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川盆地看古隆起成藏的两重性

从四川盆地看古隆起成藏的两重性
从四川盆地看古隆起成藏的两重性

作者简介:黄籍中,高级工程师,成都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1954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专业;历任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三届理事、有机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八五0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一级专题长;长期从事油气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发表论文50余篇,参与论著一部。地址:(610051)四川省成都市华油路143号2幢3单元102室。电话:(028)86015496。E 2mail:hjz1933@https://www.360docs.net/doc/d42137443.html,

从四川盆地看古隆起成藏的两重性

黄籍中

原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黄籍中.从四川盆地看古隆起成藏的两重性.天然气工业,2009,29(2):12217.

摘 要 从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加里东期、泸州)开江印支期两大隆起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入手,类比论证了不同性质的古隆起对油气藏形成的利与弊。结果表明:1泸州)开江印支期隆起属继承性沉积型隆起,剥蚀幅度弱,中石炭统黄龙组/天窗0展布范围小,而且发生在下志留统油系烃源大量排烃之前,有利于古油藏、古气藏的形成与保藏,该区勘探程度虽已较高,但仍具勘探前景;o乐山)龙女寺加里东隆起,属剥蚀型隆起,剥蚀幅度大,延续时间长,震旦系灯影组/天窗0发生在古气藏形成之后,古气藏遭受明显破坏,导致现今气藏气源不足,该区勘探宜转向古隆起外围,目的层以下古生界为主。结论认为:印支期隆起有利于油气的富集与储存,应列为勘探的主要靶区。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加里东期 印支期 古隆起 油气成藏 勘探有利区 DOI:10.3787/j.issn.100020976.2009.02.003

古往今来,隆起、古隆起在油气圈闭成藏进程中极具重要性。因此,历来备受关注。然而纵观已发表的论文、论著,对其正面(构建)论证多,而对其负面(破坏)讨论少。殊不知,隆起、古隆起由于其所经历的地质事件不尽相同,故在构建油气藏的进程中其作用亦有所不同,即两重性不可忽视。

四川盆地以1958年川中喷油为契机,加大勘探与研究力度,迄今已逾50年,加之前期的勘探与研究工作,对油气藏形成的基本认识比较深刻。基于较有深度、广度的勘探,油气成藏地质规律日渐明晰,为古隆起成藏两重性的研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仅以四川盆地勘探所获的大量地质信息为据,以此命题讨论,权当一名老石油、老四川为纪念四川石油管理局成立50周年而作,旨在抛砖引玉。

1 加里东期、印支期隆起类比

四川盆地属叠合盆地,形成于喜山运动。在地史发展中,影响最深、最广的是加里东期、印支期区域性隆起,其展布、规模与演变时间都是空前的:前者展布面积几乎覆盖全盆地,后者亦达盆地面积的

3/4;发展时期长达120Ma 及30Ma 以上。在此,将两者若干地质特征列于表1中。1.1 乐山)龙女寺加里东期隆起

乐山)龙女寺加里东期隆起是四川盆地形成最早、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剥蚀幅度最大、覆盖面积最广的巨型隆起(图1)。

研究表明[1],如图1所示,其形态为一不对称的具有裙边状的巨型隆起。西北冀陡,倾角6b ,缺失寒武系及下奥陶统;东南翼缓,倾角1b 40c ;顶部平坦,倾角小于30c 。隆起核部在川西边缘,剥蚀至Z 2dn

3

段,相对隆起幅度为3.2km;由核部向川中、江油形成两个鼻状隆起,以前者为主体,相对隆起幅度为2.6km;由川西边缘向东南、东北及南方向依次剥蚀至下寒武统、中上寒武统、下奥陶统,外围为中上奥陶统及志留系。隆起面积约为18@104km 2(几乎占据四川盆地总面积);志留系全剥蚀区为6.25@104km 2。东部隆起轴部与两侧坳陷平均值比较,相对隆起幅度高达1351.6m 。

震旦系沉积后,受桐湾运动影响(距今570Ma ),顶部遭受不同程度风化剥蚀,在尚未夷平的地

#

12#本期视点 天 然 气 工 业 2009年2月

表1 四川盆地古隆起类比表

名称乐山)龙女寺泸 州开 江时代加里东期印支期

印支期

性质剥蚀型

(剥蚀兼沉积性隆起)

沉积)剥蚀型(沉积兼剥蚀性隆起)沉积型

(沉积性隆起)展布面积18@104km 2

小于8@104km 2

小于4@104km 2

隆起时间120Ma

早幕20Ma ?、晚幕10Ma

早幕20Ma ?、晚幕10Ma 剥蚀规模巨大,大于2000m,C 、D 、S 、O 、-C 、Z 2dn 3,仅D 剥蚀体积5.9@104km 3较大,大于1000m,T 2l 、T 1j 325,8@104km 3(剥蚀体积)小,小于300m,T 2l 325,1.2@104km 3(剥蚀体积)

主产层/天窗0形成期川西边缘,剥蚀至Z 2dn 3、/天窗0S

剥蚀6.25@104km 2

,-C 1q 直接盖层无,/天窗0发生在/C 前0古气藏形成之后(石炭纪前)

缺C 2hl 产层,T 1j 1

产层未见/天窗0

C 2hl 主产层/天窗0小于1@104km 2,/天窗0发生在S 1l 三叠纪、侏罗纪时主烃源形成之前古油藏形成古隆起核部及上斜坡Z 2dn 中普遍见储层碳沥青分布,是古油藏佐证古隆起核部及上斜部T 1j 1中见储层沥青展布,古油藏存在

古隆起核部及上斜坡C 2hl 中普遍见储层碳沥青分布,具古油藏存在标志

古气藏形成仅见古圈闭形成的资阳古气藏,但规模小、充满度低T 1j 122古气藏存在,上段T 1j 325、T 2l 多组古气藏遭破坏C 2hl 古气藏存在,展布面积广,范围大今气藏勘探现状

仅见威远气田,但充满度低,亦见少数气显示井

T 1、P 多组气藏成片展布,按隆起核部气田群统计,已达大气田(300@108m 3)标准

C 2hl 气藏为主钻获多个大中型气田,P 、T 1、T 2

亦见气藏展布

图1 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加里东期隆起三叠纪前古地质图

(据宋文海,1996年)

貌下,沉积补偿-C 1q 组,据平行不整合上下等时面研

究,威远至川中地区地貌相对高300m 以上,可见Z 2dn 上覆沉积的-C 1q 暗色泥质烃源岩成烃排运不

可简单地视其向下运移,实际上应该是侧向,即由低位向高位排运聚[2]

。继后是寒武纪末的兴凯运动、志留纪的加里东运动,具有多期或多旋回的隆起兼剥蚀隆起性质,泥盆纪是隆起的强剥蚀期,计算风化剥蚀物总体积达5.9@104km 3。二叠纪前古隆起形

态、规模是历次地壳运动叠加的结果,即经历长达

120Ma 的风化覆盖。

#

13#第29卷第2期 天 然 气 工 业

本期视点

隆起期后的演变古生代川西为隆起,川东南为坳陷,中生代川西为坳陷,川东南为隆起。1.2 泸州)开江印支期隆起

泸州古隆起与开江古隆起同属于华蓥山印支期隆起,与北东向华蓥山断裂相伴生[3]。呈东北)西南向展布,早在早三叠世嘉陵江期沉积时已有显示,至中三叠世雷口坡期后,上升幅度逐渐增大,形成后期剥蚀较为显著的区域性较规则隆起(图2),东南翼较陡,西北较缓,前者翼部展现T 2l 4

,后者(川西向斜区)翼部展现T 2l 5

,至白垩纪沉积前,泸州古隆起仍属于继承性隆起,只因受T 3x 沉积西北厚、东南薄的影响,则西北翼变缓。泸州印支期隆起幅度最大,核部剥蚀至T 1j 2段,即T 2l 123以上地层全剥蚀。以面积8@104km 2、剥蚀厚度1.0km 计算,剥蚀量达8@104

km 3

。开江印支期隆起幅度较小,核部剥蚀至T 2l 122,面积亦较小,以面积4@104km 2、剥蚀厚度0.3km 计算,剥蚀量为1.2km 3,为前者的1/6。隆起时间至晚三叠世沉积时为止,约为20Ma,至早侏罗世

沉积时达30Ma 左右,即印支晚幕发生时为10Ma 。仅为加里东期隆起时间的1/4(按30Ma 计算)。

其后,上三叠统以川西为坳陷,沉积厚度大于等于4000m,向东南减薄至200~400m,即展布区域斜坡。早侏罗世时,以达州)万州为沉降中心,沉积

厚度大于等于900m,向四周减薄,西南向坡度小,仅

厚200~400m,东北、东南向陡,厚度为500~800m 。中侏罗世沙溪庙期沉积以东北、东南(继承J 1)厚度大于等于2200m(最厚2800m),向西南减薄至

800m 左右。中侏罗世遂宁期、蓬莱镇期,川西北沉积厚度超过2000m,川东南在1400m 左右,泸州地区仅400~600m,展示隆起。白垩纪)新近纪,川西南、川东、川东北的沉积厚度分别为:3000m 以上、1000m 、2000m,即川东、川中大部分地区无沉积,或后期遭剥蚀。

由此可见,泸州)开江印支期隆起的后期发展,总体上展示以隆起)斜坡为主。

2 两期古隆起在油气成藏中的两重性

基于对四川盆地油气成藏的基本认识[425]:海相(元古界、古生界、早中生界)沉积演变,长期深埋,使得岩石有机质成熟度增高,盆地内普遍进入高或过成熟早期;-C 1q 、S 1l 泥质油系烃源岩发育、P 暗色泥质泥晶灰岩是重要油系烃源层,P 2l 煤系烃源岩较发

育;油系烃源经历液态烃热演化为气态烃阶段;古隆

起捕获液态烃构建古油藏,热演化为古气藏;今气藏

是在古油藏)古气藏背景下,经喜山运动盆地形成重新分配组建的结果,称之为/复式成藏0模式;碳酸

盐岩为主要输导层、储集层,但因成岩后期改造,导致物性普遍较差,但在生物礁、鲕滩高能带发育的层段与地区有由低孔隙度、低渗透率转向中)高孔渗

的优质储集性能的趋势;

在物性普遍低下的储集层

图2 四川盆地泸州)开江印支期隆起晚三叠世前古地质图

(据张继铭、黄鉴平,1984年)

#

14#本期视点 天 然 气 工 业 2009年2月

中裂缝占有重要地位,是沟通低孔隙渗透的主要通道;构造高点、长轴、扭曲、断裂是裂缝发育带、常遇高产井分布。

2.1 剥蚀型古隆起不利于油气藏的形成与保藏 乐山)龙女寺加里东期隆起,属剥蚀特别显著的剥蚀型隆起。二叠纪前已剥蚀石炭系(或无沉积)、泥盆系、志留系、奥陶系、寒武系且隆起高位已剥蚀至震旦系灯影组三段(Z 2d n 3)。

不言而喻,上述地层不复存在,即失去了成藏)烃源层、储层、圈闭的基本条件,而且对残存的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来说,在长期淋滤充填改造的历程中,须有改善储集物性的一面,但由于直接盖层(下寒武统泥质岩)完全缺失,形成Z 2dn /天窗0,以致志留系剥蚀面积高达6.25@104

km 2

,暴露时间长达120Ma 。无疑由于后期的保藏条件较差,而不利于已形成的油气藏保藏。

勘探与研究成果表明,在古隆起的顶部及上斜坡,普遍见有储层碳沥青展布(储层沥青是液态烃热演化成气态烃的残积物)[6],然而在地处下斜坡及坳陷区的川东南钻探则基本上无储层沥青分布。由此可见古隆起的高部位曾经聚集来自下寒武统油系烃源形成的古油藏,随着热演化程度加深到了高)过成熟阶段,古油藏液态烃热演化为气态烃(含-C 1q 烃源层干酪根热降解)裂解气的捕集)形成古气藏。只因古隆起剥蚀幅度增高,隆起核部的直接盖层逐渐消失或减薄,古气藏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或散失,如资阳古圈闭气藏充满度不高,威远震旦系气藏充满度亦低是可理解的,因古气藏的规模有限,致使后期今气藏形成时的气源不充足。

再如,印支期隆起的泸州隆起(沉积)剥蚀型)因隆起幅度较开江隆起高,剥蚀幅度较大,已剥蚀至T 1j 223,即缺失T 2l 及T 1j 325,一是膏盐层消失,封盖能力减弱;二是T 2l 、T 1j 325气藏遭破坏或未形成,即在泸州古隆起核部缺失T 1j 2、T 1j 3、T 1j 5及T 2l 气藏。

总之,剥蚀显著的古隆起不利于油气藏的形成,或形成后遭剥蚀破坏。其结果:一是油气藏直接消失(主体无);二是直接盖层无或减薄而导致破坏。2.2 沉积型古隆起有利于油气藏的形成与保藏 泸州)开江印支期隆起,属于剥蚀较弱的继承性沉积型隆起。从印支早幕至晚幕,隆起显著,展布范围较大,至燕山期前均有所显示,多以隆起)斜坡等模式展示。如图3所示,白垩纪沉积(燕山期)前泸州古隆起显示清晰。泸州)开江印支期隆起,在油气富集成藏中作用明显。如开江古隆起演变表明,对S 1l 油系烃源构建C 2hl 成片气田作用显著,形成了古油藏(在隆起的核部及斜坡带,普遍有储层碳沥青展布),而且具备形成古气藏的热演化条件及封闭条件,因C 2hl /天窗0不仅范围小,而且发生在古油藏形成之前,即二叠系(P 1l )盖层沉积之后,所以既保藏了古油藏,又保藏了因地热演化形成的古气藏。古气藏完整保存是构建新气藏的先决条件,这在四川盆地成藏进程中至关重要。

同属印支期隆起的泸州隆起,在油气藏形成中同样展示其重要性。泸州古隆起腹部及其周边同样发育S 1l 油系烃源,具有相似的成烃演化史,近似的古隆起发展史,所不同者,开江古隆起在S 1l 烃源层之上广布优异的C 2hl 储集层,在印支期剥蚀

幅度

图3 燕山期(白垩纪)前古构造横剖面图

(据张继铭、黄鉴平,1984年)

#

15#第29卷第2期 天 然 气 工 业 本期视点

小,核部残留T 2l 122。泸州古隆起在S 1l 烃源层之上无C 2hl 储层分布,隆起幅度远比开江隆起大,其上的P 1、P 2、T 1f 、T 1j 仍具储集成藏功能。勘探实践业已表明,泸州古隆起T 1j 122气藏展布广,在约3000km 2范围内,除在背斜构造普遍钻获气藏外,在背斜与背斜连接的鞍部及向斜中普遍见油见气,很少见到水或根本无水。如以云安场向斜云1井T 1j 1顶部海拔为-1898m,阳高寺气田阳1井T 1j 1顶海拔为-642m 计算,两者含气高度相差达1256m,再向外扩气藏产水则较为普遍。在此范围内,即隆起的高部位地带的阳高寺、付家庙、庙高寺等气田,气藏高度一般都在100m 以上,充满度为70%~100%,以至超过局部构造圈闭的控制。阳高寺T 1j 1

气藏气水界面海拔为-1100m,基本上等同于构造闭合圈闭线,即-1100m 以上产气,以下见油。反之,位于泸州古隆起外围的同一气藏,则气藏高度一般小于100m,充满度不足40%。下二叠统碳酸盐岩储集层,因不如发育于滩相的T 1j 1

气藏具有的区域性展布优势,储集性能受成岩及后期改造的影响大,含气好坏与局部构造相关,但在古隆起核部的气田充满度仍较外围高,表明早期古隆起富集油气的确是明显的。

关于泸州古隆起T 1j 1

、P 1气藏的烃源认识,李

其荣[7]等通过液体包裹体及其均一温度分析,并结合烃源岩演化史、储层地温史、岩心薄片镜下沥青观

察,确认泸州古隆起T 1j 组油气存在4次成藏期)))T 2、J 2、K 2、N,分别对应其古油藏的形成与破坏期,认为S 为主期,并证实其核部曾经存在一个来自志留系烃源的印支期古油气藏。其古隆起核部以S 1l 烃源为主,近核部边缘特别是南缘展现P 2l 煤系烃源混入,远离核部的上斜坡区)))同福场、永安桥等以P 1烃源为主,同时存在P 2煤系烃源供给(图4)。 由此可见,泸州印支期隆起与开江古隆起具有相似的成藏机理,只因无C 2hl 优质储层展布,其成藏规模不及开江古隆起富集,又因后期剥蚀幅度大,导致早期由S 1l 烃源构建的T 1j 2

、T 1j 325

)T 1l 气藏广遭破坏,总体保存储量较开江古隆起逊色。但同样证实沉积型隆起、继承性隆起有利于油气藏形成与保藏。

3 勘探有利靶区预测与评估[8]

如前所述,有利油气藏形成与保藏的古隆起,应该是继承性隆起与沉积兼顾的、后期剥蚀幅度较弱的、且直接盖层保存良好的、/天窗0范围较小的又展现在主要烃源大量排运之前的沉积型隆起。 以此为据,乐山)

龙女寺加里东期剥蚀型隆起

图4 泸州印支期隆起T 1j 气藏期次图

(据李其荣等,2005年)

#

16#本期视点 天 然 气 工 业 2009年2月

不如泸州)开江印支期沉积型隆起有利。

泸州)开江印支期所关联的储集体/C2hl、P1、P2、T1f、T1j、T2l0所涉及的范围,其勘探程度已较高,但是随着勘探技术、科研水平的提高,在古隆起展布的地区,仍大有作为,如川东南高陡构造翼部延伸区,可寻找断裂、岩性等圈闭;三叠系鲕滩发育区带寻找高产气藏;宽缓向斜区寻找新潜伏体。类似泸州)开江印支期隆起的天井山隆起,同样具有形成与保藏油气藏的条件。因此,可列为勘探靶区。

乐山)龙女寺加里东期隆起,就震旦系气藏而言,勘探程度展示较高,但其成效不理想。究其原因,与成藏后特别是古气藏演变阶段因Z2d n/天窗0范围扩大、延续时间较长、导致封闭条件变差等不无关系。为此,勘探重心应指向古隆起外围的下古生界。要重视对构造、岩性、地层等圈闭气藏的勘探,如川东南地区高陡构造核部出露地层较老(下古生界埋深较浅),其有机质成熟度相对较低,对烃类的地熟保藏仍然有利[9]。在程序上可先行试探,待取得成果后,再扩大勘探范围。

4结束语

1)古隆起成藏两重性)))建设与破坏的类比论证结果表明,泸州)开江印支期沉积型隆起优于乐山)龙女寺加里东期剥蚀型隆起。

2)泸州)开江印支期隆起属继承性沉积型隆起,有利油气早期聚集成古油藏,进而热演化成古气藏,为今气藏的形成与展布奠定了良好基础,即提供了丰富的气源。

3)乐山)龙女寺加里东期剥蚀型隆起,剥蚀作用特别显著,Z2dn/天窗0规模大、展布面积广、延续时间长,对古油藏、古气藏的形成不利,为晚成圈闭提供的气源不足。

4)印支期隆起区具有利的勘探前景。该区勘探程度虽较高,但仍有勘探潜力。天井山古隆起与泸州)开江古隆起有类似地质发展史,亦可列为勘探靶区。

5)加里东期隆起核部震旦系勘探可压缩,将重点移至隆起外围,如川东南高陡构造下古生界的构造、岩性、断裂等圈闭,可望获得较好的成果。

6)在印支期隆起制约的地区,上古生界及中生界T1f、T1j、T2l是重点勘探目的层。

谨将此文献给母校)))万州第二(协同)中学70周年华诞。

参考文献

[1]宋文海.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大中型气田成藏条件研究

[J].天然气工业,1996(增刊):13226.

[2]黄籍中,陈盛吉,宋家荣,等.四川盆地烃源体系与大中型

气田形成[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1996,26(6): 5042510.

[3]张继铭,黄鉴平.四川盆地碳酸盐岩油气田[J].天然气勘

探与开发,1984(4):20231.

[4]黄籍中.四川盆地下古生界至元古界热演化气及勘探方

向[J].天然气工业,1986,6(4).

[5]黄籍中.四川盆地两类两套油系、煤系烃源异同与大中型

气田形成[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1998(4).

[6]黄籍中,冉隆辉.震旦系运移沥青与油气勘探[J].石油学

报,1989,10(1).

[7]李其荣,王廷栋,等.泸州古隆起嘉陵江组油气藏成藏期

的确定[J].天然气工业,2005,25(7):8210.

[8]黄籍中.论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接替区块[J].天然气工

业,1998,18(1):13217.

[9]黄籍中.从有机质成熟度看四川盆地下古生界勘探[J].

天然气工业,2007,27(8):8212.

(收稿日期2008207228编辑居维清)

#

17

#

第29卷第2期天然气工业本期视点

www.tr https://www.360docs.net/doc/d42137443.html,/e/abstr acts.asp

oil and gas in those nappe for mations will scatter and natural gas in west Sichuan depression will outbreak to generate in deep and accumulate in shallow reservoir s.This model can well inter pr et the features of natural gas reservoir ing in west Sichuan ba 2sin,hopefully pr oviding references for fur the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ther e.

KEY WORDS:west Sichuan,Wenchuan ear thquake,fault zone of Longmen mounta in,oil and gas migrat ion,scatter,accumu 2lation,fracture,reservoir ing

DOI:10.3787/j.issn.100020976.2009.02.002

CAO Jun 2xing (pr ofessor),bor n in 1961,is a doctoral tutor and is mainly engaged in teaching and r esear ch works on geophysi 2cal inversion and imaging,and oil and gas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Add:Facult y of Geophysical Engineer ing,Chengdu Univer sity of T echnology,Shilidian,Chengdu,Sichuan Pr ovince 610059,P.R.China

Tel:+86228284079523 Mobile:+86213808199784 E 2mail:caojx@https://www.360docs.net/doc/d42137443.html,

The pros and cons of paleohighs for hydrocar bon reservoir ing:A case study of the Sichuan basin H UANG Ji 2zhong

(Geolog ical Exp lor 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 rch I nstitute,P etr oChina Southwest Oil &Gasf ield Comp any,Cheng du 610051,China )

NATUR.GAS IND.VOLUME 29,ISSUE 2,pp.12217,2/25/2009.(ISSN 100020976;In Chinese)

ABSTRACT:Through compar ison analysis on the roles of two paleohighs in hydrocar bon reservoiring in the Sichuan basin,one is in the Caledonian movement in the Longnushi of Leshan,anot her one is in the Indo 2Chinese epoch in the Kaijiang of Luzhou,and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r e ar e pros and cons of different kinds of paleohighs on the hydrocar bon accumulation.The paleohigh in t he Indo 2Chinese epoch in the Kaijiang of Luzhou belongs to sediment ary succession of uplift with a low rate of de 2nudation,so 2called /skylight 0.The /skylight 0in the H uanglong format ion of Middle Carboniferous Ser ies with a small r ange of distribution came into being before amounts of oil expulsion in hydr ocarbon source beds,and this pr ovides a good condition for the forming and sealing of palaeo hydr ocar bon reservoirs.There is still high potentia l for hydroca rbon explor ation in t his fa 2vor able zone.Another paleohigh in the Caledonian movement in the Longnushi of Leshan is a kind of denudation of uplift with a high rat e of denudation and a long period of extending time.The /skylight 0in the Dengying formation of the Sinian system occur red after the for mation of palaeo hydroca rbon reservoirs,which was destr oyed significantly.So ther e are no enough gas sour ces fr om the present gas reservoir s and the exploration has to turn to the per iphery of this paleohigh f or the main target zone of the Lower P aleozoic.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Indo 2Chinese epoch paleohigh is favor able for hydrocarbon reservoi 2r ing and will be the main target zone for oil and gas explor ation.

KEY WORDS:Sichuan basin,Caledonian movement ,Indo 2Chinese epoch,paleohigh,hydrocar bon reservoiring,favor able zones

DOI:10.3787/j.issn.100020976.2009.02.003

HUANG J i 2zhong (senior engineer)is one member of Chengdu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Veterans Association.He graduated in petr oleum geological explor ation fr om Chongqing Univer sity in 1954.H e has long been engaged in hydr ocarbon geochemical studies and has published over 50papers and participated in a monograph.

Add:Room 102,Unit 3,Block 2,No.143,H uayou Rd.,Chengdu,Sichuan P rovince 610051,P.R.China Tel:+86228286015496 E 2mail:hjz1933@https://www.360docs.net/doc/d42137443.html,

A study on evaluation procedures of biogas sour ce rocks

H UI Rong 2yao 1,LI Jian 2,ZH AN G Ying 2,LU Shuang 2fang 3,DING AN 2Na 1

(https://www.360docs.net/doc/d42137443.html, nzhou Resear ch Center of Oil &Gas Resour ces,I 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 hysics,Chinese A 2cademy of Sciences,Lanzhou 730000,China;https://www.360docs.net/doc/d42137443.html, ngf ang Br anch,P etroChina P etr oleum E xplora tion #

130# N ATU RAL GAS IN DUSTRY ,VOLUME 29,I SSUE 2,2009 FEBUR ARY 25,2009

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

作者简介:李鹭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1983年毕业于原西南石油学院钻井专业,2004年获油气田开发专业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石油川渝石油企业协调组组长、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总经理,担任本刊第六届编委会主任。地址:(610051)四川省成都市府青路一段3号。 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 李鹭光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李鹭光.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天然气工业,2011,31(1):1‐6. 摘 要 四川自西汉时期就发现并利用了天然气,川渝石油人在四川盆地建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天然气工业基地。为推进“建设300亿战略大气区和一流天然气工业基地”的工作目标,首先分析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现状:①川渝地区经济社会对天然气依存度越来越高;②天然气勘探开发配套技术日臻完善;③地面系统综合配套能力大幅提高;④资源基础更加雄厚,产量快速增长。总结了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近期在该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中所取得的技术进展:①岩性气藏勘探技术取得重大突破;②深层礁滩高含硫气藏开发技术攻关成效显著;③形成须家河组气藏一类区开发主体配套技术;④钻完井及其配套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⑤老气田稳产和提高采收率配套技术进一步完善。进而指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在开江—梁平海槽两侧,须家河组,石炭系、嘉陵江组等老区层系,震旦系—下古生界新领域等勘探开发主攻方向,深入开展深层礁滩气藏、低孔渗碎屑岩气藏、高含硫气田、老气田勘探开发技术攻关,并以页岩气勘探开发为重点,全面展开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工作,推动该盆地天然气快速增储上产,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天然气工业 现状 勘探开发技术进展 发展方向 大气区 DOI:10.3787/j.issn.1000‐0976.2011.01.001 川渝气区是我国最早的天然气工业基地,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和发展,2004年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以下简称西南油气田)在四川盆地建成全国首个天然气年产量超过百亿立方米的大气区。进入“十一五”以后,西南油气田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着力加大科技攻关和新工艺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有力支撑了勘探开发主营业务的快速推进和天然气储量产量的快速增长,2006年成为全国首个以生产天然气为主的千万吨级大油气田,2009年天然气产量超过150×108 m3 ,为川渝等周边六省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做 出了重大贡献。站在“十二五”新的历史起点上,四川盆地勘探领域不断扩展,对象日益复杂,勘探开发难度进一步加大,必须始终把发展的基点牢固地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上,依赖关键技术和瓶颈技术的突破,才能全面推动和实现油气田的跨越式发展,为建成“300亿战略大气区和一流天然气工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1 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现状 1.1 资源基础更加雄厚,产量快速增长 “十一五”期间,西南油气田在岩性气藏勘探中获得重大发现,探明龙岗、须家河组等一批大中型气田(藏),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超过5000×108m3,年均 新增探明储量在1000×108 m3 以上,是“十五”年均 探明储量的1.8倍。在储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时,天然气产量也持续较快增长,“十一五”期间累计生产天然气超过700×108 m3 ,占同期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近 20%,年均增长达6%,2010年产量达到153×108 m3 ,形成了龙岗、须家河组、老气田等三大主要生产领域。1.2 地面系统综合配套能力大幅提高 “十一五”期间,随着地面系统建设力度的加大和北内环、罗家寨外输管线等骨干管道相继投产,川渝地区输配气管网系统更加完善,累计建成集输管网1.8×104 km,同时地面系统其他配套建设也达到新的水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精编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 四川盆地是中国大型富含天然气盆地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期构造叠合盆地。盆地经历了两大构造沉积旋回,即震旦纪—中三叠世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阶段和晚三叠世—始新世前陆盆地及拗陷演化阶段,沉积了巨厚的震旦纪—中三叠世海相碳酸盐岩(4~7 km) 、晚三叠世早期海陆过渡相(300~400 m) 和晚三叠世中期—始新世陆相碎屑岩(2~5 km) 。四川盆地纵向上发育了中生界陆相成藏系统、上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及下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三大成藏系统,有效勘探面积约18 ×104 km2 。 四川盆地的大规模勘探始于1953 年[ 1 ] ,相继发现了威远、大池干、罗家寨等大中型气田,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产能超过100 ×108 m3 的天然气生产基地。2001年以来,又先后发现了普光、广安、合川和新场等大型气田,据统计,2002 —2008 年,年平均探明天然气储量均超过1000 ×108 m3 ,形成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又一个高峰期。基本明确了震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等主要含气层系,形成了川东、川西、川南和川中4 个含气区[ 223 ] 。 近10 年来,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 ①探明天然气储量快速增长; ②天然气年产量不断增加; ③发现了一批大型、特大型气田; ④勘探向深层超深层及新领域不断拓展。随着“川气东送”工程的建成投产,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大中型气田分布特征截至2008 年底,国土资源部矿产储量委员会公布。 图1 四川盆地油气田分布简图 四川盆地已发现125 个天然气田(图1) ,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72251.02 ×108 m3。其中,探明储量大于300×108m3的大型气田有14 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25431.26×108 m3 ,大型气田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的72.18 %;探明储量(100~300)×108 m3的中型气田有13 个,累计探

第三节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1)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郑天虎时间:第三周四上午第二节 地点:初二年级办公室参加人员:郑天虎温启银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选自教材广东人民出版社、地质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区域第三节四川盆地。本节知识属于中国区域地理的一部分,讲的是我们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因此对于我们四川的学生来说也是乡土地理的一部分,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把对家乡的感知提升为理性认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从本节的知识量来看设计两个课时比较恰当,本课为第一课时巴山蜀水和天府之国。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方面:通过学习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特点。能初步说明四川盆地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四川盆地的物产和多姿多彩的巴蜀文化。 2.过程与方法方面: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搜集相关信息,并与别人交流,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掌握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概况。体会“天府之国”丰富的物产和多姿多彩的巴蜀文化。 【教学难点】理解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四川盆地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 根据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主体突出原则,我准备采用教师导学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学过程】 自主探究 1.四川盆地位于___________省和___________市境内,西临____________高原,南有_________高原,东有_______山脉,北有大巴山和________山脉,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 2.四川盆地属于________________气候,气候温暖,降水丰富,受盆地地形的影响这里全年多_________、少_________、多_________。 3.四川盆地的典型植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川盆地的特色土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四川盆地中岷江,嘉陵江等多数河流自______向______注入长江。河流的流向反映了四川盆地内部的地势:_______高_______低。 合作探究 1.人们为什么将四川盆地称为“天府之国”?

四川盆地练习题

四川盆地练习题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下图9为我国某区域。 材料二:涪陵地区是世界榨菜位居世界三大名腌莱(即涪陵榨菜、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之首,榨菜以重庆、武隆和涪陵为中心,榨菜有特殊酸味和咸鲜味,脆嫩爽口,可以用于佐餐、炒菜和做汤。 榨菜不耐寒、也不耐热。叶片生长适宜温度为15℃左右,茎膨大的最适旬平均气温为8-13℃,性喜湿润,干旱易发生毒病,榨菜富含蛋白质、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十分有利。榨菜10月上旬播种,第二年4月上中旬采收 (1)描述图中等积温线的分布特征并分析成因(12分) (2)榨菜是图示地区的地理标志性农作物,结合材料分析榨菜品质优的原因(8分) (3)解释成语“雅安天漏”的含义及成因。(4分)

(2016?江苏卷)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 分) 材料一“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 年来此过冬养老人结合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图16 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表1 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1)攀枝花发展成为“钢城”的有利条件是、;作为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4 分) (2)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 是、;此外,其他地理原因 有、、。(5 分) (3)大量外来人口对“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 。(4 分)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等年日照时数线图(图11) 图11 材料二:白酒生产的原料主要是高粱、玉米、稻米、麦类、薯类等。水是白酒的血液,(酒)曲是酒的骨头,粮食则责无旁贷成为酒的肉体。四川在2008年提出了打造白酒金三角(图示阴影区域)发展战略,目前是我国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区域内历史名酒众多:宜宾五粮液,泸州泸州老窖、成都五凤酒、绵竹剑南春等。 (1)指出川滇两省区省会城市年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8分) (2)西南地区的发展,关键在交通。简述该区域限制交通建设的自然条件。(6分) (3)分析图示阴影区域发展酿酒工业的优势条件。(8分)

美国页岩气开发现状及对四川盆地页岩气开发的建议

美国页岩气开发现状及对四川盆地页岩气开发的建议 张家振张娟孙永兴戴强杜济明 川庆钻探钻采技术研究院钻完井中心,广汉,618300; 摘要:伴随着世界能源供需矛盾的加剧和美国页岩气商业性开发的巨大成功,全世界将目光不约而同的聚焦于页岩气开发。四川盆地拥有潜力巨大的页岩气资源,且作为中国天然气的主要产区之一,加快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及配套技术的研究和战略储备已迫在眉睫。本文着重调研了美国几个主要页岩气藏的完井开发现状,对四川区块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做了简要概述,并针对目前情况提出了几点建议。 页岩气是产出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页岩中的天然气资源,和煤层气、致密砂岩气藏一样属于非常规天然气范畴。全球页岩气资源量巨大,据专家预测可能为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2倍,全世界的页岩气总资源量约为456×1012m3[1]。 页岩气藏储层一般呈低孔、低渗透率的物性特征,气体的阻力比常规天然气大,采收率比常规天然气低,一般认为必须采用水平井钻探并进行大型水力压裂增产作业,或采用多分支井等其他技术增加井眼与气藏沟通面积才可获得商业油气流[2]。1 美国页岩气资源 美国本土48个州范围内页岩气藏的分布广泛,其中蕴藏的页岩气资源也非常丰富。钻井和改造技术的进步为页岩气的商业开采做出了巨大贡献。美国页岩气产量近几年内飞速增长,产气量由2006年的311×108m3增至2008年的507×108m3,2009年的900×108m3,预计2010年页岩气产量将占美国天然气产量的13%。图1展示的是美国本土48州中富含天然气的高碳泥页岩分布范围。 图1美国页岩气藏分布范围 美国页岩气藏的开采达到商业化依赖于以下三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巨大进步、水力压裂技术的极大成熟、近年来天然气价格的快速增长。其中,水力压裂技术的进步对页岩气商业开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前两项技术的贡献使得许多之前无法开采的天然气资源实现了商业性开发。 Navigant咨询公司的调查数据表明,近几年Barnett页岩气藏等较早开采的页岩气藏页岩气开发获得了巨大成功:Barnett页岩气产量从1998年的266×104m3/天增长到2007年的0.85×108m3/天,增长率超过3000%;同时,Fayetteville页岩、Haynesville页岩、Woodford页岩和Marcellus页岩均表现出了相似的增长势头。该公司对生产商的调研结果显示预期页岩气产业在未来将会有持续且高速的增长。据预测美国南部7大页岩气藏在下一个十年里持续产量保守估计在7.65~11.04×108m3/d,有可能占到美国天然气产量的一半左右[3]。 美国的页岩气藏的分布超过20个州至少21个

2-3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

一、概况 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东部。 盆地面积23?104km2; 陆相地层面积约18?104km2。 具有明显边框的构造盆地,同时也是一个地形上的盆地,呈北东向菱形分布。

盆地四周皆为高山,东北面为大巴山,东南面为大娄山,西南面为大凉山,西侧为龙门山。区域构造上,四川盆地位于扬子准地台西北部,是地台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大型沉积盆地。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 用天然气的地区: 早在东汉末期(公元147年)就 有天然气开发的历史。 30年代,开始油气地质调查和 钻探工作; 1937年始先后在威远、巴县石 油沟、隆昌圣灯山及江油等打 了5口探井,发现了石油沟和圣灯山油田。 1953年后,大规模油气普查勘探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大巴山 大娄山大凉山 龙门山

已发现油田13个,气田97个。气多油少。其中探明储量大于100亿方的大中型气田10个。 探明储量大于300亿方的大型气田3个:五百梯539.88;威远408.61;卧龙河379.54亿方。 中国第一个碳酸盐岩大气田=威远气田:1940年开钻威1井,未获油气。1964年10月15日,威2井测试日产7.98-14.5万方天然气,日产水12.7-37.3方,从而发现了威远气田。 盆地探明天然气储量4848亿方,其中: 川东2777.5亿方;川东南1466.38亿方; 川西北271.99亿方;川中470.07亿方。 中国最大的天然气区,年产天然气70多亿方。 产油较少,1997年产油23.3万吨。

川中—川西地区: 二次资评总资源量7134×108m3。 资源发现率为17%。 储层以低渗低孔为主。但局部存在相对高孔段。若与裂缝匹配,则可形成工业产能。

第三节四川盆地

第三节四川盆地 教学目标: 1、理解四川盆地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 2、针对都江堰工程对成都平原的特殊作用,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3、了解四川盆地富足的物产资源,树立自觉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四川盆地的富足。 2、四川盆地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主学习: 1、P51活动1: 2、四川盆地属气候,因四周山脉环绕,特别是盆地北部的、 山等山地阻挡了冬季风南下,所以,四川盆地冬季很少受到寒潮的影响,少霜雪;而夏季又高温多雨,十分有利农业生产。 3、四川盆地土地肥沃,因土壤颜色呈紫色,被称为盆地。 4、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单元中的地区,农作物一年。 5、成都平原有着“”的美誉,伟大的水利工程,由秦国的李冰父子主持修建。时至今日,对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仍发挥着作用。 6、P53四川盆地丰富的旅游资源: 合作探究(一):地形、河流。 P50图7.39,回答以下问题: 1、描述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P51活动1) 2、找一找环保四川盆地的山脉高原,并在书本划一划。 3、说一说盆地内地形的特点。 盆地内部是平原(绿色),也有一些低山和丘陵(黄色)。 4、找一找盆地内主要的河流,如长江,岷江,嘉陵江和乌江等,并在图中描出来。 合作探究(二):发达的农业。 四川盆地拥有发达的农业的原因: (1)、盆地内部地形,土地。

(2)、河流众多,更有都江堰水利之便。 (3)、气候,夏季雨热同期。 合作探究(三):蜀道变通途。P55活动: 合作探究(四):成渝经济区。P56活动: 随堂巩固: 1.以下哪个不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 A.四川盆地 B.吐鲁番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柴达木盆地2.四大盆地中,唯一无沙漠戈壁分布的是。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四川盆地 D.柴达木盆地3.关于我国盆地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川盆地四周都有高原环绕 B.我国四大盆地中,四川盆地最适合发展农业生产 C.塔里木盆地中有世界面积最广的沙漠 4.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塔里木盆地又称“紫色盆地” B.四川盆地有“天府之国”之美誉C.有“世界屋脊”之称的是黄土高原 D.东北平原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5.下列选项中,表示四川盆地的是。 6.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是。 A.太行山B.巫山C.横断山脉D.大巴山 7.“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描述的是那一个省历史上的交通状况。 A.四川B.湖南C.安徽D.江西 8.四川盆地属于我国的。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9.四川盆地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海拔低,气温低 B.四周环山,降水少 C.受夏季风影响,云量多、雨雾多 D.纬度低,距海远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课后习题 中图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一)教材第15页活动 四川盆地和吐鲁番盆地地理环境的差异列表比较如下: 相似。区域差异指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2.中国三大自然区的人类活动存在差异,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东部季风区广泛而深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没有东部季风区广泛而深刻,青藏高寒区微弱;东部地区的交通比西部地区发达;东部地区的教育和文化比西部地区发达;东部地区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基础比西部地区深厚,改革开放比西部地区早。 3.在东部季风区内部,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北方地区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耕地以旱地为主,是中国小麦、棉花、杂粮的主要产区,盛产苹果、梨、桃、杏等温带水果;南方地区耕作制度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耕地以水田为主,是中国稻谷、茶叶、蚕丝的主要产区,盛产柑橘、香蕉、龙眼、菠萝等亚热带和热带水果。 (2)对民居建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外在形态上,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甚至为平顶屋;南方民居屋顶坡度陡。 (3)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交通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但东南地区的内河运输也是一种普遍方式。 (4)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南、北方形成了各自的风土人情。

(5)矿产资源的南北分布差异使北方以重工业为主,而南方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4.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的差异。 (1)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东部最高,西部最低,且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2)经济发展速度不同。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最慢。 A级抓基础 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 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 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青岛市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①⑥D.①⑤⑥ 解析:行政区一般有明确边界,自然区或自然地理单元因边界具有过渡性而没有明确边界。 答案:C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差异显著,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人类活动的差异,据此回答5~7题。 2.广东人经常喝凉茶,四川人喜欢吃麻辣。形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不同气藏开发难点及开发方式

不同气藏开发难点及开发方式 一、水驱气藏开发难点: 与气驱气藏相比较,水驱气藏有采气速度小、产能递减快、采收率低、投资大和成本高等特点。 1、采气速度低 为了控制水驱气藏特别是非均质水驱气藏的选择性水侵或边底水的突进,水驱气藏开发中采气速度低于气驱气藏。 2、产能递减快 边底水较活跃的水驱气藏,开发过程中气井出水是迟早要发生的,边底水侵入气井的主要产气层段,使气体相对渗透率降低,且气井出水后,井筒内流体密度加大,增加井底回压,使气井产量大幅度递减,甚至水淹。 3、采收率低 在非均质水驱气藏中,水窜形成多种方式的水封气,同时气井的水淹也使气藏废弃压力高于气驱气藏,因而降低了水驱气藏的采收率。气藏非均质性越强,水侵强度越大,气藏一次采收率越低。 4、建设投资大,采气成本高 由于水驱气藏建设中,增加了卤水转输、处理、泵站、管网、回注井等配套建设和二次采气中排水采气井下工艺,地面配套设备以及补充开发井增多,因而投入资金多,操作费用高,使水驱气藏的采气成本大大高于气驱气藏。 由于水驱气藏在天然气开发中的重要地位,五十年代以来,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围绕水驱气藏开发中的诸多难点,开展了大量理论、实验和气田现场研究工作,我国四川盆地天然气田开发已有较长的历史,水驱气藏从威远气田算起,三十多年来做了大量科研攻关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总结了水驱气藏的开发地质规律,形成了系列配套的采气工艺技术,获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本章以四川水驱气藏开发实例为主,从气藏工程的角度,说明水驱气藏开发的地质特征和动态特征,以供同类气藏开发借鉴和参考。 二、水驱气藏开发阶段的划分和特征 根据气藏、气井产水情况及生产方式,水驱气藏开发阶段可划分为:无水采气阶段、气水同产阶段及二次采气人工助排阶段(排水采气阶段)。有时为了分析气藏水侵对产气量的影响,也同时使用根据气藏稳产情况划分产量上升、稳定和递减三个阶段。 1、无水采气阶段 无水采气阶段是水驱气藏开发初期,生产气井尚未出地层水的开采阶段(不包括已钻穿气水界面的气水同产井)。此阶段气井所产的水全部是凝析水。一旦气井出水或气藏的主产气井出地层水,即进入气水同产阶段。 无水采气阶段有时包括气藏的试采期、产能建设期甚至部分稳产期。由于水驱气藏边底水水侵的滞后性,该阶段气藏的动态特征与气驱气藏相近似、气井产气量稳定、自然递减率小、地层压力、井口压力下降缓慢与累积采气量相适应,气藏单位压降采气量基本是一常数,因此,该阶段也是应用动态法复核容积法储量的最好时机。 无水采气阶段也是通过试井、生产测井、生产井动态资料的录取,油、气、水分析,开发试验区及水井、观察井等气藏监测系统资料的录取,对气藏地质和动态特征深化认识的阶段。从而对静态地质模型进行调整、进而优化开发方案。 尽量延长气藏、气井的无水采气期,是水驱气藏减少水封气的形成、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措施。无水采气期越长,气藏稳产期也越长,稳产期末采出程度也越高,因此,加强无水采气期的动态基础工作,对提高气藏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气水同产阶段

我国五大天然气区

我国陆上四大天然气区 秦为胜 据全国天然气远景资源量的预测,中国天然气总资源量达38万亿m3,陆上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陆上资源量的43.2%和39.0%。我国陆地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陕甘宁、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等地区,总的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其中,新疆、川渝、鄂尔多斯、山西为我国的四大气区。 一、四川盆地是我国天然气开发最早,储量最大的地区 四川盆地是中国大型富含天然气盆地之一,自公元2200多年前在四川盆地发现了天然气以来,经过2000多年的勘测开采,四川的天然气储量和产量仍居全国首位。后经多次勘探,查明四川省天然气预测资源储量达六万亿立方米,相当于六十亿吨原油的储量。四川达州是四川盆地天然气田的富集区,境内天然气资源量达3.8万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10%,其中累计探明储量超过5500亿立方米,是继新疆塔里木、内蒙古鄂尔多斯气田之后最具开发潜力的大气田。四川盆地天然气的大规模勘探始于1953 ,相继发现了威远、大池干、罗家寨等大中型气田,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产能超过100亿m3的天然气生产基地。在盆地内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部4个气区。四川盆地天然气不仅储量居全国第一,目前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量近一半,是我国第一大产气区。2001年以来,又先后发现了普光、广安、合川和新场等大型气田,据统计,2002 —2008 年,年平均探明天然气储量均超过1000亿m3 ,形成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又一个高峰期。基本明确了震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等主要含气层系,形成了川东、川西、川南和川中4 个含气区。 四川盆地天然气丰富的原因如下:①四川盆地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生物种类丰富,从现今出土的化石等可知。四川盆地动植物种类繁盛,拥有大量的有机生物体生存。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地面下沉,各种生物被埋覆在地下。经过时间的演变,有机质分解,慢慢形成石油和天然气。②、在地质历史时期该地地壳运动曾经呈下降趋势,这样有机质才会被掩埋覆盖,保证成油气环境。 近10 年来,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 ①探明天然气储量快速增长; ②天然气年产量不断增加; ③发现了一批大型、特大型气田; ④勘探向深层超深层及新领域不断拓展。随着“川气东送”工程的建成投产,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国陆上三个特大型气田有二个在四川盆地: 普光气田位于四川省达州宣汉县普光镇,已探明储量3560.72亿立方米,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到2008年探明储量达到5000亿立方米至5500亿立方米,年产能达到120亿立方米净化气,现为中国第二大气田。 元坝气田位于四川省广元、南充和巴中市境内,是中国石化继发现国内最大海相整装气田普光气田之后,在四川盆地发现的又一个大型海相气田。与普光气田相比,元坝气藏隐蔽性更强,其气藏埋深度在6240米至6960米之间,发现难度更大。超深、高温、高压、多套压力系统、高含硫,安全风险大,对钻井、测试工艺要求高。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发现的、气藏最大埋深6950米的大型海相天然气田――元坝气田,第一期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592.53亿立方米,它是迄今为止国内埋藏最深的海相大气田。如果按每户1天用1立方米天然气计算,到2013年元坝气田将有年产17亿立方米净化气的产能,理论上可供约450万户近1400万人一年的用气量。 二、鄂尔多斯气区

中考地理复习导学案《四川盆地》

① ④ ③ ② 100°E 104°E 28°N 32°N 金 沙 江 长 江 复习《四川盆地》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考纲要求】四川盆地 (1)认识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能在图上填注四川盆地的主要地形区(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能在图上填注成都、重庆、泸州等三个城市。 (2)了解四川盆地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 (3)了解四川盆地六处世界遗产及国家重点风景区的分布。 【中考真题】 2014泸州中考 四川位于祖国西南部,气候多样,地质条件复杂,资 源丰富,人口有8000多万。读图4,完成9~10题。 9.我省有著名的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其位置大致在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10.下列关于图中各点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①地﹥③地 B.海拔高度①地﹥④地 C.纬度④地﹥③地 D.年平均气温①地﹥②地 泸州2013年 我国某省位于祖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全省面积48.5万平方千米。宋代称为“川峡四路”,省内有一个盆地,盆地内气候温和多雨,盆地西部为平原,农业发达。根据材料和图4,回答6~7题。 6.图4中①②③④位于盆地西部平原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下列关于该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形复杂,地势东高西低 B.地跨我国二三级阶梯,河流落差大 C.人口分布东多西少,人口分布东密西疏 D.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类型单一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P50-56,地图册P31-33 1.四川盆地处我国的 ,四周被 和 环绕,盆地内部 起伏。四川盆地位于 省和 市境内,西临 高原,南有 高原,东有 山脉,北有大巴山脉和 山脉。盆地内长江(川江)自西向东流,另有 、 、 、等多条河流从四周汇入。四川盆地四周高中间低,盆地内部北高南低。 2.四川盆地的气候是 ,特点是 、 。典型植被是 。. 3.“巴山蜀水”是 。四川盆地的颜色 。 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的 部,有着“ ”的美誉,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坐落在 ,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由秦国蜀郡的 主持修建。时至今日,对我国的 发挥着作用。 巴蜀文化的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6处,分别是: 、黄龙、 、 、 、 。 4.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意思 。盆地内部交通枢纽有 、 ,主要铁路干线有 、 、 、 等,主要机场有 、 。 5、成渝经济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大中小城市密集,交通体系完整,农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主要工业部门有 、 、 、 、 、 ,主要资源有 、 、 、 ,还有芒硝,井盐等。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以下哪个不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 ( ) A .四川盆地 B .吐鲁番盆地 C .塔里木盆地 D .柴达木盆地 2.四大盆地中,唯一无沙漠戈壁分布的是( ) A .塔里木盆地 B .准噶尔盆地 C .四川盆地 D .柴达木盆地 3.关于我国盆地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四川盆地四周都有高原环绕 B .我国四大盆地中,四川盆地最适合发展农业生产 C .塔里木盆地中有世界面积最广的沙漠 D .在第二级阶梯上盆地面积分布最广 4.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塔里木盆地又称“紫色盆地” B .四川盆地有“天府之国”之美誉 C .有“世界屋脊”之称的是黄土高原 D .东北平原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5.下列选项中,表示四川盆地的是( ) 6.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是( ) A .太行山 B .横断山 C .巫山 D .大巴山 7.“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描述的是那一个省历史上的交通状况( ) A .四川 B .湖南 C .安徽 D .江西 8.四川盆地属于我国的( ) A .南方地区 B .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9.四川盆地所在省区的行政中心是( ) A .合肥 B .重庆 C .成都 D .南京 图4 等高线 省会 图例 1000 10 00 3000 ② ④ ③ ①

中国地理---云贵高原含答案

云贵高原 石漠化是在喀斯特地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土地逐渐被石头占据,90%的石漠化地区集中在云贵高原地区。下图为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 依图判断,云贵高原形成发育过程的先后排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③①④D.④②③① 2. 石漠化地区集中在云贵高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降水集中②不合理的农业活动③土层薄,水土易流失④地表径流缺乏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读右图完成下列3---5题: 3.AB所在地的地形类型是 A.山地B.高原 C.平原D.盆地 4.有关图中两条河流部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处在热带地区 B.都有广阔的冲积平原 C.都有丰富的水力资源 D.夏季只受东南季风的影响 5.若某一冷锋受地形阻挡,停滞在AB两地之间,则: A.A处阴雨绵绵B.B处多晴朗天气C.A处海拔高于B处D.B处处在丰水期6、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指可溶性岩石(主要是分布最广的碳酸盐岩)经以溶蚀为先导的喀斯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 材料二某地区域图和气温降水图

(1)据材料二,说明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及其气温特点。(8分) 高原为主;西北高,东南低;多山间盆地。 夏季凉爽,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 (3)据材料分析,图示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自然条件有哪些?(4分)高温多雨的气候;以石灰岩为主的岩层。 (3)图中所示地区为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南线)的重要输出地,该能源主要来自河流,试分析该河能源资源丰富的原因。(4分) 西南地区,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大。7、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及天气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说明该区域的主要地貌类型和地表起伏状况,并说明地貌成因。(6分) 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该地为云贵高原,石灰岩分布广,经流水溶蚀作用形成(2)简述图中天气系统的形成原因(6分) 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西南气流相遇形成锋面;(2分)由于云贵高原地势西高东低;(2分)锋面在向西运动中受地形阻挡静止下来,形成准静止锋。(2分) (3)据图中信息描述①、②两城市该时期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及成因。(10分) 该时段①城气温总体较②城高,温差较②城小,(2分)降水较②城少。(2分)原因是①城位于该天气系统(准静止锋)暖气团一侧,受锋面影响小,温暖如春;(2分)②城位于冷气团和锋面控制区域,受其影响大,阴雨冷湿;(2分)且①城纬度较②城低。(2分)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云南物种丰富,有“动植物王国”的美 誉。文山地处滇东南岩溶山原区,境内山峦起伏, 河谷沟壑纵横。这里降雨量较充沛,属亚热带热带 气候。特有名贵中药材—田七的全球主产地就在云 南文山。每年3~5月是田七生长旺盛的季节,而此 时恰好是当地水资源短缺的时间,制约了田七生产。 【材料二】右图是云南地形水系图。 (1)云南动植物丰富的主要自然原因 是、等。(4分) (2)流经6个国家故被称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 江干流,目前已成为中国与东盟贸易的重要国际通 道。P地上游河段主要开发的是资源,原因是等,开发同时易出现 等生态环境问题;P地下游河段开发建设的主要功能是。(10分)

四川盆地教案

第三节四川盆地(1) 编写:张路平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选自教材广东人民出版社、地质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区域第三节四川盆地。本节知识属于中国区域地理的一部分,讲的是我们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因此对于我们四川的学生来说也是乡土地理的一部分,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把对家乡的感知提升为理性认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从本节的知识量来看设计两个课时比较恰当,本课为第一课时巴山蜀水和天府之国。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方面:通过学习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特点。能初步说明四川盆地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四川盆地的物产和多姿多彩的巴蜀文化。 2.过程与方法方面: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搜集相关信息,并与别人交流,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教学重点】掌握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概况。体会“天府之国”丰富的物产和多姿多彩的巴蜀文化。 【教学难点】理解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四川盆地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 根据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主体突出原则,我准备采用教师导学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学过程】 自主探究 1.四川盆地位于___________省和___________市境内,西临____________高原, 南有_________高原,东有_______山脉,北有大巴山和________山脉,盆地内部 低山丘陵起伏。 2.四川盆地属于________________气候,气候温暖,降水丰富,受盆地地形的影 响这里全年多_________、少_________、多_________。 3.四川盆地的典型植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川盆地的特色土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四川盆地中岷江,嘉陵江等多数河流自______向______注入长江。河流的流向 反映了四川盆地内部的地势:_______高_______低。 合作探究

关于云贵高原及四川盆地丰都县发展油茶种植可行性报告

关于云贵高原及四川盆地丰都县发展油茶种植可行性报告 软枝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公认的名列全国第一的广西油茶优良农家品种,树高3米左右,是中国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种植的优良油茶农家品种,最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已经开始在我国河南省信阳地区以南14个油茶省区进行推广种植,并作为油茶品种的典型代表列入林业院校专业教科书。该油茶品种以枝条软韧,挂果下垂而得名;属喜酸性土壤、喜阳、异花授粉木本油料植物,具有速生、早实、高产、稳产、适种范围广且适应性强、实生子代遗传性好性状变异小、结果大小年不明显、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抗病虫害和抗旱、抗寒能力,在高山陡坡或低丘平地、土质好或较差的地方都能生长良好等特点。软枝油茶鲜出籽率35-40%,干籽含油率28-33%,种仁含油率51%以上,酸价0.55-1.34,亩产油可达120斤,茶油亩产值4000元(按2011年底价格计算),各项指标均超过国家油茶良种标准。属白花普通油茶霜降类型的一个优良农家品种。 1.速生,早花早实。 软枝油茶最主要的形态特征是分枝角度大,叶大枝软,冠幅大。主枝与骨干枝交角为60度,小枝与主枝的交角为 50度。由于骨干枝分枝角度大,向外伸展形成“自然开心形”的树冠,枝条疏密度适中、透光条件好,侧枝生长旺盛,有利于叶中营养物质的制造和分配,能抑制顶端优势,形成极好的结果面,结果面积大,极有利于开花结果,产量高。 软枝油茶造林,2年可以开花,3-4年结果(比一般品种提早1-2年开花结果),5-6年量产,第7年可以进入盛产期。软枝油茶种后四年的生长量比湖南、江西普通油茶分别大22.3%和32. 5%。在年生育期中,软枝油茶的春梢抽发期比其它品种都早15-20天,软枝油茶在其它品种刚萌动时,其梢长已达15厘米左右。每年10月在茶果收获之前便已经可以开花,花果同树,极有观赏性。 软枝油茶种子繁殖的实生子代能保持70-80%左右亲本的优良速生、早实、高产、稳产特性,经7年观测,软枝树体高大,平均高2.87米,比其它油茶品系高出10厘米多。 我钰程桂果场选育的软枝油茶实生苗2龄即可开花,3龄挂果。 2.高产、稳产。 高产:软枝油茶盛产林亩种植密度110株,亩产油可达到120斤;亩种植密度160株,亩产 1

第三节四川盆地

【课堂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河流属于长江干流的是() A.岷江 B.大渡河 C.雅砻江 D.金沙江 2、被称为“紫色盆地”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吐鲁番盆地 C.准噶尔盆地 D.四川盆地 3、下列选项中,表示四川盆地的是() 4、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是() A.太行山 B.巫山 C.横断山脉 D.大巴山 5、“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描述的是那一个省历史上的交通状况() A.四川 B.湖南 C.安徽 D.江西 6、诸葛亮创制“木牛流马”北伐时经德阳境内的古道是() A、茶马古道 B、阴平道 C、五尺道 D、金牛道 7、四川盆地属于我国的()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8、四川盆地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海拔低,气温低 B.四周环山,降水少 C.受夏季风影响,云量多、雨雾多 D.纬度低,距海远 9、有效控制长江水患,造就“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 A.南水北调 B.灵渠 C.都江堰 D.坎儿井 10、四川盆地形成的兼容南北又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文化是() A.关东文化 B.客家文化 C.巴蜀文化 D.齐鲁文化 11、四川省的旅游胜地不包括() A.大足石刻 B.乐山大佛 C.九寨沟 D.峨眉山 二、综合题 1、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成渝地区简图及成都气温和降水示意图

材料二:李冰修都江堰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材料三:川气东送被列为继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该工程西起四川普光气田,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6省2市,管道总长2170公里,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9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的1/7。 (1)形成该地区水电站众多的主要自然原因是:。(2)从图中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可知,成都的气候类型是,成都平原农业发展还主要依赖于水利工程,它位于中游,由父子主持修建。成渝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主要油料作物是。 (3)四川省输出最多的非可再生能源是___________,该能源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是__ ___。(4)下列关于四川盆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九寨沟、峨眉山、桂林山水都是四川盆地的旅游胜地 B.岷江、大渡河、沱江、汉江为四川盆地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C.川剧、川菜是四川文化的典型代表 D.四川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石油产地

2020年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西北地区》考试测试卷

第八章《西北地区》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天山南北的两大地形区分别是() A.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B.昆仑山、塔里木盆地C.祁连山、柴达木盆地D.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2.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绿洲主要分布的地方是() A.盆地的中心附近B.高山山腰附近C.山前平原和山腰附近 D.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 3.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 A.网状分布B.环状分布C.线状分布D. “之”字型分布 4.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多分布在() A.面积广大的平原和盆地地区B.海拔较低、降水丰富的地区C.日照充分、热量丰富的地区D.河流沿岸和高山冰雪融水地区 5.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往西的植被变化大致表现为() A.森林→草原→荒漠B.荒漠→森林→草原C.森林→荒漠→草原D.草原→森林→荒漠 6.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重要的限制条件是() A.水资源不足B.劳动力不足C.化肥、农药不足D.土地资源不足 7.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以干旱为突出特征的是()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8.我国最大的盆地是() A.四川盆地B.塔里木盆地C.柴达木盆地D.吐鲁番盆地 9.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农业主要分布在() A.山麓地带B.山脊或山坡处C.沙漠内部D.远离河流地带 10.我国“西气东输”工程采用的运输方式是() A.公路B.铁路C.航空D.管道

11.三河马、三河牛主要出产在() A.新疆牧区B.青海牧区C.内蒙古牧区D.西藏牧区 12.在西气东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严格规定了28米宽的施工范围,尽量避免破坏地表植被,废弃物全部回收处理,土石方全部回填。这些做法有利于() A.促进沿线石化工业发展B.保证沿线粮食种植面积C.为少数民族提供就业机会D.保护沿线脆弱的生态环境 13.吐鲁番葡萄特别甜是由于() A.内陆盆地,地形闭塞B.沙漠地区,土壤肥沃C.高山冰雪,水源充足D.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14.图中信息提取分析错误的是() A.从①地经①地到①地,降水逐渐减少B.图示区域地形以平原为主C.该区域农业类型以畜牧业为主D.甲地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15.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我国下列哪个问题() A.水资源紧张B.资源浪费严重C.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不协调D.木材短缺 16.读“西北地区略图”下列有关西北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