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教案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性质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是学前教育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

程是一门交叉学科,以卫生学、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原理为指导,研究托幼机构的保健问题,旨在使学前儿童健康发展。它不仅注重儿童的现实保健问题,更注重儿童的健康行为的养成;不仅注重托幼机构环境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也强调学前教育工作者在保教的过程中对儿童健康的维护和促进。该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广,包含了解剖生理学、心理卫生学、预防医学、学前教育学等学科的重要内容。本课程4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二)任务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生长发育规律、心理卫生、营

养、环境创设、疾病预防等基本保健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习,学员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提升在

工作中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意识,形成维护和增进儿童健康的技能技巧,以便有效开展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等工作。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

本课程重在介绍儿童卫生和保健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承担着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任,对于后续课程具有指导性、基础性。后续课程包括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育方向专业必修课《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和专业选修课《学前儿童健康与体育活动专题》、《学前特殊儿童教育》,都是本课程在各具体或专门领域的拓展和应用。因此,《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教和学必须注重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知识的融会贯通,避免和后续课程的简单重复。

三、课程的教案基本要求

本门课程不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要求学员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相关儿童保健知识,还要实际运用,能够在保教工作中维护和促进儿童的健康。具体要求如下:

1.按照科学、简明、实用的要求,讲授学前儿童卫生和保健基础知识,使学员熟悉和1 / 16

了解有关知识概念,明确事实,获得开展学前儿童保健和教育工作的必要储备。

2.加强实践教案环节,通过深入幼儿教育的真实情境或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形式,培养学员卫生保健工作的实践能力。

3.结合幼儿园的现实,增加案例教案比重,让学员了解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问题和注意事项。

四、教案方法和教案形式建议

本课程采取“文字教材+录像课+IP课件+网络课程+网络教案平台互动”的资源建设和学习模式。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接受面授辅导,观摩电视课和网络课件,参加网络自主学习、网上讨论与答疑,并完成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

面授辅导不仅要包含基础知识、原理和技能的重点讲授、演示和答疑,自学方法的介绍,还要重视结合本地区特点向学员提供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适时进行情景模拟训练。

注意安排落实实践教案。重视在真实情境中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和实践获得的学习体验,充分

利用当地学前教育机构作为重要教案资源,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建立实践教案基地。

本课程教案要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基于行动导向,根据每一章节的内容特点和教案要求,有针对性的灵活采用相应教案方法。除了综合运用讲授法、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等,还应积极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角色扮演、问题教案、启发引导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乐于实践,提高教案效果。

五、课程教案要求的层次

教案要求中,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要求。“了解”即要知道的内容,多为资料性内容,一般考核涉及较少,占分数比例不大;“掌握”即要清楚理解掌握的内容,多为基本概念和知识,涉及的内容一般以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或简答题等题型进行考核;“重点掌握”即要求非常清楚地理解和把握的内容,多为重点原理、方法等,要求能够清楚记忆并熟练运用,一般以简答题、论述题或案例分析题等题型进行考核。

2 / 16

第二部分教案媒体与教案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4学分,72学时。学时分配见下表:

教案内课内总学录像课学

3 第一学前儿童的解剖生理与卫10

2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评8第二

第三学前儿童心理卫26

26第四学前儿童生活与教育过程卫26学前儿童营养卫第五2 第六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护8

2 第七学前儿童意外事故的预防与急8

3 第八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制度建6

2幼儿园的建筑与设备卫6 第九2第十学前特殊儿童的养护卫8

22

合72

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内容,选择以文字教材为主媒体,录像教材、IP及网上资源为辅助教案媒体。

1.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是学习者主要的学习资源,是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它实现基本教案内容的传授和提供自学的基础内容。文字教材的编制是以教案大纲为依据,体现助学和导学的功3 / 16

能,融合教案设计其中。文字教材为合一型,版式生动、活泼,突出主题和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负担,帮助学习者更快、更准确地获取内容要点。

2.录像教材

录像教材是辅助资源,可采取专家讲座、案例分析、演示操作等方式。录像教材在提升学习者学

习兴趣的同时,着重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指导。本课程由王雁教授等担任主讲,录像教材由22个专题内容构成,每个专题50分钟。

3.IP课件

IP课件是基于网络的新型教案媒体之一。在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远程开放教育的教与学的模式下,充分发挥IP课件的教案内容可选性和补充更换方便的特点,为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程提供更方便的教案资源,IP课可采取专题讲座和辅导、作业讲评等方式。

4.网上资源

基于“电大在线”网站上的“学前卫生与保健”网上教案平台,展开浏览各种文本的学习资料与教案信息、收看带声音图像的流媒体学习资料、进行各种训练与测试以及讨论的实时与非实时的远程教案活动。

在课程资源建设成熟后还还可以开发和使用网络课程供学员自学使用。

三、教案环节

1.教案环境使用培训及教案计划说明

教案环境使用培训主要是帮助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和学生熟悉教案环境,更好地使用网络教案平台等。此外,在课程开始之前,需要将整个课程的教案计划及各个阶段的教案计划公布在网络教案平台上。

2.在线自主学习

辅导教师可以根据教案的推进,随时调整网络教案平台上呈现给学生的课程内容、教案资源或教案活动等,促进学生的在线自主学习。

除了教材内容,教师还可以自己提供或发动学生提供课程的扩展资源,帮助学生发现新的思想和观点,探索和体验更为广阔的知识空间。

3.面授辅导

教师可根据教案需求开展一定的面授辅导课,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面对面讨论、收看录像课和直播课等,这部分的课时计算在自学和辅导课的课时中。

4.在线答疑与讨论

4 / 16

网络教案采用的异步交互,可以支持学生对某一个论题进行深入讨论,弥补面对面讨论因时间有限造成的浮于表面层次、感性成分居多、难以深入等缺陷。此外,依据教案平台上的讨论交流记录,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参与学习讨论的情况作为学习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此外,还可将学生遇到的常见问题作为资源整理到答疑中心中,提高问题解答的效益和效率。

5.在线个别辅导

利用在线网络教案平台的统计与分析功能,辅导教师通过在线查看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学习历史记录、学习活动记录、学习成绩记录等,对学生进行诊断和了解,以此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或辅导。

6.作业与考试

作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环节,它可以巩固所学、促进反思、检验目标达成情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加深对婴幼儿卫生保健及幼儿园保育工作的理解,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作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通过实践教案环节,完成实践教案的任务,以一定方式提交作业等;(2)完成教材上的练习及网络教案平台上发布的各章节在线练习题等。

本课程的期末考试为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

5 / 16

第三部分教案内容和教案要求

第一章学前儿童的解剖生理卫生

【教案要求】

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

掌握:学前儿童身体各系统的组成;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重点掌握:学前儿童各系统的卫生保健措施。

【教案内容】

1.1 妙不可言的人体

1.2 调控身体的神经与内分泌

1.2.1神秘的脑与神经

1.2.2 化学信使-内分泌系统

1.3 感觉与运动

1.3.1“看与听”的感觉器官

1.3.2 动作执行者-运动系统

1.4 身体的“城墙与卫队”

1.4.1身体的“城墙”-皮肤

1.4.2 身体的“卫队”-免疫系统

1.5 呼吸与消化

6 / 16

1.5.1 气体交换站-呼吸系统

1.5.2 营养汲取处-消化系统

1.6血液与循环

1.6.1 川流不息的血液

1.6.2 物质传送带-循环系统

1.7泌尿与生殖

1.7.1“城市下水道”-泌尿系统

1.7.2幼稚的生殖系统

【教案重点或难点】

教案重点:依据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而提出的各系统的卫生保健措施。

教案难点: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的特点。

第二章学前儿童生长发育与评价

【教案要求】

了解:儿童年龄分期及发育特点;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掌握: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形态评价指标。

重点掌握:等级评价法及形态指标实操。

【教案内容】

2.1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

2.1.1 儿童的年龄分期及发育特点

包括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前期、学龄前期等的发育特点。

2.1.2 生长发育的规律

包括生长、发育、成熟、生长关键期、生长发育长期趋势等概念;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7 / 16

2.1.3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2.2 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及实操

2.2.1 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

包括形态指标、生理功能指标。

2.2.2生长发育评价方法

包括生长发育的标准及评价方法。

2.2.3形态指标的实操

包括身高、体重、胸围及头围的测量。

【教案重点或难点】

教案难点: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第三章学前儿童心理卫生

【教案要求】了解:学期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特征;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鉴别及一般矫治方法;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及矫治。

重点掌握:学前儿童心理保健措施。

【教案内容】

3.1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一般问题

3.1.1 心理健康概述

包括概念、心理健康特征

3.1.2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包括认知发展、情绪发展、人格与社会性发展

3.2学前儿童心理保健

8 / 16

3.2.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3.2.2学前儿童心理保健措施

3.3 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鉴别

3.3.1常见心理问题的鉴别

3.3.2几种主要的测评工具

3.4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与矫治

3.4.1常见心理问题的一般矫治方法

包括行为治疗、游戏治疗及家庭治疗

3.4.2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与矫治

包括吮吸手指、咬指甲、分离焦虑等

【教案重点或难点】

教案重点:学前儿童心理保健措施。

第四章学前儿童生活与教育过程卫生

【教案要求】

了解:学习的生理基础;疲劳、疲倦和过度疲劳;体育锻炼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掌握:制定生活作息制度的依据;体育锻炼的原则;学前儿童体育锻炼的途径。

重点掌握:学前儿童的用脑卫生;学前儿童一日生活各环节卫生;学前儿童体育锻炼卫生。【教案内容】

4.1 学前儿童生活与教育过程的卫生原理

4.1.1 学习的生理基础

4.1.2 学前儿童的用脑卫生

4.1.3 疲劳、疲倦和过度疲劳

4.2幼儿园生活制度的卫生

9 / 16

4.2.1 制定生活作息制度的意义和依据

4.2.2 幼儿园生活制度的卫生

4.3 学前儿童体育锻炼卫生

4.3.1 体育锻炼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4.3.2 体育锻炼的卫生原则

4.3.3 学前儿童体育锻炼的途径及卫生要求

【教案重点或难点】

教案重点:学前儿童用脑卫生;学前儿童一日生活各环节卫生;学前儿童体育锻炼卫生。

第五章学前儿童的营养卫生

【教案要求】了解:学前儿童对热量的需求;集体膳食制度;食物中毒的分类。

掌握:营养新观念;学前儿童对营养的需求;学前儿童的膳食特点;常见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重点掌握:学前儿童膳食卫生;就餐卫生;计划膳食。

【教案内容】

5.1 学前儿童的营养需求

5.1.1营养新观念

5.1.2学前儿童对热量的需求

包括学前儿童热量的来源与热量消耗。

5.1.3学前儿童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

包括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水等。

5.1.4 平衡膳食

10 / 16

5.2 学前儿童的膳食卫生

5.2.1学前儿童的膳食特点及卫生

包括不同年龄段的小儿膳食特点及卫生。

5.2.2学前儿童的集体膳食

包括制定合理的膳食制度、计划膳食、饮食卫生、膳食调查。

5.3学前儿童食物中毒的预防

5.3.1食物中毒的分类

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及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5.3.2常见的食物中毒及预防

包括大肠杆菌中毒、肉毒杆菌中毒、豆浆中毒、四季豆中毒等,及预防常见食物中毒的措施。【教案重点或难点】

教案重点:学前儿童膳食卫生、就餐卫生、计划膳食、常见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教案难点:学前儿童的营养需求及膳食调查。

第六章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教案要求】

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常见病的特征。

掌握:疾病的基本护理技能;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一般特征;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常见病的护理。

重点掌握: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常见病的预防。

【教案内容】

6.1疾病的基本知识与护理技能

6.1.1疾病的基本概念

11 / 16

6.1.2生病的迹象

6.1.3如何辨别一些症状

6.1.4基本护理技能

6.2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护理

6.2.1传染病如何传染

6.2.2怎样预防传染病

6.2.3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护理

6.3学前儿童常见病的预防与护理

6.3.1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6.3.2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幼儿园卫生保健培训.doc

卫生保健工作在幼儿园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幼儿园保健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发育 和成长中的幼儿。学前期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生长发育迅速,然而身体尚未发育完善,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不足,容易受外界各种疾病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所以,保证供给幼儿全面合理的营养,加强体格锻炼,落实扎实有 效的防病措施等,是提高幼儿健康水平的重要环节,也是幼儿园工作的重点。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方针 保教结合、预防为主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目的 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 保障儿童身心健康 提高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水平 卫生保健工作的分类 卫生保健 1. 1. 建立卫生保健制度 卫生保健工作检查与考核 二、生活环境卫生 1. 2. 3. 幼儿园建筑卫生 幼儿园用具设备卫生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卫生 三、幼儿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 1. 幼儿活动卫生 2. 幼儿饮食卫生 四、幼儿的营养与膳食卫生 1. 幼儿膳食的配制及饮食卫生 2. 幼儿营养卫生 3. 膳食管理制度 五、设施卫生 1. 食堂设备齐全安全卫生 2. 班级物品安全卫生 3. 保健室物品卫生 4. 幼儿活动器械的安全卫生 六、个人卫生保健 1. 教职工个人卫生 2. 幼儿个人卫生(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八、饮食卫生保健 1. 制定合理的营养食谱 2. 食堂膳食管理卫生 九、健康卫生保健 1. 教职工健康检查 2. 幼儿健康检查 十、安全与卫生消毒 1. 室外环境卫生消毒 2. 室外幼儿活动器械安全卫生消毒 3. 室内环境卫生消毒

4. 室内物品安全卫生消毒 5. 幼儿用水用电安全卫生 十一、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培训 1. 疾病预防和宣传 2. 定期开展教职工卫生保健知识培训讲座 十二、开展心理保健与健康教育活动 1.在班级开展安全卫生知识宣传 2.培养幼儿健全的心理健康卫生活动 十三、卫生保健工作的信息资料管理 1. 原始资料的积累 2. 信息资料的保管 3. 卫生保健工作的整理登记 卫生保健工作内容 一、根据儿童不同年龄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培养儿童良好的卫 生习惯; 二、为儿童提供合理的营养膳食,科学制订食谱,保证膳食平衡; 三、制订与儿童生理特点相适应的体格锻炼计划,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开展游戏及体 育活动,并保证儿童户外活动时间,增进儿童身心健康; 四、建立健康检查制度,开展儿童定期健康检查工作,建立健康档案。坚持晨检及 全日健康观察,做好常见病的预防,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做好室内外环境及个人卫生。加强饮食卫生管理 , 保证食品 安全; 六、协助落实国家免疫规划,在儿童入托时应当查验其预防接种证,未按规定接种 的儿童要告知其监护人,督促监护人带儿童到当地规定的接种单位补种; 七、加强日常保育护理工作,对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配合妇幼保健机构定期开展 儿童眼、耳、口腔保健,开展儿童心理卫生保健; 八、建立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卫生安全防护工作,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九、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对儿童及其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十、做好 各项卫生保健工作信息的收集、汇总和报告工作。 卫生要求规范 一、保教人员的个人卫生要求 1.保教人员要为人师表,严格执行幼儿园的规章制度。注意个人卫生,上岗时间要 保持仪表整洁,大方得体,精神饱满。女职工不得浓妆艳抹,不能披散头发,留长 发的老师要将头发全部扎起来,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不得留长指甲,不染指趾 甲,不穿高跟鞋地,不穿超短裙。 2.工作人员不能使用幼儿口杯、毛巾、餐具等物品。 3.一切人员不能在幼儿园内吸烟、不得随地吐痰。 4.厨房工作人员上岗操作时必须穿工作服,操作前先洗手,离开操作间必须脱下工 作服。 二、幼儿个人卫生要求 1.幼儿在园生活用品要做到专人专用,如:床、棉被、毛巾被、床单、枕头等。幼 儿要有自己专用的口杯、擦嘴、擦手、洗脸毛巾。 2.幼儿饭前便后一定要保证用流水洗手,每周要剪指甲一次。要家长配合定期洗澡、洗 头。

土壤学教学大纲+教案-2007

土壤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形成、发生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土壤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基本理 化形状及如何进行利用改良的科学。 《土壤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园艺、草学等农学类专业和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 划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教学要求基础理论扎实,基本知识全面,基本技能过硬。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掌握土壤基本组成、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土壤形成因素与形成过程、土壤耕作与管理、土壤污染 与防治、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及土壤分布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今后从事农业生产管理、农业区划及 丰富和发展土壤科学理论奠定坚实基础。是农林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土壤学》课程历史悠久、实践性强且长期与农业、资源和环境等多学科间相互渗透,具有较强的系 统性、综合性和实用性。 系统性:以土壤圈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为线索,阐述土壤圈与地圈、生物圈、大气圈和水圈的物质迁 移与能量交换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强调土壤学在资源环境科学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综合性:除了讲授土壤圈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外,还讲授它与其它圈层间的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及其 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特征、土壤水资源面临的挑战、土壤污染及其治理、土地退化机理与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实用性:内容前后呼应,脉络清晰,将土壤学的基本知识与农业生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工作中面临 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学生易于掌握和融会贯通。 《土壤学》紧紧围绕土壤肥力讲授土壤组成(矿物质和有机质);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土壤水、气、热、 肥状况;土壤形成、分类与分布;主要土壤类型的特点和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本课程主要讲解土壤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为近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 打好必要的基础。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够利用土壤学知识去解 决农、林业生产中的土壤问题,进一步利用、控制和改造土壤,改善生态环境条件,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服务。 二、基本要求 (一)理论知识方面: 1、能鉴别主要的岩石、母质类型和地形地势。能独立进行土壤剖面的划分及土壤剖面观察。 2、系统掌握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能分析各种肥力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掌握主要土类的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剖面特性、基本理化性状及利用改良的途径和方法。 4、了解土壤的主要类型,并且能进行与林业生产有关的土壤资源调查工作。 (二)能力、技能方面: 掌握土壤资源调查、土壤样品采集及常规的土壤分析方法,并且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应用。 能力与技能方面的学习属于《分析测试系列试验Ⅰ》的内容 (三)教学说明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46 学时,课堂讲授为32 学时,另有教学实验14 学时。 在教学中以土壤的形成、演化为线索,系统讲解土壤学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介绍土壤的形成及土壤 剖面;土壤有机质及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的分布规律及主要土类别,土壤学研究的动态。 土壤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我国土地资源概况 土壤是绿色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产、生活和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衣食住行需要的物质,主要 来源于农业生产和林业生产,而土壤是农、林业生产的基础,是农、林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士壤管理是农业生产的 3 个主要的组成环节。植物生产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

(完整版)《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试题集(含答案)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试题集 一、名词解释 1、骨龄:根据儿童少年的骨骼发育程度同骨发育标准进行比较求得的发育年龄。 2、暴怒发作:当学前儿童个人的要求未能得到满足时,常出现大声哭闹、尖叫、自残等发泄怒气的过激行为。 3、动力定型:动力定型是指一种由固定程序的条件作用建立的暂时联系系统,即条件反射系统。它是巴甫洛夫学说中的一个概念。在这一种系统内各个条件刺激按严格的序列和时间呈现,即用一系列刺激的定型形式获得这种系统中的每个刺激的确切而不变的效果,最后的结果就是在大脑皮质的活动中建立的一种动力定型。 4、镶嵌式活动:学习时、大脑皮层只有相应部位的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而其它部分则处于抑制转态,形成了兴奋区的抑制区,出现了镶嵌式活动方式。因此,教学中注意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轮换。 5、一日生活制度:幼儿进园必须做到十大环节(晨检、进班、体育活动、培养与训练、大小便、穿衣盥洗、进餐、午睡、游戏、离园) 6、斜视:指人在注视某一物体时,两眼的黑眼球位置不对称,视轴出现明显的偏斜,两属眼外疾病,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 7、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由于体内维生素D 不足引起钙、磷代谢失常,钙盐不能正常地沉积,导致骨骼改变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营养不良性疾病。 8、指压止血法:用手或手掌等将出血的血管上端用力压向贴邻的骨骼上,以阻断血流,达到暂时止血的目的。 9、物理消毒法:是利用高温、紫外线照射、稀释等方法杀灭或减少致病病原体的方法,它是简单易行,较为有效的消毒方法。 10、预防接种证制度:在办儿童出生后1 个月内,其监护人员应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行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 11、膝外翻:以两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膝能相碰,两足内踝分离而不能靠拢为主要表现的畸形疾病。 12、等级评价法:将个体儿童的发育数值和标准的均值及标准差相比较,以此来评价个体儿童发育状况的一种方法。 单项选择题 1. 结构相似和功能相关的细胞与细胞间质集合而成(A )。 A.组织B. 系统C. 器官D. 皮肤2.下列不适于结缔组织的是( D )。 A .脂肪组织B. 血液C. 肌腱D. 皮肤3.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 B )。 A.适应性B. 新陈代谢C. 生长发育D. 生殖 4. 人体结构和机能的最基本单位是(A )。 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系统 5. 婴幼儿大脑对葡萄糖有特殊的依赖,因此,学前儿童每餐的膳食中应摄入一定量的(A ),以满足脑组织代谢所需要的能量。 A. 碳水化合物 B. 蛋白质 C. 脂肪 D. 维生素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种子学实验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种子学实验 撰写人:张林 学院:农学院

2010年2月25日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种子学实验 Seed Breeding and Process Preservation Experiment(1) 一、实验课程课号: 课程编号:z 适用专业:农学、农产、农艺教育等 实验总学时数(周学时):16 总学分:0.5 开出实验个数:(验证实验个;综合实验 4 个;设计实验 1 个;创新性实验个) 应开实验学期:第7学期 二、实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针对农学、农产、农艺教育等专业的学生,结合种子学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集中种子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等项目的检测,其中包括5个实验,分别为种子形态构造的观察与种子形态法测定种子纯度、种子净度分析、种子生活力、发芽率和活力的测定、种子水分测定的标准方法和电子法的比较及玉米种子盐溶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毕业后工作上的需求,能够独立完成与种子质量密切相关项目测定相关的工作任务。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主要农作物的种子质量监控方面重要指标的测定及相关知识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今后从事农业科学研究、技术推广、教育、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实用专业人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求对实验课所需要的仪器设备等给予充分的保证。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1)颜启传主编,《种子学》,2001年,中国农业出版社。 (2)王振华主编,农作物种子学实验指导,东北农业大学校内教材 2.主要参考书: (1)郭尧君编著,蛋白质电泳实验技术 (2)山东农业大学种子研究室主编,作物种子实验技术,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3)颜启传编著,种子检验的原理和技术,农业出版社 五、考核办法 1、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15分 2、出勤情况20分 共分5个实验,缺勤一次扣4分。 3、学生的实验报告70分 实验报告成绩由各实验成绩平均计算得来,实验报告成绩占实验考核成绩的70%。每个实验报告的成绩给分标准如下: (1)实验结果正确、可靠,严格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字迹工整。100分 (2)实验结果较正确、可信度较高,能够较好的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字迹工整。85~99分 (3)实验结果较正确,能够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但字迹潦草。75~84分 (4)实验结果较差,但书写工整,能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60~74分(5)实验结果较差,不能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50~59分 (6)出现抄袭他人实验结果现象,无论抄袭者或被抄袭者,均给予同等分

教学大纲执行情况总结

教学大纲执行情况总结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任务与教学目的 设施园艺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农学科植物生产类园艺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也适用于其他植物生产类专业,教学大纲。课内学时72,共计4学分。 设施园艺学是园艺学科学生的专业主干课程,包涵了生物、环境和工程三个交叉学科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前,已经学习了园艺植物栽培学、农业气象学等相关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根据园艺学科学生的专业背景,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侧重讲授园艺设施在园艺作物生产中的应用。因此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目前生产中普遍应用的园艺设施的主要类型及环境特点,不同覆盖材料对设施环境的影响,如何通过温、光环境调控和水肥管理满足园艺作物生产的要求,实现高产、高效目的。掌握目前设施栽培面积比较大的主要瓜类、茄果类等蔬菜、花卉和果树等作物的设施栽培关键技术。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介绍设施园艺的定义和内涵,设施园艺在百姓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设施园艺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等,使同学了解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的方向;通过对几种主要园艺设施的结构、类型、性能的讲授,使同学了解不同设施在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对覆盖材料性能的讲

授,使同学们了解各种覆盖材料在生产中的选用原则;通过对设施内温、光、湿、气和土壤环境特点的介绍,使同学们掌握设施性能与调控技术;简单介绍园艺设施的选址要求、在建造和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最后介绍园艺植物设施栽培的特点及主要蔬菜、花卉和果树设施栽培关键技术。通过以上内容的讲授,使同学们初步掌握设施园艺相关理论与技术。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设施园艺学综合性很强,从知识内容上涉及到园艺植物栽培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农业气象学、工程力学等诸多领域的学科知识。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设施园艺学属于实用技术,应用性很强。课程教学时,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传授知识和培养方法技能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采用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 3.安排形成性考核,关注教学过程的监控、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方法与形式 1.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第一章学前儿童的解剖生理与卫生保健 重点内容: 学前儿童呼吸系统 第二章学前儿童生长发育与评价 重点内容: 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的分期时间与主要特点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尤其是对“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不平衡,但不统一协调”的理解 生长发育评价中最重要和常用的形态指标(身高、体重)及其测量要点 等级评价法 骨龄 第三章学前儿童心理卫生 重点内容: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学前儿童心理保健措施(社会环境、健康教育、健康服务三个方面) 夜惊、暴怒发作、遗尿症等的特点 第四章学前儿童营养卫生 重点内容: 学前儿童碳水化合物的需求特点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铁、碘、锌、各种维生素的食物来源 常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功能 学前儿童水的需求特点 学前儿童合理膳食的要求 托幼机构膳食制度建立的两个方面(合理安排餐次和间隔,科学分配每餐营养和食物数量)常见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肉毒杆菌中毒、大肠杆菌中毒、发芽土豆、四季豆、生豆浆)第五章学前儿童生活与教育过程卫生 重点内容: 知道什么是优势法则、始动调节、动力定型、镶嵌式活动、保护性抑制及启示 学前儿童的用脑卫生 如何根据大脑皮层活动规律安排学期、周和日活动 幼儿园生活制度及制定依据 幼儿园一日生活

各环节卫生(入园、如厕、睡眠、户外活动) 体育锻炼的卫生原则 基本动作练习的核心任务和注意事项 空气浴 第六章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重点内容: 儿童正常体温熟悉测体温、滴眼药、滴鼻药、物理降温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水痘、麻疹、风疹、手足口病、腮腺炎、猩红热的基本区分 常见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区分 手足口病的护理、预防 湿疹、斜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锌缺乏症的基本特点 第七章学前儿童意外事故的预防与急救 重点内容:急救原则止血方法骨折急救法的原则摔伤处理切割伤的处理烫伤的处理烧伤的处理呼吸道异物的预防和处理中暑的处理鼻出血的处理烫伤处理、中暑、鼻出血、骨折急救法的原则应熟悉具体步骤。 第八章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建设 重点内容: 晨检 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的种类 预防接种、加强免疫幼儿园预防接种制度幼儿园隔离制度膝内翻、膝外翻第九章幼儿园建筑与设备卫生 重点内容: 幼儿园桌椅、儿童床、玩具的卫生要求 第十章学前特殊儿童的养护卫生 盲童的养护卫生聋童的养护卫生超常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名词解释多为针对选择题的考核,大体知道即可1.等级评价法2.骨龄3.暴怒发作 二.简答题(简要回答下列各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简述学前儿童皮肤的特点。 2.简述学前儿童眼睛特点和用眼卫生。 3.如何理解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不平衡?选择 4.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可能论述 5.简述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以及学前儿童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特点。 7.简述学前儿童合理膳食的要求。 8.如何为学前儿童如厕创设良好的物质和心理环境。 9.简述学前儿童体育锻炼的卫生原则。 三.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学前儿童呼吸系统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应如何做好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工作? 2.学前儿童神经系统有何特点?举例说明应如何做好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工作?3.学前儿童运动系统有何特点?举例说明应如何做好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工作?4.试述如何根据大脑皮层活动规律安排幼儿园的学期、周和日活动? 6—10章综合练习(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选择题!!! 1.斜视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3.指压止血法4.物理消毒法5.预防接种证制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60 英文名称: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农学专业、植科专业、种子专业必修课 3.课程目的 (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主要栽培作物的主要侵染性病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1.5.学时为32 5. 建议先修课程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以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作物栽培学、土壤学、农业气象学、化学、物理学、园艺学等学科为基础,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的植物学、微生物学、气象学、遗传学、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和生物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植物病理学》(第二版).华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参考书目: (1)《普通植物病理学》.许志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2)《植物病理学原理》.宗兆锋,康振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3)《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陈利锋,徐敬友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4)《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张满良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 (5)《中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上、下册).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编辑委员会主编.农业出版社.1979年 (6)《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David W. Par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7)《Cereal Diseases,Their Pathology and Control》 Second Edition, D. Gareth Jones and Brian C. Clifford , John Wiley & Sons, Chichester. New York. Brisbane. Toronto.1983 (8)《Rice Diseases》 Seond Edition, S. H. Ou, Commonwealth Agricultural Bureaux.1985 (9)《Vegetable Diseases and their Control》Arden F. Sherf and Alan A. Mscnab Wiley-Interscience York.1986.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实验课并重 (2)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资源环境分析教学大纲

《资源环境分析》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资源环境分析既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又是一门应用学科,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核心课程。 学生通过学习土壤、植物、农产品品质、肥料、环境污染分析的基本知识,掌握样品的采集制备、分析方法的选择与使用、分析样品的预处理技术、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试剂配制与测试操作技术、操作的要点难点,方法的误差产生与干扰的克服方法、常规分析与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分析质量的控制、分析数据的处理与评价应用知识。为学生开展SRT课题的研究,参与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在实际生产中为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进行合理施肥、食物和饲料的检定、环境评价与环境修复、有机绿色农业生产的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分析的基本知识

第三节水、试剂、器皿 1.水的制备与检验 2.试剂的规格、标准、选用与配制 3.常用分析器皿的特性、使用与洗涤 习题要点:水的检验方法与要求,试剂的规格与配制方法,常用分析器皿的特性和洗涤方法。 第四节分析误差的控制与数据处理 1.分析误差的来源 2.分析误差的表示方法 3.系统误差的控制 4.偶然误差的控制 5.允许误差的范围 6.可疑数据的取舍 习题要点:分析误差的类型与表示方法,如何控制分析误差和进行数据的取舍。 本章重点、难点:实验室用水的检验、试剂的选用与配制方法,常用器皿的特性与使用方法,实验误差的减免。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实验用水的检验指标和检验方法,试剂的规格、选用、配制与保存方法,常用器皿的特性与使用方法,实验误差的检验与减免。 理解:实验室用水的制备方法、试剂的标准,分析数据的统计与检验。 了解:特殊用水的制备方法,标准试剂的要求和前处理方法,常规分析仪器的使用与维护。 第一章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第四节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1.土壤样品的采集 2.土壤样品的制备 3.土壤样品的保存 习题要点:如何使土壤样品具有最大的代表性,特殊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的要求。 第五节植物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1.植物组织品采集制备与保存 2.瓜果样品采集制备与保存 3.籽粒样品采集制备与保存 习题要点:根据研究的要求采集制备与保存植物组织。 第六节肥料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1.无机肥料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2.有机肥料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习题要点:比较肥料样品、土壤样品和植物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的异同。 第五节样品水分含量的测定 1.常压烘干法 2.减压烘干法 3.共沸蒸馏法 4.卡尔·费休法 习题要点:根据样品的特性选用其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操作要点。 本章重点、难点:代表性土壤、植物、肥料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方法与要求。 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代表性土壤、植物、肥料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方法与要求,水分测定的烘干法。 理解:特殊土样、诊断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方法,水分测定的减压烘干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的原理。 了解:根据样品的特性和研究要求进行样品的采集与制备、选择样品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第三章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第三节概述。 1.土壤有机质在肥力上的意义 2.土壤有机质的形态与含量 3.土壤有机质与氮素含量的关系 4.有机碳不同测定方法的比较和选用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一完整版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一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作业1 学前儿童一周食谱的编制 目的:了解如何为儿童提供合理的平衡膳食,能为幼儿编制科学、合理的三餐两点食谱。 要求:1、根据所在地情况,编制一份学前儿童的一周食谱(包括餐点)。 2、表头注明该食谱适用的幼儿年龄范围;使用的地域或省市;该食谱的季节。 3、根据下列提供的表格格式设计食谱。辅导老师可组织课堂讨论,评选出优秀的食谱设计。 学前儿童一周食谱 (幼儿年龄范围:所在地:季节:)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作业 2 一、名词解释、 1、等级评价法 2、骨龄 3、暴怒发作 4、动力定型:

5、镶嵌式活动: 6、一日生活制度: 二、简答题 1、学前儿童皮肤的特点 2.简述学前儿童眼睛特点和用眼卫生。 3.如何理解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不平衡 4、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5.简述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以及学前儿童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特点。 6.分别简述钙、铁、锌和维生素 A、维生素 D 的食物来源。 7.简述学前儿童合理膳食的要求。简述学前儿童合理膳食的要求。 8、如何为学前儿童如厕创设良好的物质和心理环境。 9、简述学前儿童体育锻炼的卫生原则。简述学前儿童体育锻炼的卫生原则。 10、简述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练习的注意事项。 10、简述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练习的注意事项。 三论述题 1、学前儿童呼吸系统有什么特点如何做好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工作学前儿童呼吸系统有什么特点如何做好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工作 2.学前儿童神经系统有何特点如何做好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工作学前儿童神经系统有何特点如何做好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工作学前儿童神经系统有何特点 3.学前儿童运动系统有何特点如何做好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工作. 4、试述如何根据大脑皮层活动规律安排幼儿园的学期、周、日活动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作业 3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卫生观察记录 or 幼儿园建筑设备卫生调查(100 分,二选一)一、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卫生观察记录目的:了解托幼机构一日生活环节的安排原则和卫生要求要求:1、在工作园所或见习园所,记录所在班级或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环节安排,可按照提供的模板进行观察和记录。2、表中的“环节”“起止时间”“主要内容或关注点”可按照所观察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增减,对所在班级每个环节的卫生实践要有一定的评价或反思。3、可以自己设计观察记录表,最后通过手写或电脑完成,当面或 E-mail 方式提交本次形考任务。辅导教师可组织课堂分析讨论,评选出优秀的观察记录。观察记录不少于 800 字,其中一定要有自己的反思或评价。 幼儿园各环节卫生观察记录表

2015级植物保护学概论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学概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基本掌握当地主要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有效的防治方法以及预测预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防止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一)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掌握农业昆虫识别的基本知识;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要点和各种防治方法;熟悉当地主要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特点。 (二)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能正确识别植物主要害虫种类;在田间能正确诊断植物主要几大类病原的病害;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方法和病虫害的防治适期;掌握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技术;基本具有对当地植物主要病、虫进行综合防治的能力;调查了解当地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初步具有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方面:培养学生植物保护意识;从事病、虫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培养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植物保护学科作为农学门类中四个与种植业有关的一级学科之一,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色。它与农学门类中的作物学、园艺学和农业资源利用等一级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它与生物领域中的大多数二级学科,如动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主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工学中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植物保护学科属于生命科学范畴,它与其他学科具有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植物保护学科中植物病理和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两个二级学科分别在群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病虫等有害生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和病虫害发生发展的规律,探讨病、虫致害机理和寄主植物抗性机理,为有害生物的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绪论(1课时,讲授1) 主要讲述植物保护的概念,植物保护的研究内容,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植物保护学的发展和趋势。 1.基本要求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试卷答案

上海电视大学2010至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 中测验 前期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试题答案 2011年10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D 3. B 4. A 5. A 6. B 7. D 8. A 9. C 10. B 11. B12. B 1 3. A 1 4. B 1 5. B 16. C 17. C 18. B 19. A 20. C 21. D 22. D 23. C 24. C 25. C 二.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眼睛特点和用眼卫生。 特点:5岁前有生理性远视;晶状体弹性大,调节能力强;对环境敏感。 用眼卫生:(1)要预防近视,创造支持性环境保护学前儿童视力,教育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2)要预防眼部疾患。(3)定期给学前儿童测查视力,及时矫治。(4)要早发现眼部异常。发现特殊时,提醒家长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2.如何理解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不平衡? (1)神经系统率先发育。(2)淋巴系统前十年快速发育。(3)生殖系统在第二生长高峰期迅速发育。(4)其它各器官或系统呈波浪式发育。 3.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标准:智力发展正常;情绪健康,反应适度;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和谐;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统一协调;有良好的性格特征。 途径:全面渗透学前儿童的一日生活。通过常规指导和训练、各个领域教学、各种突发事件对学前儿童进行健康教育。拓展并丰富各类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同步。家园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保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 1 / 4下载文档可编辑

育的延续性和有效性。 4.简述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以及学前儿童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特点。 主要食物来源为谷类、薯类、根茎类食物。学前儿童碳水化合物摄取量应适量,过多会导致肥胖等。但如果摄取不足,会导致蛋白质消耗增加,体重减轻,导致营养不良。3-6岁儿童每日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热量应占总高热量的50%-55%。 三.分析应用题 1.有些家长喜欢用火柴梗、牙签、细铁丝或小手指、耳挖子等为儿童挖耳朵。如果你看到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制止家长的这种不当做法? 告诉家长这是不当的做法,会影响儿童健康。 向家长说明危害。学前儿童外耳道的皮肤娇嫩易受刺激。用火柴梗、牙签、耳挖子等锐利工具为学前儿童挖耳,易碰伤外耳道的皮肤,引起外耳道感染;一旦不小心,还有可能戳破鼓膜,造成耳聋。 告知家长正确做法。如果学前儿童耳朵里面发痒,应用手指轻轻揉一揉;如果耳垢积得太多,可用棉签伸进去卷几下,把耳垢轻轻带出来,或找医生帮忙取出。 2.一些幼儿园的孩子经常不由自主地用牙齿将长出的手指甲咬去,甚至吃掉,有的还咬指甲周围的表皮,如果你班上有这样的孩子,你将怎样处理? 应从消除引起学前儿童心理的因素入手,从认知、行为训练、家 庭环境调整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矫治,帮助儿童重建正确而客观的自我 意识。可采取措施,加强同伴之间的游戏和交往,增加体育活动,丰 富其生活内容,改善家庭生活环境,调整家庭教养方式等。 四.论述题 1. 学前儿童皮肤有什么特点?如何做好学前儿童皮肤的卫生保健工作? 特点:皮肤的保护机能差;调节体温能力弱;吸收力和渗透力强。 学前儿童皮肤的卫生包括(还需要展开论述,可参考教材): (1)皮肤要保持清洁。培养学前儿童常洗澡,勤换内衣,勤剪指甲 的好习惯。(2)着装要讲究。(3)适应力要提升。充分利用自然界的 2 / 4下载文档可编辑

(完整版)种子学教学大纲

种子学》课程教学大纲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种子学学时:32 实验学时:6 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种子学是研究作物种子的特征特性、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 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农学、农师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系统了解种子的形态构造、化学成分的特点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种子发育、成熟的过程和特点,种子休眠、活力、寿命、萌发及种子处理的概念、机理及其变化规律、调控措施,并运用这些理论来阐明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的技术原理,熟练掌握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的操作技术,能在生产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程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原理,掌握基本内容,熟悉操作规程,能独立解决种子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内容 种子的涵义,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种子学的内容和任务,种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种子的涵义,了解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种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 难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区别 第二章种子的形成与植物学分类 1、教学内容 双受精作用及种子的形成和发育;种子的一般形态和构造;种子的植物学分类;主要农作物种 子的形态和解剖构造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双受精作用及种子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熟悉种子的一般形态和构造,了解种子的植物学分类,并从专业的角度对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形态和解剖构造有个充分的认识。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种皮上的构造及其与胚珠类型的关系;种子的发育和形成过程;种子的形态结构;主要农作物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特点;运用种子形态构造特点进行种子鉴别的方法 难点:胚囊的发育和结构;双受精过程及意义;运用种子形态构造特点进行种子鉴别的方法 第三章种子的化学成分 1、教学内容 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种子水分;种子的营养成分;生理活性物质;其他化学成份; 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因素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理解环境条件对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

幼儿园卫生保健知识培训记录

幼儿园卫生保健知识培训 记录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卫生保健知识培训记录 培训人员:保教人员、炊事员 培训内容:秋冬季幼儿卫生保健常识 进入秋冬季,早晚温差较大,加上气候干燥,幼儿容易感冒和喉咙不适,因此幼儿的衣、食、住、行需要注意。 1、衣:由于温差较大,幼儿早晚应比白天多加一件衣服。同时幼儿的鞋子应以轻便的运动鞋为主,少穿皮鞋。 2、食:多让幼儿吃一些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尤其是含维生素A、C多的食物,它们对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有帮助。在秋冬季,大蒜、萝卜、韭菜都是可以增加幼儿抵抗力的食物,可能幼儿不喜欢吃,但家长可以通过改变食用方法让幼儿食用,比如在做菜时增加蒜末的添加,平时给幼儿煮点萝卜水等。对于常咳嗽的幼儿,家长可以多炖些冰糖生梨水给幼儿吃。秋季也是吃蟹的季节,蟹属寒性,幼儿的脾胃嫩,不可以多吃。另外,是药三分毒,不要把服药作为预防幼儿生病的途径。 3、住:虽然天气会逐渐变冷,但在家时还是要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幼儿的被子需要经常晒太阳,家长可在每个星期五把幼儿的被子带回家利用双休日把被子洗、晒一下。 4、行:秋天最适合户外运动,家长有时间应多带幼儿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晒太阳可以促进提内钙的吸收,同时也增强幼儿的体质。 5、防:秋冬季节是小儿患病的高峰期,由于秋冬交替之际,天气干燥,早晚温差大,儿童呼吸道和肠道感染的发病率陡然升高。家长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医疗护理知识,帮助孩子渡过“疾病关”。

动物营养教学大纲

《动物营养与饲料》教学大纲下载PDF版本 课程编号:学时:60 其中实验 10 学 时教学实习 0.5周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动物营养与饲料》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动物所需各种营养物质的营养作用与营养缺乏症、饲料营养价值与饲料加工利用、畜禽饲养标准及日粮/配合饲料产品设计、产品质量管理等内容。既是畜牧业生产的必备知识,又是饲料工业生产的技术核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基本理论,能配制日粮/设计配合饲料产品;进行日粮营养诊断,处理常见问题;会饲料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是在学习《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动物生物化学》、《家畜生理学》等课程开设的基础上进行,为后续学习动物生产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饲料营养物质组成及营养生理作用;掌握主要营养物质缺乏和过量对动物生产性能及健康的影响。 2.了解动物对饲料消化吸收规律,掌握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 3.了解饲料分类方法及原则,掌握各类饲料的营养特点。 4.了解添加剂预混料配方设计方法。掌握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配方设计原则,掌握主要动物饲料配方设计技巧。 5.了解饲料生产工艺流程及质量管理措施。 (二)能力教育目标 1.会判别典型营养缺乏症,能采取有效措施纠正。 2.会合理利用饲料原料。 3.会使用饲料产品,能根据现有条件设计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配方。 4.会进行日粮营养诊断,能解决常见问题。 5.会饲料原料常规分析操作。 (三)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教育学生遵守职业道德,严格控制饲料安全以保证食品安全;教育学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养成学生吃苦耐劳的好习惯。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通过已开课程专业知识,采用启发式教学,注意通过生产实例讲授;注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密切结合计算机在饲料配方设计中的应用,采用计算机及行业软件辅助教学。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把握能力,可配合机房开放进行。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作业与答案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作业与答案 作业1 1、简述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特点及卫生。(P12——17) 2、简述学前儿童耳的特点及卫生。(P 27) 3、简述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及卫生。(P 29——35) 4、简述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特点及卫生。(P 42——45) 5、简述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特点及卫生。(P 48——51) 6、简述学前儿童生殖系统的特点及卫生。(P 62) 7、简述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P 69——74) 8、列举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P 81——85) 作业2 1、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P 94——96) 2、日常生活中如何判断学前儿童的心理是否正常?(P 105) 3、学前儿童有哪些品行障碍?如何预防和纠正?(P 116——117) 4、简述食物中毒的特点。(P 149) 5、学前儿童合理膳食有哪些要求?(P 143——144) 6、常见的食物中毒有哪些?如何预防?(P 150——152) 7、简述学前儿童大脑皮层机能特点及活动规律。(P 155——157) 8、简述学前儿童的用脑卫生。(P 158——160) 9、简述制定幼儿园生活制度的依据。(P 163) 10、体育锻炼对于学前儿童有那些影响?(P 170——171) 作业3 1、基本护理技能有哪些?(P 187——190) 2、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有哪些?如何预防?(P196——205) 3、简述儿童常见皮肤病的护理。(P 211——213) 4、简述幼儿园安全要求。(P 225——226) 5、列举几种重要的急救方法。(P 232——235) 6、简述眼睛外商的预防和处理。(P 239——240) 7、简述呼吸道异物的预防和处理。(P 243) 8、简述晨检的内容。(P 252) 作业4 1、幼儿园的选址应符合哪些要求?(P 286——287) 2、简述幼儿园玩具的卫生要求。(P 299) 3、何为特殊儿童?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形式有哪些?(P 305、P 307——308) 4、简述盲童的心理发展特点。(P 310——312) 5、简述聋童的养护卫生。(P 318——320) 6、超常儿童有那些心理发展特点?应如何养护?(P 332——335)

《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40 学分:2 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0 面向专业:种子专业(本科、专科) 课程代码:A4201004 先开课程:植物育种学、栽培学、种子学课程性质:(必修课) 执笔人:张洪生审定人: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是我国在开始实行种子产业化之后而开设的一门新的课程。它以植物育种学、栽培学和种子学为基础,是研究农作物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的科学,以研究大田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管理为主,也包括蔬菜等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探索我国现代种子产业建设和发展的规律,培养新时期从事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所需的专门人才。《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是植物生产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之一,兼具农业技术科学和行业管理科学的性质,具有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它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我国在新形势下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了解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掌握在保持农作物良种优良种性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各种作物各类种子加速繁殖、提高产量的技术措施,并能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实际条件具体应用;同时要了解我国种子法规,系统掌握种子行业经营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力求全面了解、跟踪国内外种子生产领域的最新理论和先进的技术经验;此外,还应增强振兴民族种业的责任心、使命感和依法治种的观念,使学生毕业后成为有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劳动者,把我国种子事业推向更高水平,加速我国种子产业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内容偏重于实用技术理论与技巧的讲解。课堂采用双向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讨论。课堂教学中列举大量现实种子生产及经营管理的范例,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绪论(2学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