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在肝微粒体酶的体外代谢研究
蒙古黄芪中黄酮类成分在大鼠肝微粒体的体外代谢

7一O 一1 3一D—g l u c o s i d e .c a l y c o s i n a n d f o r mo n o n e t i n we r e d e t e r mi n e d b y HP L C—UV d e t e c t i o n .Re s u l t s T h e me t a b o l i c r a t e s
L I S H I Z H E N M E D I C I N E A N D M A T E R I A M E D I C A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V O L . 2 4 N O . 1 0
时珍 国医 国药 2 0 1 3年第 2 4卷第 1 O期
ZHANG Ha i . ho n g ’ .Z HANG S h u. q i u
( 1 . S h a n x i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T a i y u a n 0 3 0 0 0 1 , C h i n a ; 2 . H e b e i N o r t h U n i v e r s i t y , Z h a n g i f a k o u 0 7 5 0 0 0, C h i — n a )
蒙古 黄 芪 中黄酮 类成 分在 大 鼠肝 微 粒 体 的体 外 代 谢
张 海红 , 张 淑秋
( 1 . 山西 医科 大学 , 山西 太原 0 3 0 0 0 1 ; 2 . 河 北北 方学 院 , 河北 张家 口 0 7 5 0 0 0 )
摘要 : 目的 考察蒙古黄芪中黄酮类有效成分在大鼠肝微粒体的降解速度及降解途径。方法 将黄芪药材提取液与大鼠
n a c e u s (F i s c h . ) B g e .v a r .m o n g h o l i c u s ( B g e . ) H s i a o w e r e i n c u b a t e d w i t h r a t l i v e r m i c r o s o m e s a t 3 7 ℃. T h e r e s i d u a l o f c a l y c o s i n
补骨脂酚的体外肝微粒体代谢及代谢减毒作用的种属比较

补骨脂酚的体外肝微粒体代谢及代谢减毒作用的种属比较焦士勇;艾常虹;李艾芳;李桦;王旗【摘要】目的研究补骨脂酚在人、比格犬和大鼠肝微粒体的体外代谢动力学及种属差异,评价不同种属肝微粒体对补骨脂酚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的减毒作用.方法应用MTT法检测HK-2细胞的存活率来评价补骨脂酚对HK-2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不同种属肝微粒体对其毒性的影响.应用HPLC法分析补骨脂酚在3个种属肝微粒体孵育液中的剩余浓度,研究其在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和代谢动力学.结果在3个种属肝微粒体分别作用下,补骨脂酚的HK-2细胞毒性明显降低.补骨脂酚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最慢,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最快,人、犬和大鼠的代谢动力学参数Km、Vmax、T12)和CLint分别为:(81.66±3.41),(89.35±4.32)和(31.89±2.60)μmol·L-1;(0.47±0.01),(0.57±0.01)和(1.88±0.09) μmol·L-1·min-1;(44.14±1.13),(53.31±0.29)和(6.79±0.39)min;(39.38±1.04),(65.16±0.35)和(365.92±20.01)ml·min-1·kg-1.结论肝微粒体降低补骨脂酚的HK-2细胞毒性,这一减毒作用与补骨脂酚经肝微粒体酶的代谢相关.补骨脂酚的体外肝代谢动力学性质存在着一定的种属差异;犬肝微粒体对高浓度补骨脂酚所致的HK-2细胞毒性的降低作用要弱于人和大鼠肝微粒体.%Aim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species differences of bakuchiol metabolism in human, beagle dog and rat liver microsomes by comparing enzyme kinetic parameters, and to evaluate metabolic detoxification of bakuchiol by liver microsomes from three species.Methods The cytotoxicity of bakuchiol was investigated using human kidney-2( HK-2 ),in presence or absence of liver mirosomes. The cell viabilities were examined by MTT assay. The residual concentrations of bakuchiol in microsomal incubates were determined by a HPLC method toinvestigate its metabolic stability and enzyme kinetics. Results The cytotoxicity of bakuchiol was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in the presence of the liver microspores of all three species. The metabolic elimination of bakuchiol by human liver microsomes was the slowest among the three species,while it was rapidest in rat liver. The Km, Vmax, T1/2 and CLint of bakuchiol obtained from human, dog and rat liver microsomes were( 81.66 ± 3.41 ),( 89.35 ± 4. 32 ) and ( 31.89 ±2.60 ) μmol · L-1 ,( 0.47 ±0. 014 ),( 0.57±0. 011 ) and ( 1.88 ±0. 087 ) μmol · L-1 · min-1,( 44. 14 ±1.13 ),( 53.31 ±0.29 ) and ( 6.79 ±0. 39 )min,( 39.38 ± 1.04 ), ( 65.16 ± 0.35 ) and ( 365.92 ± 20.01 ) ml · min- 1 . kg-1,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cytotoxicity of bakuchiol on HK-2 cells was attenuated by the liver microsomes from each of the three species,respectively. The detoxific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biotransformation of bakuchiol by enzymes in liver microsomes. The inter-species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hepatic metabolic characteristics of bakuchiol. A relative weaker effect of beagle dog liver microsomes on HK-2 cytotoxicity of bakuchiol at the high concentration level was also noted in comparison to that of human and rat.【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11(027)002【总页数】5页(P216-220)【关键词】补骨脂酚;HK-2细胞;细胞毒性;肝微粒体;代谢;种属差异;HPLC【作者】焦士勇;艾常虹;李艾芳;李桦;王旗【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系,北京,100191;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系,北京,100191;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系,北京,1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R282.71;R322.47;R969.1中药补骨脂为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温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的功效[1]。
手性药物体外代谢的研究方法

手性药物体外代谢的研究方法王彬;杨雷琼【摘要】手性药物体外代谢的研究是通过建立体外代谢模型对手性药物的代谢行为进行评价.随着大量手性药物的开发,出现了多种与体外代谢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来评价对映体之间的分子以及代谢动力学方面的差异,从而选择出对映体.现对已有的一些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综述,从而提供更系统化的手性药物的评选方法,更快速有效地为手性药物提供技术支持.%In vitro metabolism study of chiral drugs is to evaluate the metabolic behavior in vitro metabolic model. With the discovery of more chiral drugs, a lot of techniques and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evaluate chiral drug in vitro metabolism, so that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pharmacokinetic processes of two enantiomers can be displayed and the better can be selected. Here is to make a review on recent advances regarding different analytical techniques of chiral drugs and their metabolites, with the aim of offering a systemic reference for choosing suitable approach of chiral drug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2(018)011【总页数】3页(P1614-1616)【关键词】手性药物;体外代谢;方法【作者】王彬;杨雷琼【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检验科,北京,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检验科,北京,100853;沈阳药科大学,沈阳,1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1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具有光学活性的药物已超过60%。
黄连上清丸、护肝片及牛黄解毒丸对药物代谢酶CYP3A4活性的影响

黄连上清丸、护肝片及牛黄解毒丸对药物代谢酶CYP3A4活性的影响目的:观察黄连上清丸、护肝片、牛黄解毒丸对CYP3A4活性的影响。
方法:利用体外肝微粒体培育体系,以咪达唑仑作为探针底物,研究黄连上清丸、护肝片、牛黄解毒丸对人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 3A4(CYP3A4)活性的影响。
结果:与空白组对比,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丸对CYP3A4活性表现为诱导作用,护肝片对CYP3A4活性表现为抑制作用。
结论:在与临床上经CYP3A4代谢的药物联合应用时,应警惕黄连上清丸、护肝片、牛黄解毒丸潜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标签:黄连上清丸;护肝片;牛黄解毒丸;细胞色素P450 3A4细胞色素P450酶是人体内的肝药酶,广泛分布于肝脏等器官。
研究发现,有20多种同工酶与药物代谢相关性高,共同参与人体内300余种药物的代谢[1]。
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若其中药物是CYP3A4的诱导剂或抑制剂,则会显著影响合用中其他药物的代谢,也会对其他药物的疗效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多种中药提取物对P450活性有一定影响,如银杏、五味子、白芷、羌活等甲醇提取物对CYP3A4有抑制作用[2-3]。
利用体外实验预测药物在体内是否发生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是药物代谢研究的热点内容。
研究黄连上清丸、护肝片、牛黄解毒丸对重组人肝微粒体细胞色素酶rCYP3A4的影响,结果如下。
1仪器与材料11仪器MINI-10K微型离心机(常州朗越仪器制造有限公司);AL204型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XH-C旋涡混合器(常州朗越仪器制造有限公司);DW-86L386立式超低温保存箱(青岛海尔特种电器有限公司);FE20实验室pH计(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LC3000高效液相色谱仪(北京创新通恒科技有限公司)。
12材料人重组肝细胞微粒体CYP3A4(批号:M41013,SPIBIO产);咪达唑仑注射液(批号:20140607,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羟基咪达唑仑(批号:FN08081402,Cerilliant);卡马西平(批号:100142-201105,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酮康唑(批号:SM0325YF13,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NADPH(批号:WO1028EA14,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药物代谢与排泄

注意区分代谢、排泄、消除三者之间的关系,消除包括代谢和排泄,其中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药物代谢酶的作用结构发生改变,排泄是指药物以原型通过尿液、胆汁、粪便等途径排出体外,两者共同作用才导致药物的消除现象。
本文着重以口服药物的特征来描述药物代谢与排泄的过程,内容包括药物运动的物理过程、研究方法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肠代谢口服药物在小肠吸收部位跨过肠上皮细胞进入肝门静脉的过程中,会受到肠上皮细胞中药物代谢酶的作用,该过程成为肠首过,肠代谢酶的类型与肝药酶基本一致。
该过程一般采用肠微粒体代谢稳定性、在体肠灌流、肝门静脉插管等试验进行评价。
典型案例多表现为化合物溶解性、吸收性质均比较好,而门静脉血中药物浓度较低,整体体现为生物利用度较低。
在遇到类似案例时,早期可以结合代谢物鉴定结果修饰化学结构,后期可以改变给药方式来避免严重的肠首过效应。
∙肝代谢药物通过肝门静脉汇入肝脏,一部分游离药物经肝脏中CYP、UGT、non-CYP等酶代谢后形成代谢产物,部分药物以原型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目前肝代谢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体外肝细胞代谢稳定性、S9代谢稳定性、肝微粒体代谢稳定性、重组酶代谢稳定性等试验。
human主要研究的酶亚型包括:CYP1A2 2B6 2C8 2C9 2C19 2D6 3A4/5,要注意的是各个种属的代谢酶亚型的种类和分布并非完全一致。
当体外试验发现Ⅰ相代谢很稳定,而体内存在肝代谢的情况时,需要考察Ⅱ相或者non-CYP酶代谢的可能性。
主要经过肝代谢消除的化合物典型表现为体外代谢稳定性计算得到的CL大于或者接近于体内IV试验测得的CL,表现为胆汁和尿液中的原型药物较少。
根据我们的需求,当需要提高生物利用度或者暴露量时,早期可以结合代谢物鉴定结果修饰化学结构,阻断主要代谢位点,提高代谢稳定性;当需要化合物降低由代谢酶引起的DDI风险时,尽可能使化合物被多种亚型的代谢酶共同代谢,避免单一亚型酶受到诱导或者抑制时对化合物的PK有显著的影响。
药物代谢中的肝细胞色素P450

药物代谢中的肝细胞⾊素P450D evelop m en t i n the I mm unomagnetic PreparationXu M in J iang L iliZ hej iang H osp ita l of T rad itiona l Ch inese M ed icine,H ang z hou 310006Abstract I mm unom agnetic p reparati on is one of the novel targeting p reparati ons,w h ich is developed since1990’s.T he article deals w ith i m m unom agnetic m icro spheres and i m m unom agnetic beads,including their p reparati on,effective p rinci p le and app licati ons.Key words T argeting p reparati on I mm unom agnetic m icro sphere I mm unom agnetic bead(收稿:1998207220,修回:1998210207)药物代谢中的肝细胞⾊素P450骆⽂⾹ 张银娣(南京医科⼤学临床药理研究所 南京 210029)摘 要 肝细胞⾊素P450参与许多外源性物质(包括药物)的⽣物转化。
本⽂从肝细胞⾊素P450在体内的分布及命名,被诱导和抑制的机制,对映体代谢的选择性与代谢差异遗传多态性以及国内外关于P450的研究⽅法等⽅⾯介绍了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
关键词 细胞⾊素P450 药物代谢 ⽴体选择性 遗传多态性许多外源性脂溶性的⾮营养物质在体内需经过⽣物转化过程,肝脏是⼈体进⾏⽣物转化I相反应的主要场所。
参与⽣物转化的酶类是由⼀个庞⼤的基因家族编码调控的依赖细胞⾊素P450的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其中主要成分是细胞⾊素P450。
氯丙嗪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代谢差异研究

氯丙嗪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代谢差异研究董凡;谭叙;何欣;谢晴;谭峰【期刊名称】《质谱学报》【年(卷),期】2022(43)3【摘要】采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实验研究氯丙嗪在鼠、猪、鸡肝微粒体的代谢速率及代谢产物。
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不同时间点氯丙嗪的峰面积,计算氯丙嗪的体外代谢率、代谢半衰期(T_(1/2))及固有清除率(CLint),通过氯丙嗪及其代谢产物的保留时间、碎片离子等信息,推断氯丙嗪的代谢产物和代谢途径。
结果表明,在猪、鼠、鸡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氯丙嗪的T_(1/2)分别为18.2、173.3、346.5 min,CLint分别为76.2、8.0、4.0μL/(min·mg)。
在3种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共发现8种代谢产物,在鼠、猪和鸡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分别发现5种、7种和4种氯丙嗪代谢产物,均检测出产物氯丙嗪亚砜、去甲基氯丙嗪、6-羟基氯丙嗪和7-羟基氯丙嗪。
氯丙嗪在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的代谢途径以氧化、羟基化和去甲基反应为主,其在猪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代谢和清除速度最快,其次是鼠、鸡,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代谢产物的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
【总页数】8页(P357-364)【关键词】氯丙嗪;肝微粒体;代谢速率;体外代谢【作者】董凡;谭叙;何欣;谢晴;谭峰【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大连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63【相关文献】1.黄芩素在人及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代谢差异2.10,11-二氢-10-羟基卡马西平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经UGT酶代谢的差异性研究3.UFLC-MS/MS研究胡椒碱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和代谢表型4.采用UPLC-MS/MS法研究树豆酮酸A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差异5.香柑内酯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差异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物代谢的基本原理

二、还原反应(Reduction)
H3 C
O H3 C
N
CH3 CH3
H3C
OH
CH3
CH 3 N CH3
15
2.硝基和偶氮化合物的还原
硝基和偶氮化合物通常还原成伯胺代谢物。 如氯霉素(Chloramphenicol)苯环上的硝基 还原代谢成芳伯胺。 硝基的还原是一个多步骤过程,中间经历了 亚硝基、羟胺等中间步骤。还原得到的羟胺 毒性大,可致癌和产生细胞毒性。例如长期 接触硝基苯会引起正铁血红蛋白症,就是由 体内还原代谢产物的苯羟胺所致。
UDP- 葡醛酸
COOH O OH OH + UDP XR
CH COOH
苄位氧化 H3 C H3 C OH
9
脂烃链直接与芳环相连的苄位碳原子易于 氧化,产物为醇。醇还可进一步氧化成醛、 酮或羧酸。 类似苄位碳原子,处于烯丙位和羰基α 位 的碳原子也容易被氧化。
10
4.脂环的氧化
含有脂环和杂环的药物,容易在环上发生羟基化。 如口服降糖药醋磺已脲(Acetohexa- mide ) 的主要代谢产物是反式4-羟基醋磺己脲。
N CH3 N CH3
H3 CO
O
OH
HO
O
OH
可待因
吗啡
14
1. 羰基的还原 醛或酮在酶催化下还原为相应的醇,醇可进一 步与葡萄糖醛酸成苷,或与硫酸成酯结合,形 成水溶性分子,而易于排泄。羰基还原后有时 可产生新的手性中心。如镇痛药美沙酮活性较 小的S(+)异构体还原代谢后,生成(3S,6S)-α (-)美沙醇。
17
第二节 结合反应
药物分子或经体内代谢的官能团化反应后的代 谢物中的极性基团,如羟基、氨基(仲胺或伯 胺),羧基等,可在酶的催化下与活化的内源 性的小分子,如葡萄糖醛酸、硫酸、氨基酸、 谷胱甘肽等结合。这一过程称为结合反应,又 称Ⅱ相生物转化反应(Phase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