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桥蛋白与 棘球蚴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锌指结构Osterix对骨骼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锌指结构Osterix对骨骼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姜宇;牛鹏飞;徐又佳【摘要】间充质细胞在骨化形成骨的过程中,其原基会分泌一些Hedgehog,Wnt 和FGF家族和TGF-β的转录因子用于调控和起始早期骨骼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这些早期调控因子对于研究期成骨代谢十分重要,锌指结构Osterix基因作为重要的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研究其基因的作用及其相关的机制,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成骨代谢和成骨相关性疾病:本文围绕Osterix的发现和功能,Osterix对小鼠中骨骼发育和成骨细胞的影响,Osterix对人类中骨骼的发育影响的研究以及Osterix的突变与人类骨骼疾病的关系方面进行阐述.目前相关Osterix 的综述多集中关注于其对成骨细胞功能的调控.本文主要集中在于对于Osterix在动物和人体骨骼发育的影响的相关报道,进而进一步了解Osterix与人类骨骼疾病的相关的关系.本综述旨在拓展了Osterix作为成骨细胞重要调控因子对于在体的动物和人类骨骼发育的认识.【期刊名称】《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年(卷),期】2016(022)003【总页数】6页(P381-386)【关键词】Osterix;骨骼发育;成骨代谢;基因功能【作者】姜宇;牛鹏飞;徐又佳【作者单位】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无锡214002;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苏州215000;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苏州21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骨骼的发育分为内骨骼发育和外骨骼发育,外骨骼发育发生在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和一些昆虫中,它们的骨骼是一层保护内部器官的壳。
脊椎动物的发育属于内骨骼发育。
间充质细胞接受到分子信号传递的模式信息迁移至特定的骨化位置,随后间充质细胞在骨化位置紧密浓缩形成骨软骨的原基,而这一现象被称为骨骼的形态发生,它决定了骨骼的类型及其发育的时空顺序。
原基会分泌一些Hedgehog,Wnt和FGF家族和TGF-β亚家族的多肽及Pax,Hox,homeodomain-containing,bHLH,Forkhead家族的转录因子,用于调控和起始早期骨骼相关基因的表达[1-3]。
MAPK信号通路——肝棘球蚴病治疗新靶点

.MAPK信号通路———肝棘球蚴病治疗新靶点董琳琳1,芦永良2,鄂维建2,张 翔2,赵玲莉21青海大学临床医学院,西宁810000;2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西宁810000摘要:MAPK信号通路可介导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炎症、癌症、免疫紊乱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过程,其在肝棘球蚴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回顾了MAPK信号通路的结构及调节过程,重点阐述了肝棘球蚴病中MAPK信号通路的作用,即MAPK信号通路在肝棘球蚴病中存在虫体与宿主的双重激活,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对其治疗产生影响,以MAPK信号通路为靶点的药物治疗有望成为肝棘球蚴病治疗新的策略。
关键词:棘球蚴病,肝;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类;MAP激酶信号系统基金项目:青海省科技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8-ZJ-757)TheMAPKsignalingpathway:AnewtargetforthetreatmentofhepaticechinococcosisDONGLinlin1,LUYongliang2,EWeijian2,ZHANGXiang2,ZHAOLingli2.(1.QinghaiUniversity,Xining810000,China;2.Depart mentofClinicalLaboratory,TheAffiliatedHospitalofQinghaiUniversity,Xining810000,China)Correspondingauthor:ZHAOLingli,zhaolingli640521@163.com(ORCID:0000-0001-7412-6595)Abstract:TheMAPKsignalingpathwaycanmediateavarietyofcytokinestoparticipateintheprocessesofinflammation,cancer,immunedisorder,andneurodegenerativediseases,anditalso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developmentandprogressionofhepaticechinococcosis.ThisarticlereviewsthestructureandregulationoftheMAPKsignalingpathwayandelaboratesontheroleoftheMAPKsignalingpathwayinhepaticechinococcosis.ItispointedoutthattheMAPKsignalingpathwaycanactivateboththecystandthehostinhepaticechinococcosis,participateinthedevelopmentandprogressionofthedisease,andexertanimpactonitstreatment.DrugtherapytargetingtheMAPKsigna lingpathwayisexpectedtobecomeanewstrategyforthetreatmentofhepaticechinococcosis.Keywords:Echinococcosis,Hepatic;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s;MAPKinaseSignalingSystemResearchfunding:QinghaiScienceAndTechnologyBasicResearchProgram(2018-ZJ-757)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45收稿日期:2021-08-04;录用日期:2021-09-30通信作者:赵玲莉,zhaolingli640521@163.com肝棘球蚴病是棘球蚴绦虫幼虫寄生于人体和某些动物体内,侵犯其肝脏所致的一种严重肝脏疾病[1]。
骨重塑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骨质疏松症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

・ 综
述 ・ Biblioteka 骨重 塑 的分 子 生 物学 基础 及 骨质 疏 松症 靶 向药 物 的研 究进 展
魏 巍 ,赖 茜 茜 ,陈锦平 ,张骏 。 ,邵 海 宇
[ 摘要 ]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 下 、骨微结 构损坏 导致骨脆 性增加 ,易 发生骨折 为特征 的全身性 骨病 ,发病率较 高 ,已经成为世界性公 共健康 问题之 一 。近 年来从 分子生 物学角 度对 于破骨 细胞与 骨吸 收, 成 骨细胞 与骨形成 以及其 之间信号网络有 了较深入 的研究 ,并 由此研发 了多种靶 向药物 。骨吸 收抑 制剂包括 : R N L抗体 D n sma 、cs AK eou b — c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S r ai b r aa t i、整合素 仅 B 抑制剂 L0 0 47 4 c n -0 85 0 、组织蛋 白酶 K 抑 制剂 O aaa b ;骨形成促进剂包括 :硬骨素抗体 A 一8 、Dckp- 抗体 B Q8 0 d nct 等 i MG 75 i o f k 1 H 一8 、钙敏感受体拮抗 剂 C l lis a i t 等。本文对上述靶 向药 物及其分 子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 。 cyc [ 关键词 ] 骨质疏松症 ; 骨重建 ; 号转导通 路 ; 信 骨吸收抑制剂 ; 骨形成促进剂
中 图 分 类 号 :R 8 61 文 献标 识 码 :A
No e p r a h f r mo e u a i lg fb n e o ei g a d t r e e r g r o t o o o i v la p o c o l c l r b o o y o o e r m d l n a g td d u s f s e p r ss n o
m n c d :R N L at oy ( e o ma ) trs ecs iaei i t S rct i ) l it r hbt s etn l e A K ni a D n s b , yoi — ckn s hb o i u b u n r n i r( aaanb ,0 i n gi i iir e nn o ( -0 8 50 ) ctes hbt s( d nct ) e a.N vl nbl gnsi dvl m n ic d :sl ot L00 4 7 4 , a pi Ki i o O aaa b , t 1 oe aa ocae t n ee p etn l e c rsn h n n ir i i o u e i at ois( MG7 5 ,Dckp一 at ois( HQ8 0 ,cli snigrcpo C S at oi s( aey— ni de A -8 ) ik of ni de B 一 ) a u es eetr( aR) na ns C l l b 1 b 8 c m— n g t it
细粒棘球蚴延伸因子-1基因的克隆,测序及特性分析3

文章编号:1001-5949(2005)08-0510-03・论 著・细粒棘球蚴延伸因子-1基因的克隆、测序及特性分析3王 健,赵嘉庆,王娅娜,丁淑琴,赵 巍 [摘要] 目的 对细粒棘球蚴(E.granulosus)翻译延伸因子(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EF-1基因片段进行分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方法 从细粒棘球蚴原头蚴中提取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出细粒棘球蚴EF-1基因片段,与p GE M-T载体重组并转化E.C oli JM109,经筛选扩增获得重组基因克隆,再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
结果 成功构建了EF-1/p GE M-T/JM109克隆体系,测序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693bp,与已发表基因核苷酸序列相比,同源性为99%,推导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
结论 扩增获得的基因片段可能为细粒棘球蚴(E.granu2losus)翻译延伸因子EF-1基因片段。
[关键词] 棘球蚴病;基因,结构;克隆,分子;序列分析[中图分类号] R532.32 [文献标识码] ACloning and sequence analyzing of the EF-1gene from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of m ankind WANG Jian,ZH AO Jia-qing,WANG Ya-na,et al.(Ningxia Med.C oll.,Y inchuan750004,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 o obtain and analyze sequence EF-1gene,and lay bases for screening candidate antigen of echinococcus granulosus.Methods T otal RNA was extracted from protoscoles of cysts from humam.The specific primer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published nucletid sequence in the genbank database.The EF-1gene of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was amplified by RT-PCR and cloned into p GE M-T vector for sequencing and analyzing.R esults A cDNA sequence with an open reading frame of693bp has been amplified success fully by RT-PCR.C omparision of the DNA and amino acid sequence deduced from cDNA with the published EF-1gene sequence of echinococcus granulo2 sus in the genbank revealed99%identity samely.Conclusion Because the EF-1play an importante role in energy metabolism of E.granulo2 sus,EF-1gene gained from protoscoles can be used as candidate antigene gene to develope vaccine and its biological functions studying.K ey w ords Echinococcosis;G enes structural;Cloning molecular;Sequencing 细粒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影响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人兽共患病之一。
肝泡状棘球蚴病影像新进展

肝泡状棘球蚴病影像新进展依巴努·阿不都热合曼(综述);刘文亚(审校)【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4页(P1220-1222,1229)【作者】依巴努·阿不都热合曼(综述);刘文亚(审校)【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乌鲁木齐 83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肝泡状棘球蚴病影像新进展依巴努·阿不都热合曼综述刘文亚审校(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乌鲁木齐 830054)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551(2015)10-1220-04doi:10.3969/j.issn.1009-5551.2015.10.0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60232)作者简介:依巴努·阿不都热合曼(1983-),女(维吾尔族),硕士,主治医师,讲师,研究方向:包虫病的影像学诊断。
通信作者:刘文亚,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腹部疾病及包虫病的多模态影像学诊断,E-mail:dr_lwyykdx@163.com。
肝泡状棘球蚴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是由多房棘球绦虫幼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超声是筛查本病的首选影像检查技术,CT和MR对于本病的诊断及分期发挥着关键作用。
FDG-PET是目前公认的无创评价泡型包虫代谢活性的方法,能为适时终止服药治疗包虫病提供决策依据,然而PET-CT设备尚未普及,加之检查费用昂贵,限制了其在临床的普及应用。
超声造影、双能/能谱CT和功能磁共振成像等技术目前已经能够检测病变的血供情况及判断代谢活性,有望用于评价肝泡球蚴生物的活性。
肝泡状棘球蚴病(HAE)是多房棘球绦虫幼虫寄生引起的罕见疾病,此病流行于北半球,而囊型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引起,全球泛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棘球蚴病,肝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730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多房棘球蚴 2 骨桥蛋白 1 防控措施 1 转化生长因子β 1 1 被忽视的人畜共患病 1 肝脏 1 肝穿刺 1 肝泡状棘球蚴 1 流行现状 1 基质金属蛋白酶2 1 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因子(timp-2) 1 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 1 动物模型 1 中国 1
2014年 序号 1 2 3
2014年 科研热词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10 棘球蚴病,肝 推荐指数 1 1 1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科研热词 泡状棘球蚴 棘球蚴病,肝 放射免疫显像 大鼠 多克隆抗体 肝 破裂 白细胞介素23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17 棘球蚴病 染色与标记 寄生虫感染 外科手术 ~(131)ⅰ t淋巴细胞,辅助诱导 131ⅰ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肝包虫病 2 骨桥蛋白 1 阿苯达唑乳剂 1 边缘带 1 表观扩散系数 1 血管造影术 1 血液生理指标 1 血供 1 肿瘤坏死因子-α 1 肝脏 1 肝移植 1 肝泡状棘球蚴病 1 肝泡状棘球蚴 1 绵羊 1 细粒棘球蚴病 1 纤维化 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1 磁共振成像 1 白细胞介素5(il-5) 1 白细胞介素2(il-2) 1 流式细胞术 1 泡型棘球蚴病 1 治疗方法 1 治疗效果 1 棘球蚴病,肝 1 棘球蚴病 1 抗性 1 手术切除 1 对照研究 1 寄生虫病 1 多房棘球蚴 1 外科手术治疗 1 单核细胞 1 凋亡 1 免疫组织化学法 1 介入治疗 1 wistar大鼠 1 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ligand 1 1 mri弥散加权成像 1 immunocyto-chemistry 1 flow eytometry 1 echinococcosis 1
点头综合征可能是体内寄生的盘尾丝虫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反应_86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面对国内繁重的临床任务,如何将大量优秀的基础医学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不少临床医生仍需打一场名为“转化医学”的硬仗。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AME编辑部希望通过医学评论的方式,帮助一众有志于此的研究者全方位了解转化医学领域的优秀成果,拓展学术视野,激发研究思路,共促转化医学领域的学术繁荣。
顾兵、束永前、朱陵君主编团队随即携手汇编了转化医学领域最新的、重大的突破性进展,同时邀请国内外各个领域的多位知名专家对该研究及相关领域进行点评及心得分享。
《转化医学最新进展与专家评论》一书应运而生,现已正式预售。
下文推荐的临床转化研究为“点头综合征可能是体内寄生的盘尾丝虫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反应”,由桂琦(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总结整理,桂琦(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志鹏(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翻译点评。
但愿这份因医学评论而生的思维碰撞能为您带来灵光一现的火花。
研究总结原文标题:Nodding syndrome may be an autoimmune reaction to the parasitic worm Onchocerca volvulus刊载信息:Sci Transl Med. 2017 Feb 15;9(377). pii: eaaf6953. doi: 10.1126/scitranslmed.aaf6953在饱受战争蹂躏的南苏丹、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北部,上千名儿童突然患上一种神秘的重度癫痫症。
当接触食物或者低温时,这些儿童不受控制地点头,因此这种疾病被称为点头综合征(nodding syndrome)。
点头综合征是一种癫痫性疾病,好发于5~15岁儿童,典型的症状是失调性癫痫发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病症经常会恶化,让这些儿童患有严重残疾。
很多病儿死于营养不良、意外事故或继发性感染。
点头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和病因仍不清楚。
对环境神经毒素、营养缺乏症、遗传性疾病或者感染性生物的广泛调查仍无法得出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桥蛋白与棘球蚴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9-03-21T14:06:24.89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0月20期作者:田丰源1 杨金煜2 [导读] 棘球蚴病是棘球属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疾病,也叫包虫病。
骨桥蛋白(ostepontin OPN)是一种分泌型磷酸化糖蛋白田丰源1 杨金煜2 ( 1青海省大学;2 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西宁 81000)【摘要】棘球蚴病是棘球属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疾病,也叫包虫病。
骨桥蛋白(ostepontin OPN)是一种分泌型磷酸化糖蛋白,最早在骨基质中被发现,参与骨基质的矿化和中吸收。
OPN 作为一个重要的细胞因子,被广泛而深入地研究,从其所受调节的复杂多样性到其参与的各种病变过程中的复杂性,为各种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很多新的靶点和方向。
更加从而更进一步了解包虫病。
【关键词】骨桥蛋白棘球蚴病研究进展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0-0300-02棘球蚴病是棘球属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疾病,也叫包虫病。
目前公认的棘球属绦虫可分为四种,即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少节棘球绦虫和福式棘球绦虫。
引起人和动物棘球蚴病的病原体主要是细粒棘球绦虫引起的囊性包虫病和多房棘球绦虫引起的泡型包虫病。
我国以囊性包虫为主。
[1] 骨桥蛋白(ostepontin OPN)是一种分泌型磷酸化糖蛋白,最早在骨基质中被发现,参与骨基质的矿化和中吸收;OPN在免疫调节,炎症,寄生虫疾病、肿瘤发生和转移,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并在组织重塑、纤维化、免疫调节、炎症反应及肿瘤浸润和转移等多种疾病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7]近年来OPN的研究中发现与棘球蚴病的形成、浸润、生长、转移密切相关。
本文就骨桥蛋白与棘球蚴病的关系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2-6] 1.骨桥蛋白的分子与生理特点 1.1分子结构骨桥蛋白(opn)是一种富含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DG)序列的磷酸化糖蛋白,参与细胞信号转导,促进细胞粘附和迁移,并与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对分子质量(Mr)约44 000,约含300个氨基酸残基,具体大小取决于其翻译后的修饰程度,其氨基酸序列富含谷氨酸、丝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在不同天门冬氨酸残基位置上发生不同程度的磷酸化[6-9]。
OPN 分子内部含有一特殊结构谷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 RGD)序列,该序列是促进细胞粘附的蛋白质中的特有结构。
其自身序列中含有蛋白酶敏感位点,将序列中的整合蛋白和 CD44 结合位点开,凝血酶能通过识别片段中的糖原合成酶保守序列而水解 OPN,使其含有 RGD 序列的氨基端结构域活化进而磷酸化,与其受体整合蛋白(αvβ3 integrin)结合发挥作用[7-10]。
OPN 分子的氨基端区域与外分泌有关,羧基端参与粘附功能的调节[8] 不同种属的 OPN cDNA具有中度的同源性,但在羟基末端区域、氨基末端区域及含RGD 序列区域呈高度保守。
OPN 基因是一个独立编码基因,人 OPN 基因定位于第 4 号染色体,含 7 个外显子和 6 个内含子。
OPN 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细胞特异性,并且受多种生长因子、激素、原癌基因表达产物及肿瘤促进剂的调控。
[9-15] 1.2生理特点 OPN 是一种带负电的非胶原性骨基质糖蛋白,由多种组织细胞合成与分泌,最先是在骨骼中被发现,随后发现广泛分布于多种组织如:肾、牙、脑、膀胱、肌肉、软骨的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等。
[15-18] OPN 的主要功能有:①参与细胞的移动过程;②与钙离子有多种相互作用;③与骨的羟基磷灰石基质相结合,刺激骨的矿化[16];④RGD 序列结合于细胞表面,介导细胞-基质,细胞-细胞的相互作用;⑤破坏晶体网阵,从而抑制草酸钙晶体的增长;⑥刺激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参与对微生物感染的非特异性反应过程;⑦影响一氧化碳的产生、钙调节和基因的表达。
[19-22]OPN 作为一个重要的细胞因子,被广泛而深入地研究,从其所受调节的复杂多样性到其参与的各种病变过程中的复杂性,为各种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很多新的靶点和方向,但其详细作用机制和分子特异性等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虽然已经有人对 OPN 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有很多未解决问题,值得人们去更深入地研究。
[19-21] 2.骨桥蛋白与棘球蚴病的关系前期的研究发现骨桥蛋白在肝细粒棘球蚴外囊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主要分布于近虫体侧纤维囊壁(外囊),在外囊与外膜交界处可见巨噬细胞带,多数巨噬细胞胞浆内有骨桥蛋白表达,且骨桥蛋白表达阳性的囊壁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钙盐沉积,其在囊壁中的分布与骨桥蛋白的基本一致[22-23],提示骨桥蛋白与肝细粒棘球蚴囊壁钙化相关。
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骨桥蛋白在沙鼠肝泡型棘球蚴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主要分布于泡球蚴的生发层炎性细胞和部分肝组织中[30-31]。
研究还发现伴有胸廓淋巴结棘球蚴转移的肝脏泡型棘球蚴组织的骨桥蛋白阳性细胞检出率高于未发生转移的肝脏泡型棘球蚴组织骨桥蛋白在淋巴转移灶中的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泡型棘球蚴组织,从而推测骨桥蛋白可能在肝泡状棘球蚴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尤其是浸润性生长和转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张示杰、张萍等[22,32]等研究发现:OPN阳性表达可能与肝泡状棘球蚴的转移有关。
其机理可能为分泌的肝泡状棘球蚴细胞脱落后经静脉回流到达胸廓淋巴结部位,通过其RGD序列与该部位细胞表面的整合蛋白受体结合,并刺激其他细胞黏附因子和信号传导途径导致肝泡状棘球蚴细胞在远处器官中黏附集聚,在机体内环境和局部微环境适宜的情况下形成转移灶。
荔童等研究发现[30]抗 OPN 抗体对沙鼠多房棘球蚴病的侵袭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抗 OPN 抗体可能通过某种途径调控 TGF-β1 的表达,使其表达减弱从而降低侵袭性,但病理结构中并未有差异,这可能是因为 TGF-β1 可能在侵袭转移的动态过程中对多房棘球蚴产生影响。
OPN可能成为多房棘球蚴药物治疗中的一个靶点,其抗体抗多房棘球蚴侵袭性的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
展望综上所述,随着OPN研究的深人,作为药物治疗的新靶点,OPN受体正成为内科干预棘球蚴病方向,而OPN可用于棘球蚴的诊断、检测和判断预后。
影像学表现与opn相互结合和补充,可以更早、更准确的发现和诊断疾病。
目前,有关泡球蚴侵袭。
转移的机制以及与OPN等骨基质蛋白的关系亦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
[1]中山医学院,人体寄生虫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Heinegard D, Hultenby K, Oldberg A, et al. Macromolecules in bone matrix. Connect Tissue Res, 1989,21(1-4):3-11.[3]王秋琼. 骨桥蛋白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研究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4[4].韩涛,丁佑铭.骨桥蛋白基本特性及在疾病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06):554-556.[3] Jain S,Chakraborty G,Bulbule A,et a1.Osteopontin:an emerging therapeutic target for anticancer therapy [J]. Expert Opin Ther Targets,2007,11(1):81-90. [4] Rangaswami H,Bui Bulbule A,Kundu C.Osteopontin:role in cell signaling and cancer progtession[J]. Trends Cell Biol,2006,16(2):79-87.[5] El-tanani MK,Campbell FC,Kurisetyy V,et a1. The regulation and role of osteopontin in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and cancer [J]. Cytokine Growth Factor Rev,2006,17(6):463-474. [6] Takahashi K, Takahashi F, Tanabe KK, et al. The carboxyl -teminal fragment of osteopontin suppresses arginine -glycine -asparatic acid -dependent cell adhesion [J]. Biochem Mol Int,1998,46(6):1081.[7] Wai PY,Kuo PC. Osteopontin:regulation in tumor metastasis[J].Cancer Metastasis Rev,2008,27(1):103-118.[8]Jain S,Chakraborty G,Bulbule A,et a1.Osteopontin:an emergingtherapeutic target for anticancer therapy [J]. Expert Opin TherTargets,2007,11(1):81-90. [9] Rangaswami H,Bui Bulbule A,Kundu C.Osteopontin:role in cellsignaling and cancer progtession[J]. Trends Cell Biol,2006,16(2):79-87.[10] El-tanani MK,Campbell FC,Kurisetyy V,et a1. The regulationand role of osteopontin in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and cancer[J]. Cytokine Growth Factor Rev,2006,17(6):463-474. [11] Takahashi K, Takahashi F, Tanabe KK, et al. The carboxyl -teminal fragment of osteopontin suppresses arginine -glycine -asparatic acid -dependent cell adhesion [J]. Biochem Mol Int,1998,46(6):1081.[12] Wai PY,Kuo PC. Osteopontin:regulation in tumor metastasis[J].Cancer Metastasis Rev,2008,27(1):103-118.[13] Tuck AB,Chambers AF,Allan AL. Osteopontin over expressionin breast cancer:knowledge gained and possible implications forclinical management[J]. J Cell Biochem,2007,102(4):859-868. [14] Samant RS,Clark DW,Fillmore RA,et al. Breast caneer metas-tasis suppressor 1 (BRMSI)inhibits osteopontin transcription byabrogating NF-kappaB activation[J]. Mol Cancer,2007,6:6. [15] Vaidya KS,Welch DR. Metastasis suppressors and their roles inbreast carcinoma[J]. J Mammary Gland Biol Neoplasia,2007,12(2-3):175-190. [16] Lei H,Juan AH,Kim MS,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 Hoxc8 re-gulated transcriptional network in mouse embryo fibroblast cells[J].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6,103(27):10305-10309. [17] Rittling SR,Chambers HA,Mbers AF. Role of osteopontin intumour progression[J]. J Cancer,2004,90(10):1877-1881.[18] Brown LF,Papadopoulos-Sergiou A,Berse B,et al. Osteopentinexpression and distribution in human carcinomas[J]. Am J Pathol,1994,145(3):610-623. [19] 阚轩,鲁建光,金德均,等.骨桥蛋白和整合素 αV 表达与喉和下咽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J].肿瘤,2008,28(8):689-693.[20] 王立平,党耕町.骨桥蛋白在骨愈合中的基因表达[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8,30(4):355.[21] 孙爱军.骨桥蛋白在血管重塑中的作用 [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l,2l(6):474.[22]张龙,张示杰,曹玉文,吴向未,彭心宇,杨宏强,孙红.骨桥蛋白与肝泡型棘球蚴转移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1,29(01):33-36.[23]骨桥蛋白在肝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J]. 陆健,李克,卞建民,钱晓峰,蔡永东,姚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9)[24]骨桥蛋白在肝细粒棘球蚴外囊壁中的表达[J]. 李建辉,彭心宇,周宗瑶,吴向未,张示杰,牛建华,孙红.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6(03)[25]原发性肝泡球蚴动物模型的建立[J]. 张金辉,温浩,刘章锁,苗玉清.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0(01)[26]骨桥蛋白在肝包虫动物模型外囊壁中的表达[J]. 杨岳,彭心宇,张示杰,李建辉,杨宏强,孙红. 农垦医学. 2007(03) [2]骨桥蛋白在肝细粒棘球蚴外囊壁中的表达[J]. 李建辉,彭心宇,周宗瑶,吴向未,张示杰,牛建华,孙红.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6(03)[27]抗骨桥蛋白抗体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J]. 韩梅,张永钢,温进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6(03)[28]肝泡状棘球蚴病合并肺、脑转移[J]. 郭永忠,丁木拉提,朱马拜,高永盛,初伊明,温浩.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5(07)[29]肝包虫囊肿周围纤维囊壁病理结构的再认识[J]. 彭心宇,吴向未,张示杰,牛建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5(03)[30]]荔童,吴向未,张永国,高亮亮,曹玉文,孙红,张示杰.抗骨桥蛋白抗体对沙鼠肝多房棘球蚴组织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3,31(06):450-453.[31]高亮亮. 抗OPN抗体干预沙鼠肝泡球蚴组织细胞因子长期观察结果及意义[D].石河子大学,2013.[32]张萍,邓勇,樊海宁,王海久,乜国雁,阳丹才让,王聪,郭新建,李伟.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与肝泡型棘球蚴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33):3989-3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