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意大利歌剧罗西尼
简述意大利歌剧与罗西尼

简述意大利歌剧与罗西尼刘宇琨【摘要】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Ciozchino?Antonio?Rossini,1792~1868)是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他一生中的三十八部大小歌剧里以创作喜歌剧而名垂青史,其中《塞维利亚的理发师》(IL?Barbieredi?Siviglia)是罗西尼作品中最为经典的喜歌剧佳作,也是十九世纪意大利喜剧的最高成就.【期刊名称】《黄河之声》【年(卷),期】2016(000)013【总页数】1页(P88)【关键词】罗西尼;塞维利亚;理发师;喜歌剧【作者】刘宇琨【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 116029【正文语种】中文意大利歌剧产生于十六——十七世纪之交,诞生于佛罗伦萨,成长于威尼斯,成熟于那不勒斯。
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启发,在佛罗伦萨聚集了一批学者、诗人、音乐家等知识分子,并由巴尔第公爵领导。
这些人文主义者钻研希腊神话悲剧,力图恢复古希腊的单音音乐,认为单旋律音乐比复调音乐更有魅力,更能传达戏剧情感,因而歌剧的出现预示着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的转变。
18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已明显分为正歌剧(opera seria)和喜歌剧(opera buffa),面临正歌剧的表演形式日趋板滞,题材多是神话或历史,主角是君王或英雄,内容空洞、表现夸张的风格使人们感到厌倦。
正当正歌剧处于下滑停滞的阶段,出现了带有喜剧因素的喜歌剧,喜歌剧的出现一反正歌剧的“矫揉造作”,它追求的是“自然”的艺术,题材转变为大众熟知的现实生活场景,音乐通俗化、民族化的特点让人们所喜爱和接受。
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Ciozchino Antonio Rossini,1792~1868)出生于意大利贝扎罗城,1868年在法国巴黎病逝。
他成长在音乐气息浓郁的家庭氛围,幼年开始学习唱歌、作曲、演奏大提琴与法国号,并且系统地学习和声与对位法,1806年进入博洛尼亚音乐专科学校深造,第二年写了第一部歌剧《德梅特里奥与波利比奥》,1810年罗西尼开始创作歌剧,他受威尼斯歌剧院的邀请创作了喜歌剧《结婚证书》,这是他为威尼斯歌剧院创做的9部歌剧的第一部。
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选段《快给大忙人让路》音乐分析

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选段《快给大忙人让路》音乐分析作者:许恒阳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2期摘要: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是意大利音乐家罗西尼于1816年为罗马狂欢节而写的。
其中唱段《快给大忙人让路》则成为男中音的经典唱段。
作曲家用优美的旋律,生动的刻画了人物的形象,把感情投向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物,用音乐刻画人物的心理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贫苦人民和底层人物的同情,以及对腐朽社会等级制度中人与人虚伪情感的控诉和鞭挞讽刺。
关键词:罗西尼;形象;唱段;作品理解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6-0112-02对于每个声乐爱好者来说,《塞尔维亚理发师》这部歌剧是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快给大忙人让路》更是每个男中音歌唱能力的诠释。
本文分析这首咏叹调的剧情、音乐特征、感情及歌唱时技巧处理。
一、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及作者简介(一)作者简介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是由意大利音乐家罗西尼(GioacchinoRossini),于 1816 年应罗马阿根蒂那剧院,为罗马狂欢节而写的。
GioacchinoRossini罗西尼,(1792~1868)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三杰之一。
生于意大利贝萨洛。
十岁在蒂塞学和声,后在波伦亚音乐学院获马太学对位。
受作为歌剧演员的母亲影响,十四岁起习作歌剧。
十年后所作《塞维尔的理发帅》,集意大利喜剧的精华,语言生动、形式自由、充满幻想的意大利喜歌剧代表作。
他的创作继承了意大利注重旋律及美声唱法的传统,音乐充满炫技的装饰和幽默、喜悦的精神,且吸收了同时代作曲家贝多芬的手法,使用管弦乐来取代和丰富原来仅作音高提示的古钢琴伴奏。
在近四十部歌剧中影响较大的还有《灰姑娘》、《偷东西的喜鹊》及正歌剧《奥赛罗》、《摩西》等。
(二)作者创作背景罗西尼的生活和主要创作活动处在欧洲封建复辟的年代,同时也是意大利民族运动兴起的时期。
这样的社会历史环境给罗西尼的生活和创作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意大利三大歌剧作曲家

后人评价
罗西尼以创作喜歌剧而名垂青史,其喜歌剧既有反映贫民
生活的内容,又有对贵族浮华百态的描绘,内容生动、明快,
人物的刻划个性鲜明,戏剧情节十分紧凑,还有完全恰到好处
的管弦乐配器,始终保持着艺术的青春。而他正歌剧的音乐却
是宏伟而壮丽的,他的《奥赛罗》虽略逊于威尔第的同名杰作,
但仍有欣赏的价值。晚年写的两首宗教乐曲都是光辉之作,其
目录
1、生平简介 2、创作特点 3、社会贡献 4、后人评价 5、主要作品及介绍
生平简介
朱塞佩·威尔第意大利歌剧作曲家。生于意大 利北部布塞托附近的一个小酒馆经营者家庭, 13岁开始学音乐。18岁考米兰音乐院失败后 留在米兰向斯卡拉歌剧院的音乐家学习。威 尔第共写了28部歌剧,7首合唱作品,凭着其 杰出的才华和勤奋的写作逐渐在歌剧乐坛奠 定了无人可与之匹敌的地位。威尔第的歌剧 创作活动,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 40年代前后,成名期。第二时期,50年代, 创作的高峰时期,写了《弄臣》(1851)、 《游吟诗人》(1853)、《茶花女》(1853)、 《假面舞会》(1859)等七部歌剧,奠定了 歌剧大师的地位。第三时期,60年代至威尔 第去世。
社会贡献
生活描写的生动性,人物性格刻画的鲜明性,戏 剧情节发展的紧张性,旋律丰富,节奏敏捷,使罗西 尼的歌剧充满了活力。罗西尼的优秀创作使传统的意 大利正歌剧和喜歌剧重获新生。他在喜歌剧中掺入了 正歌剧的因素,又在正歌剧中加进喜歌剧的生活气息。 他的这些改革在当时令人耳目一新,对后世的歌剧创 作产生了影响。
目录
1、生平简介 2、创作特点 3、社会贡献 4、后人评价 5、主要作品及介绍
生平简介
罗西尼生于意大利的佩萨罗,
成长在一个音乐家庭里,自1806年起
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伦理思想及艺术表达

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伦理思想及艺术表达意大利歌剧自发轫之初,就有承载着意大利民众在社会危机爆发中追求荣誉感的道德传统。
19世纪,意大利歌剧再次历经了大歌剧、喜歌剧等艺术形式式微的危机,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重新走上舞台,以歌剧的伦理价值为创作理念,以富有生机的英雄性史诗事迹、爱国故事、追求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追求忠贞不二的爱情观等为主要题材,以具有男性气概的男高音歌唱家为主角,再次把意大利歌剧推向巅峰,迎来了“美声学派新时期”。
浪漫主义时期,道德责任始终贯穿于歌剧的创作、传播、表演等各个环节,它们用带有丰富戏剧情节的音乐把受到浪漫主义精神浸染的伦理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使这个充满变数、充满危机的世纪之交涌出了大量优秀的剧作人和经典作品。
威尔第亲临了意大利为了争取民族的解放,同奥地利的殖民统治英勇斗争的革命浪潮。
他的歌剧作品以反对异族压迫,追求公平、正义、自由等永恒价值为主要内容,把受压迫劳动人民在黑暗的殖民统治下所面临的道德两难的困境,作为其歌剧戏剧情节的基因,以充满爱国主义热忱的音乐鼓励人民起来斗争。
如《纳布科》、《欧那尼》、《伦巴第人》等作品鼓舞了意大利资产阶级的统一,为意大利民族独立运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普契尼则是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大师,他的创作集中在十九世纪末至欧战前,颠覆了欧洲歌剧的传统,采用各国民族民间音乐为主要创作素材,创造性的把“爱情”这一永恒主题搬上了歌剧舞台。
他的创作打破了欧洲音乐“先进论”这一狭隘的艺术观,使东方的音乐走向了世界,也使西方人发现艺术的多元存在真谛。
如《蝴蝶夫人》用日本民歌表现日本女子巧巧桑忠贞不二的爱情观,《晴朗的一天》成为世界歌剧舞台上的爱情绝唱,普契尼有感于西方异化社会混乱的价值观,其歌剧视听具佳的承载了艺术家对正确爱情观、家庭伦理的呼唤。
罗西尼的歌剧创作以社会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为脚本,以意大利民歌和民间舞蹈为音乐元素,对意大利各阶层的人物性格进行描画,真实反映社会各阶层的现实生活。
命运的咏叹调-歌剧《梦游女》浅析_无意识

命运的咏叹调-歌剧《梦游女》浅析_无意识歌剧,作为以音乐为中心要素,并辅以戏剧表演的综合性艺术;或以宏大的曲调、华美的舞台表现激昂慷慨的情感,或以明快的节奏、精炼的台词表达动人心弦的情绪,或以空灵的唱腔、跌宕的情节直扣观众的灵魂,让音乐的魅力与激情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局限,美轮美奂的故事场面历历在眼前。
几百年的歌剧历史,孕育了无数如耀眼星辰般的歌剧,仰望它们,它们述说着单独动人的故事,有些带着人类对神的敬畏呼唤生命的美好,有些带着对爱情的迷惘期盼幸福的恩赐,有些带着对命运的悲戚泣哭世间的无常,还有很多很多的人间写照。
今天我想来说一说的,是19世纪意大利的一部浪漫歌剧《梦游女》,它是19世纪初期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文森佐贝利尼(1801-1835),真正意义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作品。
收稿日期:2022-09-16贝利尼1801年11月3日出生于西西里的卡塔尼亚。
出身音乐世家的贝利尼,其才能很早被从事管风琴弹奏的父亲开掘,并在当地士绅的资助下被送到拿波里的音乐学院接受作曲训练。
在求学期间深受罗西尼音乐风格的影响开始学习歌剧创作。
从学生时代的第一部歌剧《阿代松与萨维那》到最后一部歌剧《清教徒》,都显示出其歌剧创作的卓越才华和丰富的感情。
我个人是贝利尼的崇拜者,他的音乐充满诗意,有着女性的敏感和细腻,是意大利美声学派歌剧最纯粹的艺术倡导者,这也是他对歌剧作出的重大奉献。
贝利尼的歌剧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浪漫主义色彩,尤其注意发挥声乐曲调的巨大表现作用,那些简洁动人的乐队插部,富于激情的大型合唱,变化多端的朗诵调以及许多戏剧性的场景描绘都很有个性,处理得颇为自然。
而贝利尼非常擅长写既像说话又有歌唱性的乐段,他曾经向朋友解释说,当他用激情之火朗诵出剧本中的语句时,旋律就自然而然产生了。
肖邦赞扬他的歌曲使人的声音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能使声音的自然韵味、内在魅力与技巧融会交合。
每次听他的歌剧作品或是艺术歌曲,都如同一次探索性的航行,仅仅是他那一段段涌动着伤感的优美的旋律,都令我感动的嵌入灵魂、泪流满面!每次都感觉是以新的视角,观察、发现不同的细节,而这次的聆听,最为吸引人的便是梦游女这一个特殊人物带给我的遐想。
罗西尼歌剧《赛米拉米德》经典咏叹调“美丽可爱的光”演唱探析

本首曲子的第一句歌词:“Bei raggio lusinghier,di 这句上又运用了好几个漂亮的加花装饰,其中意大利文
speme e di piacer”,也就“美丽可爱的光,来自欢乐 “sparì(痛苦)”、“dalmio(我的)”、“pensier(担心)”
和希望”,这句歌词一开始就是一个典型的花腔句型: 都作了加花装饰,“sparì”、“pensier”为两次,演唱
“lusinghier”为重点加花装饰的词,占用较多的音符, 绪基调为舒展、畅快的,心灵经过痛苦和折磨后突然得
唱时气息一定要流动起来,做到声音清晰、颗粒性强, 到了完全释放!所以这去做花腔句!第 9 小节 并且在很多音上做了足够的装饰加花,可以看成是这首
后面从第 57 小节到 61 小节的“在经过痛苦和折 磨以后,这一刻显得宁静可爱”这一句音色要略暗一 些,气息平稳,这一句是到声音的完全释放的一个过渡; 之后的“美好的刹那将爱情带来,它将欢乐也带来!” 这一句作曲家几乎将每一个词都作了装饰加花,其中 “momento”这一个词就由一个音开始加花装饰到两个小 节的长度,加花为规则的二度、三度模进下行加稍有变 化的音阶上行;演唱时中途不能换气,由于在这里花腔 演唱的时值较长,特别要注意气息的均匀分配,腔体的 持久保持,演唱者还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由于过长的模 进演唱,容易造成音准与节奏控制上的疲劳,致使节奏 的忽快忽慢和音准的游离,所以在这里演唱者一定要聆 听伴奏,这时钢琴的伴奏为典型的拍点型伴奏,它已将 一个小节均匀分配为 8 份,演唱者可以借助钢琴伴奏的 拍点和音高来控制自己演唱花腔句的节奏和音准。
“di”的起音气息要深,这个词也是容易产生阴影元音 曲子的炫技段。整段歌词只有一句“在温柔亲切沉思的
的一个词,即容易被中国的学生唱成“die”,“e”就是 刹那,爱情的心灵笑得愉快,啊,在经过痛苦和折磨以
2.3《我是城里的大忙人》

2.3《我是城里的大忙人》教学目标:复习欣赏《饮酒歌》,聆听《我是城里的大忙人》,比较两首歌曲不同的风格,感受、体验歌剧音乐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歌剧中常见的几种演唱形式——独唱、领唱与合唱,初步认识这些形式在歌剧中所发挥的作用,并认识了解威尔第和罗西尼的生平及贡献。
教学重点:本课以《我是城里的大忙人》为载体,通过戏剧元素、舞蹈元素、音乐元素、舞美元素四方面让学生走近音乐剧 ,体验音乐剧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积极主动的探究音乐剧中各种元素所起的作用。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 下面播放剧目《饮酒歌》,请同学们判断播放的片段是的特点,并猜猜哪个是音乐剧? (学生举手回答)当学生说出歌剧的答案时,教师马上提出:你能说出判断为音乐剧的理由吗?(学生回答问题)师:引出音乐剧的概念。
(在这个环节里,主要是想通过作品的片断欣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音乐剧的兴趣)二、欣赏音乐剧《我是城里的大忙人》(1)媒体播放音乐剧《我是城里的大忙人》片段,看完音乐剧片段之后,回答这些问题:作者是谁?初步了解作者。
(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共同欣赏《我是城里的大忙人》等图片。
)看完音乐剧片段之后,回答这些问题:《我是城里的大忙人》是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的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一首抒情曲。
这部歌剧隐含着剧中人费加罗对贵族阶层机智的讽刺和揭露,并折射出作者向往自由、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教师用书九年级上册 27 反抗压迫的民主要求。
进一步说,这首歌曲虽不是典型的歌剧咏叹调,但它却很好地表现了剧中人费加罗的思想感情,并将费加罗那种活泼开朗、幽默风趣的性格以及热情欢快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了解问意大利歌剧作曲家罗西尼的成就意大利歌剧作曲家罗西尼(Gioacchino Rossini, 1792-1868),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
西方音乐史部分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自由射手《自由射手》又称作《魔弹射手》是一部三部歌剧,是德国浪漫派歌剧的先驱。
这部歌剧由德国作曲家韦伯,始创于1819年,1821年在柏林皇家歌剧院首演成功,直至今日,它仍是在歌剧舞台上最受欢迎的剧目之一。
歌剧脚本是韦伯的朋友金特根据德国作家阿佩尔的故事集里关于恶毒猎人的古代民间传说改写而成。
剧本反映了善良与爱情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主题。
将奏鸣曲式与歌剧剧情结合起来,运用了“主导动机”的手法。
2 谈谈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舒伯特,早期浪漫主义潮流的代表,被誉为“艺术歌曲之王”。
与舒伯特同期的德奥作曲家,从事歌曲创作的有近百位,但众多内容贫乏技巧单一的歌曲已被历史冲刷掉了,只有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以其独特的魅力,穿过历史、流传至今。
舒伯特将艺术歌曲的潜能充分挖掘,使它成为极富表现力的完美形式。
他的600多首艺术歌曲中,所选用的诗词内容广泛,除了著名诗人的诗歌外,还有能激发他灵感的无名诗人的诗词。
他的歌曲形式通常可以分为三类:分节歌、通谱歌、变化分节歌。
(227)3 什么叫音乐瞬间?音乐瞬间,由舒伯特首创的一种钢琴小曲,后演变成一种钢琴曲体裁。
舒伯特的即兴曲音乐瞬间,强调的是无准备的、突然而至又瞬间即逝的灵感,每首的结构不同,比较简单自由,旋律如他的歌曲一般清新流畅、抒情迷人,间或显现的激情颇具感染力。
1 门德尔松的音乐风格?门德尔松的音乐以简洁的和声、结构均衡的曲式,以及流畅优美的旋律为特色,而题材则多采自童话故事或大自然的景色,摆脱了俗世的纷纷扰扰,也甚少涉及个人内心的挣扎或大时代的黑暗面。
在浪漫派作家中,门德尔松属于才华洋溢的类型。
他的情感丰沛,但没有艺术家热情奔放或反叛极端的性格。
相反,他具有宽和开朗的性情、睿智高深的内涵,以及举手投足间流露的绅士风范,都使他受到英国民众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