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地下铁道设计规范

《地下铁道设计规范》1.1一般要求1.1一般要求《地下铁道设计规范》GB50157-921.0.3地下铁道工程设计,应根据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地下铁道路网规划进行。
1.0.7地下铁道线路应为右侧行车的双线线路,并应采用1435mm标准轨距。
1.0.8地下铁道线路远期的最大通过能力,每小时不应少于30对列车。
近期和远期列车编组的车辆数,应分别根据预测的近期和远期客流量和车辆定员数确定。
车辆定员数为车厢座位数和空余面积上站立的乘客数之和,车厢空余面积应按每平方米站立6名乘客计算。
1.0.12在地下铁道路网中,至少应有一个车辆段设置连接地面的铁路专用线。
连接地面的铁路专用线,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铁路规范的规定。
1.0.13设计地下铁道浅埋、高架及地面线路时,应采取降低噪声和减少振动的措施。
《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49-922.0.2新建的地铁线路,在其工程设计中,应包括下述有关杂散电流腐蚀防护的内容:一、在地铁的牵引供电与回流系统中限制杂散电流的措施;二、设计合理、性能可靠持久的隧洞绝缘防水措施;三、主体结构钢筋及金属管线结构的防护措施;四、在地铁沿线敷设的各种电缆、水管等管线结构,应选择符合杂散电流腐蚀防护要求的材质、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五、沿线及车站防蚀监测点的设置方案;六、杂散电流腐蚀特殊防护方法论证和实施方案。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3.1一般要求3.2基础防护工程3.1一般要求《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993.1.3支护桩及腰梁、横撑、锚杆等,必须经过计算,并按设计要求施工。
5.1.2隧道基坑必须保持地下水位稳定在基底0.5m以下。
5.1.3隧道基坑土石方需要爆破时,必须事先编制爆破方案,报城市主管部门批准,经公安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
5.2.1隧道基坑开挖范围内各种管线,施工前应调查清楚,经有关单位同意后方可确定拆迁、改移或采取悬吊措施。
6.1.2盖挖逆筑法施工,必须保持围护墙内土层的地下水位稳定在基底0.5m以下。
铁路规范大全(中铁建技术中心网站)

一、线路1、无缝线路铺设及养护维修方法(TB/T 2098-2007)2、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 50090-2006)3、工务作业标准大型养路机械道床换碴作业(TB/T2658.20-2004)4、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99)5、快速铁路线路维修规则6、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7、铁路线路维修规则二、地质1、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0012-2007 J124)2、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理规程(TB/T10403-2005)3、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4、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TB10049-2004)5、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规程(TB10041-2003)6、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01)7、铁路工程地质风沙勘测规则(TB10053-98)8、铁路工程地质黄土地区勘测规程(TB10055-98)9、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测规范(TB10049-96)10、铁路工程地基土旁压试验规则(TB10046-96)11、铁路工程地质盐渍土勘测规则(TB10045-96)12、铁路工程地质膨胀土勘测规则(TB10042-95)13、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规程(TB10041-95)14、铁路工程地质软土勘测规则(TBJ38-93)15、静力触探技术规则(TBJ37-93)16、铁路工程地质岩溶勘测规则(TBJ28-91)17、铁路工程地质泥石流勘测规则(TBJ27-91)18、动力触探技术规定(TBJ18-87)19、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98)20、铁路工程地质技术规范(TBJ12-96)21、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TB10014-98)22、铁路供水水文地质勘测规则(96年局部修订版)(TBJ15-96)23、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2001)24、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1)三、机车1、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试验及其限值(TB/T 3034-2002)2、铁道动力装置用柴油机认证试验实施细则(TB/T 3098-2004)3、机车车辆油压减振器试验台技术条件(TB/T 2229-2004)4、机车车辆油压减振器技术条件(TB/T 1491-2004)5、铁路内燃机车机务设备设计规范(TB10021-2000)6、铁路机车车辆修理厂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四、高速1、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ZT216-2007)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48号)3、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4、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1-2005)5、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3-2005)6、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7、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8、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4-2005)9、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0、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1、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2-2005)12、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铁建设[2005]140号)13、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4、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铁建设函[2004]157号)15、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号)16、京沪高速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暂行规定(铁建设[2003]13号)17、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3]13号)18、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册)(铁建设[2003]13号)19、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下册)(铁建设[2003]13号)五、其它1、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 10402-2007 J269)2、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 10063-2007 J774)3、铁路路基抗震设计规范(GB 50111-2006)4、铁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03-2005)5、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规范(TB10209-2002)6、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7、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10402-2003)8、铁路工程水质分析规程(TB10104-2003)9、铁路工程基本术语(GB/T50262)10、铁路组合钢模板技术规则(TBJ211-86)11、粉体喷搅法加固软弱土层技术规范(TB10113-96)12、铁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TB10501-98)13、铁路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定(TBJ16-86)14、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TB10502-93)15、铁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216-94)16、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87)17、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GBJ12-87)18、铁路工程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范(TB10061-98)19、铁路工程制图图形符号标准(TBT10059-98)20、铁路工程制图标准(TBT10058-98)21、铁路工程CAD技术规范(B10044-98)22、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TB10017-99)23、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10063-99)24、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25、铁路采石管理规则26、铁路林业技术管理规则27、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28、铁路工程节能设计规范(TB10016-2002)29、铁路生产污水处理设计规范(TB10079-2002)六、路基1、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设计规范(TB 10118-2006 J532)2、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 10035-2006 J 158)3、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2006 J 127)4、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5、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6、铁路路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4-98)7、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99)8、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TB10118-99)9、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2002)10、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1)七、桥涵1、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方法及评定标准(TB/T2092-2003)2、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TB/T 3043-2005)3、预制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TB/T 2484-2005)4、铁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TB/T 2331-2004)5、铁路钢桥保护涂装(TB/T 1527-2004)6、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7、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8、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2005)9、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2005)10、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11、铁路桥梁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12、铁路桥隧建筑物大修维修规则13、铁路桥隧建筑物大修维修规则条文说明14、铁路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设计及验收规定(TBJ106-91)15、铁路桥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5-98)16、铁路钢桥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规定(TBJ214-92)17、铁路装配式小桥涵技术规则(TBJ107-92)18、铁路结合梁设计规定(TBJ24-89)19、桥梁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TB10116-99)20、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99)21、铁路桥梁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99)22、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99)23、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99)24、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99)25、铁路柔性墩桥技术规范(TB10052-97)26、铁路架桥机架梁规程(TB10213-99)27、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10212-98)28、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八、轨道1、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82-2006)2、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GB/T 10411-2005)3、轨枕螺栓机动扳手通用技术条件(TB/T 3099-2004)4、混凝土枕用轨下调高垫板技术条件(TB/T 1781-2004)5、高锰刚辙叉技术条件(TB/T 447-2004)6、标准轨距铁路道岔技术条件(TB/T 412-2004)7、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8、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3-2003)9、铁路轨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3-98)10、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TB10302-96)11、轨道车管理规则12、铁路混凝土岔枕技术条件(2003年)九、隧道1、铁路隧道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法技术指南(铁建设[2007]106号)2、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3、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5、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2004)6、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7、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8、铁路隧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7-98)9、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范(TB10109-95)10、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则(TBJ108-92)11、铁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规范(TB10068-2000)12、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13、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十、电力1、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2005)2、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3、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0-2003)4、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TB10208-98)5、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98)6、铁路电力牵引变电所所用电系统设计规范(TB10080-2002)7、铁路电力远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TB10064-2000)8、铁路电力变、配电所设计规范(TB10065-2000)9、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远动系统技术规范(TB10117-98)10、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10008-99)11、铁路电力施工规范(TB10207-99)12、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21-2000)13、铁路电力机车机务设备设计规范(TB10022-2000)十一、测量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2、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快速砂浆棒法(TB/T2922.5-2002)3、吸水式锚固包技术条件(TB/T2093-2002)4、混凝土岔枕技术条件(TB/T 3080-2003)5、铁路混凝土工程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件(TB/T 3054-2002)6、预应力混凝土枕静载抗裂试验方法(TB/T 1879-2002)7、预应力混凝土枕疲劳试验方法(TB/T 1878-2002)8、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9、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28-96)10、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2004)11、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12、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41-2003)13、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2004)14、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TB10425-94)15、填土密度湿度核子仪测试规程(TB/T10217-96)16、铁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TB10115-98)17、铁路工程水质分析方法(TBJ104-87)18、铁路工程岩土化学分析方法(TBJ103-87)19、铁路工程土工试验方法(TBJ102-96)20、铁路工程地基土十字板剪切试验规程(TB10051-97)21、既有铁路测量技术规则(TBJ105-88)22、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23、新建铁路摄影测量规范(TB10050-97)24、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25、铁路工程基桩无损检测规程(TB10218-99)十二、安全规则1、铁路沿线斜坡柔性安全防护网(TB/T 3089-2004)2、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上册)(TB10401.1-2003)3、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下册)(TB10401.1-2003)4、铁路行车线上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12-87)5、铁路临时工程附属辅助生产工程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11-87)6、铁路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10-87)7、铁路给水排水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9-87)8、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4-87)9、铁路桥涵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3-87)10、铁路路基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2-87)11、铁路轨道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1-87)12、铁路工务安全规则十三、通信1、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5部分:内屏蔽铁路数字信号电缆(TB/T3100.5-2004)2、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4部分:铝护套铁路数字信号电缆(TB/T3100.4-2004)3、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3部分:综合护套铁路数字信号电缆(TB/T3100.3-2004)4、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2部分:塑料护套铁路数字信号电缆(TB/T3100.2-2004)5、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1部分:一般规定(TB/T3100.1-2004)6、铁路无人值守机房环境远程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TB10034-2005)7、铁路光伏发电系统技术规范(TB10112-2005)8、铁路运输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2005)9、铁路运输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8-2003)10、铁路通信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8-2000)11、铁路信号施工规范(TB10206-99)12、铁路通信施工规范(TB10205-99)13、铁路数字微波通信工程设计规范(TB10060-99)14、铁路光缆PHD通信工程施工规范(TB10215-2000)15、铁路信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9-2000)16、铁路驼峰信号施工规范(TB10221-2000)17、铁路通信光纤用户接入网工程施工规范(TB10222-2002)18、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99)十四、站场1、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GB 50226-2007)2、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 500091-2006)3、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GB 50226-95)4、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规范(TB10083-2005)5、铁路站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3-2003)6、铁路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2-2003)7、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规范(TBJ209-96)8、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50091-99)9、铁路单层砖房抗震设计规范(TB10040-93)10、铁路集装箱货场设计规则(TBJ19-88)11、铁路房屋建筑设计标准(TB10011-98)12、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TB10010-98)13、铁路给水排水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22-98)14、铁路站场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23-98)15、铁路驼峰及调车场设计规范(TB10062-99)16、铁路房屋暖通空调设计标准(TB10056-98)17、铁路房屋增层和纠倾技术规范(TB10114-97)18、铁路房屋建筑物大修维修规则19、铁路站场道路和排水设计规范(TB10066-2000)20、铁路工业站港湾站设计规范(TB10078-2001)21、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规范(2002年)一辈子时光在匆忙中流逝,谁都无法挽留。
货运铁路设计标准

货运铁路设计标准
除了上述提到的内容,货运铁路设计标准还包括以下内容:
1.道岔设计:道岔是用于实现列车换轨或分离的设备,其设计
要求包括道岔类型、位置和布置等。
2.曲线通过条件:曲线是铁路线路中常见的线路形式,其通过
条件包括曲线半径、曲线超高、曲线限界等。
3.路基设计:路基是铁路线路的基础,其设计要求包括路基的
强度、稳定性、排水等。
4.限界与安全距离:限界是指列车及其车辆、设备的外廓尺寸
限制,安全距离是指列车与列车、列车与线路设备之间必须保持的距离。
5.铁路建筑限界:铁路建筑限界是指铁路线路各种建筑物及设
备不得超过的轮廓尺寸线,以及建筑物和设备不得侵入轮廓线的范围。
6.牵引供电系统:货运铁路需要配备牵引供电系统,包括牵引
变电所、接触网等,以满足列车牵引和供电需求。
7.信号与控制系统:货运铁路需要设置信号与控制系统,以确
保列车运行的安全和效率。
8.车站设计:车站是货运铁路的重要设施之一,其设计要求包
括站场布局、站线布置、车站设备等。
这些是与货运铁路设计标准相关的其他内容,具体标准可能因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而有所差异,建议咨询当地的铁路设计和运营规范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16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16《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16)是根据《铁路安全法》和国家有关部门综合评估,结合现行铁路设计规范要求,综合利用最新技术取得的成果并结合国家财政管理和司法审查的原则,以及国际先进经验,由中国铁路总公司负责制定。
它对规定了基本里程、路基外观复杂度要求、路基质量和安全技术要求、维护要求、建设时间要求及运营调度需求等全面性和现实性要求。
一、路基设计内容《铁路路基设计规范》主要包括:铁路路基建设基本原则、路基线路普通条件、路基质量、基本里程设计要求、路基安全技术要求、路基维护要求、建设时间要求等内容。
1.铁路路基建设基本原则铁路路基建设基本原则指导路基设计,是路基设计中最重要的指导思想。
这些原则包括:对交通能力、安全性、经济性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考虑;重视地质和地貌研究,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等因素;防止路基受潮、散水,合理避让建筑物等。
2.路基线路普通条件路基线路普通条件是指在路基设计中常见的基本要求,包括设计速度、行车允许重量、贯通率、坡度、曲线半径等。
3.路基质量路基质量是指路基中地基和路面技术性要求,主要包括地质调查、路基边缘坡度、路基铺装结构、路基铺装材料质量要求等。
本标准规定了路基质量的技术要求,主要建议了采用的基础工艺、基础质量和技术手段。
4.取盐要求《铁路路基设计规范》规定,铁路路基设计时须注意防水、防土、防埋没和防将来防水建设可能需要的病害治理。
主要包括:抢沙、路基低洼贴沙包层、土砂中混入抢沙等防水技术性内容。
二、技术特点《铁路路基设计规范》并未执行和叙述现有标准,而是从现行路基设计新技术出发,结合新路基综合能力的要求等,以全面反映生活实际的路基设计状况,在更为严格的要求和实用性的条件下,按照动态运行安全为核心的设计方法和程序实施。
这与现有路基设计规范的宝贵经验基础上,在铁路路基设计中给予更加实际性、综合性和全面性的叙述和设置,力求表现实际要求情况,把握工程性和技术性的要求,创造性地把握设计,同时考虑安全性、卓越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使路基设计突出系统性,为铁路路基建设提供和保障,使新建铁路沿线的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都得到充分的保障。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 车站设计的基本规定 进出站疏解线路和站线的平面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车站设计的基本规定进出站疏解线路和站线的平面、纵断面(Ⅰ)进出站疏解线路和站线的平面2.2.1进出站疏解线路的平面应符合相邻路段正线的规定。
在困难条件下,进出站疏解线路的最小曲线半径不应小于300m;编组站环到环发线的最小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50m。
2.2.2编组站各车场应设在直线上。
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到达场、到发场和出发场可设在同向曲线上,其曲线半径不应小于800m。
2.2.3牵出线应设在直线上。
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曲线半径不小于1000m的曲线上;在特别困难条件下,曲线半径不应小于600m。
仅办理摘挂、取送作业的货场或其他厂、段的牵出线,在特别困难条件下,曲线半径不应小于300m。
牵出线不应设在反向曲线上。
改建车站,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办理改编作业量较小的牵出线可设在反向曲线上,也可保留既有牵出线的曲线半径。
2.2.4货物装卸线应设在直线上。
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半径不小于600m的曲线上;在特别困难条件下,曲线半径不应小于500m。
2.2.5位于旅客高站台旁的线路应设在直线上,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半径不小于1000m的曲线上;在特别困难条件下,曲线半径不应小于600m。
2.2.6站内联络线、机车走行线和三角线的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00m,但编组站车场间联络线的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50m。
三角线尽头线的有效长度应按2台机车长度加10m安全距离;在困难条件下,每昼夜转向次数小于36次的单机牵引折返段,其有效长度可采用1台机车长度加10m的安全距离。
转车盘前应有长度不小于12.5m的直线段。
安全线的有效长度应采用50m。
2.2.7站线的曲线可不设缓和曲线和曲线超高,但架设接触网的到发线上的曲线地段和连接曲线宜设曲线超高,曲线地段超高可采用25mm,连接曲线超高可采用15mm,其超高顺坡率不大于3‰。
2.2.8通行正规列车的站线,两曲线间应设置不小于20m的直线段。
不通行正规列车的站线,两曲线间应设置不小于15m的直线段,在困难条件下,可设置不小于10m的直线段。
铁路规范大全(中铁建技术中心网站)

一、线路1、无缝线路铺设及养护维修方法(TB/T 2098-2007)2、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 50090-2006)3、工务作业标准大型养路机械道床换碴作业(TB/T2658.20-2004)4、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99)5、快速铁路线路维修规则6、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7、铁路线路维修规则二、地质1、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0012-2007 J124)2、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理规程(TB/T10403-2005)3、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4、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TB10049-2004)5、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规程(TB10041-2003)6、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01)7、铁路工程地质风沙勘测规则(TB10053-98)8、铁路工程地质黄土地区勘测规程(TB10055-98)9、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测规范(TB10049-96)10、铁路工程地基土旁压试验规则(TB10046-96)11、铁路工程地质盐渍土勘测规则(TB10045-96)12、铁路工程地质膨胀土勘测规则(TB10042-95)13、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规程(TB10041-95)14、铁路工程地质软土勘测规则(TBJ38-93)15、静力触探技术规则(TBJ37-93)16、铁路工程地质岩溶勘测规则(TBJ28-91)17、铁路工程地质泥石流勘测规则(TBJ27-91)18、动力触探技术规定(TBJ18-87)19、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98)20、铁路工程地质技术规范(TBJ12-96)21、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TB10014-98)22、铁路供水水文地质勘测规则(96年局部修订版)(TBJ15-96)23、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2001)24、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1)三、机车1、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试验及其限值(TB/T 3034-2002)2、铁道动力装置用柴油机认证试验实施细则(TB/T 3098-2004)3、机车车辆油压减振器试验台技术条件(TB/T 2229-2004)4、机车车辆油压减振器技术条件(TB/T 1491-2004)5、铁路内燃机车机务设备设计规范(TB10021-2000)6、铁路机车车辆修理厂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四、高速1、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ZT216-2007)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48号)3、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4、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1-2005)5、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3-2005)6、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7、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8、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4-2005)9、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0、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1、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2-2005)12、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铁建设[2005]140号)13、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4、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铁建设函[2004]157号)15、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号)16、京沪高速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暂行规定(铁建设[2003]13号)17、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3]13号)18、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册)(铁建设[2003]13号)19、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下册)(铁建设[2003]13号)五、其它1、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 10402-2007 J269)2、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 10063-2007 J774)3、铁路路基抗震设计规范(GB 50111-2006)4、铁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03-2005)5、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规范(TB10209-2002)6、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7、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10402-2003)8、铁路工程水质分析规程(TB10104-2003)9、铁路工程基本术语(GB/T50262)10、铁路组合钢模板技术规则(TBJ211-86)11、粉体喷搅法加固软弱土层技术规范(TB10113-96)12、铁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TB10501-98)13、铁路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定(TBJ16-86)14、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TB10502-93)15、铁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216-94)16、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87)17、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GBJ12-87)18、铁路工程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范(TB10061-98)19、铁路工程制图图形符号标准(TBT10059-98)20、铁路工程制图标准(TBT10058-98)21、铁路工程CAD技术规范(B10044-98)22、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TB10017-99)23、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10063-99)24、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25、铁路采石管理规则26、铁路林业技术管理规则27、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28、铁路工程节能设计规范(TB10016-2002)29、铁路生产污水处理设计规范(TB10079-2002)六、路基1、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设计规范(TB 10118-2006 J532)2、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 10035-2006 J 158)3、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2006 J 127)4、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5、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6、铁路路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4-98)7、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99)8、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TB10118-99)9、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2002)10、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1)七、桥涵1、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方法及评定标准(TB/T2092-2003)2、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TB/T 3043-2005)3、预制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TB/T 2484-2005)4、铁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TB/T 2331-2004)5、铁路钢桥保护涂装(TB/T 1527-2004)6、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7、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8、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2005)9、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2005)10、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11、铁路桥梁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12、铁路桥隧建筑物大修维修规则13、铁路桥隧建筑物大修维修规则条文说明14、铁路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设计及验收规定(TBJ106-91)15、铁路桥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5-98)16、铁路钢桥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规定(TBJ214-92)17、铁路装配式小桥涵技术规则(TBJ107-92)18、铁路结合梁设计规定(TBJ24-89)19、桥梁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TB10116-99)20、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99)21、铁路桥梁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99)22、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99)23、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99)24、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99)25、铁路柔性墩桥技术规范(TB10052-97)26、铁路架桥机架梁规程(TB10213-99)27、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10212-98)28、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八、轨道1、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82-2006)2、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GB/T 10411-2005)3、轨枕螺栓机动扳手通用技术条件(TB/T 3099-2004)4、混凝土枕用轨下调高垫板技术条件(TB/T 1781-2004)5、高锰刚辙叉技术条件(TB/T 447-2004)6、标准轨距铁路道岔技术条件(TB/T 412-2004)7、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8、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3-2003)9、铁路轨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3-98)10、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TB10302-96)11、轨道车管理规则12、铁路混凝土岔枕技术条件(2003年)九、隧道1、铁路隧道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法技术指南(铁建设[2007]106号)2、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3、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5、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2004)6、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7、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8、铁路隧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7-98)9、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范(TB10109-95)10、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则(TBJ108-92)11、铁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规范(TB10068-2000)12、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13、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十、电力1、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2005)2、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3、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0-2003)4、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TB10208-98)5、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98)6、铁路电力牵引变电所所用电系统设计规范(TB10080-2002)7、铁路电力远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TB10064-2000)8、铁路电力变、配电所设计规范(TB10065-2000)9、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远动系统技术规范(TB10117-98)10、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10008-99)11、铁路电力施工规范(TB10207-99)12、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21-2000)13、铁路电力机车机务设备设计规范(TB10022-2000)十一、测量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2、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快速砂浆棒法(TB/T2922.5-2002)3、吸水式锚固包技术条件(TB/T2093-2002)4、混凝土岔枕技术条件(TB/T 3080-2003)5、铁路混凝土工程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件(TB/T 3054-2002)6、预应力混凝土枕静载抗裂试验方法(TB/T 1879-2002)7、预应力混凝土枕疲劳试验方法(TB/T 1878-2002)8、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9、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28-96)10、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2004)11、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12、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41-2003)13、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2004)14、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TB10425-94)15、填土密度湿度核子仪测试规程(TB/T10217-96)16、铁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TB10115-98)17、铁路工程水质分析方法(TBJ104-87)18、铁路工程岩土化学分析方法(TBJ103-87)19、铁路工程土工试验方法(TBJ102-96)20、铁路工程地基土十字板剪切试验规程(TB10051-97)21、既有铁路测量技术规则(TBJ105-88)22、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23、新建铁路摄影测量规范(TB10050-97)24、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25、铁路工程基桩无损检测规程(TB10218-99)十二、安全规则1、铁路沿线斜坡柔性安全防护网(TB/T 3089-2004)2、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上册)(TB10401.1-2003)3、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下册)(TB10401.1-2003)4、铁路行车线上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12-87)5、铁路临时工程附属辅助生产工程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11-87)6、铁路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10-87)7、铁路给水排水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9-87)8、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4-87)9、铁路桥涵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3-87)10、铁路路基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2-87)11、铁路轨道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1-87)12、铁路工务安全规则十三、通信1、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5部分:内屏蔽铁路数字信号电缆(TB/T3100.5-2004)2、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4部分:铝护套铁路数字信号电缆(TB/T3100.4-2004)3、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3部分:综合护套铁路数字信号电缆(TB/T3100.3-2004)4、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2部分:塑料护套铁路数字信号电缆(TB/T3100.2-2004)5、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1部分:一般规定(TB/T3100.1-2004)6、铁路无人值守机房环境远程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TB10034-2005)7、铁路光伏发电系统技术规范(TB10112-2005)8、铁路运输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2005)9、铁路运输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8-2003)10、铁路通信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8-2000)11、铁路信号施工规范(TB10206-99)12、铁路通信施工规范(TB10205-99)13、铁路数字微波通信工程设计规范(TB10060-99)14、铁路光缆PHD通信工程施工规范(TB10215-2000)15、铁路信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9-2000)16、铁路驼峰信号施工规范(TB10221-2000)17、铁路通信光纤用户接入网工程施工规范(TB10222-2002)18、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99)十四、站场1、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GB 50226-2007)2、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 500091-2006)3、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GB 50226-95)4、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规范(TB10083-2005)5、铁路站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3-2003)6、铁路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2-2003)7、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规范(TBJ209-96)8、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50091-99)9、铁路单层砖房抗震设计规范(TB10040-93)10、铁路集装箱货场设计规则(TBJ19-88)11、铁路房屋建筑设计标准(TB10011-98)12、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TB10010-98)13、铁路给水排水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22-98)14、铁路站场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23-98)15、铁路驼峰及调车场设计规范(TB10062-99)16、铁路房屋暖通空调设计标准(TB10056-98)17、铁路房屋增层和纠倾技术规范(TB10114-97)18、铁路房屋建筑物大修维修规则19、铁路站场道路和排水设计规范(TB10066-2000)20、铁路工业站港湾站设计规范(TB10078-2001)21、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规范(2002年)。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修订的主要特点及内容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修订的主要特点及内容柳世辉【摘要】为适应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本着贯彻铁路主要技术政策,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提高运输能力和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为主线,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原则,在1999年颁<铁路线路设计规范>(以下简称<线规>)基础上,吸取了近年来铁路设计、施工和运营以及近年来5次铁路提速的成功经验和专题科研成果,对<线规>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就修订的依据、原则、特点及修订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06(000)003【总页数】8页(P19-26)【关键词】铁路线路;设计规范;修订;原则;特点;主要内容【作者】柳世辉【作者单位】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西安,710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12.341 概述《铁路线路设计规范》的修订是根据铁道部建设管理司铁建函[2003]41号关于印发《2003年铁路工程建设规范定额标准设计编制计划》的通知,参照铁建设〔2003〕76号“关于发布《新建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的通知”,在建设部1999年3月8日发布的《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 50090—99)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主要包括总则、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车站分布、铁路与道路交叉等内容。
新规范的修订是依据《铁路主要技术政策》[铁科技函(2004)78号]和铁道部党组提出实现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思路,结合铁路运输由货运为主向以客运为主逐步转化的发展趋势,对客货共线运行铁路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由140 km/h提高为160 km/h。
这充分体现我国铁路的技术发展方向,本着贯彻铁路主要技术政策,吸取了原规范执行以来铁路设计、施工和运营以及近年来5次铁路提速的成功经验和专题科研成果,贯彻了从检验设计的正确性向指导设计的合理性方面逐步转化的指导思想,突出了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理念,在广泛征求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后修编而成。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条文说明本条文说明系对重点条文的编制依据、存在问题以及在执行中应注意的事项等予以说明。
为了减少篇幅,只列条文号,未抄录原条文。
1.0.2本规范是全国铁路通用设计规范之一,适用于国家铁路网中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行车速度小于或等于160km/h,标准轨距新建及改建与增建第二线I、Ⅱ铁路路基工程设计。
工业企业铁路、地方铁路及临时铁路应按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1.0.3本条规定了对路基设计的基本要求。
(1)作为承托线路轨道的基础,路基必须保证轨道经常保持平顺,使列车通过时能在容许的弹性变形范围内平稳,安全地运行。
因此,路基必须填筑密实,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在轨道和列车荷载的作用下,不致使路基和轨道产生过大的不容许的沉降变形。
同时,这也是满足列车规定的行车速度、减小列车动应力对路基的不良影响,防止产生路基病害特别是基床病害的基本要求之一。
路基要承受轨道和列车荷载以及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还必须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使其不致在路基本体或其地基产生破坏和位移,以保证行车的安全畅通。
(2)由于路基是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工作的土工建筑物,有各种自然因素影响着它的强度和稳定性,如风、雨、雪、大气温度变化、地震、水流等常会对路基造成破坏作用。
因此,要采取适当措施,使路基具有在这些自然因素长期作用下的耐久性。
综上所述,必须充分考虑路基的强度、变形特性及其耐久性,制定相应的标准,将路基作为土工结构物进行设计。
此外,为了列车的安全运行,路基两侧山坡上危石要予以处理。
1.0.5目前,我国铁路工程设计统一采用中-22级活载为标准活载,简称“中-活载”。
所以路基工程设计的计算列车活载均以“中-活载”为标准,不另加系数。
当行车速度较小时,列车在运行中产生的冲击力、离心力、制动力的和摇摆力对路基的影响不大,在路基设计中一般不计其应力影响。
但由于设计行车速度的提高,列车通过频率也相应增大,在路基基床中产生的动应力作用已不可忽视。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5 接触网5.1 接触悬挂5.1.1 接触网的悬挂类型,区间及车站均应优先采用全补偿链形悬挂,其余悬挂类型由技术经济几运营等条件综合比较确定。
5.1.2 繁忙干线或腐蚀严重地区的电气化铁路,应优先采用铜或铜合金接触线,其余线路可采用其他材料的接触线。
同一机车交路的接触先材质宜相同。
5.1.3 承力索的材质应采用防腐性能好的钢绞线或其他材质的绞线;腐蚀严重地区和长随道宜采用铜质绞线。
载流承力索与接触线的材质宜相同。
5.1.4 接触线距轨面的最高高度不应大于6500mm。
最底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站场和区间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宜取一致,其最底高度不应小于5700mm;编组站、区段站等配有调车组的线、站,正常情况可不小于6200mm,却有困难时不应小与5700mm。
2 隧道内(包括按规定降低高度的隧道口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正常情况不应小于5700mm;困难情况不应小于5650mm;特殊情况不应小于5330mm。
接触线最底高度在值在高程1000m以上的区段,应按本规范第5.3.2条规定随空气绝缘间隙值的加大而相应增加。
5.1.5 接触线高度变化时,其坡度不宜大于3‰,确有困难时,不宜大于5‰。
5.1.6 接触网设计的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 铜或铜合金接触的强度安全系数,当磨耗面积小于或等于15%时,不应小于2.5;当磨耗面积大于15%且小于25%时,不应小于2.2。
2 各种绞线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软横跨横承力索中的钢绞线4.0。
2)承力索、定位索及附和导线中的钢绞线3.0;硬钢绞线2.0;铝绞线、钢芯铝绞线、铝包钢芯铝绞线2.5。
3 绝缘子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瓷钢化玻璃悬式绝缘子(受机电联合荷载时抗拉)2.0;2)瓷棒式绝缘子(抗弯)2.5;3)针式绝缘子(抗弯);4)其他材质绝缘元件,无阳光照射处(抗拉或抗弯)2.5;有阳光照射处,应视材质抗老化性能酌情增加;4 耐张的零件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3.0。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
1总则为贯彻国家有关的法规和铁路技术政策,统一铁路车站与枢纽设计的技术标准,使铁路车站与枢纽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铁路网中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60km/h的Ⅰ、Ⅱ级标准轨距铁路车站与枢纽的设计。
本规范中凡与行车速度和铁路等级无直接关系的规定,也适用于其他客货列车共线运行的铁路车站与枢纽设计。
铁路车站与枢纽的设计年度应分为近、远两期。
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10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20年。
近、远期均采用预测运量。
对于不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应按远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对于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可按近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预留远期发展条件;对于可随运输需求变化而增减的运营设备,可按交付运营后第3年或第5年的运量设计。
枢纽总布置图尚应根据20年以上的远景规划,预留长远发展条件。
铁路车站与枢纽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按规定配置保障人身和行车安全,方便旅客旅行的设施设备。
铁路车站与枢纽建设应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相互配合和协调,并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防灾减灾、文物保护、节约能源和土地。
编组站、区段站应按照减少车流改编次数,实现车流快速移动的原则设置。
货运站的设置应有利于实现货运组织集中化和专业化,客、货运量较小时不应设置中间站。
铁路车站与枢纽设计应根据运输需要,系统、经济、合理地确定站段布局与规模。
铁路枢纽和复杂车站的设计方案,必须经过经济比较确定。
在满足设计年度要求能力的前提下,铁路车站与枢纽的改、扩建应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和设备。
复杂的车站改、扩建工程应有指导性施工过渡设计。
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的车站与枢纽设计应满足有关规定的要求。
铁路车站与枢纽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会让站、越行站:为满足区间通过能力,必要时可兼办少量旅客乘降的车站。
在单线上称会让站,在双线上称越行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近日,国家铁路局发布《铁路线路设计规范》(TB10098-2017)、《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TB10099-2017)、《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17)、《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91-2017)、《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93-2017)和《铁路隧道盾构法技术规程》(TB10181-2017)等6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英文译本,为服务铁路“走出去”和中外铁路技术交流合作提供技术支撑。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主要规定综合选线、线路平面、线路纵断面、车站分布等主要内容,在铁路设计中起着主导和统筹各专业设计的总体作用。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对铁路车站枢纽总体规划原则、客运站和物流中心的选址及综合开发的原则、车站及枢纽设计主要技术标准等内容进行了全面规定,用于指导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
《铁路轨道设计规范》根据铁路等级、设计速度、列车轴重、客货运量等因素合理确定铁路轨道设计标准,主要包括钢轨及配件、正线有砟轨道、无砟轨道、站线轨道、无缝线路、有缝线路和轨道附属设施等内容。
《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结合我国铁路工程建设中钢桥领域的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应用实践经验,统一了铁路钢桥设计标准,适用于铁路全铆接、栓焊及全焊桥梁钢结构的设计。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对铁路桥涵明挖基础、桩基础、沉井基础、挖井基础及特殊地基等计算参数和构造要求作了规定,用于指导铁路桥涵基础设计。
《铁路隧道盾构法技术规程》规定了盾构设备选型原则、防排水处理措置、施工辅助措施,提出了管片制作、始发及接收、掘进、特殊地段施工、盾构设备维修保养等施工技术,适用于用于新建铁路隧道盾构法的勘察、设计、施工和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