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DOC

合集下载

茶叶病虫害及绿色防技术

茶叶病虫害及绿色防技术

THANKS
感谢观看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等,控制病虫 害的数量。
微生物防治
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如细菌 、真菌等。
植物源农药
利用植物的提取物或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如苦参碱、印楝素等。
物理防治技术的实践与效果
人工捕杀
人工捕捉和摘除病虫害的卵块、幼虫等,直 接减少病虫害的数量。
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或频振式杀 虫灯诱杀成虫。
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
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相关研究项目,将先进的科研成果 转化为生产力,为茶叶种植者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06
CATALOGUE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成功案例介绍
背景介绍
某茶园在面对茶叶病虫害时,开始尝试应用绿色防控技术。
实施过程
通过使用生物农药、天敌控制、农业防治等措施,对茶园进行全面 的病虫害防治。
3.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方法来控制茶叶 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4. 化学防治:在必要时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应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 进行使用,确保茶叶的安全和质量。
03
CATALOGUE
绿色防控技术及其应用
农业防治技术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病虫害抵抗力强的茶叶品种,降低病 虫害的发生率。

色板诱杀
03
利用害虫对某种颜色的趋性,设置色板来诱杀害虫。
化学防治技术的选择与使用
选择低毒农药
优先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减少对环境和茶叶的 污染。
合理使用农药
根据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合理使用农药,不随意增加 使用量和频率。
安全间隔期
在茶叶采摘前一定时间内停止使用农药,确保茶叶中 的农药残留量符合标准。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茶园病虫害是茶叶种植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给茶农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保护茶园的生态环境,绿色防控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茶园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以及其在茶叶种植中的应用。

一、茶园病虫害的危害茶园病虫害是指茶树遭受到的病菌和虫害的危害。

常见的茶园病虫害有茶瘿蚊、红蜘蛛、茶青虫、茶毒蛾等。

这些害虫会危害茶树的生长,导致茶叶产量减少,品质下降。

同时,茶园病虫害还会破坏茶园的生态环境,对土壤和水质造成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二、绿色防控技术的概念绿色防控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对环境友好、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技术。

与传统的农药防治相比,绿色防控技术有以下优势:能有效降低农药残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茶园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1.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天敌、寄生菌、细菌等生物因素,对茶园病虫害进行防治。

例如,可以引入捕食性昆虫来控制茶园中的害虫数量,如蚜虫的天敌瓢虫、白蚁的天敌蚁巢瓢虫等。

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寄生菌和细菌,对茶园中的病菌进行防治,如利用拮抗细菌防治茶疫病等。

2. 植物保护技术植物保护技术是利用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对茶园病虫害进行防治。

茶树具有一定的抗病虫能力,可以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来增强其抗病虫能力。

例如,可以选择抗病虫性较强的茶树品种进行种植;合理施肥,保证茶树的养分供应;保持茶园的通风透光,减少病菌和虫害的滋生。

3. 生态调控技术生态调控技术是通过调整茶园的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例如,可以合理布置茶园的生态环境,增加益虫的数量,形成天敌防治体系。

同时,还可以加强对茶园土壤和水质的管理,保持茶园的良好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四、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在茶叶种植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可以有效控制茶园中的害虫数量,降低农药的使用量。

思南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方案.

思南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方案.

思南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根据省政府《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的总体要求和《贵州省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的安排部署,围绕“质量保障”的行动内容,为在规模化、标准化的茶区实施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以提升保障茶叶生产、茶叶质量、茶园生态安全能力,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理念,整合资源,集中资金,建立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提高科学防病治虫水平,实现确保茶叶生产、茶叶质量及茶园生态环境安全的目的。

二、目标1、茶区全面推行以“生态控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安全化学防治”集成优化的绿色防控技术。

全面施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优先选择生物源和矿物源农药,全面禁止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农药施用备案制度。

茶区全面推行人工除草、全面使用高效施药器械。

2、在规模化、标准化茶区内,禁止间套种可能因施用农药危及茶叶农残的作物。

3、全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面积2万亩,其中,核心示范面积0.82万亩。

示范区内茶树主要病虫害防控效果达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

三、实施地点及规模主要在张家寨、香坝、大坝场等乡镇实施(见附件1)。

四、参与实施单位本项工作在县农牧科技局的领导下,由县茶桑局牵头,组织县植保植检站、乡镇人民政府、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茶区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同实施。

五、实施内容在规模化、标准化茶区,推广以“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安全化学防治技术”集成优化的绿色防控技术。

六、主要推广应用技术(一)生态控制技术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保护茶园生物群落结构、维持茶园生态平衡,促进茶园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构建茶园天敌的栖息和繁殖场所和茶园生物链,增加茶园有益天敌种群数量。

1、幼龄茶园:套种豆科绿肥植物(如苕子、紫云英、三叶草等),起固氮作用,能显著提高茶园的土壤肥力,当种植的绿肥基本成熟时应将梗叶及时翻埋入土层中。

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与专业化防治模式

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与专业化防治模式

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与专业化防治模式茶树是中国传统的优良作物,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茶树病虫害对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给茶叶种植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解决茶树病虫害问题,绿色防控技术和专业化防治模式逐渐成为茶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茶树病虫害的现状茶树病虫害严重危害了茶叶的生产,主要表现为病毒病、霉菌病、细菌病和真菌病等病害,以及蚜虫、红蜘蛛、蛀蚧等虫害。

这些病虫害会造成茶叶产量的下降,甚至导致茶树死亡,严重影响茶叶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茶树病虫害在我国茶叶产区已经成为茶叶生产的一大障碍。

二、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是指采用生物防治、微生物防治和植物提取物防治等绿色环保的手段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

这些技术以其环保、安全、高效的特点,成为了当今茶叶生产中的重要手段。

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昆虫、捕食性线虫、真菌等天然生物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的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和对人体健康无害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茶树病虫害。

利用捕食性线虫对茶螨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减少茶螨的数量,降低茶叶的病害率,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微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来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茶树病害的目的。

利用微生物防治技术,可以不仅有效地控制茶树病害,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性。

3. 植物提取物防治植物提取物防治是指利用植物提取物,如茶树精油、黄瓜苦素等,对茶树病害进行防治的技术。

这些植物提取物具有天然、环保的特点,对人体和环境无害,可以有效地控制茶树病害,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三、专业化防治模式的建立专业化防治模式是指在茶叶生产中建立专业的防治团队,明确工作职责,采用科学、规范的防治措施,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实施全程监控和评估,以达到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和茶叶品质的提高。

1. 建立专业团队茶叶种植者应该建立专业的防治团队,包括病虫害防治技术员、监测员等,明确工作职责,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案。

茶叶病虫害及绿色防技术

茶叶病虫害及绿色防技术

利用光、热、电、声等物理手段防治茶叶 病虫害,如利用黑光灯诱杀茶尺蠖等害虫 。
科学合理地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 ,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确保茶 叶安全生产。
某茶叶产区的绿色防控成效与经验
成效
通过实施绿色防控技术,某茶叶产区的茶叶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茶叶品质和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实现了茶 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茶叶病虫害及绿色防技术
汇报人: 2024-01-09
目录
• 茶叶病虫害概述 • 茶叶病虫害的常见种类 • 绿色防控技术 •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实践与
案例 • 问题与展望
01
茶叶病虫害概述
茶叶病虫害概述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2
茶叶病虫害的常见种类
茶尺蠖
描述
茶尺蠖是一种常见的茶叶害虫, 以叶片为食,严重时可将茶叶全 部吃光,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
建立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
整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形成综合防治体系 ,提高防治效果和茶叶品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4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实践与 案例
某茶园的绿色防控措施与实践
农业防治
生物防治
推广种植抗病性强的茶树品种,合理密植 ,科学施肥,增强茶园的生态系统多样性 ,提高茶园的自控能力。
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控 制茶叶病虫害,如利用赤眼蜂防治茶小绿 叶蝉,利用细菌农药防治茶尺蠖等。
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
缺乏综合防治措施
单一的化学防治方式无法有效控制茶叶病虫害的 蔓延,缺乏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 。
防治技术落后
一些茶农对于茶叶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掌握不足, 缺乏科学有效的防治手段,导致防治效果不佳。

茶树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方法

茶树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方法
意识。
THANKS
[ 感谢观看 ]
科学修剪与采摘
总结词
科学的修剪与采摘能够改善茶树冠层通 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
VS
详细描述
定期修剪茶树,去除病枝、弱枝和过密的 枝条,使茶树保持合理的树形,有利于通 风透光。同时,适时采摘茶叶,避免因过 度采摘导致茶树生长势衰弱,降低抵抗病 虫害的能力。在采摘过程中,应注意避免 交叉感染,保持茶园整洁。
03 引进国外先进的农药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 农药的科技含量和防治效果。
精准施药的实现方式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 监测茶树病虫害的发生和分布情 况,为精准施药提供科学依据。
采用无人机、智能喷药机等现代 化施药设备,提高施药的准确性
和效率。
加强茶叶种植户的培训和技术指 导,提高他们的施药技能和环保
生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
生物农药的筛选
01
针对茶树病虫害的特点,筛选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特点
的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的制备与生产
02
通过工业化生产流程,制备出合格的生物农药产品,确保其质
量和效果。
生物农药的使用方法
03
根据茶树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特点,制定合理的生物农药使用
方案,包括使用时间、剂量、施用方式等。
01
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避免对茶叶品质和环境 造成污染。
02
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茶叶中农药残留量 符合国家标准。
03
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合理安排防治时间和用药量 ,提高防治效果。
新型农药的研发与应用
01 加大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研发力度,满 足茶树病虫害防治的需求。
02 推广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 用量。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二)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二)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二)引言绿色防控技术在茶叶病虫害防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以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保护环境健康。

正文一、优化土壤环境1. 调整土壤酸碱度:合理施用石灰,增加土壤的pH值,抑制茶树病虫害的发生。

2. 改善土壤通透性:适量施入有机质,增加土壤持水能力,促进蓄水蓄肥,提高茶树的抗病虫害能力。

3. 进行土壤养护:定期施用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并进行土壤修复,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和生物多样性。

4. 设置营养田:通过种植次生物种,提供茶树所需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质量。

5. 利用生物菌群:应用益生菌、菌肥等生物制剂,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增强土壤抑制病虫害的能力。

二、防治病害1. 主动监测病害:通过安装监测装置,监测茶树病虫害的发生和趋势,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或微生物,如寄生蜂、真菌等,对茶树病虫害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

3. 选用抗病虫害品种:通过育种选育,培育出抗病虫害的茶树新品种,减少茶树病虫害的发生。

4. 合理施用化学药剂:在病虫害高发期采用低毒、高效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并严格控制用药剂量。

5. 温度调控:合理控制温度,如套袋、覆盖等方法,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三、增强光合作用1. 优化光照条件:调整树冠结构,保证茶树叶片能充分接收阳光,并进行合理修剪,减少阴湿环境。

2. 施肥增强光合作用:增施氮、磷、钾等养分元素,提高茶树的光合作用效率。

3. 喷洒叶面肥:采用叶面喷肥技术,为茶树提供养分,增强光合作用。

4. 应用光合促进剂:利用光合促进剂,增强茶树光合作用,提高光能利用效率。

5. 编制合理的茶树栽培密度:适当控制茶树栽培密度,减少茶树间竞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四、改进绿色防控技术1. 探索无农药防控技术:研发无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的新方法,减少农药残留。

2. 茶园生态调节:通过调节茶园生态系统,提高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侵袭。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一)2024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一)2024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一)引言概述:茶叶是我国的传统农产品之一,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

然而,茶叶的生产过程中常常遭受各种病虫害的危害,给茶叶产量和质量带来了很大影响。

为了实现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茶叶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成为了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针对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探讨,详细介绍茶叶病虫害的主要类型和危害,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正文内容:一、茶叶病虫害的主要类型和危害茶叶病虫害是指影响茶叶健康生长和产量的各类疾病和害虫。

主要类型包括茶褐斑病、红螨、茶小绿叶蝉等。

这些病虫害会引起茶树叶片腐烂、凋落,破坏茶树的生长环境,进而影响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1. 茶褐斑病的危害:茶褐斑病是茶叶生产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可以导致茶叶叶片的凋落,茶芽的发育受阻,严重时会引发整棵树的死亡。

2. 红螨的危害:红螨是一类危害茶叶的害虫,它主要寄生在茶叶的叶片上,吸取茶树的汁液,导致叶片枯黄、凋落,严重时会造成茶树的死亡。

3. 茶小绿叶蝉的危害:茶小绿叶蝉会在茶叶上产卵,并通过吸食茶树汁液引起叶片凋落,还会带来茶叶的气味变化,影响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二、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为了有效控制茶叶病虫害,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需要采取科学的绿色防控技术。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绿色防控技术: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虫等生物控制茶叶病虫害。

例如,采用捕食性昆虫来控制茶小绿叶蝉的繁殖,或者引入寄生性真菌对茶褐斑病进行控制。

2. 无公害农药的使用:采用经过严格筛选和检测的无公害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3. 轮作制度:通过合理的茶园轮作制度,将茶树和其他作物进行交替栽培,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 生态平衡保持:保护和维持茶叶茶园的生态平衡,增强茶树的自然抗病能力,防止病虫害的大面积爆发。

5. 防控措施综合应用:多种绿色防控技术的综合应用,结合茶叶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咸宁市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一、茶叶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体系 1.茶叶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体系的特点 茶叶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体系是在充分掌握茶树生长习性、病虫发生规律以及绿色防控技术性能特点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绿色防控平台。与传统防治理念不同,它更加发挥茶园生态系统在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将病虫草害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与传统的防治方式不同,它避免采用单一绿色防治技术措施,树立“天敌控制卵,微生物和植物源产品控制幼虫,化学信息素控制成虫”的全新理念。与传统的防治策略也不同,它摒弃那种“见虫才打,见病才防”的观点,充分发挥病虫害监测预报在防治中的作用,做到适时、适量用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简介 茶叶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体系综合应用性诱剂引诱、天敌释放、灯光诱杀、色板诱捕、生物农药使用及农业配套等几大技术,因地制宜合理采用生态控制、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控制茶叶病虫害(如下图)。

图 茶叶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体系框架 2.1 生物防治技术 性诱剂使用技术:昆虫性诱剂是仿生高科技产品,通过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引诱雄虫至诱捕器,杀死雄虫,达到防治虫害的一种新型防治技术。防治的专一性和选择性高,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极其友好;确保农产品安全;不诱发害虫的抗药性;可以与其他任何防治技术相兼容,可有效防治茶毛虫、茶卷叶蛾、茶尺蠖、茶细蛾等害虫。

性信息素诱杀茶尺蠖、茶毛虫 天敌释放技术:以人工释放赤眼蜂、捕食螨来控制害虫为核心,辅以配套的农业、物理、药剂防治措施,对作物虫害实行综合治理的一项无公害生产重要技术。提高产品的品质,同时可减少劳动强度、农药使用量、农药残留,保护自然天敌及生态环境的安全,可有效防治茶尺蠖、茶毛虫、卷叶蛾、红蜘蛛、粉虱、蓟马等害虫。

捕食螨产品 2 / 12

生物导弹产品(毒·蜂杀虫卡) 生物农药防治技术:生物农药使用技术。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保型农

药。在病虫大发生或难以控制时期,重点推广昆虫病毒制剂、Bt制剂、白僵菌、天然除虫菊、苦参碱等生物制剂。利用生物农药防治茶蚕、茶尺蠖、油桐尺蠖、茶小卷叶蛾、扁刺蛾等害虫。 2.2 物理防治技术 灯光诱杀技术:杀虫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等特性配以高压电网触杀害虫的一项物理防治技术。选用了能避天敌习性的光源、波长、波段,而对植食性害虫有极强的诱杀力,对天敌相对安全,对害虫诱杀量大,种类多,对杀灭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压低虫口基数,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诱杀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等害虫。 灯光诱杀害虫技术 色板诱杀技术:利用大多数昆虫对特定的植物源气味具有明显的趋性以及昆虫对一些光谱的趋性,筛选出害虫最嗜好的植物挥发性物质,结合高分子材料缓释技术(橡胶管),制备出高效诱虫板,该产品采用天然的植物源物质,具有诱杀效果更强、见效快、无农药残留、无环境污染、成本低,可有效诱杀黑刺粉虱、茶小绿叶蝉、蚜虫等小型昆虫。

色板诱杀茶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 2.3 农业防治技术 就是通过筛选抗病虫品种,加强茶园管理,平衡施肥,合理采摘达到控制茶叶病虫害发生的技术措施。 2.4 技术使用要点 技术使用要点详见附件一。

3.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根据茶叶病虫害发生时间段综合采取相应的绿色防控措施,发挥每一种技术措施的性能优势,力求最低的成本,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具体方案细节可详见附件三中内容。

备注:绿色区域表示农业配套措施,蓝色表示性诱剂使用,紫色表示色板诱杀,黄色表示天敌释放,红色区域表示药剂防治,橙色表示灯光诱杀。 附件一: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 防控措施 具体防控技术要点

性诱剂使用技术 1. 选好诱芯、及时更换。使用时要根据诱芯产品性能及天气状况适时更换,以保证诱杀的效果,每个诱芯一般可使用30~40天。 2. 诱捕器可挂在竹竿或木棍上,固定牢,诱捕器悬挂的高度、密度和位置应根据防治对象和栽培作物进行适当调整,太高、太低都会影响诱杀的效果。 3. 使用管理。主要是及时清理诱捕器中的死虫,并进行深埋;适时更换诱芯,既能确保诱杀效果又能保证诱芯发挥最大效能;使用完毕后,要对诱捕器进行清洗,晾干后妥善保管。性诱剂使用应集中连片,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性诱剂的作用。 4. 性诱剂防治的应用时间。据诱杀害虫在当地发生的时间确定和调整性诱剂应用时间,总的原则是在害虫发生早期,虫口密度较低时开始使用效果好,可以真正起到控前压后的作用,而且应该连续使用。 天敌释放技术

生物导弹投放技术: 1、测报茶毛虫、茶尺蠖、茶卷叶蛾等害虫的产卵始盛期; 2、选择合适的天气,避开下雨天,进行投放生物导弹的准备; 3、投放生物导弹。每亩投放6枚,棋盘式均匀投放,将卵卡挂在茶枝上面,投放次数依据虫情而定。 4、释放后禁止使用化学杀虫剂。 捕食螨投放技术: 1. 选择适宜的茶园:选择常年干旱不严重,不缺行缺株,实行生草栽培的茶园。 2. 掌握好投放时间:注意天气预报,选择在晴天傍晚投放。如果释放后2天内下大雨,会造成捕食螨死亡,影响防治效果。 3. 释放前20天做好清园工作:确保在释放捕食螨前把应该防治的病虫螨害控制好,避免释放捕食螨后再打药。清园消毒的农药品种以高效低毒为宜,禁用高毒农药。 4. 释放前5天全园割草1次:生草保留20-30 cm高,以利果园自身天敌迁移到茶树上取食害螨。释放后至采茶前实行生草栽培,严禁化学除草和随意割草。 5. 释放后禁用杀虫杀螨剂:防治病害可于1个月后喷施对捕食螨影响小的杀菌剂。 6. 要每年2月下旬~3月下旬茶园进行一次清园和修剪,以杀死越冬的害螨,在每年的4月到10月,当每叶茶红蜘蛛害螨平均虫量低于2只时释放,如果释放时发现害螨虫量高于2只/叶,可选用生物农药或低毒农药喷洒一次,10天后再释放。 7. 捕食螨运回后,放在通风阴凉处,并在3天内释放出去:释放时将包装袋两边剪开缺口。外用厚薄膜覆盖,并用图钉钉在树冠中上部内部分杈处,避免阳光直射。

灯光诱杀技术 1. 每40-50亩设置1盏频振诱虫灯,灯离地面1.5米,4月上旬统一亮灯,10月下旬停灯。每天的开灯时间以晚上6:30到第二天早晨6:00为好。特殊情况下,开灯时间可作适当调整。 2. 杀虫灯的高压触杀网每天清刷1次,刷网时用网刷顺着高压网线轻轻刷,把网上的虫子残体及其他杂物清除干净,清刷高压触杀网时须切断电源。 3. 杀虫灯接虫袋必须3天清洗1次,如果在夏季高温季节,最好是每天清洗1次,有利于诱杀害虫。接虫袋可以为底部开口,有利于每天清除害虫。 4. 在台风或大风来临之际,绑牢杀虫灯,在每年使用结束后,及时把杀虫灯收起来,擦干后装入纸盒,放在通风、干燥的仓库。第2年挂灯前进行检查,发现灯管、高压触杀网等有损坏的及时调换,以保证挂出的灯能正常工作。 生物农药使用技术 1. 坚持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优先推广生物农药。 2. 加强测报。按防治指标适时用药。在茶叶各个生长季节,均应加强田间病虫调查,坚持各种病虫达到防治指标才用药。病害应掌握在发病初期嫩叶初展时喷药,每季茶喷1次,基本可控制为害。 3. 讲究施药技术和方法。为了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农药的不同类型要交替轮换使用。喷药时首先要正确掌握用药量和药液浓度,一般在树冠大、高山、阴天、气温低、虫龄大或病情重的茶园应适当增加农药浓度和用药液量,反之可适当减少用药量。第二,要正确掌握药剂的配制、稀释方法,宜采用“两次稀释法”。第三,注意施药均匀周到。叶蝉、螨类和黑刺粉虱幼虫均在茶树叶片背面为害,务必将叶片喷湿、喷透。

色板引诱技术 1. 黄色粘虫板主要诱杀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蚜虫等害虫。 2. 植物源挥发物诱芯与粘虫色板配合使用对目标害虫的引诱效果更佳。 平均放2667 m一般每从害虫发生初期开始防治效果最佳,. 3置15~20张,悬挂高度以高于树冠20~40 cm为宜。 4. 诱芯持效期与使用环境有关,一般在1个月以上,若发现诱集力减弱,必须立即更换。若粘板粘虫过多,影响光泽或粘度,请及时更换。

农业配套技术 1. 茶园管理(冬季清园,茶园修剪) 2. 合理采摘 3. 水肥管理 附件二: 茶园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 病虫 种类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物候期 越冬期 早春期 春茶期 夏茶期 秋茶期 越冬期 茶小绿叶蝉

黑刺粉虱

茶尺蠖

茶毛虫

茶蚜

茶叶螨

茶丽纹象甲

茶炭疽病

茶饼病

备注:阴影部分表示病虫害发生时间,对应的高度表示发生高峰期。附件三: 茶叶病虫害发生种类以及防治措施 物候期 主要病虫害种类 防治措施 越冬休眠期 (10月至次年2月) 越冬害虫:分别以成虫、卵、幼(若)虫、茧,成、若螨虫态在表土或枯枝落叶中越冬。 越冬病害: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茶叶、枝条、根和土壤中越冬。 ①农业配套措施:剪除病虫枝,清园除草,冬耕培土与施肥。 ②喷药封园:对病害发生严重的茶园,可喷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茶橙瘿螨等螨类发生严重的茶园,喷0.5度波美石硫合剂封园。

早春期 (3月份)

害虫:①第1代茶蚕幼虫3月上旬开始为害,这代前期也为害老叶,有明显的发虫中心。②第1代茶黑毒蛾幼虫3月上、中旬开始为害,初期群集在茶丛中、下部两侧老叶背面取食,食量很小。③第1代茶毛虫幼虫3月下旬开始为害,2龄前幼虫常数十头至百余头聚集在叶背取食叶肉,也多在茶丛中、下部两侧,食量也很小。④第1代茶尺蠖3月底开始为害,这代幼虫发生整齐,也常有发虫中心。⑤茶蓑蛾、大蓑蛾等开始为害,发虫中心明显。⑥越冬代黑刺粉虱幼虫3月至4月上旬继续生长发育,刺吸茶树汁液。 病害:①茶白星病的病菌3月下旬开始侵害新梢和嫩叶。②茶芽枯病的病菌在气温上升至10 ℃左右时,孢子即成熟,随雨水溅泼传播。

①农业配套措施:修剪、施肥与削草(为捕食螨释放创造条件) ②保护和利用天敌。(为捕食螨的释放创造条件)。 ③性引诱剂诱杀害虫:4-10月大面积连片用性引诱剂诱杀茶尺蠖、茶毛虫、茶小卷叶蛾和茶毒蛾雄成虫。 ④杀虫灯诱杀害虫:每50亩茶园设置1盏灯,灯离地面1.5米,3月上旬统一亮灯,10月下旬停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