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解剖知识大全课件
合集下载
胸部解剖PPTPPT课件

肌肉结构
胸部的肌肉包括肋间肌、 膈肌等,主要参与呼吸运 动。
膜性结构
胸膜腔是由胸膜围成的密 闭腔隙,内有少量浆液润 滑,使呼吸运动更加顺畅。
02
胸壁
胸壁的构成
01
皮肤
覆盖在胸壁表面的皮肤,具有感知 和保护功能。
骨骼
胸骨和肋骨等骨骼结构支撑着胸壁, 并保护胸腔内部器官。
03
02
肌肉
包括肋间肌和胸大肌等,主要参与 呼吸运动。
胸膜的功能
胸膜的主要功能是润滑和保护,它能 够减少肺和胸壁之间的摩擦,同时还 能分泌润滑液,保持湿润,减少感染 和炎症的发生。
胸腔的结构和特点
胸腔的结构
胸腔是一个封闭的骨性结构,由胸骨、 肋骨、脊柱等组成,内部包含肺、心 脏、食管等重要器官。
胸腔的特点
胸腔的特点是具有足够的弹性,能够 随着呼吸运动而扩张和收缩,为肺部 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行呼吸运动。
胸大肌
位于胸壁前部的肌肉,起自锁骨、 胸骨和上六位肋软骨,止于肱骨 大结节嵴,具有屈曲和内收上肢 的功能。
软组织
包括脂肪、结缔组织等,填充在 胸壁各组织之间,起到缓冲和保 护作用。
03
胸膜和胸腔
胸膜的构成和功能
胸膜的构成
胸膜分为壁胸膜和脏胸膜,壁胸膜贴 附于胸壁内面、膈上面和纵隔侧面, 脏胸膜衬贴在肺的表面。
胸腔的生理作用
呼吸作用
胸腔是呼吸运动的重要场所,随着呼吸运动的进行,胸腔的容积会发生变化, 从而影响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
保护作用
胸腔能够保护内部的器官免受外界的损伤,如肋骨能够对内脏器官起到支撑和 保护作用。
04
胸部的重要器官
肺部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肺由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组成,具有气体交换的功能。
胸部局部解剖1PPT课件

胸骨正中切口
适用于心脏手术、部分食管手术等,切口从 胸骨上窝至脐水平,纵行切开胸骨。
胸腹联合切口
适用于胸腹部联合手术,切口从胸骨至脐水 平,横行切开。
胸部手术的切口选择
根据手术部位和范围选择切口
01
不同的手术部位和范围需要选择相应的切口,以便于手术操作
和暴露。
根据患者体型选择切口
02
根据患者的体型、脂肪厚度、肌肉发达程度等因素选择切口,
预防并发症
在手术前和手术后,预防各种并发症 的发生,如肺部感染、心脏疾病等。
谢谢观看
以确保手术操作顺利进行。
考虑术后美观
03
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前提下,选择隐蔽的切口位置和尽量小的切
口。
胸部手术的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在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防止感染。
注意保护重要器官
在手术过程中,注意保护重要器官, 如心脏、肺、食管等,避免损伤。
充分止血
在手术过程中,充分止血,防止术后 出血和血肿形成。
03
胸部的主要器官
肺的解剖位置和形态
肺的解剖位置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覆盖于心 之上。肺的底部位于膈肌之上,与腹 腔相邻。
肺的形态
肺呈圆锥形,分为左肺和右肺两部分 。左肺呈斜裂,分为上叶和下叶;右 肺分为上叶、中叶和下叶,呈水平裂 。
支气管和肺门
支气管
支气管是肺内的主要管道,负责将吸入的空气引导到肺部。 支气管分为左、右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肺。
位于胸大肌深面,呈三角形, 起自第3-5肋骨,止于肩胛骨喙 突。
肋间肌
位于肋间隙内,包括肋间外肌 和肋间内肌,分别起自上位肋 骨的下缘和下位肋骨的上缘。
筋膜
胸部正常X线解剖PPT课件

胸部正常X线解剖PPT课件
目录
• 胸部X线解剖基础 • 肺部正常X线解剖 • 纵隔正常X线解剖 • 心脏正常X线解剖 • 胸膜腔正常X线解剖
01
胸部X线解剖基础
X线成像原理
01
X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穿透性、 荧光性和摄影效应,能够穿透人 体组织并留下影像。
02
X线成像的原理是利用不同组织对 X线的吸收程度不同,通过对比度 差异来呈现人体内部结构。
肺部的正常形态
01
02
03
两肺形态对称
人体有两个肺,左右两侧 形态对称,呈圆锥形,底 面向上,尖端向下。
肺野广阔
肺野是充满空气的肺部区 域,在X线片上表现为高 透亮、低密度的影像,占 据胸腔的大部分空间。
肺门结构清晰
肺门是支气管、血管和淋 巴管等结构进出肺部的开 口,在X线片上表现为结 构清晰的影像。
纵隔的正常形态
纵隔的正常形态可分为前、中、后三 个部分。前纵隔位于胸骨后方,中纵 隔位于心脏和大血管的周围,后纵隔 则位于胸椎前方。
在前后位片上,前纵隔表现为心影后 方的三角形透明区,中纵隔则呈现出 心脏和大血管的形状和位置,而后纵 隔则与胸椎影像重叠。
在侧位片上,前纵隔表现为心影后方 的一条浅沟,中纵隔则呈现出心脏和 大血管的轮廓,而后纵隔则表现为胸 椎前方的致密影。
了解这些血管和器官的位置和形 态对于诊断和治疗胸部疾病具有
重要的意义。
谢谢观看
心脏的血管和心腔
主动脉发自左心室,向右前上至 主动脉弓转折为升主动脉,经肺 动脉起始部至肺动脉分叉处为左、
右肺动脉。肺静脉自肺门Fra bibliotek心房汇入左、右 心房。
腔静脉窦位于右心房的后部,接 受上、下腔静脉回流入心。
目录
• 胸部X线解剖基础 • 肺部正常X线解剖 • 纵隔正常X线解剖 • 心脏正常X线解剖 • 胸膜腔正常X线解剖
01
胸部X线解剖基础
X线成像原理
01
X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穿透性、 荧光性和摄影效应,能够穿透人 体组织并留下影像。
02
X线成像的原理是利用不同组织对 X线的吸收程度不同,通过对比度 差异来呈现人体内部结构。
肺部的正常形态
01
02
03
两肺形态对称
人体有两个肺,左右两侧 形态对称,呈圆锥形,底 面向上,尖端向下。
肺野广阔
肺野是充满空气的肺部区 域,在X线片上表现为高 透亮、低密度的影像,占 据胸腔的大部分空间。
肺门结构清晰
肺门是支气管、血管和淋 巴管等结构进出肺部的开 口,在X线片上表现为结 构清晰的影像。
纵隔的正常形态
纵隔的正常形态可分为前、中、后三 个部分。前纵隔位于胸骨后方,中纵 隔位于心脏和大血管的周围,后纵隔 则位于胸椎前方。
在前后位片上,前纵隔表现为心影后 方的三角形透明区,中纵隔则呈现出 心脏和大血管的形状和位置,而后纵 隔则与胸椎影像重叠。
在侧位片上,前纵隔表现为心影后方 的一条浅沟,中纵隔则呈现出心脏和 大血管的轮廓,而后纵隔则表现为胸 椎前方的致密影。
了解这些血管和器官的位置和形 态对于诊断和治疗胸部疾病具有
重要的意义。
谢谢观看
心脏的血管和心腔
主动脉发自左心室,向右前上至 主动脉弓转折为升主动脉,经肺 动脉起始部至肺动脉分叉处为左、
右肺动脉。肺静脉自肺门Fra bibliotek心房汇入左、右 心房。
腔静脉窦位于右心房的后部,接 受上、下腔静脉回流入心。
解剖学《胸部》课件

Floating together of valve cusps, with free borders meeting, thus closing the valve
肺动脉瓣环 左纤维三角
(4)心的构造
(一)心纤维性支架
右纤维三角
圆锥韧带 主动脉瓣环
右纤维三角
左纤维三角 4个瓣纤维环 圆锥韧带 室间隔膜部
室间隔膜部
瓣膜间隔
Todaro腱
二尖瓣环 三尖瓣环
左纤维三角
右纤维三角 三尖瓣环
二尖瓣环
(二)心壁
1、心内膜
2、心肌层
心瓣膜 心房肌
心室肌
浅层斜行 中层环形 深层纵形
3、心外膜
浆膜性心包脏层
心肌的走行
(三)心间隔 1、房间隔 2、室间隔 肌部 膜部
(5)心传导系 • 窦房结
• 结间束 前结间束
Opening during systole, with cusps pressed toward wall of vessel as blood is forced upward
Closed during diastole
Ventricular pressure drops in diastole
(3)心腔
左心房
左半心
左房室口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半心
右房室口
右心室
上腔静脉
右心耳
(一)右心房
1、固有心房 梳状肌 2、腔静脉窦 光滑
上腔静脉口
3个入口 下腔静脉口 冠状窦口
1个出口:右房室口
卵圆窝
右心室
下腔静脉 冠状窦口 卵圆窝
梳状肌
(二)右心室 1、流入道
肉柱 隔缘肉柱 右房室口-三尖瓣-腱索-乳头肌
肺动脉瓣环 左纤维三角
(4)心的构造
(一)心纤维性支架
右纤维三角
圆锥韧带 主动脉瓣环
右纤维三角
左纤维三角 4个瓣纤维环 圆锥韧带 室间隔膜部
室间隔膜部
瓣膜间隔
Todaro腱
二尖瓣环 三尖瓣环
左纤维三角
右纤维三角 三尖瓣环
二尖瓣环
(二)心壁
1、心内膜
2、心肌层
心瓣膜 心房肌
心室肌
浅层斜行 中层环形 深层纵形
3、心外膜
浆膜性心包脏层
心肌的走行
(三)心间隔 1、房间隔 2、室间隔 肌部 膜部
(5)心传导系 • 窦房结
• 结间束 前结间束
Opening during systole, with cusps pressed toward wall of vessel as blood is forced upward
Closed during diastole
Ventricular pressure drops in diastole
(3)心腔
左心房
左半心
左房室口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半心
右房室口
右心室
上腔静脉
右心耳
(一)右心房
1、固有心房 梳状肌 2、腔静脉窦 光滑
上腔静脉口
3个入口 下腔静脉口 冠状窦口
1个出口:右房室口
卵圆窝
右心室
下腔静脉 冠状窦口 卵圆窝
梳状肌
(二)右心室 1、流入道
肉柱 隔缘肉柱 右房室口-三尖瓣-腱索-乳头肌
胸部X线解剖 ppt课件

胸部X线解剖
胸部X线应用解剖
肺
肺实质、肺间质 气管、支气管 肺野 肺门 肺纹理 肺叶、肺段、次级肺小
叶、腺泡
胸膜 纵隔(心脏、大血管) 胸壁
骨性胸廓 胸壁软组织
膈
胸部X线解剖
胸部X线应用解剖
肺
胸部X线解剖
肺实质和肺间质
肺组织由肺实质和肺间质组成
肺实质:肺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 (以肺泡为主)
的3~5支终末细支气管所 属肺组织(腺泡/4~7mm) 正常情况下,上述结构 均不能显示
胸部X线解剖
肺叶、肺段、次级肺小叶和腺泡
次级肺小叶和腺泡
单个肺小叶实变表现为直径1~2cm的片状阴影 单个腺泡实变表现为
类圆形结节状致密影, 称为腺泡结节样病变, 是X线平片上能识别 的最小肺实质单位, 因而可视为肺实质的 基本解剖单位
两侧肺门大小、密度 大致相等,有人测量 两侧肺门外缘至中心 线的距离,一侧肺门 大小为3.5~7cm,一般 为5.5cm,一般位于 2~4前肋之间水平。
肺淋巴结:气管旁淋 巴结、隆突下淋巴结 、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支气管肺淋巴结。
胸部X线解剖
肺门
胸部X线解剖
右肺门分上、下两部
➢上部:上肺V及段间肺V近 段、上肺A及肺段A起始部 、上叶B及肺段B起始部构 成,其最外缘由上叶后V或 上肺V后下干构成
➢下部:下肺A及肺段A起始 部构成,其内侧为含气的 中间B,正常成人≤15mm
➢上、下部相交形成一钝角 ,相交点称肺门点
胸部X线解剖
肺门
左肺门分上、下两部
➢上部:左肺A弓、左上叶 肺A及肺段A起始部、左 上叶B及肺段B起始部及 上肺V分支构成
➢下部:下肺A及肺段A起 始部构成,由于心影遮 盖不能显示其全貌
胸部解剖 ppt课件

深层:锁骨下肌、胸 小肌和前锯肌。
胸肌间隙:胸大、小 肌之间,内有2-3个 胸肌间淋巴结和疏松 结缔组织。
2020/12/5
10
五、胸廓
(一)肋和肋间肌 肋间肌; 肋间后动、静脉; 肋间神经; 肋间淋巴结。
2020/12/5
11
肋间隙后部穿刺
2020/12/5
肋间隙前、中部穿刺
12
肺根:由支气管、支气管动脉、静脉、肺动脉、 静脉、及神经、淋巴包于疏松结缔组织组成。
前:左膈神经、心包膈血管 后:胸主动脉、左迷走神经 左 上:主动脉弓
主动脉弓
下:肺韧带
左膈N
左迷走N
胸主A
2020/12/5
29
前:上腔V、心包、右心房、右膈N、心包膈血管 后:奇V、右迷走N 右 上:奇V弓 下:肺韧带
2020/12/5
33
奇V弓 奇V
右迷走N 右膈N、 心包膈血管
2020/12/5
30
(三)肺段
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称支气管肺段。 左肺8-10段,右肺10段。
2020/12/5
31
三、肺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一)血管 功能血管: 肺动、静脉; 营养血管: 支气管动、静脉;
2020/12/5
32
(二)淋巴 注入肺淋巴结或肺门淋巴结。 (三)神经 交感神经 肺丛 副交感神经 内脏感觉神经
2020/12/5
21
四、胸膜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一)血管: 动脉:支气管动脉和
肺动脉供应脏胸膜; 肋间后动脉、胸廓内 动脉和心包膈动脉供 应壁胸膜。 静脉:与动脉伴行, 注入肺静脉和上腔静脉。
2020/12/5
22
(二)淋巴
胸肌间隙:胸大、小 肌之间,内有2-3个 胸肌间淋巴结和疏松 结缔组织。
2020/12/5
10
五、胸廓
(一)肋和肋间肌 肋间肌; 肋间后动、静脉; 肋间神经; 肋间淋巴结。
2020/12/5
11
肋间隙后部穿刺
2020/12/5
肋间隙前、中部穿刺
12
肺根:由支气管、支气管动脉、静脉、肺动脉、 静脉、及神经、淋巴包于疏松结缔组织组成。
前:左膈神经、心包膈血管 后:胸主动脉、左迷走神经 左 上:主动脉弓
主动脉弓
下:肺韧带
左膈N
左迷走N
胸主A
2020/12/5
29
前:上腔V、心包、右心房、右膈N、心包膈血管 后:奇V、右迷走N 右 上:奇V弓 下:肺韧带
2020/12/5
33
奇V弓 奇V
右迷走N 右膈N、 心包膈血管
2020/12/5
30
(三)肺段
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称支气管肺段。 左肺8-10段,右肺10段。
2020/12/5
31
三、肺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一)血管 功能血管: 肺动、静脉; 营养血管: 支气管动、静脉;
2020/12/5
32
(二)淋巴 注入肺淋巴结或肺门淋巴结。 (三)神经 交感神经 肺丛 副交感神经 内脏感觉神经
2020/12/5
21
四、胸膜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一)血管: 动脉:支气管动脉和
肺动脉供应脏胸膜; 肋间后动脉、胸廓内 动脉和心包膈动脉供 应壁胸膜。 静脉:与动脉伴行, 注入肺静脉和上腔静脉。
2020/12/5
22
(二)淋巴
胸部解剖图谱 ppt课件

壁支:
9对肋间后动脉 1对肋下动脉
膈上动脉
脏支: 支气管动脉
食管动脉
ppt课件
82
3.奇静脉azygos V.
起于右腰升静脉。
ppt课件
83
行程:
在食管后方沿胸 椎体右前方上行, 至
第4~5胸椎高度, 弓
形向前跨过右肺根
上方,注入上腔静
脉。
ppt课件 84
收集:
右肋间后静 脉、食管静脉、 支气管静脉及半 奇静脉和副半奇
左肺为: 肺动脉 支气管 肺静
脉
右肺为:支气管 肺动脉 肺静脉
ppt课件
41
4.肺段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
肺段支气管:
为气管 的第三级分支。 每个肺有10条 肺段支气管。
ppt课件 42
支气管肺段 (肺段):
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
组织为一个肺段。左、右肺各有10 个肺段。 每个肺段略呈圆锥形,
尖向肺门。
ppt课件
43
纵隔mediastinum
内 容
1. 概念 2. 周界
3. 分区及内容
ppt课件
44
1. 概念
胸腔内左、
右纵隔胸膜之间的
全部器官、结构与
结缔组织的总称。
ppt课件
45
2. 周界
前界:胸骨
后界:脊柱胸段
两侧:纵隔胸膜
上:胸廓上口 下:膈
ppt课件 46
3. 分区
有二种分法:
4分法: 3分法:
主动脉弓、脊柱围成。
内容:食管上段 胸导管
ppt课件 50
食管下三角: 由心包、胸
主动脉、膈肌 围成。
内容:食管下段
迷走神经
8局部解剖学课件胸部

2.皮神经
锁骨上神经 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
3
浅层结构
❖乳房
1.位置
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的间隙称乳房后间隙
2.形态结构
乳房悬韧带(Cooper韧带)
3.淋巴回流
外侧部和中央部
胸肌淋巴结
上部
尖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内侧部
胸骨旁淋巴结
深部
胸肌淋巴结
内侧部的浅淋巴管与对侧乳房淋巴管交通
内下部的淋巴管与肝的淋巴管交通
18
纵隔
定义
两侧纵隔胸膜间所有器官、 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分区
上纵隔 前纵隔
下纵隔 中纵隔 后纵隔
19
概述
• 境界
上界: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肩峰 和第7颈椎棘突
下界:剑突、肋弓、第11肋前端、第12肋下缘和 第 12胸椎棘突
• 分区
胸壁:胸前区、胸外侧区、胸背区 胸腔
1
2
浅层结构
❖皮肤 ❖浅筋膜
1.浅血管
动脉:胸廓内动脉、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及肋间 后动脉的穿支
静脉:胸腹壁静脉 胸外侧静脉( 腋静脉)
14
15
壁胸膜返折线的体表投影
16
肺
❖肺根内结构排列顺序
由前向后: 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
由上向下: 右侧:支气管、肺动脉、 肺静脉 左侧:肺动脉、支气管、 肺静脉
17
肺
❖肺内支气管与肺段
肺段支气管:气管的3级分支
气管 主支气管 (1级) 肺叶支气管(2级) 肺段支气管(3级)
支气管肺段: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 所属的肺组织
11
膈
❖分部
胸骨部、肋部、腰部 胸肋三角、腰肋三角
锁骨上神经 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
3
浅层结构
❖乳房
1.位置
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的间隙称乳房后间隙
2.形态结构
乳房悬韧带(Cooper韧带)
3.淋巴回流
外侧部和中央部
胸肌淋巴结
上部
尖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内侧部
胸骨旁淋巴结
深部
胸肌淋巴结
内侧部的浅淋巴管与对侧乳房淋巴管交通
内下部的淋巴管与肝的淋巴管交通
18
纵隔
定义
两侧纵隔胸膜间所有器官、 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分区
上纵隔 前纵隔
下纵隔 中纵隔 后纵隔
19
概述
• 境界
上界: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肩峰 和第7颈椎棘突
下界:剑突、肋弓、第11肋前端、第12肋下缘和 第 12胸椎棘突
• 分区
胸壁:胸前区、胸外侧区、胸背区 胸腔
1
2
浅层结构
❖皮肤 ❖浅筋膜
1.浅血管
动脉:胸廓内动脉、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及肋间 后动脉的穿支
静脉:胸腹壁静脉 胸外侧静脉( 腋静脉)
14
15
壁胸膜返折线的体表投影
16
肺
❖肺根内结构排列顺序
由前向后: 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
由上向下: 右侧:支气管、肺动脉、 肺静脉 左侧:肺动脉、支气管、 肺静脉
17
肺
❖肺内支气管与肺段
肺段支气管:气管的3级分支
气管 主支气管 (1级) 肺叶支气管(2级) 肺段支气管(3级)
支气管肺段: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 所属的肺组织
11
膈
❖分部
胸骨部、肋部、腰部 胸肋三角、腰肋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