖比赛 在新年联欢会上,某班组织了一场飞镖比赛.如右图,飞镖的靶子分为三块区域,分别对应17分、11分和4分.每人可以扔若干次飞镖,脱靶不得分,投中靶子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若恰好投在两块(或三块)区域的交界线上,则得两块(或三块)区域中分数最高区域的分数.如果比赛规定恰好投中120分才能获奖,要想获奖至少需要投中-------次飞镖. 第七类:发帽子 小明和8个好朋友去李老师家玩.李老师给每人发了一顶帽子,并在每个人的帽子上写了一个两位数,这9个两位数互不相同,且每个小朋友只能看见别人帽子上的数.老师在纸上又写了一个数A,问这9位同学:“你知不知道自己帽子上的数能否被A整除知道的请举手.”结果有4人举手.老师又问:“现在你知不知道自己帽子上的数能否被24整除知道的请举手.”结果有6人举手.已知小明两次都举手了,并且这9个小朋友都足够聪明且从不说谎,那么小明看到的别人帽子上的8个两位数的总和是----------. 第八类:计算综合 一个长方形能把平面分成2部分,那么三个长方形最多把平面分成多少部分

六年级奥数专题练习

六年级奥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1.一块菜地和一块麦地,菜地的1/2和麦地的1/3共13公顷,麦地的1/2和菜地的1/3共12公顷,菜地和麦地各有多少公顷? 2.菜园里西红柿获得丰收,收下全部的3/8时,装满3筐还多24千克,收完其余部分时,又刚好装满6筐,求共收西红柿多少千克? 3.服装厂一车间人数占全厂的25%,二车间人数比一车间少1/5,三车间人数比二车间多3/10,三车间是156人,这个服装厂全厂共有多少人? 4.二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90人,其中少先队员有71人,又知一班少先队员占本班人数的3/4,二班少先队员占本班人数的5/6,求两个班各有多少人? 5.某校有学生465人,其中女生的2/3比男生的4/5少20人,男生比女生少几人? 6.红旗商场的木桌按20%的利润定价,结果又按8折出售,亏本32元,这个木桌买入价多少元?

1、浓度为10%的盐水800克和浓度为20%的盐水200克混在一起,浓度是多少? 2、有浓度为3.5%盐水200克,为了制成浓度为2.5%的盐水,需要加水多少克? 3、有浓度为2.5%的盐水900克,为了制成浓度为7.5%的盐水,要蒸发掉多少克水? 4、小明的妈妈买了10千克萝卜,含水量为80%,晾晒一段时间后,含水量只有75%,这时萝卜重多少千克? 5、有浓度为10%的盐水170克,加入多少克盐后,盐水的浓度为15%? 6、有甲乙两种糖水,甲含糖270克,含水30克,乙含糖400克,含水100克,现要得到浓度是82.5%的糖水100克,问每种应取多少克?

1. 一项工程,甲单独完成需12天,乙单独完成需9天。若甲先做若干天后乙接着做,共用10天完成,问甲做了几天? 2.师徒二人合做生产一批零件,6天可以完成任务。师傅先做5天后,因事外出,由徒弟接着做,一共完成任务的7/10,如果每人单独做这批零件各需几天? 3.一件工作甲先做6小时,乙接着做12小时可以完成。甲先做8小时,乙接着做6小时也可以完成。如果甲做3小时后,由乙接着做,还需要多少小时完成? 4.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12小时完成,乙单独做要18小时完成.若甲先做1小时,然后乙接替甲做1小时,再由甲接替乙做1小时,…,两人如此交替工作,问完成任务时,共用了多少小时? 5.一项工程,8人干需15天完成,先由18人做了3天,余下的由一部分人做3天,共完成这项工程的3/4,那么后三天有多少人参加? 6. 一项工程,如果由一、二、三小队合干需18天完成,由二、三、四小队合干需15天完成,由一、二、四小队合干需12天完成,由一、三、四小队合干需20天完成,那么一小队单独干需多少天完成?

2017年六年级奥数数学几何综合训练一

2017年六年级外冲班数学几何综合训练一 一、兴趣篇 1.图中八条边的长度正好分别是1、2、3、4、5、6、7、8厘米.已知a=2厘米,b=4厘米,c=5厘米,求图形的面积. 2.如图所示,∠1+∠2+∠3+∠4+∠5+∠6等于度. 3.平行四边形ABCD周长为75厘米,以BC为底时高是14厘米(如图);以CD 为底时高是16厘米.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 4.如图,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被分成4个小长方形,它们的面积分别是 平方米、平方米、平方米和平方米.已知图中的阴影部分是正方形,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如图,红、黄、绿三块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纸片,放在一个正方形盒内,它们之间互相叠合.已知露在外面的部分中,红色的面积是20,黄色的面积是14,绿色的面积是lO.那么,正方形盒子的底面积是多少? 6.如图,在三角形ABC中,IF和BC平行,GD和AB平行,HE和AC平行.已知AG:GF:FC=4:3:2,那么AH:HI:IB和BD:DE:EC分别是多少? 7.如图,已知三角形ABC的面积为60平方厘米,D、E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求三角形OBC的面积. 8.在如图的正方形中,A、B、C分别是ED、EG、GF的中点.请问:三角形CDO 的面积是三角形ABO面积的几倍? 9.如图,ABCD是平行四边形,面积为72平方厘米,E,F分别为AB,BC的中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平方厘米.

10.如图,在三角形ABC中,CE=2AE,F是AD的中点,三角形ABC的面积是1,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二、拓展篇 11.如图,A、B是两个大小完全一样的长方形,已知这两个长方形的长比宽长8厘米,图中的字母表示相应部分的长度.问:A、B中阴影部分的周长哪个长?长多少? 12.如图,ABCDE是正五边形,CDF是正三角形,∠BFE等于多少度? 13.一个各条边分别为5厘米、12厘米、13厘米的直角三角形,将它的短直角边对折到斜边上去与斜边相重合,如图所示.问:图中的阴影部分(即折叠的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小学五年级奥数专项练习 专题38 最大最小问题

小学五年级奥数专项练习 专题38 最大最小问题

【理论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路程最近”、“费用最省”、“面积最大”、“损耗最少”等问题,这些寻求极端结果或讨论怎样实现这些极端情形的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成为:在一定范围内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我们称这些问题为“最大最小问题”。 解答最大最小问题通常要用下面的方法: 1.枚举比较法。当题中给定的范围较小时,我们可以将可能出现的情形一一举出再比较; 2.着眼于极端情形,即充分运动已有知识和生活常识,一下子从“极端”情形入手,缩短解题过程。

【经典题型1】 把1、2、3、…、16分别填进图中16个三角形里,使每边上7个小三角形内数的和相等。问这个和最大值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为了方便描述,我们把图中部分三角形注上字母,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心处D中填的数和三条边上的和没有关系,因此,应填最小的数1。而三个角上的a、b、c六个三角形中的数都被用过两次,所以要尽可能填大数,即填11——16。然后根据“三角形三边上7个小三角形内数的和相等”这一条件,就可以计算出这个和的最大值了。 (2+3+4+…+16+11+12+13+14+15+16)÷3=72 练习一 1.将5、6、7、8、9、10六个数分别填入圆圈内,使三角形每条边上的和相等,这个和最大是多少? 2.把2——9分别填入下图圆圈内,使每个大圆上的五个数的和相等,并且最大。

3.将1——9这九个自然数分别填进九个小三角形中,使每4个小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内的4个数的和都等于20。

有8个西瓜,它们的重量分别是2千克、3千克、4千克、4千克、5千克、6千克、8.5千克、10千克。把它们分成三堆,要使最重的一堆西瓜尽可能轻些,那么,最重的一堆应是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答: 3堆西瓜的总重量是42.5千克,要使最重的一堆尽可能轻些,另两堆就得尽可能重些。 根据42.5÷3=14千克……0.5千克可知:最重的一堆是14+0.5=14.5千克,即由6千克和8。5千克组成,另外两堆分别是14千克。 练习二 1.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现有9把钥匙和9把锁,但不知道哪把钥匙开哪把锁。最多要试开多少次才能配好全部钥匙和锁? 2.如果四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5岁,其中没有小于17岁的,且四人年龄都不相同。那么年龄最大的最多是几岁? 3.五位同学捐款,他们捐的钱有3张1元的,4张2元的,3张5元的和3张10元的。这五位同学捐款数各不相同,问:捐款最多的同学至少捐了多少元?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专题训练之比和比例应用题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专题训练之比和比例应用题 例1、乘坐某路汽车成年人票价3元,儿童票价2元,残疾人票价1元,某天乘车的成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的人数比是50:20:1,共收得票款26740元,这天乘车中成年人、儿童和残疾人各有多少人? 提示:单价比:成年人:儿童:残疾人=3:2:1 人数比:50:20:1 [练习]甲乙两人走同一段路,甲要20分钟,乙要15分钟,现在甲、乙两人分别同时从相距84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相遇时,甲、乙各走了多少米? 例2、“希望小学”搞了一次募捐活动,她们用募捐所得的钱购买了甲、乙、丙三种商品,这三种商品的单价分别为30元、15元和10元。已知购得的甲商品与乙商品的数量之比为5:6,乙商品与丙商品的数量之比为4:11,且购买丙商品比购买甲商品多花了210元。 提示:根据已知条件可先求三种商品的数量比。 [练习]一种什锦糖是由酥糖、奶糖和水果糖按5:4:3的比例混合而成,酥糖、奶糖和水果糖的单价比是11:8:7,要合成这样的什锦糖120千克,什锦糖每千克32.4元,混合前的酥糖每千克是多少元? 例3、A、B、C是三个顺次咬合的齿轮。当A转4圈时,B恰好转3圈;当B转4圈时,C恰好转5圈,问这三个齿轮的齿数的最小数分别是多少? 提示:根据已知条件已知A、B、C转速与齿数的积都相等,即它们的转速与齿数成反比例。

习题: 1、甲、乙、丙三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之比是4:5:6,高之比是3:2:1,已知三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是140平方分米,那么甲、乙、丙三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2、甲、乙、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是8:9:10,高之比是2:3:4,对应的底之比是多少? 3、某校四、五年级参加数学竞赛的人数相等,四年级获奖人数与未获奖人数的比是1:4,五年级获奖人数与未获奖人数的比是2:7;两个年级中获奖与未获奖人数的比是多少? 4、盒子里共有红、白、黑三种颜色的彩球共68个,红球与白球个数的比是1:2,白球与黑球个数的比是3:4,红球有多少个?

五年级奥数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五年级奥数专项培训 (满分100+20分) 2018.03 答题人得分 基础题 一、选择题(共4题,每题3分) 1.用0、4、5、6可以组成若干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把这些三位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546是第()个。 A. 9 B.10 C.11 D.12 2.数一数右图中有()个长方形。 A.60 B.80 C.100 D.120 3.王楚涵利用寒假看了一本课外书,第一个星期看了这本书的一半少30页,第二个星期看了剩下的一半多40页,第三个星期看了60页,正好看完,这本书共有()页。 A.340 B.460 C.260 D.140 4.甲、乙两数的和是990,如果将乙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与甲相等。甲数是 ()A.90 B.110 C.1100 D.900 二、填空题(共8题,第7、8题每题3分,其余每题2分) 1.已知等差数列的第二项是15,第六项是39,则第八项 是。 2.由9个数组成等差数列,其中第五个数是450,这9个数的和 是。 3.在1—100自然数中,所有不能被11整除的偶数之和 是。 4.一只甲虫从A点沿着线段爬到B点,要求任何线段和点不得重复经过,这只甲虫最多有种不同的走法。 5.一位老爷爷问小明多大了,小明回答说12岁。小明又问老爷爷今年多大年龄,老爷爷说:“把我的年龄加上你的年龄后用3除,再减去8后用5乘,恰好是100岁。”那么这位老爷爷今年岁。 6.张老师用66元钱买了红、蓝铅笔若干枝,其中蓝铅笔比红铅笔多30枝。已知红铅笔每枝4角,蓝铅笔每枝8角。张老师共买了枝铅笔。 7.李芸买了2本练习本和2支钢笔,共用去14元;周华买了同样的4本练习本和1支钢笔,共用去10元。那么一支钢笔比一本练习本贵元。 8.元旦时,老师把剩下的一包糖果分给留下打扫卫生的同学们。如果每人10粒,有2人分不到;如果每人分8粒,还多出4粒。这包糖果有粒。

奥数知识点分类汇总(包含公式)

奥数知识点分类汇总(包含公式)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小学奥数很简单,就这30个知识点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7.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生长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 总草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长时间×生长量; 8.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周期现象:事物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出现。 周期:我们把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 关键问题:确定循环周期。 闰年:一年有366天; ①年份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则年份必须能被400整除; 平年:一年有365天。 ①年份不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 9.平均数 基本公式:①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六年级奥数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奥数练习题及答案 一 商店进了一批商品,按40%加价出售.在售出八成后,为了尽快销完,决定五折处理剩余商品,而且商品全部出售后,突然被征收了150元的附加税,这使得商店的实际利润率仅仅预期利润率的一半,那么这批商品的进价是多少元?(注:附加税算作成本) 答案与解析: 理解利润率的含义,是利润在成本上的百分比。 设进价x元,则预期利润率是40% 所以收入为(1+40%)X×0.8+0.5×(1+40%)X×0.2=1.26X 实际利润率为40%×0.5=20% 1.26X=(1+20%)(X+150) 得X=3000 所以这批商品的进价是3000元 二 甲乙两班共90人,甲班比乙班人数的2倍少30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答案与解析: 第一种方法:设乙班有Χ人,则甲班有(90-Χ)人。 寻等量关系:甲班人数=乙班人数×2-30人。 列方程:90-Χ=2Χ-30 解方程得Χ=40从而知90-Χ=50

第二种方法:设乙班有Χ人,则甲班有(2Χ-30)人。 列方程(2Χ-30)+Χ=90 解方程得Χ=40从而得知2Χ-30=50 答:甲班有50人,乙班有40人。 篇二 一 甲乙两地相距6千米.陈宇从甲地步行去乙地,前一半时间每分钟走80米,后一半的时间每分钟走70米.这样他在前一半的时间比后一半的时间多走( )米. 考点:简单的行程问题. 分析:解:设陈宇从甲地步行去乙地所用时间为2X分钟,依据题意,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的时间共走(0.07+0.08)X千米,已知甲乙两地相距6千米,由此列出方程(0.07+0.08)X=6,解方程求出一半的时间,因此前一半比后一半时间多走:(80-70)×40米,解决问题. 解答: 解:设陈宇从甲地步行去乙地所用时间为X分钟,依据题意得: (0.07+0.08)X=6 0.15X=6 X=40 前一半比后一半时间多走: (80-70)×40 =10×40 =400(米)

小学数学六级奥数专项训练题《割草》

小学数学六年级奥数专项训练题《割草》 1、《割草》难度:★★★★ 六年级几个同学去割两块草地的草,甲地面积是乙地面积的4倍,开始他们一起在甲地割了半天,后来留下12人割甲地的草,其余人去割乙地的草,这样又割了半天,甲、乙两地的草同时割完了,问:共有多少名学生? 答:共有名学生。 解析:【】 2、《距离问题》难度:★★★★★ 甲、乙、丙三人依次相距280米,甲、乙、丙每分钟依次走90米、80米、72米.如果甲、乙、丙同时出发,那么经过几分钟,甲第一次与乙、丙的距离相等? :经过分钟,甲第一次与乙、丙的距离相等。 解析:【】 3、《漂流》难度:★★★★★ 有一艘轮船,从A城到B城需行3天,而从B城到A城需行4天。如果从A城放一个无动力的木筏,它漂到B城需多少天? 答:需天。 解析:【】 4、《火车隧道》难度:★★★ 某列火车通过250米长的隧道用25秒,通过210米长的隧道用23秒,若该列车与另一列长150米。时速为72千米的列车相遇,

错车而过需要几秒钟? :错车而过需要秒钟。 解析:【】 5、《军训》难度:★★★★ 阳光小学有100名少先队员在岸边准备坐船去湖中离岸边600米的甲岛游玩,等最后一人到达甲岛15分钟后,再去离甲岛900米的乙岛,现有机船和木船各1条,机船和木船每分钟各行300米和150米,而机船和木船可各坐10人和25人,问最后一批少先队员到达乙岛,最短需要多长时间?(按小时计算) 点拨:根据题意,先求出最后一批学生到达甲岛的时间,再求出最后一批学生到达乙岛所需要的时间,再由在甲岛休息15分钟,即可求出要求的。 答:最短需要。 解析:【】 精心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2020年五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专项专题训练

2020年五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专项专题训练 1. 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2. 最小的合数和最小的质数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 3. 因为34÷85=0.4 所以3.4÷8.5=0.04 4. 一个长方体木箱,竖着放和横着放时所占的空间不一样大。 5. 5.095精确到0.01是5.10。 6. 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另外四个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7.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3厘米,它的体积是18立方厘米 8. 这是轴对称图形 9. 这是轴对称图形 10. 把1块正方体橡皮泥捏成长方体,它的体积没有变。 11. 如果一个质数与一个合数不是互质数,那么这个合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2. 一块铁,第一次把它做成长方体,第二次熔化后把它做成正方体,它们的体积相等 13. 4.9699···保留三位小数约是4.970。 14. 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6倍,体积也扩大到原来的6倍。

15. 公鸡可能下蛋 16. A=2×2×3×5,B=2×3×7,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2。 17. 五星红旗是轴对称图形 18. 这是轴对称图形 19. 7.4÷5=1.4······0.8 20. 5和15的最大公因数是1. 21. 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二分之一倍 22. 体积为1立方米的木块摆在地上,它的占地面积一定是1平方米。 23. 两个数的积一定比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大。 24. 如果将一块长方体的橡皮泥捏成一个正方体,我们看到它的形状变化,但是它所占的空间的大小没变。 25. 12和15的最大公因数是3。 26. 3.6+7.6÷0.4-3.7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最后算减法。 27. 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最少用4个这样的小正方体。 28. 7.42÷7=1.6 29. 这面国旗有2条对称轴 30. 3.65+3.65×1.2-1.2 =7.3×0

小学五年级下册奥数题型分类讲义 (附答案)

小学五年级奥数分类讲义含答案 图形问题 专题1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一、专题解析 同学们都知道,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只能用来计算标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那么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巧求表面上看起来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图形的周长呢?还需同学们灵活应用已学知识,掌握转化的思考方法,把复杂的图形转化为标准的图形,以便计算它们的周长。 二、精讲精练 【例题1】 有5张同样大小的纸如下图(a)重叠着,每张纸都是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重叠的部分为边长的一半,求重叠后图形的周长。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每个正方形的边长的一半同时向左、右、上、下平移(如图b),转化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和原来5个小正方形重叠后的图形的周长相等。因此,所求周长是18×4=72厘米。 练习1 1、右图由8个边长都是2厘米的正方形组成,求这个图形的周长。 2、右图由1个正方形和2个长方形组成,下方长方形长为50cm,求这 个图形的周长。 3、有6块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如例题中所说的这样重叠着,求重叠后图 形的周长。

【例题2】 一块长方形木板,沿着它的长度不同的两条边各截去4厘米,截掉的面积为192平方厘米。现在这块木板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思路导航】把截掉的192平方厘米分成A、B、C三块(如图),其中AB的面积是192-4×4=176(平方厘米)。把A和B移到一起拼成一个宽4厘米的长方形,而此长方形的长就是这块木板剩下部分的周长的一半。176÷4=44(厘米),现在这块木板的周长是44×2=88(厘米)。 练习2 1、有一个长方形,如果长减少4米,宽减少2米,面积就比原来减少44平方米,且剩下部分正好是一个正方形。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2、有两个相同的长方形,长是8厘米,宽是3厘米,如果按下图叠放在一起,这 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3、有一块长方形广场,沿着它不同的两条边各划出2米做绿化带,剩下的部分仍是长方形,且周长为280米。求划去的绿化带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例题3】 已知下图中,甲是正方形,乙是长方形,整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思路导航】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图形的周长由六条线段围成,其中三条横着,三条竖着。三条横着的线段和是(a+b)×2,三条竖着的线段和是b×2。所以,整个图形的周长是(a+b)×2+b×2,即2a+4b。 练习3

小学六年级奥数训练题

一.填空题(共14分) 1. 六(一)班女生人数减少后就与男生相等,女生人数比男生多(). 2.某药店经营的抗病毒药品,在市场紧缺的情况下提价100%,物价部门查处后,限定其提价的幅度只能是原价的10%,则该药品现在需降价( )%。 3.一个圆扩大后,面积比原来多8倍,周长比原来多50.24厘米,这个圆原来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甲的面积 丙 甲 乙 是36平方厘米,乙的面积是63平方厘 米,则丙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5. 商店出售的鞋子规格大小有两种表示方法:厘米和码,已知19厘米相当于28码,13.5厘米相当于17码,那么22.5厘米相当于()码()厘米相当于36码。 6.把两块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已知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16厘米,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7.某车间工人的工作时间保持不变,如果工人人数减少20%,要保持产量不变,工作效率要提高()。 二、选择题(共10分) 1.随着通讯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某通讯公司的手机市话收费按原标准每分钟降低了a元后,再次下调了25%,现在的收费标准是每分钟b元,则原收费标准每分钟为( )元。 A、b-a B、b+a C、b+a D、b+a 2.把一个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然后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下面()是正确的。 A.表面积和体积都没变 B.表面积和体积都发生变化 C.表面积变了,体积没变 D.表面积不变,体积变了3.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甲在一半时间内每小时走5千米,另一半时间内每小时走4千米,乙在一半路程内每小时走5千米,另一半路程内每小时走4千米,他们到达B地的情况是()。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06年龄问题(奥数专项训练六)(无答案)全国通用

年龄问题 专题精析: 要正确解答这类题,首先要弄清楚:两个不同年龄的人,年龄之差始终不变,但两个人年龄的倍数关系却在不断地变化。 年龄问题的主要特征是:大小年龄差是一个不变的量。我们可以抓住“差不变”这个特点,利用“和差”、“差倍”等知识来分析解答这类应用题。 温故而知新 1、小明今年12岁,4年前他是()岁,4年后他是()岁。 2、小刚今年11岁,小红今年13岁,他们两人相差()岁,5年后他们两人相差() 岁。 王牌例题一:哥哥今年16岁,弟弟今年11岁,几年后哥哥和弟弟的年龄之和是45岁? 疯狂操练 1.今年姐姐11岁,妹妹9岁,两人的年龄和是42岁时还需要过多少年? 2.哥哥今年10岁,妹妹今年4岁,当两人的年龄和等于78岁时还需要过多少年? 王牌例题二:明明今年12岁,强强今年7岁,当两人的年龄和是45岁时,两人各是多少岁?

1.小红今年4岁,小平今年10岁,当两人的年龄和是30岁时,两人各是多少岁? 2.聪聪今年2岁,妈妈今年28岁,当母子年龄和是42岁时,两人各是多少岁? 王牌例题三:三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爸爸今年43岁,女儿今年几岁? 疯狂操练 1. 四年前小林的年龄是小丽的2倍,小林今年12岁,小丽今年是多少岁? 2. 五年前爷爷年龄是孙子的7倍,孙子今年14岁,爷爷今年多少岁? 王牌例题四:小兰5岁的时候,妈妈的岁数正好是小兰的7倍,今年妈妈48岁,小兰今年多少岁?

小兰5岁的时候,爷爷的岁数正好是小兰的13倍,今年爷爷75岁,小兰今年多少岁? 王牌例题五:女儿今年3岁,妈妈今年33岁,几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7倍? 疯狂操练 1. 小明今年20岁,爷爷今年62岁,几年前,爷爷的年龄是小明的8倍? 2. 儿子今年2岁,爸爸今年的年龄是儿子的16倍,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7倍? 课后作业 1. 哥哥今年15岁,妹妹今年5岁,当两人的年龄和等于78岁时哥哥有多少岁?

五年级下册数学专项训练小学奥数第五讲 同余的概念和性质_通用版(习题无答案)

第五讲同余的概念和性质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你会解答下面的问题吗?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

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问题1:今天是星期日,再过15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问“六·一”儿童节是星期几?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

六年级奥数专题练习题:和、差、倍、年龄问题

六年级奥数专题练习题:和、差、倍、年龄问题 1、某校六年级一班有学生49人,其中男生比女生多5人,这个班男、女生各多少人? 2、把325分成两个数,使两数的和是两数差的5倍,两数各是多少? 3、少先队员种柳树和杨树共148棵,柳树的棵数比杨树棵数的2倍多4棵。求两种树各种了多少棵? 4、甲、乙两数的和是32,甲数的3倍与乙数的5倍的和是122。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5、甲、乙两打字员合打一份稿件,按分工,平均每人每小时打14页,3小时即可打完。当两人打完稿件时,乙发现甲比自己多打了12页。甲、乙两打字员打这份稿件时各打字多少页? 6、甲站有汽车192辆,乙站有汽车48辆。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的汽车是21辆,从乙站开往甲站的是24辆。经过几天后,甲站的汽车辆数是乙站的7倍? 7、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两袋共重32千克,乙、丙两袋共重30千克,甲、丙两袋共重22千克。甲、乙、丙三袋各重多少千克? 8、六年级有四个班,不算甲班,其余三个班的总人数是131人,不算丁班,其余三个班的总人数是134人,乙、丙两班的总人数比甲、丁两班的总人数少1人,四个班的总人数是多少人? 9、甲、乙两数的和是15.2,如果甲数减少3.1,乙数增加2.1,那么这时甲数还比乙数的2倍多1。甲、乙两数原来各是多少? 10、两个数相除,商3余10,被除数、除数、商及余数的和是143,求被除数是多少? 11、甲、乙、丙三数的和是100,甲数除以乙数,或丙、乙两数的和除以甲数,结果都是商5余1,问:乙数是多少? 12、四年级有学生76人,其中13名女生与男生的一半参加数学竞赛。剩下的男女生人数相等。这个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13、师徒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徒弟做了6小时,师傅做了8小时,一共做了312个零件。徒弟5小时的工作量等于师傅2小时的工作量,师徒每小时各做多少个零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