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浅析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蕴
李清照花意象的研究报告综述

李清照“花〞意象的研究综述写作训练·文献综述写作训练·文献综述写作训练·文献综述写作训练·文献综述写作训练·文献综述写作训练·文献综述注释1薛健飞、杨爱东:?以〈清平乐〉为代表分析李清照的梅花情结?,载?XX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2禹媚:?论李清照咏梅词的人格情结与命运咏叹?,载?XX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3李荷蓉:?李清照咏梅词与宋代梅文化?,载?XX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4高磊:?论李清照的咏花词?,载?XX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5李娜:?柔情似水人淡如菊——浅议李清照的菊花词?,载?传承?2008年第4期6李平:?“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李清照词中“花〞意象的解读?载?XX师X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5年第1期7朱珠:?论李清照词的“不独雄于闺阁〞?,载?XX师X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8许秀芹、杨艳梅:?论李清照词审美意象的特征?,载?XX播送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9吕维洪:?愁——李清照咏花词的情感视点?,载?XX师X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10 X新文、X朝辉:?李清照咏花词探析?,载?XX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11王媛媛:?试论李清照词中“惜花人〞形象?,载?XX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12 X映光:?论李清照咏花词中的自我形象?,载?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13田恩铭:?花:李清照自我定位的意象分析?,载?XX师X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14杨冬梅:?花:李清照自我情感的外在表征?,载?学术交流?2006年第3期15 X晓舸:?诗路花语:李清照与狄金森咏花诗之比拟?,载?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16陈红梅:?片片菊相似,瓣瓣味不同——从〈醉花阴·重阳〉和〈菊花〉看中西方文化与思维方式?,载?XX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17彭国忠:?试论李清照词中的花草意象——兼论李清照词创作的低俗倾向?,载?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1期18彭曙蓉、都玉凤:?宋词中的落花意象及其对当代歌词的影响?,载?XX师专学报?2011年第1期。
论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

论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内容摘要]李清照钟爱于花,在她的词中,花作为主要的意象频频出现,这些“花”意象和词人自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隐喻和象征关系。
花地开谢枯荣贯穿在李清照人生的不同阶段,她把感情完全地融注在花的世界中,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不是单纯地咏物抒情,而是已经上升为词人的人生哲理与情感寄托,达到人亦是花,花亦是人的境界。
不同时期的花正代表着词人不同时期的心态和思想。
从“花”的意象中我们感受着李清照细腻的情怀和感伤的人生。
其笔下少女时期、少妇时期、寡妇时期,花的意象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李清照的生命流程及其蕴涵的深刻情感,本文试通过剖析她词作中的“花”意象来再现她人生各个时期的生命状态和情感历程。
[关键词]李清照词花意象意象作为古诗词中一种突出的文化现象,是中国文化特有的范畴,它很早就出现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与文论中。
“意”指审美主体的意识、心志、情义、旨趣等心理内涵,表现在艺术作品中,则指其思想含义、情理内容、精神境界。
“象”来自于物,又不是单纯的物,它是从具体的形象概括而来,不仅成为形象与想象的共名,而且积淀了具象思维的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意象主义者认为意象是主观选择、加工和创造而融入了情义和美感的有意味的形象。
将人的情思融入对意象地体察中,把它写成有知有觉有爱有恨的有情物,以形传神,从有限中传出无限。
中国的诗词是古代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历代许多文人地创作往往由“物”而引发某种深思或者情感体验。
而其中的“花”更是文人骚客的至爱,娇美的花带给他们许多的遐思,同时更是个人情感与品性的一种寄托。
屈原的“制芰荷以为衣服兮,集芙蓉以为裳”,李商隐的“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欧阳修的“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等。
在这些男性文人的诗词中寄寓了他们对于自我生命的一种深刻感悟。
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亦写了许多关于“花”的词,作为女性词人,她所显露的更多的是作为女性主体的生命经历和情感体验,与男性诗人有着微妙的区别,她的“花”比男性文人写得更为细腻、真切。
李清照词中“花”意象对其审美趣味的影响

李清照词中“花”意象对其审美趣味的影响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她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在她的词中,“花”这一意象是经常出现的,它给她的词作增添了丰富的审美趣味。
本文将从李清照词中“花”意象的具体表现和其对审美趣味的影响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李清照词中“花”意象的具体表现非常丰富多彩。
在她的词作中,“花”可以是具体的一朵花,也可以是花的香味、花的颜色、花的姿态等等。
比如《如梦令》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这首词以花和月为题材,表现出词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而《浪淘沙令》中的“低树横斜,小桥流水,妾心事,断肠处”则以花木流水来烘托幽怨之情。
在这些词中,“花”作为意象不仅表现了她对自然景物的敏感,更表现了她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情感的准确把握。
李清照词中“花”意象对其审美趣味有着深远的影响。
“花”在她的词作中往往被赋予了深层次的意义,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物,还是承载着词人深情厚意的载体。
比如《如梦令》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这句词中,“花”被赋予了流逝时光的象征意义,表现了词人对光阴的感慨和追求永恒美好的向往。
李清照对花的描述往往充满了情感的张力和生活的感悟,她以花为媒介,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切思考和对感情的真挚表达。
在《如梦令》中“但为君故,长更好,更无人像我的兔毛。
”“花”和“兔毛”被用作了借喻,表达了词人对感情的忠贞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花”意象的婉约曲折正是李清照词作中审美趣味的一大特点。
她对花的描绘往往巧妙地运用了婉约曲折的手法,富有诗意和幽默感。
比如《点绛唇》中“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通过“雨送黄昏花易落”的描写,表现了词人对世情的感慨和对人情的痛惜,展现了李清照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生活的理性把握。
李清照词作中对花的描写往往富有情感的张力和生活的感悟,通过花对人生的深刻把握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李清照词中“花”意象对其审美趣味的影响非常深远。
浅谈李清照的咏花词

《浅谈李清照的咏花词》开题报告1.选题的意义与价值: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婉派词人代表,她的咏花词不达意最能反映“别是一家”的艺术风格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人格魅力。
从文化的角度来讲,李清照的咏花词属真正的艺术作品,因为它们不仅表现了词人独特的经历和真贽的感情,也反映了中国妇女在那个时代的痛苦与悲愁,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2.论文主要结构与内容1.1序论:李清照的咏花词按其生命历程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少女竺字闺中,风格清新明丽;第二时期为少妇的幸福与别悉,伤感忧郁;第三时期为南渡后的晚年,沉郁凄怆。
1.2本论:(1)清逸淡雅咏荷花。
(2)超凡典雅赏桂花。
(3)寒霜冷傲雪赞梅花。
(4)凌霜傲雪赞梅花。
(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1.3结论:从内容上看,李清照舍弃对花柳庸俗浮泛的描写,而代之以真实感的抒发和对生活细致深刻的体会,并且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段将这种真挚的感情表现出来。
从语言上看,李清照以其惊人的才华,驾轻犹熟地创造了清新流畅、明白如话的语言,浅显易懂,朴素淡雅。
从审美上来看,李清照的咏花词不达意具有含蓄美的特点。
总之,从文化论的角度来讲,李清照的咏花词属真正的艺术作品,因为它们不仅表现了词人独特的经历和真挚的感情,也反映了中国妇女在那个时代的痛苦与悲愁,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3.参考文献:①郑孟彤《李清照词赏析》[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②张文生《李清照论稿》[C]远方出版社1998年版③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④褚斌杰《李清照资料汇编》[M]中华书局1984年版⑤朱立元《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浅谈李清照的咏花词》的写作题纲1.中心论点:词中有审美情操的自然流露,有人生哲理的深厚蕴含,有忧国之情的沉痛抒发,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2.序论:李清照的咏花词按其生命历程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少女竺字闺中,风格清新明丽;第二时期为少妇的幸福与别悉,伤感忧郁;第三时期为南渡后的晚年,沉郁凄怆。
李清照词中“花”意象对其审美趣味的影响

李清照词中“花”意象对其审美趣味的影响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她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
她以眼明手快、情感细致的文笔,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凝聚在“花”这一意象之中,表达了她对人生、爱情、自然等多方面的感悟。
李清照的词中,花的意象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她的审美趣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花的意象在李清照词中的重要性李清照的花是一种典型的“游离状态”的东西,它既随风摇荡,又随着季节更迭而盛衰。
她在《如梦令》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这首词中,藕花就是一种“游离状态”的存在,它既代表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又体现了人生的幸福与快乐,这种双重性也体现在了李清照的审美趣味之中。
李清照的词作中,花的意象对她的审美趣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她的笔下,花既清新可爱,又娇艳多姿。
这种双重性的存在使得李清照的情感体验有了更加细腻、深刻的表达方式。
1. 清新可爱的审美李清照的花意象往往具有清新可爱的审美。
花的形态、颜色等特征被李清照用来描绘心情和情感,既能传达诗意,又能营造氛围,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清新可爱的生命之美。
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李清照写道:“寻遍桃花仙女庙,也无踪迹。
空馀梦想,当年旧事。
画楼西畔桂堂东,长记平山堂是寄。
扫妆娟,独倚阑,未肯教伊斟酒。
金炉香暖玉烬销,绿鬓朱颜殢酥胸。
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把西湖十景中的平山堂和“桃花仙女庙”联系在了一起,通过花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旧事的怀念和对生命的珍视。
其中的“黄花”,不仅是一种花卉,更是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呼唤,这种清新可爱的审美趣味正是体现在这里。
2. 娇艳多姿的审美李清照的花意象也取决于娇艳多姿的审美,这种审美体现在她用花描绘人物或表达情感时。
在她的词作中,花是一种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形象,它既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
在《浣溪沙·带来百花图闹市》中,李清照写道:“带来百花图闹市,可能几人曾识。
李清照词中“花”意象对其审美趣味的影响

李清照词中“花”意象对其审美趣味的影响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以其清新婉约、洒脱深情而闻名于世。
在她的词作中,花的意象是一个常见而又重要的元素,对她的审美趣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花在她的词作中不仅仅是一种形象的描绘,更多的是成为了情感和意境的象征,为她的词作增添了更深层次的韵味和内涵。
李清照对花的审美趣味体现在她对花的描绘上。
她在词作中常常以花为比喻,来描绘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心境。
“花”在她的词作中既可以是柔美细腻、娇媚艳丽的,也可以是沉郁萧瑟、凄凉凝重的。
在《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夜如何?夜已很,闺中月”,她用“花自飘零水自流”来表达自己离愁别绪的凄凉心境。
这种对花的描绘,不仅仅是对花本身形象的描绘,更多的是对情感和心境的抒发,展现了她细腻婉约的审美趣味。
李清照对花的审美趣味体现在她对花的意境的塑造上。
在她的词作中,花常常被赋予了丰富的意义和象征。
在《浪淘沙令》中,“别时容易见时难,若容相见会相欢。
一笑春风吹柳花,独自不如他人醉”一句中,她以“一笑春风吹柳花”表达了对离别的深情,对重逢的期盼。
花在她的词作中常常被赋予了相逢离别、爱情悲欢、人生冷暖等丰富的情感和意蕴,在她的词作中成为了情感的象征和陪衬。
李清照对花的审美趣味还体现在她对花的抒发上。
她在词作中常常借花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内心的感受。
“著意词章风到处,何须檀板催金尊。
可堪孤馆闭春寒,杖藜徘徊,柳暗花明,夜深更卷舒云”一句中,她以花的明暗、昼夜来比喻人生的冷暖和沉浮,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思量。
花在她的词作中常常成为了她情感的载体和抒发,为她的词作增添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情感。
李清照作品中的花意象

李清照词的意象分析

李清照词的意象分析李清照词的意象分析一、李清照词中花之意象在李清照现存的四十多首词中,颇多自然意象,竟有三十五首词写到花,花这频频出现的意象,在她词的意象系统里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
如海棠、梅、菊、桂、荷、银杏、芭蕉、丁香、梨等等,花之意象几乎篇篇出现。
其中写梅十三次,荷花四次,菊三次,桂花二次,海棠二次,梨花二次等,几乎全是在人们意识里风韵独特、毫无媚俗之态的花种。
然而,花在李清照的笔下,不是纯客观的自然物,而是浸透着词人深情、景情相融、与词人心灵交感的“情”化了的“花”,“人化”了的自然物。
这位好与花为伴的女词人把她杰出的人格精神及特殊时代背景下种种际遇的复杂体验都潜注于对这些花的描写之中,使她成为一个独特的“花间”女性词人。
从李清照对花的意象的描绘上,能体验到她的内心的情感:她在早年,抒欢乐之情;中年,抒离别之情;晚年,抒忧凄之情。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称屈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那么,李清照不是简单地把最能引起视觉刺激的花采入词辞随物而变化,这是人之常情,因此,李清照独特词风的形成,固然是与其先天的性别、性格和后天的家庭环境的熏陶、学养、才识等诸因素分不开的,但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的心理,敏感入微的体察、捕捉外物入词,以神工妙笔对花之意象描摹刻画,也是形成她词风独具一格的重要原因。
早年的李清照,天姿聪颖、潇洒不羁,虽囿于狭小的深闺庭院,但有远大的抱负理想,这从她早期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可见。
婚后,多情善感的李清照,即使与丈夫暂时的分别,在她的笔下自然写出的是伤别离的离情词。
南渡以后,李清照流离至建康(南京),此时,气质非凡的李清照诗兴不减当年,还常与丈夫出门郊游觅诗句。
宋人周辉记云:“顷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觅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
”你看她“直欲压倒须眉”。
明诚病逝,给李清照沉重地打击,显然使她的词风随着时代和个人命运的巨变而由前期的清丽妍媚变得凄婉幽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
浅析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蕴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极其少见的女性词人,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以词著称于世,兼工诗文,用兼有词论,在文学史上有崇高声誉,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之说。
且看不同各时代文人对李清照的评价:
正宗易安第一,旁宗幼安第一(明人徐士俊)
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清人王士禛)
称古今才妇第一,不虚也(明人陈宏绪)
闺秀词惟清照最优(明人周济)
“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枝)女儿花。
”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清人沈去
矜)
她是乐府词坛最有力的健将,乐府词的发展,至她始达于最高的造诣与成功(民国胡云翼《中国词史略》)
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在意境一方面,在风格一方面,都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民国郑振铎《中国文学史》)
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四库提要》)
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
(《白雨斋词话》)
自宋代以来,人们就开始重视对李清照的研究了。
建国以来,文人更是对李清照予以极大的关注,文革以后,对李清照的研究掀起了一个高潮,《李清照集》、《李清照集校注》、《重辑李清照集》、《李清照资料汇编》等为学界提供了基本的研究材料,王延梯、陈祖美的同名专著《李清照评传》分别系统地对李清照的一生及其创作作了传记和评述,济南市
社会科学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李清照研究论文集》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的《李清照研究论文选》分别荟萃了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叶对李清照研究的主要文献,并分别列出了1924年至1984年的有关研究文章170多篇。
以后,又有大量研究李清照的文章和专著问世。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步入了改革开放的年代,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李清照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如果把20世纪李清照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的话,从20世纪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共发表论文24篇,出版专著4部,揭开了20世纪李清照研究的序幕(据周桂峰《李清照研究回顾与展望》,《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0
年第3期)。
从1949年到1966年,李清照研究出现了崭新的局面,这一时期,先后发表论文约70篇,专著3部(据徐北文编《李清照全集评注》,济南出版社1990年版)。
特别是从1959年到1964年长达六年的李清照学术大讨论中,对推动李清照的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粉碎“四人帮”以后时至今日,李清照研究已走过二十多年的历程,在这二十多年里,据不完全的统计,发表的研究论文约300篇,出版各类专著及资料汇编约10部之多。
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者努力拓展研究的领域和空间,从而使李清照研究出现了真正繁荣的局面。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李清照的研究又兴起了一个新的高潮,研究的力度更大,范围更广,挖掘更深,呈现出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研究态势。
仅以目前查见的资料统计,就有研究专著近20部、研究论文700余篇。
限于篇幅,本文拟对近十年来专家、学者对李清照歌词的研究作一个综合性的分析和评述,以观照易安词研究的进展和现状,评析其意义和得失,揭示这一研究的路向和趋势。
当然,所谓李清照的研究,主要地也在于对其歌词的研究。
研究热点:跳出以往一直延续的框架
长期以来,对李清照的研究评价一直都侧重于对其思想和社会意义上研究,不免会受到当时的政治和社会观念的影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跳出了这一直延续的框架,继而从纯艺术的角度去研究,去全面的比较李清照诗词的艺术性。
不少研究者对李清照的研究方向都在其的咏物词,其中最多的是关于李清照词中对花的咏叹,如岳毅平的《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何红梅的《李清照的咏花词》,专门评述李清照以花咏物的深层意蕴和艺术水平;何茂颐的《浅析李清照菊花词的思想内容》在乎于李词“满地黄花”和“瘦比黄花”意境的分析;杨海明的《诗、酒、茶、梅、菊及其他——谈李清照词中的“雅士”气息》则揭露出李清照词浓郁的“雅士文化”,挖掘的深度又明显地进
了一层。
而李宗坡《论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则把李清照词中各种花的形象一一举出来,总的分析花意象所蕴含的深层意蕴,借此来更好的理解李清照词的的艺术魅力。
研究意义及依据: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辉煌的作家之一,在女性作家群中堪称巨匠,几乎没有哪一位妇女能与之匹敌,尤其在男性作家独霸文坛的封建社会,她的创作成就和艺术造诣更显得难能可贵。
特别是她的词,因此,研究李清照及其词的各种研究,自有特别而又深远的意义。
第一,李清照的词善于以新颖的形象抒发情感,语言清新明快,流转如珠,形成了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
研究李清照词中花的形象,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李清照在词中所赋予的情感及词的艺术特色,了解这一艺术特色所带来的意境及美感。
第二,李清照生当宋代南渡前后,前期多写爱情生活和心理,清丽婉转,韵调优美;后期多写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情感深沉。
研究李清照词中花意象所蕴含的深层的“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南渡前后的那段历史及其各类人物尤其是文人们的生活、创作和心路历程。
总体而言,近十年来李清照歌词的研究确实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其不足和良芳不齐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这也正是我们在今后研究中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李清照词中各种被赋予内涵的花
李清照那不堪的命运及其颠沛流离的南渡生活
历史上对李清照词中花的各种阐释
李清照咏物惜花的艺术手法
三、研究方法及步骤
首先准备各种参考资料,再仔细阅读涉及到的重要文献资料,其次,初步构建研究框架,并向指导老师寻求意见,最后确定整理研究成果。
四、参考文献
《李清照诗词选》诸葛忆兵
《李清照词集》
《李清照评选》
《论李清照词中花之意象》张忠纲
《论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李宗坡
五、研究工作进度
第一个月先准备各种材料参考文献,二三个月阅读浏览资料文献,第四个月整理研究资料以及咨询指导老师,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