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波通信组网技术
短波通信原理

短波通信原理优化短波通讯的方法1、改善短波信号质量的三大要素由于短波传输存在固有弱点,短波信号的质量不如超短波。
不过我们可以经过一些途径改善短波信号质量,使其尽能够接近超短波。
改善短波信号质量的三大要素是:正确选用任务频率;正确选择和架设天地线;选用先进优质的电台和电源等设备。
1.1 正确选用任务频率短波频率和超短波频率的运用性质完全不同。
超短波属于视距通讯,距离短,可以固定运用频段内的任何频点;而短波频率那么遭到电离层变化、通讯距离和方向、海拔高度、天线类型等多种要素的影响和限制。
用同一套电台和天线,选用不同频率,通讯效果能够差异很大。
关于有阅历的短波任务者来说,选频并不困难,其中有清楚的规律性可循。
普通来说:日频高于夜频〔相差约一半〕;远距离频率高于近距离;夏季频率高于夏季;南方地域运用频率高于南方;等等。
另外,在东西方向停止远距离通讯时,由于受地球自转影响,最好采用异频收发才干取得良好通讯效果。
假设所用的任务频率不能顺疏通讯时,可依照以下阅历变换频率:〔1〕接近日出时,假定夜频通讯效果不好,可改用较高的频率;〔2〕接近日落时,假定日频通讯效果不好,可改用较低的频率;〔3〕在日落时,信号先逐渐增强,然后突然中缀,可改用较低频率;〔4〕任务中如信号逐渐安康,致使消逝,可提高任务频率;〔5〕遇到磁暴时,可选用比往常低一些的频率。
计算机测频应用计算机测频软件预测可用频率对短波通讯很有协助,是国外经常采用的先进技术手腕。
计算机测频系统可以依据太阳黑子活动规律等要素,结合不同地域的历史数据,预测两点之间在未来一段时期每天各时节的可用频段,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政府的计算机测频系统数据比拟准确,它们经过火布在全球的监测点采集和跟踪各种环境参数的变化提供频率依据。
其中澳大利亚的ASPAS系统面向全世界提供测频效劳,装置和效劳费用不高,很有运用价值。
1.2 正确选择和架设天线地线天线和地线是很多短波用户容易无视的效果。
无线电通信中短波的特点与作用

无线电通信中短波的特点与作用在当前海岸电台无线电通信中,短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重点研究了无线电通信中短波的特点与作用的相关问题,先从短波的技术特征出发,阐述了短波的优缺点;之后结合无线电通信的要求,分析了无线电通信中短波的作用。
标签:无线电通信;短波;通信质量前言:短波通信是海岸电台重要的通信技术形式,虽然近几年我国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海岸电台的短波通信并没有被淘汰。
这一结果证明短波通信在当前通信体系中依然占据着重要位置,所以对相关技术人员而言,必须要深入了解无线电通信中短波的特点与作用,为进一步保证通信质量奠定基础。
1.无线电通信中短波的特点为了进一步加深相关人员对短波特点的认识,本文主要从短波通信的优缺点对其做深入研究。
1.1短波通信的优点在无线电通信中,短波通信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短波通信不需要接力进行中续,所以能够建立长距离的通信链路,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短波通信的建设费用低廉,并且需要在后期维护上投入过多的物力与人力资源,保证了运营成本。
并且从当前短波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车载式设备让进一步提高了短波的通信质量,只要车载设备到达指定地点后,就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通信,这是其他技术所不具备的优点。
(2)短波通信设备的结构十分简单,完全能够按照用户的业务开展要求进行设置。
例如,当前短波通信技术完全可以按照定点通信的方法,被安装在船舶、车辆、飞行设备等诸多设备中。
这是因为短波通信设备具有体积小的特点,能够支持手持、背负或者简易安装的要求。
(3)短波通信是实现远距离、全方位通信的有效手段,这是因为只需要在信息接收端放置短波接收机之后就能有效的接收信息,所以能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同时,随着软件无线电、调制解调等技术的发展,短波通信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强化了短波通信的整体水平。
1.2短波通信的缺点在无线电通信中,短波通信的缺陷主要包括:(1)在无线电通信中,短波天波通信主要是变参信道,这将会导致信号传输质量受到影响。
基于短波广域分集组网通信的海洋物联网

Doi:10.19661/ki.mi.2019.03.004!借息技术】基于短波广域分集组网通信的海洋物联网徐伯禺J#,吴永宏(1.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青岛266107;2.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短波通信开放工作室青岛266237)摘要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海洋信息的互联互通得到世界各国的空前重视。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海洋物联网的发展,认为海洋区域中可靠远程通信手段的匮乏制约了海洋物联网的发展,提出了一种基于短波广域分集组网的海洋物联网结构,该技术通过提高短波通信的可通率与通信服务质量,解决了海洋物联网与其他网络的互联互通问题。
此外,通过详细分析基于短波广域分集组网的海洋物联网在远洋渔船船队调度的应用,证明了海洋物联网可以为海洋区域的经济建设和相关活动提供信息和通信保障。
关键词海洋物联网;远程通信;短波通信;分集协同中图分类号TN923Marine Internet of Things Based on Wide-Area Diversity of High-FrequencyNetwork CommunicationXU Bo-yu1,2,WU Yong-hong1,2(1.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Radiowave Propagation,Qingdao266107,China;2.Pilot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266237,China$Abstract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e interconnection of marine information has received unprecedented attention from all countries.By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Internet of Things at home and abroad,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lack of reliable remote communication in the marine area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ine Internet of Things.This paper proposes a Marine Internet of Things structure based on wide-area diversity high-frequency network communication.This technology solves the problem of interconnection and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the Marin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other networks by improving the communication rate and service quality of high-frequency communication.Furthermore,by analyzing its application of in ocean fishing fleet scheduling,it is proved that the Marine Internet of Things provid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guarante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other activities in the marine area.Keywords Marine Internet of Things;long-haul communication;high-frequency communication;collaborative diversity物联网是数字世界和现实物理世界相互联系的媒介,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定义,它是信息社会中全球性的基础设施,通过基于现有和不断发展的可互操作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事物(物理和虚拟$的相互连接,从而实现更加高级的服务叫通过物联网平台,设备将变得日益智能,信息处理将变得日益智能化,通信内容将变得日益丰富&虽然物联网自身的相对完善的组织结构收稿日期:2019-07-15项目支撑:山东省支持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专项(No.2018SDKJ0210)||182019年第3期||还在探索之中,但它作为连接场景的通用解决方案已经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叫地球上海洋所占的面积约为71%,随着人类对于海洋不断地开发,在这片区域中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数字设备,它们服务于近海、远海的水产养殖、自主航运以及远洋捕捞等业务,因此,对于信息统合以及知识获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成了海洋物联网发展的原动力叫海洋物联网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使海洋区域的各种数字设备互通互联,整合海洋区域内的数字信息,并通过云平台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相关技术进行分析提取,实现对海洋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在此基础上提供更加完善智能的高级服务叫因此,建立和健全海洋物联网,对于我国开发海洋资源,保障近海安全,对远洋舰队提供信息支撑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短波通信的发展历程

短波通信的特点短波按照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现在的ITU-R),的划分是指波长在l00m~l0m,频率为3MHz~30MHz的电磁波。
利用短波进行的无线电通信称为短波通信,又称高频(HF)通信。
实际上,为了充分利用短波近距离通信的优点,短波通信实际使用的频率范围为1.5MHz~30MHz。
短波通信的发展历程自从1921年发生在意大利罗马的一次意外事故,短波被发现可实现远距离通信以来,短波通信迅速发展,成为了世界各国中、远程通信的主要手段,被广泛地用于政府、军事、外交、气象、商业等部门,用以传送电报、电话、传真、低速数据和图像、语音广播等信息。
在卫星通信出现以前,短波在国际通信、防汛救灾、海难救援以及军事通信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
短波通信可以利用地波传播,但主要是利用天波传播。
地波传播的衰耗随工作频率的升高而递增,在同样的地面条件下,频率越高,衰耗越大。
利用地波只适用于近距离通信,其工作频率一般选在5MHz以下。
地波传播受天气影响小,比较稳定,信道参数基本不随时间变化,故地波传播信道可视为恒参信道。
天波是无线电波经电离层反射回地面的部分,倾斜投射的电磁波经电离层反射后,可以传到几千千米外的地面。
天波的传播损耗比地波小得多,经地面与电离层之间多次反射(多跳传播)之后,可以达到极远的地方,因此,利用天波可以进行环球通信。
天波传播因受电离层变化和多径传播的严重影响极不稳定,其信道参数随时间而急剧变化,因此称为变参信道。
天波不仅可以用于远距离通信,而且还可以用于近距离通信。
在地形复杂,短波地波或视距微波受阻挡而无法到达的地区,利用高仰角投射的天波可以实现通信。
与卫星通信、地面微波、同轴电缆、光缆等通信手段相比,短波通信也有着许多显著的优点:1)短波通信不需要建立中继站即可实现远距离通信,因而建设和维护费用低,建设周期短;2)设备简单,可以根据使用要求固定设置,进行定点固定通信。
也可以背负或装入车辆、舰船、飞行器中进行移动通信;3)电路调度容易,临时组网方便、迅速,具有很大的使用灵活性;4)对自然灾害或战争的抗毁能力强。
无线电工程中短波信号处理技术分析

无线电工程中短波信号处理技术分析摘要:无线电工程是研究无线电波的传播、接收和处理以及相关技术应用的一门学科。
作为电子信息科学的重要分支,无线电工程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卫星导航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
关键词:无线电工程;短波信号;处理技术1短波信号处理技术概述1.1短波信号产生原理1.1.1短波信号的特点和应用场景短波信号是具有短波长的无线电信号,通常在1-30MHz的频段内工作。
短波信号具有穿透力强、传播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好等特点,因此在无线电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短波信号可以用于通信、雷达、卫星导航等领域。
在通信领域,短波信号可以实现远距离的通信,特别适用于广域通信和移动通信。
1.1.2短波信号的产生原理短波信号的产生原理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产生短波信号的过程。
常用的短波信号产生方式包括直接发射方式和间接发射方式。
直接发射方式是指通过振荡器产生短波信号后,直接进行发射。
间接发射方式是指通过调制、放大等步骤产生短波信号后,再进行发射。
1.2短波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1.2.1短波信号调制技术短波信号调制技术是指将要传输的信息信号与短波载频进行叠加,形成调制后的信号。
调制技术可以实现对信息的编码和传输,常用的调制方式包括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等。
幅度调制是指通过改变载频信号的幅度来实现对信息信号的编码和传输,适用于低频信号的传输。
频率调制是指通过改变载频信号的频率来实现对信息信号的编码和传输,适用于音频信号的传输。
1.2.2短波信号解调技术短波信号解调技术是指将调制后的信号恢复为原始的信息信号的过程。
解调技术可以实现对信息的解码和恢复,常用的解调方式与调制方式相对应,包括幅度解调(AM)、频率解调(FM)和相位解调(PM)等。
幅度解调是指通过提取调制信号的幅度来恢复原始的信息信号,适用于低频信号的解调。
频率解调是指通过提取调制信号的频率来恢复原始的信息信号,适用于音频信号的解调。
民航的短波通信探讨

民航的短波通信探讨1、短波的传播方式民航通信中使用到的短波实质为无线电波,主要用于地面与飞机间的通信,其通信传播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1地面波。
地面波是沿着地球表面传播的波,它沿着半导电性质和起伏不平的地表面进行传播,一方面使电波的场结构不同于自由空间传播的情况而发生变化并引起电波吸收,另一方面使电波不像在均匀媒质中那样以一定的速度沿着直线路径传播,而是由于地球表面呈现球形使电波传播的路径按绕射的方式进行。
1.2天波。
天波是经过地面上空40~800公里高度含有大量自由电子离子的电离层的反射或折射后返回地面的电波传输方式。
天波是短波的主要传播途径,可实现长距离的传播,短波信号由天线发出后,经电离层的多次反射,传播距离可以由几百公里达到上万公里,且不受地面障碍物阻挡。
在天波传播的过程中,路径衰耗、大气噪声、时间延迟、电离层衰落、多径效应等因素,都会造成信号的畸变与弱化,影响短波通信的效果。
1.3直接波。
直接波是从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之间,不经过任何发射,直接到达,电波就象一束光一样,所以有人称它为视线传播。
由于民航中,飞机大多数时间都是在飞行,所以有些时候地、空之间的短波通信,实际上是可以靠直接波完成的。
2、短波通信的特点与卫星通信、地面短波等通信手段相比,无线电短波通信有许多显著的优点:(1)短波通信无需建立中继站即可实现远距离通信,(2)短波通信元器件要求低、技术成熟、制造简单、设备体积小、价格便宜,建设和维护费用低;(3)设备简单,目标小、架设容易、机动性强,即使遭到损坏也容易修理,由于其造价相对较低,可以大量装备,因而系统顽存性强。
(4)电路调度容易,灵活性强,可以使用固定设置,进行定点固定通信,也可背负或装入车辆,实现移动中的通信。
这些优点是短波通信被长期保留、至今仍被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同时,短波通信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点:(1) 信道拥挤、频带窄;(2)短波的天波信道是变参信道,故信号传输不稳定;(3)大气和工业无线电噪声干扰严重;(4)天线匹配困难。
浅谈短波通信及在民航中的应用

浅谈短波通信及在民航中的应用短波通信是波长在十米到一百米之间的一种无线电通信技术,随着自适应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短波通信被广泛地应用在军事、外交、气象等部门,因其使用方便、组网灵活等优势,近年来在民用航空领域之中也有较大的发展。
标签:短波通信;应用研究;民用航空短波通信的频率范围在三兆赫到三十兆赫之间,因此无法传输到较远的范围,同时,传统的短波通信技术还受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短波通信的稳定性一直是一个大问题,但随着自适应技术、扩频技术的发展,短波通信逐渐克服了上述的几种缺陷,并在民用航空领域被迅速的推广应用,本文将立足于短波通信的特点,深入研究短波通信在民航中的应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借鉴学习。
1 短波通信的特点1.1 适用性强我国国土幅员广阔,南北之间存在较大的环境差异,因此灾害也呈区域分布,并且覆盖面广,灾害造成的结果严重,为保证电网的正常使用,必须确保通信方式高效、组网方便,而短波通信是唯一不受网络枢纽中继体制约的通信手段,并且作为一种无线通信技术,短波通信抗毁能力较强,由于这个特点,短波通信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领域之中,负责战争时期的通信工作。
此外,短波通信的适用性还表现在覆盖范围广上面,相比其他通信方式,短波通信的适用性非常广,能够用于山区、戈壁等地区。
同时,短波通信的投资小、维护方便,因此容易推广。
1.2 灵活性好虽然短波通信的频率范围只有三十兆赫,却能与其他通信技术配合,从而提高短波通信的灵活性。
例如,可以使用扩频技术,在不影响短波通信质量的前提下,增加短波通信的频率范围。
相比移动网通信,短波通信的自主通信能力较强,而移动网络通信则依靠通信设备与同轴电缆,一旦同轴电缆损毁,移动网通信就无法发挥功能了,因此短波通信還被用于突发事件处理工作中,还可以根据事态的发展,增加短波通信的信息容量,这些因素,都决定了短波通信的灵活性要远远高于其他的通信方式。
[1]1.3 建立通信快相比卫星通信,短波通信的建设成本与维护成本要低得多,并且短波通信在我国拥有十分悠久的应用历史,因此技术较为成熟,临时组网也方便快捷。
短波通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短波通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发布时间:2021-04-14T14:01:22.827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4月作者:吕桂茹陈玉莲,吴乒乒,赵阳路,韩靖[导读] 短波通信是一种远距离的通信方式,在通信行业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短波通信作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信息化时代中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中,同时也取得显著的成效。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吕桂茹陈玉莲,吴乒乒,赵阳路,韩靖 266107摘要:短波通信是一种远距离的通信方式,在通信行业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短波通信作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信息化时代中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中,同时也取得显著的成效。
在我国通信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过程中,新的通信技术不断涌现,在一定程度上使短波通信能力得到提高,短波通信技术在通信行业中的应用也逐渐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通过短波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短波通信;发展现状;发展趋势1.短波通信的基本概念短波通信是一种远距离的通信方式,应用其进行通信,不用使用中继站,而是直接通过电波进行传输。
时代在发展,新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不断出现在大众面前,但是短波作为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仍旧被人们所青睐、所重视。
不仅没有因为它的年代久远被淘汰,反而顺应时代的步伐不断翻新,更加快速地发展。
短波通信是利用电离层对天波的反射作用来实现信号的传播的,电离层是60km以上的大气层,这一层大气的特点在于,其受到太阳辐射的作用而产生了电离现象。
由于这一特点,使短波通信具有比较大的通信范围。
1.短波通信的发展现状2.1发展历程短波通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军方应用阶段,短波通信协议最早是由美国军方发布的,进而在各国军方通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第二阶段是短波通信载体的更新换代,在这一阶段,短波通信的载体——电离层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创新,与第一阶段相比,第二阶段的短波通信稳定性能更好,通信效果更好;第三阶段是短波通信中分频调整技术、组科技的发展与创新,这类技术的发展为短波通信活动多种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波通信组网技术
摘要:短波通信是历史上最为悠久的通信手段之一,短波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
无线电频段。与卫星通信、地面微波通信相比,短波通信的建设和维护费用很低,
建设周期短,设备简单、体积小、易于隐蔽,电路调度容易,临时组网方便、迅
速,具有很大的使用灵活性。本文分析了短波在电离层传播的模式,阐述了短波
通信常用的调制技术,介绍了短波通信组网的信道类别和相关组网技术。
关键词:短波通信;电离层;组网;信道;技术
1 短波通信概述
短波是指波长在100m~10m之间(频率为3MHz~30MHz)的电磁波。短波通
信是利用无线电电磁波短波,传播电话、电报、传真及低速数据等信息。短波通
信不需要建立中继站即可实现远距离通信,便于改变工作频率躲避干扰和窃听,
破坏后易恢复。但短波通信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可供使用的频段窄,通信容量小,
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差,抗干扰能力差。
2 短波电离层的传播模式
短波通信中的天波传播,是靠电离层反射的。电离层由围绕地球的处于不同
高度的3个导电层组成的,这3个导电层分别称为D层、E层、F层。
短波在电离层的传播,其传输模式有单跳、多跳。依靠单电离层或多电离层
反射构成电磁波传输路径。当通信距离>2500km时,往往采用多跳,以获得较
大的仰角。如利用F2反射一次,称为1F2传输模式。
3 短波通信常用的调制、解调技术
调制的目的就是要利用频带,高频无线传输,将消息变换为便于传送的形式,
提高短波通信的抗干扰性能,使其能够频分复用。短波通信常用的调制、解调技
术有调幅AM、单边带SSB、频率调制FM。常用调制技术如下表:
调制方式 用途
连续波调制 线性调制 常规双边带调幅AM 广播
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DSB 立体声广播
单边带调幅SSB 载波通信、无线电
台、数传
残留边带调幅VSB 电视广播、数传、
传真
非线性调制 频率调制FM 广播、微波中继、
卫星通信
相位调制PM 中间调制方式
数字调制 幅度键控ASK 数据传输
频率键控FSK 数据传输
相位键控PSK,DPSK,QPSK等 数据传输、数字微
波、空间通信
其它高效数字调制QAM,MSK等 (提高频带利用
率)数字微波、空
间通信
脉冲调制 脉冲模拟调制 脉幅调制PAM 中间调制方式、遥
测
脉宽调制PDM(PWM) 中间调制方式
脉位调制PPM 遥测、光纤传输
脉冲数字调制 调制PCM 市话、卫星、空间
通信
调制DM,CVSD,DVSD 军用、民用电话
调制DPCM 电视电话、图像编
码
其它语音编码方式ADPCM,APC,LPC等 中、低速数字电话
3.1 振幅调制 AM及解调
振幅调制中,输出已调信号的包络与输入调制信号成正比,其时间波形表达
为:
AM波占两倍的调制信号频谱的带宽,且上、下边带所含的信息相同,载波
不含任何信息成分,只起运载信息的作用。故AM波的发射载波功率浪费了,且
AM波占用频带较宽,抗干扰能力很差。调幅波的解调称为包络检波,它将调幅
波中的调制信号即调幅波的包络变化检波出来,还原成原始的低频信号。
3.2 单边带调制SSB及解调
单边带调制(SSB)是用高频滤波器将含有完整调制信号的单边带信号滤出,
这种调制制度称为“单边带调制”。利用单边带信号传递消息的通信方式称为
“单边带通信”。原型单边带制:只用一个边带的传输方式.独立边带制:发射
机发射的两个边带中含有两种不同的信息。单边带信号的产生方法:滤波法、相
位补偿法、合成法。解调方式:相干解调。
3.3 频率调制FM及解调
频率调制(FM)与相位调制(PM)统称为角度调制。频率调制是使高频振荡
的频率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振幅保持不变的一种调制方式。调相使高频振荡
的相位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振幅保持不变。
4 短波通信的发展趋势
短波通信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装备体制上,短波通信不断地融入电
子、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加强对短波通信信道和终端设备的改造,正逐步实现
向数字高速跳频抗干扰体制的转变,改变了以往的模式,如模拟向数字、台站向
网系、模拟低速跳频,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增强系统与设备的自动
化、智能化,以及综合业务能力。目前,短波通信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的第三
代通信装备的过滤。第三代短波通信不同于第二代短波通信,它包含多种先进的
技术,比如第三代自动链路建立技术(3G-ALE)、新型高速短波跳频技术,以及
短波组网通信技术等。
5 短波通信组网的信道类别
5.1 固定频率通信网
目前,在军队所用的组网方式是固定频率通信网。这种组网方式比较传统,
通信稳定性差,也没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其使用范围正逐渐缩小。
5.2 频率自适应通信网
频率自适应通信网具有成熟的通信链路、组网和系统设备。人们可以通过网
内自适应电台,在预先设置频率点组中,进行线路质量分析,选择最好的频率,
自动选择呼叫及预置信道扫描,从而建立起短波通信。这种组网方式可以保证信
道的质量,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在世界各国都有所应用。
5.3 短波跳频通信网
短波跳频通信网是短波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使通信信号的频率在
一定带宽内快速随机跳变,使敌方侦察和干扰跟不上这种变化,无法施放干扰而
达到抗干扰的目的。
5.4 短波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网
短波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网有优良的抗干扰性能和抗截获性能,是目前还不够
成熟的技术,需要人们更多的试验与研究。它是用解扩的方法,先将原来集中在
信息带宽内的能量分散,再在通信的接收端将能量集中起来,实现了正常的通信。
6 短波通信组网的相关技术
6.1 基本改进方法与技术
首先要针对更加快速的建立链接,减少帧头和增加吞吐量是首要的有效解决
方法,这样可以更加迅速地建立链接,更加完善短波通信组网;其次是信道选择,
需要在传输前进行实时的信道检测和信道选择,其中精确评估信号质量是进行信
道选择的有效方法,进而选择合适的信道,达到更好的通信效果。
6.2 认知无线电思想
认知无线电,是一种智能频谱共享技术,通过感知频谱环境,智能学习并实
时调整参数,实现频谱的再利用,可显著提高频谱的利用率。它的核心思想是使
无线电通信设备具有发现闲置频谱资源的能力,并合理利用资源,是未来无线通
信发展的趋势。认知无线电的思想应用到短波通信组网中,实时修改频率设置,
探索未用的频率,动态地使用空闲频率。另外,在发送前可以改良监听,用以在
所有信道上探测信号,其频率的设定基于分配的和认知的频率,但是此时协议需
要进行改进,以新的认知频率来组网。
6.3 宽带同步组网
现阶段的短波通信组网技术的难点,在于对新时隙的划分,从而有效加快建
链速度,达到高速传输的目的,使网络更加稳定可靠。时隙的划分可以进一步减
小,因此可以在宽带条件下,确保传输速率更快,较小的时隙就可以适应宽带传
输。这个时隙的划分需要重新规划,先进行预测,再对其进行仿真与调整,从而
配置出合理的标准。
6.4 双工模式
双工模式可以使系统和网络更加完善,效率更高,基本过程详见下图:
发送端正常发送DATA,当有错误或断传时,在下一个时隙重发。收方接收到DATA
后回传以确认,当全部信息接收并回复完以后断开链接。这种双向ARQ的方法更
有利于宽带数据传输。
7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短波
通信技术的研究。目前,在短波通信领域,短波组网通信技术是一项重大技术突
破,我们要根据短波电离层的传播特点,结合现代的短波通信调制技术,加强对
组网信道类别的研究,采取正确的组网技术,从而确保了组网技术在短波通信领
域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华.软交换组网技术领域中若干问题的探讨[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
络技术委员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65-66.
[2] 张俊,顾亚平,查雨.超远程数据传输组网技术[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
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78-79.
[3] 朱飞祥,张英俊.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基站组网技术的研究[A].2004防止船舶行事故新经
验新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14-15.
[4] 应毓海;,吕希才,洪雷.中波同步广播单频组网的进展与应用[A].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
统首届中青年优秀科技论文集[C].2001:13-14.
[5] 周林风.CDMA无线智能网组网技术及发展趋势[A].2002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
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7-8.
修改建议:
1、内容的点睛之笔:重点描述短波自适应组网通信技术对于改善短波通信的可通率的实际
效果!
2、参考文献修改:有很多关于短波组网技术的的参考文献,特别是关于第三代短波通信技
术需要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