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应知应会知识库

中央工作纲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是什么?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什么?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四项基本原则是什么?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

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7、“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什么?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1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根本方法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2、怎样理解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

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3、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意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既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

14、什么是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15、什么是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16、怎样理解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

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17、什么是第一要务、第一责任、根本动力?

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改革创新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18、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达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二是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三是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四是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19、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核心是什么?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2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什么?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是什么?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2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23、我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是什么?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

24、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25、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主题、主线分别是什么?

国家“十二五”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26、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重要支撑、根本出

发点和落脚点、重要着力点、强大动力是什么?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7、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幅是多少?2011年国家提出的生产总值增幅是多少?郑州市2011年提出的生产总值增幅是多少?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我市提出的2011年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13%。

28、2011年国家将实施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011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

29、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哪些?

计划生育、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科教兴国和对外开放。 30、十七大提出的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工作是什么?

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31、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党的建设“四个着眼于”是什么?

一是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二是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三是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四是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2、当前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二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三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四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33、现阶段我国民族政策的“三个不离开”是什么?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

河南省工作纲领

1、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定位是什么?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定位是建成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华夏历史文明的重要传承区。

2、中原经济区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构建中原城市群、粮食生产核心区、“四区两带”生态功能区三大格局,努力增创粮食生产新优势、促进“三化”协调新进展、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取得转型发展新跨越、开创和谐社会建设新局面。

3、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步骤是什么?

五年彰显优势,十年实现崛起。

4、《中原经济区发展报告(2011)》中,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定位是什么?

中原经济的发展定位是“一极、两带、两翼”。“一极”指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开封等7个省辖市为支撑,构建大中小城市相协调的城镇体系;“两带”指陇海经济带和京广经济带,前者定位于培育形成郑汴洛工业走廊,壮大能源原材料、现

代制造业、汽车等支柱产业,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后者则是大力发展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食品工业,形成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两翼”指京广线以西地区和以东地区,前者的定位是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以及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后者则是加强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5、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五新”目标是什么?

“五新”目标:增创粮食生产新优势,构筑“三化”协调新格局,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取得转型发展新跨越,开创和谐社会建设新局面。

6、中原经济区主体功能格局是什么?

以中原城市群为重点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以粮食生产核心区为重点的农业战略格局,以“四区两带”为重点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7、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十大战略支撑体系是什么?

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统筹城乡的新型城镇化支撑体系、引领发展的区域自主创新支撑体系、现代化综合交通支撑体系、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开发支撑体系、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支撑体系、内外互动的开放型经济支撑体系、独具特色的文化支撑体系、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和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支撑体系。

8、什么是“三具两基一抓手”?

“三具”就是做任何事情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两基”就是切实抓好基层、打好基础;“一抓手”就是把实施项目带动作为各项工作的总抓手。

9、“五重五不简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五重五不简单”,是指在干部选拔中,重群众公认,但不简单以票数取人;重“四化”方针,但不简单以年龄、文凭取人;重德才标准,但不简单以求全取人;重公开选拔,但不简单以考试取人;重干部资历,但不简单以任职年限取人。

10、“四个重在”的内容是什么?

2010年2月,卢展工书记在全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电视电话总结大会上指出,要坚持“四个重在”,即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

11、“三平”精神指的是什么?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的责任感。

12、河南人的八种形象是什么?

普普通通的河南人,踏踏实实的河南人,不畏艰难的河南人,侠肝义胆的河南人,包容宽厚河南人,忍辱负重河南人,自尊自强河南人,能拼会赢河南人。

13、我省“两大跨越”战略是什么?

“两大跨越”战略指的是加快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14、“两转两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两转两提”即: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公务员素质。

15、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哪两个重要文件?

《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讨论稿)》。

16、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两高一低”目标指的是什么?

“两高一低”指的是: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力争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7、我省“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战略中“三化”指的是什么?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18、我省“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指的是什么?

“一个载体”即产业集聚区,基本内涵是实现“四集一转”,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三个体系”就是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

19、实现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在工作推进上必须突出哪四个战略重点?

一是着力扩大内需,二是着力调整结构,三是着力改革开放,四是着力改善民生。

20、根据2011年我省《政府工作报告》,实现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在指导原则上必须把握好哪四个方面?

一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二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三是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为总体战略;四是以富民强省为中心任务。

21、2010年河南省生产总值是多少,在全国排名是多少?

2010年,河南省生产总值(GDP)达2.2万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2%左右;在全国排位第5。

22、省委经济会议上,卢展工书记围绕经济工作怎么看和怎么干,提出的四点意见是什么?

正在持续,难在持续,重在持续,为在持续。

23、卢展工书记把河南之“难”分析为“四难”,具体内容是什么?

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办、粮食怎么保。

24、卢展工书记提出全省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的“六种形象”是什么?

一是勇于对人民负责、能够对人民负责的形象;二是以实干赢得人心、以正气凝聚人心的形象;三是以人民为重、以人民为先的形象;四是能够推动工作、人民群众愿意跟着你推动工作的

形象;五是说到做到、说好做好、诚实守信的形象;六是自重自省自警自律、以身作则的形象。

郑州市工作纲领

1、卢展工书记在郑州调研时对郑州提出“五个进一步”、“三个作用”的内容是什么?

“五个进一步”:一是进一步思考省会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二是进一步谋划省会中心城市的发展和带动。三是进一步提升以城市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的思路。四是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和执政为民的理念。五是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三个作用”: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重心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

2、郑州都市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郑州都市区是以中心城区、郑州新区为核心,以发达的交通通道为依托,以一体化的规划为指导,以组团发展、产城融合、复合型、生态型为发展路径,吸引带动其他区域快速发展,促进各功能区间相互联系与协作,构筑功能布局合理、空间利用高效、产业特色突出、社会和谐、环境友好、对周边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化城市集群。

建设郑州都市区,从目标上讲,就是要建设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和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努力做到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各类服务功能配臵、产业发展定位等方面体现既为郑州服务,又为中原城市群、全省乃至周边服务,最终形成开放互动系统。从范围上讲,就是要使我们的城市建设不仅仅局限于现有的城市规划区,而是将郑州周边的县(市)、镇统一纳入都市区进行一体化的规划和建设。从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上讲,周边县(市)的规划建设不仅仅局限于城市郊区和卫星城的标准,而是按照新城区、新城市组团的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从发展模式上讲,要改变传统的城市扩张模式,走一条组团发展、产城融合、复合型和生态型的发展道路。从体制机制上讲,就是要积极推进区划调整,加快县(市)改区进程,即使一时调整不到位,也要实质性地按照城市区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从发展方向上讲,在继续大力建设郑州新区的同时,必须加快其它城市组团特别是新设立组团的建设。坚持“上下衔接,左右逢源”的区域发展要求,着力呼应周边,实现联动发展。从发展内涵上讲,就是要更好地体现绿色发展,体现生态、节能、低碳和可持续发展,体现转型升级的要求。

3、请简要阐述郑州都市区建设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建设郑州都市区是个中长期的战略任务,其大致轮廓可以勾画为:发挥“三大作用”,突出“三化”协调,实现“三大目标”,

实施八大推进举措,建立六大支撑体系,建设“六城十组团”,努力打造支撑中部崛起的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先行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一)发挥“三大作用”。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重心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

(二)突出“三化”协调。坚持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

(三)实现“三大目标”。城市化目标:至2020年,总人口将达到1500万,占全省的10%左右;建成区面积达到1000平方公里左右,其中主城区面积为超过60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80%。首位度目标:至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元,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5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1万亿元;GDP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排名前移1至2位。区域中心地位目标:至2020年,实现与北京、上海、武汉、西安、南京的3小时铁路出行圈;形成“三横三纵”的高速公路网骨架,形成以郑州为核心“30、60、120、150”分钟的中原经济区交通辐射圈;航空形成直飞世界部分主要城市,营运业务覆盖国内主要城市的现代化国际空港,全国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至2020年,由工业大市转变为工业强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进入全国35个大中城市前10位,成为中部地区

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至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排名前移2至3位,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形成布局合理、配臵高效、功能完善的物流网络,重点接办国际性、全国性大型展会,形成若干知名会展品牌,会展业国际化、专业化、集团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成为全国现代服务业基地。至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大幅增长,占GDP比重达到4%左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5%,进入全国创新能力50强的前10位,成为全国区域性创新城市。至2020年,进出口总额(市属及以下)达到500多亿美元以上,力争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郑设立分支机构增至100家,经济外向度达到25%左右,成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高地和国际陆港。至2020年,形成多层次的旅游产业体系,接待国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人数分别达到80万人次和2亿人次,建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人文和自然相互交融的国际旅游文化名城。

(四)实施“八大推进举措”。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具体工作着重从八个层面展开:加快郑州新区建设;加快中心城区提升改造;加快宜居城市组团建设(重点开发“十组团”:宜居教育城、宜居健康城、郑州宜居职教城、新商城、中原宜居商贸城、金水科教新城、惠济高端服务业新城、二七运河新城、先进制造业新城、高新城);加快卫星城镇融城发展(加强“六城”建设,指主要分布在县(市)的六个县城新区:航空城、新郑新城、中牟

新城、巩义新城、新密新城、天中旅游新城);加快城郊村合村并城;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合村并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都市农村建设。

(五)建立六大支撑体系。指建立综合交通支撑体系、基础设施和资源能源支撑体系、科技创新支撑体系、高素质人力资源支撑体系、社会保障支撑体系、生态环境支撑体系(重点建设三带八大生态园区:三带指滨黄河生态带、南水北调生态带、环城苗木花卉林果生态带;八大生态园区指绿博园生态园区、雁鸣湖生态园区、四库一河生态园区、云岩宫生态园区、常西湖生态园区、尖岗水库(龙西湖)生态文化园区、新郑后胡生态园区、白沙湖—大熊山生态旅游园区。)

4、“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建设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总目标,以富民强市为中心任务,以加快建设郑州都市区、持续推进跨越式发展、形成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为总体思路,着力扩大需求,着力优化结构,着力改革开放,着力自主创新,着力环境保障,着力改善民生,充分发挥龙头作用、重心作用和示范带

动作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进步,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5、“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新增城镇就业6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0万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下达目标。

6、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必须实施哪几个方面的战略举措?

一是大力实施项目引资双带动的跨越式发展战略;二是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服务业优先、发展都市农业的产业优化升级战略;三是大力实施产城融合、组团发展的都市区扩张战略;三是大力实施民生优先、环境优先的软实力提升战略。

7、2011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思路是什么?

坚持以郑州都市区建设为载体,以有效承接产业转移为关键,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调整优化结构的首要任

务,把搭建对外开放主平台作为以增量调结构促转型的有效载体,把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作为提高区域竞争力打造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举措,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充分发挥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核心和示范带动作用。

8、2011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什么?

2011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进出口总额增长2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目标。

9、围绕2011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应当着重抓好哪几个方面工作?

围绕2011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应当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二是推进郑州新区发展,构建复合型新城区。三是加强经济运行调控调节,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四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五是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六是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七是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八是

深入推进改革,继续扩大开放。九是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十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10、如何加快转变我市经济发展方式?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和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11、如何加快富民强市步伐?

坚持富民优先、强市为要,在不断增强我市综合实力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大力实施“畅通郑州”工程、“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和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12、如何继续推进我市的改革开放步伐?

把改革创新作为破解发展瓶颈和难题的根本途径,坚定不移地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对外开放作为借势跨越、加快发展的根本举措,积极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承接产业转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13、如何进一步优化我市发展环境?

继续实行联审联批、限时办结、审批代办、首席服务官和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