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求和公式微课 参赛 优质课件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求和公式微课 参赛 优质课件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求和公式微课 参赛 优质课件

等比数列求和教案

课题: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一课时) 教材:浙江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数学》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中职数学人教版(基础模块)(下)第六章《数列》第四节的内容。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就知识的应用价值上看,它是从大量数学问题和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模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另外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就内容的人文价值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与推导需要学生观察、归纳、猜想、证明,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数学能力的良好载体. 二、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前几节课学生已学习了等差数列求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等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认知水平与能力:高二学生具有自主探究的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合作地解决一些问题,但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所不同,这对学生 q 这一特殊情况,学生也往往容易忽略,尤的思维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1 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三、目标分析 依据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渗透新课标理念,并结合以上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用错位相减法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过程,掌握公式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公式的研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及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的能力和协作、竞争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对公式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 探索、敢于创新,磨练思维品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求知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感受数学的美。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公式的简单应用. ●难点:错位相减法的生成和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运用. 突破难点的手段:“抓两点,破难点”,即一抓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兴奋点, 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探索,并及时给予肯定;二抓知识的 切入点,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所需的知识特点入手,教师在学生主体下给予 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四、教学模式与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多元教学法,让学生至于情景中。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分组讨论探究,而教师重在启发,引导。基于教学平台和数学软件让学生可观,可感,可交流的环境中轻松的学习。 五、教学过程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

课时教案

一、复习提问 回顾等比数列定义,通项公式 (1)等比数列定义:(, (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倒序相加法。二、问题引入: 阅读:课本“国王赏麦的故事”。 问题:如何计算 引出课题: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三、问题探讨: 问题:如何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回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倒序相加法。 等差数列它的前n项和是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 (1) (2) (1)+(2)得:

探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否能用倒序相加法推导? 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不能用倒序相加法推导。 回顾: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本质。 构造相同项,化繁为简。 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否能用这种思想推导? 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 变形: 具体: …… 学生分组讨论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学生不难发现:由于等比数列中的每一项乘以公比都等于其后一项。 所以将这一特点应用在前n项和上。 由此构造相同项。数学具有和谐美,错位相减,从而化繁为简。 (1) (2) 由此构造相同项。数学具有和谐美,错位相减,从而化繁为简。

当q=1时, 当时, 学生经过讨论还发现了其他的推导方法,让学生课后整合自己的思路,将各自的推导过程展示在班级学习园地,同学们共享探究。 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出求和公式的第二种形 式: 当时, 四.知识整合: 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当q=1时, 当时, 2.公式特征: ⑴等比数列求和时,应考虑与两种情况。 ⑵当时,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有两种形式,分别都 涉及四个量,四个量中“知三求一”。 ⑶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结合前n项和公式涉及五个量, , 五个量中“知三求二”(方程思想)。 3.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方法:错位相减法。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万年历2013年3月6日星期三10:43 癸巳年正月廿五设置闹钟站内搜索支持本站公益活动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1) 等比数列:a (n+1)/an=q (n∈N)。 (2) 通项公式:an=a1×q^(n-1); 推广式:an=am×q^(n-m); (3) 求和公式:Sn=n*a1 (q=1) Sn=a1(1-q^n)/(1-q) =(a1-an*q)/(1-q) (q≠1) (q为比值,n为项数) (4)性质: ①若m、n、p、q∈N,且m+n=p+q,则am*an=ap*aq; ②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 ③若m、n、q∈N,且m+n=2q,则am*an=aq^2 (5) "G是a、b的等比中项""G^2=ab(G ≠0)". (6)在等比数列中,首项a1与公比q都不为零. 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等比数列的第n项。 等比数列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

(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q^(n-1)若通项公式变形为an=a1/q*q^n(n∈N*),当q>0时,则可把an看作自变量n的函数,点(n,an)是曲线y=a1/q*q^x上的一群孤立的点。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n=nA1(q=1) Sn=A1(1-q^n)/(1-q) =(a1-a1q^n)/(1-q) =(a1-an*q)/(1-q) =a1/(1-q)-a1/(1-q)*q^n ( 即A-Aq^n) (前提:q≠1) 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q^(n-m) (3)从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可以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4)等比中项:aq·ap=ar^2,ar则为ap,aq等比中项。 记πn=a1·a2…an,则有π2n-1=(an)2n-1,π 2n+1=(an+1)2n+1 另外,一个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各项取同底数后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反之,以任一个正数C为底,用一个等差数列的各项做指数构造幂Can,则是等比数列。在这个意义

数列.版块三.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学生版

【例1】 在等比数列{}n a 中,22a =,5128a =,则它的公比q =_______,前n 项和n S =_______. 【例2】 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53655-=S S ,则4=a . 【例3】 设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 63 3S S =,则96=S S ( ) A .2 B . 7 3 C .83 D .3 【例4】 设{}n a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1>q ,令1(12)=+=L n n b a n , ,,若数列{}n b 有连续四项在集合{}5323193782--, ,,,中,则6=q . 【例5】 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11a =-,前n 项和为n S ,公比1q ≠,若 105S S =31 32 ,则105a a 等于 . 【例6】 等比数列{}n a 中,1512a =,公比1 2 q =-,用n ∏表示它前n 项的积:12...n n a a a ∏=, 则1∏,2∏,…,n ∏中最大的是_______. 【例7】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1 (1)()3 N n n S a n *=-∈. ⑴求1a ,2a ,3a 的值; ⑵求n a 的通项公式及10S . 典例分析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

【例8】 在等比数列{}n a 中,12327a a a ??=,2430a a += 试求:⑴1a 和公比q ;⑵前6项的和6S . 【例9】 在等比数列{}n a 中,已知对任意正整数n ,有21n n S =-,则22212 n a a a +++=L ________. 【例10】 求和:2(1)(2)(),(0)n a a a n a -+-++-≠L . 【例11】 在等比数列{}n a 中,423a = ,35209a a +=.若数列{}n a 的公比大于1,且3log 2 n n a b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S . 【例12】 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b 中,若783b b ?=,则3132log log b b ++……314log b +等于( ) A .5 B .6 C .7 D .8 【例13】 等比数列}{n a 中,已知对任意自然数n ,=+?+++n a a a a 32121n -, 则222 12n a a a ++???+=( ) A .()221n - B .()1213n - C .41n - D .()1 413 n -

数列求和公式证明

1)1^2+2^2+3^2+......+n^2=n(n+1)(2n+1)/6从左边推到右边 数学归纳法可以证 也可以如下做比较有技巧性 n^2=n(n+1)-n 1^2+2^2+3^2+......+n^2 =1*2-1+2*3-2+....+n(n+1)-n =1*2+2*3+...+n(n+1)-(1+2+...+n) 由于n(n+1)=[n(n+1)(n+2)-(n-1)n(n+1)]/3 所以1*2+2*3+...+n(n+1) =[1*2*3-0+2*3*4-1*2*3+....+n(n+1)(n+2)-(n-1)n(n+1)]/3 [前后消项] =[n(n+1)(n+2)]/3 所以1^2+2^2+3^2+......+n^2 =[n(n+1)(n+2)]/3-[n(n+1)]/2 =n(n+1)[(n+2)/3-1/2] =n(n+1)[(2n+1)/6] =n(n+1)(2n+1)/6 2)1×2+2×3+3×4+...+n×(n+1)=? 设n为奇数, 1*2+2*3+3*4+...+n(n+1)= =(1*2+2*3)+(3*4+4*5)+...+n(n+1) =2(2^2+4^2+6^2+...(n-1)^2)+n(n+1) =8(1^2+2^2+3^2+...+[(n-1)/2]^2)+n(n+1) =8*[(n-1)/2][(n+1)/2]n/6+n(n+1) =n(n+1)(n+2)/3 设n为偶数, 请你自己证明一下! 所以, 1*2+2*3+3*4+...+n(n+1)=n(n+1)(n+2)/3 设an=n×(n+1)=n^2+n Sn=1×2+2×3+3×4+...+n×(n+1) =(1^2+2^2+3^2+……+n^2)+(1+2+3+……+n) =n(n+1)(2n+1)/6+n(n+1)/2 =n(n+1)(n+2)/3

教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高二数学组集体备课教案(第七周10月17日) 课题:2.5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两个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 的前n 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体会公式探求过程中从特殊到一 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将数学学习放眼生活,用生活眼光看数学的思 维品质; 教学重点:(1)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2)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 教学方法:问题探索法及启发式讲授法 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回顾等比数列定义,通项公式 (1)等比数列定义:q a a n n =-1(2n ≥,)0≠q (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 0,(111≠=-q a q a a n n (3)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倒序相加法。 二、问题引入: 阅读:课本第55页“国王赏麦的故事”。 问题:如何计算 引出课题: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 三、问题探讨: 问题:如何求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公式 =n S 123n a a a a ++++ 22111111--=+++++ n n a a q a q a q a q 2363 6412222S =+++++

倒序相加法。 等差数列 n a a a a ,,321+它的前n 项和是=n S n a a a a +++321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1+-=n n a a d []1111()(2)(n-1)=+++++++ n S a a d a d a d (1) []()(2)-(n-1)=+-+-++ n n n n n S a a d a d a d (2) (1)+(2)得:12()=+n n S n a a 1()2 += n n n a a S 探究: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是否能用倒序相加法推导? =n S 123n a a a a ++++ 22111111--=+++++ n n a a q a q a q a q 221 --=+++++ n n n n n n n n a a a a S a q q q q 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不能用倒序相加法推导。 回顾: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本质。 构造相同项,化繁为简。 探究: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是否能用这种思想推导? 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 1 )(++=∈n n a q n N a 变形:1+=n n a q a 具体:12=a q a 23=a q a 34=a q a …… 学生分组讨论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学生不难发现: 由于等比数列中的每一项乘以公比q 都等于其后一项。 所以将这一特点应用在前n 项和上。 由此构造相同项。数学具有和谐美,错位相减,从而化繁为简。 22111111n n n S a a q a q a q a q --=+++++ (1) 23111111-= +++++ n n n qS a q a q a q a q a q (2) 由此构造相同项。数学具有和谐美,错位相减,从而化繁为简。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1 已知{a n}为等比数列, 求证:当m+n=p+l时 a m·a n=a p·a l 证明: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a1,公比为q, ∵m+n=p+l ∴a m·a n=a p·a l得证. 评注: 本题证明过程并不难,但结论:等比数列中,下标之和相等则对应项之积相等,这在解决有关等比数列的问题时常使解决的过程变得很简捷. 例2 在等比数列{a n}中 (1)已知:a1+a2+a3=6,a2+a3+a4=-3,求a3+a4+a5+a6+a7+a8的值; (2)已知a1+a2+a3+a4+a5=31,a2+a3+a4+a5+a6=62,求通项a n. 分析:利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整体观察. 解 (1)不难看出a1+a2+a3,a2+a3+a4,a3+a4+a5,a4+a5+a6,a5+a6+a7,a6+a7+a8成等比数列,且公比为q(即数列{a n}的公比).

设为{A n},即A1=6,A2=-3, (2)由已知可以看到 ∴a1(1+2+4+8+16)=31,a1=1 ∴a n=2n-1. 评注: 以上二题均可用列方程和方程组解决,但掌握等比数列有关性质整体考虑问题会使运算更简捷. 例3 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中,若a5a6=9,则log3a1+log3a2+…+log3a10= [ ] A.12 B.10 C.8 D.2+log35 解: 根据等比中项的性质, a5a6=a1a10=a2a9=a3a8=a4a7=9.

∴a1a2…a9a10=(a5a6)5=95. ∴log3a1+log3a2+…+log3a10 =log3(a1a2 (10) =log395 =5log39 =10. 故正确答案为(B). 评注: (1)应用等比中项求解某些等比数列问题,简便快捷. (2)对等比数列{a n},有以下结论: 例4 若{a n}为等比数列,且a n>0,已知a5a6=128 则log2a1+log2a2+…+log2a10的值为 [ ] A.5 B.28 C.35 D.40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一、 基本概念和公式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q q a n --1)1(1 (1≠q ) q q a a n --11(1≠q ) n S = 或 n S = 1na (q = 1) 即如果q 是否等于1不确定则需 要对q=1或1≠q 推导性质:如果等差数列由奇数项,则S 奇-S 偶=a 中 ;如果等差数列由奇数项,则S 偶-S 奇= d n 2 。 二、 例题精选: 例1:已知数列{n a }满足:43,911=+=+n n a a a ,求该数列的通项n a 。 例2:在等比数列{n a }中,36,463==S S ,则公比q = 。 - 例3:(1)等比数列{n a }中,91,762==S S ,则4S = ; (2)若126,128,66121===+-n n n S a a a a ,则n= 。

例4:正项的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80,其中数值最大的项为54,前2n 项的和为6560,求数列的首项1a 和公比q 。 例5: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1-n a ,(a 是不为0的常数),那么数列{n a }是? 例6:设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9632S S S =+,求数列的公比q 。 例7:求和:)()3()2()1(32n a a a a n ----+-+-+-。 例8:在 n 1和n+1之间插入n 个正数,使这n+2个数成等比数列,求插入的n 个数的积。 例9:对于数列{n a },若----------,,,,,123121n n a a a a a a a 是首项为1,公比为31的等比数列,求:(1) n a ;(2) n a a a a +---+++321。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数列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2015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二中高考数学模拟,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选择题,理3)公比不为1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且-3a1,-a2,a3成等差数列,若a1=1,则S4=() A.-20 B.0 C.7 D.40 解析:设数列的公比为q(q≠1),则∵-3a1,-a2,a3成等差数列, ∴-3a1+a3=-2a2,∵a1=1,∴-3+q2+2q=0, ∵q≠1,∴q=-3.∴S4=1-3+9-27=-20.故选A. 答案:A ■(2015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一中数学模拟,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选择题,理11)已知函数y=x3在x=a k时的切线和x轴交于a k+1,若a1=1,则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 A.n B. - C.3- D.3- - 解析:∵函数y=x3,∴y'=3x2,∴- - =3, 即 - =3, 化简,得3a k+1=2a k,即, 又∵a1=1,∴S n=- - =3- - ,故选D. 答案:D ■(2015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二中高考数学模拟,数列与不等式相结合问题,填空题,理16)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且S n+1=2a n,则使不等式+…+<5×2n+1成立的n的最大值为.解析:当n=1时,a1+1=2a1,解得a1=1. 当n≥2时,∵S n+1=2a n,S n-1+1=2a n-1, ∴a n=2(a n-a n-1),∴ - =2. ∴数列{a n}是以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a n=2n-1,∴=4n-1. ∴+…+ =1+4+42+…+4n-1=- - (4n-1). ∴(4n-1)<5×2n+1. ∴2n(2n-30)<1,可知使得此不等式成立的n的最大值为4. 答案:4 专题2数列与函数相结合 问题 1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教案

6.3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 (2)理解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2.能力目标: (1)应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数列的相关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 (2)应用等比数列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处理数据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经历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探索,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 (2)关注数学知识的应用,形成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2.教学难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做一做:将一张纸连续对折5次,列出每次对折纸的层数 (二)动脑思考探索新知 新知识: ?=(层); 第1次对折后纸的层次为122 ?=(层); 第2次对折后纸的层次为224 第3次对折后纸的层次为428 ?=(层); 第4次对折后纸的层次为8216 ?=(层); 第5次对折后纸的层次为16232 ?=(层). 各次对折后纸的层次组成数列 2,4,8,16,32. 这个数列的特点是,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比都等于2.如果一个数列的首项不为零,且从第2项开始,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这个等比数列的公比,一般用字母q来表示.

由定义知,若{}n a 为等比数列,q 为公比,则1a 与q 均不为零,且有1n n a q a +=,即 1n n a a q +=? (6.5) (三)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例1 在等比数列{}n a 中,15a =,3q =,求2a 、3a 、4a 、5a . 解 213243545315, 15345, 453135, 1353405.a a q a a q a a q a a q =?=?==?=?==?=?==?=?= 试一试:你能很快地写出这个数列的第9项吗? 如何写出一个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呢? (四)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与等差数列相类似,我们通过观察等比数列各项之间的关系,分析、探求规律. 设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q ,则 ()()2123211234311, , ,a a q a a q a q q a q a a q a q q a q =?=?=??=?=?=??=? …… 依此类推,得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11-?=n n q a a 知道了等比数列{}n a 中的1a 和q ,利用公式(6.6),可以直接计算出数列的任意一项. 想一想: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中,共有四个量:n a 、1a 、n 和q ,只要知道了其中的任意三个量,就可以求出另外的一个量. 针对不同情况,应该分别采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 (五)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例2求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通项公式 【基础回顾】 1.等比数列的定义 1 n n a q a -=(q 为常数且0q ≠,n ∈N +且2n ≥)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性质 11n n m n n m a a q a a q --???→==←???推广 特例 等比数列中没有零这个项且其中的项要么全部是正或全部是负或正负间隔出现,总之,等比..数列的奇数项符号相同..........,偶数项的符号相同.........等比数列的通项形式是指数式... . 3.等比中项 2211(2)(1)()n n n n n k n k m n p q a a a n a a a n k a a a a m n p q -+-+???→???→=≥=≥+=+=+←???←???推广推广特例特例 4.等比数列的证明 (1)定义法:1 (2n n a q n a -=≥,n ∈N +,q 是非零常数) (2)等比中项法:211n n n a a a -+=?(2n ≥,且0n a ≠) (3)通项公式法:n n a kq =(,k q 为常数,且0kq ≠) (4)求和法:n n S Aq B =+,且0A B +=,0AB ≠. 5.函数性质 【典型例题】 例1 已知无穷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比为q . (1)数列n a ,1n a -, ,2a ,1a 也成等比数列吗?如果是,写出它的首项和公比; (2)依次取出{}n a 的所有奇数项,组成一个新数列,这个数列还是等比数列吗?如果是,写出它的首项和公比; (3)数列{}n ca (其中c 为常数且0c ≠)是等比数列吗?如果是,写出它的首项和公比. 例2 在等比数列{}n a 中. (1)已知13a =,2q =-,则6a = ;(2)已知32n n a =?,则1a = ,d = ; (3)它的首项和公比均为2,若它的末项为32,则这个数列共有 项; (4)已知12a =,7128a =,则q = ;(5)已知427a =,3q =-,则7a = ; (6)已知320a =,6160a =,则n a = ;(7)若4n n a a +=,则q = . 例3 (1)已知{}n a 为等比数列,且243546225a a a a a a ++=,那么35a a +的值等于 ; (2)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3833a a +=,4732a a =,且数列{}n a 是递增数列,则数列{}n a 的公比q 为 . 练习:(1)等比数列1a -,2a ,8a , 的第四项为 ; (2)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中,1235a a a ??=,78910a a a =,则456a a a = . 例4 有四个数,其中前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后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并且第一个数与第四个数的和是16,第二个数和第三个数的和是12,求这四个数.

高二数学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方法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方法 Sn=a1+a2+……+an q*Sn=a1*q+a2*q+……+an*q=a2+a3+……+a(n+1) Sn-q*Sn=a1-a(n+1)=a1-a1*q^n (1-q)*Sn=a1*(1-q^n) Sn=a1*(1-q^n)/(1-q) 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 an=a1+(n-1)d 前n项和: Sn=na1+n(n-1)d/2 或Sn=n(a1+an)/2 前n项积: Tn=a1^n + b1a1^(n-1)×d + ……+ bnd^n 其中b1…bn是另一个数列,表示1…n中1个数、2个数…n个数相乘后的积的和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 An=A1*q^(n-1) 前n项和: Sn=[A1(1-q^n)]/(1-q) 前n项积: Tn=A1^n*q^(n(n-1)/2) 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前n项和为Sn Sn=a1+a2+a3+……+a(n-1)+an =a1+a1*q+a1*q^2+……+a1*q^(n-2)+a1*q^(n-1) 等式两边乘以公比q q*Sn=a1*q+a1*q^2+a1*q^3+……+a1*q^(n-1)+a1*q^n 两式相减 Sn-q*Sn =a1+(a1*q-a1*q)+(a1*q^2-a1*q^2)+……+[a1*q^(n-1)-a1*q^(n-1)]-a1*q^n =a1-a1*q^n 即(1-q)*Sn=a1*(1-q^n) 得Sn=a1*(1-q^n)/(1-q) F=100*[1+(1+0.06)^3+(1+0.06)^2+(1+0.06)] =100*[(1+0.06)^0+(1+0.06)^1+(1+0.06)^2+(1+0.06)^3] 可以看出中括号内是首项为1、公比为1+0.06的等比数列前4项求和 套用上面的公式,a1=1,q=1+0.06,n=4,可得 F=100*{1*[1-(1+0.06)^4]/[1-(1+0.06)]} =100*[(1+0.06)^4-1]/0.06 第1页共1页

§2.5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学设计

§2.5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5》第二章《数列》第5节的内容,教学大纲安排本节内容授课时间为两课时,本节课作为第一课时,重在研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充分揭示公式的结构特征、内在联系及公式的简单应用. 2、教材分析:《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知识的应用价值上看,它是从大量数学问题和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模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另外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就内容的人文价值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与推导需要学生观察、归纳、证明,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数学能力的良好载体.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前几节课学生已学习了等差数列求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等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2、认知水平与能力:高一学生初步具有自主探究的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合作地解决一些问题,但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所不同,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q=1这一特殊情况,学生也往往容易忽略,尤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3、任教班级学生特点:我班学生基础知识还行、思维较活跃,应该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合作地解决一些问题. 三、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渗透新课标理念,并结合以上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用错位相减法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过程,掌握公式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能简单的应用公式. 2.过程与方法 在推导公式的过程中渗透类比,方程,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第1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地点:武威八中 授课时间:2015年4月22日 授课人:武威六中杨志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 2.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会应用定义及通项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培养运用归纳类比的方法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例,归纳并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感受数列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模型,体会数学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初步应用。 三、教学方法 发现式教学法,类比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情境导入 1. 回顾等差数列的相关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类比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用熟知的等差数列内容来分散本节课的难点,为等比数列的学习做铺垫。 2.情境展示 情境1:“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情境2:一张纸的折叠问题 把以上实例表示为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得到两个数列: ① ②1,2,4,8,16,32,64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到两个数列的共同特点: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由此引入等比数列。 (二)概念探究 1.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并类比等差数列给出该数列的名称:等比数列 2.归纳总结,形成等比数列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引导学生经过类比等差数列的定义得出)。同时给出等比中项的定义,并和等差中项做比较,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对等比数列概念的深化理解

常用的一些求和公式

下面是常用的一些求和公式:

a1, a1+d, a1+2d, a1+3d, .... (d为常数) 称为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与等差数列相应的级数称为等差级数,又称算术级数. 通项公式 前n项和 等差中项 a1, a1q, a1q2, a1q3....,(q为常数) 称为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与等比数列相应的级数称为等比级数,又称几何级数. 通项公式 前n项和 等比中项

无穷递减等比级数的和 更多地了解数列与级数:等差数列与等差级数(算术级数) 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 等比数列:a (n+1)/an=q (n∈N)。 (2) 通项公式:an=a1×q^(n-1); 推广式:an=am×q^(n-m); (3) 求和公式:Sn=n*a1 (q=1) Sn=a1(1-q^n)/(1-q) =(a1-an*q)/(1-q) (q≠1) (q为比值,n为项数) (4)性质: ①若m、n、p、q∈N,且m+n=p+q,则am*an=ap*aq; ②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 ③若m、n、q∈N,且m+n=2q,则am*an=aq^2 (5) "G是a、b的等比中项""G^2=ab(G ≠ 0)". (6)在等比数列中,首项a1与公比q都不为零. 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等比数列的第n项。 等比数列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 (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q^(n-1) 若通项公式变形为an=a1/q*q^n(n∈N*),当q>0时,则可把an看作自变量n的函数,点(n,an)是曲线y=a1/q*q^x上的一群孤立的点。

构造等比数列求通项公式

构造等比等差数列求通项公式 一. 预备知识: 问题:已知数列{}n a 的首项为14a =. (1)若12n n a a -=+,求n a ; (2)若12n n a a -=,求n a (3)若1(3)2(3)n n a a --=-; (4)若1(1)3(1)n n a a --=- (5)若1()()n n a A B a A --=-(A ,B 为常数且n a A ≠,B 0≠),求n a 上述2,3,4,5题从结构形式上看有何共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比与哪项的系数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典例分析: 例1:已知111,22(2,)n n a a a n n N -+==+≥∈,求n a 反思:(1)确认什么类型可以化归成等比数列?如何化? 巩固练习:1.已知数列{}n a 的首项为16a =. (1) 若131(1)n n a a n +=+≥,求n a ;(2)1124(2),n n a a n +-=+≥求n a 2.已知数列{}n a 中,13a =,1323n n a a +=-,求n a 例2. 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11,a =当2n ≥时,1.n n a tS n -+=求{}n a 的通项公式

一:预备知识:(1)已知数列{}n a 中,11a =,12(2),n n a a n -=+≥求n a (2)已知数列{}n a 中,11a =,1 112,n n a a --=求n a (3)已知数列{}n a 中,11a =,1130n n n n a a a a -+--=,求n a (4)已知数列{}n a 中,11a =,112250n n n n a a a a -+--=,求n a 上述2,3,4题形式有何共同特点? 你能出一道类似的题目吗? 推广:110n n n n Aa Aa Ba a ---+=(AB 0≠),且1a c =,求n a 二. 典例分析: 例:3: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满足1120n n n n S S S S +++-=且11a =,求n a 变式练习: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满足113n n n a S S ++=,且12a =,求n a 练习1:设(),(2) x f x a x =+()x f x =有唯一解,111(),()()1003n n f x f x x n N ++==∈,求2004x 的值及n x 2.已知函数()(0)3 ax f x b bx = ≠+的图像经过点()3,1,且方程()f x x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1)求实数,a b 的值;(2)若正项数列{}n a 满足:113,()2n n a a f a +==,求通项n a 3.已知数列{}n a ,1121,43 n n n a a a a +==+,求{}n a 的通项公式 4.已知数列{}n a 满足:11,1,21n n n a a a a +==+求数列11n n a a +?????? 的前n 项和 5.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满足111(2), 2.21 n n n S S n a S --=≥=+ (1)求证:1n S ??????是等差数列;(2)求n a 的表达式.

(教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证明方法;熟练掌握运用等比数列的前 n项和公式求和。 2、素质目标:向学生渗透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与讨论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数学 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等思维品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良好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初步应用 难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优化组合一激励一发现”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教学手段 教学中,利用投影仪、微机这些现代化教学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增强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益。 教学过程 1、课题的引入(微机演示) 引例:某建筑队,由于资金短缺,向某砖厂借砖盖房,双方约泄,在一个月(30天)内,每天砖厂向建筑队提供10000块砖,为了还本付息,建筑队第一天要向厂方返还一块砖, 第二天返还2块砖,第三天返还4块砖,……。即每天返还的砖是前一天的2倍,请问,假如你是厂长或建筑队长,你会在这个合约上签字吗? 分析:(建立数学模型) 对于有30项每一项都是10000常数列,英和就是30X 10000. 而对于首项为1、公比为2、有30项的等比数列来说,这30项的和怎么计算?有没有具体的计算公式呢? 回答是肯定的一一即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公式的推导(多媒体演示) 提问:什么是一个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微机演示) 设等比数列{a』的首项是a 公比是q,记 s n=ai+aiq+aiq2+ ........ +aiq nU

求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

求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研究等比数列的性质与其前n 项和的基础,也是研究数列问题的基石,所以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在等比数列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文就介绍求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 一.定义法:先根据条件判断该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若是等比数列则又等比数列定义直接求它的通项公式. 例1.求下列数列的通项公式 5,-15,45,-135,405,-1512… 解:所给的数列是等比数列,且是首项为5,公比为-3。所以通项1)3(5--?=n n a 二.公式法:如果数列是等比数列,只要知道首项与公比,就可以根据等比数列的通顶公式11n n a a q -=来求。 例2: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若1231237,8a a a a a a ++==,求通项n a 解,由已知得3 2 1238a a a a ==(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22a ∴=,1237,a a a ++= 2227a a a q q ∴ ++= 即 2250q q +-=2 2520q q ∴-+=,解得 2q =或12 q = 当2q =时,得11a =,12n n a -∴= 当12 q = 时,得14a =,32n n a -∴= 评: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有时为了需要,不一定非得由1a 与q 来表示,也可以用其他项来相互表示如n m n m a a q -= 例3: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3103,384a a ==,则该数列的通项n a = 解: 103103,a a q -=∴7103 3841283 a q a = ==2,q ∴=∴3 3 332 n n n a a q --==? 注:此类题目都会很醒目的出现等比数的字眼,目的求首项与公比,当然求首项和公比可灵活一些,如用等比数列的性质以及变换式n m n m a a q -=. 三.递推关系式法:给出了递推公式求通项,常用方法有两种: (一)是配常数转化为等比数列,从而再求通项 例4.已知数列{}n a 中11=a ,121+=+n n a a ,求通项公式n a

高中数列求和公式

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 )1(2)(11-+=+=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1(11)1()1(111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n 3、 )1(211+==∑=n n k S n k n 自然数列 4、 )12)(1(611 2++==∑=n n n k S n k n 自然数平方组成的数列 [例1] 已知3log 1log 23-= x ,求???++???+++n x x x x 32的前n 项和. 解:由2 12log log 3log 1log 3323=?-=?-=x x x 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得 n n x x x x S +???+++=32 (利用常用公式) =x x x n --1)1(=211)211(21--n =1-n 21 [例2] 设S n =1+2+3+…+n,n ∈N *,求1 )32()(++=n n S n S n f 的最大值. 解: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得 )1(21+= n n S n , )2)(1(21++=n n S n (利用常用公式) ∴ 1)32()(++=n n S n S n f =64 342++n n n =n n 64 341 ++=50)8 (12+-n n 50 1≤ ∴ 当 8 8-n ,即n =8时,501)(max =n f 二、错位相减法求和 这种方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 n ·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 a n }、{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错位相减法:如果数列的通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的通项与一个等比数列的通项相乘构成,那么常选用错位相减法(这也是等比数列前n 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