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肌挛缩症1

合集下载

臀肌挛缩症

臀肌挛缩症

臀肌挛缩症
徐力鹏;肖进;原林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01(007)004
【摘要】@@ 臀肌挛缩症(Gluteal Muscle Contracture,GMC)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挛缩,导致髋关节功能受限,表现出特殊的症状、体征的临床综合征.1970年Valderrama [1]首先报道本病,国内马承宣[2]于1978年系统报道了此类病例,至今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报道.
【总页数】3页(P230-232)
【作者】徐力鹏;肖进;原林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7中心医院,广州,510510;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家族遗传性双髋关节骨斑点症合并双侧臀肌挛缩症1例 [J], 张新涛;肖德明;石俊俊;张文涛
2.关节镜治疗臀肌挛缩症和阔筋膜张肌挛缩症 [J], 屈强;昝强;王鹏;楚向东;朱超
3.关节镜治疗臀肌挛缩症和阔筋膜张肌挛缩症临床体会 [J], 屈强;昝强
4.自制臀肌挛缩切刀治疗臀肌挛缩症的应用观察 [J], 杨英果;朱冬承;戈兵;张杰;汤长华
5.成人臀肌挛缩症的并发症及临床康复研究 [J], 孙伟;陈友燕;叶斌;谢伟;刘伟;李俊兵;孙宏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臀肌挛缩症手术治疗13例分析

臀肌挛缩症手术治疗13例分析
维普资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用医技杂志 2 0 0 8年 7月 第 1 第 2 5卷 0期 JMT ,Jl P uy.2 0 0 8,V 1 1 No. 0 o . 5, 2

20 7 7-
认 识 的深 入 , 以及 必 要 时 应 用 纤 支 镜 协 助 , 肺 通 气 的安 全 性 单 及 成 功 率 有 明显 提 高 。
低氧血 症 , 作以下处 理 : 用 N 停用 ; 查 导管位置 、 可 如 O: 检 麻 醉 机故 障 ,纠正 血 流 动 力 学 异 常 状 态 ,吸 除支 气管 内分 泌 物 等 ; 仍 无 效 , 试 用 以下 措施 改 善 非 通 气 侧 肺 的通 气 / 流 如 可 血
[ 庄心 良, 1 】 曾因明现 代麻醉 学[ 3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0 . M】 版. 14 2
双 肺 通气 时 , 应进 行 手 法 通 气 , 适 当延 长 吸 气 时 间 , 萎 陷 并 使
的肺 组 织 膨 胀 。
影 响 . P 可 减 少 血 流 进 入 萎 陷 肺 , 使 通 气 / 流 比例失 调 HV 可 血 达 到 一 定 缓 解 , 吸 入 麻 醉 药 , 管 扩 张 药 可 抑 制 Ⅲ , 脉 但 血 静
但 仍 接 受 部 分 右 心 室 射 血 产 生 肺 内分 流 ,通气 侧 肺 由 于重 力 作用 接 受 大部 肺 血 流 和 全 部 肺 通 气 , 于体 位 等 影 响 , 气 侧 由 通 可 能 也 有 部 分 肺 组 织 通 气 / 流 比例 失 调 ,在 单 肺 通气 时全 灌 部 肺 内分 流 量 可 达 2 % ̄4 %, 0 0 可致 静 脉 血 掺 杂 , 致 低 氧 血 导 症 。 肺 内 分 流 量 的 大小 首 先 受 到 缺 氧 性 肺 血 管 收 缩 ( P 的 H V)

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观察

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观察

1 资料 与方法
1 1 一般 资料 .
屈曲、 内收 、 内旋 至 膝 内侧 可 触 及 手 术床 下 蹲 、 跷二 郎腿 坐 立等 功能 锻 炼 的时 间 。 面 和 中 立 位 , 动 屈伸 髋 关 节 无 弹 响 出 手 术 并 发症 包 括 血 肿形 成 、 觉缺 失 、 被 感 坐
自2 0 年至 2 1年 , 别采 用传 统手 术 和 4 c 游 离皮 下 , 增 厚 挛缩 的 阔筋 采 用相 同的锻炼 方 法 。 08 01 分 ~6 m, 显露 关节 镜 手术 治疗 臀 肌挛 缩症 共6 例 , 中 膜 , 断后 , 下 、 外 侧 探查 , 果 发现 2 其 切 向 后 如 传 统手 术 组 3 例 , 节 镜 手 术组 3 例 , 0 关 2 报 臀 大 肌 变 性 挛 缩 , 其 部分 切 开 , 深 层 将 若
MED工 巴A LL 目0口A T A 0日Y5 EN Es e工 r 医 学 检 验 二
关节镜下 治疗臀肌挛缩症 的临床观察
曲晓怡 ’ 高辉 ’ 孙秀 江
(. 1山东省烟台护士学校 ;2 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骨科 .
山东烟台
24 0 ) 60 0
I 摘要】 目的 观察 关节镜下治疗臀 肌挛缩症的临床 疗效, 探讨手术技巧。 方法 采 用 传统 切开的手术方法治疗臀 肌挛缩3例, 0 5 2
发积 液或血 肿, 影响伤 I  ̄ 1 。 愈合 术后新的瘢痕 12 手 术方 法 . 组 织形成, 能影响手术疗 效[。 有可 1 近年 来 , ] 关节 镜 技术 越 来越 广泛 应用 到临 床 。 院 我
传 统 手 术 组 : 绕 大 转 子 弧 形 切 解 彻底 , 束手 术 。 取 结 留置 引流 管2 ~4 h, 4 8 口 , 大 转 子 后 外 上 方绕 其 切 开 皮 肤 长 术 后2 d 于 ~3 开始 功 能锻 炼 。组 患 者术 后均 2

臀肌挛缩症手术方式探讨(附30例报告)

臀肌挛缩症手术方式探讨(附30例报告)

臀肌挛缩症手术方式探讨(附30例报告)
肖桂芳;王远起;冯浩
【期刊名称】《华西医学》
【年(卷),期】1994(9)4
【摘要】治疗臀肌挛缩症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好术式。

笔者1991年始研究了文
献报道的几种术式,最后采用患者取平卧位,切口在股骨大转子外侧最突点上下各2cm内,彻底切断挛缩组织在大转子上方和后方的附着点的手术方式。

术中用手术侧肢体在上,双膝关节上被动架腿的方法来判断松解是否彻底。

结果30例60侧异常步态和体征全部消失,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功能恢复。

随访6月至3年疗效满意,无一例严重并发症。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简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总页数】2页(P469-470)
【关键词】臀肌挛缩;手术方式;股骨大转子外侧
【作者】肖桂芳;王远起;冯浩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5.105;R687.2
【相关文献】
1.手术结合手法松解治疗臀肌挛缩症(附800例报告) [J], 蒋家潭;袁毅;孙军;张红亮
2.微创手术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附39例报告) [J], 张忠;戴晓明;周清碧;陈勇忠
3.臀肌挛缩症手术治疗探讨(附47例报告) [J], 王振兴;曹亚民
4.小直切口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附25例49侧报告) [J], 唐运鹏;徐友高;彭小忠
5.儿童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附18例报告) [J], 孙;宇一;李魁章;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切口治疗臀肌挛缩症2518例临床观察

小切口治疗臀肌挛缩症2518例临床观察
张康 复 李鹏 飞 吕宗科 任 宏杰 唐 晓峰 马 春辉 唐 明 , , , , , ,
(.扶风县新店中心卫生院 , 1 陕西 关键词 扶风 7 2 0 ;. 22 0 2 扶风县 中医医院) 臀肌挛缩 ; 外科手术 , 微创性 ; 身体锻 炼
T et n f ltu o t c r iI maln io arp r f 1 ae Z A agf , eg e, VZ n— rame t gue scnr t ew t l ic in: e ot 258cSs H NGK n- o au ls s o u 1 P n - iL og 3 f k ,E n n -e TNGXa- n MA C u —u ,A G Mi . Xn i el et u n onr, ueg7 2 0 , e R N og i,A i f g, h nh iT N n i a H a h Cn ro f g C ut Ffn 2 20 j oe g dn t e fF e y
对 于 I度患 者 , 可嘱其 加强功 能锻 炼 ,
症状明显者 , 议在康复科按 摩理疗 , 须手术 治疗 , 般可 建 无 一
康 复 。本 组 无 此 类 病 例 。
14 2 手术治疗 ..
手术松解 25 8例 , 0 4髋 , 醉后仰 卧 1 5 2 麻
Ⅱ度 : 行走呈外“ ” 步态 , 八 字 上楼及 跑步时 明显 , 双膝并 拢不能下蹲 , 下蹲需双膝分开 , 髋外展 , 屈髋 时髋 有弹响声 , 坐 位屈髋 、 膝 9 。 屈 0 时双膝 不能并拢 , 不能跷 “ 郎腿 ” 臀部肌 二 ,
进行 切 断 , 泛 松 解 , 症 患 者 行 臀 中 小 肌 “ ” 延 长 , 解 广 重 Z形 松
隆明显可见 , 盆倾斜 。 骨 Ⅳ度 : Ⅲ度症状外 , 者生活 明显受 限 。双下 肢外展 、 除 患 外旋不能下蹲 , 甚至大便 呈站 立位。仰 卧位 双下肢外展 、 外旋 不能伸直 , 卧时双 侧肢体不 能靠拢。 侧 12 一 般 资料 自 19 . 9 7—20 0 5年 8月 收 住 的手 术 治 疗

小切口髂胫束臀大肌止点Z字成形术治疗臀肌挛缩症36例

小切口髂胫束臀大肌止点Z字成形术治疗臀肌挛缩症36例
山东 医药 2 0 1 3年 第 5 3卷第 1 6期
小切 口髂 胫束 臀大 肌 止 点 Z字成 形 术治 疗
臀 肌挛 缩 症 3 6例
于小 中 , 王 效柱 , 洪 定钢
( 广 西柳 州 市 中医院 , 广西柳 g , X 1 5 4 5 0 0 1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 2 6 6 X . 2 0 1 3 . 1 6 . 0 3 5
缩带 , 切 断髂胫 束 近 端 止点 , 松 解 臀 大 肌 止点 , 并 将 其 与髂胫 束止 点相 缝合 , 有效 解决 了臀 大肌 、 髂 胫束 挛缩 所致 的 弹响 , 避 免 损伤 坐 骨 神 经 , 美观, 临 床效
果 良好 。但必 须注 意 , 术 中在 松 解臀 大 肌 股 骨 止点
发症 。
紧张 带 , 分 别将 髂胫 束 近端 、 臀 大肌远 端 在髂胫 束 和
股骨 上 的止 点 处 切 断 , 将 髋关 节屈 曲 内 收 , 检查 O -
b e r 征 阴性后 用爱 惜 邦 肌腱 缝 合 组 将 髂 胫 束 的 远 端
止点 与臀 大肌 止点 交错 吻合 , 术 中延 长髂 胫 束 3— 5 c m、 平均 4 . 2 c m。3例 挛缩 累及 臀 中肌 、 臀小 肌 者 , 予 以部分 切 断 。术 后 行 O b e r 征检 查 , 全 部 达 到 阴
由于本 手 术 涉及 部 位 较深 , 且 患 者 多为 双 侧手
术, 术后早 期 疼痛 导 致 患 者 不敢 康 复 锻 炼 。本 组有
1例患 者术 后 因疼 痛 没 有 早 期 锻 炼 , 效 果 欠 佳 。我 们 主张 患 者 术后 第 3日即可 拐 双 拐下 地 锻 炼 , 1个

51例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体会

51例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体会

射因素 多数学者认 同该 病 与反复多 次的臀部 注射有 关 , 术前完善相关检查 , 排除骨盆及 髋关节骨性病变及出 、 部分学者认为苯 甲醇作 青霉 素溶 酶 的肌 肉注射 是 唯一原 凝血机制异常病变 。分别在术 前、 中使用 止血药 。麻 醉 因L。() 术 3 2特发性 因素 发病前无外伤和肌 肉注射史 , J 无其
均有臀肌注射病史 。所有病例均有不 同程度 的“ 外八字” 步 3 讨论 态、 臀部 可触及 条状 物、 并膝下蹲试 验 、brs 阳性 , oe’ 征 伴有 17 年 V le —l m 90 a r l a臀肌挛 缩 症首 次报 道。本 症 的 d a 画圈征或蛙式位征象等 临床表现 。 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f :1注 2 () ]
血、 感染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出现。认为采用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切口
关键词 : 肌挛缩症 ; 臀 手术治疗 ; 口 切
中图分类号 : 622 4 R 8 . 文献标识码 : B
周 臀肌挛缩症是骨科 较常见 的疾病 , 是多 因素导致 的臀 4—6 门诊复查无特殊不适 可进行正 常的活动锻炼。 肌及其筋膜变性 、 挛缩 , 从而 出现髋关节 功能受 限 的疾 患 。 2 结 果 根据臀部 肌注史 、外八 字” “ 步态 、 部条状 物 、 膝下蹲试 臀 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
缩症, 术后髋关节活动明显改善, 但活动时感疼痛持续近半
年, 经理疗康复锻炼 症状消失 。 有患者术后髋关节 内收 、 所 本组 5 例病人 , 2 例 , 2 例 , 1 男 3 女 8 年龄 8 9 , 2 岁 平均 内旋及屈 曲明显好于 术前 , 术后髋 部 弹响症状 消失 。髋关 1. 岁。发生部位 : 51 左侧 5 , 例 右侧 7 双侧 3 例。既往 节功能均恢复 良好 。 例, 9

62例臀肌挛缩症的治疗分析

62例臀肌挛缩症的治疗分析
m i mo r l n s v r .The J d, de ae a d e e e mi p te t we e r ae fncin e e cs r f】ci n e e cs un0 s r e y,h mo e ae a d e ee l a in s d r te td by l t0 x r je o l to x r ie 】 n in u g r t e d r t n s v r

临床 研 究 ・
2o 年 4 09 月第 4 卷第 J 期 7 2
6例臀肌挛 症的 疗分析 2 缩 治
华远坤 黄润堂 陈春冉 ( 河南省南 阳市骨科 医院, 河南南 阳 4 3 0 ) 70 0 [ 摘要】目的 总结不 同程度臀肌挛缩症 的疗效 , 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 。方法 根据臀肌挛缩的程度 , 6 将 2例患者分 为轻 、 、 中 重度 轻度者采用功 能锻炼或功能锻炼结合手术治疗 , 、 巾 重度者均采用手术治疗 , 术后早期行积极主动的功能锻炼 , 以防
T e 0r o e is Ho p tl o a y n , n n 4 3 0 h t p d c s i f n a g He a 7 0 0 h a
I sIc 】obe t eT u ai h u t ee t fra n Vr n er i muc 0t t ed es ad cos ap叩r t Ab t’ t a jc i osmm r etec m i Ⅱ c o et t ay gdge hp sk cnmc r i ae n h 0e p r ie V z V t me i e u s a
p t n swe e t ae sn u g r . J ain sma e |e d ii g n t n e e cs n t e e r i l r s r e y fr p e e t g a h s0 ai t e r r td u i g s r e y Al 出e p t t d h r n c i x r i i h a J t e e v o e y me at u g r 0 r v n i d e in f e n a d e h n i g te c r 石 e e [ t n n a cn h u a v f c.Re uls ( s s w r l ain s 8 a e f w ih t e f n t n r so e o ltl 幽 e r i i g s t 1 、 e e e mi p t t , c s s 0 h c h u ci e tr d c mp eey 7 a d e o r t nn a c s s p a d c o s 1皋 e . h r9 p t n s f n t n i r V d t mu h ta i g t er n t n f l e o e e f rs r e y i n h 0 1 ms — t n rs 一 e = d0t e ai t ’l ci mp 0 e h g ri n ,h i e g e 】 o n ci u l rc v r d at u g r n 6 mo t st o y e y a ,h n aewa 0 % . h d rt n e e e p t n sw r r ae y s 唱e y l0 e s l t n a d e e cs , ef e rt s 1 0 i T e mo e aea d s v r a i t e e t td b u r o s ou i n x r ie t i h r f n t n at e e 0 h 0 r so e o T 1 , e n e w s9 % . nc us o c 0 d n ls mc t n 0 e e tn n i fc n mc in c o s h p mp it e t rd n 丌 1 l t e mt a 6 ay h Co l i n A c r i g t ca s aj f h xe ta d t o 0 t me 0 o t t , h 0 e t e a p r e o a t ame tme1 d t r a i s e c nr cu e t ec r t e e c aif d r t n to 0te t p mu d 0 t t r , u ai t s s t i . e 1 h a h v i s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 • •
• 7 创伤因素 :外伤,产伤,胎位不正时的体位性损伤,注射伤, 手术,髋关节脱位,甚至臀部各骨的骨折,年龄偏大、股骨头脱 位位置高、行开放复位、骨盆截骨术后的患儿,发生率为0.4% 。 • 8 感染因素
3 免疫因素:由于肌注人群远远大于发病人群。大量儿童接受肌肉注射, 但发病者仅为少数,故认为该疾病的发生与患儿机体免疫有关 4 家族遗传因素: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所致肌肉发育不良或发育不全这 类患儿多伴有家族史。 5 年龄因素:儿童对臀部肌注有易感性。男女孩患病率有非常显著的统 计学差异。低龄儿童明显高于高年龄组儿童,肌肉注射率与患病率呈正 相关,体质与性别本身的差异在病因学上的地位有待进一步确定。 6 疤• 术后康复对于患者的预后极其重要,是一个必需的步骤。康复训练 能牵伸松解挛缩组织,防止再次粘连,促进功能恢复,防止复发。 术后除一般功能锻炼措施外,需加强有针对性的特殊方式。关于开 始进行功能锻炼的时间存在差异,有人认为术后2天即可在床上行 屈髋屈膝锻炼,4天即可下地行并膝下蹲和走一字步练习。 • 术后6小时良好肢位:去枕平卧,用绷带将双膝并拢缠绕,膝下垫 软枕,屈髋60°,屈膝30°,固定24小时。观察伤口渗血情况, 渗血或引流不多时可拔除引流,开始功能锻炼。 • 术后24~48小时内,协助与指导病人在床上作双下肢的交叉运动, 屈曲内收双髋关节,练习起坐,3次/天,30分钟/次。 • 术后48小时,协助患儿下床走一字步:挺胸抬头双肩水平,双下肢 交叉直线行走。3次/天,30分钟/次。 • 术后3~4天,在走一字步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紧臀外展并膝下蹲练习: 双脚并拢,双手平举,足跟不能离地,腰背部挺直。3次/天,重复 运动200 • 术后第7天,在纠正异常步态的基础上,进行腿部锻炼(翘二郎腿), 翘腿时端坐于靠背椅上,背部紧贴靠背,一腿过膝,交叉架于另一 腿上,左右腿交叉,进行左右摆臀主动伸展运动。3次/天,30分钟 /次。上述功能锻炼时要循序渐进,防止活动过度引起伤口渗血切口 裂开。
#
6
• C型:除髂胫束,臀大肌前部纤维及腱板和浅深筋膜等浅层组织挛缩 外,还有臀中肌臀小肌、臀大肌中部纤维、梨状肌部分纤维及髋关节 上部韧带等深层组织挛缩。此型症状:双下肢必须外展位才能屈髋成 下蹲,且无论屈髋于何位均不能并拢双膝。此型分为C1、C2两个亚 型;挛缩组织之间无粘连或粘连较轻的为C1型(有学者称重度),屈髋 时有索状物滑动及弹响,术中分离较容易;挛缩组织之间粘连严重的 为C2型(有学者称特重度),无论髋处于何位屈髋均无滑动及弹响,臀 部呈板块状凹陷,术中分离较困难 • ③束带型:臀肌筋膜成束状挛缩。
臀肌挛缩症
1
一、臀肌挛缩症定义
• 臀肌挛缩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 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引起髋关节功 能受限所表现的特有步态、体征的临床 症候群。
#
2
二、病因
• 1、注射因素:注射性GMC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多见于有臀部肌 肉注射习惯的国家和地区 。并指出苯甲醇作青霉素溶酶是最危险的致病 因素 ,多数学者认同该病与反复多次的臀部注射有关,为该病的常见病 因;发现注射部位有水肿和出血, 这些地方可能导致肌肉纤维化,以后 疤痕收缩导致挛缩。病变范围涉及臀部各肌及筋膜 ,从单一肌肉及筋膜 变性至全部臀肌呈板状挛缩。

2、 特发性因素 :特发性GMC发病原因不明,发病前无外伤和 肌肉注射史,无其他肌肉挛缩及家族病史,发病年龄不等,多为 3岁后或青春期发病。起病后症状逐渐加重,多为对称性双侧病 变,病变较轻,变性筋膜依次为臀大肌、阔筋膜张肌和髂胫束。 病变组织多位于臀大肌外下移于髂胫束处,呈片状挛缩,臀肌变 性相对较轻,以筋膜变性增厚为主。
# 14
十、臀肌挛缩症的防治要点:
• 1、预防儿童臀肌挛缩症关键在于年轻父母对此病应高 度重视。对病儿尽量减少或避免对臀部肌肉注射毒性 大、刺激性强的药物,尤其是不应使用苯甲醇稀释的 药物。 2、注射方法和部位要正确,剂量要合理,注射速度 要缓慢,尽量避免同一部位连续注射。注射后适当进 行局部热敷、理疗,以利于药液的吸收,改善局部的 血液循环。 3、一旦发现臀肌挛缩症应早期手术,彻底切除或松 解挛缩的瘢痕组织,绝大部分病儿都能完全康复。
# 12

• •
4 刀口感染的预防 术后立即将已备好的沙袋放置于双侧刀口,以压 迫止血,保持刀口敷料干燥、清洁。定时严 格按无菌操作规程换药。如 发现敷料渗透或大小便污染,应随时更换敷料,同时注意观察 刀口的肿 胀、疼痛、皮色。如刀口处疼痛、肿胀明显,皮色发暗,应及时用20ml 针管抽出 刀口内渗血,以防止感染和钙化,严密观察体温变化。若体温 超过39℃,应头部冷敷,超过39.5℃应进行物理降温,并遵医嘱适当应 用抗生素,以预防刀 口感染。 5、 皮肤护理 床铺要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每2~3小时给予按摩受 压部位皮肤1次,大小便后要擦洗会 阴及肛门,并拭干,加强营养,以 预防褥疮的发生。 6、功能锻炼 术后用约束带将双膝并拢缠绕,使其处于伸直位,只能 做踝关节伸屈活动。3天后床上 坐起,双手掰脚,每2小时1次,每次10 分钟,动作要轻柔,用力均匀。2周后下地练习屈髋 、内收、内旋,要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 10
八、护理
• (一)心理护理
• • •
首先要经常与患者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体贴、 关心患者,鼓励其说出 自己的不适,表示理解与同情。说明手术的必要 性、安全性,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 同时还要做好家长的思 想工作,让他们协助共同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从而解除惊恐,配合 手 术。 (二)术前护理 1、术前准备 术前双臀部及双下肢皮肤备皮,清洁 皮肤,修剪趾甲,严禁进行臀部肌肉注射。 2、 特殊准备 训练患儿床上大小便,防止术后不习惯床上排便 而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备20~30cm长,10~ 15cm宽的沙袋2个,以备 手术后刀口压迫止血。 3、 其他 协助做好各种检查,如胸透、心电图、肝功、血常规、 出凝血时间,除做好 用 药准备,术前30分钟肌注鲁米那钠和阿托品外; 还要进 行饮食护理,给患儿进清淡、易消化、富营养饮食,多饮水,多 吃新鲜蔬菜、水果。术前12 小时嘱禁饮食,8小时禁饮水
# 11
• (三)术后护理 • 1、卧位与饮食 硬膜外麻或全麻未完全清醒者,去枕平卧,头偏 向一侧,禁饮水6小时后患儿无恶心、头痛 ,血压正常,便可取平 卧位,给予普食,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可做脐周的顺时针按摩, 以加强肠蠕动,减轻腹胀,预防便秘,增进食欲。 •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术后备齐急救物品、氧气及吸引器、 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严密观察神志变化,术后每30 分钟测血 压1次,连续3次正常后可停测,必要时可行心电监护。 • 3、静脉栓塞的预防 经常巡视病房,观察双足趾活动、血运及皮 温、皮色、肿胀情况,还要观察足背动脉搏动, 每日做双下肢的 向心性按摩数次,指导患儿主动做踝关节伸屈活动及股四头肌舒缩 活动,以 促进血液循环,避免栓塞形成。
#
4
三、病理变化
• 1 见红色的肌肉纤维被灰白色的纤维组织所替代,股骨大粗隆上更 为明显,增厚之筋膜挛缩,深入臀大肌、臀中肌部分肌纤维,成 灰黄色,可夹杂于正常肌纤维中,严重者较少有正常肌纤维。臀 大肌外上部分可见有纤维挛缩带,宽度不一致,一般为2~7厘米, 累及臀大肌全层,色泽苍白 2 围性,越接近纤维化部位萎缩越明显。肌细胞横纹消失,核皱缩 溶解,部分形成均质无结构物质。肌细胞间及肌束间纤维间隔增 大,形成纤维束,其内可见许多成纤维细胞。肌间血管数目减少, 管壁增厚,管腔小而不规则,有的闭塞,管周可见中性粒细胞及 淋巴细胞浸润。

③臀大肌、臀中肌复合挛缩型(包括臀小肌挛缩)。
#
7
五、臀肌挛缩症的临床表现
• 患儿最初感到蹲、跑、跳困难,走路呈跛行。若进一步检查可发现, 患儿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受限;双下肢不能完全并拢,轻度外 旋;下蹲时双髋呈外展、外旋,双膝不能并拢,呈蛙式位。多数患 儿臀部看上去不像正常臀部那样丰满,注射局部肌肉萎缩,皮肤凹 陷,有时呈橘皮样,可触及索状囊带。 • 1、跑步时只能小步幅跑动,大步幅时呈跳跃状。 2、步行时呈“外八字”(鸭步或蛙形腿)步态。 3、坐位屈膝屈髋90。不能双并膝或不能翘二郎腿。 4、双膝并拢不分开不能蹲下去,下蹲时并足膝部划圈或分开双足双 膝才能蹲下。 • 5、屈髋或下蹲时双手放在臀部骨头凸起的地方有条索状物(或块状 物)在骨头表面皮肤下面滑动或发出响声。 6、有的臀部明显板块样;有的臀部明显凹陷较尖。 7、有的侧身睡觉时上面那条腿膝盖放不到床上。 • 8、严重的可有驼背、身体歪斜。
# 15
Thank you!
# 16
#
5
四、臀肌挛缩症分型
• (一)根据病变组织的范围不同将臀肌挛缩症(外八字、蛙形腿) 分为A、B、C三型。 • A型:仅有髂胫束挛缩,此型症状:双下肢解剖学位屈髋时有弹 响及条索状物滑动,但能并膝蹲起。此型分为A1、A2两个亚型; A1型挛缩较轻,屈髋弹响后可交叉重叠双下肢(能翘二郎腿); A2型挛缩较重的,屈髋弹响仍不能交叉重叠双下肢(不能翘二郎 腿)。 B型:髂胫束,臀大肌前部纤维和腱板及浅深筋膜中有两种以上 组织挛缩。症状:为双下肢必须适当外展后才能屈髋,且屈髋时 有条索状物滑动及弹响,但滑动弹响后双膝可并拢。此型分为B1、 B2、B3三个亚型;髂胫束与臀大肌前部纤维及腱板同时挛缩的 为B1型,屈髋所需外展角度小于10°在B1型基础上,同时有浅筋 膜挛缩的为B2型,此型屈髋所需外展角度在10°~30°之间; 在 B2型基础上同时有臀大肌浅深两层深筋膜挛缩的为B3型,此 型屈髋所需外展角度大于30°。 。
#
8
六、诊断
• 诊断中同时应具备以下体征:外八字步 态、跑步不快、行走划圈,双下肢交膝, 并拢下蹲试验(+),Obers征(+);臀部可 触及条索状包块物。
#
9
七、手术方式
• • • • 1、臀肌挛缩带切除术 2、臀肌挛缩带切断术 3、臀肌挛缩带切断术加臀大肌止点松解术 术中松解标准 被动活动时范围达到:在内收内旋10°位, 髋关节由伸直位10°,屈曲到120°以上,屈髋90°位,髋 内收>30°,伸髋0°位,髋内收>10°,极度内收内旋位时 作屈髋试验无弹跳。交腿试验及Obers试验等为阴性 • 4、挛缩带“Z”形延长术 • 5、关节镜手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