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测试

合集下载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的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的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的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电气自动化设备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安装与维修的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对于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设备安装与维修两个方面,探讨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设备安装的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1. 设备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设备安装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明确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布局,确保设备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其次,要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配件的齐全性。

最后,要制定详细的安装方案和时间计划,确保安装工作的有序进行。

2. 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设备安装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质量,确保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

首先,要确保安装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设备。

其次,要严格按照安装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每个环节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最后,要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卫生。

3. 安装后的验收标准设备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严格的验收工作,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首先,要对设备进行全面的功能测试,确保设备各项功能正常。

其次,要进行设备的负荷测试,确保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后,要对设备的外观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外观整洁、无损伤。

二、设备维修的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1. 维修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设备维修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确定故障原因和维修方案。

其次,要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备件,确保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要制定详细的维修计划和时间安排,确保维修工作的有序进行。

2. 维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设备维修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质量,确保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首先,要确保维修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诊断故障和进行维修。

其次,要严格按照维修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每个环节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最后,要加强现场管理,确保维修过程中的安全和卫生。

3. 维修后的验收标准设备维修完成后,需要进行严格的验收工作,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评估与管理

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评估与管理

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评估与管理摘要:电气自动化系统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可靠性与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生产运行的稳定性和员工的安全。

本文将深入探讨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评估与管理,分析其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并提出一系列的管理策略,以确保电气自动化系统在各种环境下都能够高效运行且具备良好的安全性。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可靠性;安全性;评估与管理引言电气自动化系统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了对工业过程的智能监控和控制。

然而,由于其复杂性和多样性,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评估与管理,以应对不断演进的技术和工业环境。

我们将探讨可靠性评估的指标和建模方法,关注安全性的防护措施和标准,以及系统升级和维护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通过引入先进的建模、仿真技术,以及采用安全风险分析方法,本文将提出解决方案,包括全面的安全政策和培训措施,以确保电气自动化系统在设计、运行和维护的各个环节都能够获得有效的安全保障,从而推动工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一、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评估(一)可靠性概念与指标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以规定的方式执行其功能的能力。

评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硬件可靠性、软件可靠性、通信可靠性等。

各种可靠性指标如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和系统平均修复时间(MTTR)等,对于评估系统的可靠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二)可靠性建模与分析采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对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是保障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可靠性建模方法包括Markov模型、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等。

通过这些模型,可以定量地评估系统的可靠性,识别潜在的故障模式,并提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评估(一)安全性概念与标准安全性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定义着眼于系统在正常运行和面临潜在威胁时维持其功能完整性和用户安全的能力。

自动化系统设备调试及系统测试方案

自动化系统设备调试及系统测试方案

自动化系统设备调试及系统测试方案
引言
本文档旨在为自动化系统设备的调试和系统测试提供方案。

以下是设备调试和系统测试的步骤和方法。

设备调试
设备调试阶段旨在确保自动化系统的各个设备可以正常工作并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以下是设备调试的步骤:
1. 连接设备:根据系统设计图纸,将各个设备连接到相应的接口和电源上。

2. 电气检查:检查设备是否接收到正确的电源供应,并检查电源线路和保护装置是否正常。

3. 通信测试:测试各个设备之间的通信功能,确保数据能够正确地在设备之间传输。

4. 控制信号测试:测试设备的控制信号功能,确保设备能够按照要求接收和执行控制信号。

5. 故障排除:如果设备无法正常工作,进行故障排除以确定问题的根源,并修复或更换故障设备。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阶段旨在验证整个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以下是系统测试的步骤:
1. 功能测试:测试自动化系统是否能够按照设计要求完成各项功能。

2. 性能测试:测试自动化系统在各种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如响应时间、吞吐量等。

3. 容错测试:测试系统在出现异常情况下的容错能力,如断电重启、设备故障等。

4. 安全测试:测试系统的安全性能,包括数据保护、访问控制等。

5. 可靠性测试:测试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如长时间运行测试、故障恢复测试等。

结论
根据以上方案,通过设备调试和系统测试,可以确保自动化系统的设备正常工作并具备所要求的功能、性能和安全性。

在实施调试和测试过程中,应遵守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性能评估与性能提升方法

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性能评估与性能提升方法

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性能评估与性能提升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气自动化设备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性能评估和性能提升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性能评估方法以及一些常用的性能提升技术。

一、性能评估方法1. 功能性能评估在评估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性能时,首先需要考虑其功能性能。

功能性能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的可靠性:评估设备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能够连续工作的时间。

可靠性高的设备能够减少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2)设备的精度:评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的测量精度。

精度高的设备能够提供准确的数据,保证产品质量。

(3)设备的稳定性:评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稳定性高的设备能够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工作效率。

2. 能效评估能效评估是评估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的高效利用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能效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的能耗:评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情况。

能耗低的设备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设备的能源回收利用:评估设备是否能够将废热、废气等能源进行回收利用。

能源回收利用可以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

(3)设备的能源管理:评估设备的能源管理措施是否得当。

合理的能源管理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性能提升方法1. 技术升级技术升级是提升电气自动化设备性能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可以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精度。

例如,可以将传统的控制系统升级为PLC控制系统,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和控制精度。

2. 故障预测与预防故障预测与预防是提高设备可靠性的关键。

通过对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故障,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例如,可以利用故障预测软件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避免故障的发生。

3. 节能措施节能措施是提高设备能效的重要手段。

电气自动化设备测试大纲

电气自动化设备测试大纲

电气自动化设备测试大纲
电气自动化设备测试大纲:
1.概述:
1.1 项目背景
1.2 测试目的
1.3 测试范围
2.测试准备:
2.1 确定测试对象及参数
2.2 准备测试设备及工具
2.3 创建测试计划
2.4 确定测试资源需求
3.测试步骤:
3.1 确认设备和电源连接
3.2 运行设备初始化程序
3.3 检查设备状态和可用性
3.4 进行功能测试
3.4.1 输入和输出端口测试
3.4.2 网络通信测试
3.4.3 数据传输和存储测试
3.4.4 控制逻辑和算法测试
3.4.5 故障容错和恢复测试
3.5 进行性能测试
3.5.1 响应时间测试
3.5.2 吞吐量测试
3.5.3 资源利用率测试
4.测试结果记录:
4.1 记录每个测试步骤的结果
4.2 记录发现的缺陷和问题
4.3 编写测试报告
4.4 提交测试报告给相关部门
5.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1.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先进的能量传输和分配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测、控制和优化,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2.信息安全法:信息安全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一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法律。

3.电器安全法:电器安全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电器安全领域,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基本法律。

4.合同法:合同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规范合同行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的基本法律。

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性能评估与优化策略

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性能评估与优化策略

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性能评估与优化策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气自动化设备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评估这些设备的性能,并找到优化的策略。

本文将探讨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性能评估与优化策略。

一、性能评估的指标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性能评估需要考虑多个指标。

首先是设备的可靠性,即设备在一定时间内正常运行的概率。

可靠性可以通过设备的故障率和平均无故障时间来评估。

其次是设备的效率,即设备在完成特定任务时所消耗的能量和时间。

此外,还需要考虑设备的安全性和维修成本等指标。

二、性能评估的方法1. 实验测试法实验测试法是常用的性能评估方法之一。

通过对设备进行实际操作和测试,可以获取设备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数据。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可以对自动化生产线进行实验测试,记录设备的运行时间、能耗和故障率等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设备的性能。

2. 模拟仿真法模拟仿真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性能评估方法。

通过建立设备的数学模型,并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模拟,可以获取设备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数据。

例如,在电力系统中,可以建立发电机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仿真模拟来评估其电能转换效率和稳定性等性能指标。

3. 数据分析法数据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历史数据的性能评估方法。

通过对设备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评估设备的性能。

例如,在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中,可以通过对交通信号灯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来评估信号灯的运行效率和故障率等指标。

三、优化策略1. 设备维护与保养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是优化设备性能的重要策略之一。

定期进行设备的检修和保养,可以及时发现和修复设备的故障,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效率。

此外,合理的维护计划可以减少设备的维修成本和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2. 技术升级与改进技术升级与改进是优化设备性能的另一个策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

通过引入新的技术和设备,可以提高设备的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引入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运行效率。

分析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 吴思洁

分析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 吴思洁

分析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吴思洁发表时间:2018-03-09T10:10:07.92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0期作者:吴思洁[导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电气自动化设备的重视程度也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广东电网公司汕头供电局广东汕头 515041)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电气自动化设备的重视程度也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发展对于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因此,为使人们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应对于其可靠性进一步的进行提升。

本文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着手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影响可靠性的因素,并在探究中对于可靠性的提升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从而使得其问题有效解决。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 1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概述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及相应的环境下,能够实现规定功能的能力。

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越高也就意味着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越高;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越低就意味着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越低。

在近几年,电气设备朝着模块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其相关产品的开发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但使用环境并没有相应改善,而又要求其提供的服务越来越重要和昂贵,这些都促进了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研究。

2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现状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技术相对而言也变得越发成熟。

但是由于行业不同,其工作环境也不同,因此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工作环境,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使用非常不利,也使得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

同时,机械作用力在日常工作中也影响着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使用,冲击振动以及过大的离心加速力等,都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破坏,影响着其可靠性。

人员因素的影响也使得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虽然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工作的时候不需要人或者只需要少数人,但是还是需要有人监控其工作,而且一般其操作比较复杂,难度很大,如果人员素质低下,很容易出现事故。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研究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研究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研究作者:徐秀菊张雷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7期【摘要】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应用已经深人到各个领域,因而有必要对电气自动控制设备的可靠性进行深入研究。

但是研究其可靠性也必须讲究方式方法,不能盲目进行,首先要结合国内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现状,提出一些新的可靠性试验方法,然后再根据试验方法找出一些能够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措施,这样才能最终达到进一步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目的。

文章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研究方法做出了研究。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电气设备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

如何保证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是设备生产商和用户共同关注的问题。

然而,近年来,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生产工艺越来越复杂,进一步培加了设备可靠性测试的难度和风险。

因此,探讨正确的可靠性测试方法并应用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测试中,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是广大电气工作者应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简介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是指在所规定时间范围内及相应的环境条件下,能够实现或者完成一些特定任务的一种能力。

这就是说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高低将决定着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高低,完成能力越高,可靠性越高,完成能力越低,可靠性也就越低,一般这种能力在比较恶劣的条件下往往体现的很明显。

国际上认可的可靠性使用范围很广,既适用与一台设备或一个单元,同时还适用于一个较大的系统。

一般习惯采用数学方法来表示设备的可靠性,比如用“概率”来进行描述。

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重要意义1、可靠性是衡量设备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产品质量就是使产品能够实现其价值、满足明示要求的特征和特质。

概括其特性,主要包括:性能、可靠性、经济性和安全性。

由此可见,可靠性在产品质量中占有主导地位。

只有可靠性高,发生故障的次数才会少,那么维修费用就少,相应的安全性也随之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测试摘要:可靠性测试能够及时发现设备运行存在的故障与稳定,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消除设备运行的安全隐患,对于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综合运行质量而言有重要意义,值得重视。

本文依据这一实际情况,以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测试为研究对象,首先概括性分析了现阶段可靠性测试的几类典型方法,在此基础之上以实例案例的方式,分析了可靠性测试方法在实践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同时也提出了可靠性测试方法选取过程中的基本标准,旨在于引起各方工作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测试方法选择分析中图分类号:tm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141-02
对于我国而言,电控配电设备质量监督检验部门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测试工作的开展始终给予了重点关注与重视。

认为:通过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测试的开展,能够发掘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运行过程当中,对于其可靠性指标影响最为关键的因素,从而为后期有关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工艺的设计与优化改善提供一定的建议,值得重视。

本文试对其作详细分析与说明。

1 保证法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测试中的应用分析
开展保证实验法能够及时检测得出产品在投入运行后所可能出现的早期及突发性故障,从而就这部分故障提出相应的修复措施,
对于降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失效率而言有着重要意义。

而在失效率下降至某一特定参数的情况下,则可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作为出厂处理。

在实践应用过程当中发现:此种可靠性测试方法在测试时间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对于少量且小规模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测试而言方可使用。

与此同时,对于电力系统结构复杂,对设备有效使用寿命以及使用可靠性水平有着较高要求的测试同样适用。

2 试验法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测试中的应用分析
在环境条件可控的而基础之上,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所涉及到的各种环境及工作情况进行再现式模拟,结合环境应力实现对设备可靠性的测试与判定。

与此同时,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所对应的可靠性指标还能够以量化方式表述,即通过数理统计方式所处理的测试对象累计失效率以及累计测试时间等指标,获取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指标。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对于试验室测试法而言,其最为突出的特点在于能够主动且有效的控制可靠性测试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信息,同时配合高度再现性的实验环节,获取高质量的实验结果。

对于大批量且规模性生产的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测试采取此种测试方法。

3 现场法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测试中的应用分析
在采取现场测试法,针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进行可靠性测试的过程当中,对于试验及测试设备装置的依赖较低,局限性较小。

与此同时,考虑到整个可靠性测试的工作环境即为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真正意义上的工作环境,这也就使得现场测试法作用下所获取的可靠性数据能够将设备可靠性真实状态予以明确反应,是现阶段综合优势最为显著的可靠性测试方法。

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进一步按照测试方法的差异性,可将现场测试法划分为在线测试、停机测试以及脱机测试这三种类型。

其中在线测试主要是指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不停止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下所进行的可靠性测试
作业;停机测试主要是指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停止运行状态下所进行的可靠性测试作业;而脱机测试则主要是在被测试零部件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主体相分离的基础之上所进行的可靠性测试。

4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测试实例分析
针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进行可靠性测试的关键在于:首先针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运行单元进行调式处理,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整理相关信息数据。

假定被测试的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所对应的有效使用寿命符合指数分布一般性规模,则应当通过应用可靠性结构模型的方式,计算得出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特征量估计值,在于设计目标值进行综合比较的过程当中,做出有关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程度的判定。

假定某电力系统建设项目中现场总线智能变送器设备可靠性设计目标设定为(无故障状态下运行时间在2.5万h单位以上)。

与此同时,该变送器设备主要是由传感器装置、放大板、转化板以及通信卡所构成的。

在该设备设计完成后,
针对个单元进行调试处理,将相关数据收集整理并利用数据模型可得到t′以及r′具体的取值数据。

在此基础之上,同样可应用数据模型,以该变送电设备整机调试实验数据(r′,t′)为假定条件,可获取有关该变送电设备的总试验结果,并查表的方式,得到点估计值在1.5万h单位以内。

最后,将点估计值与可靠性设计目标值相比较,得出该送变电设备可靠性程度未能够满足设计要求,需要转入改进与完善,合格后方可投入实际使用。

5 可靠性测试方法选取标准分析
(1)从场地的角度上来说,考虑到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各类型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运行工况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性,为最大限度的保障设备可靠性测试的精确性与有效性,需要针对可靠性测试场地进行必要的选取,确保环境条件优势显著,尽量在与电气自动化设备运行工况相一致的环境下进行可靠性测试,借助于此种方式来保证可靠性测试的客观性与有效性。

与此同时,在面向可靠性测试指标不同要求的测试试验过程当中,应当选取的可靠性测试作业场地也应当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结合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相关领域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运行可靠性要求的不同水平,场地的选取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对于以检测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可靠性水平的试验作业而言,场地的选取应当具备典型特征,即遵循该类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一般运行环境即可;其次,对于以检测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在某一特
定范围之内的可靠性水平的试验作业而言,场地的选取应当极限环境。

(2)从产品的角度上来说,可靠性测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试验产品类型众多且特点各不相同。

从基本性质的角度上来说,可分为大型自动化控制设备、中型自动化控制设备以及小型自动化控制设备这三种类型。

与此同时,从设备运行方式的角度上来说,可分为连续式自动化控制设备以及间断式自动化控制设备这两种类型。

要求在可靠性测试针对试验产品进行选取的过程当中具有代表性与典型特征。

特别是对于大批量及大规模设备的可靠性测试而言,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设备是决定可靠性测试精确性的关键因素所在。

(3)从程序的角度上来说,在有关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测试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测试工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循既定的试验程序进行各项操作。

试验程序当中涉及到可靠性测试起/止时间、数据采集、数据记录、故障记录以及故障排除等在内的相关指标信息。

按照此种方式,才能够从根本上确保针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所开展可靠性测试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4)从维护的角度上来说,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正常运转过程当中,设备所消耗电能绝大部分以热能散失的方式所表现。

特别是对于包括晶体管部件、变压管部件以及电子管部件在内的大功耗零部件而言,需要针对设备在可靠性测试过程中的能耗问题进行必要的散热维护,防止在温度持续上升状态下,可能造成的元器件
热击穿事故,确保可靠性测试作业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6 结语
通过本文上述分析需要认识到: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应用已深入社会大众生活及工作的方方面面。

为保障其在长时间且持续性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水平,预先对其进行可靠性测试,及时发现缺陷,并予以合理处置,是至关重要的。

总而言之,本文针对有关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测试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参考文献
[1] 吴彩华,朱小冬,刘俊涛,等.基于可靠性增长模型的软件可靠性增长测试充分性准则[j].计算机科学,2008,35(11):281-283,292.
[2] 王乾宇,朱小冬,王毅刚,等.基于testquest的嵌入式软件可靠性测试环境框架研究[j].中国测试,2012,38(1):
106-109.
[3] 房友园,齐璇,战茅,等.面向通信协议故障的分布式软件可靠性测试技术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2,39(7):132-134.
[4] 黄祖广,赵钦志,盛伯浩,等.加工中心可靠性测试电磁环境应力仿真平台的构建[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8(3):82-87.
[5] 赵联春,engelke heiko,metelmann roland,等.汽车发动机系滚动轴承润滑脂动态可靠性测试及评价[j].轴承,2009
(5):43-47.
[6] 黄春跃,吴兆华,周德俭,等.热冲击条件下1.27mm引脚间距塑封球栅阵列器件焊点可靠性测试与分析[j].焊接学报,2005,26(9):31-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