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论文

合集下载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探讨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探讨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探讨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的生物质废弃物,其综合利用对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本文将就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进行探讨,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一、农作物秸秆的资源价值农作物秸秆具有丰富的资源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质能源:农作物秸秆可以作为生物质能源进行利用,通过生物质颗粒、生物质燃料、生物质液体燃料等形式,为农村地区提供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2. 有机肥料:农作物秸秆可以通过堆肥、发酵等方式转化为有机肥料,为土壤提供养分,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农作物生长。

3. 化工原料: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化学成分,可以通过化工技术转化为纸张、纤维板、生物塑料等各种产品的原料。

4. 生物退化材料:农作物秸秆中所含有的木质素等成分可以通过生物技术转化为生物退化材料,用于替代塑料、降解环境中的有害物质。

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的资源价值,不仅可以减少农作物秸秆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纤维素化工利用技术:利用农作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化学成分,进行纸张、纤维板、生物塑料等产品的生产,是较为前沿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通过化工技术的转化,可以将农作物秸秆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为农村地区带来经济收益。

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化开发:未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开发,可以利用生物质能源技术、有机肥料技术、纤维素化工技术、生物退化材料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对农作物秸秆的全面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2. 高效利用:未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将更加注重高效利用,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设备改进等手段,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探讨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探讨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探讨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中所产出的废弃物,其综合利用可以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等多种作用,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进行探讨。

一、生物质发电技术生物质发电技术是将生物质能源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其原理类似于燃煤发电,但是生物质发电更加环保、清洁。

将农作物秸秆用于生物质发电,既可以有效地利用农作物秸秆,又可以将其转化为清洁的电能,实现能源的再利用。

其主要步骤包括:秸秆收集、压缩、破碎、加湿、发酵、气化和发电。

二、生物质热能利用技术生物质热能利用技术是将生物质能源转化为热能的过程,其主要用于供暖、热水、蒸汽等方面。

纵观我国的现状,农村地区主要采用的是烧柴火的方式供暖,而农作物秸秆的产量巨大,利用其进行生物质热能利用的技术,不仅实现了秸秆的综合利用,还可以改善农村供暖条件。

三、土地覆盖技术土地覆盖技术是将秸秆覆盖在土地表面,从而保持土壤湿度、减缓水和风的冲蚀、提高土壤肥力等。

农作物种植完成后,将秸秆覆盖在土地表面,可以起到覆盖作物的作用,从而对土壤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四、有机肥料制造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将秸秆转化为有机肥料,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农作物生长的能力。

有机肥料通过将秸秆先进行发酵,经过一段时间的生物降解过程,生成了高品质的有机肥料,可以循环使用,不但可以有效减少化肥的使用量,还可以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

五、工业用途除了以上的应用方向外,秸秆还可以用于工业用途。

比如秸秆纤维板是一种新型的环保材料,其制作原材料主要可来源于农作物秸秆,其优点在于不含甲醛等有害物质、密度轻、隔音效果好等,可以用于家居建材尤为合适。

综上所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关部门可以加大扶持力度,从政策和技术上支持农名村种植秸秆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步伐,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环境治理做出更大贡献。

关于秸秆利用的综合探讨

关于秸秆利用的综合探讨

关于秸秆利用的综合探讨【摘要】秸秆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剩余物料,对于农民而言是一种废弃物,但实际上却蕴含着巨大的资源利用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秸秆的利用方式及其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秸秆的来源和特点,然后讨论了秸秆的不同利用方式,包括作为生物质能源、土壤改良剂等。

接着分析了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技术,以及利用秸秆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最后探讨了秸秆利用的经济效益,并总结了秸秆利用的重要性与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关于秸秆利用的建议,旨在引起社会对秸秆资源利用的重视与关注。

【关键词】秸秆利用, 资源化利用, 环境影响, 经济效益, 重要性, 发展趋势,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秸秆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生物质废弃物,其主要来源于稻谷、小麦、玉米等作物的茎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秸秆的产量不断增加,传统的焚烧或堆积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秸秆的有效利用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对于农民来说,秸秆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可以作为畜禽饲料、堆肥、生产生物质燃料等多种用途。

由于秸秆的散装性、含水率高等特点,直接利用存在一定的困难。

研究如何有效利用秸秆,实现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我国,秸秆的综合利用问题尤为突出,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来解决。

当前,我国已经开始大力推广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如生物质燃料生产技术、秸秆压块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使用不仅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还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

秸秆的有效利用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秸秆的来源、特点,探讨秸秆的利用方式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可以为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明确秸秆的利用价值,探讨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秸秆资源,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通过研究秸秆的利用方式,分析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探讨秸秆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秸秆利用的经济效益,为推动我国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浅议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

浅议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

浅议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是指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所剩余的干燥杆秆、枝叶等农产品残余物质,也是农业废弃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随着农业技术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越来越重视,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秸秆的来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以及利用途径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秸秆的来源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作物种植的规模越来越大,农作物秸秆产生的总量也日益增多。

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的秸秆粮食作物的秸秆是我国农作物秸秆的主要来源,其中小麦秸秆占比最高。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农民利用化肥、农药等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普及,粮食作物的秸秆质量逐渐变劣,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浪费了资源。

2.棉花、油菜、花生等经济作物的秸秆棉花、油菜、花生等经济作物的秸秆也是农作物秸秆的主要来源之一。

这些作物的秸秆富含纤维素和矿质元素,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

3.果树、茶树等园艺作物的秸秆果树、茶树等园艺作物的剪枝、砍伐等过程中产生的秸秆也是农作物秸秆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秸秆含有多种有益元素,可以作为优质的有机肥料。

二、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保护生态环境农作物秸秆长期被当作垃圾处理,随意乱倒乱扔,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还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对远景环境的破坏。

2.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农作物秸秆可以作为优质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

同时,秸秆还可以用于种植菌类、蘑菇等农产品,可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3.节约资源秸秆可以用于生产木质素、生物质燃料等各种能源,可以减少对石油、天然气等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可以促进能源的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

三、利用途径目前,农作物秸秆的主要利用途径包括以下几种:1.制作有机肥料将秸秆进行堆肥处理,加入适当的农业有机物,可以制成高效的有机肥料。

16737784_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研究与分析———以东阿县小麦和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模式为例

16737784_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研究与分析———以东阿县小麦和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模式为例

秸秆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

近年国内对秸秆综合利用研究较多,如汪海波等[1]对我国秸秆的资源量和分布进行了研究,崔明等[3]对我国秸秆资源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冯伟等[2]从经济学角度构建了秸秆资源化利用效益分析的理论框架,徐康铭等[4]对我国粮食主产区黄淮平原的秸秆资源现状与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

东阿县是鲁西地区粮食生产大县,秸秆年均产量约60万t 。

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秸秆的燃料和饲料功能开始弱化,田间焚烧成为农民最“经济”的选择,不仅浪费资源、污染大气环境、破坏表层土壤营养,还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积极探索秸秆“五化”(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原料化)模式,逐步实现东阿县秸秆的资源化和商品化,对彻底解决秸秆焚烧和污染问题,改善村居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东阿县粮食生产、种植结构与秸秆资源量1.1东阿县概况与粮食生产现状东阿县地处鲁西平原,东依泰山,南临黄河,南水北调东线穿黄隧洞、引黄济津、引黄济卫工程渠首均在县境,隶属“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山东省聊城市。

土地总面积为729km 2,人口40.5万人,被誉为“万户喜鹊吉祥地,千年阿胶福寿乡”。

东阿县是传统的粮食生产大县,该县为典型的小麦-玉米轮作制度,常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约7.99万hm 2,常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7.33万hm 2,其中小麦和玉米一般年份种植面积分别为3.4万和3.2万hm 2,占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的90.04%。

1.2东阿县秸秆资源量东阿县农作物秸秆资源主要为小麦和玉米,其他作物(水稻、棉花、花生、大豆和瓜菜薯类等)由于种植面积较小,不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根据农作物秸秆资摘要:小麦和玉米秸秆富含多种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钙、镁等养分,是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

东阿县小麦和玉米秸秆年平均产量约60万t ,2017年通过建设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工程,积极探索出秸秆精细化还田、县乡村三级秸秆收储体系和青贮饲料等多种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小麦和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模式与运行机制,使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基本解决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五河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探讨

五河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探讨

五河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探讨摘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已成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难题,也是一大产业。

总结了五河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方式,提出了领导重视、规划利用、开发与研究并重、示范推广、禁止焚烧等对策措施,以期指导农作物秸秆的科学利用。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据统计,五河县农作物年产秸秆65万吨,其中30%用于农村燃料,20%的直接还田或过腹过田,8%作为工业或其他用途,剩余的42%未被利用,这些过剩的秸秆被丢弃在田间地头、场院房头,不仅占压大量的土地,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过剩的秸秆已成为社会反映强烈的一大“公害”,必经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式1.1打捆用作工业原料麦稻秸秆碾压后经打捆机打成一定规格的草捆作为商品对外地出售。

这是五河县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产业。

随着造纸、建材业的不断上马,对作物秸秆需求迅速增加,成为企业争购的抢手货。

过去麦稻秸秆之所以成为废弃物,是因为没有打捆机而使零乱散装的秸秆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更重要的是秸秆利用率较低。

现在山东、浙江、江苏等地小型造纸厂、轻型建材业、有机肥料厂等企业相继发展后,当地的秸秆无法满足需要,而打捆机的出现为秸秆作为商品参与流通成为可能。

据调查,我县已拥有各类打捆机68台套,每台打捆机可加工秸秆12~16t,全年可加工秸秆1 700~1 900t,收获后的秸秆每千克价格为0.08元,打捆后为0.15~0.20元,打捆机真是把秸秆变成了“黄金草”,有时秸秆生产淡季,往往供不应求,本地的秸秆满足不了加工需求,一些农机户就自发到周边乡、县农户家购买秸秆卖给加工者,提高了农民收入。

1.2作为有机肥还田利用作为有机肥还田利用是比较原始的利用方式。

方法主要有:一是秸秆堆沤还田。

利用夏季高温季节,把秸秆堆积,利用厌氧发酵沤制,所需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产出量少,成本低。

现在已发展推广应用催腐剂、酵素菌等快速堆沤秸秆,缩短了沤制时间,这种方法只适合农户小规模应用。

浅议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

浅议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

浅议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是指农作物收获后留下的茎、叶、壳等非食用部分。

在经过全球粮食产量的不断增长之后,秸秆产量也在逐年增加,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地处理和利用,会对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对农作物秸秆进行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具有多种方式,包括生物质能利用、农业生产利用和环境治理利用,并且国内外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也较为广泛。

生物质能利用是指将秸秆作为能源原料,通过生产工艺的加工转化技术,制造成燃气、液体燃料等,再进行能源利用的过程。

对于我国农村能源的供给而言,这种方式大有作为。

例如,生物质发电技术能够采用秸秆为原料生成生物质热能、生物质电能、生物质沼气等,并将这些转化为可供民生使用的能源。

此外,在农业生产方面,农作物秸秆的利用很多,例如作为农业有机肥料,可以大幅度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地力,增加农作物产量,缩短化肥、农药使用周期等。

一些农作物秸秆还被用于生产蘑菇等农产品,对改善农民经济收入、保护土地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秸秆还被广泛用于环境治理。

举一个例子,秸秆在水土流失治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强土壤结构及稳定性,从而减少土壤流失;同时,充当土壤覆盖物,可避免防风固沙,并降低自然环境的突发性灾害。

综上所述,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农村环境与生态风险,也可创造农村经济的增长点。

在秸秆综合利用的推广过程中,需要注意科学技术的应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同时,无害处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处理流程,避免产生环境污染问题。

莘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探析

莘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探析

莘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探析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农作物种植规模的扩大,农作物秸秆的产生量也逐年增加。

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利用途径和建议措施等方面进行探析。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首先,农作物秸秆是一种丰富的资源,可以用于生产能源。

将秸秆通过生物质发电、发酵产气等技术转化为电力、燃气等清洁能源,不仅可以解决农村能源短缺问题,还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推动可持续发展。

其次,农作物秸秆还可以用于生产有机肥料。

经过适当加工处理后,秸秆中的养分可以有效保存,并与其他有机物质混合制成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农药使用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此外,农作物秸秆还可以作为生物质材料,用于制造纸张、纤维板、木塑材料等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

然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

首先,受到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农户管理意识不强等因素的影响,农作物秸秆收集工作存在困难。

许多农户习惯于将秸秆直接焚烧,没有形成有效的收割、堆放和利用机制。

其次,由于农作物秸秆质量不一,含水率、碳氮比等参数差异较大,给综合利用带来技术难题。

在生物质能源利用过程中,需要对秸秆进行预处理,以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此外,秸秆在转化为有机肥料时,由于质量参差不齐,使得肥料效果难以保证。

最后,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而目前相关政策和产业链尚未完善,制约了其发展。

为了有效解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政策引导和金融支持。

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农户投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

金融机构可以提供低息贷款和专项资金,支持农作物秸秆生态工程的建设。

其次,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

加大对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力度,降低技术成本,提高利用效率。

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展示范项目,推广先进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论文 1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调查与建议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的生产方式和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作物秸杆传统利用的价值和地位急剧下降,秸杆污染的问题愈显突出。如何搞好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寻找变废为宝的新途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就此问题,我于近期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我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秸秆是农作物生产中的副产品,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微量元素等成分,是一种可供再综合开发利用的植物体资源。我市农作物种类多,产量高,秸杆资源丰富。按照农作物的经济系数测算,全市每年农作物秸杆总量为130万吨,其中小麦秸杆70万吨,占54%,玉米秸杆55万吨,占42%,其它5万吨,占4%。按不同作物收割方式测算,全市每年可利用农作物秸杆总量在100万吨以上,其中小麦45万吨,占45%,玉米50万吨,占50%,其它5万吨,占5%。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精神,加大工作力度,采取以疏为主,疏堵相结合的办法,全面推行了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 ,突出抓好机械化秸秆还田,大力推广秸秆堆沤还田技术,示范推广玉米秸秆青贮氨化饲料技术,积极利用秸秆作基料发展食用菌、开发新能源、发展秸秆气化、生态养殖等,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论文 2 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已全面启动。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我市秸秆综合利用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作为有机肥料直接还田 秸杆直接还田是我市近几年普遍开展并行之有效的一项工作。其还田方式有玉米秸秆机械还田、小麦留高茬、麦秸麦糠覆盖、堆沤还田等。玉米秸秆人工直接还田技术在我市推广较早,早在1978年XXX县XXX镇泥河大队就进行了试验示范,随后在全市进行了大面积推广,近几年机械还田也不断扩大。据XX县XX镇、XX镇和BB县BB乡、BB镇等地的试验表明,秸杆还田不仅有利于农作物增产,而且降低了劳动强度,培肥了地力,还可减轻病虫危害。实行玉米秸秆直接还田与未还田相比,小麦平均穗粒数增2.6粒,千粒重提高1.8克,亩增产8.8%。每亩还田玉米秸秆500公斤或一年两季秸秆还田后,相当于施用土杂肥2500公斤、碳铵11.7公斤、过磷酸钙6.2公斤、硫酸钾4.8公斤。一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提高0.05—0.23%,全磷平均提高0.03%,速效钾增加31.2PPM。土壤容重下降0.03—0.16g/cm3,土壤孔隙度提高1.75—7%。连续多年秸秆还田的耕地,不仅提高磷肥利用率和补充土壤钾素的不足,地力也可提高0.5—1个等级,平均亩增产幅度为15—20%。全市每年作为有机肥料直接还田秸杆总量约37万吨,其中,小麦机械化高留茬秸秆还田面积80万亩,还田秸杆量约30万吨;麦秸麦糠盖田面积5万亩,还田秸杆量有2万吨;玉米秸秆机械直接还田或堆沤后还田10万亩,还田秸杆量有5万吨。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论文 3 (二)秸秆养畜过腹还田 利用秸杆饲养家蓄或家禽,家蓄或家禽的废弃物沤制成有机肥还田,这是我市近几年推广的一种综合效益较高的利用模式。利用方式有,秸杆直接喂养、青贮后喂养、青贮氨化处理后喂养。利用的秸杆种类有,玉米、小麦、红薯、花生等。喂养的品种有,骡、驴、牛、羊、鹿、兔、鸡等。全市每年用作饲料的秸秆总量(包括处理和未处理的秸秆)4万吨,占秸杆总量的4%,每年可节约饲料粮0.5万吨。全市每年青贮秸秆2.2万吨,氨化秸秆0.8万吨(主要是玉米秸杆)。 (三)秸杆新型能源 随着省柴节煤技术的推广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秸秆沼气和秸秆热解气化技术在我市迅速推广,秸秆直接用作炊事燃料的目前在我市已很少。秸秆沼气和秸秆热解气化将秸秆生物能转化为热能,热效率比直接燃烧秸秆提高6倍,此技术是我市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的又一科研成果。目前,全市已建沼气池8000多座,农户使用秸秆气化炉800多个。2001年,市能源站、浚县能源站通过向上争取项目,在浚县黎阳镇付庄村建成了全市第一座秸秆气化站,该站运行一年来使用效益良好,群众十分满意,一年中共消化秸秆180吨,产气36万立方,满足了全村200多户农民长年生活和炊事用能。全市每年通过秸秆沼气和气化处理,消化秸秆3万余吨。 (四)工业原料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国家明令关闭了一批纸浆规模在5000吨以下,污染严重的小造纸厂,使得秸秆用作工业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论文 4 用料的数量大为减少。我市每年作为工业原料的秸杆约5余万吨左右,主要是小麦秸杆。 总上所述,我市每年秸秆综合再利用总量仅49万吨,占可利用秸秆总量的49%。其中,用作有机肥直接还田37万吨,占秸杆总量的37%,已利用总量的76%;秸杆饲料4万吨,占秸杆总量的4%,已利用总量的8%;秸杆能源3万吨,占秸杆总量的8%,已利用总量的6%;工业原料5万吨,占秸杆总量的5%,已利用总量的10%。从农作物种类看,已利用小麦秸杆38万吨,占全市已利用秸杆总量的78%,小麦可利用秸杆总量的84%;玉米11万吨,占全市已利用秸杆总量的22%,玉米可利用秸杆总量的22%。全市还有51万吨的秸杆未被利用,占51%,其中,小麦7万吨,玉米近40万吨,其它4万吨。在没有被利用的秸秆中主要是玉米,占78%。秸杆综合利用工作还任重道远。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几年各级党委、政府加大了秸秆综合利用的工作力度,作了不懈的努力,但一到夏收秋种之时,还是“烽火”四起,“硝烟”弥漫,这不仅污染了和破坏了环境,浪费了资源,更主要的是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究起原因,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 第一是认识问题。部分群众对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不强,部分领导对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性理解不深。尽管政府三令五申甚至采取补贴等措施,但由于多数农民看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论文 5 问题仅从眼前的利益出发,加之收获秸秆和劳动成本不成比例的现实,仍有日渐增多的农民焚烧秸杆,秸秆在他们眼中失去了往日的魅力。 第二是出路问题。随着农业的连年丰收,秸秆积存成为困扰。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的生产方式和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的富裕,“三柴”问题得以解决;粮食的充裕,解决了畜禽饲料问题;化学工业的发展和市场供应的充足,解决了肥料投入问题;小造纸厂的关闭,使秸秆的工业用量减少。农村燃料、肥料、饲料问题的解决和原料出路的不畅,使得秸杆传统利用的方式消亡,途径堵塞,老的出路断了,新的出路尚为拓开。 第三是技术问题。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推广和服务跟 不上形势的发展,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尚不成熟和稳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技术骨干较少。自1988年以来,市农机部门就着手进行农作物秸秆还田机械的引进、试验及宣 传工作。近几年,我市也年年召开秸秆还田机械大型现场演示会,但效果却不尽人意,究起原因,关键是技术问题,到目前为止,全市仅有各类大型玉米秸秆还田机百余台,小型的200多台,推广效果很不理想。 第四是资金问题。由于缺乏有效资金的投入,目前,许多相关技术还停留在成果库里,不能很好地推广。虽然已开发出了旋耕机、玉米秸秆还田机,淇县能源站的 秸秆气化炉等产品,但这些都属于刚刚起步,要全面推广还需大量的资金作保障。在调查中,很多农户在谈及秸秆还田时,对秸秆还田机并不陌生,还能说出还田的好处,但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论文 6 出于手中资金紧张,受财力限制不愿投资。市亚达奶牛厂、三博乳业公司、浚县种养场等大型畜禽草食性动物饲养企业,也由于流动资金少不能扩大规模,直接缩减了秸秆还田的面积和数量。 第五是规划问题。政府缺乏统一的规划,行政干预不足,从上而缺乏统一的组织和规划,没有把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列入目标考核之中,仅在夏收秋种之季,采取堵的办法临时禁烧几天,然而由于没有为秸秆找出一条更好的解决途径,收种大忙因时间紧,任务重,费时费劲费钱收来的秸秆不值几个钱 ,群众为了图省事,禁烧时间一过,农民还时只好望火兴叹。 四、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 通过调查和了解,当前及今后在我市亟待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以使各种已研究成功的秸秆利用技术走向产业化,具有市场潜力的秸秆综合利用有以下几个领域。 (一)秸秆能源 秸秆能源技术包括秸秆气化制气、秸秆压块成型制炭和锅炉集中直接燃烧等形式。其中秸秆气化目前在国内已开始得到较大规模的推广应用。秸秆气化是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在缺氧状态下加热反应而实现能量转换,使秸秆中的碳、氢、氧等元素变成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可燃性气体,并去除焦油、灰分等杂质,由此,秸秆中的大部分能量都转移到气体中,成为可直接供生活和工业生产用的优质能源。 建设一套秸秆气化集中供气配套装置,总投资约需 50万元,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论文 7 每套装置产生的燃气能解决周围半径1公里内的200-250户农民的日常燃料所需。据测算,每千克秸秆可制气2.2立方米,一个四口之家每天用气量为5-6立方米,按每立方米0.15-0.20元计算,每月需用25-36元,比现在农村烧液化气的成本大为节约,同时干净卫生的燃料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秸秆饲料 利用化学、微生物学原理,使富含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秸秆降解转化为含有丰富菌体蛋白、维生素等成分的生物蛋白饲料。目前国内已开发出秸秆青贮、微贮、氨化、盐化、碱化等饲料转化技术。据统计,国内现已推广秸秆青贮饲料每年约8000多万吨,氨化饲料3000多万吨,两项合计可节约饲料用粮2000万吨左右。 秸秆饲料适口性强,纤维降解率可达20%-35%,蛋白质含量增加50%以上,并含有多种氨基酸,可代替40%-50%的精饲料,用于饲喂猪、牛、鸡、鸭、鱼等畜禽,效果十分显著。育肥猪添加量为40%,日增重可达806克。采用国内有关科研单位开发的秸秆生物蛋白生产技术,建设一套年产1500吨秸秆饲料装置,设备投资需8万元,年利润可达45-47万元。 (三)秸秆肥料 秸秆肥料利用除可采用直接还田、堆沤还田和过腹还田形式外,还可采用特殊工艺 科学配比,将秸秆经粉碎、酶化、配料、混料、造料等工序后生产秸秆复合肥,其成本与尿素接近,施用后对于促进土壤养分转化,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强农作物抗病能力,优化农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