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新品种_托拉米_引种报告
介绍4个树莓新品种

其 定植方式 干 I I 度同莎 妮 该品 种植 株 发达 、 粗壮 , 树冠 呈 南状 , 枝 条半 7 1 : 张, 刺发 达 且锋利 , 惭集 。 白化可 孕 , 果 实为聚 合果 , K 锥形 授粉 树更佳 在 河 成熟 果紫黑 色 , 实心
发, 芽轴从地 面伸 l 叶 | , 4月上 中旬开始 展I 1 P 。 根 芽萌发 出
I
莎 ■ H 十 ~ r
红或紫黑 色 , 柔软多汁 , 呵溶性 形物 含 1 0 %, n r 滴 定 0 . 6 9 r / r , 果实 味道酸 甜 叮 ¨, 果香 味浓 .果 肉黏
2 凯 欧
2 0 l 1 通过j l I 『 I { = i 省级 认定的黑 德一 I 『 1 种 t : - , f H - B 或吲 形 , 果个较 一敛 , 成熟 实长 …
供 不 应求
我 罔树每 枝培 始于 l 9 1 5年 , 南俄 滨海 地 侨 民
引 入黑 龙江 省 尚志 市 2 0世纪 8 0年代 开始 在 r t 1 『 。 辽 宁、 林 、 黑龙江 、 山东等部分地 I 天 大 面积栽培 树每 树 莓 我 同的栽培 历 史较 短 , 但 是 日前 发展势 头较 i 盂, 现 将『 t 】 罔农 业科学 院郑州 果树研 究所选 育 的 4个树莓 新
米X ( 2 . 5 ~ 3 . 0 ) 米, 行 向以南 北走 向较 好 , 带宽 9 0 ~ I o 0厘 米, 每亩定植 3 0 0 ~ 3 2 0株。 该品 种 生长 势较 强 , 植 株茎 发 达 、 粗壮 , 枝 条半开 张. 萌 芽力强 , 刺发达 且锋 利 , 密集 。 I " 1 化可孕 , 配置授
恢, 种粒极 小 . 町食 牢达 9 " 7 . 5 %, …汁牢 9 4 . 7 8 c /  ̄ , 鲜 食品
树莓新品种--‘新红1号’选育报告

当年小苗需留地越冬,在土壤即将封冻之前的几天,为防止土壤露风冻伤苗木根系,浇封冻水1次,达到湿透土层25cm 。
为防止寒风侵害产生抽梢,可在主风向每隔50m 夹1道防风障,达到减缓风速作用。
2.6稀植移栽清明季节当天气转暖后,在4月20日左右,把幼苗起出进行倒茬移栽,移栽前需进行修根,修去垂直根和侧根较长的部分,大致修去垂直根或侧根长度的1/4左右,以防止移栽中出现窝根现象。
采用垄作移栽,垄距50cm ,株距20cm ,肥水管理与第1年播种苗相同。
2.7苗木出圃苗木倒茬移栽后,翌年秋季苗木落叶后能够达到苗高70cm 、地径0.4cm ,可进行山地造林或培育大苗。
3小结鸡树条荚蒾种皮致密,透性较差,加之种胚需要生理后熟,因而不进行必要的处理很难提高播种出苗率。
采种后的湿沙藏和上冻前的土坑层积处理,能够显著树莓新品种———‘新红1号’选育报告刘文浩(辽宁省国有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林业科技示范林场,辽宁阜新123100)新红1号’是‘海尔特兹’(秋果型)树莓的实生变异品种,于2009年发现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林业科技示范林场树莓园。
该品种具有长势强壮、抗逆性强、果实品质优、丰产性好等特性,综合性状超过‘海尔特兹’树莓,为优良的树莓新品种,可在阜新地区栽培与大面积推广。
2016年被辽宁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良种。
树莓;新品种;选育;枝条;生长;产量色,花冠直径。
调查枝条枝粗、枝高、节数、萌发期、根蘖数、现蕾期、始花期、始熟期及采收期;果枝花序数、坐果数、小区产量,以666.7m 2实际留枝量计算产量。
调查茎腐病、灰霉病病情指数。
总结苗木栽植、整形修剪、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要点。
果实及枝条感病分级:0级,无感病;1级,感病1/4以下;2级,感病1/4~1/2;3级,感病1/2~2/3;4级,感病2/3以上。
病情指数=∑[病枝(病果)数×级数]/[调查总枝(总果)数×最高分级级数]×1003选育结果3.1果实性状果实短圆锥形,红色,平均果重3.3g ,大果重5.7g ,单果略大于阜新地区主栽‘海尔特兹’树莓。
红树莓栽培技术

红树莓栽培技术作者:刘念明来源:《西北园艺·果树专刊》 2014年第2期刘念明红树莓(R.idaeus L),蔷薇科悬钩子属多年生落叶半灌性果树,国际上称之为“第三代水果”(第一代水果有梨、苹果、橘子、桃、李、杏、葡萄等,第二代水果有猕猴桃、草莓、山楂等;第三代水果有树莓、蓝莓、唐棣、沙棘等)。
果实为聚合浆果,色泽鲜艳,柔软多汁,酸甜芳香,口感极佳,鲜果或加工饮品具有食药两用价值,目前国内外市场上鲜果年需求量在500万t左右,但供应量不足200万t。
1 生物学特性1.1 植物学特性红树莓是孽根性灌木,处于灌木与半灌木之间,由地下部分的根和地上部分的茎、叶、芽和花序、果实组成。
1)根。
根系大多数分布在5~40 cm土层内,由生在新茎上的不定根(也称孽根)和侧根组成。
侧根分布在15~40 cm土层内,生长年限较长(一般可达10年左右),粗度1~2 cm,开始呈浅褐色,逐渐变成深褐色。
须根主要着生在新茎产生的不定根上,侧根上须根较少。
2)叶。
羽状复叶,由3~5个小叶组成。
叶形有卵形、披针形,顶部小叶片呈宽卵形。
叶缘锯齿状,叶面绿色,叶背灰白色,有白色茸毛。
叶柄5~10 cm长,带有小皮刺。
3)花果。
红树莓的花芽为混合芽,着生在当年新茎叶腋里。
8月下旬分化,下年长出较长的结果枝。
花序为总状花序。
花属两性花,结果率较高,初花期在6月中旬,可持续10~15天。
果实着生在突起的花托上,柔软多汁,不耐贮运。
1.2 生育期分防寒解除期、萌芽期、基生枝生长期、开花期、果实成熟期、休眠期共6个时期。
1.3 对环境的要求1)水分。
春季解除防寒后需充足的水分,土壤含水量达到70%以上为宜。
花期水分过多会降低地温,影响正常授粉。
果实膨大至成熟采收是需水最多的时期,要求土壤含水量达到80%以上。
果实采收后是基生枝旺盛生长期,要求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以上,以促进枝条成熟和花芽分化。
2)光照。
对光照非常敏感,光照充足时生长旺盛,叶片厚、色深,花芽发育好,果实含糖量高,品质优良。
树莓引种及栽培技术初探

树莓引种及栽培技术初探
熊红;王立新
【期刊名称】《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1(000)004
【摘要】树莓在我国南北方均有生长,北方虽有栽培,但因品质较差,未能形成商品。
由于树莓果实富含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保健物质,被誉为“第三代”水果。
树
莓果实除鲜食外,加工制成果汁、果酱、冰淇淋、奶酪等产品,在国际市场深受欢迎,供不应求。
栽培树莓投资少、效益高、时间短、见效快、适应性强,是适合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优良果树。
然而,目前我国对树莓的研究较少,无论是品种培育还是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都少见报道。
本文在成功引种栽培树莓品种Williamette(威廉米特)和Meeker(梅凯)的基础上,介绍树莓栽培的特点。
【总页数】2页(P9-10)
【作者】熊红;王立新
【作者单位】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四川西昌 615013;四川西昌 615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63.2
【相关文献】
1.树莓引种及栽培技术初探 [J], 熊红;王立新
2.树莓的引种及繁殖栽培技术 [J], 王浩佳
3.‘龙园秋丰’树莓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J], 王升;魏鑫;王宏光;刘修丽;谭永军;刘成
4.'龙园秋丰'树莓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J], 王升;魏鑫;王宏光;刘修丽;谭永军;刘成
5.红树莓、黑树莓引种江西的表现及其栽培技术 [J], 辜青青;徐小彪;毛红英;范德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树莓新品种——'阜德1号'选育报告

树莓新品种——'阜德1号'选育报告刘金成【摘要】'阜德1号'是夏果型树莓'费尔杜德'的株变,于2009年发现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林业科技示范林场树莓园,平均果重4.3 g,采果期31 d,品质优良,2016年被辽宁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良种.现将其选育过程、选育方法、经济性状及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为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期刊名称】《园艺与种苗》【年(卷),期】2019(039)004【总页数】4页(P15-18)【关键词】树莓;新品种;选育【作者】刘金成【作者单位】辽宁省国有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林业科技示范林场,辽宁阜新 12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63.91 选育过程‘费尔杜德’为美国选育的夏果型红树莓品种,由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林业科技示范林场2009年从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引进夏果型树莓组培苗1000株,栽植于林场内树莓资源圃,栽植第2年开始结果。
2011年在‘费尔杜德’中发现了一个特异株,其性状与‘费尔杜德’有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为果个大、产量高、抗性强。
经连续2年的观察,该品种生长表现良好,性状表现稳定,确定其为优系,暂命名‘阜德1号’。
为鉴定评价其农艺性状,取外植体繁育组培苗,笔者于2014年分别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富荣镇、阜新镇及林业科技示范林场等地进行区域试栽,2016年进入丰产期,果实与母株表现一致,变异后的性状稳定。
2016年被辽宁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良种(编号:辽 R-ETS-RR-005-2016)。
2 选育方法2.1 果实经济性状调查平均果重、大果重、纵横径、聚合果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克明仪器厂生产的手持糖量计测定;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采用裴林试剂法测定;果实可滴定酸含量采用指示剂滴定法测定;果实VC含量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果实采收后当天测定,每个样品测定300 g果实。
提高树莓芽诱导成活的关键技术

提高树莓芽诱导成活的关键技术于丹【摘要】为提高树莓组培工厂化育苗芽诱导成活率,扩繁种苗基数,促进种苗品种更新,对不同外植体消毒方法和不同芽诱导培养基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海尔特兹、秋红、托拉米、菲尔杜德等树莓品种,用0.1%HgCl2处理3 min,接种在MS+6-BA1.5 mg L-1+IAA0.6 mg L-1诱导芽培养最好,成活率分别为73.33%、83.33%、70.00%和63.33%.【期刊名称】《防护林科技》【年(卷),期】2016(000)011【总页数】2页(P40-41)【关键词】树莓;芽诱导培养基;外植体消毒;成活率【作者】于丹【作者单位】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林业科技示范中心,辽宁阜新 12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5.13提高树莓芽诱导成活是组培工厂化繁殖建立无菌体系的基础,决定品种更新、扩繁种苗基数量,而用于树莓组培生产的材料,必须通过一系列的筛选试验后,找出芽繁殖系数高而稳定的条件及培养基,因此提高树莓芽诱导成活率是影响其品种定向生产,按时完成生产任务的主要原因。
1.1 试验材料阜蒙县林业科技示范中心院内树莓标准园内的3年生海尔特兹、秋红、托拉米、菲尔杜德带芽茎尖、茎段。
[1]1.2 试验方法本研究对阜新地区主栽的4个品种:海尔特兹、秋红、托拉米、菲儿杜德进行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选择植物的茎尖、茎段,在天气连续晴朗,树莓标准园湿度较低的10:00—11:00剪取树莓当年生枝条,剪取茎尖、茎段长度0.5~1.0 cm,留芽1~2个。
培养条件为组培室中光照培养,培养温度18~25 ℃,光照强度2 500 lx,光照时间12 hd-1。
1.2.1 不同消毒方法处理对不同品种树莓外植体的影响用流水冲洗2 h以上,拿到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冲洗30~40 s,无菌水冲洗3次,分别再用5%NaClO处理7、10、15 min和0.1%的升汞处理3、5、7 min,无菌水冲洗5次,统计无污染、无褐化的保存率。
树莓育种研究进展_王友升

收稿日期:2000-07-02树莓育种研究进展王友升 徐玉秀 王贵禧(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北京 100091)摘要 本文就树莓的种质资源,遗传结构,现代生物技术在树莓育种中的应用以及国内外树莓育种进展进行了述评;对国内外主栽品种及新育成的品种特性作了介绍,并对今后我国树莓的育种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树莓 育种 品种树莓是蔷薇科(Rasaceae)悬钩子属(Rubus.L)半灌木性植物,是一种重要的小浆果类果树,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态经济型灌木树种。
大约在16世纪,英国最先将欧洲红树莓(R.idaeus.L)进行人工栽培。
20世纪初,树莓的种植业迅速发展,在波兰、南斯拉夫、苏格兰、美国和加拿大等都有大面积的经济栽培。
但到20世纪50年代,由于苗圃原种质量差,病虫害严重以及手工摘果成本过高等方面的原因,树莓的栽培逐渐衰退。
近几十年来,树莓在遗传改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培育出了许多优良品种,特别是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树莓的研究与生产。
在国内,对树莓的育种也逐渐展开,目前主要集中在种质资源的调查和引种上,取得了一些成绩。
1 种质资源分布及分类全世界悬钩子属植物750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和寒带,少数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南半球。
在美国国家无性系种质资源库公布的悬钩子目录中,目前有利用价值的有143个种,1000多个无性系,来自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树莓17个种,336个无性系。
我国悬钩子属已报道的有194个种,其中特有种138个,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西南地区分布最为集中,但大都以野生状态存在。
悬钩子属植物种类繁多,各种间性状差异很大,根据外部形态分类比较困难,目前对该属的植物学分类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中国植物志》中将该属植物分为8个组,即空心莓组、常绿莓组、悬钩子组、木莓组、刺毛莓组、矮生莓组、匍匐莓组、单性莓组,其中前5组为灌木或半灌木,后3组为草本。
俞德浚将该属分为刺毛莓亚属、软枝莓亚属、大花莓亚属、空心莓亚属、实心莓亚属等5个亚属。
北方红树莓栽培技术

北方红树莓栽培技术摘要从品种选择、育苗、定植、水肥管理、越冬防寒、设立支架绑缚、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北方红树莓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红树莓;栽培技术;北方树莓属灌木型聚合小浆果,酸甜可口,富含维生素、氨基酸等。
现将北方红树莓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选择选用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抗寒、抗病、高产、优质、适合市场需求的红树莓品种。
宜选择菲尔杜德、威拉米特、托拉米、米克、宝尼、海尔特兹等夏果、秋果型红树莓品种。
2 育苗可在5—7月选择连雨天,将新发出并已产生不定根的根蘖苗移栽到另一块地里,株距35 cm,行距70 cm。
定植后对植株进行短截,保留3~4片叶,株高15 cm左右。
3 选地定植宜选择疏松肥沃、湿润但不积水的地块建园,最好有灌溉条件。
彻底清除树根、杂草、秸棵等杂物,平整地面,深耕或深松30~35 cm,耙平、起垄。
采用带状栽植,平地宜南北行;坡地的行向应与等高线平行[1]。
栽植密度根据品种的特性而定,行距为2.5~3.0 m,穴距为25~30 cm,栽植1.5万株/hm2为宜。
树莓可春、夏季雨天、秋季栽植,多以秋栽为主。
一般在10月下旬,苗木完全成熟木质化至土壤结冻前,以早栽为宜,栽后应全株埋土越冬。
挖直径15 cm、深15 cm的定植穴。
每穴施用有机肥1~2 kg和果树专用肥25~30 g,先把表土回填在穴底约10 cm厚,再把表土与上述肥料混合均匀填入穴里,然后再用熟化的土壤填平定植穴。
也可先把有机肥和果树专用肥置于穴底,把表土回填在穴底约10 cm厚,然后再用熟化的土壤填平定植穴。
苗木运到后立即栽植,埋土深度以埋过根际3~5 cm为宜,根系舒展,土壤压实。
沿定植穴外圈做土埂,直径30~40 cm,形成浇水盘,以便灌溉。
浇足定根水,定根水量为10 kg/穴,然后在上面覆盖1层土[2]。
4 水肥管理定植后保持土壤湿润,水分不足时需及时灌水,雨季防止栽植穴内积水。
适时松士,不宜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