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叙事中的图腾崇拜
中国当代动物小说英雄叙事研究

中国当代动物小说英雄叙事研究摘要:动物小说英雄叙事模式在动物小说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动物形象建构的重要方式。
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动物小说既继承了英雄叙事传统,也注入了深刻的文化和社会思考,展示了动物英雄的独特存在、情感互通和悲剧命运。
动物英雄叙事具有价值尊重、文化反思和生态建构的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动物小说;英雄叙事;民族崇拜;文化图腾动物英雄叙事传统由来已久,动物神话、史诗和小说等艺术创作形式既满足人们对自然的认知和了解的本能,也体现了人类通过认识自然来认识人类自身。
人类在人与自然的交流中由于人与动物间的本能差异逐步地建立起对动物属性的原始崇拜,开始把动物属性作为学习和膜拜的对象,进而衍生为民族心理崇拜和文化图腾,动物也因其独特的价值存在在动物小说叙事中被建构成英雄的形象,实现动物对人的生态关照和精神支撑。
中国当代文学的动物小说继承了英雄叙事的传统,一方面肯定了动物英雄的光辉形象和精神价值对人类自身成长和精神建构的支撑作用,体现了英雄崇拜的价值;另一方面,受到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化的干预和冲击,动物英雄在繁杂的价值体系中难以立足,并因环境变化走向穷途末路,成为悲剧英雄。
所以中国当代动物小说既是英雄模式的重新构建又是英雄末路的反思批判,具有英雄理想与真实现实矛盾对抗的双重意义,这也成为中国当代动物小说在英雄叙事上突出的特点。
一、英雄叙事模式的特点分析(一)动物英雄生命形象的特殊存在英雄是指本领高强、勇武过人的人,他们是集体中优秀的个体并能在社会实践和发展中做出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成为群体中的楷模。
在中国传统的动物叙事中,动物被人化和英雄化并广泛存在,受到重视和关注,如中国上古时期的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龙图腾和北方少数民族熊图腾和狼图腾等原始崇拜。
古代文学对这些动物图腾英雄的表述中大都是采取单线的叙事模式,即“发现—赞扬—崇拜”模式,在动物英雄身上建构起象征和隐喻的重要意义,体现出对动物英雄的重视和关注。
《狼图腾》赏析

谢谢观赏
By;王晓萌
竞争的平衡
贪婪 毁灭 制约 共 存
心得
《狼图腾》是一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小说。《狼图腾》 中的狼,以一种颠覆传统的全新形象冲击着我们的视野: 它强悍、智慧、温情以及为了自由尊严以命相拼。《狼 图腾》生动地揭示了草原万物生态的内在联系,尤其是 狼对整个草原和生态的巨大贡献。《狼图腾》带给读者 的强烈震撼还在于它的文化学术价值。在所有的狼故事 或者与狼有关的故事中,始终贯穿着作者对草原文明与 农耕文明的优劣比较。作者以一种全新的历史视角,以 “狼图腾“为精神线索,对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进行了 全新的梳理,提出中华民族信奉的“龙图腾“极有可能 源于游牧民族的“狼图腾“的惊世骇俗之说,认为正是 由于历史上游牧民族强悍进取的狼精神,不断为汉民族 输血,中华文明才得以发展且从未中断。中国真正需要的一
如果你让一只狼变成了狗
那就是剥夺了狼的尊严
人性
善良与丑陋 真情与假意源自在影片中,人性的冲突从来没有终止过 善良与丑陋 真情与假意 传承与腐朽 整个剧情贯穿对丑陋腐朽的抨击,对真善美的歌颂
碰撞
人与狼
狼与黄羊 牧民与草原
平 衡
动态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界万物,都存在这一种动态平衡 一旦某一个链条被打破
意味着我们的生存将会受到威胁
结束语
我第一次深刻地理解了“人是世界上最残忍的动物”这 句话,为了钱他们可以打狼、剥狼皮,为了满足食欲, 他们可以把忠心勇猛的蒙古狗杀掉吃肉,甚至不顾后 果„„如果再这样下去,草原或许真要变成回忆,被拔 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取而代之。草原狼虽然消失,但它们 那高贵的天性、超常的智慧、不屈的灵魂将永远留在人 们心中。在草原上,人类成了名副其实的学生,人从狼那 里学来了智慧、团结和勇敢,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狼, 并学习它们所有的优点,腾格里让草原狼的品格永远流 传。影片中描述得好“狼图腾,草原魂,草原民族的自 由刚毅之魂。”这不正是中华民族千万年来自由独立、 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
守护之灵非洲部落的动物崇拜

守护之灵非洲部落的动物崇拜守护之灵:非洲部落的动物崇拜非洲大陆是动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的动物们与人类共同生活、相互依存。
在非洲部落中,动物崇拜被视为一种守护之灵的信仰,深深地植根于社会文化中。
本文将围绕着非洲部落的动物崇拜展开讨论,探寻其背后的文化意义与宗教信仰。
一、图腾动物的象征意义在非洲部落中,动物被视为图腾,象征着部落的特定价值观和传统。
不同的图腾动物代表着不同的力量和特性,被认为是守护部落的神灵。
例如,在马赛部落中,狮子被崇拜为“守护之灵”,象征着勇气和力量;而在马达加斯加的安德里亚骚族部落中,蟒蛇则被视为图腾动物,代表着智慧和神秘。
二、动物崇拜与环境保护非洲部落对动物的崇拜并非只是单纯的信仰,更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他们认识到动物对于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将动物看作是与人类共同居住的伙伴。
通过动物崇拜,他们以一种对动物的尊重和敬畏之心,在乡村生活中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
这种文化传统潜移默化地促使着部落成员保护和尊重身边的动物。
三、动物崇拜的社会意义动物崇拜对于非洲部落来说,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社会联系和团结的象征。
在此信仰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
通过共同崇拜某一动物,部落成员们形成了一个紧密的社会网络,共同承担着守护和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
这种信仰形成了一种凝聚力,促进了社群的和谐与团结,使部落成员们更加积极地参与社区事务。
四、动物崇拜的艺术表现非洲部落的动物崇拜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着独特的风格。
以母系社会为主要形态的非洲部落通常采用各种形式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们对动物的崇拜与热爱。
例如,用地狩猎动物的皮革制作的服装和饰品,用动物骨骼和角制作的雕塑品,还有用画画、刺绣等工艺制作的图案都将动物元素融入到非洲部落艺术中。
这些艺术品既是对动物的敬意和崇拜的表达,也成为了非洲独特的文化遗产。
五、动物崇拜的当代价值当代社会中,许多非洲部落的动物崇拜仍然存在并继续影响着当地社区的生活。
《狼图腾》:一部民族图腾演变史

《狼图腾》:一部民族图腾演变史作者:廖欣欣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0期摘要:蒙古族作为中国古老民族之一,狼图腾的信仰历史悠久。
姜戎的《狼图腾》作为第一部以“图腾”命名和叙事的小说,利用“狼图腾”浓缩了蒙古族的图腾演变史,更折射出游牧民族的生存发展史,为我们展现更为丰富的图腾信仰与内涵。
关键词:《狼图腾》;狼图腾;演变史一、狼图腾的构建过程(一)图腾释义“图腾”,是印第安语“totem”的音译词,意为“他的亲属”。
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说它“意指一个氏族的标志或族徽”[1]162。
人类学家佛莱阐明其内涵:原始氏族将其中一种动物或植物作为图腾崇拜,相信自己与其有密切联系。
[2]图腾崇拜是古老的文化形式之一,促进氏族社会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自狼图腾崇拜意识形成后,狼便对蒙古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蒙古族作为中国古老民族之一,狼图腾的信仰历史悠久。
姜戎的《狼图腾》作为第一部以“图腾”命名和叙事的小说,利用狼浓缩了蒙古族的图腾演变史。
(二)狼——祖先图腾在原始社会,人们普遍文化落后,面对天灾人祸时难以预防避免,更无从解释,导致地区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的图腾信仰盛行。
为了迎合先民需要,图腾因而被创造用以指导、承载他们的社会生活。
弗洛伊德认为图腾就是原始氏族的祖先和保护神,[3]6蒙古族见狼打败其他物种称霸草原,故对狼奉若神明,作为图腾膜拜。
小说中写道:狼“或是神物,天使之然”[4]11,亦提及“匈奴遣奇兵击不胜,以神,而远之”[4]22等,均见狼在游牧民族心中的神性与无所不能。
在《魏书·蠕蠕匈奴徙何高车列传》、《史记·大宛列传》及《周书·突厥》都记载了狼与人结合而繁衍的神话故事,营造出一种“祖先为狼”现象,便是游牧先民信仰狼作为祖先图腾的证据。
二、狼图腾的流变过程随着人类由蒙昧走向文明,狼图腾渐渐走下神坛,成为工具、装饰或是象征。
草原人对于狼的认知不断深化,狼作为图腾由具象转为抽象。
狼图腾心得体会(精选6篇)

狼图腾心得体会(精选6篇)狼图腾心得体会篇1《狼图腾》让我了解到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差异,在人与自然、人性与狼性、狼道与天道之间似乎存在着追求关注和焦点。
阅读此书,我了解了这个时代关于狼图腾的知识。
因为它的厚重,因为它的不可再现。
因为任由蒙古铁骑和蒙古狼群纵横驰骋的游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经消失,所有那些有关狼的传说和故事正在从我们的记忆中退化,而取而代之的则是人们对狼的误解。
这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小说,给我们展示了在宽广、辽阔、深沉、静谧的蒙古大草原上,蒙古游牧民族对狼图腾的崇拜,演绎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价值,也从新的角度给我们探讨了狼性和羊性以至国民性的深刻哲理。
在环环相扣的“狼故事”的紧张氛围中,蒙古狼卓越的智慧、机警的作战、坚强的意志、忘我的忠义、浓厚的亲情历历在目,还有以毕利格老人为代表的蒙古草原的游牧文化也是文明悠长。
主人公陈阵养的小狼活灵活现,把狼性的热爱生命与顽强的忍耐力更刻画的栩栩如生:在对待食物上,小狼对喜爱的食物居然可以先观察在偷袭;对烈日的暴晒,小狼能想出用挖洞的方法隐藏身体;对脱离家园的迁移小狼可以一次次宁死不屈的和牛马车抗争也不妥协。
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也是合作的社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把工作做好的。
所以我们得像狼一样有团队意识,充分的信任工作伙伴,各司其职而又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取得的利益。
狼图腾心得体会篇2最近我爱上了一本动物小说——《狼图腾》,它以有趣的写作手法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深深的吸引了我。
书里有北京知青陈阵,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还有令人敬畏的老猎人,更有那称王称霸的草原狼,勇敢机智。
这本书是作者姜戎30年的心血,他细致地描绘了俩个北京知青—陈阵和杨克来到蒙古额仑大草原,在一次掏狼崽的任务中收养了一只小狼,通过他们与小狼的朝夕共处,产生生死之情。
*引用大量的比喻句、拟人句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大草原上狼生活习性和它特有的多面性。
狼生性凶狠毒辣,为了生存,不惜一切代价用其超常的智慧才能捕食猎物。
例析乌热尔图小说中的动物叙事

例析乌热尔图小说中的动物叙事乌热尔图是鄂温克族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创作者。
在多个文学作品中,他竭力展现了深刻的民族文化记忆,小说中的动物书写是他民族文化记忆的呈现载体。
在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地域空间中,具有代表性的动物成为乌热尔图笔下有着传统话语权的“聚焦点”,与外界进行着一种隐秘的对话与交流。
它们是鄂温克族体现万物有灵观念和自古以来图腾崇拜的对象,也是在鄂温克族生活现实不断现代化的背景下,一种民族精神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体现。
21世纪以来,众多的文学作品以动物叙事为主,描写社会生态,体现生命精神,传达主体对族群发展的忧思。
作为一种类型化的小说叙事方式,学者陈嘉冀认为,动物类小说就是“通过对动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述这些有关动物的形形色色的故事,进而更加深入到对社会、文化、人性等更深层面上的探求”。
不同研究者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有学者从生态文学的创作方面予以解读,涉及乌热尔图对生态文学的书写和赞扬,肯定他作为鄂温克民族原始文化记忆最后的“守望者”,完成对他文学创作动机、创作心理的探寻和文学作品主题思想意蕴的阐释。
乌热尔图对民族文化的书写,展现了鄂温克族人民在不断现代化的进程中被迫接受新的生存规则,展现了民族文化传承的信仰危机和家园失落。
小说中的动物书写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根基,以动物本身作为叙事主体来展现生命个体存在的困境和整个族群发展的窘境。
一、万物有灵:边缘文化的留存从古至今,人类的生存就与动物有着内在的情感维系,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部分现代人对于某种情感的表达和思维理念中。
万物有灵说既充满了神秘色彩,又在人类伦理情感表达方面让人崇敬。
学者陈佳冀认为,“万物有灵情感的传达实则是一种朴素而真挚的原始生态思想的最初期的表达方式,当然也是最为核心与最为基础性的伦理诉求所在”。
从原始时期开始,就有万物有灵这种崇高的情感基质逐渐形成,并且与原始人类的自然观和生态观密切相关,乌热尔图关于动物叙事较为明显的一点就是万物有灵说,因为鄂温克族信仰萨满的原因,所以在鄂温克民族的人民心目中,灵魂不灭是他们保存边缘文化的一种生存策略,具有极强的地域性特征,与之并存的就是图腾崇拜。
狼图腾读后感800字左右范文5篇

狼图腾读后感800字左右范文5篇狼图腾读后感800字左右1当我读完了《狼图腾》这一本书真正懂得了为什么蒙古人是如此的英勇善战,如同狼一样;而我们中国人却是狼狈而逃,如同羊一样。
这一本书叫《狼图腾》,写的是作者在大草原的生活中,与狼所发生的许多事件。
主要讲了作者来到草原,迷上了草原狼,在一次放羊的过程中,意外的得到了一头小狼,之后作者与小狼之间发生了许多事件,直至小狼死去的那一刻,作者才看到自己内心中的狼图腾。
最令我感动的一段话是:小狼仍然端坐着急促喘息,两条腿抖得更加厉害,眼看就要倒下。
陈阵急忙转到小狼的身后,高举铁钎,用足全身的力气,朝小狼的后脑砸了下去。
小狼没有发出一点声音,软软倒在地上,像一头真正的蒙古草原狼,硬挺到了最后一刻……小狼那顽强不屈的性格、勇于战斗的信念以及蒙古狼的尊严深深感动着我。
读完了这一本书,让我想起了明朝的“京城保卫战”中的那一群蒙古人,以狼为信仰;他们是那样的勇猛、那样的狡猾······如同狼一般,没有任何的弱点,哪怕失败了也毫不放弃,重头再来。
这样的敌人往往是最可怕的。
狼或许是我们眼中邪恶的代表,但是他的狡猾和智慧、军事才能和顽强不屈的性格、团队精神和家族责任感都值得我们的学习,让我们在心中矗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狼图腾吧!狼图腾读后感800字左右2这个暑假,我有幸拜读了姜戎先生的《狼图腾》这本书,《狼图腾》让我了解到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差异,在人与自然、人性与狼性、狼道与天道之间似乎存在着追求关注和焦点。
阅读此书,将是我们这个时代享用不尽的关于狼图腾的精神盛宴。
因为它的厚重,因为它的不可再现。
因为任由蒙古铁骑和蒙古狼群纵横驰骋的游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经消失,所有那些有关狼的传说和故事正在从我们的记忆中退化,而取而代之的则是人们对狼的误解。
这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史诗般的小说,给我们展示了在宽广、辽阔、深沉、静谧的蒙古大草原上,蒙古游牧民族对狼图腾的崇拜,演绎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价值,也从新的角度给我们探讨了狼性和羊性以至国民性的深刻哲理。
图腾崇拜的历史名词解释

图腾崇拜的历史名词解释导语:人类历史上,图腾崇拜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宗教行为。
本文将对图腾崇拜进行详细解释,探讨其起源、发展和影响。
第一部分:起源与定义1.1 图腾崇拜的概念图腾崇拜是指一种对于某种具象或抽象物象的崇敬、崇拜,认为这些物象具有超自然力量。
这种崇拜往往与宗教信仰紧密相关,是部落或群体基于特定的象征系统所共同信仰的一种形式。
1.2 起源和历史背景图腾崇拜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社会。
在这些社会中,人们对与其共同体有着亲属关系的动物、植物或其他物象表示敬意,并认为它们具有与部落或个体相关的神秘力量。
图腾崇拜作为宗教或神话信仰的核心元素,逐渐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地域和文化中传播和演变。
第二部分:图腾崇拜的形式和特征2.1 图腾的选择在图腾崇拜中,选择图腾的过程通常是根据特定的符号、象征或传统。
部落成员可能会选择与其家族、氏族或职业有关的图腾,以展示其特殊地位和身份。
2.2 图腾的象征意义图腾通常代表着一系列的象征含义,例如力量、智慧、信仰等。
通过图腾的崇拜,人们希望与其所代表的力量相连,从而保护和祈求帮助。
2.3 社会角色图腾崇拜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加强了群体凝聚力,促进了社区成员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同时,图腾也为个体提供了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
第三部分:图腾崇拜的发展与影响3.1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图腾崇拜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图腾崇拜往往以民族、宗教或个人信仰的形式存在,但基本的崇拜思想和象征仍然保留。
3.2 影响力与争议图腾崇拜对于民族认同、文化传承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图腾崇拜也常常引发争议和冲突,尤其在涉及部落、群体之间的权力和竞争问题上。
结语:图腾崇拜作为一个源远流长的宗教、神话信仰元素,在人类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代表了人们对神秘力量的向往和寻求,在宗教、文化和社会发展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尽管图腾崇拜的形式与社会环境有关,但其基本的符号系统和象征思想仍然在当今世界中存续并发扬光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叙事中的图腾崇拜
动物意象在文学作品总是以两种身份出现的:与人类交好;与人类决裂。当
代小说的动物叙事宣告了动物在文学作品中的主体地位,图腾崇拜印证了人与动
物、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本文从小说创作中的动物叙事与图腾崇拜的两
个维度分析人类生存与动物的交好与决裂所带来的不同后果,以引起人们的注
意。
地球上先有了动物才有了人类,人类的起源即和动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
至认为人类与某种动物有着亲缘关系,图腾崇拜很好地解释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
神秘关系。图腾崇拜原始就有,根据考古发现,世界上所有的原始部族几乎都有
过动物崇拜。在中国远古时代,对动物的崇拜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在在远古时
代的生活中,人们几乎每天都与动物接触。崇拜动物,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
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种感情的表现,反映出人们在形而上的精神领域中人与动物的
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即在人们祭祀时,图腾对象不可或缺,这些被崇拜的图腾不
再是单纯的动物,而是被人格化而具备了神灵的物体,寄托了原始劳动人们祈求
生活康泰的美好期许。作为图腾,各个民族各个时期都有所不同,在中华民族的
发展史上,龙、凤、蛇、鹿、鸟类、虎、麒麟等动物都曾作为图腾崇拜物。中华
文化中炎黄子孙们把龙作为图腾,后人们便成了“龙的传人”焦国成在1997年山
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伦理学通论》中提到:“龙的图腾,既表现了众氏族
的历史融和过程,也表现了古人曾经尊众多动物为神的历史真相。”
图腾在不断的演进中,发生着不同的变化,不同的民族和地狱有着不同的崇
拜对象。这些图腾崇拜反映在文学作品里,幻化成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异彩纷
呈。在众多的动物小说中,作家们情不自禁地歌颂着崇拜的动物,作为图腾崇拜
对象的动物们在文学作品中活灵活现,显示了它神秘灵性的一面,形成了文学史
上独具特色的动物叙事。
什么是动物叙事?徐福伟在《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8年2月第1期
的《“动物叙事”的界定及其发展历程》中这样定义动物叙事“文学作品中以动物
为叙事主体,或涉及动物描写的,并以动物形象或观照社会人生、褒贬人性善恶、
作为精神文化生命力的象征,或弘扬生态意识,从而形成了特定审美模式的文学
现象。”不难理解,无论何种体裁,只要是涉及动物,以动物视角来关照社会的
创作都是动物叙事的创作。动物曾是儿童文学中的主人公,儿童文学中的动物,
都是被作者重塑而“童话”化的,以此达到教育儿童愉悦身心的目的。中国文学中
自古就有着浓厚的动物叙事情结,作家们通过与动物的互动表达自己的悲欢喜
好,传递着浓浓的时代讯息,通过动物的“兽性”来反映并重构人性新时期以来的
当代小说的动物叙事更多地是对社会生态问题的关照,反映出在最原始的图腾崇
拜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思想。
迟子建创作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中鄂温克人崇拜的“玛鲁神”中就有主神舍
卧刻喜欢的“嘎黑”鸟皮、灰鼠皮、水鸭皮和“熊神”,每一样所掌管着的功能不同,
共同保佑着鄂温克人平安富足的生活。姜戎的《狼图腾》狼和“长生天”,是蒙古
人崇拜的图腾,护佑着草原人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所以,在“长生天”的指引
下,草原人民知道狼是不能赶尽杀绝的,不然黄羊泛滥会破坏草的生长,进而威
胁牧民的生存,他们既与狼斗争也与狼友好相处。
姜戎的《狼图腾》中写到蒙古人崇拜的“长生天”,对狼的崇拜其实就是和生
态平衡很相近的自然规律,草原上有了狼才能控制严重破坏草场的黄羊的数量,
从而留给牧人们放养牲畜的空间,才能维持草原人民正常的生存环境。“长生天”
就成为了草原人民心目中执行这一规律的执法者,自然界中的每个动物都会得到
它的护佑,维持着平衡的生存空间。所以草原人民知道狼是不能赶尽杀绝的,不
然黄羊泛滥会破坏草的生长,进而威胁牧民的生存,他们既与狼斗争也与狼友好
相处。
除了姜戎的《狼图腾》凸显狼的精神之外,贾平凹的《怀念狼》、郭雪波的
《大漠狼孩》、雪漠的《猎原》、《狼祸》等等都是表现狼文化的优秀作品,还有
郭雪波的《狐啸》、《银狐》等都展示了动物的无穷魅力。《怀念狼》用魔幻色彩
的笔法写出了狼世界生存的困境,也写出了狼和人类的周旋及它的可爱,但最终
已经被列为保护动物的狼们还是被消灭了,小说最后“我”发出了“我需要狼”的呐
喊,狼的凶悍已经转嫁给了人类,狼成为了人手下的弱者。郭雪波的《大漠狼孩》
中人和狼高度融合,和谐相处,共存共生。雪漠的《猎原》则是有仇必报的强者,
展示了动物与人类的恩怨情仇。在小说中,我们看到母狼使用调虎离山之计想保
护两只小狼,可是歹徒鹞子却为了做个皮大衣领子破坏祖宗定下的规矩,残忍地
杀害了幼狼。这群来自北方的狼在“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的信念引导下,向人类发起一次又一次报复。雪漠的《狼祸》里的狼为了生存充
满了智慧和决绝,它们向猎杀自己的人类展开了疯狂的报复,在人类安置的捕杀
狼的夹子或毒药旁边,狼会拉上一堆白色的狼粪作为标记,也以此方式表达对人
类自认为聪明行为的最大蔑视。在生存面前,狼性与人性进行了正面交锋,面对
人类的屠刀,为了活命,狼的反抗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姜戎的《狼图腾》大力倡
导狼性精神,提倡萎靡的人们要有狼的精神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并将“长生天”、
“狼”的精神作为草原人民崇拜的对象。在郭雪波的《银狐》中又重新阐释了蒙古
族人对“长生天”、“长生地”的崇拜以及蒙古族信奉的原始宗教萨满教的精髓都跟
银狐联系了在一起。在《银狐》中全没有了狼作为主角的光鲜亮丽,只有被视为
神灵的“白狐”成了人们追求崇拜的偶像,甚至会受到它的控制而失去了人性。自
古以来,凡是关于狼和狐狸的故事都不是积极的正面的,我们从小就知道狼吃羊、
大灰狼、狼外婆、 “一狼假寐”的故事,而狐狸不是“狐仙”的神秘诡异、就是“狐
假虎威”狡诈、狐媚的代名词。比较羊而言,狼和狐狸从来都不是弱者,羊才是
人类最亲密的朋友,它能给人类带来诸多好处而无怨无悔。在文学作品中,狼是
凶悍的、是赋予进取精神的象征,甚至被视为在当下生存立命的主要精神源泉;
狐狸是狡猾的聪明的,会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在这种明哲保身哲学的精神特质中,
在复杂的生存环境中,似乎只有狼的精神和狐狸的聪慧才能确保人们生存无恙,
人们崇拜狼和狐狸,崇拜的是狼的进取与强悍、狐狸的狡猾与神秘。这些精神确
有值得人类学习的地方,也该是人类该敬畏的地方,这也许才是图腾崇拜中最大
的魅力。
而在雪漠的《猎原》中,狼、羊、狐狸处在了同一个层面上——被猎杀的同
时也是被保护的对象。在小说中,已经作为保护动物的它们,不但狼受到诅咒,
连温顺的羊也成了迫害草地的帮凶而一起受到了诅咒。小说中草场日渐退化,沙
山不断侵蚀草场,面积越来越小,水井越挖越深、牲畜吃草、饮水都成了问题,
狼等野生动物的生存受到的威胁更加严重,牲畜和野生动物们为了吃上一口草,
喝上一口水已经近乎疯狂,狼患鼠灾严重,饱经沧桑的孟八爷说:“都是人惹的
祸。”人们已经为自己的行为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草原生态链失衡,环境遭到
严重破坏,人们也掉进了一个循环往复的怪圈。小说通过对动物们的描写,在展
现动物生存困境的同时,也展示了人类盲目的行为造成人类自己迷失的悲剧。
“人有人言、兽有兽言”,兽类也有自己的生活观念,如一只公狼一生只与一
只母狼交配并忠实于母狼,狗总是忠实于饲养它们的主人。动物们身上有着人类
值得学习相仿的地方,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注意到了这点并最大限度地保持着
与动物们友好相处的关系。
图腾崇拜作为一种仪式化的行为,它象征了人们对大自然对动物的敬畏与尊
重,体现了原初民最为古老的生存智慧,是使崇拜者们生生不息繁衍下去的保障,
在这种敬畏心的引领下,人们的行为才顺应着自然规律的模式走下去,违背自然
规律,人们必然受到大自然、动物的惩罚。在以动物叙事为主体的小说中,我们
欣喜地看到了人类的盲目行为之后的觉醒,这珍贵的觉醒值得人类永远推进下
去,就像原初人民的图腾崇拜一样,以敬畏、尊重的心理对待大自然、对待人类
的朋友动物们。每年的“10.4”日被定为世界动物保护日,这是值得大力倡导的事
情,期待着能有一天动物们的生命能和人一样不分贵贱都是受保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