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响应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改善效果研究

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改善效果研究

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改善效果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许多城市开始着重加强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

本文将从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改善效果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探讨。

首先,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效果是显著的。

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包括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环境监测设施等。

这些设施的建设和运行能够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生活垃圾的产生,对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水质等环境指标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经过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得到了有效去除,使得城市水资源得到很大程度的保护和利用。

同时,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也能有效减少垃圾在城市中的堆放和焚烧,降低了有害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其次,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改善也有着宏观的效果。

城市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仅是治理过程中的一环,其本身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能够为城市提供更优质的生态环境。

例如,通过建设城市绿地和生态公园,不仅能够增加城市的绿化率,改善空气质量,还能提供更多的休闲场所和生态景观,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透过开展生态保护项目,保护和恢复了城市的生态系统,促进了城市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能够为城市带来可持续的发展,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另外,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改善效果的关系也需要从社会和经济层面进行研究和评估。

一方面,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例如,建设和运行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中心等设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从而刺激了就业增长。

另一方面,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也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吸引投资和人才流动。

城市的环境质量是评估一个城市宜居程度的重要指标,当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时,会吸引更多的人们来到城市居住和投资,进而推动城市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水资源约束下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与城市化的响应关系研究——以张掖市为例

水资源约束下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与城市化的响应关系研究——以张掖市为例

水资源约束下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与城市化的响应关系研究——以张掖市为例唐志强;曹瑾;党婕【期刊名称】《干旱区地理》【年(卷),期】2014()3【摘要】我国西北干旱区属生态脆弱敏感地区,自然环境的演化有其相对独特的客观运行规律,而城市化对此类区域生态环境的扰动、影响范围、以及生态环境的响应机理、程度等,是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必须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在对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综述的基础上,以西北干旱区黑河流域张掖市绿洲区为案例,重点探讨黑河流域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中水资源对城市化格局和过程的响应关系,揭示干旱区城市化过程与区域水资源配置的内在反馈机制,并对区域城市化发展与水资源利用变化的响应关系进行量化研究。

结果表明:在干旱区,水资源压力随城市化的推进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城市化的发展往往是以水资源压力为代价的,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与水资源的关系不断得以磨合,最终将朝着协调共生的方向发展。

【总页数】12页(P520-531)【关键词】城市化;生态环境;水资源约束;交互胁迫;西北干旱区【作者】唐志强;曹瑾;党婕【作者单位】河西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0【相关文献】1.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响应研究--以新疆白杨河流域为例 [J], 孟江丽2.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约束城市化进程的定量辨识——以甘肃省武威、张掖市为例[J], 鲍超;方创琳3.水资源约束下的内陆河流域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以黑河流域张掖市为例 [J], 王录仓;张云峰4.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约束下城市化过程及生态效应研究的理论探讨 [J], 方创琳;黄金川;步伟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化进程对环境的影响与应对

城市化进程对环境的影响与应对

城市化进程对环境的影响与应对一、引言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城市化进程对环境造成了重要影响。

因此,对城市化进程对环境的影响与应对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化的影响方面和应对措施方面进行探讨。

二、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1. 生态环境破坏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大量土地开发和建设,导致了生态环境破坏。

原本的湿地、草地、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植被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土壤侵蚀和生态失衡。

2. 水资源危机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增加导致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

大量用水引起水资源短缺,甚至出现水危机。

此外,城市化过程中工业和农业活动也导致了水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危机。

3. 大气污染问题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排放的废气导致空气质量恶化,产生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

这不仅会影响居民的健康,还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4. 垃圾处理难题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大量垃圾需要得到有效处理。

然而,由于城市管理和垃圾处理体系的不完善,垃圾的数量持续增加,对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如污染土壤和水源。

三、城市化对环境应对的措施1. 加强城市规划严格控制城市用地规模,合理划定不同功能区。

推动城市建设朝着生态友好型、循环经济型的方向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加强绿地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

2. 水资源管理与治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水污染监测和治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水污染源的排放。

推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如雨水利用和水回收利用。

3. 大气污染治理加强空气污染防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减少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强能源消耗监管。

加强大气污染监测和预警,提高环境监管的有效性。

4. 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建设垃圾处理系统,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工作。

加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垃圾处理能力。

发展生物能源利用技术,将垃圾转化为能源资源。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应对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应对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应对引言城市化是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已成为人口和经济的集中地。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许多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许多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污染和资源浪费也进一步加剧。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对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1.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

首先,城市化导致大量的土地消失和破坏,原本的农田和森林被城市建设所取代,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城市化过程中的工业化和交通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包括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对空气、水源和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此外,城市化还导致了能源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如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能源的高耗费。

2. 挑战一:生态系统破坏与生物多样性丧失城市化过程中,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城市建设破坏了许多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湿地、森林和草原等。

这些生态系统是许多物种的栖息地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它们的破坏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并进一步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城市化过程中的森林砍伐导致了栖息地的减少和物种的灭绝,这对生态平衡和生物链的稳定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2.1 治理措施: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首先,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并严格控制城市扩张的范围,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

其次,加强对破坏性行为的监管和处罚,鼓励人们保护环境。

此外,可以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如森林植树造林和湿地恢复等,以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和抵抗能力。

2.2 案例:西湖保护与生态修复西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和水资源供应区。

然而,由于城市化的压力,西湖面临着环境破坏和水污染的问题。

为了保护和修复西湖的生态环境,杭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限制了西湖周边的建设项目,减少了对湖泊的破坏。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S ONG Ja in—b o .W U C u h n—y u o
( .B s e col R tnU i rt o hn , eig10 7 , i ; 1 ui s Sho, e i n e i ns a v sy fC i B in 0 8 2 C n a j h a
种发 展 类 型 的城 市进 行 了分 析 , 最后 对评 价 结 果 进 行 了总 结 。 关键 词 : 江 三 角 洲 ; 市群 ; 市化 ; 态 环境 ; 调 发展 长 城 城 生 协
中 图分 类 号 : 14 5 F2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2— 7 3 2 1 )2— 08—1 10 9 5 (0 0 0 0 7 0
2 .Maa e et col D l n ng m n ho, ai S a

o e nl y D l n 0 4 C ia f Tc o g , ai l6 2 , h ) h o agomea in i n i s r t Ur a g l rto s a mpo n o m fu b n r go ld v lpme t uta s e in le o m i we  ̄a tf r o r a e ina e eo n ,b lo a r go a c no c po r c n e tae n s a e,h e e fu b nia in wih n t b n a go r to sa mp ra tme s r m e to h r a o c n rt d i p c t e lv lo r a z to t i heur a g lme ain i n i o t n a u e n ft e u b n de e o v lpme tsa dads Onl a te in t n r a i h e e fur a iai n, tne l c h c lgc le io me 。 n t n r . y p y atnt o ic e sngt e lv lo b n z to bu ge tte e oo ia nvr n n o tlp o e to l a he d v lpme to r a g l me ains n u t ia e, te eo e,e ucn he la i g rl f a r tc in wilm ke t e eo n fu b n a go r t u s san bl o h r fr r d i g t e d n o e o t e u b n a go r to n r go a v lpme t I r rt k r n a go ea in v lp he lh n o tn u — h r a g lme a in i e in lde e o n 。 n ode o ma e u ba g lm r to sde e o a ty a d c n iuo s l y,wea lz hec o d n td de eo nay e t o r i ae v lpme to b n z to n c lgc le v rnme ti r n a go rto n d p h. n fur a iai n a d e oo ia n io n n u ba g l me ain i e t F rty。we b id t e e auain ide y t m 0 he d v lp n e e fu ba z to nd e oo ia n ion n ,a d isl u l h v l to n x s se frt e eo me tlv lo r nia in a c lgc le v r me t n

城市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城市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城市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活方式的普及,人们对城市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日益关注。

城市化对环境和社会产生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效应。

本文将就城市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

一、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资源消耗的增加城市化带来了大规模建设和人口迁移,对土地、水资源和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导致这些资源的消耗程度加大。

城市化过程中,不断开垦土地用于建设、工业生产和农业发展,导致农田面积减少,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大量人口迁入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急速增长,给城市供水和水处理系统带来压力。

与此同时,成千上万的建筑和交通设施需要大量能源来维持运转,导致能源消耗量增加。

资源消耗的增加对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2. 环境污染的加剧城市化过程中,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垃圾使空气、水体和土壤受到污染,进而威胁到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汽车尾气排放导致空气污染加剧,工业废水的排放和生活垃圾的处理不当导致水体污染严重。

这些环境污染现象对城市居民的健康和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3.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城市化的过程中,大量的自然栖息地被破坏,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城市中的建筑和道路取代了原有的植被,野生动物失去了栖息地,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下降。

这不仅对生物系统造成了长期的影响,也威胁到了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依存关系。

二、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就业机会的增加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产业发展和商业机会的增加,为农民工和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农民工可以到城市从事工业、建筑、服务业等职业,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城市也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前往,拓宽了他们的就业选择。

2. 社会服务的提升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社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逐渐完善。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模式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模式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模式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显著。

城市化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污染与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探索适合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首先,城市化导致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

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农田、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大面积破坏。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实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城市空间,保护农田和森林等重要生态系统,同时推动土地的多功能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其次,城市化使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水泥、钢筋所覆盖,使原有的湿地、河流等水系遭受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弱。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在城市化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生态建设,恢复和保护湿地、河流等水系,增加城市内的绿地和森林覆盖率,建立健全的生态保护区网络,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更新。

第三,城市化加剧了环境污染。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等排放物污染了水体、大气和土壤,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威胁。

为了应对环境污染,我们应该加强城市环境管理,推动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加强工业废物处理与治理,加强环境监测与数据管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最后,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城市的建设和扩张使许多动植物失去了生存的栖息地,导致许多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应该重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城市内的重要生物栖息地,建立城市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培育城市内的绿化带和生物保护区,提高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

为了实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探索适合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首先,要坚持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通过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措施,降低城市能源和资源消耗。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不断扩张,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也愈发显著。

本文将从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垃圾处理、能源消耗、生态破坏、交通拥堵、噪音污染、城市热岛效应、土地利用和环境意识等方面,展开对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的探讨。

一、空气污染随着工业化和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空气中的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空气质量日趋恶化,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应对空气污染的措施包括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广清洁能源,节能减排,提高环保意识等。

二、水资源短缺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

应对水资源短缺的措施包括加大水资源开发和管理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广雨水收集利用等。

三、垃圾处理随着城市垃圾产量的增加,垃圾处理问题逐渐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

应对垃圾处理问题的措施包括推广垃圾分类,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倡垃圾资源化利用等。

四、能源消耗城市化带来了人口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导致能源消耗问题越来越突出。

应对能源消耗问题的措施包括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节能技术等。

五、生态破坏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开发、建筑施工等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破碎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应对生态破坏的措施包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行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生态修复和复育等。

六、交通拥堵城市化导致交通量增加,道路供给不足,导致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应对交通拥堵的措施包括优化交通规划和设计,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支持和投入,引导绿色出行等。

七、噪音污染城市化带来了交通、工厂、居住等活动增加,噪音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应对噪音污染的措施包括加强对噪音源的管理和控制,提高建筑、交通等设施的噪音防护措施,提倡文明礼貌的生活方式等。

八、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化导致城市表面的建筑和人工硬化面积增加,地表温度升高,形成城市热岛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 与生态环境响应研 究综述
张 理 茜 L,蔡建 明 ,王 妍
I .中国科学 院地 理科 学与资 源研 究所 ,北京 10 0 ;2 0 11 .中国科学 院研 究生 院 ,北 京 100 011
摘要 : 城市化是学者们一直比较关注 的重点问题 , 他们从不 同视角对城市化及其过程进行 了大量而富有创新的研究 , 并取得 了丰硕的成果 。伴随着城 市化进程 的加快 , 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 , 人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响应 关系是城 市地理新 的关注 点。 文章分别就 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 、 城市生态环境 、 城市化 与生态环境响应的研究进行 了综述 , 认为 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 、 城市生态环境 的研究起步早 ,成果多 ,近年来研究范 围 日益拓展 ,研究程度 日益加深 ,并加强了新技 术新方法 的应用 。国内
化 ,出现 了大规模 的城 市化 。学者们 开始 探讨 在城
市化 的发 展历 程 中 ,最佳 的城 市形 态应该是什 么样
的。关 于城 市形 态 的理 论 ,可 以概 括为 分散 主义 和 集 中 主义两大 派 系 ,这 两大派 系 的争论 对 以后的城 市 化进程 产生 了巨大的影 响 。
城 市化是 学者们 一直 比较关 注 的重点 问题 ,伴 随着城 市 的发 展 ,城 市的规 模不 断扩大 ,城市 人 口 不断增 加 ,国 内外 学者 从不 同视 角对城市 化进 行 了 大量 的研究 ,取 得 了丰硕 成果 。随着城 市化水 平 的 不断 提高 ,城市 化对生 态环 境 的影响程 度也 在大大 地增 强 ,学者们 对生态 环境 问题 的研究 也进 一步 深
生 态 环境 学 报 2 1, 9 1:4 —5 0 0 l()2 42 2
E o o ' n n io me tl ce c s c l k a d E v r n n a in e v S
ht:w .ec. r t / wwj sio p/ e cn
E. al e i r i e c .o m i d t  ̄ e s i m : o c
学者对城市化 的研究集 中于城市化道路选择 问题 的探讨 、 城市化水平测度以及城市化 的动力机制三个方面。对城 市生态环境
的研究多集中于社会一经济一 自然复合生态 系统及生态城市的研究 。 对于城市 化与生态环境响应关系的研究则多见于生态学
家 、经济学家及地理学家的成 果中 , 主要集中在单 方面的城 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 而对于生态环境是怎样 反过来影 响
城市分散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霍华德。 霍华德 人。城市化是一把双刃剑 ,它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社 在他的著作 《 明日 , 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 会 、经 济 的发 展 ,提 高 了人们 的生 活水 平 ,而另一 中 , 针对 当时城市发展 面临的贫 困 、 拥挤 和环境恶 化 提 田园城 市” 的构 想 ,即建设 一种 方 面 ,由于 城市人 口 、建 筑 、工业 的过分 集 中 ,又 等 问题 , 出了建设“ 带来 诸如环 境污 染 、生 态恶化 、交通 拥堵 、住宅 短 兼有 城市和 乡村优 点的理想城市 。 田园城市 实质上是 缺 、城市 失业率 升高 等很 多问题 。 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 兼有城市与乡村的优点, 使城 城市 化与生 态环 境之 间 的响 应机理 ,是人地 关 市 生 活和 乡村生 活像磁 铁一样 相互 吸引 。霍华 德主 系地域 系统研究 的热 点 问题 ,也是 面 向可 持续 发展 张 ,任何 城市达到一定规 模时 ,就应该停止增 长 , 其 的人文过程与自然过程综合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过量 的人 口产业发展 由附近 的另一 座城市来接纳 , 实 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 城市规划思想起 了 14 年后 , 99 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 作为一 现城 乡结合 。 种社 会 经 济 和 空 间现 象 的城 市 化 也 开 始 了新 的进 重要的启蒙作用, 对后来出现的一些有机疏散论 、 卫 星城镇理论 等都有一定 的影 响。 程。在经历了城市化的起伏波动期后 ,我国目前正 城 市集 中发 展理 论 的代 表 人 物 是法 国 的勒 ・ 柯 处于城 市化快 速增 长时期 ,城市 如何 发展 ,是摆在 城市 决策者 面前 的一个重 要 问题 。我 国城市 地理 学 布西 埃 。他反 对城市 分散 发展建 设 理论 ,主张用 全 的迫切任 务 ,就是 从我 国国情 出发 ,解 决社 会经 济 新 的现 代化 的技术 力量来 改造 和规 划城 市 。柯布 西 建设 中不 断 出现 的矛 盾和 问题 ,为领 导部 门决策 提 埃希望通过改造大城市内部本身 , 使这些城市能适 供依据 ,以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 。 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他认为传统的城市由于规 模化增长和市中心拥挤程度的增加 ,出现 了功能退 1 对 城市 化 的研 究 化 ,而市中心地区对各种经济行业又具有巨大的集 11 国外 学者对 城市 化的研 究 . 工业 革命开 始后 ,农 村 人 口大 量涌入 城市 ,城 聚作用 ,只有通过技术改造来完善城市功能。如大 城 市 中普遍 的交 通拥挤 问题 ,他 认 为可 以提高建 设 市社 会 、经济结 构 日益复 杂 ,城市 环境 日益 恶化 , 进一步引发了社会经济和城市空间结构 的巨大变 密度来 解决 。
城市化进程的研究则 比较少见。 另外 , 学者们的研 究以微 观单个影响 因子的研究居多 , 从宏观综合角度 出发进行 的研究较少。
这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点 问题 。
关键 词 :城 市 化 ;生态 环 境 ;关 系
中图分类号 :X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9 6( 0 0) 1 240 6 45 0 2 1 O — 4 .9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