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这是一个200km/h铁路桥设计用到的规范,如果速度不同,有几个规范会不一样。
⒈《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TB10017—99⒉《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 10002.1—99。
⒊《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99⒋《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99)⒌《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99。
⒍《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99。
⒎《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⒏《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⒐《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⒒《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xxxxx-2003(征求意见稿)⒓《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⒔《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TB10017—99⒕《新建铁路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暂行规定》扩展资料铁路设计主要流程铁路项目勘察设计分为项目前期、项目实施、项目投产三个大阶段,这三个大阶段又可分为以下十一个环节:规划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初测(初步现场测量)→可行性研究→定测(定线现场测量)→初步设计→补定测(补充定线现场测量)→施工图设计→配合施工→竣工验收→项目建成销号。
其中,从规划研究到可行性研究属项目前期阶段,从定额到配合施工属项目实施阶段,从竣工验收到项目建成销号属项目投产阶段。
环环相扣,本阶段必须以上阶段为依托和基础。
各环节工作要点如下:1、规划研究,主要对全国或者区域的路网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在总结过去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规划建设任务。
这个阶段一般都是比较宏观性的研究。
2、预可行性研究,主要对某一条线路(或者车站、桥隧等重点工程)在区域路网中的功能定位进行分析研究,确定这条铁路按照什么类型建设,是客运专线、是客货共线铁路、还是重载货运铁路。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2006)》根据我国铁路的技术发展方向,本着贯彻铁路主要技术政策,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提高运输能力和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为主线,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原则,吸取了原规范执行以来铁路设计、施工和运营以及近年来五次铁路提速的成功经验和专题科研成果,贯彻了从检验设计的正确性向指导设计的合理性方面逐步转化的指导思想,并突出了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理念,在广泛征求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后修编而成。
近日,国家铁路局发布《铁路线路设计规范》(TB10098-2017)、《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TB10099-2017)、《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17)、《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91-2017)、《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93-2017)和《铁路隧道盾构法技术规程》(TB10181-2017)等6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英文译本,为服务铁路“走出去”和中外铁路技术交流合作提供技术支撑。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主要规定综合选线、线路平面、线路纵断面、车站分布等主要内容,在铁路设计中起着主导和统筹各专业设计的总体作用。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对铁路车站枢纽总体规划原则、客运站和物流中心的选址及综合开发的原则、车站及枢纽设计主要技术标准等内容进行了全面规定,用于指导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
《铁路轨道设计规范》根据铁路等级、设计速度、列车轴重、客货运量等因素合理确定铁路轨道设计标准,主要包括钢轨及配件、正线有砟轨道、无砟轨道、站线轨道、无缝线路、有缝线路和轨道附属设施等内容。
《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结合我国铁路工程建设中钢桥领域的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应用实践经验,统一了铁路钢桥设计标准,适用于铁路全铆接、栓焊及全焊桥梁钢结构的设计。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对铁路桥涵明挖基础、桩基础、沉井基础、挖井基础及特殊地基等计算参数和构造要求作了规定,用于指导铁路桥涵基础设计。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铁路线路的轨道设计
轨道结构类型选择
钢轨类型选择:根据线路等级、运输需求和车辆类型选择合适的钢轨类型, 如重轨、轻轨等。
轨枕类型选择:根据线路荷重、轨道结构和运营条件选择合适的轨枕类型, 如木枕、混凝土枕等。
道床类型选择:根据地质条件、气候环境和维护要求选择合适的道床类型, 如碎石道床、沥青道床等。
设计原则:纵断面线形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气候条件”的原则,尽量减少工程 量,降低建设成本,同时保证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注意事项:在纵断面线形设计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坡度过陡或坡长过长,以减少工程风险和运营维 护成本。同时,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气候变化对线路的影响,确保线路的安全和稳定性。
YOUR LOGO
铁路线路设计规 范
韵,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韵
汇报时间:20X-XX-XX
添加目录标题
铁路线路的轨道 设计
铁路线路设计的 基本原则
铁路线路的桥涵 设计
铁路线路的线形 设计
铁路线路的隧道 设计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铁路线路设计的基本原则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对于大型桥涵,应优先采用预制 桥梁段的拼装施工方法,以提高 施工效率。
在特殊情况下,如地质条件复杂、 工期紧迫等,可采用特殊施工方 法,如喷射混凝土、预制桥梁段 顶推等。
铁路线路的隧道设计
隧道分类及适用条件
隧道分类:根据隧道长度、埋深、施工方法等不同,隧道可分为短隧道、中隧道、长隧道和特长隧道
适用条件:不同长度的隧道适用于不同的地形和地质条件,短隧道适用于地形简单、埋深较浅的地区;中 隧道适用于地形较为复杂、埋深适中的地区;长隧道和特长隧道适用于地形复杂、埋深较大的地区
城际铁路线路选线与走向的设计规范

城际铁路线路选线与走向的设计规范城际铁路的线路选线与走向设计是城际铁路建设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城际铁路的通行效率、运输能力和安全性。
合理的线路选线与走向设计不仅能够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益,还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城际铁路线路选线与走向的设计规范,旨在为城际铁路建设提供指导。
一、选线原则城际铁路的选线应遵循以下原则:1. 高效便捷原则:选线应尽量缩短两个城市间的距离,减少运行时间,提高列车行驶效率。
2. 节约投资原则:选线应尽量利用已有交通基础设施,减少新建设施的投资成本。
3. 环境友好原则:选线应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避免对生态系统和水源地的影响。
4. 社会公平原则:选线应尽量避免对土地、农田和居民的不利影响,保障当地居民的合法权益。
二、走向设计要求1. 曲线半径和超高度:城际铁路的曲线半径和超高度应根据列车运行速度、车型和轨道限界进行设计。
曲线半径和超高度的合理选择能够保证列车行驶的稳定性和乘客的舒适度。
2. 车站位置和距离:城际铁路的车站位置应在两个城市的交通节点附近,并考虑到交通便利性和乘客出行需求。
车站之间的距离应根据城市规模和客流量进行合理的划分,以便实现高效的运输服务。
3. 设施配套和交通连接:城际铁路的走向设计还需要考虑到与城市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如地铁、公交和轨道交通等。
合理的设施配套和交通连接能够提高综合交通服务水平,方便乘客的出行。
4. 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城际铁路的走向设计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因素,如地形起伏、地质灾害和生态保护等。
选择合适的线路能够降低工程建设难度和成本,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三、线路选线与走向设计的流程1. 初步研究:根据城市间的距离和交通需求,初步确定城际铁路的起点和终点,开展对线路选线的调研和论证。
2. 方案比选:根据城市规划、地质条件和环境保护要求,制定多个线路选线方案,并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
3. 方案优化:在比选的基础上,对各个方案进行合理优化,进一步完善线路选线与走向设计。
城际铁路设计规范

城际铁路设计规范城际铁路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城际铁路项目安全、高效运营以及公众的便利和舒适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以下是城际铁路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线路设计规范1. 轨道线路:城际铁路主要采用标准轨距,铺设混凝土道床,设计速度一般在250km/h以上。
线路沿线应考虑地质条件、交通状况以及环境保护等因素。
2. 站点设置:城际铁路站点布局应与城市交通规划相衔接,站点数量和位置应满足客流需求,并考虑到区域发展和交通转换的便利性。
3. 接触网设计:城际铁路应采用电气化供电方式,具备高效、可靠的接触网系统。
接触网设计应考虑到设计速度、列车运行特性以及输电可靠性等因素。
二、车辆设计规范1. 客车设计:城际铁路客车应满足高速运行的需求,具备舒适的座椅、餐饮设施和无线网络等乘客需求。
车辆结构应保证安全,具备防撞、防爆等安全设施。
2. 机车设计:城际铁路机车应具备高速运行和牵引力强的特点,火车头结构应灵活可靠,并具备先进的监测和控制系统。
三、安全规范1. 运行安全:城际铁路应设置信号系统、列车防护系统和应急救援系统等,确保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安全。
同时,应制定培训和安全演练计划,提高人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2. 防护设施:城际铁路线路沿线应设置护栏、隔离带和防撞设施等,确保行人和车辆无法进入线路区域。
3. 环境保护:城际铁路设计中应考虑环境保护因素,减少噪音和振动的影响,确保沿线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四、无障碍设计规范1. 站点无障碍:城际铁路站点应设置无障碍通道,保证残障人士和老年人等特殊乘客的便利和安全。
2. 车厢无障碍:城际铁路车厢内应设置无障碍设施,如无障碍厕所、无障碍座位等,为特殊乘客提供便利。
五、信息化设计规范1. 车站网络:城际铁路车站应具备高效的信息网络,为乘客提供实时信息查询和其他线上服务。
2. 车辆信息系统:城际铁路车辆应设备先进的车载信息系统,提供列车位置监控、车票查询和安全警示等功能。
六、停车场规范城际铁路车站周边应设计停车场,满足乘客停车需求,同时考虑到交通流量和周边环境的因素,合理规划停车位布局和交通导流。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1总则1.0.1本规范的制定是为了统一铁路线路设计的技术标准,使铁路线路设计达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的要求。
1.0.2本规范适用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的标准规范设计,客货共运线路和一、五级重载铁路。
考虑旅客运输的重载铁路线路设计,按照客货混运标准执行。
场平、W级铁路线路设计按有关设计规范进行。
1.0.3铁路线路设计应贯彻绿色、协调发展的理念,落实现代综合交通发展要求,充分研究项目要求、路网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等相关因素,准确把握项目功能定位,科学论证施工方案,合理选择主要技术标准和路线走向,路线平纵断面系统优化。
1O、4铁路设计年分为近期和远期。
短期为交货后第10年,长期为交货后第20年。
应预测近期和远期交通量。
铁路基础设施、建筑物和设备的规模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铁路线下不易改扩建的基础设施、建筑物和设备,应根据远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进行设计。
2对于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应根据近期交通量和运输性质进行设计,并保留长期发展条件。
三。
根据运输需求的变化,动车组、机车和车辆的数量可根据交付后第五年的预测交通量进行设计。
1公司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的运力应考虑断面承载力利用系数。
客货共线铁路和重载铁路的区段通过能力应预留一定的储备。
扣除综合维修的“天窗”时间后,单线铁路和双线铁路的储备能力应分别为20%和15%,并应考虑客货运量的波动。
]. O、6铁路线路设计应计算预期线路的年输送能力。
1.1.0.7铁路线路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安全设计和风险管理贯穿于设计全过程。
18号线设计应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节约用地、节约能源为原则。
1O、9铁路线路设计应注重系统优化,综合考虑相关专业技术接口,协调固定设施和移动设备。
1.0.10铁路线路设计应系统、经济、合理地确定车站、车辆段的布局和规模,以节约投资,降低运营成本,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1O.11铁路线路设计应符合环境、能源、土地、文物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重载铁路设计规范

重载铁路设计规范重载铁路设计规范是指根据铁路运输的特点和要求,对铁路线路、接触网、信号系统、车站等进行规范化设计的文件。
以下是一个1000字的重载铁路设计规范的简要介绍:一、铁路线路设计规范1. 线路布置:采用直线段与曲线段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列车行驶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2. 线路坡度:在铁路线路的设计中,要遵循坡度平稳、坡度适宜、坡度变化规律等原则,确保列车行驶的舒适性。
3. 线路曲线半径:根据列车设计速度、车型等要素,合理确定曲线半径,确保列车的行驶安全。
二、接触网设计规范1. 高度标准:根据车辆限界和接触网的设计要求,确保接触网的高度能满足列车通行的要求。
2. 张力标准:根据接触网设计的需求,确定适当的张力标准,确保接触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断面设计:根据列车的电气性能和接触网的负荷要求,确定合适的断面设计,确保列车正常供电。
三、信号系统设计规范1. 信号机设置:根据列车运行线路、列车运行速度、信号间隔等要素,确定适当的信号机设置,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与顺畅。
2. 车辆检测:采用轴计数器、轮对计数器等技术手段,对列车进行准确的车辆检测,确保列车的运行数据可靠。
3. 信号逻辑设计:根据信号机的设置、列车的运行速度等要素,设计合理的信号逻辑,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与准确性。
四、车站设计规范1. 车站布置:根据列车运行线路、运行速度等要素,设计合理的车站布置方案,确保列车进出站的安全和便捷。
2. 安全设施:设置合适的安全设施,如防滑设施、防撞设施等,确保乘客的出行安全。
3. 车站设备:采用先进的车站设备,如自动售票机、自动检票机等,提高车站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以上仅是对重载铁路设计规范的简要介绍,具体的设计要求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补充。
重载铁路设计规范的目的是保障列车的运行安全和舒适性,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和质量。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第一节铁路选线的基本原则铁路定线是在地形图或地面上选定线路的方向,确定线路的空间位置,并布置各种建筑物,是铁路勘测设计中决定全局的重要工作。
一、影响铁路线路的自然条件二、铁路选线的一般原则1. 在铁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线路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线路方案。
2. 线路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平顺和舒适度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3.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良田,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园林等。
4. 通过名胜、古迹、风景地区的铁路,应注意保护原有自然状态,其人工构造物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处理好重要历史文物遗址。
5. 选线时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察,弄清它们对铁路工程的影响。
6. 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铁路修筑,运营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和污染。
三、选线的步骤和方法1. 走向选择2. 带状范围选线3. 详细定线第二节走向选择一、影响走向选择的因素1. 设计线的意义及与行经地区其他建设的配合2. 设计线的经济效益和运量要求3. 自然条件4. 设计线主要技术标准和施工条件二、线路走向选择要点1. 经济定线的影响2. 通过重要城镇的选定3. 通过工矿企业点的选定4. 交通走廊选择5. 中间站站址的影响6. 长大复杂桥址选定7. 沿河越岭线位的选定8. 地质条件的影响第三节接轨方案的选择接轨点的选择影响接轨点选择的主要因素:1.路网规划2.线路走向3.主要客货流方向4.既有区段站的分布及当地的接轨条件接轨方向的选择:1)主要客货流方向,应力求减少客货流的折角运输;2)城市规划与新线引入的条件。
第四节车站分布与选址铁路车站是完成运输生产兼经营的基层单位,为了保证铁路具有必要的通过能力并进行必要的技术作业,以及办理客货运业务,必须合理的分布车站。
为保证铁路线路有一定的通过能力,沿铁路线划分若干区间,每一区间只允许一列车占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总则1.0.1为统一铁路线路设计的技术标准,使铁路线路设计达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一级、五级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客货运线路、重载铁路的标准规范设计。
考虑旅客运输的重载铁路线路设计,按照客货共运标准执行。
昌平、W级铁路设计按有关设计规范执行。
1.0.3铁路线路设计应贯彻绿色、协调发展的理念,落实现代综合交通发展要求,充分研究项目要求、路网规划和综合运输规划等相关因素,准确把握工程功能定位,科学论证施工方案,合理选择主要技术标准和线路走向,优化线路平纵断面。
10年和4年铁路设计年分为短期和长期。
短期为交货后第10年,长期为交货后第20年。
应预测近期和远期交通量。
铁路基础设施、建筑物和设备的规模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铁路线下不易改扩建的基础设施、建筑物和设备,应根据远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进行设计。
2对于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应根据近期交通量和运输性质进行设计,并保留长期发展条件。
三个。
根据运输需求的变化,可根据交付后第五年的预测交通量设计动车组、机车和车辆的数量。
1公司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的运力应考虑区间承载力的利用系数。
客货铁路和重载铁路的区段通过能力应预留一定的储备。
扣除综合维修的“天窗”
时间后,单线铁路和双线铁路的储备能力应分别为20%和15%,并应考虑客货运量的波动。
]. O、6铁路线路设计应计算线路的预期年输电能力。
1.1.0.7铁路线路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确保安全设计和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
18号线设计应本着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节约用地、节约能源的原则。
10、9号线设计应以系统优化为重点,综合考虑相关专业技术接口,协调固定设施和移动设备。
1.0.10铁路线路设计应系统、经济、合理地确定车站、车辆段的布局和规模,节约投资,降低运营成本,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1O.11铁路线路设计应符合环境、能源、土地、文物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1.0.12铁路安全防护区的设立,应当符合《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1.0.13铁路施工边界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 的要求。
曲线地段施工缝的伸缩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
1O.14铁路线路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高速铁路是指设计速度为250km/h(含预留)及以上、多列车运行、初始运营速度不低于200h ugh/h的客运专线,是为相邻城市或城市群而专门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