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部落各种各样的图腾崇拜

合集下载

千人智库:先秦部落各种各样的图腾崇拜

千人智库:先秦部落各种各样的图腾崇拜

千人智库千人智库:先秦部落各种各样的图腾崇拜“图腾”一词最早是由英国商人J.朗格使用的,他在《印第安旅行记》中为记述印第安人相信人与动物存在血缘亲属关系的信仰而首先使用了“图腾”一词。

何星亮在他的《中国图腾文化》中提到:“图腾观念可分为三种类型:图腾亲属观念、图腾祖先观念和图腾神观念。

”《山海经》是先秦时期的古籍,里面记载了有关植物、动物、矿物、医学、天文地理、宗教、历史、民族、部落等方面的内容。

《山海经·西山经》用怪诞的文字记录了许多有关神祗的内容,也记载了不少的动植物崇拜、人神兽三位合体崇拜、祭祀形式等图腾崇拜,来自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赵婷韩锋在汉斯出版社《历史学研究》2014年10月的学术期刊发表了相关研究。

《西山经》中出现的图腾与当时自然环境及当地的先民生活习俗有密切关系。

《西山经》中有许多关于植物的叙述,书中描述的植物形状比较奇特,有些植物用于治疗疾病,有些植物用于佩戴,正因为这些植物具有特殊的功用,先民们把它们当成神圣的象征,这些植物就成为先民们崇拜的对象。

比如,稷神为先秦时期的五谷之神。

作为谷物神稷在《山海经》内多次出现:槐江之山,……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

(《西次三经》)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

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

(《大荒西经》)《山海经》中有许多奇特、怪异的动物,它们主要分为三类:鸟类、兽类和鱼类。

书中对这些具有特色的动物们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也对它们的功用进行了描述。

这些动物不仅可以治疗疾病,有的还可以预测祥瑞灾祸。

古人观察事物,可能是从侧面看到,或是从远处看到,所以书中对这些动物进行了夸张的描述,使得我们对一些比较熟悉的动物不能进行识别。

由于这些动物常见于先秦时期,人们会把一些动物看做是自己的亲属、祖先,甚至是自己氏族的保护神。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之山……獸多犀兕熊、羆。

(《西山经》)另外,《山海经》中有许多关于半人半兽的描写,他们大都都是由一些动物图腾转化而来的,他们形态各异,各司其职。

先秦民神关系发展历程及民本思想形成

先秦民神关系发展历程及民本思想形成

先秦民神关系发展历程及民本思想形成一、重神轻民时期上古先民在尚未步入文明社会之前,在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为了抵御灾害和获取生存必需品,每个人只能也必须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才能为自身的生存创造更多的机会。

因此组成一个“群体”也自然成为所有人所能选择的唯一有效的生存方式。

[1]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极为有限。

在“万物有灵”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那些他们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因敬畏而产生了宗教崇拜。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古先民由最初的原始群发展为农耕聚落,继而发展为部落,再进一步发展为部落联盟。

史学界多数学者把颛顼时代的社会性质界定为“部落联盟”。

当时的部落联盟是由不同族别和不同政治集团的“百姓”“万邦”组建而成的。

各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或神灵信仰,为了神化最高首领的权威地位和体现部落联盟的合法性,至上神崇拜便应运而生了。

最高首领的权威由至上神赋予,对至上神的共同崇拜就成为了部落联盟存在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合法性的依据。

统治者在民众心目中建构起对至上神的崇拜的同时,又必须把祭祀权掌控在自己手中。

为了永久保持这种特权,统治者必须斩断民众与天神的直接联系,使民众把对天神的依赖和畏惧转移到自己身上。

在颛顼时代就进行过一次“绝地天通”的宗教改革。

《国语?楚语下》记载:古者民神不杂。

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神明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于是乎有天地神民类物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

民是以能有忠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祸灾不至,求用不匮。

及少昊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

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

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

烝享无度,民神同位。

民读齐盟,无有严威。

神狎民则,不黜其为。

嘉生不降,无物以享。

祸灾荐臻,莫尽其气。

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

远古社会——图腾崇拜:鸟图腾

远古社会——图腾崇拜:鸟图腾

远古社会——图腾崇拜:鸟图腾共同的图腾崇拜,使得同一氏族的人们由单线的血缘联系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而且是共同的精神上的联系。

通过图腾崇拜,原始的人类最初确认了自己和自己氏族在天地之间的归属。

尽管他们从中得不到科学的或正确的解答和真正的保护,却还是真诚的信仰、真诚的崇拜,认为这是为自己找到了一种心灵的寄托。

鸟纹图案在考古资料中还是比较丰富的,从彩绘到陶塑,都有鸟的形象。

在宝鸡北首岭、华县柳子镇、陕西庙底沟等遗址分别有鸟纹图像的出现。

在原始时代,鸟形图像的出现比较普遍,不仅存在于黄河流域的史前人类中,而且在长江流域的原始遗存中也有普遍发现。

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有双鸟朝阳象牙雕刻、鸟形象牙雕刻、圆雕木鸟,甚至在进餐用的骨匕上也刻有双头连体的鸟纹图像。

可见,鸟图腾崇拜在原始人的图腾崇拜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古籍中也能找到一些氏族的鸟类名号,如少昊部落就有凤鸟氏、玄鸟氏、青鸟氏、丹鸟氏等等。

在中国南方的古代民族中,越人的图腾标志主要是鸟。

居住在山东、江苏一带的东方各种夷人,据古籍记载,他们最初也是以崇拜鸟为主。

图腾崇拜的起源,常和氏族来源的传说结合在一起。

如商族崇拜的是玄鸟图腾,就是根据商族祖先与玄鸟有亲缘关系的传说而来的。

《诗·商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sōng)氏之女,为帝喾次妃。

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怀生契"。

《史记·秦本纪》:"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

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

因此,有人根据古籍所记女修吞玄鸟卵而生先秦始祖大业的传说,认为秦人的祖先是以玄鸟为图腾的。

不管这种认识是否准确,它都说明了人与鸟的亲近关系。

从民族志的材料中来看,中国大多数近现代少数民族,都还或多或少地残留有鸟图腾崇拜的文化痕迹。

怒族、苗族、满族、朝鲜等都有鸟图腾,并有关于鸟是自己祖先的神话。

秦图腾的基本介绍

秦图腾的基本介绍

秦图腾的基本介绍秦是秦族的族称。

它由"玄鸟殒卵""双手供奉"和"禾苗"三部分组成。

它是"燕子殒卵"与嘉禾的复合图腾,秦人的祖先是有蟜氏之女华,她吞燕卵生伯益,伯益为秦人男性祖先。

其女性祖先为有蟜氏之女华。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秦图腾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

秦图腾的古籍记载《说文》秦:"伯益之后所封国。

地宜禾。

从禾、舂省。

一曰:秦,禾名。

"【注释】伯益句:《段注》引《诗谱》:"秦者,陇西(今天水)谷名。

"徐中舒《耒耜考》:"秦象抱杵舂禾之形。

"秦图腾的相关遗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礼县永兴乡发现的秦公大墓是秦族的第一陵园,证明秦人早期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他们的生活习俗在当地流传了下来。

其中最主要的就有"秦鸱农业"和"乞鸟娘娘(当地语音鸟同与巧同)"习俗。

"乞鸟(巧音)娘娘"后来被文化成了"乞巧娘娘"。

秦图腾的相关文化习俗秦鸱农业文化秦,谷子。

鸱,鹞子的大名。

种植农作物谷子,用"调训鸟兽"的方法,把野外掏来的鹞雏喂养调训成家的成年鹞,守护谷子成熟,使粮食增产后又把鹞放归自然的一套完整农业体系就是秦族的"秦鸱农业文化"。

二十世八十年代的礼县永兴乡吊沟里村、赵坪村等,每当青鹞繁殖季节,生产队组织人员到本县的上坪乡上坪村等地收购鹞雏,拿回庄里喂养调训。

这里的鹞雏走上路到甘谷、定西、陇西、等地。

走下路到天水、平凉、庄浪,宝鸡,咸阳等地。

乞鸟娘娘习俗礼县和西和县的人们把六月三十日到七月七日叫"乞鸟娘娘"(土话鸟读巧音以下同)。

七日中载歌载舞,名为"唱鸟娘娘"。

这种方式就是古代的"巫觋"文化孑遗。

"在女为巫,在男曰觋。

上古时期的图腾崇拜文化介绍

上古时期的图腾崇拜文化介绍

上古时期的图腾崇拜文化介绍图腾崇拜的现象曾在我国古代和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着,在近代某些部落和民族中仍可找到它的踪影。

图腾信仰认为人与某种动植物或非生物有一种特殊的关系,每个氏族都起源于某种图腾,这种图腾是该氏族的源头、保护神,也是这个氏族的徽号和象征,并且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上古时期的图腾崇拜文化介绍,希望你喜欢。

关于上古时期的图腾崇拜文化介绍图腾崇拜是与母系氏族同时产生并盛行于母系氏族阶段,而早期母权制的经济特征是靠狩猎和采集为生,人类最频繁,最主要的活动是同自然物,植物或动物打交道,因此图腾崇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环境,这是毋庸置疑的。

也就是说,图腾崇拜是在自然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此,图腾崇拜存在与人类早期,并且演变出一些形式,是有一系列主客观原因值得探索的。

上古时期随着自然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扩大了对自然界的影响,是人类逐步认识了自己与自然界的区别于联系。

然而,还有很多东西不被人类认识和理解,人类处于强烈的了解自身与外界,但在自然界面前又软弱无力的尴尬状态之中。

人类了解自然界的困难,以及与此有联系的关于对自然和人类本身的错误或扭曲理解,最终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解释,他们赋予未知的自然力以超自然的性质,怀有一种恐惧和敬畏之情,崇拜自然力和未知的强大的力量的情愫在他们的意识中逐渐形成了。

他们不能把自己与自然界分离开来,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界之中的动植物,但在采集与狩猎的时候又必须抗拒自然现象和自然力,如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会给他们带去灾难,阻碍他们获得食物。

他们存在于自然界中,从何而来本身就是一个谜,因此又不能把这些自然界本身存在的事物与自己对立起来。

于是他们在这种矛盾中寻求一种解释,让自己摆脱这种矛盾,让存在的东西合理化,这也是对他们自己存在的合理化解释,于是一切自然力与未知力量都被赋予精神上的敬畏,崇拜自然力的过程形成了。

那么这些上古人们是怎样把动植物与人类本身结合,最终把这种崇拜用一种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呢?在人们采集狩猎的过程中,逐渐对自然界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获得了一部分经验的情况下,他们知道了一些动植物的习性,他们甚至学习动物的各种动作和神态,学习植物的生长状态,并且观察天气的变化。

图腾崇拜中的汉字

图腾崇拜中的汉字

(4)图腾舞蹈
模仿、装扮成图腾动物的活动形象而
舞。塔吉克人舞蹈作鹰飞行状。朝鲜 族的鹤舞。龙舞、狮舞。
敬重图腾
祭祀图腾
清刘锡诚《岭表纪蛮》:“每值正朔家
人负狗环炉灶三匝,然后举家男女向狗 膜拜,是日就食,必扣槽蹲地而食,以 为尽礼。”
一、从十二生肖谈起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
事象,十二生肖起源于中 国,是华夏先民动物崇拜、 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 的结晶。 十二生肖由11种源于自然 界的动物即鼠、牛、虎、 兔、蛇、马、羊、猴、鸡、 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所 组成。
锦 鸡
2)尾似孔雀:
孔雀今虽有驯养,但原始人时代乃野禽。仰
韶(新石器时期文化,距今约5000—6000年) 温暖时期中原地区有孔雀。河南淅川下王岗 遗址即出土有孔雀遗骨。孔雀性温和而形美 丽,历来受人尊崇,至今傣族仍视孔雀为神 鸟。
3)颔似燕:
颔即下巴,指下巴至胸腹一段似燕子。燕亦温和好与人居,
4、 “龟”
《说文解字义证》:“龟,介虫之长,水族之灵。” 《尔雅》:孔颖达疏“神龟者,龟之最神明者也。
“龙呈祥凤”为封建社会天子后妃配 合之象征,实为远古龙凤图腾氏族 融合的沿袭。
凤凰
凤求凰——雄凤雌凰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
朝阳。《诗· 大雅· 卷阿》 《诗》曰:“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 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
3、 “麟”
麟:《尔雅》作“麐”,形
声字,从鹿吝声。 《尔雅》:“麋身牛尾,一 角。” 孔颖达疏引《易传》:“麋 身牛尾,狼额马蹄,有五彩, 腹下黄,高丈二。”
鸟图腾柱
图腾的标志作用
(1)旗帜、族徽 中国的龙旗 古突厥人、古回鹘人都是狼图腾 东欧国家鹰标志,比利时、西班牙、瑞士以 狮为徽志。

远古社会——图腾崇拜:其他

远古社会——图腾崇拜:其他

远古社会——图腾崇拜:其他竹鼠崇拜,是西双版纳布朗族主要的图腾崇拜之一。

古时候,布朗族人把竹鼠看作是父母的灵魂,认为见到灵魂很不吉利。

在布朗人中也曾遵守过不吃竹鼠的禁忌,认为竹鼠能给人们带来"谷魂"和"盐巴魂",象征人们丰衣足食。

从民族志的材料中可以看出,图腾崇拜往往是自然崇拜发展和深化的结果。

在怒族的图腾崇拜中,表现的就非常典型。

碧江地区的怒族中,尽管还保持广泛的自然崇拜,但他们已逐渐将崇拜的对象,从整个自然界集中到与日常生产、生活及氏族社会组织关系密切的动物或植物身上。

这些特定的动植物,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崇拜,而是将它们注入了人们的血缘亲族观念,视它们与自身集团有着人的亲缘关系,是自身集团的祖先。

蜂、虎、蛇、鸡、鼠、鸟、熊、鹿、猴、漆树和石头等十几种动、植物和自然物,成为他们各氏族的名称。

其中蜂、蛇、虎又是最主要和古老的图腾物,这些图腾物都是从古老的传说中得来,从而视为本氏族的祖先和标志,崇拜它们,让其保佑本氏族的成员。

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些材料在考古发掘中表现得相当贫乏,无法用考古资料加以详细论证。

这里再列举一些少数民族其它图腾崇拜现象,以使我们了解在中国原始民族中对其它图腾崇拜的心理。

在彝族的古代社会中,有相当多的图腾崇拜。

竹崇拜流行于广西、云南等地的彝民中。

他们认为自己的族人与竹有血缘关系。

在有些地区的彝族中,历史上曾将金竹视为祖神,有的还称其"金竹爷爷",由于对竹的崇拜,有些地区的彝族打木刻,严禁用竹子作为原料。

《西南夷传》中记夜郎侯出自部竹,后来以竹为姓,指的就是以竹为氏族图腾的记号。

松树崇拜,是彝民图腾崇拜的一种,他们以松树为始祖,并认为与松树有血缘关系。

云南澄江等地的彝民还规定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日是对松树大祭的日子。

葫芦崇拜,是云南镇沅县拉祜族苦聪人的一种图腾崇拜形式。

在苦聪人的心目中,葫芦是人类的祖先和保护神。

从民间广泛流传的神话中便可得知崇拜葫芦的由来。

远古社会——图腾崇拜:鹿图腾

远古社会——图腾崇拜:鹿图腾

远古社会——图腾崇拜:鹿图腾在考古发掘中,除发现有鱼、蛙图腾遗物以外,还有其它动物图案,其中鹿纹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尤其以彩陶鹿纹图案十分引人注目。

中国古代文化在黄河流域发展到仰韶文化时,原始居民的定居生活已经比较稳固,经济生产以原始农业为主,同时采集渔猎也占有很大的比重。

人们一般认为,在原始社会,农业是人们维持生存的主要活动,渔猎是辅助性的。

其实不然,原始人也是根据当时自己生存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索取生活资料的,地理环境的差异决定着人们不同的经济生活方式。

正因为如此,有的地区原始的渔猎活动所占的地位,还大大超出了原始农业的活动。

从原始的彩陶图案上,能明显地看出这种反差。

根据仰韶文化的考古资料,反映在原始农业方面的彩陶数量,远远不及反映渔猎生产方面的内容。

在许多遗址中,都有动物图案的出现,而反映在农业方面的植物花纹图案只占有很少的数量。

应该说,以动物为图腾的民族部落,与渔猎、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等经济生活有密切关系,具有写实的性质。

同时,这一时期彩陶中所绘画的鹿纹也同鱼纹、蛙纹一样,同样也是原始先民意识的反映,具有图腾崇拜的性质。

在半坡、姜寨遗址中,都有鹿形纹样的出现。

半坡鹿纹,笔调简单,长颈、有角、短尾,富有形象化的意味,有的作奔跑状,有的作行走状,有的作停立状,形态栩栩如生。

半坡氏族公社时期,是图腾制度最发达的时期,一个氏族或家庭崇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腾现象也是十分普遍的。

从半坡、姜寨的考古资料来看,鱼图腾可能是半坡氏族的共同图腾,蛙和鹿则是他们各自的图腾,是氏族和家庭图腾的标志。

根据民族志资料,大洋洲罗塞利岛上,每一个氏族都有三个图腾,其中有植物图腾和鸟、鱼图腾。

在绍尔特连德群岛上,每一个氏族都有两个图腾。

非洲的班布蒂人,不仅敬奉本氏族的图腾,而且还敬奉妻方的氏族图腾以及共同履行入社仪式者的图腾。

可见,半坡人同时崇拜鱼的图腾、鹿图腾和其它动物图腾,也是正常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部落各种各样的图腾崇拜
“图腾”一词最早是由英国商人J.朗格使用的,他在《印第安旅行记》中为记述印第安人相信人与动物存在血缘亲属关系的信仰而首先使用了“图腾”一词。

何星亮在他的《中国图腾文化》中提到:“图腾观念可分为三种类型:图腾亲属观念、图腾祖先观念和图腾神观念。


《山海经》是先秦时期的古籍,里面记载了有关植物、动物、矿物、医学、天文地理、宗教、历史、民族、部落等方面的内容。

《山海经·西山经》用怪诞的文字记录了许多有关神祗的内容,也记载了不少的动植物崇拜、人神兽三位合体崇拜、祭祀形式等图腾崇拜,来自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赵婷韩锋在汉斯出版社《历史学研究》2014年10月的学术学术期刊发表了相关研究。

《西山经》中出现的图腾与当时自然环境及当地的先民生活习俗有密切关系。

《西山经》中有许多关于植物的叙述,书中描述的植物形状比较奇特,有些植物用于治疗疾病,有些植物用于佩戴,正因为这些植物具有特殊的功用,先民们把它们当成神圣的象征,这些植物就成为先民们崇拜的对象。

比如,稷神为先秦时期的五谷之神。

作为谷物神稷在《山海经》内多次出现:
槐江之山,……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

(《西次三经》)
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

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

(《大荒西经》)
《山海经》中有许多奇特、怪异的动物,它们主要分为三类:鸟类、兽类和鱼类。

书中对这些具有特色的动物们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也对它们的功用进行了描述。

这些动物不仅可以治疗疾病,有的还可以预测祥瑞灾祸。

古人观察事物,可能是从侧面看到,或是从远处看到,所以书中对这些动物进行了夸张的描述,使得我们对一些比较熟悉的动物不能进行识别。

由于这些动物常见于先秦时期,人们会把一些动物看做是自己的亲属、祖先,甚至是自己氏族的保护神。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之山……獸多犀兕熊、羆。

(《西山经》)
另外,《山海经》中有许多关于半人半兽的描写,他们大都都是由一些动物图腾转化而来的,他们形态各异,各司其职。

现将汇总成一表,如下。

图腾神的出现是人们思维进步的表现,也是社会进步的写照。

比如: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

(《西山经》)
上面的文字记载的是一种鱼类,这种鱼名称叫人鱼。

据考古材料记载,庙地沟文化彩陶、半坡和马家窑文化彩陶都有人面鱼的图案,是西北高原地区先民们所崇拜的图腾,是他们幻想的图腾祖先。

古代半坡人在许多陶盆上都画有鱼纹和网纹图案,这应与当时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半坡人在河谷阶地营建聚落,过着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兼营采集和渔猎,这种鱼纹装饰是他们生活的写照。

人头上奇特的装束,大概是在进行某种宗教活动的化妆形象,而稍有变形的鱼纹很可能是代表人格化的独立神灵——鱼神,表达出人们以鱼为图腾崇拜的主题。

他们把这种图腾绘制在陶器上,来表明自己的氏族。

人是群居性的,在先古时代,人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氏族,为表示与其他氏族的区别,每个氏族有自己的图腾,记录自己的历史。

(文章源于:千人智库-eww141110zc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