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李清照的愁情词——用

合集下载

浅谈李清照词的凄清孤苦愁怀

浅谈李清照词的凄清孤苦愁怀

课程论文题目浅谈李清照词的凄清孤苦愁怀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浅谈李清照词的凄清孤苦愁怀摘要:李清照资质聪颖,多才多艺。

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在词的创作领域内,占有重要地位。

她所留下的词作最令人注目的当数其中“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情。

李清照的人生体验尤其是凄清孤寂之愁怀在内心深沉的积淀,以靖康之变为分界点,形成两种不同的愁绪:前期是个人惜美易逝的闲愁、离剐难舍的伤愁、苦思肠结的怨愁;后期是流亡追昔的苦愁、怀国思乡的恨愁。

关键词:李清照;愁情词:闲愁;恨愁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骚客抒写过离愁别绪,但能把“愁”写得细致入微、情真意切、撼动人心者。

宋代词人李清照当属佼佼者。

李清照以她特有的女性视角和女性笔触去感知人生和抒写感情,使其词有着不同于一般男性词人之作的特色。

我们读李清照的词,但觉情致深远,缠绵悱恻,以凄楚幽咽之音,书写人世沧桑,好景难耐之感,沁人心脾。

李清照自幼受着浓厚的文学艺术空气的熏陶,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

十八岁时,与太学士赵明诚结婚。

婚后生活极其美满幸福。

这一时期作品中的愁绪,多是淡淡的、幸福的离愁。

后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自毁长城,之后,赵明诚应诏赴任途中中暑,身患痢疾,又误服药物,抛下爱妻,独赴黄泉。

国破家亡,词人既失去了故国和故乡,又失去了至亲的亲人,成了一个“孤舟嫠妇”。

因此,在她后期词作,再也无法一睹前期那样的情致,取而代之的是深沉的、无限痛楚的心音。

一、唯别愁而已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以咏闺思、寄闲愁、诉别情为主要内容,其风格含蓄委婉,迤俪清新。

早期创作的《如梦令》便含蓄的表达了少女特有的愁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留恋自己喜爱的春日美景,惋惜美好时光的逝去,焦虑于青春年华的虚度,淡淡的寂寞和愁绪的背后,隐然飘荡者一丝少女“思春”的情怀。

词人用对话构成情感的递进深入,用粗心的“卷帘人”来反衬自己的敏感细腻,将少女幽隐不可明说的情怀含蓄展示在读者的面前。

李清照词中情感隐喻的认知——以愁情为例

李清照词中情感隐喻的认知——以愁情为例
ma t e r i a l s f o r he t c o g n i t i v e me t a p h o r s t u d y . T h e r e u o n, f p r o m he t p e r s p e c i t v e o f c o g n i i t v e me ap t h o r he t o r y, t hi s p a — p e r t r i e s t o a n a l y z e e mo t i o n a l me ap t h o s r r e p r e s e n t e d b y s o r r o w i n L i ’S c i —p o e ms ,a s w e l l a s he t p r o c e s s e s a n d

7 2・
p r e s s i t . L i Q i n g z h a o ’S c i —p o e m s a r e m u c h c o n s t r u c t e d w i h t e m o i t o n a l me t a p h o r s ,w h i c h a r e s t r o n g s u p p o r t i n g
程序 和特征 。 二 、情感 隐喻

其中宋代 的婉 约词以抒发女性清新柔美 ,缠
绵惋恻之情而 自成一 派。作为婉约词派之宗 ,李 清照的词作更是 清新 婉转 。情思 曲折真切。其 中
尤 以表达 伤 时 感 事 ,抚 今 忆 昔 。孤 独 相 思 的愁 苦 悲凉 之情 最 具 艺 术 特 色 。然 而作 为本 是 无 声 无 色 无 形 无臭 存 在 的 的愁 苦 之情 ,其 表 达 的难 度 可 想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坛卓越的女词人,她的婉约词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李清照词全集》中49首词,几乎都写到了“愁”。

本人通过收集资料法,再通过归纳总结法,分析法等方法,对李清照不同时期愁情的表现进行探究,再现李词的悲剧审美意识。

一、爱痛边缘的离愁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二人婚姻可谓是两情相悦,志趣相投。

然而,婚后不久,李清照因父亲李格非被诬“元祐奸党”,公公赵挺之却升迁为尚书左右丞相,崇宁二、三年下诏书,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及有服亲为婚姻,使李清照受到牵连,她在京城已无立足之地,不得已与赵明诚离别,回到原籍山东投奔父母,从此时开始,词人的婚姻中就开始记下了一份“愁情”,不仅是情愁,思愁,更多的是一份浓浓的离愁。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相传这首词是李清照和赵明诚婚后不久便遭逢离别时所作。

《一剪梅》中,在这种季节,孤寂和冷清的环境中,词人“独上兰舟”,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一看到天上的大雁飞过,便马上想到鸿雁传书的故事,急切盼望丈夫也能捎来一封家书。

可待“雁字回时”,这日月对词人来说是多么漫长,多么难熬啊!作者由眼前的落花流水联想到人的愁情。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夫的,而想到两人思念,感情之深,思念之切,尽在言语中。

这种相思之情,离别之恨是无法排遣的,因而,“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份思念不言而喻,而那份离愁也自然无以言表。

二、金石丧失的哀愁浓厚的学术空气,美满的爱情婚姻,惬意的诗词唱和,霎时间便被战争敲得粉碎。

她先是从池阳到建康,后又从湖州奔洪州,洪州失陷,又奔台州,走黄岩,奔行在,并随南宋小朝廷由海道之温州,越州,又之衢州,赴杭州。

无限情愁物象间——由意象解读李清照词《声声慢》

无限情愁物象间——由意象解读李清照词《声声慢》
天 高 云 淡 , 一 段 幸 福 快 乐 的时 光 !而 此 时 爱 大 已 好 故 , 己流 落南 乡 , 目无 亲 , 单 影 只 , 依无 靠 , 自 举 形 无 旧 时相 识 之 重 逢 , 起 无 限 往 事 , 起 涌 卜 头 , 能 勾 一 心 怎
怎 敌他晚来风 急! 自产生 以来 , ” 酒 能激发豪情 , 带来 欢乐 , 但更多是愁苦的象征 , 自居易《 如 琵琶行》 醉不 “ 成欢惨将 别 , 时茫 茫江浸月” 柳永《 别 , 雨霖铃》 都 门 “
环境之冷清 , 心境之凄怆 , 营造 了~个徘徊低迷 、 婉转 凄楚 的情感氛匍 :然后 连用一系列意象 , 来抒发心中
无 限情 仇 爱恨 : 酒 :乍 暖 还 寒 时 候 , 难 将 息 三杯 两盏 淡 酒 , “ 最
雁, 是往昔熟悉 的老朋友 旧时” “ 是指南渡前期 , 自 这 然而然地勾起昔 日欢 乐生活场景 : 秋高气爽之 际, 词 人 与丈夫赵 明诚双 双携 手野外赏秋 , 观北雁南飞 , 赏
花, 本想采摘几只插在案头花瓶里 , 可走近一看 , 花儿
已憔 悴 不 堪 , 英 满 地 。 菊 花 这 一 意 象 , 际 上 有 两 落 实
层 含 义 : 是 以花 喻 人 , 淡 黄 、 削 的菊 花 , 受 秋 一 那 瘦 饱
能以酒来抵御秋 日的寒冷。但酒淡力乏 , 如何能抵御 得住这晚来 的疾风 骤雨带来的寒意 ?其 凄苦之情 自 不待言。二是 由情设酒 , 以酒来消除心头 的愁苦。那 “ 晚来 风急” 侵冷 了词人单 薄病弱的躯体 , 给词人 , 更
帐饮无绪 , 恋处 , 舟催 发 ” 留 兰 :清 照 词 中 的 “ ” 酒 意 象, 以南 渡 为 界前 后 期 所 承 载 的 内涵 各 不 相 同。 前 期

2020最新哀婉幽怨话心愁——解读李清照的愁情诗PPT 北京版[优质实用版课件]

2020最新哀婉幽怨话心愁——解读李清照的愁情诗PPT 北京版[优质实用版课件]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浓愁、哀愁
--沉郁凄凉
李清照创作以南渡为界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从愁 情角度分析:
前期词:家愁、情愁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后期词:国破家亡之忧 颠沛流离之苦
彻骨的凄凉、孤独 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触探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提示: 1、以散文的形式、语言描绘词的意
境,描摹其“愁之美” 2、针对典型语句、关键词语,触探
愁莫渡江 秋心拆两半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
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 道天凉好个秋。
• 十里亭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 •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愁莫渡江 秋心拆两半

愁绪满怀无释处 落笔成词泣鬼神——浅析李清照的愁情词

愁绪满怀无释处 落笔成词泣鬼神——浅析李清照的愁情词

首 词 中 , 都不 着“ 、 别 ” 字 , 笔 含 别 意 , 透 离 每首 离” “ 一 然 墨
纯真 优美 的爱情 之歌— — “ 盼夫 词 ” 以表现她 对美满 爱情 情 , , 幽隐婉 约地将 自己怀念丈 夫 的缱绻 愁 情表 现 的淋 漓尽 的追求 、 望 , 她专 一于 丈夫 之爱 的心 声 , 渴 传达 在伤 感 中流 致 , 色生香 , 余 音 袅 袅 , 真 词 浓愁 绵 绵 , 韵 悠 远 , 谓 是 神 可
香 冷金 猊 , 被翻 红浪 , 慵 自梳 头 。任宝 奁 尘 满 , 起来 日 上帘 钩。生怕 闲愁 暗恨 , 事 , 说 还休 。新 来 瘦 , 干 多少 欲 非 病酒 , 是悲秋 。休休 , 回去 也 , 万遍 阳关 , 则难 留 。 不 这 千 也 念武 陵人远 , 锁秦楼 。记 取楼 前流 水 , 念我 终 日 眸。 烟 应 凝
李清照 1 8岁嫁 给 赵 明诚 , 始 了她 忧 喜 参 半 的夫 妻 上人的消息 , 开 以慰藉离别相思之苦 , 却没有料到“ 此情无计 可消 除 , 才下眉 头 , 上 心 头 ” 却 。不 堪 离 别 的感 伤 , 胜 相 不 生活 。赵 明诚是 文学 才华和 文化 修养 比较 高 的年 轻人 , 懂
21 0 0年 第 0 期 1 ( 总第 12期 ) 9
世 纪桥
No 0 2 1 . 1.0 0
( e ea N .9 ) G nr o 12 l
愁 绪 满 怀 无 释 处 落 笔 成 词 泣 鬼 神
— —
浅析 李 清 照 的愁 情 词
仲 微 微
( 尔 滨 师 范大 学 文 理 学 院 , 龙 江 哈 尔 滨 哈 黑
重 把酒 黄 昏 , 出 了“ 道不 消 魂 , 卷 道 莫 帘 诗词 , 好收 藏历代 金石 书 画。二人 来 自于 近似 的家 庭 背 思 的落 寞 , 阳佳 节 , 尤 西 风 , 比黄花瘦 ” 人 的孤 苦 。清新 自然 的笔 触 , 蘸着 细 腻 饱 景 , 有相 互 习 染 的兴趣 爱好 , 又 妻子 得 到 了丈 夫 的赏 爱 和 尊重 , 同时也 醉 心 于丈 夫 的爱 好 , 妻 之 间还 有文 学 唱 和 夫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意象(1)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意象(1)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意象(1)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意象姓名:洪杰作班级:07级函授汉语言文学本科南安班学号:070133415指导教师:陈碧仙摘要:意象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更善于用一些典型意象来传达她的闺怨、国家兴亡忧虑、丧亲之痛及乡关之思。

她极好地继承了中国文学的比兴传统,更把这些意象的忧郁凄婉内涵发挥到极致,使她那幽密凄凉的情思得到寄托。

关键词:李清照词意象愁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作家。

她的成就主要在词上,一方面继承婉约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发展。

她的词婉约清秀,情真意切,语言清新自然,音韵优美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她善于移情于物,所写的客观景物,都带有主观感受,成为感情的载体。

她善于选用一些典型意象来传达她复杂的忧郁情调。

对于词活。

[1]“柳”这个意象时常令人有留念、伤感之情,那“烟柳”常触发诗人对如烟往事的回忆,常被用来抒发兴亡,在李词中更是如此。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此时已是元宵佳节,似应春意盎然,然而“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南歌子》)作者心中有的是对故国、对已往岁月的怀念和伤悼,纵有柳枝飞舞、春机入目,亦是徒增“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念奴娇》)的离恨。

即使“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蝶恋花》)柳萌梅绽,景色诱人,作者也无心观赏,面对大好春光,没有亲人陪伴,只得独自伤心流泪,被离愁折磨得坐卧不安,如痴如迷。

二、花开花落系忧愁李清照词中大量写到了菊花、梅花、桂花、梨花等这些自古以来就一直被咏诵的花,她不仅着眼于花草一类细部的东西,而且她更把生命心魂融入了所热爱的花草之中,与花为“媒”,与花共“舞”。

梅花是易安词中常见的意象,也是她的最爱。

在她37首词中(不含存疑词)写梅花的就有15首,这15首词中专咏梅花的就有6首。

但她所咏的梅花却不似一般文人所看到的傲立风雪中,她看到了梅花的残缺美,看见了梅花的娇柔。

李清照《月满西楼》的赏析

李清照《月满西楼》的赏析

李清照《月满西楼》的赏析李清照《月满西楼》的赏析导语:李清照的月满西楼作于与丈夫远离之后,寄托着不忍离别的伤感之情,以下是由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李清照《月满西楼》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李清照《月满西楼》赏析一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

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

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

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

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

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

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

“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

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

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

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

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

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

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花
花盛 乐景哀情 反衬
花衰 以花喻人 正衬

凄 苦 忧 愁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结论:酒是“愁”的象 征
表示凄苦、寂寞、惆怅
1、贺 铸《鹧鸪天》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 飞。
如 梦 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 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 渡,惊起一 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 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 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 红瘦。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 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惨然不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还包含了哪些情感?
伤: 半壁江山沦陷
恨: 统治者偏安一隅
痛: 悲: 苦: 忧: 与亲人天上人间 美满姻缘难全 晚年孀居,形影相吊 漫漫余生难捱
可以从哪些方面 鉴赏诗词?

找词眼 明词情 找意象 悟词意
一生寻觅,终生求美的李清照,将身致 残,把心撕碎,铸就无穷的美留给了人间
• 两世之交最伟大的 词作家,也是中国文 学史上最伟大的女 词人,在女作家中可 谓“空前绝后”,“不 徒俯视巾帼,直欲压 倒须眉”. • ——李清照
三当男 李行中 本李 色后 。主 沈 前, 去 此女 矜 太中 白李 ,易 故安 称, 词极 家是 ----
李清照:
(1084-1151), 号易安居士,山东济 南人,南宋杰出的女 词人。父亲李格非很 有学问,母亲王氏知 书能文,文学气氛浓 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 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 学艺术成就。
经过母亲同意,姐弟三人像出笼的小鸟,手拉着手跑出屋 去,登上了停靠在柳絮泉边的游船。 “开船喽!”弟弟一声呐喊,李清照立即奋力划浆, 船就沿着堤岸向前驶去。
“不好,天黑啦,再不回去,我们可要分不清东南西北, 回不了家啦!” “哎呀,回不了家,我们怎么办哪!姐姐,快走吧!” 弟弟带着哭声对李清照说道。 眼看天色越来越昏暗,李 清照也着急起来,连忙用力划动双桨。谁知因为心慌意乱, 小船竟闯进了荷花丛中,把躲在里面的水鸟吓得大声惊叫, 一齐“扑愣愣”地飞向夜空。姐姐和弟弟吓得变了脸色, 李清照却乐得大笑起来。 后来,李清照还专门写了一首《如梦令》小词,记下 了这次游湖趣事。
意象
化用诗句
情感
东篱
暗香盈袖
“采菊东篱下, 借酒消愁愁更 悠然见南山。” 愁
《古诗十九首》 触景伤情,菊 “馨香盈怀袖, 花再美,再香, 路远莫致之” 也无法送给远 在异地的亲人 西风卷帘 暗含凄冷之意
西风
如今识尽愁滋味
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李清照43岁时,给北宋王朝带来灭 亡之灾的靖康之乱,也彻底打破了李清照夫妇原本安定美好的生活。 这一年,金兵攻陷宋都汴京。次年(宋高宗建炎元年),徽、钦二帝 又被金兵掳到北方,北宋灭亡,朝廷南迁。此后,李清照进入了在南 宋生活的时期,即饱经飘零和苦难的后期。公元1127年(建炎元年)8 月,赵明诚被起用为建康(今江苏南京)知守,李清照也同到任上。 同年,赵家故里青州兵变,他们夫妇留在那里的十余屋珍贵文件全部 化为灰烬。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赵明诚被免职,将李清照送至 池阳(今安徽贵池)。忽又接旨,让他担任湖州(今浙江吴兴)知府。 赵明诚急忙赶去赴任,不幸途中病逝于建康。志同道合的丈夫突然故 去,对李清照是一个致命打击。她万分悲痛,大病一场。这时,金兵 南下,建康告急。她只得将南渡所带十五车书画的大部分托妹夫带往 洪州(今江西南昌)。不料,洪州又被金兵攻陷,这二万二千卷书籍、 画册全部丧失,只有李随身所带的数箱书画,得以保存。正当李清照 遭受这重重打击之时,有人又诬她通敌。为了表明心迹,李清照将留 下的全部宗器献给朝廷,并追随宋高宗逃亡路线,在公元1129年(建 炎三年)至1132年(宋高宗绍兴二年)的四年间,漂泊在杭州、越州 (今浙江绍兴)、明州(今浙江鄞县)、台州(今浙江临海)、温州、 金华一带。在元颠沛流离中,李清照身边所存书画珍品,再一次散失, 所剩不到十分之二、三。现传世的《金石录》所收的,就是这残余的 部分。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赵明诚(1081-1129),字德甫(又作德父), 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龙都街道)人,宋徽宗 崇宁年间宰相赵挺之之第三子。著名金石学 家、文物收藏家,生于宋神宗元丰四年 (1081年),卒于宋高 宗建炎三年(1129年) 。 赵明诚21岁尚在太学读书时,与李清照结婚。 崇宁四年(1105年) 十月授鸿胪少卿。大观元 年(1107年)三月,赵挺之去世,遭蔡京陷害, 被追夺赠官,家属受株连。赵明诚夫妇从此 屏居青州乡里13年。宣和年间赵明诚先后出 任莱州、淄州知州。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 起知江宁府。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移知 湖州,未赴,病逝于建康。
——杜甫《登
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 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
1、音乐美。 2、增强感情。
开头七组叠字怎样抒写感情的?

寻寻觅觅
结果
入手
体现
冷冷清清
引发
பைடு நூலகம்
眼前景
凄凄惨惨戚戚
愁情
感 情 若有所失 基 调 肃杀 哀 凄清 怨 凄 凄然寡欢 凉
孤苦无依
:
公元1101年,李清照 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 结婚。赵明诚爱好金石 学,且能诗词。婚后夫 妻恩爱,在学术上互相 切磋,艺术上共同砥砺 ,共同的爱好和兴趣, 使他俩成为“志同道合 ”、“相敬如宾”的爱 侣,过着平静的富于诗 意的幸福生活。
李清照被当代散文大家梁衡 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 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了北 宋和南宋。1125年,金兵始 侵北宋,1127年北宋灭亡, 44岁的她和心心相印的丈夫 赵明诚被迫从北方逃难到江 南,1129年8月,赵明诚染 病身亡,同年9月,金兵又 犯南宋,孤苦的她继续辗转 流离于江南,只身经历国破 家亡的痛苦。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 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 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 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 比黄花瘦。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 销金兽。”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 2、作者为何提到重阳佳节? 3、你认为上片最能表现作者 心情的是哪个字? 4、下片写了那些意象?试举 两例写出与之相关的词句。 5、“莫道不销魂”三句历来 为人称道,说说李清照这三 句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
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鸿雁 :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 的信使,所以常用来表达相 思
李煜《清平乐》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旧梦难成。
李清照《一剪梅》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 满西楼。
前期词:家愁、情愁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 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 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之 子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一 年重阳,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 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 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 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 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 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 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 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 "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是哪三句,陆德夫答:"莫道 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后期词: 国破家亡之忧 颠沛流离之苦 超越时空的孤独
浓愁、哀愁-- 沉郁凄凉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 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 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 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 许多愁。
声声慢
李清照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 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 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 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 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怎一个愁字了得
有一年夏天,气候非常炎热。一天下午,李清照做完 母亲布置的功课,就向姐弟建议到外面去玩。 “姐姐,捉迷藏去!看我一下子就能把你抓住。”弟 弟李hāng高兴得大声嚷嚷。 李清照听后,笑着摇了摇头。 “那就到后花园荡秋千去!比一比谁荡得又快又高。” 姐姐知道李清照爱玩秋千,又出了这个主意。 李清照听后,还是笑着摇了摇头。 “那你说玩什么好呢?”姐姐和弟弟同时眨巴着眼睛 问道。 李清照并不立即回答,只见她随手提起笔来。在纸上 写了“划船游湖”四个字。姐弟一看,乐得拍手大叫: “好主意!好主意!”
2、白居易《长恨歌》: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3、李煜《相见欢》: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4、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梧桐
梧桐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
煜《相见欢》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贺 铸《鹧鸪天》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公元1132年,李清照曾再嫁给张汝舟。因 张汝舟觊觎她手中的文物,又对她大加虐待,仅 三个月就离异了。晚年,李清照在临安(今浙江 杭州)过着孤独寂寞、凄苦悲惨的生活。但她是 一个有志气的女性,坚持笔耕不辍,将一生历尽 苦难的万千感悟,都写进了一篇篇诗词文赋,并 继承亡夫赵明诚的遗愿,出版了<金石录>。大 约于公元1155年(绍兴二十五年)之后,一代 才女李清照,满怀对丈夫的不尽思念,对故土的 无限眷恋,对文学的永恒钟爱,永远地离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