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WSN通信和组网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技术详解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技术详解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是由大量分布在空间中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
这些节点能够感知环境中的各种物理量,并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目标位置。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业、环境监测、智能交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而组网技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决定着网络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性能。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模式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模式有两种:平面型组网和立体型组网。
1. 平面型组网平面型组网是指节点在平面上均匀分布的组网模式。
节点之间的通信距离较近,通信路径较短,能够有效降低传输延迟和能量消耗。
平面型组网适用于需要对平面区域进行全面监测的场景,如土壤湿度监测、温度监测等。
2. 立体型组网立体型组网是指节点在三维空间中分布的组网模式。
节点之间的通信距离相对较远,通信路径较长,需要更强的通信能力和能量支持。
立体型组网适用于需要对三维空间进行全面监测的场景,如建筑结构监测、地震预警等。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拓扑结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拓扑结构有多种,常见的有星型结构、树型结构和网状结构。
1. 星型结构星型结构是指所有节点都直接连接到一个中心节点的组网模式。
中心节点负责数据的汇聚和转发,具有较高的通信能力。
星型结构简单、稳定,适用于小规模的传感器网络。
2. 树型结构树型结构是指节点之间通过父子关系构成的层级结构。
树型结构中每个节点只与其父节点和子节点直接通信,数据通过树形结构传输。
树型结构适用于大规模的传感器网络,能够有效减少通信开销。
3. 网状结构网状结构是指节点之间通过多跳通信形成的网状网络。
每个节点都可以与其他节点直接通信,数据通过多跳传输。
网状结构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容错性,适用于复杂环境下的传感器网络。
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协议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协议有多种,常见的有LEACH协议、TEEN协议和PEGASIS协议。
第1章 WSN概述

了解传感器的分类。
了解传感器与传感器网络之间的关系。 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
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及应用。
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 了解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相关的技术。
3 学习导航
4
1.1 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一 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是集微机电技术、传感器
体,并采集数据。传感器不仅数量多,品种也比较复杂, 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19 1.1.2 产生和定义
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产生
无线传感器网络(简称无线传感网)的研究起源于20世 纪70年代,是一种特殊的无线网络,最早应用于美国军方,
例如空中预警控制系统。这种原始的传感器网络只能捕获
单一信号,传感器节点进行简单的点对点通信。 1980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提出了分布式传
23 1.1.3 WSN的发展
2000年以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出现引起了全世界范
围的广泛关注,被誉为是全球未来的四大高新技术产业之 一。2001年,美国陆军提出了“灵巧传感器网络通信计
划”,并在2001~2005财政年度期间批准实施,其基本思
想是:在战场上布设大量的传感器用于收集和传输信息, 并对相关的原始数据进行过滤,把重要的信息传送到各数
线通信传输的质量不是很好,数据安全性相对于蓝牙差一 些,传输质量也有待于改善。
Zigbee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低复杂度、低数据速率、
低成本的无线网络技术,同样工作在2.4G频段。Zigbee联 盟于2001年8月成立。Zigbee联盟认为Zigbee和蓝牙的关系 互为补充,而不是相互竞争。
WSN的构成和应用

WSN的构成和应用WSN的构成和应用2011年08月11日WSN的构成和应用射频世界摘要: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即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网络系统,它能够实现数据的采集量化、处理融合和传输。
在温总理推进传感网发展的指示下,全国上下掀起研究无线传感网络的热潮。
本文在此背景下,对无线传感网络(WSN)进行了介绍,从WSN的概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网络体系结构,WSN的应用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描述。
WSN在一些行业已¾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也有很多问题未能解决,有着很大的研究和发展空间。
关键词:无线传感网络(WSN),结构体系,应用The Composi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WSNAbstract:WS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is a large number of sensor nodes throug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o form a multi-hop's self-organizing network system, which enables quantitative data collection, addressing integration and transmission. Under the direction of Premier Wen’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ensor networks, the whole country set off an upsurge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n this paper, in this context, 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 were introduced, from the WSN, an overview of the status quo at our country and abroad studies, network architecture, applications an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and so on. WS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a number of industries, but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problems unresolved. We have grea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pace.KeyWords: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 sensor nodes, network architecture1 WSN研究背景及简介1.1 WSN研究背景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来到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考察时指示:一是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二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三是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第4章WSN通信与组网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原理及应用(第2版)-许毅-清华大学出版社

*3 分布式协调功能(DCF)
DCF是IEEE802.11MAC层基本访问控制机制,提供异步数据服务,其基本访 问模式如图4-11 所示。DCF 是基于 CSMA/CA 的,它包括两种介质访问机 制:基本访问机制(BasicAccessMechanism,BAM)和 RTS/CTS机制,同时 由于采用了退避规程,DCF实现了信道的良好利用率和数据可靠的传输。
,802.11协议簇规定了两种不同的 MAC 层访问机制,一种是分布式协调功能 (DistributedCoordinationFunction,DCF),用来传输异步数据,同时也是支持 PCF机制的基础。DCF 机制可以应用于所有的站点,无论其拓扑结构是基本网络配置还是IBSS;另一种访问机制称为点协调功 能(PointCoordinationFunction,PCF),是可选的,它只可用于基本网络配置 的 拓 扑 结 构。PCF 的 工 作 原 理 主 要 为 轮 询 机 制,即 由 一 个 点 协 调 器 (PointCoordinator,PC)来制令牌的循环,两 种工作模式于要发送帧的STA而言,当该STA通过物理或虚拟载波机 制发现媒质忙时,或STA被指出发送没有成功时,STA将调用退 避算法。退避算法过程如图4-14所示 。
图4-14退避算法过程
* 4 集中式协调功能(PCF)
PCF通过集中协调器(PC)控制下的轮询和应答机制提供无竞争的帧传输。 (1)PCF基本访问; (2)无竞争期间的网络分配矢量操作; (3)PCF站点的帧发送过程。 图4-15为 PCF工作模式下 PC 和 STA 间帧传输的例子。 (4)无竞争轮询列表
图4-9 扩展服务集网络
2 IEEE 802.1l 协议MAC层的工作模式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 CSMA(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是从 ALOHA 演变出的一种改进协议, 又称为载波侦听多点访问协议。当信道中有帧存在时,称信道是忙碌的,否则称为空闲的。每站发送前先 检测信道状态,是否发送数据根据信道状态来决定。例如,当信道忙碌时,不急于发送而是先退避一段时间 再发送,这样可以减少发送的盲目性,CSMA 协议就是根据上述思想实现的。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技术与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技术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是一种由若干个无线传感器节点构成的网络。
每个传感器节点都具有感知、处理和通信功能,能够通过无线信号进行数据的传输和交流。
WSN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其在环境监测、智能家居、农业、工业控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WSN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WSN技术的核心是无线传感器节点,它是由微处理器、传感器、无线通信模块和能量供应装置等组成。
传感器节点可以感知周围环境的不同参数,例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
节点之间通过无线通信进行数据的传输,形成一个自组织的网络结构。
WSN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无线通信:WSN采用无线通信方式,节点之间可以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不受布线限制,能够灵活部署在不同的环境中。
2. 自组织性:WSN的节点具有自组织能力,可以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和节点的状态进行自动组网,形成一个动态的网络结构。
3. 分布式处理:WSN中的每个节点都具有数据处理和存储的能力,可以进行分布式的数据处理,实现网络的协同工作。
4. 能量有限:WSN中的节点能量有限,需要通过能量管理或是能量收集技术来延长节点的寿命。
二、WSN的应用领域与案例分析1. 环境监测:WSN可以用于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采集。
例如,在自然灾害预警系统中,通过部署大量的传感器节点,可以实时监测地震、洪水等灾害情况,为应急救援提供及时的信息。
2. 智能家居:WSN可以实现智能家居的自动化控制。
通过部署传感器节点,可以实时感知室内温度、湿度等信息,并进行智能控制,实现温度调节、灯光控制等功能。
3. 农业领域:WSN可以用于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
通过在农田、温室等地部署传感器节点,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等参数,并为农民提供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和病虫害预警等信息。
4. 工业控制:WSN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无线通信与WSN

目录1无线通信 (4)1.1无线通信技术原理 (4)1.1.1无线通信传输 (5)1.1.2无线通信网络 (5)1.2无线通信的起源 (6)1.3无线电波 (8)1.3.1概述 (8)1.3.2原理 (8)1.3.3波长 (8)1.3.4应用 (10)1.4无线通信系统 (11)1.4.1分类 (11)1.4.2按应用分类几个典型的无线通信系统 (12)1.4.3速率与覆盖范围的关系 (15)1.4.4宽带接入技术比较 (16)2 Zigbee (16)2.1概述 (16)2.2发展历程 (17)2.3Zigbee联盟 (18)2.4 Zigbee是IEEE 802.15.4的扩展 (19)2.5 ZigBee和简单无线通讯之间最大区别 (20)2.6ZigBee技术优点 (20)2.6.1低功耗 (20)2.6.2低成本 (20)2.6.3低速率 (20)2.6.4近距离 (21)2.6.5短时延 (21)2.6.6高容量 (21)2.6.7高安全 (21)2.6.8免执照频段 (21)3 WSN (22)3.1概述 (22)3.2历史以及发展现状 (23)3.2.1国外: (23)3.2.2国内 (23)3.3 WSN的体系结构 (23)3.4特征 (25)3.4.1与无线网络的区别 (25)3.4.2节点的限制 (25)3.4.3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25)3.5应用 (26)3.5.1军事上的应用 (26)3.5.2环境观测和预报系统 (26)3.5.3医疗护理 (26)3.5.4智能家居 (27)3.5.5建筑物状态监控 (28)3.5.6完成空间探索 (28)3.6协议 (29)3.6.1MAC协议 (29)3.6.2MD协议 (29)3.6.3路由协议 (30)3.7关键技术 (31)3.8未来发展机遇展望 (31)无线通信与WSN1无线通信1.1无线通信技术原理无线通信的传输媒介是无线电波,其频率要求在300GHz以下(各种射频规范中常见的有三种定义3KHz~ 300GHz , 9KHz~ 300GHz , 10KHz~ 300GHz )。
第01章、WSN概述

身份、位置、图像、状态感知
身份感知
局域网络 无线网络 WiFi、WIMAC
移动、3G网络
阅读器
阅读器
阅读器
阅读器
定位标签
金属标签
车辆标签
智能标签
定位标签
位置感知
GPS定位网络
RFID定位网络
WSN定位网络
车载定位
区域定位
精确定位
图像感图像感知
网络
移动视频
IP网络
突发事件监测
射质量的影响也很大。考虑诸多因素,通常取n为3,即通信能耗与距离的三
次方成正比。 随着通信距离的增加,能耗将急剧增加。因此,在满足通信连通度的前提下应
尽量减少单跳通信距离。一般而言,传感器节点的无线通信半径在100m以内
比较合适。 传感器节点的无线通信带宽有限,通常仅有几百kbps的速率。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征
1. 计算设备的演化历史
巨型机
小型机 工作站
PC
PDA
WSN 节点等
生物芯片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历史
2.无线传感器网络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统的传感器系统
特征:传感器节点只产生探测数据流,没有计算能力,节点之间 只能进行简单的点对点通信,一般采用分级处理结构。
第二阶段:传感器网络结点集成化
特征:采用现代微型化的传感器节点,节点同时具备感知、计算 和通信能力。
对单个节点传感器的精度要求;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征
•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2.自组织网络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所有节点的地位是平等的,没有预先指 定的中心,各节点通过分布式算法相互协调,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 节点能自动组织成一个测量网络。
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和数据处理

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和数据处理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一种由大量分布在空间中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农业、物流、智能交通等领域。
要想充分发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作用,掌握组网和数据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和数据处理的步骤和技术。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步骤:1. 确定网络拓扑结构: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和场景特点,确定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拓扑结构,如星型、网状、树状等。
其中,星型结构适用于中心控制的应用,网状结构适用于分散式控制的应用,而树状结构适用于级联传输的应用。
2. 节点选择与部署: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节点,并合理地部署在监测区域内。
节点的部署需要考虑到节点之间的通信距离、覆盖范围、电源供应等因素,以保证整个网络的覆盖效果和可靠性。
3. 网络连接与设置:通过适当的网络连接方式(如无线、有线等),将传感器节点连接到网络主节点或网关节点上。
在网络设置方面,需要为传感器节点分配合适的网络地址,并配置节点之间的通信协议,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4. 网络通信协议的选择与配置: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和拓扑结构,选择适用的网络通信协议,如IEEE 802.15.4、ZigBee等。
然后,根据协议的要求进行节点的配置,包括节点的数据传输速率、射频功率、射频通道等参数的设置。
5. 网络性能测试与调优:在完成网络搭建后,需要进行性能测试与调优,包括信号强度测试、传输距离测试、网络拓扑可靠性测试等。
通过测试结果,及时调整节点的位置、参数设置等,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处理步骤:1. 传感器数据采集: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传感器节点实时采集环境中的各种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传感器节点将采集到的数据转化为数字信号,并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处理节点。
2. 数据预处理:在接收到传感器数据后,首先进行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去噪、数据插补、数据滤波等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SN通信与组网技术
学习目标
◆掌握WSN协议结构 ◆了解传感器网络物理层的设计 ◆了解数据链路层协议 ◆了解网络层协议 ◆了解传输层协议 ◆了解MAC协议 ◆了解路由协议
4.1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结构
4.1.1传统网络协议OSI参考模型
如图4-1所示开放式系统互联网络参考模型( OSI )共有7个层次,从底向上依次 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除物 理层和应用层外,其余每层都和相邻上下两层进行通信。
如图3-3所示。MAC层和物理层协议采用的是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 (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制定 的IEEE 802.15.4协议。
1. 网络通信协议
IEEE 802.15.4是针对低速无线个域网(Low-Rate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LR-WPAN)制定的标准。
2. 网络管理平台
(6)网络管理。 网络管理是对传感器网络上的设备和传输系统进行 有效监视、控制、诊断和测试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它要求协议 各层嵌入各种信息接口,并定时收集协议运行状态和流量信息, 协调控制网络中各个协议组件的运行。
3. 应用支撑平台
应用支撑平台建立在网络通信协议和网络管理技术的基础之上, 包括一系列基于监测任务的应用层软件,通过应用服务接口和网 络管理接口来为终端用户提供各种具体应用的支持。
(2)数据链路层。 传感器网络的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成帧、帧检 测、介质访问和差错控制。介质访问协议保证可靠的点对点和点 对多点通信,差错控制保证源结点发出的信息可以完整无误地到 达目标结点。
1. 网络通信协议
(3)网络层。 传感器网络的网络层负责路由发现和维护,通常大多数结点 无法直接与网络通信,需要通过中间结点以多跳路由的方式将数据传送 至汇聚结点。
据的通路; (2)传输数据; (3)其他管理工作。物理层还负责其他一些管理工作,如信道状态评估
、能量检测等。
4.2.2 通信信道分配
1.介质选择和频率分配 无线通信的介质包括电磁波和声波。电磁波是主要的无线通信介质,而声波一般
仅用于水下无线通信。 按照波长进行分类,电磁波可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毫米波以及光波等
该标准把低能量消耗、低速率传输、低成本作为重点目标,旨在为个人 或家庭范围内不同设备之间低速互连提供统一标准。
IEEE 802.15.4的网络特征与无线传感器网络存在很多相似之处,所以许 多研究机构把它作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线通信平台。
1. 网络通信协议
(1)物理层。 传感器网络的物理层负责信号的调制和数据的收发 ,所采用的传输介质主要有无线电、红外线、光波等。
随着基带信号幅度的变化而变化,使之适用于网络信道通信的已调信号或频 带信号。 解调则是将基带信号从载波中提取出来以便接受处理和理解的过程。
(4)传输层。 传感器网络的传输层负责数据流的传输控制,主要通过汇聚 结点采集传感器网络内的数据,并使用卫星、移动通信网络、因特网或 者其他的链路与外部网络通信,是保证通信服务质量的重要部分。
2. 网络管理平台
网络管理平台主要是对传感器结点自身的管理和用户对传感器网络的管 理,包括拓扑控制、服务质量管理、能量管理、安全管理、移动管理、 网络管理等。
4.1.2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的分层结构
从无线联网的角度来看,传感器网络结点的体系由分层的网络通信协议、 网络管理平台和应用支撑平台三个部分组成(如图4-2所示)。
1. 网络通信协议
类似于传统Internet网络中的TCP/IP协议体系,它由物理层、数据链路 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组成(如图3-2所示);
(2)服务质量管理。 服务质量管埋在各协议层设计队列管理、优先级机制 或者带宽预留等机制,并对特定应用的数据给予特别处理。它是网络与 用户之间以及网络上互相通信的用户之间关于信息传输与共享的质量约 定。为了满足用户的要求,传感器网络必须能够为用户提供足够的资源 ,以用户可接受的性能指标工作。
(3)能量管理。 在传感器网络中电源能量是各个结点最宝贵的资源。为了 使传感器网络的使用时间尽可能长,需要合理、有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控制结点对能量 的使用。每个协议层次中都要增加能量控制代码,并提供给操作系统进 行能量分配决策。
。 2.通信信道分配 通信信道是数据传输的通路,在计算机网络中信道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 物理信道按传输数据类型的不同分为数字信道和模拟信道,还可根据传输介质的
不同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4.2.3调制解调方式
调制与解调技术是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调制是指将来自于信源的基带信号通过改变高频载波的幅度、相位或频率,
4.2物理层
4.2.1物理层的概述
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现有无线网络中的物理设备和传输介质的种类非常多, 而通信手段也有许多不同的方式。物理层的作用正是要 尽可能地屏蔽掉这些差异。
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如下: (1)为数据终端设备(Data Terminal Equipment,DTE)提供传送数
2. 网络管理平台
(4)安全管理。 由于结点随机部署、网络拓扑的动态性和无线信道的不稳 定,传统的安全机制无法在传感器网络中适用,因而需要设计新型的传 感器网络安全机制,采用诸如扩频通信、接入认证/鉴权、数字水印和数 据加密等技术。
(5)移动管理。 在某些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环境中,结点可以移动,移动管 理用来监测和控制结点的移动,维护到汇聚结点的路由,还可以使传感 器结点跟踪它的邻居。
(1)拓扑控制。 一些传感器结点为了节约能量会在某些时刻进入休眠状态 ,这导致网络的拓扑结构不断变化,而需要通过拓扑控制技术管理各结 点状态的转换,使网络保持畅通,数据能够有效传输。拓扑控制利用链 路层、路由层完成拓扑生成,反过来又为它们提供基础信息支持,优化 MAC协议和路由协议,降低能耗。
2. 网络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