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第二课时)
《拿来主义》第2课时

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 因果论证 比喻论证 事例论证
写作特色
采用比喻论证,以小见大,形象
描述,生动说理。 运用反语,泼辣犀利,幽默讽刺。
杂文特色
篇幅短小,取材广泛;
(评人、议事、说理、录言、记闻;点滴感受、片
段思想、鳞爪观察、天南海北、古今中外、新闻时
事……)
敏锐迅速、泼辣犀利、战斗性强;(针砭时弊)
剔除糟粕
为什么拿来?
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送去主义:送古董、送画、送活人 送来主义: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 逃避害怕 全盘否定 全盘肯定 吃掉 送药房 送,毁掉 走散
破 立 破 立
什么是拿来主义? 占有,挑选,再创新 不敢进门 错误态度 放火烧光 接受一切 怎样拿来? 鱼翅 正确态度 鸦片 (占有、挑选) 烟枪烟灯 姨太太
讽刺幽默(影射、讽喻、双关、夸张、反语)
说理形象、议论生动(“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文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比喻论证 的方法。 2 体会杂文形象说理、夹叙夹议、针砭时弊、 篇幅短小的特点;感受本文泼辣犀利、幽默 反讽的语言特征。 4 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正确运用 “拿来主义”精神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回顾与思考
文章为什么不直接提自己的主张“拿来
主义”?为什么要先谈“闭关主义”与
“送去主义”?
论证思路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排外 破 媚外 破 卖国 误国
因 因 果 为 论 证
拿来主义
所以 只能拿来主义
立
★1、“大宅子”比 化
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文 章摆出了哪几种情况?
①孱头—怕—害怕继承、拒绝借鉴 ②昏蛋—怒—盲目排斥、全盘否定
《拿来主义》第二课时

1.犀利2.讽刺幽默
板书设计: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完成课后练习与思考
课后小结:
科目
语文
主备人
辅备人
年级
高一
授课内容
《拿来主义》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授课类型
(请打√)
新授课√复习课□实训课□习题课□其他□
课时
安排
2
总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体味作者独特的论证特色、犀利幽默的语言、深刻的思想认识。
过程与方法
1.品味重点语句,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3.学习本文运用因果论证的写作方法,尤其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因果论证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推理的逻辑性。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学精读《拿来主义》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一、理清全文思路
作者开始先批判了“送去主义”,边批判边树立自己的观点,然后以生动的比喻阐述了“拿来主义”如何对待文化遗产,最后对全文作了总结,明确了实行“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和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必须具备的品质。
第二部分:(8------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内容。
第三部分:(10段)总结全文,并提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条件,以及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中心思想
1.本文的中心思想不只是谈对待文化遗产问题这一个方面,请归纳本文中心。
①批判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政策,②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
2.总之,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讽刺、幽默的韵味
高中语文人 专题08 拿来主义(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必修4新人教

高中语文人专题08 拿来主义(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必修4新人教8 拿来主义〔课时2〕1.文体知识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
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挖苦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
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
它短小精悍,以幽默、挖苦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
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2.判断以下句子中画线词语运用的正误,并说明原因。
〔1〕对那些做梦也想着从民众兜里狠狠攫取暴利的房地产商,尤须警惕其误解政府工作报告不提“房地产调控〞,制造涨价恐慌,以此再牟暴利。
〔2〕作为老师,请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多给孩子们一点赞美吧,因为他们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3〕美国海军技术人员日前在澳洲海军基地向媒体展览了美国提供的水下搜寻定位器材。
〔4〕随着经济社会的开展变化,社会上逐渐兴起一股随礼之风,每家逢喜事,要屡次反复请吃、吃请,造成了“舌尖上的浪费〞,导致勤俭节约被架空,礼尚往来变了味。
〔5〕做菜留下的边角余料,吃饭剩余的残羮冷炙,经过分类处理和水油别离等一系列处理,转可以发电的沼气以及生物汽油。
〔6〕一只正在吃东西的流浪狗突然面向从它前面走过的路人勃然大怒,吓得路人不知所措。
〔7〕深圳国税局利用职权坐拥16栋海滨别墅,并圈起海岸线,让民众无法进入游玩,却企图以“用来培训干部〞这一冠冕堂皇的借口来堵住悠悠众口的做法实在令人愤慨。
3.找出以下句子的错误之处并修改。
〔1〕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造成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病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批判了一些人只知“送去〞,不知“拿来〞。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的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
2.学习本文,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3.结合对作者的了解和对语言的品味,由文及人,由论及人,领悟“拿来主义”对当下的指导意义。
教学设想鲁迅先生的杂文有很强的针对性,文章所针对的事件距今时间较久,所以必须介绍清楚有关的背景,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即使如此,因为鲁迅杂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学生阅读本文难度是很大的。
唯有促使学生在课上积极思维,才有可能学懂这篇文章。
如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杂文是文艺性的议论文。
阅读方法应当与其它议论文大体相同。
要在学习第九课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学习本文论证艺术时,难免要涉及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等有关论证方法的基本概念,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些知识,而教材中又没有这方面的讲解。
因此要力求讲得深入浅出,语言简练、准确而又便于理解记忆,使学生一次弄懂,不搞夹生饭。
体会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是个难点,可以用“比”的办法加深学生的理解。
重在加强学生的语感,重在“意会”(心中明白了鲁迅杂文语言的妙处了),而不一定要求学生“言传”(用语言表述其中的妙处)。
理解内容和学习论证艺术、体会语言特点是学习本文的两大任务,可以各安排一个课时。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的杂文,参考材料很多,对文章主旨、结构的理解众说纷纭,人教社的教参只是其中的一种意见。
教学过程固然必须使学生读懂课文,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依据有利于培养阅读能力这一原则决定对各种意见的取舍。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请1--2名同学到前面面对大家谈谈“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2.进一步理解本文中对国民党政府卖国政策的揭露和批判,准确地把握中心思想。
3.学习本文的论证艺术,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拿来主义 第二课时

或使用,办?
(2).怎样“拿来”?
(3).“拿来”有何意
建设民族新文化
义 ?).怎样才能“拿 (4 来” ? (5). “拿来”的最终目的 是什么?(两个字概括)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创新
板书设计
最后一句的“新文艺”、“新人”指什么
新人指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 新文化指无产阶级文艺。
第二课时
问题(1)
★“送来”和“拿来”有什么不同?用一句话
说明怎样 “拿”? “送来”不等于“拿来”;
“送来”是被动接受,而“拿来”是主动获 取;
“送来”的是帝国主义剩余的东西,而“拿来” 的是经过挑选的有用的东西。 我们要运用脑子,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有思考 ——有鉴别 ——有选择
读8、9段,说出该怎么“拿来”?
指文化遗产 大宅子 文化遗产中精华部分 鱼翅 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 鸦片 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烟枪和烟灯 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 姨太太 是纯粹的糟粕。
大 宅 子 文 化 遗 产
不敢进 门 放火烧光
接受一切 “拿来”!
逃避害怕 全盘否定 全盘肯定
辩证吸收
形象的比喻论证,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 化遗产”。
用简明的话归纳10段的段意 :
指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当有的胆识 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创造民族文化的 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都有哪
些?举例说明。
因果论证
—— 主动送去, 媚外求荣, 自欺欺人 送来 —— 被动接受, 没有选择, 大受其害 拿来 —— 主动挑选,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因为送去、送来都不好,所以只能拿来
拿来主义(第二课时)

1、很多年轻中国人对传统节日如春节、
元宵节、中秋节不感兴趣,而对西方 的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却情有独 钟。 2、很多人没有看过几本文学名著,却 沉迷于韩剧、美剧、日本动漫等。
你如何看待这些情况呢?
作为中学生,对大众越来越喜爱“洋节”, 你有什么看法? 对于欧美文化,日韩文化在我国的影响有 什么体会,你觉得我们怎么用“拿来主义” 的观点对待外来文化?
大家总觉得杂文是现实的反映,时间 久了,对现实就陌生了。其实不是这样, 鲁迅的杂文里有很多超越性的思考,有 两大特点:一是深入民族文化的深处; 二是深入人性的深处。 ——钱理群
在当代,我们是否需要“拿来主义”,
你和你周围的人“拿来”了什么?你
觉得你们是不是会选择、有眼光?
生活方式 技术 法律 制度 管理 观念
鲁迅
只要你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你就 迟早会与鲁迅相遇。 ——仲呈祥
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 学习文章比喻论证的方法 懂得“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树立
正确的文化观;培养文化交流意识和 文化创新精神。
“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
“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
“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
①面对外来文化,错误的做法有哪几种? ②面对外来文化,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③拿来主义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④“拿来”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种类 孱头 昏蛋 废物
表现
实质
怕被染污徘徊不敢 害怕继承,拒绝借鉴 走进门 不敢接受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 盲目排斥,全盘否定 烧光 欣欣然蹩进卧室大 吸鸦片 全盘吸收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怎么做? 中国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就只是“拿
最新高中语文人 专题08 拿来主义(第2课时)(含解析)人教部编版必修4

8 拿来主义(课时2)1.文体知识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
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
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
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
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2.判断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运用的正误,并说明原因。
(1)对那些做梦也想着从民众兜里狠狠攫取暴利的房地产商,尤须警惕其误解政府工作报告不提“房地产调控”,制造涨价恐慌,以此再牟暴利。
(2)作为老师,请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多给孩子们一点赞美吧,因为他们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3)美国海军技术人员日前在澳洲海军基地向媒体展览了美国提供的水下搜寻定位器材。
(4)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社会上逐渐兴起一股随礼之风,每家逢喜事,要多次反复请吃、吃请,造成了“舌尖上的浪费”,导致勤俭节约被架空,礼尚往来变了味。
(5)做菜留下的边角余料,吃饭剩余的残羮冷炙,经过分类处理和水油分离等一系列处理,转可以发电的沼气以及生物汽油。
(6)一只正在吃东西的流浪狗突然面向从它前面走过的路人勃然大怒,吓得路人不知所措。
(7)深圳国税局利用职权坐拥16栋海滨别墅,并圈起海岸线,让民众无法进入游玩,却企图以“用来培训干部”这一冠冕堂皇的借口来堵住悠悠众口的做法实在令人愤慨。
3.找出下列句子的错误之处并修改。
(1)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造成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病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批判了一些人只知“送去”,不知“拿来”。
病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1)句式杂糅。
《拿来主义》第二课时

实质 害怕继承拒绝 借鉴,逃避主 义
盲目排斥,虚无 主义,左派幼稚 病患者
崇洋媚外全盘西 化,投降主义
喻体 鱼翅
本体 外国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外国文化中精华和糟粕共存的部 分
鸦片
外国文化中没有使用价值但适当 烟枪和烟灯 保存一点可以作反面教材的部分 姨太太 外国文化中反动腐朽应该完全摒 弃的部分
• 4、“拿来主义”者是怎样 “挑选”文化遗产的?文中是 怎样说理的? • 对于大宅子中的文化遗产:鱼 翅----吃掉;鸦片----送药房;烟 枪烟灯----送,毁掉;姨太太--走散;比喻说理:
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 天了。
• 比喻自然不拘执(多指文章、歌唱等)。
鲁 迅
拿 来 主 义
学习目标
• 1.学习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 体会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 • 2、体会鲁迅杂文的讽刺、犀 利语言特点。
◎第6段的“送来”与“拿来”
有何区别? • “送来”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 行的经济、军事、文化侵略、 掠夺,是“抛给”的同义语; “拿来”是根据需要自己拿, 二者本质不同,内容迥异。
候课要求
• 1、准备好红黑两色笔。2、拿出课本,学案。 • 3、振奋精神,准备上课。
• 暮春时节是潭柘寺“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 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
• 意为“嘴里含着花朵,品味花的芬芳,比 喻品味、体会诗文中的精华”,不能用来 形容“花蕾”,使用有误 • 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
思考:
文章结尾共有五个句子组成, 如果这五句话 是五个问题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题?“拿来”的最 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问题设计:
(1).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闭关主义(排外)
破
送去主义(媚外)
拿
来
孱头 消极逃避
主
昏蛋 完全否定
义
破
废物 全盘接受
立 拿来主义
占有
立 新人
鱼翅 使用
有破有立,破立结合
挑选
鸦片 存放 姨太太 毁灭
本文的论证艺术:
1举例论证(1)
2比喻论证(8、9) ——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3类比论证(3) ——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4对比论证(8、9) ——用性质相反的事物作比较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5).“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创新
最后一句的“新文艺”、“新人”指什么?
新人指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 新文化指无产阶级文艺。
本段总结了全文,指出了实行“拿 来主义”的人应当有的胆识和品质 ,以及“拿来主义”对创造民族文 化的重要意义。
文章结构:
①送古董 ②送古画、新画 ③送梅兰芳(人)
逃避主义是孱头
不敢面对
虚无主义是昏蛋
全盘否定
投降主义更是废物
全盘肯定
对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 占有 挑选
——比喻论证
文章写作特点:
①有破有立,破立结合,以立为主。 ②广用比喻,生动形象。 ③嬉笑怒骂,犀利幽默。
本文的语言艺术
• 讽刺辛辣,妙 趣ຫໍສະໝຸດ 生• 诙谐中见讥讽 ,憎恶溢于言 表
反语: • “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
①“占有”,即“不管三七二十一,拿
来!”作者批判了那种在旧的遗产面前吓破 了胆无所措手足的“孱头”,也批判了那种 为自己的“左”而故意毁坏遗产的“昏蛋” ,为正确地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扫除障碍。
②“挑选” 根据人民的利益,“或使用,或存放,或毁
灭”。对于那些孱头、昏蛋、废物 作者投以蔑视和厌恶。
③创新,即“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拿来主义》
鲁迅
4、说说“抛来”、“抛给”、“送来”“拿来”各指 什么意思。
抛来:是随意的,把无用的东西送人,是中性词。
抛给:是恶意的给予,意味着轻蔑,侮辱。
送来:是特意的,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略者 按其心意送来,怀有不良动机。
拿来:是主动获取。“拿来”的是经过挑选的有用的 东西。
抛来≠抛给 抛给=送来 送来≠拿来
姨太太
外国文化中反动腐朽应该完全摒 弃的部分
思考:
文章结尾共有五个句子组成,如果这五句话是五个问题的答案, 应提哪五个问题?“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问题设计 (1).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办?
要“拿来”!
(2).怎样“拿来”? (3).“拿来”有何意义? (4).怎样才能“拿来”?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建设民族新文化
可以算得显示一点进步了。” • “能够只是送去,也不算坏事情
,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
讽刺: • 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
和新画,在欧洲一路地挂过去, ”叫做“发扬国光”
语言揣摩
分析下列语句,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1、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进步”实为倒退——反语
2、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一路的挂 过一去,叫做“发扬国光”。
“捧”一“挂”,既写出了他们的媚外求荣的丑态,又写 出了他们的寒伧。
3、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讽刺了某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可笑的自诩。
4、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与送去主义类比,进行揶揄与嘲讽
5、第7段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 拿”怎么理解?
“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 “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 “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
思考? “大宅子”实指什么?对待文化遗产,文章
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
大宅子
文化遗产
形象的比喻论证: 继承“大宅子” 即继承“文化遗 产”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孱头
第一种错误态度
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 进门(逃避害怕)
指哪类人?
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 逃避主义者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二种错误态度
勃然大怒放一把
火烧光(全盘否 定)
指哪类人?
昏
蛋
盲目排斥的
虚无主义者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三种错误态度
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 鸦片(全盘肯定)
1-7段的论证方法
第一层:只是送去,有往而无来
(有悖于交往原则)
因为
第二层: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
(要正视历史逻辑)
第三层:听凭“送来“,大受祸害 (应重视现实教训)
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所以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因果论证
8-9段的论证方法
或逃避主义,或虚无主义,或投降主义,或批判继承
喻精华糟粕 并存的文化
烟枪烟灯 送,毁掉 喻文化糟粕
姨 太太
大宅子里的遗产
走散
喻腐朽淫糜 的封建文化
一言以敝之,“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是 吸取精华, 剔除糟粕! :
喻体
本体
鱼翅
外国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鸦片
外国文化中精华和糟粕共存的部 分
外国文化中没有使用价值但适当 烟枪和烟灯 保存一点可以作反面教材的部分
“占有”、“挑选”,是为了推陈出新创造出新文艺。要推陈 出新,就必须勇于批判继承。作者说:“没有拿来,人不能自 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挑选 思考?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
”文化遗产的?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比喻说理: 形象、具体、浅显生动。
鱼 翅 吃 掉 喻文化精华
鸦 片 送药房
废物
指哪类人? 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 投降主义者
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态度
种类
表现
实质
孱头 怕被染污徘徊不敢 害怕继承拒绝借鉴,
走进门
逃避主义
昏蛋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 盲目排斥,虚无主义
烧光
,左派幼稚病患者
废物 欣欣然蹩进卧室大 崇洋媚外全盘西化,
吸鸦片
投降主义
“拿来主义”又是怎样做的?
在本文中,作者把批判继承文化遗产这个重 大问题,精当地概括为“拿来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