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勘探金矿并开采黄金的

古人是如何勘探金矿并开采黄金的
古人是如何勘探金矿并开采黄金的

古人是如何勘探金矿并开采黄金的

古代金矿开采的各种方法金矿的采选(1)开采金矿床的类型金矿资源主要分两大类:一类为脉金矿,矿床大多分布在高山地区,由内力地质作用(主要是火山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形成,脉金矿又称山金矿、内生金矿;另一类为砂金矿,由山金矿露出地面后,经过长期风化剥蚀,破碎成金粒、金片、金末,又通过风、流水等的搬运作用,在流水的分选作用下聚集起来,沉积在河滨、湖滨、海岸而形成冲积型、洪积型或海滨型砂金矿床。有的山金矿风化剥蚀后,碎屑产物在原地堆积,则形成残积型砂金矿床;如果沿斜坡堆积,则形成坡积型砂金矿床。砂金矿床又称外生金矿,其成矿时代可以在古生代、中生代、第三纪、第四纪或现代。此外,还有一种伴生金矿,其含金量低,常常在有色金属矿井过程中加以回收,并进行综合利用。

我国古代早就有山金、砂金之分。但山金的含义不仅指脉金矿,而且还包括残积型、坡积型砂金矿床,意即指山上产的金。古代砂金矿床又可分为"水金"(自"水沙中"淘洗而得的砂金)和"平地掘井"开采而得的砂金。砂金矿中,与绝大多数金粒有明显区别的大颗粒金,叫块金,俗称"狗头金"。狗头金的发现,往往被认为是采金史上的大事。《天工开物·五金》中说:"千百中间有获狗头金一块者,名曰金母。"狗头金绝大多数产于冲积型砂金矿中,有些产于近地表的次生富集带中。

卢本珊等先生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明代对脉金矿有新的认识:第一,史料中有关脉金的踪迹。陕豫交界的小秦岭金矿,其东区陡壁上现存的碑文记有:"景泰二年(1415 年)六月廿日起,开硐三百眼。"可见开采规模较大。小秦岭金矿矿田内地势陡峻,海拔在650-2400 米之间。矿体由金矿脉及含矿蚀变糜棱岩组成,伴生有铜、铅、银、钨及大量的黄铁矿。《天工开物·五金》:"金多出西南,取者穴山至十余丈"。这一记载乃指开采脉金矿而言。现代地质勘探表明,我国西南地区,如四川即以脉金矿床为主。云南古代开采的砂金也来源于金沙江(古丽水)流域的山中脉金矿,清末,这里仍在开采。西藏地区金矿有喜马拉雅成矿带,西藏黄金之多在弃宗弄赞时代已经闻名。

明方以智《通雅》卷四十八金石条"山金为马蹄金"。清谷应泰《博物要览》卷三马蹄金条"出林邑山峒石中,凿石取之,状如马蹄。。又名马蹄金,乃生金也。"这里所说的山金,可能指脉金矿床。

第二,"伴金石"与脉金矿床的关系。关于"伴金石"的描述,文献中多有记载。《本草纲目》卷831 引《本草拾遗》:"(陈)藏器曰:常见人取金,掘土深丈余,至纷子石,石皆一头黑焦,石下有金。。"纷子石为何石?屈大均《广东新语》卷15 引《始兴记》:"

掘地丈余,见有磊砢纷子石,石褐色,一端黑焦,是为伴金之石,必有马蹄块金。盖丹砂之旁有水晶床,金之旁有纷子石。"可见,纷子石即伴金石。宋寇宗奭《本草衍义》卷五:"颗块金,即穴山或至百十尺,见伴金石,其石褐色,一头如火烧黑之状,此定见金也,其金色深赤黄。"明《天工开物·五金》:"金多出西南,取者穴山至十余丈,见伴金石,即可见金,其石褐色,一头如火烧黑状。""然岭南夷獠洞穴中,金初出如黑铁落,深挖数丈得之黑焦石下。"

由上述可见,找金匠师已把伴金石作为金矿的找矿标志。只要找到伴金石,必定可以见到金矿。

第三,原生银金矿床属于脉金矿。这类矿床,我国至迟在隋唐就已开采。银金矿的形成与中生代酸中性火山岩、次火山岩活动有关,在我国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西南及西北地区。根据银金矿所伴生的硫化物数量,则属于贫硫化物金矿,也称"新金银矿床"。据史料记载,我国从隋开皇十八年到明洪武间(约公元598-1398 年)在山东莱、登两州开采的金矿,主要是原生银金矿床。山东临沂的银金矿,唐、宋、元、明四代都在开采。(2)金矿的采选古代在金矿的开采,特别是砂金的开采中,采矿和选矿通常是连续作业的,所以史料中常将"采淘"或"淘采"二字连用。金矿经淘选之后,基本上就是金,只是颗粒细小而已。下面分两部分简述之。

其一,砂金的淘采。我国古代选矿方法除人工手选外,一般采用重力选矿法,其中包括重砂淘洗选矿法、溜槽选矿法。重砂淘洗选矿法中,又可按使用工具和操作方法的不同,分为淘洗盘法、淘洗筛法、淘洗船法。由于砂矿是由碎屑物质组成的,选矿时往往无需经过破碎、磨细,这样可以减少选矿工作量和降低成本。砂金的淘选也是如此。淘选的原理是利用矿物比重差(一般石英砂的比重为2.65,金的比重为19.3,铁砂的比重为7.8 以下),在水介质中,借助外力作用,产生不同的运动效果,使矿物按比重分层分带,从而使矿物分离。金之所以能在河流中被淘洗出来,是因为它的比重很大。水金的淘采方法《天工开物·五金》中说:"水金。。皆于江沙水中,淘沃取金。"可见,水金的采掘对象是含金河沙。由于"水金"在江河溪流之中,水介质很方便,因此,淘采时采用淘洗法或溜槽法,均具备其有利条件。

第四纪冲积层砂金的开采方法宋洪咨夔《大冶赋》:"寻苗罽淘之邃,破的■壁之壅。"似指冲积层所出的砂金。《天工开物·五金》:"平地掘井得者""不必深求而得",说明明代开采第四纪冲积层砂金或残积型、坡积型砂金矿床,显然采用了轻型工程(剥土、开槽、浅井等)。

古代砂金淘采方法的考察研究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我国很早就掌握了重砂淘选法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淘选法不但用来淘采自然金,而且用来回收银、铜、铁、锡等金属矿砂。无论用于哪种金属矿砂,古代的淘选方法及使用工具基本上都是相同的。明代《天工开物·五金》"淘洗铁砂"图中的淘砂盘和我国现代仍然使用的淘金簸箕的形制完全相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其二,脉金矿的采选。关于我国古代脉金矿开采的详细情况,还有待于发掘史料并对考古资料作进一步的论证。从有关史料看,如唐白居易《赐友五首》并序之二,诗的第一句是:"披砂复凿石,矻矻无冬春。"说的是开采金银要开凿岩石,无论天寒天暖都要照常进行作业。宋寇宗奭《本草衍义》卷五:"颗块金,即穴山或至百十尺。。"《天工开物·五金》:"金多出西南,取者穴山至十余丈。。"《清一统志》:(临沂宝山)"上有洞穴数区,产金银矿石,元时开矿处也。"《龙泉县志》:(银金矿)"脉浅,无穿岩破洞之险。"这些记载都说明,开采脉金矿需要凿岩辟石,穴山破洞,进行地下工程是肯定无疑的。我国有一些地名也反映了金矿的开采方式,如黄金洞(平江、隆回)、金子洞(藏江)等地,古代都是以凿洞采金为主。关于脉金矿的淘选,《浙江通志》引《龙泉县志》说:"黄银即淡金。。。每得矿,不限多少,俱舂碓成粉。"这是碎矿。"然后以水浸入,磨成细粉,仍贮以木桶浸之。用杨梅树皮渍搅数次,石粉浮而金粉沉,乃用金盆如洗银法洗之。。"至于洗银法,明陆容在《菽园杂记》卷十四铺叙甚详:"。。若细粘与梅砂,用尖底淘盆。"明确指出回收精矿砂要用具有棱槽的淘砂盆。"浮于淘池中,且淘且汰,泛扬去粗,留取其精英者。其粗矿肉,则用一木盆,如小舟然(注:即平底淘洗船)。淘汰亦如前法,大率欲淘去石末。"指出平底淘洗船的功用是淘去砾石。"存其真矿,以桶盛贮,璀璨星星可现,是谓矿肉。"

上述精矿的富集,是通过重砂淘洗选矿法,清除脉石等杂质而实现的。

陆容说,淘洗粉状及细砂状矿砂,要用棱槽淘船,以便回收精矿。淘选粗矿肉,要用平底淘船,这是由于"粗矿肉"含废石较多,用平底淘船淘洗后便于目测及手选废石。陆氏的记述中值得称道的是,同一选矿流程中,古人根据不同的粒级、不同质量的矿砂分别选用棱槽淘船和平底淘船,表明明代的重砂淘洗选矿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砂金矿探查方法

砂金矿勘探方法 按主要矿体的延展规模、形态、厚度稳定程度和主要组分分布的均匀程度等地质因素划分勘探类型,是为了合理地确定勘探工程密度,从而达到有效地探明各级储量的目的。各种砂金矿床和同一矿床的各个矿体乃至一个矿体的不同部位,地质因素及其组合是多种多样的,划分勘探类型和确定勘探工程密度,一般是按矿床中占有大部分储量的主要矿体的地质因素来考虑的。 根据以上分类原则,将砂金矿床勘探类型划分为以下三类: Ⅰ类:主要矿体形态简单,延展规模大,厚度稳定,砂金分布不均匀,底板平坦且坡度小。规模较大的河漫滩砂金矿及滨岸砂金矿多属这一类型。如陕西省恒口河漫滩砂金矿和黑龙江省达拉罕河漫滩砂金矿。 Ⅱ类:主要矿体形态较简单,延展规模中等,厚度变化不大,砂金分布很不均匀,底板较平坦至不平坦,有较大的金粒和金与脉石矿物的连生体。 底板平坦或以岩溶为基底的河漫砂金矿以及规模较大的支谷砂金矿和阶地砂金矿多属于这一类型。如黑龙江省兴隆沟砂金矿。 Ⅲ类:矿体延展规模小,形态较复杂,厚度变化大,底板不平坦,倾斜大,砂金分布极不均匀,有较多的大粒金和金与脉石矿物的连生体。 规模较小的岩溶充填砂金矿,残积、坡积、洪积砂金矿以及支谷砂金矿多属这一类型。如内蒙古自治区西菜园残坡积砂金矿。 (3)勘探工程密度勘探工程密度是指按一定几何网布置勘探工程控制矿体,用以计算相应级别储量所需的工程网距。表3.18.12是总结我国砂金矿床勘探经验所提出的勘探工程密度,仅作为用类比法确定勘探工程密度时参考。该表仅适于河谷平直或转折角度较小,不致于影响在勘探线间直接连结矿体的地段。河谷转折角度较大地段应布设勘探线(也可以将按密度布设的最近勘探线移至该地段)。面状矿体可采用方格式网度或缩小表3.18.12中线距和工程间距的比率进行勘探。

金矿提炼技术简介

金矿提炼技术简介 金在矿石中的含量极低,为了提取黄金,需要将矿石破碎和磨细并采用选矿方法预先富集或从矿石中使金分离出来。黄金选矿中使用较多的是重选和浮选,重选法在砂金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浮选法是岩金矿山广为运用的选矿方法,目前我国 80% 左右的岩金矿山采用此法选金,选矿技术和装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一)破碎与磨矿 据调查,我国选金厂多采用颚式破碎机进行粗碎,采用标准型圆锥碎矿机中碎,而细碎则采用短头型圆锥碎矿机以及对辊碎矿机。中、小型选金厂大多采用两段一闭路碎矿,大型选金厂采用三段一闭路碎矿流程。 为了提高选矿生产能力,挖掘设备潜力,对碎矿流程进行了改造,使磨矿机的利用系数提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实行多碎少磨,降低入磨矿石粒度。 (二)重选 重选在岩金矿山应用比较广泛,多作为辅助工艺,在磨矿回路中回收粗粒金,为浮选和氰化工艺创造有利条件,改善选矿指标,提高金的总回收率,对增加产量和降低成本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山东省约有 10 多个选金厂采用了重选这一工艺,平均总回收率可提高 2% ~ 3% ,企业经济效益好,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可得数百万元的利润。河南、湖南、内蒙古等省(区)亦取得好的效果,采用的主要设备有溜槽、摇床、跳汰机和短锥

旋流器等。从我国多数黄金矿山来看,浮—重联合流程(浮选尾矿用重选)适于采用,今后应大力推广阶段磨矿阶段选别流程,提倡能收、早收的选矿原则。 (三)浮选 据调查,我国 80% 左右的岩金矿山采用浮选法选金,产出的精矿多送往有色冶炼厂处理。由于氰化法提金的日益发展和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精矿运输损失,近年来产品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多采取就地处理(当然也由于选冶之间的矛盾和计价等问题,迫使矿山就地自行处理)促使浮选工艺有较大发展,在黄金生产中占有相当的重要地位。通常有优先浮选和混合浮选两种工艺。近年来在工艺流程改造和药剂添加制度方面有新的进展,浮选回收率也明显提高。据全国 40 多个选金厂,浮选工艺指标调查结果表明,硫化矿浮选回收率为 90% ,少数高达 95% ~97%; 氧化矿回收率为 75% 左右 ; 个别的达到 80% ~ 85% 。近年来,浮选工艺流程的革新改造以及科研成果很多,效果明显。阶段磨浮流程,重—浮联合流程等,是目前我国浮选工艺发展的主要趋势。如湘西金矿采用重—浮联合流程,进行阶段磨矿阶段选别,获得较好指标,回收率提高 6% 以上;焦家金矿、五龙金矿、文峪金矿、东闯金矿等也取得一定的效果。又如新城金矿,原流程为原矿直接浮选,由于含泥较高(矿石本身含泥高,再加采矿尾砂胶结充填强度不够,带入部分泥砂)使选矿指标连续下降。经考查试验,采用了泥砂分选工艺流程,回收率由 93.05% 提高到

第二章 砂金矿的探矿

第二章砂金矿的探矿 探矿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毋庸置疑的。 有人说砂金矿的探矿,很简单,只要一把铁锹,一个淘金盘就可以了。其实,这不是真正的探矿。砂金矿的探矿,含义远超字面意思。如果一个人没有全面的“探矿”准备,一定会埋下危机。 现实中,所谓的探矿,有的人,到矿区看一眼,听听人介绍一下或忽悠一下,拍拍脑袋就“下注”的有;简单挖两锹沙子摇一下看看就下注的有;想踏踏实实做勘探但不熟悉这行业,没有做系统准备的也有。。。。。。最后的结果,有发财的,但绝大多数都会失败。 我说说我自己的探矿方法,不尽准确,只是抛砖引玉。 一,我们要确定,我们探矿的目的和内容是什么。 1,我们探矿的目的是确定该矿能不能做。 2,能做的话,该怎么做,就是要确定选矿流程和设备。 二,我们要确定具体的探矿方法和步骤,制定探矿计划书---------哪怕只是一张纸的简单计划书,然后按部就班的做。 第一节矿长 专门为矿长一个人设一节?是的,很重要很必要。直接关系到一个矿的效益甚至成败。 矿长,也是总指挥,负责整个矿的勘探,设计,建设,生产指挥,决策制定。矿长的专业水平,应变能力和职业道德,直接影响该矿的效益甚至成败,用古人说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来形容,并不夸张,找到一个好矿长比组建几百人的队伍更难。 对矿长的要求: 1,矿长的专业知识, 2,矿长的应变能力, 3,矿长的职业道德。 这三条是界定一个矿长是不是一个优秀的矿长,或者合格的矿长的必须要考察的。 矿长的专业知识,是基础条件。砂金矿虽然是一个比较边缘的学科,进入门槛很低,但毕竟是科学,需要有扎实的选矿理论知识、实际工作经验和很强的应变能力。而且,现在的矿产资源越来越低,刀耕火种式的粗放式经营越来越难以产生效益,对矿长的要求越来越高。 矿长的应变能力。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也没有两个金矿是完全相同的。生产中新问题会层出不穷,矿长作为整个矿的总工程师和总指挥,需要及时作出调整处理。经验虽然很重要很宝贵,但经验也不能完全照搬。否则要犯教条主义错误,会闹刻舟求剑的笑话。矿长的应变能力是基于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丰富的实际经验,同时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

金矿的选矿方法

金矿选矿 根据矿物中金的结构状态和含金量,可将金矿床矿物分为金矿物、含金矿物和载金矿物三大类。所谓金的独立矿物,系指以金矿物和含金矿物形式产出的金,它是自然界中金最重要的赋存形式,也是工业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 目前主流的选金工艺 一般都通过破碎机破碎-再进球磨机-粉碎,通过重选、浮选 提取出来精矿和尾矿,再通过化学方法,最后经过冶炼,其产品最终成为成品金。 该选矿工艺可理解为: 原矿进行第一段破碎后进入双层振动筛筛分 上层产品通过再破碎后与中层产品一同进行第二段破碎 第二段破碎产品返回合并第一段破碎产品又进行筛分。 筛分后的最终产品通过第一段球磨机进行磨矿并与分级机构构成闭路磨矿 其分级溢流经旋流器分级后进入第二段球磨机再磨 然后与旋流器构成闭路磨矿。 旋流器溢流首先进行优先浮选 其泡沫产品进行二次精选、三次精选最终成为精矿产品 经优先浮选后的尾矿经过一次粗选、一次精选、二次精选、三次精选、一次扫选的选别流程 一次精选的尾矿与一次扫选的泡沫产品一并进入旋流器进行再分级、再选别 二次精选与一次精选构成闭路选别 三次精选与二次精选构成闭路选别。 破碎及研磨 2 多采用颚式破碎机进行粗碎 采用标准型圆锥破碎机中碎 而细碎则采用短头型圆锥破碎机以及对辊破碎机。中、小型选金厂大多采用两段一闭路破碎 大型选金厂采用三段一闭路破碎流程。为提高产量及设备利用系数 选矿厂一般遵循多碎少磨原则 降低入磨矿石粒度。 重选 重力选矿是按矿物密度差分选矿石的方法 在当代选矿方法中占有重要地位。采用的主要设备有溜槽、摇床、跳汰机和短锥旋流器等。 浮选 我国80%的选金厂采用浮选法选金 产出的精矿多送往有色冶炼厂处理。由于氰化法提金的日益发展和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 减少精矿运输损失 近年来产品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多采取就地处理 当然也由于选冶之间的矛盾和计价等问题 迫使矿山就地自行处理 促使浮选工艺有较大发展 在选金生产中占有相当的重要地位。 化选

关于金矿采矿方法的优化选择思考 孙秀军

关于金矿采矿方法的优化选择思考孙秀军 发表时间:2019-04-16T10:34:56.50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作者:孙秀军王洪勇[导读] 从金矿蕴藏数量上看来,我国金矿资源比较丰富,但是我国金矿资源的蕴藏条件较为恶劣,因此我们要重视起金矿开采方法的选择问题。 山东省黄金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264006 摘要:我国的金矿资源尤为稀缺,目前我国的金矿开采技术还有待完善,我国金矿资源主要储存区地质环境较为复杂的区域,这也加大了金矿开采的难度。为了更好地提高金矿开采效率,就要求我们要根据金矿的存储特点,以及金矿存储的地理位置,选择合适的采矿方法。由于矿山开采条件较为复杂,采用单一的方法往往很难满足金矿开采的要求,接下来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就对金矿开采过程中应该如 何选择合适的采矿方法进行探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开采方案。关键词:金矿开采;采矿方法;优化选择;措施分析 前言 从金矿蕴藏数量上看来,我国金矿资源比较丰富,但是我国金矿资源的蕴藏条件较为恶劣,因此我们要重视起金矿开采方法的选择问题。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选择适当的采矿方法是尤为重要的,这就要求企业在金矿开采过程中,要优化采矿方式的选择,致力于寻求最佳的采矿方案,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矿山开采的效率,能够有效避免,金矿开采过程中因开采方式不同而造成的矿产资源的损失。其次我们在金矿开采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金矿开采的成本,要有针对性的对金矿开采制定出合理的办法,这样一来也能更好的实现对我国金矿资源的保护。 1、金矿采矿方式的选择原则分析我国大部分金矿资源蕴藏于板块运动较为活跃的地方,这也导致了我国金矿资源所处的地理环境位置较为复杂,因此在金矿开采过程中,要根据金矿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选择。在选择金矿开采方式的过程中,我们要全面分析金矿资源的整体蕴含状况,以及采矿企业的管理水平。在选择金矿开采方式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充分考虑金矿开采数量,也要更多的考虑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性。其次在金矿开采过程中我们要遵循保护资源的原则,要避免对金矿资源的过度开发,这样才能有效对金矿资源起到保护作用。由此可见,在金矿开采过程中我们要避免一次性全部开采,要分批次的进行开采,要将金矿开采活动分为投资开采和回采。这样能够有效避免金矿开采过程中,出现岩石崩落的现象,从而能够有效保证金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也能对金矿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提高金矿开采的经济效益。 2、金矿开采方法的优化选择在金矿开采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实现金矿勘探与今后开采的,结合,要充分发挥金矿勘探工作的作用,这样金矿勘探工作为新矿开采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这样才能更好的节约金矿资源开采过程中的时间,也能减少经常开展过程中的成本投入,能够有效提高矿山开采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在金矿开采的过程中,要根据金矿矿体赋存状态,以及围岩稳定性选择相应的采矿方法。以下对几种常见的金矿开采方式,及其适用范围进行探究。 2.1探矿巷道法探矿巷道在金矿开采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探矿巷道可以很好地提高矿山开采效率,也能有效提高矿山开采的准确性。在金矿开采过程中,倘若出现矿体厚度变薄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探矿巷道法。在开采过程中出现矿体变厚的现象,会影响到金矿的地质勘探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倘若继续用钻探技术,虽然可以保证金矿开采速度,但是容易导致金矿开采过程中人力资源和矿产资源的浪费。由于金矿岩都赋存于破碎地带,因此我们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建设一条沿着金矿矿脉的巷道,并通过巷道进行探矿,通过穿脉施工进行开采。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查明金矿矿体赋存状态,也可以帮助我们有效掌握金矿矿产资源的蕴藏情况。能够减少金矿开采过程中的深钻孔技术地使用,从而能够有效降低金矿开采成本,提高金矿开采的准确性。 2.2选择合适的填充材料在金矿开采过程中选择金矿填充材料时,我们要充分考虑金矿中的岩层强度,倘若所选择的填充材料与金矿岩层强度差距过大,会导致填充材料受到周围颜色的影响,使其难以达到支撑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金矿开采过程中,要选择比金矿岩层强度更大的填充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发挥填充材料支撑效应,也能更好地提高周围岩层的稳定性。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胶结的方式,对岩层破坏较为严重的区域进行填补。通过填充浆料的浓度,来改变岩层的稳定程度。从而能够更好保证金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 2.3做好采矿与填充的转换工作在完成某一处金矿开采之后,倘若不及时对金矿进行填充,会导致金矿周围的岩石和矿体失去支撑作用,而出现大面积的坍塌或变形。这就要求我们在金矿开采工作完成之后,要及时,要进行填充工作,这样才能对金矿周围的岩石和矿物体以起到及时的支撑作用,从而能够有效减少金矿开采过程中坍塌现象的出现,也能有效减少岩体被破坏。此外我们也可以在采矿工作的同时进行填充工作,这样一来可以更好的实现采矿与填充的转换,能够更好地维持岩体的稳定性。 2.4分层开采技术由于我国金矿开采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储存的露天金矿和浅层金矿较少,大部分金矿资源埋藏较深。在开采这些较深的金矿石,我们可以根据金矿实际分布情况来选择科学的开采方式。在深层井矿的开采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矿层的变化进行上下层转移开采。这样一来能够有效降低矿井作业的危险指数。 3、结束语我国的金矿资源十分有限,且大部分金矿资源储存于地下,开采环境较为复杂。为了有效保证金矿开采工作的安全性,降低金矿开采的成本。就要求我们要根据金矿的储存环境,选择合适的开采方式,在开采深处的金矿时,我们可以选择分层开采技术,以及探矿巷道技术。这样一来能够更好的提高金矿开采的准确性,此外在金矿开采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及时完成矿山开采之后的填充工作,要选择强度较高的填充材料,以确保岩体的稳定性,减少金矿开采过程中坍塌事故的发生。参考文献

矿产综合勘查技术作业讲解

安徽南陵姚家岭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学习课程:矿产综合勘查技术 学生学号: 20121003717 姓名:王有江 指导老师:魏俊浩李艳军 二零一五年六月

摘要 (3) 第一章区域地质背景 (4) 1.1区域地质概述 (5) 1.2区域地质构造 (5) 1.3区域岩浆岩 (6) 第二章矿区地质概况..................................... (7) 2.1地层 (7) 2.2地质背景的控矿分析 (8) 2.3矿床特征 (10) 2.4矿床成因特征 (20) 第三章成矿地质与找矿标志 (21) 第四章综合找矿方法 (22) 4.1常见的地质找矿法 (22) 4.2综合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24) 4.3综合找矿模型 (27) 第五章结束语 (28)

安徽南陵姚家岭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综合找矿方法 摘要:姚家岭铜铅锌矿床是长江中下游金属成矿带铜陵矿集区近年来普查新发现的大型矿产地,该矿床形成于燕山晚期,产于姚家岭花岗闪长斑岩体内灰岩捕虏体群(带)中。矿区处在北东向戴公山背斜近倾伏端的强烈转折部位的内缘,燕山晚期花岗闪上斑岩黄铁矿化、高岭土化蚀变发育,地表具有较强的火烧皮特征,次生晕铜铅锌异常分布面积较大,Cu量100~500ppm、Pb200~1000ppm、Zn200~2000ppm,物探激电剖面异常显示较好,极化率5~8%。通过对区域地质,物化条件,遥感成果的综合研究,发现该地地质矿化特征符合斑岩型铜铅锌矿床成矿地质和矿化蚀变特征,与江西冷水坑大型斑岩型铜铅锌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相类似,运用斑岩型铜铅锌矿床成矿模式结合该区实际地质情况提出新的找矿思路和工作方案。 关键词:姚家岭;铜铅锌矿床;控矿因素;地球化学异常;地球物理异常 绪论: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常见一些大型、超大型的矽卡岩矿床、斑岩矿床和浅层低温热液型矿床共生的复合型矿床, 这些矿床的形成都与中酸性侵入体关系密切。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区的矿床成因类型方面,通过最近几十年的研究,前人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翟裕生等,1981,1983;常印佛等1991;顾连兴等1986)。安徽姚家岭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之铜陵矿集区,是铜陵矿集区重要的金属矿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地球物理探矿法 一、地球物理探矿法的基本原理 物探的基本特点是研究地球物理场或某些物理现象。如地磁场、地电场、放射性场等,而不是直接研究岩石或矿石,它与地质学方法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通过场的研究可以了解掩盖区的地质构造和产状。它的理论基础是物理学或地球物理学,系把物理学上的理论(地电学、地磁学等)应用于地质找矿。因此具有下列特点和工作前提: (一)物探的特点 1.必须实行两个转化才能完成找矿任务。先将地质问题转化成地球物理探矿的问题,才能使用物探方法去观测。在观测取得数据之后(所得异常),只能推断具有某种或某些物理性质的地质体,然后通过综合研究,并根据地质体与物理现象间存在的特定关系,把物探的结果转化为地质的语言和图示,从而去推断矿产的埋藏情况与成矿有关的地质问题,最后通过探矿工程验证,肯定其地质效果。 2.物探异常具有多解性。产生物探异常的原因,往往是多种多样的。这是由于不同的地质体可以有相同的物理场,故造成物探异常推断的多解性。如磁铁矿、磁黄铁矿、超基性岩,都可以引起磁异常。所以工作中采用单一的物探方法,往往不易得到较肯定的地质结论。一般情况应合理地综合运用几种物探方法,并与地质研究紧密结合,才能得到较为肯定的结论。 3.每种物探方法都有要求严格的应用条件和使用范围。因为矿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自然地理条件因地而异,从而影响物探方法的有效性。 (二)物探工作的前提 在确定物探任务时,除地质研究的需要外,还必须具备物探工作前提,才能达

到预期的目的。物探工作的前提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1.物性差异,即被调查研究的地质体与周围地质体之间,要有某种物理性质上的差异。 2.被调查的地质体要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合适的深度,用现有的技术方法能发现它所 引起的异常。若规模很小、埋藏又深的矿体,则不能发现其异常;有时虽然地质体埋藏较深,但规模很大,也可能发现异常。故找矿效果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能区分异常,即从各种干扰因素的异常中,区分所调查的地质体的异常。如铬铁矿和纯橄榄岩都可引起重力异常,蛇纹石化等岩性变化也可引起异常,能否从干扰异常中找出矿异常,是方法应用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地球物理探矿法的应用及其地质效果 (一)应用物探找矿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1.物探找矿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因物理场是以水平面做基面,越平坦越好;矿体形态规则;具有相当的规模,矿物成分较稳定;干扰因素少;有较详细的地质资料。最好附近有勘探矿区或开采矿山,有已知的地质资料便于对比。 2.物探找矿的不利条件:物性差异不明显或物理性质不稳定的地质体;寻找的地质体或矿体过小过深,地质条件复杂;干扰因素多,不易区分矿与非矿异常等。 (二)物探方法的种类、应用条件及地质效果简要列于表4—5。 物探方法的选择,一般是依据工作区的下列三方面情况,结合各种物探方法的特点进行选择:一是地质特点,即矿体产出部位、矿石类型(是决定物探方法的依据)、矿体的形态和产状(是确定测网大小、测线方向、电极距离大小与排列方式等决定因素);二是地球物理特性,即岩矿物性参数,利用物性统计参数分析地质构

金矿地质勘查

金矿地质勘查 1.普查找矿方法 重砂法和传统方法直接找矿是50年代以前世界找金的主要方法。这一时期是直接找矿、就矿找矿阶段,这种方法简单、经济,对于寻找地表矿、易识别矿是有效的;50~70年代,是方法找矿阶段,是物化探方法找矿广泛运用的时期;70年代以后,趋向地质理论找矿、综合方法找矿,找矿的主要对象已从找地表矿,易识别矿转向难识别矿、隐伏矿。尤其是地质工作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找矿难度增大了,传统方法找矿效果越来越差。在这种新形势下,世界上重要产金国和地质工作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已从直接找矿转向地质理论找矿、综合方法找矿,强调建立矿床模式,加强综合信息研究。 化探是金矿找矿中广泛采用的方法,具有成本低、速度快、效果好的特点。尤其微量金的测定方法日趋完善和电子计算机在化探工作中的推广、应用,使化探找金更具生命力。60年代美国成功地运用化探方法寻找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发现了内华达金矿带,该带二三十个矿床的发现都运用了化探方法,主要指示元素是砷,指示元素组合为砷、锑、汞、钨等。这是化探找金的重大突破。原苏联也很重视化探找金,50年代中期已在南乌拉尔、乌兹别克等地依据砷的地球化学异常找金,以后化探配合其他找矿方法陆续发现了包括穆龙套在内的一系列重要金矿床。目前,化探已是不可缺少的找矿方法,尤其对于微细浸染型金矿、斑岩型金矿、难识别或隐伏金矿,是有效的主要方法。 我国近年来,痕量金分析技术取得了突破,河南省地质矿产局岩矿测试中心用国产一米光栅光谱仪,采用化学光谱法,使金的检出下限达到0.3×10-12~0.1×10-12,采用活性炭吸附柱富集,发射光谱法测定痕量金,灵敏度达1×10-12~2×10-12。金的高灵敏度分析方法的试验成功,使化探找金以金为直接指示元素成为可能,为找金提供了更为直接的信息。化探找金受到了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河南上宫金矿,水系沉积物测量在该矿的找矿中起了重要作用;化探找金在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找矿中效果也比较明显,化探在圈定成矿远景区,缩小找矿靶区,配合其他方法找金方面更是不可少的。在金矿普查中,运用化探扫面和金的快速分析方法,可以大大减少普查工作中的盲目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应用最广的是水系沉积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微尘测量和气体测量主要应用在航空化探中,是一种快速、高效很有前途的方法。 目前,我国化探找金应用领域还不广,利用化探配合重砂法研究矿源层、成矿构造及岩体成矿专属性还不够,特别是从综合角度评价,组合异常等工作开展较少。 物探法也是一种直接找金方法,主要用来圈定可能与金矿有关的地质构造、岩体接触带等,缩小找矿靶区。运用物探方法找金要在掌握矿床地质特征的前提下,在经过方法、技术试验的基础上,一般选用适合的两种以上的物探方法同时使用,而且还要与化探、遥感等方法密切配合并结合地质资料进行解释,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目前世界上物探技术发达的一些国家,物探方法应用于找金要比应用于找重金属矿少得多。但物探方法找金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加拿大迪图尔湖金矿就是1974年应用物探方法普查重金属矿时发现的。赫姆洛金矿的发现物探方法发挥了一定作用,该矿金呈浸染状产于含黄铁矿片岩中,片岩中黄铁矿含量约8%,金品位与黄铁矿的富集无关,但黄铁矿化带与金矿化带是一致的,根据黄铁矿的激发极化异常,有效地圈出了金的矿化带。近几年,各国在寻找与黄铁矿等硫化物有关的金矿床时,越来越多地使用了激发极化法。其他物探方法也可以根据具体地质条件、因地制宜、有选择地应用。如,日本菱刈金矿的发现航空物探法、地面电阻率法起了重大作用。 在我国,物探方法应用于找金,正在受到重视,虽然应用还不普遍,但在一些地区,尤其是

山东金矿矿区控制勘探测量的探索和思考

山东金矿矿区控制勘探测量的探索和思考 发表时间:2019-07-25T10:05:16.20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9年5期作者:慕海涛 [导读]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总结经验,学习新技术新方法,为公司黄金生产贡献力量。 龙口市金鑫黄金有限公司265719 山东作为中国第三大经济大省,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胶东金矿闻名全国。胶东金矿位于山东的烟台,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在这里发现了金矿储存量有20多吨。随着勘探技术越来越完善,这里依然带给人们不断的惊喜,胶东金矿先后经过了几次大规模的勘测,发现这里的黄金储量越来越高。 勘探技术越来越先进,可以勘测的深度也越来越深,根据最新的勘测情况表明,这个地方的金属储存量一共1万吨。我国的采矿技术目前不是说特别先进,如今只能开采近百米深度。一些比较完善发达的国家,现在已经能够达到4000米的深度,这是我们非常值得要学习的地方。相信随着我国采矿技术的不断完善,达到这个深度,也仅仅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不过这里的储量丰富,还是有机会等着我们技术开发的。根据专家的估测,假如每天满负荷开采的话,开采时间需要长达40年,才能让这个地方的资源全部枯竭。而且前段时间在,山东威海也发现了一座金矿,探明金金属量31吨。说起来近些年山东在金矿探测方面取得的成果还真是不少,比如去年发现了国内有记载以来黄金史上最大的单体金矿床,550多吨的胶东三山岛矿区西岭金矿,其潜在经济价值达1500多亿元。从全国范围看,我们山东是当之无愧的,家里有(金)矿的地方。提到我国金矿分布,一个地方一定会提到山东招远。招远被称为“中国金都”,作为中国产金第一大市,其黄金年总产量占全国的1/7,已探明储量占全国的1/8。以招远为代表的胶东一带是山东金矿的主要分布区,莱州招远地区是世界第三大金成矿带。 金矿矿区控制测量是根据整个矿区的地物、地貌分布情况,以及矿区工程建设的整体规划,选择一些具有控制意义的点组成控制网,采用较为精密的仪器和方法,测出它们的三维坐标,作为下一步地形图测绘及工程测量的基础。在矿区范围内为建立基本控制网而进行的矿山测量工作。矿山建设和生产时,对勘探阶段所建立的控制网、点保存情况和精度要进行检查,已有测量成果要尽量利用。在精度和密度上满足不了要求的,要改造旧网或重建新网。重建新网时应与旧网联测,得出新旧网的换算关系,以便于利用资料。 矿区平面控制网常用三角测量、三边测量、边角测量和导线测量方法建立。按布网方法不同,分别简称为三角网、三边网、边角网和导线网。前三种网中的基本图形为三角形,各三角形顶点称为三角点。导线网的基本图形是一系列相邻点连成的折线,这些点称为导线点。 为了测量三角点的平面位置,网中一般需有4个起算数据,即两个点的平面坐标或一个点的平面坐标、一条边的边长和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见方位角)。用导线测量方法建立矿区平面控制网时,要求在多个已知点间布设导线。当矿区面积较大时,为了有效控制测量误差积累,常需要有多余的起算数据。 三角测量是建立矿区平面控制网的基本方法。通过测量网中各三角形的顶角值,用解析几何方法从已知点起推算各三角点的平面位置。三角测量要求每个三角点能与较多的相邻三角点通视,一般要在点上建造觇标,以供邻点照准用,因此人力、物力消耗较多。 三边测量是通过测量网中各三角形的边长,应用三角学的余弦公式计算各三角形的顶角值,再推算各点的平面位置。由于三边网检核条件少,推算得的各边方位角精度较低。 边角测量是测量网中各三角形顶角值和各边长。通过测角可控制各边坐标方位角的误差,而测边可控制边长误差,故布设边角网可提高点位精度,但人力、物力消耗多,因此常常在达到设计要求的精度前提下,以三角测量为主,再测量部分三角形的边长;或以三边测量为主,再测量部分三角形的顶角值。 在矿区地面布设一系列起控制作用的相联系的点,构成平面控制网,为确定网中各点平面位置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矿区平面控制网点是矿山进行各种测量工作的基础,对于地形测图是布设图根控制(见平板仪测图)的起算点,从而能使所测的地形图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图纸;对于矿山工程测量,常在矿区控制网下布设专用的平面控制网,作为施工放样、井上下联系测量和开采沉陷测量的基础。矿区平面控制网具有统一矿区平面坐标系统和限制测量误差积累的作用。 矿区平面控制网一般在国家一、二等大地网下加密或以国家大地网点为起算数据建网。国家大地网主要采用三角测量方法,采取由大到小、逐级控制的原则布设。中国国家大地网按纵横锁系布网法分成一、二、三、四等网。大地测量法式规定,一等三角锁中三角形平均边长为25km,角度测量中误差为±0.7″,起始边长度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350 000,天文经度、纬度和方位角的测定中误差分别不大于士0.3″、±0.3″、±0.5″;二等三角锁中三角形平均边长为20~25km,角度观测中误差为±1.0″~±1.5″;二等全面网的三角形平均边长为13km,角度观测中误差为±1.0″;三等三角网的平均边长为8km,角度观测中误差不大于±1.8″; 四等三角网的平均边长和角度观测中误差视需要而定。矿区首级平面控制网的等级一般为三等网或四等网,视矿区范围大小确定;角度观测的精度要求与国家大地网一致;平均边长一般较短,以满足矿山工程测量的要求。 为了控制矿区控制网的长度投影变形,一般均要将观测成果归算到参考椭球面或大地水准面,并采用3°带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以便尽可能与国家采用的平面坐标系一致,有利于成果、成图的相互利用。当矿区地处高原或矿区中部远离3。带中央子午线,且所测得的边长投影到大地水准面和3°带高斯-克吕格投影面后的长度变形过大,不能满足矿山工程测量精度要求时,可采用矿区平均高程面作为投影面和矿区中部的子午线作为中央子午线的地方(矿区)平面坐标系。矿区面积较小并采用独立坐标系时,可将矿区地表面视为平面。 通过CAD等计算机制图方法,练习使用全站仪等现代化、数字化测量仪器,并在工作中倡导应用数字化测量,大大提高了测量的工作效率和精度。 在2003年独立领导完成了黄山姚家金矿区0.5方公里的控制测量,并完成了矿区0.5平方公里的地质地形图数字化测量工作,相比以前的地质地形图提高了精度,极大地方便了地形图的使用。为找矿工作提供了高精度的地质地形图。 2004--2005年完成了矿区地下导线15800米的测量工作,将整个矿区的测量工作完成了数字化的转变,并完成了井下各中段的测量和编录工作。2006年参与并协助山东省招远市黄金第六地质队完成了《黄山姚家金矿区地质普查》工作。并在矿区担任主测工作,完成天井贯通工作25例,为矿区矿脉的开采提供了数据。2007年在山岔口矿区做主测工作,测绘各种图件,并且完成两竖井间近1000米的贯通测量工作,贯通误差仅0.1米。获得了同行业同事和领导的好评。2008年继续担任主测工作,完成天井贯通测量工作50例。并且参与协助地质队完成山岔口矿区的地质普查工作。

对金矿地质勘查的探讨

对金矿地质勘查的探讨 黄金在国际贸易交流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世界对黄金需求量的逐渐增大,它也成为一种比较稀缺的矿产资源,对它的勘查和储备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标签:金矿地质勘查 1我国金矿资源分布 (1)分布相对集中,受构造控制明显各个地区的地壳结构和发展演化的不同导致金矿床和矿点在全国范围内呈不均匀分布,但各金矿点在区域上分布还是相对集中的,大多数金矿床产于古地台区及其边缘坳陷或断陷带中。 (2)成矿时间相对集中。我国金矿床在各个地质演化阶段都有产出,但比较大的金矿床主要集中于前寒武纪和中生代。前寒武纪的金矿包括太古代和元古代的金矿。太古代金矿床主要分布于华北陆块周边,多以华北地块的基底岩系―太古宙绿岩建造为原始矿源岩系,如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成矿年龄为2015.2Ma。元古代金矿床主要分布于江南地区和华北陆块的北缘地区,这些矿床主要以扬子地块基底岩系和江南古陆变质浊积岩系为主要富矿岩系,如湖南新塘冲金矿的成矿年龄为829Ma。中生代金矿床是我国最重要且最多的金矿,金矿床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和西南地区。 (3)以中小型矿床为主,矿石品位中等相对国外富金国家而言,我国金矿床规模普遍较小,以中小型矿床为主。我国已发现的金矿床约7148处,其中大部分储量小于100t。我国早期发现的超大型金矿床有山东玲珑、焦家、新城以及台湾金瓜石金矿床等。近年又发现了几个大型金矿,如冈底斯雄村铜金矿、东昆仑青海大场金矿、甘肃阳山金矿、山东寺庄金矿、海南抱伦金矿等,其中甘肃阳山金矿为特大型金矿,储量达308t。我国中小型金矿床的品位较高且变化幅度较大,而大型金矿床的矿石品位反而较低。岩金类矿山中,大中型矿床金品位为6.56g/t,小型的为8.04g/t,平均为7.19g/t;砂金类矿山中大中型矿床金品位为0.33g/t,小型的为0.499g/t,平均为0.39g/t。 2对开展金矿地质勘查工作提出的几点要求 2.1加大资金投入,盘活金矿勘查工作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金矿勘查预算已远不能满足现如今金矿勘查工作需要,从而致使金矿开采出现了资金投入负增长,一方面,展望近几年金矿预算投入,所投入资金涨幅变化不大,较前几年总投入量上并没有很大变化,并没有随着经济发展的进度而相应提高资金投入;另一方面,随着地质勘查行业近今年的逐渐萧条,人员富余越来越明显,退休金、人员工资都占据着历年来的预算,然而随着退休金及工资逐年增长,真正投入到金矿勘查工作中的资金越来越少,

金矿石中提炼金的方法

金矿石中提炼金的方法 单一浮选适用于处理粗、中粒自然黄金铁矿石。经破碎后的矿进入球磨机,磨细呈矿浆后进入浮选。在浮选中,用碳酸钠作调整剂,使黄金上浮。同时用丁黄药与胺黑药作补收剂,使金矿粉与矿渣分离,产出金精矿粉。 重力选矿系利用黄金与其它矿物比得的差异性进行浮选。比重差异愈大,更易于分离。将含金矿沙置入圆筒筛,通过高压水进行流矿,大于筛孔的砾砂经溜糟、皮带输送入尾矿场;小于筛孔的矿沙通过公配器输入1-3段圆跳汰机,经3段跳汰机精矿自流入摇床,进行粗、细、扫选,生产出精沙矿。此法多用于流沙矿,细碎后的矿石也可适用。 混汞浮选适用于处理自然金嵌布粒度较粗,储存在黄铁矿和其它硫化矿石。与单一浮选不同的是在磨矿后加汞板进行金回收,回收率可达30-45%。混汞后的矿浆,通过分级机溢流进行浮选。为使更好地生成汞金,磨矿时加添一定浓度的碳酸纳、苛性钠等,可使汞金回收率提到70% 。 炭浆法提金工艺,这种工敢是80年代世界最先进的提金方法,用在处理含金褐铁矿氧化矿石的选别效果更佳。1983年,中国黄金总公司对潼关金矿的选矿工艺决定改造,引用美国戴维麦基公司的炭浆提金新工艺。炭浆法即在氧化浸出的同时,进行活性炭吸附,提高金的浸出率。其流程包括:两段闭路破碎,两段磨矿,挽流器溢流产品-200目占95%,而后进入浓密机,将矿浆浓度由18-20%浓缩为42-45%左右,再经缓冲槽进入浸出吸附槽,进行浸出作业,同时用椰子壳制成的活性炭吸附,得出最终产品载金炭。尾矿用高频完全筛回收碎活性炭中的金,而后用液氯处理含氰尾液。金回收以解析、电解、酸洗等方法获得。解

析用高浓度氰化物、高碱度,进行高温高压将载金炭中的金解析下来,再将载析下来的溶液送电解回收。电解槽以钢棉为阴极、不锈钢为阳极,使金吸附在钢棉上,解析下来的活性炭用盐酸洗涤,附去炭酸钙以及其他杂质,最后在返600℃的回转窑中再生。此项工艺经过1986-1987年的试行情况分析,1987年的浸出率比1986年5个月平均指标低5.73个百分点,为81.36%。而且各月浸出率波动较大,最你为33%,最高达98.4%。原因是矿厂中硫化物及铜的含量比1984年1月和5月分别由国内、国外试验分析的结果都有增加的趋势,银、铝、铜增加亦较显着,影响炭浆工艺的浸出效果。故于1987年改造了一条浮选流程,把部分含铜较高的硫化矿用浮选法处理,既利用了原浮选系列闲置设备,又保证了炭浆法的浸出率。冶炼经过各种选矿方法生产出金精矿粉、加入KNO3氧化剂及银和硼砂。当炉温升到700℃时,毛金熔化,炉温升至1000℃,熔液开始沸腾,渣液呈飘浮状,白炽明亮的金质下沉平静,当炉温加温至1250℃-1350℃时,渣液表面亮度变暗,经数次扒去渣液,生产出纯金。总过程是通过熔化使熔液中的过剩硫等化合物氧化除去。电解直接冶炼此法为潼关金矿所采用,以钢棉为阴极直接熔炼得金银合质金。由于此法原设计所得合质金,金银不易分离,交售时白银不予计价,钢棉一次使用混入渣,成本太大。现改为水洗电解钢棉,得金银泥,一般品位为22-28%的金,15-20%的银,在金银分离反应时银、铜、铁等渣质进入溶液,而金不溶解,呈红棕色状态存在,而后将金泥水洗、烘干和溶剂一起冶炼。

提金技术工艺大全(专利)

提金技术工艺大全(专利) 提金技术工艺大全(专利) 金矿提金专利 1、氨法分离金泥中的金银 2、氨氧化炉废料回收铂金的方法 3、边磨边浸-液膜萃取提金工艺方法 4、从低品位金矿中回收金的工艺方法 5、从废催化剂回收金和钯的方法及液体输送阀 6、从废炭中回收金的新工艺 7、从浮选金精矿焙砂废矿浆中回收金的方法 8、从含金含铁硫化物矿当中回收黄金的工艺 9、从含金贫液中萃取金的方法 10、从含金物中无氰浸提金的方法 11、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金的方法 12、从金矿提取金、铂、钯的方法 13、从金矿尾矿库溢流水中回收金的方法 14、从金矿中综合提取金、银、铜的工艺过程 15、从金铜矿中提取铜铁金银硫的方法 16、从硫化物铜矿中浸提回收铜、银、金、铅、铁、硫的方法及设备 17、从难处理金精矿中提取金的方法 18、从难处理金矿中回收金、银

19、从难浸矿石中提取金的方法 20、从难浸硫化物矿石、碳质矿石中提金的预处理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21、从难熔含金含铁的硫化物矿石中回收黄金 22、从难熔含金含铁硫化物精矿中回收黄金的工艺 23、从贫金液、废金液中提取金的液膜及工艺 24、从铅阳极泥提取金、银及回收锑、铋、铜、铅的方法 25、从铅阳极泥中回收银、金、锑、铜、铅的方法 26、从氰化含金废水中回收金的吸附装置 27、从铁矿中综合回收金的方法 28、从铜电解阳极泥中提取金、银的萃取工艺 29、从铜阳极泥中回收金铂钯和碲 30、从载金炭上解吸电解金的工艺方法 31、催化氧化酸法预处理难冶炼金精矿 32、萃取分离金和钯的萃取剂及其应用 33、低温硫化焙烧—选矿法回收铜、金、银 34、低压热酸浸聚氨酯泡沫提金法 35、高含量黄金样品中金含量的快速测定法 36、高压釜快速氰化提金方法 37、含金矿粉氰化提金添加剂 38、含金氯化液还原制取金的方法 39、含金尾矿库浸工艺 40、含金尾矿无制粒化学疏松堆浸工艺

勘察技术方法知识点总汇

勘查地质学1~7章知识点总汇 一、名词解释 1.矿产勘查 2.矿业权 3.探矿权(采矿权) 4.矿产资源所有权 5.勘查周期 6.矿产普查 7.靶区优选 8.可行性论证 9.矿石贫化率:是指所采下、运出矿石品位与原地质品位相比的品位降低率。主要是围岩、夹石混入和高品位矿石丢失所造成。 10.选矿回收率:需选矿石在经选矿后的精矿产品中,某金属总量与入选原矿中该金属总量的百分比。 11.控矿因素 12.矿物标型 13.找矿标志 14.铁帽 15.近矿围岩蚀变 16.成矿规律 17.成矿期 18.成矿系列 19.成矿模式 20.成矿预测 21.重砂找矿法 22.剥土工程 23.探槽 24.找矿模型 25.矿体地质 26.矿体的变化性质 27.矿体变化程度 28.含矿系数也称含矿率 29.矿床勘查类型 30.勘查精度 31.勘查误差 32.勘查程度 33.勘查深度 34.水平勘查 35.勘查间距 二、填空 1.矿产勘查方法的性质:以为基础,以为中心内容,以为目的 2.矿产勘查具有性性性性性的特点。 3.矿产勘查方法的研究方法有、、、、。 4.矿业权包括和。

5.勘查阶段分为、、、。 6.普查的工作一般过程有、、、。 7.勘探设计根据其性质、任务与范围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矿区勘探的总体设计和局部地段的具体勘探工程项目的单项设计. 8.靶区优选的工作方法有、(和)、。 9.采矿方式分为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 10.规模大的断裂构造往往是导矿构造,而规模小的断裂构造通常是配矿、容矿构造。 11.断裂构造通常从地表到深部存在断裂破碎带→密集节理裂隙带→韧性剪切带的渐变趋势。 12.向斜构造有利于形成外生矿床的部位是向斜轴部、向斜中的洼陷部位(盆中盆);有利于形成内生矿床的部位是复向斜中的次一级背斜、向斜构造的扬起端及转折端、向斜与断裂构造的交切部位等。 13.大多数内生铀矿床与酸性岩浆岩关系密切,少量与中性、碱性岩浆岩有关,与基性、超基性岩浆岩的关系不大。 14.在单个成矿期中,主要沉积矿床形成规律的成矿序列(图3~8),自老而新大致以Fe→Mn→P→Al→煤→Cu→盐类顺序出现 15.早期海侵阶段的成矿序列,形成海相为主的Fe、Mn、P等沉积矿床;海进海退的转折部位,首先形成煤及铝土矿,海退后形成含铜砂页岩和膏盐矿床。 16.压力和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是影响变质作用及有关的成矿作用的主要因素。 17.找矿标志接其成因类,可分为地质标志、地球化学标志、地球物理标志、生物标志和人工标志五类。 18.在铀矿床氧化露头上,常常生成黄绿色的次生铀矿物,色彩鲜艳,具强放射性, 19.地球物理标志主要是指各类物探异常,实质是反映地质体的物性差异 20.生物标志主要指植物标志。植物体内成矿元素的异常和因此引起植物群落、种属的发育及生态变异,称为生物找矿标志。 21. 世界上70%的金矿、62%的镍和钴、60%以上的铁矿形成于前寒武纪;80%的钨矿形成于中生代;85%以上的钼矿形成于中、新生代;50%的锡矿形成于中生代末;40%以上的铜矿形成于新生代等。外生矿床中,世界范围内的煤主要形成于石炭一二叠纪;石油主要形成于新生代;世界上的盐类矿产主要形成于二叠纪。 22.我国主要的成矿期有、、、、、、、。 23.内生成矿物质主要有三大来源,即上地幔源、地壳同化源、地表渗滤源;此外,少部分矿床可能属于宇宙源。 24.随着地壳由早期→晚期的演化,成矿物质来源渐趋复杂,由单一向混合的多来源发展。愈晚的构造单元,构造层次愈多,矿床具多成矿阶段,多物质来源,多成因类型的特点。 25.矿床共生,基础在矿物共生和元素共生。 26.矿产勘查技术方法依据其原理可划分为:地质方法(主要有地质填图法、碎屑找矿法和重砂找矿法等)、地球化学方法、地球物理方法、遥感遥测法、探矿工程法等。 27. 地质路线和观察点的密度,视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矿化情况而定。其点、线距一般在图上为l cm左右。在地质构造简单地区,可适当放稀,在矿化有利地段则应适当加密。 28.野外填图的基本方法是穿越法和追索法。 29.样品原始重量要求为20~30kg。在野外要将样品要进行初步淘洗,一般洗至灰色获得20g 灰砂为准。 30.重砂成果图表示方法有圈式法、符号法、带式法及等值线法四种。 31.探槽是一种在地表挖掘的槽形工程。探槽横断面呈倒梯形,一般上宽1.0~1.2m,底

贵州某金矿勘察报告_secret

一、前言 (一)、工程概况 拟建金矿位于贵州省贞丰县沙坪乡烂泥沟村,距贞丰县城70Km,为贵州省黔西南贞丰、望谟和册亨三县交界处,属贵州矿业有限公司。该项目为储存选厂排出的浮选尾矿和炭浸尾矿,需建两座尾矿库,以储存浮选尾矿和炭浸尾矿。在选矿厂和废石场下方的沟谷里还将修筑一道滞洪坝,通过该坝收集并澄清暴雨迳流,另外,还需在浮选尾矿库的上游修建一暴雨分流坝。根据尾矿坝的高度、库容和安全等级,浮选尾矿坝的库等级指标为Ⅱ级,炭浸尾矿坝的库等级指标为Ⅲ级。 拟建浮选尾矿坝和炭浸尾矿坝坝址区曾于2004年进行了选址勘察,共布置4条勘探线,完成了10个钻孔及6个槽探的勘探工作,钻孔深度一般20m左右,其中浮选尾矿库完成了6个钻孔、4个槽探的勘探工作、炭浸尾矿库完成了4个钻孔、2个槽探的勘察工作。初步了解了坝址区域的岩土构成情况。 拟建浮选尾矿坝最终坝高98.0m,炭浸尾矿坝最终坝高59.0,尾矿坝破坏后果很严重,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场地位于抗震不利地段、地形地貌较复杂,场地等级为二级,岩土种类较多,均匀性较差,地基等级为二级。勘察等级为甲级。 该项目由高达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咨询,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进行施工图设计。我院受公司委托对该项目进行详细工程地质勘察,本次勘察2005年7月20日进场,2005年9月4日结束野外工作。 (二)、勘察内容及要求 根据业主提供的《金矿尾矿库工程(水文)地质勘察及测绘任务书》,本次勘察范围:炭浸尾矿库、浮选尾矿库、分洪库、沉清库,其主要构筑物为坝体及排洪系统。各主要构筑物特征见表一、表二: 坝体部分结构特征表表一 序 号 坝名称 坝高 (m) 顶宽 (m) 底宽 (m) 坝基砌 筑标高 (m) 坝长 (m) 使用年 限(年) 工程量 (m3) 1 炭浸尾矿坝59 6 21 2 410 206 1 3 589000 2 浮选尾矿坝98 8 27 3 488 309 13 1321000 3 分洪坝 5 2 7 19 430 4 沉清坝 3 4 12 40 970 排洪设施部分结构特征表表二 序 号 库 名 称 构筑物 名称 材料 结构 (m) 高/长度 (m) 基础高度 形状 尺寸 (m) 砌置 深度 (m) 总荷重1 炭 浸 尾 矿 库 侧槽C20钢混 1.0×1.2 68 矩形 2.2 1.0 59 连接井C20钢混D=3.0 3.5 圆形 4.0 4.0 59 坝下涵洞C20钢混 1.2×1.65 230 矩形 2.2 2.0 59 2 浮 选 尾 矿 库 排水斜槽C20钢混 双格 1.4×1.8 280 矩形78 隧洞C20钢混 2.5×3.0 800 城门 洞型 78 3 分 洪 库 隧洞钢混 2.0×2.5 340 15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勘察任务书,本次勘察的技术要求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