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腾的功能与图腾崇拜
初中历史图腾崇拜的历史溯源

初中历史图腾崇拜的历史溯源图腾崇拜,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到了图腾崇拜的起源和发展。
本文将从人类社会早期的图腾崇拜开始,逐步探究其历史溯源。
1. 人类社会早期的图腾崇拜早在人类进入农耕社会之前,原始社会的人们就开始出现图腾崇拜的现象。
图腾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可以是动物、植物或其他物体,被认为具有神圣的力量和象征意义。
人们对于图腾的崇拜往往由于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未知力量的恐惧而起。
2. 图腾崇拜在古代文明中的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图腾崇拜逐渐成为古代文明的一部分。
在中国,我们可以看到图腾崇拜的影响,比如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图腾,被奉为至高无上的神灵。
在古埃及,人们崇拜猫头鹰、乌鸦等动物作为图腾。
在美洲原住民文化中,图腾柱代表着一族的标志和形象。
3. 图腾崇拜的社会功能图腾崇拜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首先,它作为一个信仰系统,能够凝聚社会共识,形成群体认同感,维持社会秩序稳定。
其次,图腾崇拜也有助于人们理解自然和宇宙的运行规律,提升个体和社会的幸福感。
此外,图腾崇拜也有助于统治者巩固权威,通过塑造自身的神性以维持统治地位。
4. 图腾崇拜与现代社会尽管现代社会已经迈入科学和理性的时代,但是图腾崇拜的影响依然可以在某些方面找到。
比如,一些企业或团体会选择图腾作为标识,以展示自身的形象和价值观。
同时,一些现代宗教也保留了图腾崇拜的元素,将其融入信仰体系中。
5. 图腾崇拜的思考图腾崇拜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引发了我们对于信仰、文化传统和权威的思考。
我们应该认识到图腾崇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类心理的需求,但也要保持理性思考和批判精神,不盲目迷信。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信仰形式,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交流。
总结:图腾崇拜作为人类社会早期信仰的象征,具有深远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功能。
无论是古代文明还是现代社会,图腾崇拜对于塑造社会认同和维持社会秩序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据《辞海》:“图腾崇拜”是一种宗教信仰,约发生于氏族公社时期。
图腾系印第安语,意为“属彼亲族”。
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一般以动物居多,作为氏族图腾的动物(如熊、狼、蛇等),即是该氏族的神圣标志,照列为该全族之忌物,禁杀禁食;且举行崇拜仪式,以促其繁衍。
对动物的崇拜是原始人在自然崇拜中很重要的内容。
动物对人来说:既依赖,又畏惧,更多的是恐惧,因此把动物当神膜拜。
当然,人们崇拜的动、植物对象并不是某一具体的物体,而是全部,通常为特殊的动植物,与部落联系紧密,要么看作祖先,要么看作保护神,这就是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方面也留下了丰富的文物遗存,如我国贺兰山岩画中就有大量的反映,而且图腾崇拜曾流行于世界各地,至今在世界一些科技欠发达的民族中还存在着。
图腾崇拜在现代社会还有不少痕迹,岩画记载是一个方面,中国人繁多的姓氏是另一个方面。
查阅《中国人名大辞典》,姓与动物有关的有牛、马、羊、虎、鹿、骆、龙、熊、鱼、鳌等;和植物有关的有叶、蒲、谷、柏、杨、柳、李、花、麦、梅、桑、桂等,这都和古代的图腾崇拜有一定的联系。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龙、凤、蛇、鹿、鸟类、虎、麒麟等动物都曾作为图腾崇拜物。
其中,龙是神灵与权威的象征,对龙的崇拜由来已久。
它是中华民族自上古以来所一直崇拜的神异动物。
在中国传统的习俗中,龙是吉祥的象征。
在辽阔的神州大地上,以龙为名的山川城池不计其数:龙岗、龙城、龙泉……;因龙而号的亭台楼阁举不胜举:龙祠、龙壁、龙门、龙塔……;与龙有关的民俗也是比比皆是:龙舟、龙灯、龙笛……。
以至于人们将中华文化称为”龙的文化”,将中华儿女称为”龙的传人”。
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有陶壶龙纹;江苏吴县良渚文化出土的器物上,刻有一种似蛇非蛇的勾连花纹,即是古越人的龙图腾崇拜的象征;而远隔千里之外的内蒙古,与良渚文化一样同属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遗址中,也出土了墨绿色的工艺品玉龙。
上古时期的图腾崇拜文化介绍

上古时期的图腾崇拜文化介绍图腾崇拜的现象曾在我国古代和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着,在近代某些部落和民族中仍可找到它的踪影。
图腾信仰认为人与某种动植物或非生物有一种特殊的关系,每个氏族都起源于某种图腾,这种图腾是该氏族的源头、保护神,也是这个氏族的徽号和象征,并且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上古时期的图腾崇拜文化介绍,希望你喜欢。
关于上古时期的图腾崇拜文化介绍图腾崇拜是与母系氏族同时产生并盛行于母系氏族阶段,而早期母权制的经济特征是靠狩猎和采集为生,人类最频繁,最主要的活动是同自然物,植物或动物打交道,因此图腾崇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环境,这是毋庸置疑的。
也就是说,图腾崇拜是在自然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此,图腾崇拜存在与人类早期,并且演变出一些形式,是有一系列主客观原因值得探索的。
上古时期随着自然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扩大了对自然界的影响,是人类逐步认识了自己与自然界的区别于联系。
然而,还有很多东西不被人类认识和理解,人类处于强烈的了解自身与外界,但在自然界面前又软弱无力的尴尬状态之中。
人类了解自然界的困难,以及与此有联系的关于对自然和人类本身的错误或扭曲理解,最终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解释,他们赋予未知的自然力以超自然的性质,怀有一种恐惧和敬畏之情,崇拜自然力和未知的强大的力量的情愫在他们的意识中逐渐形成了。
他们不能把自己与自然界分离开来,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界之中的动植物,但在采集与狩猎的时候又必须抗拒自然现象和自然力,如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会给他们带去灾难,阻碍他们获得食物。
他们存在于自然界中,从何而来本身就是一个谜,因此又不能把这些自然界本身存在的事物与自己对立起来。
于是他们在这种矛盾中寻求一种解释,让自己摆脱这种矛盾,让存在的东西合理化,这也是对他们自己存在的合理化解释,于是一切自然力与未知力量都被赋予精神上的敬畏,崇拜自然力的过程形成了。
那么这些上古人们是怎样把动植物与人类本身结合,最终把这种崇拜用一种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呢?在人们采集狩猎的过程中,逐渐对自然界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获得了一部分经验的情况下,他们知道了一些动植物的习性,他们甚至学习动物的各种动作和神态,学习植物的生长状态,并且观察天气的变化。
上古十二种图腾

上古十二种图腾古代历史上以图腾为象征,并形成相应文化的民族,其中,古代十二种图腾的作用尤其显著。
十二种古老的图腾分别是:狮,鹰,鹿,熊,麋,鹅,驯鹿,豹,母牛,鸡,龟和雕。
每一种图腾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从古老的历史中延伸出来。
例如,狮子是一种古老的动物,象征着勇敢,坚韧。
狮子图腾可以唤起人们对使命与担当的动力,从而勇于面对困境、抗争不息,带领子民大胆前进,有力地把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
鹰也是一种古老的动物,属于雄鹰的种类,象征着视野开阔、智慧、准确的判断力,还有开创性的想象力。
古人以鹰作为图腾,鼓励着拥有创意,冒险创新,不断进取,崭露头角。
鹿是古老动物,象征着温柔、坚强、谦逊,还有善良和忠诚。
鹿图腾鼓励人们远离粗鲁、暴力,懂得尊重他人,涵养良好心态,带动自己和周围的人积极乐观、充满力量、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前行。
此外,熊、麋、鹅、驯鹿、豹、母牛、鸡、龟和雕也是古老的动物,象征着不同的内涵,具有不同的文化含义。
例如,熊象征着熊父熊母的教诲,鼓励人们像熊一样勇敢担当,不畏艰难不退缩;麋象征着进取顽强,建议人们拼搏不息,不断进取,持之以恒创造辉煌;鹅象征着智慧,古人希望通过这九种图腾去教导子民心怀智慧,怀揣知识,去勇敢地探索未知的未来。
古老的图腾历经千年,已然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文化组成部分,成为人们精神力量的源源不断。
在当今社会,古代十二种图腾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文化,它们也深刻影响了现代文化,为人们的精神文明发展贡献了力量。
从古代十二种图腾中,人们可以动态汲取文化精髓,鼓励自己和他人积极向上,不断挑战,勇敢攻克困难,勤奋好学,秉承“勇敢、坚守、尽力”的原则,建设文明、强大的祖国,以引领着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未来。
中国历史上的图腾崇拜

中国历史上的图腾崇拜摘要:本文从图腾的涵义、图腾崇拜这两个方面介绍了图腾,阐述了自古以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关键词:图腾;图腾崇拜图腾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
所谓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作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
相信他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以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技能。
一、图腾的含义和图腾物(一)图腾的含义图腾一词来源于北美印第安衮琴部落奥吉布瓦方言,意思为它的亲属、它的标记,其他民族中也有与此意义相同的名称。
图腾说虽然来自于西方学者,但是通过分析古籍中的有关记载,中国远古氏族部落也有过像澳洲土著、北美土著那样的图腾崇拜时期。
图腾是产生于原始时代的一种十分奇特的文化现象,其产生的基础是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和原始民族对自然的无知。
原始人先后产生了三种图腾涵义:图腾是血缘亲属;图腾是祖先;图腾是保护神。
在原始人信仰中,认为本氏族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于是图腾崇拜便与祖先崇拜发生了关系,所以有时候运用图腾来解释神话、古典记载及民俗民风,往往可获得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图腾物纵观历史上个民族的图腾物象,种类非常之多,被尊为图腾者,从多至少依次是动物植物无生命物自然现象人。
图腾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取决于该地区的动物群和植物群。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图腾基本上是该地区或相邻地区的存在物,如无虎之地绝不会以虎为图腾。
各地区氏族在选择图腾时,往往偏重于大动物,如果一个部落所在地有象、虎、豹、熊等,则多以这些动物为图腾。
最早的图腾物很可能是哺乳动物,因为哺乳动物的生理特征和行为与人类较为相似,比较容易被认为是同类。
植物图腾的种类也有很多,主要是一些可食或可用的,如松、柏、稻、荞、等等;而无生命物和自然现象的图腾出现得要晚一些,前者有石、工具、人造物和生活用具等,后者有太阳、月亮、星星、雷、火、风、云、海等。
浅论图腾崇拜的特点及影响——兼论图腾崇拜向祖先崇拜的演变

On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s of Totem Worship ——and on Evolution from Totem Worship to
Ancestor Worship
作者: 张畅
作者机构: 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硕士研究生,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出版物刊名: 创新
页码: 106-110页
主题词: 图腾崇拜;特点;影响
摘要:图腾崇拜是人类历史上极为古老而奇特的文化现象之一。
它是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与氏族制度一起形成的,图腾是不同婚姻集团和氏族的标志。
与其它原始宗教形式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对原始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最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知识的普及以及人类的认识水平的提高,图腾崇拜逐渐走向消亡,并最终为祖先崇拜所取代。
图腾崇拜的名词解释

图腾崇拜的名词解释图腾崇拜是指一种原始宗教信仰和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特殊的宗教崇拜形式,主要存在于古代部落社会。
图腾崇拜是一种基于对自然和神秘力量的崇拜和敬畏的信仰,通过崇拜一种特定的动物、植物或其他物体,来寻求保护、力量、智慧等。
图腾崇拜的核心信仰是认为人与动物和自然界中的其他元素有着亲密的联系,相信动物和物体有灵魂和神秘的力量,可以帮助人类获得智慧、力量、保护和指引,并且将自身的命运与这些动物和物体紧密联系在一起。
图腾崇拜的对象多样化,可以是某种特定的动物,如狼、熊、鹰等,也可以是植物、静态的物体或抽象的符号。
每个部落或族群都有自己特定的图腾对象,通常是部落的标志和象征。
图腾是宗教仪式和崇拜活动的核心,人们会通过祭祀、舞蹈、歌唱等方式来表达对图腾的崇敬和敬畏。
图腾崇拜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丰富多样的作用。
首先,图腾象征了一个部落或群体的共同认同感和身份认同感,通过象征性的图案和标志,可以彰显团结和归属感。
其次,图腾崇拜也是一种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传承和传播方式,通过崇拜图腾,人们就会遵守规则和维持社会和谐。
同时,图腾崇拜也是对自然与生命的尊重和平衡的表达,人们认为通过与图腾的和谐相处,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图腾崇拜的影响延续至今,虽然很多部落社会已经消亡,但图腾的概念和象征仍然被广泛运用在现代社会中。
例如,在某些团体和组织中,图腾被用作标志和象征,代表着特定的价值观和意义,同时也增强了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共同认同感。
总之,图腾崇拜是一种原始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现象,通过对动物、植物或其他物体的崇拜,人们寻求保护、力量、智慧等,同时也表达对自然和神秘力量的尊重和敬畏。
图腾崇拜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丰富多样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宗教和文化现象。
图腾崇拜名词解释

图腾崇拜名词解释
图腾崇拜是指人们对特定动物、植物、物体或符号等具有崇敬和信仰的一种文化现象。
图腾崇拜源于原始宗教和部落社会,其特点是以一种象征性的形象来代表整个部落或家族的精神追求和认同。
图腾崇拜的核心在于对图腾的信仰和崇敬。
图腾被视为一种具有神性的存在,是部落祖先的象征或守护神。
人们相信图腾拥有超自然的力量,能够保护和指引他们的生活。
因此,图腾在部落社会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
图腾崇拜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图腾是对自然力量的崇敬和祈求。
原始社会的人们对自然界的力量充满敬畏,他们相信图腾能够保护他们免受自然灾害和恶魔的侵害,同时为他们带来好运和丰收。
另一方面,图腾也承载着家族或部落的身份认同和团结精神。
人们通过图腾的象征意义来表达归属感和共同认同,并在图腾前进行宗教仪式和庆祝活动。
图腾崇拜在人类文化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于了解原始社会和人类宗教有着重要意义。
图腾崇拜的符号和象征被广泛应用于艺术创作、装饰品、服饰等方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和文化。
同时,图腾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和宗教观念,成为了许多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象征和文化符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腾的功能与图腾崇拜[摘要] 图腾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原始形式。
图腾崇拜表面上看是对动物、植物的崇拜 , 但其实质却是对祖先的一种崇拜形式。
图腾有认同祖先的功能 , 在一定的文化圈中 , 同一图腾信仰也就意味着同源共祖。
图腾也是最早的社会组织的标志和象征 , 它对于氏族部的团结和实行氏族外婚具有重要意义。
每个部落对本氏族的图腾都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祭祀仪式 , 都有着严格的图腾禁忌 , 对图腾兽要保护和尊重。
但在某个特定的仪式中 , 图腾兽因其在信仰中的特殊地位也常常被作为圣餐分食 , 或作为牺牲来祭祀祖先。
[关键词] 图腾; 祖先崇拜; 氏族标志; 图腾祭祀; 图腾圣餐; 图腾牺牲图腾崇拜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原始形式。
“图腾”一词最早出现在 18 世纪末约翰·朗格的《一个印第安译员兼商人的航海与旅行》一书 , 该书说: “野蛮人的性的迷信之一 , 就是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totem (图腾) , 即自己所钟爱的精灵。
他们相信这精灵守护着自己”。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意思为“它的亲属”和“它的标记”。
1 认祖与标识———图腾的功能在人类的原始时代 , 人们往往认为本氏族的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 , 即认定某种物种是本民族最古老的祖先 , 这一物种常常是某种动物或植物 , 它便是该氏族的图腾。
因此 , 图腾崇拜与普通的动、植物灵物崇拜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 它实质上是对自己祖先的崇拜。
在一定的文化圈 , 同一图腾信仰也就意味着同源共祖 , 因此图腾有辨认血缘、认同祖先的功能。
比如中国人常说“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 也就是说我们有着共同的祖先。
原始人常常从某种动物或植物引出自己的家谱。
蒙巴尔虎鄂温克族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嘎勒布勒”———也就是“根子”或“起源” , 它们分别是水鸟、小鸟、天鹅、鹰等动物 , 这就是他们氏族的图腾。
图腾与氏族的亲缘关系常常通过氏族起源神话体现出来。
《书·高车传》中记载了一则以狼为图腾的氏族起源神话:“匈奴单于生二女 , 资容甚美 , 国人皆以为神 , 单于曰:‘吾有此女安可配人 , 将以与天。
’乃筑高台 , 置二女其上 , 曰‘请天自迎之’。
经三年 , 复一年 , 乃有一老狼 , 昼夜守台嗥呼。
其小女曰:‘吾父使我处此 , 欲以与天 , 而今狼来 , 或神物天使之然’ ?下为狼妻 , 而产子。
后遂繁衍成国”。
朝鲜族始祖传说主要保存在其民族古籍《三国遗事》中。
《三国遗事·纪异第二》记载: 相传 , 朝鲜族祖先天王桓雄受父王之托 , 率三千人马 , 来到人间 , “时有一熊一虎 , 同穴而居。
常祈于神雄 , 愿化为人。
时神遗灵艾一炷 , 蒜二十枚 , 曰: ‘尔辈食之 , 不见日光百日 , 便得人形’。
熊得而食之 , 忌三七日 , 熊得女身。
虎不能忌 , 而不得人身。
熊女者无与为婚 , 故每于檀树下 , 咒愿有孕。
雄乃假化而婚之。
孕生子。
号曰檀君王俭。
以唐高即位五十年庚寅 , 都平壤城 , 始称朝鲜”。
①在中国北方鄂伦春族 , 也流传着不少小异的有关熊图腾的故事。
一个故事说: 有个猎人被母熊掳去 , 关在山洞 , 同雌熊住在一起。
不久 , 雌熊生出一个半人半熊的小崽。
后来 , 猎人趁雌熊携子出洞觅食之机逃走 , 雌熊发觉后一路追来。
猎人沿河岸奔逃 , 恰逢上游漂来一只木筏 , 于是跳了上去。
雌熊追赶不及 , 愤怒地将所带小崽撕为两半。
一半掷还猎人 , 一半留给自己。
从此 , 随雌熊生活的一半变成熊 , 随猎人生活的一半变成鄂伦春人。
鄂伦春人认为: 熊与其他动物有明显差异 , 这便是熊从形体到动作 , 都更接近于人。
尤其是雌熊 , 长着一对酷似女人的丰隆乳房 , 阴部也与女人相似。
据说 , 母熊既使交配 , 也采用人类女性常用的仰卧姿。
所以鄂伦春人认为人熊同源 , 彼此有血缘关系。
在鄂伦春 , 公熊被称之为“雅亚” (祖父) 或“阿玛哈”(伯父) ; 母熊被称之为“太帖”(祖母) 。
谈到熊 , 不能说“熊死了” , 只能说“雅亚 (或太帖) 睡着了” , 否则会遭报应。
图腾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 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异。
当一个氏族分裂时 , 图腾也随之分裂; 而当不同氏族融合时 , 其图腾形象也随之融合。
如傈僳族的熊氏族后来分成三个女儿氏族后 , 其图腾也分别分成了狗熊、猪熊、大熊等三个不同的氏族图腾。
而不同氏族融合的结果 , 便是复合型图腾的出现 , 如《山海经》中的鸟首蛇身 , 华夏族的龙、凤图腾等等。
这类复合型图腾的大量涌现 , 不但意味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古老的氏族集团的解体 , 同时也意味着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民族集团的诞生。
图腾的第二个主要功能是它的标志作用。
图腾标志体现在族名、人名、地名、服饰、文身等诸多方面。
在大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 图腾信仰常常通过族名体现出来。
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 , 这个图腾同时也是这个氏族的名字 , 到后来这个名称也就发展成了这个氏族全体成员的姓。
如云南新平鲁魁山彝族的方姓源于獐、白鸡图腾 , 姓源于绵羊图腾 , 姓源于水牛等图腾。
居住在我国西南的白族是多图腾崇拜民族 , 以虎、鸡、龙崇拜最为常见。
在以虎为图腾的白族居住区 , 族名的制定常常与所信仰的虎图腾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旭先生统计 , 在白族 60 多个他称中 , 带“虎”的就有 22 种。
譬如鹤庆白衣彝语把白族称“娄哺” , 祥云彝语称“老哺” , 彝语称“洛罗” , 罗甸古彝文称“洛举” , 彝语称“罗苴”、“实罗苴”、“吐的罗苴” , 鹤庆彝语称“农比” , 纳西语称“勒哺” , 山土家称“洛奔” , 兰坪县普米语称“勒不” , 藏语称“勒波” , 哈尼语称“阿洛”或“哈洛” , 贡山县怒语称“立波” , 滇西北傈僳语及元江哈尼语、撒尼语及、红河、、泸水、漾濞、山彝语称“腊本” , 怒江傈僳语称“勒墨” , 兰坪、云龙白族自称“那马” , 汉语称“娄薄” , 堂郎人称“腊子” , 恩梅开江曲人称“腊乌”等等。
上述称谓中 , 娄、勒、老、洛、腊、农、立、拉、罗、那等词的基础音都是lou、 luo 或la 以及它们的转音 , 在彝语支中 , 这些词都是“虎”的意思; 而哺、薄、不、本、奔、波、马、墨、扒 , 则音近义同 , 意思是“人”。
这些词组译成汉语就是“虎人”。
在怒江及俅江沿岸 , 许多白族人都自称是虎的子 , 他们视虎为祖 , 不吃虎肉 , 出远门 , 办大事 , 必择虎日。
他们相信这样做便能得到虎的佑护。
同样的图腾文化在苗族则是通过人名体现出来的。
苗族崇犬 , 认为五彩斑斓的盘瓠犬就是自己的祖先 , 为了缅怀自己的祖先 , 苗族人在为孩子命名时 , 常在孩子的名字后面加上一个“狗”字。
据苗族学者龙正学介绍 , 在松县二区的大红岩 , 这个只有八九十户人口的苗寨中 , 凡石姓人家 , 祖祖辈辈不论男女 (从外面娶来的媳妇不在) , 即使是从那一姓氏分出去的人 , 老幼名字后面 , 必附加一个“狗”字。
如某男性的名字叫“光德” , 后面附加一个“狗”字 , 变成“光德狗” ; 某女性的名字叫“秋英” , 后面附加一个“狗”字 , 变成“秋英狗”。
②从文字学角度看 , 三苗首领蚩尤的“尤” , 其甲骨文字形就是一只大耳狗的形象 , 可见 , 蚩尤所采用的命名方式也与犬图腾有关。
这种命名方式 , 至今还保留在某些苗族社会中 , 这不仅说明这方人民与犬图腾崇拜有关 , 同时也说明它们与苗族先民蚩尤族在图腾文化上的密切联系。
在有些白族地区 , 人们深信自己是金花鸡的后裔 , 起的名字也多与“金”、“金花”或“鸡”有关 , 但随着汉文化的渗入 , 人们渐渐觉得姓“鸡”姓“虎”不甚雅观 , 便将“虎”改为何、和、胡、鲁 , 将“鸡”改为金、姬、纪、奚等姓 , 坚决不改的虽然有 , 但属个别。
至于他们的小名却少有改动 , 鸡就叫鸡 , 虎就叫虎 , 一直这样因袭下来。
以图腾为居地命名 , 是初民社会的一个普遍规律。
在中国 , 白马氏以白马为图腾 , 其居地有“白马河”、“白马岭” ; 古突厥自认为是狼种 , 其居地被称为“狼山” ; 彝族以虎为图腾 , 在哀牢山区 , 以虎命名的山寨特别多 , 如“罗摩山”(意为“母虎山” ) ,“峨罗”(意为“大虎” ) ; 在以鸡为图腾的白族聚居地 ,“上鸡邑”、“下鸡邑”、“鸡鸣村”一类的地名特别多。
从以上的列举中我们不难看出 , 族名、人名、地名之所以常常与图腾发生关系 , 是因为这里的人们想借此说明自己的血缘谱系 , 同时也想籍此标示出自己的势力围。
服饰具有着保护身体 , 抵御严寒的实用功能 , 同时 , 作为一种文化载体 , 也具有着记录历史 , 传承文化的符号功能。
以服饰记录自己的图腾文化 , 就是最显著的一例。
历史上苗、瑶、畲三族以犬为图腾 , 犬的名字叫盘瓠。
相传高辛帝时 , 犬戎犯边 , 国家危急。
高辛帝出榜招贤 , 谓有能斩番王首来献者 , 赏黄金千镒 , 邑万家 , 并妻以少公主。
“时帝有畜狗 , 其毛五彩 , 名曰盘瓠。
下令之后 , 盘瓠衔人头造阕下。
群臣怪而诊之 , 乃吴将军首也。
”高辛帝只好以小女配盘瓠。
婚后生了六男六女。
盘瓠死后 , 其子女“因自相夫妻 , 织绩木皮 , 染以草实 , 好五色衣服 , 制裁皆有尾形。
⋯⋯其后滋蔓 , 号曰蛮夷。
”①他们之所以“好五色衣” ,“制裁皆有尾形” , 都是出于模仿“其毛五彩”的祖上盘瓠。
需要指出的是 , 在有些民族和地区 , 图腾文化对服饰的影响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某类图腾物的模仿 , 有时他们甚至将与图腾有关的故事都融汇到了他们的服饰文化中 , 从而大大增加了服饰文化的涵。
介《苗荒小纪》载: “狗头徭祀狗 , 据苗人所谓 , 徭之始祖父犬而母人。
或曰: 女为高辛氏公主 , 生子四。
及长 , 挈犬出猎 , 犬老惫不能工作 , 子怒 , 推诸河 , 死焉。
及归 , 其母问犬 , 子以告 , 母大恸 , 以实语子 , 子亟赴河 , 负犬尸还。
犬时口流鲜血 , 沿子胸部而下 , 子哀之。
自后缝衣 , 必纫红线两条 , 交叉于胸 , 所以为纪念也。
按此说本属不经 , 然曾见于古籍 , 而徭之衣服 , 今犹相沿不变。
图腾标志在原始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它是最早的社会组织的标志和象征 , 具有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维系社会组织和互相区别的功能。
同时人们也希望通过图腾标志 , 得到图腾认同 , 受到图腾保护。
此外 , 由于同一氏族部禁止通婚 , 图腾也就成了氏族通婚的标志 , 象高山族等一些民族将图腾作为文身容 , 人们根据不同的图腾文样寻找通婚对象 , 这种图腾标志对禁止血缘婚 , 实行氏族外婚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