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参考文献大全

计算机参考文献大全
计算机参考文献大全

教材主要参考资料

[1] 王移芝,罗四维.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杨振山,龚沛曾.大学计算机基础(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冯博琴,大学计算机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李秀等,计算机文化基础(第5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 June jamrich Parsons,Dan Oja.计算机文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6] 山东省教育厅组编.计算机文化基础.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7] Silberschatz等著;杨冬青,唐世渭等译.数据库系统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8] 周立柱,冯建华,孟小峰等著.SQL Server数据库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 刘瑞新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0] 冯博琴.大学计算机.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11] 闵东.计算机选配与维修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2] 丁照宇等.计算机文化基础.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13] 北京科海培训中心.新概念Office 2000六合一教程.北京:北京科海集团公司,2001

[14] 黄逹中,黄泽钧,胡璟.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15] 刘晨,张滨.黑客与网络安全.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9

[16] 胡昌振等.面向21世纪网络安全与防护.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1999

[17]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四版).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18] 张尧学等.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9] 肖金秀等.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20] 吴权威等.多媒体设计技术基础.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21]June jamrich Parsons,Dan Oja.计算机文化(第五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

[22]T Imothy J.O’Leary.Computing Essentials(影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3]Steven L.Mandell,Sachi Sakthivel著. 尤晓东等译.《计算机信息处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

[24]陶树平等.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5]冯博琴等.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6]王移芝等编.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7]李秀,安颖莲,姚瑞霞等.计算机文化基础(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28]刘甘娜等编.多媒体应用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9]相万让主编.网页设计与制作.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

[30]龚沛罾,陆慰民,杨志强.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简明教程.高等教育版社,2003年.

计算机论文参考文献

计算机论文参考文献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写论文参考的文献多为一些编程类和网络类的书。下面是整理的计算机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 朱熊兆.网络时代[M].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2] 孙永清.网络时代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14-2-28 [3] 马克.浅析信息时代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D].思想者园地,2012-7-7 [4]孙卫琴,李洪成.《Tomcat 与 JSP Web 开发技术详解》.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6月:1-205 [5]BruceEckel.《JSP编程思想》.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0月:1-378 [6]FLANAGAN.《JSP技术手册》.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6月:1-465 [7]孙一林,彭波.《JSP数据库编程实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30-210 [8]LEE ANNE PHILLIPS.《巧学活用HTML4》.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8月:1-319 [9]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JSP应用开发详解》.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32-300 [10]耿祥义,张跃平.《JSP实用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1日:1-354 [11]孙涌.《现代软件工程》.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3年8月:1-246 [12]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3-460 [13]Brown等.《JSP编程指南(第二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年3月:1-268 [14]清宏计算机工作室.《JSP编程技巧》.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5月:1-410 [15]朱红,司光亚.《JSP Web编程指南》.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年9月:34-307 [16] 王虎,张俊.管理信息系统[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7. [17] 启明工作室编著.MIS系统开发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 [18] 王珊,陈红.数据库系统原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6. [19] 方睿,刁仁宏,吴四九编著.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8.

计算机网络-(第5版)期末重点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总结

《计算机网络》_(第5版)★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 ?电信网络(电话网)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 二、internet 和Internet ?internet 是普通名词 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 ?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 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 使用TCP/IP协议族 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 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10 M,实际上是10 Mb/s。注意:这里的M 是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 ?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 ?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IP 网络的重要特点 ◆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

关于“探索计算机发展历程”的研究报告

探索计算机发展历程 指导教师: 研究小组成员:茂名市第一中学高一(16)班廖拾漫谢煜明 ㈠研究背景及目的 今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电脑和网络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融入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计算机网络时代到来,宣告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而相关产业的进步与发展,如生物技术和电子技术等,都与计算机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些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也都将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巨大发展。为了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现代社会产生巨大变革的原因,以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未来,2010年2月1日,我们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对计算机的基本分类、雏形、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计算机发展各个阶段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索。 ㈡研究过程及方法。 我们成立的研究小组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查阅了《电脑爱好者》、《电脑报》、《电脑应用文摘》等文献资料及通过互联网,收集到计算机发展的相关资料,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历程。 ㈢研究成果 1.计算机的基本分类 (1)按照性能指标分类 ①巨型机:高速度、大容量 ②大型机:速度快、应用于军事技术科研领域 ③小型机:结构简单、造价低、性能价格比突出 ④微型机: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

(2)按照用途分类 ①专用机:针对性强、特定服务、专门设计 ②通用机: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解决各类问题 (3)按照原理分类 ①数字机:速度快、精度高、自动化、通用性强 ②模拟机:用模拟量作为运算量,速度快、精度差 ③混合机:集中前两者优点、避免其缺点,处于发展阶段 2.早期计算机 1642年,法国人布莱士?帕斯卡(1623-1662)发明了自动进位加法器,称为Pascalene。1694年,德国数学家Gottfried Wilhemvon Leibniz(1646-1716)改进了Pascaline,使之可以计算乘法。后来,法国人Charles Xavier Thomas de Colmar发明了可以进行四则运算的计算器。这可以说是现代计算机的雏形。 3.现代计算机发展主要历程 1)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现代计算机的真正起源来自英国数学教授Charles Babbage。Babbage发现通常的计算设备中有许多错误,在剑桥学习时,他认为可以利用蒸汽机进行运算。起先他设计差分机用于计算导航表,后来,他发现差分机只是专门用途的机器,于是放弃了原来的研究,开始设计包含现代计算机基本组成部分的分析机——Analytical Engine。 Babbage的蒸汽动力计算机虽然最终没有完成,以今天的标准看也是非常原始的,然而,它勾画出现代通用计算机的基本功能部分,在概念上是一个突破。 在接下来的若干年中,许多工程师在另一些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

计算机基础参考文献

教材主要参考资料 [1] 王移芝,罗四维.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杨振山,龚沛曾.大学计算机基础(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冯博琴,大学计算机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李秀等,计算机文化基础(第5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 June jamrich Parsons,Dan Oja.计算机文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6] 山东省教育厅组编.计算机文化基础.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7] Silberschatz等著;杨冬青,唐世渭等译.数据库系统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8] 周立柱,冯建华,孟小峰等著.SQL Server数据库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 刘瑞新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0] 冯博琴.大学计算机.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11] 闵东.计算机选配与维修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2] 丁照宇等.计算机文化基础.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13] 北京科海培训中心.新概念Office 2000六合一教程.北京:北京科海集团公司,2001 [14] 黄逹中,黄泽钧,胡璟.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15] 刘晨,张滨.黑客与网络安全.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9 [16] 胡昌振等.面向21世纪网络安全与防护.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1999 [17]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四版).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18] 张尧学等.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9] 肖金秀等.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20] 吴权威等.多媒体设计技术基础.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21]June jamrich Parsons,Dan Oja.计算机文化(第五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 [22]T Imothy J.O’Leary.Computing Essentials(影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3]Steven L.Mandell,Sachi Sakthivel著. 尤晓东等译.《计算机信息处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 [24]陶树平等.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5]冯博琴等.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6]王移芝等编.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7]李秀,安颖莲,姚瑞霞等.计算机文化基础(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28]刘甘娜等编.多媒体应用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9]相万让主编.网页设计与制作.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期末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复习要点 第一章 概述 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是连通性与共享性。(P1) 2、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称为主机(host )(P3) 3、网络(network )由若干结点(node )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 )组合。(P2) 4、简述Internet 和internet 的区别(P4) (1) internet (互联网或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在这些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即通信规则)可以是任意的。 (2)Internet (因特网):是一个专用名词,它采用 TCP/IP 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5、因特网服务提供者是什么?(P4) ISP ,Internet Servvice Provider ,是一个进行商业活动的公司,又通常译为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6、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P8) 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和对等方式(P2P 方式) 7、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P10) 8、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P12) 9、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制的计算机的集合[TANE03]?(P17) 10、速率即数据率(data rate )或比特率(bit rate ),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速率的单位为b/s(比特每秒)或bit/s ,有时也写为bps 等。(P18) 11、计算机网络中“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 比特/秒”(P19) 12、掌握传输(发送时延)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公式:(P19~20) ) 发送速率(比特数据块长度(比特) 发送时延s / 13、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划的集合。(P30) 14、协议是“水平的”,控制对等实体之间的通信的规则。(P30) 15、服务是“垂直的”,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间接提供的。(P30) 16、同一系统的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Service Access Point )(P30) 第二章 物理层 1.单工,半双工,全双工通信的区别。P38 (1)单工:单向通信,即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2)半双工:双向交替通信,即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 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3)全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即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2. 最基本的二元制调制方法有哪几种。P38 (1)调幅(AM):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及其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518332575.html,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及其发展趋势 作者:黄丽娟 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年第20期 摘要计算机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人们的日常生活,包括工作与学习都已经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随着我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计算机的需求更加的广泛,这也推动了计算机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它在各种领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就目前而言,我国使用的计算机,主要是基于数字的计算机,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计算机的储存和运行速度,本文从计算机技术应用现状入手进行分析,对计算机技术将来的发展趋势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总结。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作为一项时代前沿厂务,逐渐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成为不可替代的物品。计算机的产生,大大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意义十分深远。计算机技术尽管不断创新和变革,其技术已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但尽管如此,计算机技术在其他领域上还有很大的进步和发展空间。最具代表的就是以往的台式计算机较为笨重,携带不便,而经过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创新,逐渐出现了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更大的便利,相信未来必然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由此,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分析,有助于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优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 计算机技术应用现状 1.1 日常生活领域 计算机技术是一种先进技术,在日常生活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可以有效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输等等,可以有效改变以往单一传输模式带来的不便。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连接互联网,实现数据信息的获取和共享,也可以通过京东、淘宝、聚美优品等软件实现网络购物,购买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也为我国的影视行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在影视制作等多个环节上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可以有效提升影视作品质量,丰富人们的生活。可以说,在当代社会,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处处可以看到计算机的身影。 1.2 国防领域 在当前国际紧张的形势下,尽管整体较为安定,但是国防军事方面却是每个国家从未携带的一个领域,只有国防军事力量足够,才能保证国家的安军乐业,对于国防军事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武器和兵力,那么必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被淘汰出局,信息安全

计算机技术发展情况及创新方向的探讨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计算机技术发展情况及创新方向的探讨摘要:计算机技术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也成为人们 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当下, 计算机技术已经趋于成熟, 有很快的发展速度, 这取决于技术的创新。本文是以高中生的视角, 分析了计算机技术目前的发展情况, 以及未来创新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发展; 创新; 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 特别是对于高中生来说, 增加了他们得到知识的渠道, 扩大了他们的视野。但现有的计算机技术仍需要不断完善, 加大研发的力度, 以现有的计算机技术为基础, 加以创新。 1 当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现在, 计算机已经是人们必需的一项工具, 加快了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笔者通过了解现有的计算机技术, 介绍了以下几种计算机技术。 1.1 现代微型处理器的使用 微型处理器的出现, 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即微型处理器可以缩小处理芯片的大小, 缩短了处理器上的波长掩膜的长度, 让连接晶体管的导线与硅片变得更小, 减少了芯片所占的面积。处理芯片会把紫外线作为光源, 向外曝光, 但如果芯片变得过小, 计算机的各项运行都会受到影响, 这是处理器大小进一步缩小的阻碍。有技术人员提出, 要想让处理器变得更小, 可以改变它的曝光光源。 1.2 电子科学技术 现在, 计算机技术发展停滞不前, 是因为处理器的处理效果已经达到最优, 集成度也无法再提高。而在计算机的硬件中加入高科技的电子元件, 虽然可以加快计算机的处理速度, 但效果并不理想, 很难达到智能化的要求。计算机微型化除了会缩小各元件的大小, 也要完善其他技术, 只有如此, 才能够优化计算机的整体操作, 让计算机有良好的性能[1]。 1.3 分组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技术是指, 把有价值的数据按照等长距离分成数段, 每一个小段都是数据段, 有一个控制信号, 被称为部首, 其作用是记录信息传输的终点与地址, 便于识别交换时的信号。这一技术的应用, 让计算机的网络协议更加完善, 有良好的适应性, 计算机主机会用较短的时间处理信息, 并及时把信号传递给其他网络传输通道。网络会以组为单位接收信息, 再通过交换机的处理储存在解锁的终端上, 最后用计算机处理信息。 2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创新 2.1 以实际需求为前提, 进行创新 计算机的出现与发展, 都是创新的结果, 实现计算机技术的创新, 可以在计算机原有传输速率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 增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让计算机有良好的性能[2]。现在, 计算机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其研究重点不再是技术的提升, 而是技术的合理运用, 很多新计算机产品的出现, 给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平台, 并促进了技术的推广, 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但因为自身与外部因素的影响, 技术创新必然受到限制, 所以, 技术人员完成技术的创新时, 必须根据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 尽量避免外界因素对创新的干扰。 2.2 与企业建立合作, 共同发展

论文设计 计算机 参考文献

论文设计计算机参考文献 [1]计算机芯片的发展史 樊莉丽;董先明;,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0,(05), 192 本文阐述了芯片对现代科技的重要作用,详细介绍了芯片的发展历史,并以芯片业巨头英特尔公司为参照对象,把芯片发展分阶段进行了总结。 [2]一种对计算机发展史展开研究的策略 应国良;马立新;,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07), 15-16 计算机是一种人造物,是历史的产物,其进化与更新换代凝聚了若干人的智慧。随着一线教学的深入,笔者认识到若不从历史源头上对计算机发展过程予以整体上的把握,将不利于进一步参与和推动它的发展。本文在先前研究者若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研究策略和思路:以需求产生与满足为引子,以软硬交替发展为主线,以性能不断提高为成果,以突出学科交叉为亮点。 [3]论计算机发展史及展望 杨露斯;黎炼;,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0,(06), 188 自从1945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CPU的速度越来越快,体积越来越小,价格越来越低。未来光子、量子和分子计算机为代表的新技术将推动新一轮超级计算技术革命。 [4]充满创新火花的计算机发展史 刘瑞挺;, 计算机教育, 2009,(05), 129-130 <正>回顾计算机发明的历史,每一台机器、每一颗芯片、每一种操作系统、每一类编程语言、每一个算法、每一套应用软件、每一款外部设备……无不像闪光的珍珠串在一起,令人赞不绝口。每个事例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每件史料都述说着创新的思想。在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这样的史实就像大海岸边的贝壳,俯拾皆是;当然,要找到珍珠就得下专门功夫了。 [5]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读什么书(二)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发展史 魏宁;,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15), 91-93 <正>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历来是信息技术教师较为头疼的地方。因为通常这一课是在教室中作为理论课来上的,而教材上相关的内容又较为浅显并显得知识容量不足。教师不得不精心备课, [6]浅析计算机病毒发展史

动画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也可直接使用 动画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动画设计论文参考文献【一】 [1]刘法民.怪诞的美学研究与兴起[J].哲学动态,2006(11)57-58 [2]董强.逸趣横生的日本妖怪文化[J].百科知识,2011(18)57-59 [3]叶春生.日本妖怪学[J].民俗研究,2004(1)155-157 [4]施捷鹏.世上“怪兽”知多少?[J].黄金时代(学生族),2007(5)47-49 [5]孙立军,马华.美国迪斯尼动画研究[M].北京:京华出版社,2015:183-187 [6]维李明.欧洲传统神话的发展史[J].中国图书评论,2010(06)21 [7]鸟山石燕.图解百魅夜行[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4-38 [8]维克多雨果.《克伦威尔》序言[M].柳鸣九.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50-78 [9]阿兰邓迪斯.美国的民俗感念[M].卢晓辉.桂林:广西大学出版社,2005:118-121 [10]颜文娟.电影《怪兽大学》的美学观[J].艺术教育,2014(1)133 [11]金凯.中国传统纹样在动画艺术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3(16)185 [12]张帆.论民族化特征在三维动画角色造型中的运用[J].电影评价,2012(1)34-35 [13]邢晋.《魔戒之王》的原型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文学院,2007 [14]颜文娟.电影《怪兽大学》的美学观[J].艺术教育,2014(1)133 [15]邢晋.《魔戒之王》的原型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文学院,2007 [16]庞理科,韦凯.解析民族元素在动画原画创作中的应用[J].群文天地,2012(22)60-62 [17]王罗成.中西文化差异及原因分析[J].青年文学家,2009(15)184 [18]石川祯浩.晚晴“睡狮”形象探源[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87-96

关于计算机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计算机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Booch G. Object-Oriented design[J]. ACM SIGAda Ada Letters. 1982,13: 64-76. [2]建模的价值IBMRational技术白皮书[R]. [3]邵维忠.杨芙清.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郑红军.张乃孝.软件幵发中的形式化方法[J].计算机科学.1997,246: 90-96. [5]王一川,石纯一.基于n演算的一种Agent组织模型[J].计算机研宄与发展.2021, 402: 163-168. [6]阿丽亚娜5型火箭发射失败的调查报告[R]. [7]Booch G. Object-Oriented design[J]. ACM SIGAda Ada Letters. 1982,13: 64-76. [8]陈鑫,李宣东.基于设计演算的形式化用例分析建模框架[J].软件学报.2021,1910:2539-2549 [9]夏志翔,徐中伟,陈祖希等.UML模型形式化B方法转换的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 软件.2021,2811: 15-20. [10]袁晓东,郑国梁的面向对象扩充COOZ的设计[J].软件学报.1997,89:694-700. [11]周翔.邵志清.顺序图与状态图的递归语义一致性研宄[J].计算机科学.2021,378:172-174. [12]周翔,邵志清,薛炳蔚.基于ASM的活动图一致性规则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21,3019: 4536-4539 [13]王红英.基于Petri网的软件模型验证[D].华东师范大学,2021. [14]黄正宝,张广泉.UML2.0顺序图的XYZ/E时序逻辑语义研究[J].计算机科 学.2021,338: 249-251. [15]汪文元,沙基昌.谭东风.基于Petri网和UML活动图工作流建模比较[J].系统仿 真学报.2021, 182: 504-510 [1]王颖。云计算编程模型中Java应用研究[J]. 福建质量管理,2021,03:186. [2]陈衍席。基于Java网络聊天系统的设计及实现研究[J]. 通讯世界, 2021,07:207-208.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常考简答题汇总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常考简答题汇总 1.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 1 )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 RFC 文档 ( 2 )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 RFC 文档 ( 3 )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 ( 4 )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2.简述调制解调器的主要功能。 ( 1 )信号转换 ( 2 )确保信源和信宿两端同步 ( 3 )提高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 ( 4 )实现信道的多路复用 3.在因特网中将IP数据报分片传送的数据报在最后的目的主机进行组装。还可以有另一种做法,即数据报片通过一个网络就进行一次组装。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劣。 答:在目的站而不是在中间的路由器进行组装是由于: (1)路由器处理数据报更简单些;效率高,延迟小。 (2)数据报的各分片可能经过各自的路径。因此在每一个中间的路由器进行组装可能总会缺少几个数据报片; (3)也许分组后面还要经过一个网络,它还要给这些数据报片划分成更小的片。如果在中间的路由器进行组装就可能会组装多次。 (为适应路径上不同链路段所能许可的不同分片规模,可能要重新分片或组装)。 4.试举例说明有些应用程序愿意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用采用可靠的TCP。 答: 1,VOIP:由于语音信息具有一定的冗余度,人耳对VOIP数据报损失由一定的承受度,但对传输时延的变化较敏感。 2,有差错的UDP数据报在接收端被直接抛弃,TCP数据报出错则会引起重传,可能带来较大的时延扰动。 因此VOIP宁可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愿意采用可靠的TCP。 5.简述计算机通信中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的区别。 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的区别主要在于: ( 1 )异步传输是面向字符的传输,而同步传输是面向比特的传输。 ( 2 )异步传输的单位是字符而同步传输的单位是桢。 ( 3 )异步传输通过字符起止的开始和停止码抓住再同步的机会,而同步传输则是以数据中抽取同步信息。 ( 4 )异步传输对时序的要求较低,同步传输往往通过特定的时钟线路协调时序。 ( 5 )异步传输相对于同步传输效率较低。

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日益提升,我国的计算机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也已经广泛渗透到了各个行业中,并且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于促进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本文首先介绍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概述,其次探讨了我国计算机应用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研究了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一、概述计算机应用技术 1.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概念。所谓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就是指研究计算机应用于社会中各个行业和领域的理论应用、技术应用、方法应用以及系统的一门边缘性的学科,它是计算机的组成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也是促进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效融合的一个载体。通常情况下,计算机应用的分类一般分为数值计算领域和非数值应用领域这两大类,这两大领域都具备着自身独特的特点,但对于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是有着重要的作用的。 2. 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我国最早出现大约是1945年,这个时候计算机的应用还处于数值领域时期。经过约5年的发展,我国计算机才逐步走向非数值领域,但还没有实现大众化,只是应用于工商业、企业和数据处理等领域。到1970年后,

计算机才被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经济各领域,并且走向家庭生活中。最近几年,网络技术凭借计算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1)计算机应用不平衡 当前,国内计算机应用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不同信息化指数的高低相差很大,东西部地区与香港、台湾澳门等地区互联网和计算机的普及相差也很大。 (2)社会应用 第一,社会交往方式的改变。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人们间的交往通过网络瞬间就可以实现信息的传递,不受时空的限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学校可以通过电脑进行远程教学,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学习更多其他的知识。第二,促进社会信息化。通过计算机应用可以实现数据的存储和资源的共享,对促进社会信息化有很大作用。现在很多企业都会开展电子商务。第三,推动教育发展。目前计算机在教育方面的应用主要是两种:多媒体化和网络化。 (3)计算机应用存在的问题 1)水平低。当前,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教育方面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2)对信息产业的研发投入不足。现在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还无法满足现实需求,重要领域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多引进国外的信息系统,主要是因为我国对信息产业的研发投入不足。 二、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科学教(学)案技术国内外发展态势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国内外发展态势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国外发展现状 国际上,目前在计算机学科(计算学科)教育方面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工作是IEEE-CS/ACM组织的Computing Curricula研究工作。Computing Curricula 1991曾经对我国计算机教育产生过较大的影响。现在正在制定的是Computing Curricula 2001(目前已改称Computing Curricula 2004)。 CC2001着重于:计算的概念在过去的十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教学计划的设计和教育方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被称之为计算的概念已经扩展到难以用一个学科来定义的境地。过去的课程报告试图将计算机科学(CS)、计算机工程(CE)和软件工程(SE)合并在一卷中。但21世纪的计算包含许多富有生命力的学科,它们有着自己的完整性和教育学特色。因此,研究者决定将报告分为四个独立的卷出版,分别是:计算机科学卷(Computer Science—CS)、计算机工程卷(Computer Engineering—CE)、软件工程卷(Software Engineering—SE)、和信息系统卷(Information System—IS),最近又增加了一个信息技术卷(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有可能还会增加其他分卷。这说明:计算机技术的内涵和外延都在迅速地扩大,各个分支已经形成丰富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已经不可能将如此丰富的内容安排在一个单一的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之中,而且单一的培养模式也不能满足社会对多种规格人才的需求,必须通过不同的培养计划才能满足这种不同的需要。 在CC2001的各个分卷中,除了科学技术本身的内容外,都包含社会和职业生

大学计算机基础参考文献

《大学计算机基础》参考文献 发表日期:浏览人数:6904发表者:肖明 教材主要参考资料 [1] 王移芝,罗四维.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04 [2] 杨振山,龚沛曾.大学计算机基础(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冯博琴,大学计算机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李秀等,计算机文化基础(第5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 05 [5] June jamrich Parsons,Dan Oja.计算机文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6] 山东省教育厅组编.计算机文化基础.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7] Silberschatz等著;杨冬青,唐世渭等译.数据库系统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8] 周立柱,冯建华,孟小峰等著.SQL Server数据库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 刘瑞新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0] 冯博琴.大学计算机.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11] 闵东.计算机选配与维修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2] 丁照宇等.计算机文化基础.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13] 北京科海培训中心.新概念Office 2000六合一教程.北京:北京科海集团公司,2001 [14] 黄逹中,黄泽钧,胡璟.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15] 刘晨,张滨.黑客与网络安全.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9 [16] 胡昌振等.面向21世纪网络安全与防护.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1999 [17]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四版).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 004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

计算机网络复习题 Ch1 网络概论 1.计算机网络:把不同地理范围内若干台具有独立处理能力的计算机通过传输介质连接在 一起,并配备以完备的网络操作系统,使之能数据传输、设备共享。 2.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组成三要素:语法、 语义、同步。 3.实体: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受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4.分组交换:是一种存储转发的交换方式,将用户的报文划分成一定长度的分组,以分组 为存储转发,每个数据段前加上首部构成分组。 5.数据报服务:由网络层提供,简单灵活、无连接、尽最大努力交付。每个分组都携带完 整的源、目的主机地址信息,独立传送,选择最佳输出线,直至传完为止。 6.时延:是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 所需的时间。(越短越好) 7.吞吐量: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越大越好) ●计算机网络的简单定义是一些相互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C/S模式和 P2P模式。 ●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 ●从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LAN(局域网)、W AN(广域网) 和MAN(城域网)等。 ●把网络按数据交换方式进行分类可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电路 交换方法在实时性方面优于其它交换方式。 ●随着电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出现了所谓“三网合一”的趋势,三网指:电信网、 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国际性组织ISOC对Internet进行全面管理,它下面的技术组织IAB负责管理有关协议 的开发。所有Internet标准都是以RFC的形式在网上发表,它的意思是请求评论。 ●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间歇性、突发性。 ●带宽本身是指信道能传送信号的频率范围,也就是可以传送信号的高频与低频之差。在 计算机网络中,带宽常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 ●OSI的会话层处于运输层提供的服务之上,为表示层提供服务,会话层的主要功能是会 话管理。 ●表示层主要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间信息交换的表示方式。它包括数据格式变换、数据 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应用现状与未来趋势 马兰

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应用现状与未来趋势马兰 发表时间:2019-07-09T15:34:00.993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6期作者:马兰[导读] 摘要: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突破单纯的计算机信息通讯领域,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方式。 (安徽中粮油脂有限公司安徽蚌埠 233705)摘要: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突破单纯的计算机信息通讯领域,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方式。本文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应用现状与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现状;未来趋势在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的推动下,计算机的发展十分迅速,在其科学与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助力式作用,乃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现代社会离不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其起到的作用,在各个企业中体现尤为明显,在各个行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内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是应用于各个行业的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特点主要是为实现管理系统的信息化、管理的即时性、人员之间的互动性等。例如,在管理系统中可以采用计算机对人与人之间的双向沟通起到及时准确的作用,其中优势主要是对信息的传播速度起到助力的作用,实现了员工之间的沟通效率,进而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还实现了让企业对不同员工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促进员工对于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管理升级和快速发展。而目前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实现了价格低廉、储存空间大、传播速度迅速等优化措施,在管理系统的运用方面也逐渐得到了升级与完善。 2 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 2.1 计算机科学技术逐渐完善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技术也越来越日益完善。现今社会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来说,计算机科学给科技生产带来了信心和动力。计算机技术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改善,先进的计算机水平能给人们带来更方便、更快捷、更优质的服务。根据企业的生产力来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也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走向人民,更加贴近生活,给现代化社会发展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影响。 2.2 普及化与大众化的深入发展 随着电子产品价格不断地下降,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促进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给人们提供了诸多帮助,特别是在人们对计算机科技标准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化与大众化也开始给人们生活带来纵深的影响,因此,计算机技术也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2.3 生活化和专业化的综合深入 随着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一些专业性的公司在工作流程上都采用了计算机自动化办公,在给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各种办公系统、自动化处理系统都得到了具体的应用,计算机应用变得更加专业化、个性化与系统化,计算机网络作为中介与桥梁,连接商务、工业、服务业等,带动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行业的快速发展。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快速发展的原因第一,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设备诞生于美国,由于技术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其具有运行速度慢、体积大等特点,故在当时,计算机设备并没有被人们广泛的推广与使用。等到 70 年代中后期,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推动了计算机设备的发展,且因其具有价格适中、系统完善等特点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并普及;第二,二战时期人们对信息技术更高的需求,加深了相关技术人员对计算机设备的研究速度。资源与资金的大力投入使得计算机设备得到迅猛的发展,使其体积逐渐缩小、运行速度不断加快、信息存储空间也在不断扩大;第三,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使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频率逐渐增加,行业和国家之间的竞争间接地推动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在当今世界的发展格局下,国民逐渐将机制的选择与计算机设备的发展有机的结合再一起。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计算机设备得到了大力的发展;第四,计算机技术及相关设备的蓬勃发展,不断提升相关人员和科学家深入研究的兴趣与积极性。相关科研人员在计算机设备的研究与实验中获取了大量的设计灵感与设计理念,进一步推动来计算机设备的发展;第五,现有的计算机设备研究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计算机设备需求,对信息数据处理的需求有效地推动计算机相关科学理论知识的进步与发展;第六,计算机相关设备与科学理论不断革新的基础是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交流。也就是国民出于对信息共享与交流的目的,不断对计算机设备进行创新与开发;充足的资金与技术支持,提高来计算机开发速度与质量。 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未来趋势 4.1 生物计算机的发展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我国计算机设备的相关研究人员提出了发展生物计算机的设计与研究理念。但是由于相关研究人员对生物计算机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其研究成果较为缓慢。生物计算机的相关技术研究主要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所产生的蛋白质分子来制成生物电子芯片,并将生物电子芯片应用到计算机设备中。基于生物电子芯片的生物计算机设备通常是以波形的方式来进行信息和数据的传递与共享,它具有运行速度较快、能源消耗低、信息存储空间大等特点,这些特点也是未来计算机技术需要实现的目标与发展方向;与此同时,由于蛋白质分子具有较强的自我修复与还原能力,生物计算机可以对内部出现的故障问题进行自动还原,有效的提高了计算机设备的使用年限与使用效率。 4.2 量子计算机的发展 量子计算机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式计算机发展理念。量子计算机是通过改变激光脉冲来重组由链状分子合成的聚合物,并通过开关的相互作用实现聚合物的移动与调控,使计算机可以对各种复杂的数据进行共享与传递。量子计算机的研制是在物理量子学的基础上,利用量子学的可逆性和叠加性原理对信息数据进行叠加共享与传递,逐渐扩大计算机信息数据的存储空间,且量子计算机具有信息数据高速传播和高安全性等特点。 4.3 光子计算机的发展

未来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探索

2017年第4期 信息与电脑 China Computer&Communication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 未来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探索 赵凤金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摘 要:在当今社会,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学科是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计算机已成为了21世纪的一种象征。在现今社会,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被应用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社会发展进步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加快了融合,出现了计算机文化、计算机思维等。计算机开始围绕知识、信息、智能等主题多元发展。笔者在阐述计算机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关联分析未来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研究热点,探讨计算机管理技术的深化发展,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计算机类型进行展望。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研究热点;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767(2017)04-045-03 Research on the Hotspot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Zhao Fengjin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Abstract: In today’ s society, the most influential disciplines of human life are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uter has become a symbol of the 21st century. In today’ s society,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eople’ s lives in all aspect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has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impact. Driven by the pow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ed up the integration, computer culture and computer thinking and so on are emerged. The computer began to focus on knowledge, information, intelligence and other topics of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elaborating the law of computer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uture research problems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scusses the deepening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prospects the future possible computer types. Key words: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hotspot; development trend 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的重要工具,对社会发展进步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科学从产生到发展至今经历了几十年,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思想上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并将人们带入到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开始衍生出各种类型的信息技术,包括信息技术技术、知识科学技术、智能处理技术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好发挥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其未来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1 计算机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 1.1 发展规律 计算机大师将计算机科学定义成一种算法科学,这种概念在20世纪60年代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关注。计算机科学技术主要是描绘信息变化和算法演变过程的技术,涵盖理论、设计、分析、实现和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总是围绕社会发展基本问题不断发展的,并出现了计算机学科。计算机学科的主要呈现形态包括计算机操作、计算机问题设计、计算机理论研究等。 1.2 计算机发展趋势 1.2.1 高度化发展 计算机的高度化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计算机芯片更新频率提升;第二,计算机整体性能提升,能够实现并行处理。计算机的并行处理是指计算机应用处理器不仅 作者简介:赵凤金(1981-),男,河北承德人,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 — 4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