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在肝微粒体酶的体外代谢研究

合集下载

体外代谢产物实验报告

体外代谢产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体外代谢实验,研究某种化合物在特定酶系作用下的代谢过程,鉴定其代谢产物,并分析其代谢动力学特性。

通过此实验,可以为该化合物的体内代谢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并为后续的药物研发和毒理学评价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化合物:待研究化合物A(纯度≥98%)2. 实验试剂:肝微粒体酶、NADPH、辅酶A、磷酸盐缓冲液(pH 7.4)、硫酸铵、氯化钠、氢氧化钠等3. 实验仪器:低温离心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质谱仪(MS)等4. 实验动物:比格犬(体重2-3kg)三、实验方法1. 肝微粒体酶的制备:取比格犬肝脏,剪碎后用磷酸盐缓冲液(pH 7.4)制成匀浆,低温离心(10000g,4℃,10min)分离肝微粒体。

用磷酸盐缓冲液(pH 7.4)调整肝微粒体蛋白浓度为10mg/mL。

2. 代谢反应:取肝微粒体酶溶液、NADPH、辅酶A和待研究化合物A,按一定比例混合,在37℃、pH 7.4的条件下进行代谢反应。

3. 代谢产物分析:代谢反应结束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分析代谢产物,鉴定其结构。

4. 代谢动力学分析:通过计算酶的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分析酶的代谢动力学特性。

四、实验结果1. 代谢产物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待研究化合物A在肝微粒体酶的作用下,产生了多个代谢产物,其中主要产物为B和C。

2. 代谢动力学分析:酶的米氏常数(Km)为0.5μM,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0.2μM/min。

五、讨论1. 本实验成功鉴定了待研究化合物A的代谢产物,为后续的体内代谢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2. 代谢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该酶对化合物A的代谢动力学特性符合米氏方程,说明该酶对化合物A的代谢具有可逆性。

3. 通过比较不同酶系的代谢动力学参数,可以为药物研发和毒理学评价提供参考。

六、结论本实验通过体外代谢实验,研究了待研究化合物A的代谢过程,鉴定了其代谢产物,并分析了其代谢动力学特性。

体外药物肝代谢研究进展

体外药物肝代谢研究进展

体外药物肝代谢研究进展前言药物代谢是药物学的重要分支领域,其中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

药物在肝脏内发生代谢可以产生活性代谢产物或用于排泄,但也可能产生有害的代谢产物。

因此,研究药物在肝脏内代谢的过程和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目前,研究表明体外模型是研究药物肝代谢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就体外药物肝代谢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体外药物肝代谢研究方法体外研究药物代谢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人肝微粒体、肝细胞、肝切片等模型。

人肝微粒体模型人肝微粒体是一种体外研究药物代谢的模型,它由肝细胞中提取出来的包含细胞膜的小颗粒体系。

人肝微粒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体内肝脏的药物代谢代谢的过程,其代谢产物也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但是人肝微粒体只能反映肝脏微粒体内药物代谢情况,不能反映肝脏整体药物代谢情况,因此该模型在肝肾功能障碍、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下的可靠性存在一定的限制。

肝细胞模型肝细胞模型是一种常用的体外药物肝代谢研究模型。

肝细胞在肝脏内是药物代谢的主要细胞类型,因此肝细胞模型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体内药物代谢的情况。

其中包括原代肝细胞、肝癌细胞、人工合成的肝细胞系。

原代肝细胞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存在数量有限、耗时、稳定性差等问题。

人工合成的肝细胞系可以大量培养并保持稳定,但代谢能力和原代肝细胞存在一定的差异。

肝切片模型肝切片模型通过将肝组织切片后在体外培养来研究药物代谢。

肝切片模型可以更真实地反映药物在肝脏内发生代谢的情况,同时又能维持肝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但是肝切片模型的复杂性和操作难度较大,且易受肝切片的来源、保存条件等影响,因此该模型目前应用较少。

药物肝代谢研究领域的进展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许多药物的代谢方式存在重叠,一些药物通过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加速其代谢或延迟其代谢。

目前,体外研究和体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是研究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主要途径。

体外实验可以测定药物代谢酶对药物排泄的影响,也可测定药物代谢酶间的相互作用,但它不能完全模拟体内情况。

药物代谢的研究方法

药物代谢的研究方法
微粒体体外温孵法
2
离体肝灌流法
3
肝切片法
4
重组 P450 酶体外温孵法
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
定义:由制备的肝微粒体辅以氧化还原型辅酶,在模拟生理温度 及生理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化反应的体系;
优点:制备简单,代谢时间短,易于重现,方便大量操作以积累 代谢样品供结构研究;
缺陷:所得的结果与体内代谢的一致性方面存在不足,仅用于预 测体内代谢情况,尚需体内代谢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实 代谢过程
应用:比较不同组织器官的代谢差异和代谢的种属差 异
重组 P450 酶体外温孵法
特点:利用基因工程及细胞工程将调控 P450 酶表达的 基因整合到大肠杆菌或昆虫细胞,经细胞培养, 表达高水平的 P450 酶,然后经过分离纯化得到 纯度较高的单一的 P450 同工酶。
应用:确定诱导药物代谢的P450 酶亚型; P450酶亚 型特异抑制剂的研究;对药物与药物间相互作用 的研究以及进行手性药物代谢差异的研究。
离体肝灌流法
特点:保留完整细胞的天然屏障和营养液的供给, 能 在
一段时间内保持肝脏的正常生理活性和生化功 能;离体系统,能够排除其他器官组织的干扰,
缺陷:对实验设备和技术有一定的要求,一定程度上限 制了其 应用。
肝切片法
特点:完整的保留所有肝脏药酶及各种细胞器的 活性;保留了细胞与细胞间的联系及一定的细 胞间质。更能反应药物在体内生理情况下的真
体内代谢研究方法
体内给药 收集生物样品 UPLC-MS分析鉴定代谢产物 确定代谢产物及结构,分析代谢途径
小结
在直接进行体内代谢有一定困难的情况下,可先进行体 外代谢研究,确定代谢物结构,再根据其理化性质,建 立比较专一、灵敏的分析方法,以考察体内代谢情况, 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方式。

药物代谢研究的技术与方法

药物代谢研究的技术与方法

药物代谢研究的技术与方法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人体中的分解、转化和排泄过程。

药物代谢过程涉及到许多酶系统和代谢通路,不同的药物会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进行代谢。

药物代谢研究对于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药物代谢研究技术与方法。

1. 体内代谢试验体内代谢试验是研究药物在整个机体内的代谢过程,常用的方法有体外实验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

体外试验通常使用小鼠、大鼠、兔子和犬等实验动物,人体试验则需要遵循严格的伦理审查和安全措施。

通过体内代谢试验,可以了解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通过药物代谢酶系统的代谢途径。

2. 体外代谢试验体外代谢试验是研究药物在体外模拟环境中的代谢过程,包括微粒体酶体和肝酶体代谢试验。

微粒体酶体代谢是指药物在细胞质中的代谢,而肝酶体代谢则是指药物在肝细胞的内质网中的代谢。

通过体外代谢试验,可以获得关于药物代谢酶的详细信息和药物代谢通路的理解。

3. 体外代谢酶体系体外代谢酶体系是建立在包含药物代谢酶的部分纯化物中的体外代谢试验。

这种方法可以对药物代谢酶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包括其结构、功能和识别机制等。

体外代谢酶体系可以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代谢研究、药物安全性评估和药物治疗反应预测等领域。

4. 代谢产品分离代谢产品分离是一种直接从样品中获得药物代谢产品的方法,包括代谢产物分离和纯化,以及将代谢产物通过质谱技术或结合质谱和其他分析技术进行鉴定和定量。

这种方法可以便捷地获得药物代谢产物,为药物代谢途径和代谢酶系统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5.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克隆、表达和纯化药物代谢酶等。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特定酶进行修改和优化,以便更好地研究药物代谢通路和药物代谢产物。

此外,这种方法还可以筛选新的药物代谢酶和新的代谢产物,推动药物发现和开发。

总结来说,以上几种药物代谢研究技术与方法各有所长,相互补充,可以为药物代谢的探索和理解提供重要的工具和手段。

药物代谢研究的未来将继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以推进药物的研发和治疗。

药物在肝微粒体酶的体外代谢研究

药物在肝微粒体酶的体外代谢研究

不同种属的代谢稳定性实验
• 采用跟前面代谢稳定性一致的代谢体系,一致的实验过程,分别加不
同种属的肝微粒体酶孵育,通过不同种属中药物剩余量的百分比的对
数与反应时间做曲线,求斜率,计算不同种属的代谢半衰期和清除率,
比较不同动物种属的肝微粒体的代谢性质和人肝微粒体代谢性质的接
近程度,最终为后期的体内药代动力学评价动物选择提供参考。
P450酶
• 肝微粒体酶中最主要的是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氧化酶, 简称P450酶,酶蛋白中所含血红素与一氧化碳(CO)的结合体P450CO在450 nm处有特征性强吸收峰而得名。它存在于肝细胞内质网中, 是一个酶系统。可催化数百种药物的氧化过程。
P450酶氧化药物的过程
和安全?(即体外抑制评价和诱导评价, In vitro inhibition or induction study) • 5. 新药前体在何种动物代谢特征与人相似,进而为临床前研究的动物选择提
供依据?(即体外人和动物代谢特征研究, In vitro metabolism profiling in animals and humans)
药物相互作用实验过程
• 采用与代谢稳定性一致孵育体系,冰浴上加入1 µL的一系列浓度的待 测化合物(1、10、100、1000、10000 µM)和1 µL的各特异性探针 底物(空白对照样品不加待测化合物,只加等量溶剂),在37 ℃水 浴中预热5 min,然后冰浴上加入5 µL的肝微粒体酶,轻轻混匀,根据 不同的探针底物在37 ℃水浴中孵育10~30 min,加入有机溶剂混匀终 止反应,每个浓度组设3个平行样品。其中待测化合物浓度为0.01、 0.1、1、10、100 µM。反应结束后,采用LC-MS/MS方法测定各特异 性底物对应的代谢产物的生成量,考察不同浓度的药物对各个特异性 探针底物代谢速率的影响。

药物代谢和药效的体外研究方法探讨

药物代谢和药效的体外研究方法探讨

药物代谢和药效的体外研究方法探讨一、引言药物代谢和药效是药物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研究药物代谢和药效的体外方法能够为药物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本文将对药物代谢和药效的体外研究方法进行探讨。

二、药物代谢的体外研究方法药物代谢是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前需要进行的重要步骤,药物代谢的研究对于评估药物的药效、毒性、药代动力学等方面非常重要。

以下是药物代谢的体外研究方法的探讨。

1. 体外代谢酶体系体外代谢酶体系是药物代谢的模拟体系之一,包括肝微粒体、S9混合物、肝线粒体、细胞质和细胞内酶等。

体外代谢酶体系的优点是可重复性好,模拟体内药代动力学较真实。

但其缺点是代谢酶比较单一,代谢酶与基质之间的关系缺乏真实性。

2. 细胞培养模型细胞培养模型是另一种常用的药物代谢体外研究方法,通过培养体外的细胞来进行药物代谢的研究。

相比体外代谢酶体系,细胞培养模型更加真实,能够反映更加复杂的代谢环节,包括肝细胞、肾细胞、肠道细胞等。

但其缺点是需要严格控制培养条件以及细胞的选择和来源。

3. 人体器官芯片人体器官芯片是一种新兴的药物代谢体外研究方法,借助微流控技术和三维打印技术,将多个人体器官组织模型集成在一起,形成与体内模拟程度更高的人体器官芯片。

人体器官芯片能够模拟代谢器官对药物的代谢代谢,具有较高的实验可重复性和预测价值。

但其缺点是还存在一些技术难点,如器官间相互作用、代谢途径的复现等。

三、药效的体外研究方法药效是药物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药效的体外研究方法能够为药物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以下是药效的体外研究方法的探讨。

1. 细胞培养模型细胞培养模型不仅可以用于药物代谢的研究,还可以用于药效的研究。

通过建立细胞模型,可以评估药物对细胞的影响,这对于研究药物作用靶点、机制等方面非常有价值。

但其缺点是细胞模型和体内的生物机制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优化。

2. 人体器官芯片人体器官芯片也可以用于药效的研究。

通过建立多个人体器官芯片并集成在一起,可以模拟全身器官对药物的响应,并评估药物的药效。

两色金鸡菊在人肝微粒体的体外代谢研究

两色金鸡菊在人肝微粒体的体外代谢研究

两色金鸡菊在人肝微粒体的体外代谢研究陈瑶;李新霞;李琳琳;王烨;陶义存;骆新;兰怡;毛新民【摘要】目的考察两色金鸡菊在人肝微粒体的体外代谢.方法将肝微粒体空白对照、两色金鸡菊醇提物乙醇溶液、灭活肝微粒体加两色金鸡菊醇提物及肝微粒体加两色金鸡菊醇提物进行体外共孵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通过对比色谱峰,阐明两色金鸡菊在肝微粒体的体外代谢规律.结果两色金鸡菊醇提物在人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作用下,各成分含量均降低,其中4种物质被代谢而未被检出,分别为黄酮奥卡宁(Flavanokanin)、3,4′,5,6,7-pentahydroxyflavanone、橙酮金鸡菊苷(Maritimein)、马里苷(Marein)、奥卡宁(Okanin).结论两色金鸡菊醇提物在人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作用下可较快地代谢消除.%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two color coreopsis main ingredients in human liver microsomal degradation.Methods The liver microsomes control, two-color ethanol extract of chrysanthemum, inactivated liver microsomes and ethanol extract of two-color chrysanthemum and liver microsomes plus two-color Chrysanthemum alcohol extract were incubated in vitro.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metabolites of Chrysanthemum indicum in liver microsomes by comparing the chromatographic peaks.Results The two colors coreopsis alcohol extract in human liver microsomes under the action of drug metabolic enzymes, each component content was reduced.Four kinds of material metabolisms (Flavanokanin,3,4′,5,6-pentahydroxyflavanone,Maritimein,Marein,Okanin)can not be checked out.Conclusion The two colors coreopsis alcohol extract in human livermicrosomal under the action of drug metabolism enzymes can be rapidly eliminated.【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40)004【总页数】4页(P425-427,432)【关键词】两色金鸡菊;肝微粒体;体外代谢;高效液相色谱【作者】陈瑶;李新霞;李琳琳;王烨;陶义存;骆新;兰怡;毛新民【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科研中心,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干部二科,乌鲁木齐 830000;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乌鲁木齐 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2药物代谢(drug metabolism)指药物的生物转化(dmg biotransfornation)。

药物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的体外研究(修

药物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的体外研究(修

工业指南药物研发过程中药物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的体外研究Ⅰ. 简介药物进入体内以后,一般经过两种途径进行消除:直接排泄或者代谢成为一种或几种活性的或非活性的代谢产物。

当药物主要通过代谢进行消除时,那么它的代谢途径会显著影响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使用方法。

如果药物仅由一种代谢途径进行消除,那么代谢速率的个体差异能导致血和组织中的药物和代谢物浓度的极大差异。

一些例子表明,差异呈现具有遗传多态性特征的双相分布(如CYP450 2D6,CYP450 2C19,N-乙酰转移酶)。

当遗传多态性影响一条重要的药物消除途径时,为了达到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的目的,有必要进行大剂量调整。

已有例子证明这种差异的存在会影响治疗的效果。

例如,某种药物主要有CYP450 2D6进行代谢,大约有7%的高加索人对这种药物没有代谢能力,但是这个比例在别的人种通常要低得多。

类似的报道也可见于其它的代谢途径,主要是CYP450 2C19,N-乙酰转移酶。

不仅如此,很多酶的代谢消除途径,包括绝大部分由CYP450代谢酶介导的,可以被联合用药中的其它药物抑制或诱导,结果,患者共服其它化合物会发生治疗情况的突然改变。

这种药物相互作用会引起血液和组织中药物和代谢物浓度减少或增加,或者引起有毒物质的积蓄(如一些抗组胺药与抗真菌药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变化能极大地改变一个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别是有效治疗浓度范围比较窄的药物。

如果了解药物代谢途径和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有时允许使用那种若血药浓度不能预测而会产生毒性浓度的药物。

由于这些原因,所以在新药研究的早期弄清楚药物到底是通过原形排泄的还是通过一种或者多种途径进行代谢消除的是非常重要的。

假如代谢消除是主要途径,那么需要了解其主要的代谢途径。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认识个体之间代谢差异的意义和一些药物-药物、药物-其它物质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这些资料也有助于决定一些代谢物的药理活性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安全?(即体外抑制评价和诱导评价, In vitro inhibition or induction study) • 5. 新药前体在何种动物代谢特征与人相似,进而为临床前研究的动物选择提
供依据?(即体外人和动物代谢特征研究, In vitro metabolism profiling in animals and humans)
药物相互作用实验过程
• 采用与代谢稳定性一致孵育体系,冰浴上加入1 µL的一系列浓度的待 测化合物(1、10、100、1000、10000 µM)和1 µL的各特异性探针 底物(空白对照样品不加待测化合物,只加等量溶剂),在37 ℃水 浴中预热5 min,然后冰浴上加入5 µL的肝微粒体酶,轻轻混匀,根据 不同的探针底物在37 ℃水浴中孵育10~30 min,加入有机溶剂混匀终 止反应,每个浓度组设3个平行样品。其中待测化合物浓度为0.01、 0.1、1、10、100 µM。反应结束后,采用LC-MS/MS方法测定各特异 性底物对应的代谢产物的生成量,考察不同浓度的药物对各个特异性 探针底物代谢速率的影响。
不同种属的代谢稳定性实验
• 采用跟前面代谢稳定性一致的代谢体系,一致的实验过程,分别加不
同种属的肝微粒体酶孵育,通过不同种属中药物剩余量的百分比的对
数与反应时间做曲线,求斜率,计算不同种属的代谢半衰期和清除率,
比较不同动物种属的肝微粒体的代谢性质和人肝微粒体代谢性质的接
近程度,最终为后期的体内药代动力学评价动物选择提供参考。
常见P450抑制剂和诱导剂
代谢稳定性评价
• 代谢稳定性考察的是化合物被代谢的难易程度和体外清除率的大小, 常用体外代谢半衰期(T1/2)和固有清除率(CLint)表示。一般通过定 量测定目标化合物在酶孵育体系中的清除情况来计算。
孵育系统
• 每 个 孵 育 体 系 总 体 积 为 200 µL , 体 系 包 括 0.1 M 的 PBS 缓 冲 液 (pH=7.4)188 µL,NADPH发生系统12 µL。冰浴上将1 ~ 2 µL的药 物加入孵育体系中,在37 ℃水浴中预热5 min;然后冰浴上加入5 µL 的肝微粒体酶,轻轻混匀,置于37 ℃水浴中孵育,在0min ~ 60min 设置5、6个时间点采集样品。待反应完毕之后加入400 µL含内标的冰 甲醇溶液终止反应。实验中加入孵育体系中的药物体积控制在1%以 内,以防止溶解药物的有机溶剂对肝微粒体有灭活作用。
代谢表型实验和结果计算
• 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肝微粒体体外代谢孵育体系,通过底物消除法,测定加 入不同选择性化学抑制剂后对药物的代谢消除的影响,考察在肝微粒体中参 与代谢化合物的主要CYP450酶。
• 数据计算:用待测物的消除速率表示药物在微粒体孵育体系中的代谢速率; 抑制率(%)=(1-加入抑制剂样品代谢速率/阳性对照样品代谢速率) ×100%=[1-(阴性对照组浓度-实验组浓度)/(阴性对照组浓度-阳性对照组 浓度)]×100%
代谢表型
• 代谢表型指特定代谢酶对目标化合物代谢相对贡献的测算,以确定参 与药物代谢的主要酶,为预测个体差异和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提供依据。 理想的候选化合物的代谢转化是由多种酶介导,并且不是由一个高度 多态性的酶介导。代谢表型主要测定方法包括重组酶、选择性化学抑 制剂、抗体抑制剂三种方法,其中选择性化学抑制剂法以其操作简单、 成本低等优势被广泛应用。
抑制率 %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CYP1A2 CYP2A6 CYP2C9 CYP2C19 CYP2D6 CYP2E1 CYP3A4 表型
代谢产物的鉴定
• 采用代谢稳定性一致的孵育体系,通过加一定浓度的药物孵育一定时 间,没有加药物的孵育体系作为空白对照进液质分析,分析鉴定代谢 产物。
结果计算
• 将孵育0 min时间点待测化合物的浓度作为100%,其他孵育时间点的 浓度转换为百分剩余量,将各时间点的百分剩余量的自然对数对孵育 时间作线性回归,求算得斜率k,根据公式,T1/2 = - 0.693/k可以计算 得到体外半衰期。肝微粒体中的清除率(CL, mL·min−1·mg−1)= 0.693 / t1/2 (min) × 孵育液 (mL) / 肝微粒体 (mg) 。
P450酶
• 肝微粒体酶中最主要的是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氧化酶, 简称P450酶,酶蛋白中所含血红素与一氧化碳(CO)的结合体P450CO在450 nm处有特征性强吸收峰而得名。它存在于肝细胞内质网中, 是一个酶系统。可催化数百种药物的氧化过程。
P450酶氧化药物的过程
不同种属的代谢性质评价
• 本研究的目的是采用肝微粒体体外代谢孵育体系研究待测化合物在人、 beagle犬、食蟹猴和SD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分析待测化合 物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酶中的代谢半衰期和清除率,并进行CYP450 酶代谢种属差异比较,为后期临床前体内实验的动物选择提供依据。 (实验过程和代谢稳定性实验一致,只是选用的肝微粒体为几种不同 种属)
药物对P450主要酶的抑制和诱导
• 酶抑制和诱导作用是代谢研究的关键,是预测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评估药物安全性的主要指标。一般通过考察药物对各种酶特异性底物 的代谢速率的影响,得到抑制参数IC50,预测目标化合物对酶的抑制 和诱导作用。
CYP450亚酶的特异性底物及反应条件
• 参照文献,选用的CYP450亚酶的特异性底物及对应的代谢产物、孵育 浓度和时间如下:非那西丁-对乙酰氨基酚 (50 µM非那西丁孵育30 min,CYP1A2,脱烷基反应); 甲苯磺丁脲-4-羟基甲苯磺丁脲(100 µM甲苯磺丁脲孵育30 min,CYP2C9,4-羟基化);奥美拉唑-5-羟基化 奥美拉唑(20 mM 奥美拉唑孵育20 min,CYP2C19,4-羟基化);右 美沙芬-右啡烷(150 µM右美沙芬孵育10 min,CYP2D6,O-去甲基); 右美沙芬-N-去甲右啡烷(50 µM右美沙芬孵育10 min,CYP3A4,N-去 甲基),氯唑沙宗-6-羟基氯唑沙宗(100µM)。氯唑沙宗孵育30min, CYP2E1)。
或由还原辅酶Ⅰ供给,NADH-细胞色素b5还原酶传递,激活分子氧成 两个离子氧。 • 氧化:一个离子氧使药物氧化,另一个与氢结合成水。同时,P450Fe2+失去一个电子,而氧化再生成P450- Fe3+ 。因此可被反复利用用而 起催化作用。
药物与P450酶的关系
• 酶的底物(substrates ):由P450酶代谢 • 酶的抑制剂(inhibitors):药酶活性减弱,使其他药物或
谢谢大家
数据处理
• 用各模型底物的代谢物的生成量反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各CYP450亚型酶的 活性;设定不加待测化合物的代谢底物的孵育体系中各同工型酶活性为100%, 作为对照组;将含不同浓度抑制剂时反应中代谢产物的生成量与不含抑制剂 时反应中代谢产物的生成量相比得出酶剩余活性,以酶剩余活性为纵坐标, 抑制剂浓度的对数值为横坐标绘制抑制曲线,并用SPSS statistics17.0软件计算 相应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 值)。
5
4
剩余%(LN)
3
2
1
0 0
-1
10
20
30
反应时间(min)
人 犬 猴 大鼠
40
小结
• 通过肝微粒体酶完成上述实验我们能够大概预测一个化合物的半衰期 T1/2、清除率Clint,代谢药物的P450酶亚型,代谢产物鉴定以及共同用 药的时候是否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等,为药物的前期筛选、结构改造以 及后期的动物实验提供参考。
药物在肝微粒体酶的体外代谢研究
色谱小组:汤明海 2016.04.28
药物研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 在进行新药(包括中药)研发的历程中,您可能会面临和解决这样的问题: • 1. 新药前体是否被肝脏药物代谢酶系统代谢,造成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下?
(即体外代谢稳定性评价,In vitro metabolic stability study) • 2. 如果新药前体被肝脏显著代谢,是何种酶系参与该新药前体的代谢?(即
体外代谢表型的鉴定, In vitro metabolic phenotype cation) • 3. 如新药前体被肝脏显著代谢,其代谢产物是什么,其毒性或药效如何?
(即体外代谢产物的鉴定, In vitro metabolite identification) • 4. 新药前体是否能抑制或诱导肝脏药物代谢酶系,进而影响其它药物的药效
• 复合:药物首先与氧化型细胞色素P450 Fe3+结合成复合物。 • 还原:P450 Fe3+-药物接受还原辅酶Ⅱ提供的电子,由辅酶Ⅱ细胞色素
C还原酶传递,还原成P-450 Fe2+药物。 • 接受一分子氧:P450 Fe2+药物中的低铁血红素能与分子氧结合。 • 再接受电子还原: O2—P—Fe2+—药物再接受两个电子,由NADPH提供
本身代谢减慢,占代谢性相互作用的70% • 酶的诱导剂(inducers):药酶活性增强,使其他药物或
本身代谢加速,占代谢性相互作用的23%
主要的P450酶
• 涉及药物代谢的CYP主要为CYP1、CYP2、CYP3 3个家族中7种重要 的 亚 型 : CYP1A2 、 CYP2B6 、 CYP2C9 、 CYP2C19 、 CPY2D6 、 CYP2E1和CYP3A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