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6课 边塞战争诗四首 Word版含答案

2018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6课 边塞战争诗四首 Word版含答案
2018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6课 边塞战争诗四首 Word版含答案

第6课边塞战争诗四首

P20

王昌龄(约698-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太原(今属山西)人,一说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

,授秘书省校书郎。天宝元年(742)迁江宁(今江苏南京)丞,后贬龙标

(今湖南洪江西)尉,故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其边塞、闺怨诗轰

动一时,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之称。《从军行》组诗共七首,是

诗人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沧州渤海(今河北沧县)人。

二十岁曾到长安,求仕不遇。于是北上蓟门,漫游燕赵,想在边塞寻

求报国立功的机会,在梁宋一带过了十几年“混迹渔樵”的贫困流浪

生活。曾任封丘尉,安禄山之乱时,他被拜为左拾遗,转监察御史,

官至淮南、剑南西川节度使,最后任散骑常侍,死于长安。高适诗题

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边塞诗成就最高。和岑参齐名,并称“高岑”。代表作有《燕歌行》《蓟中作》等。

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江陵(今属湖北)人。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任。天宝进士,随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后又往于北庭、轮台间,回朝后任右补阙居,转起舍人,至嘉州刺史。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有《岑嘉州集》。

李益(748-约827),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李益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明代胡应麟《诗薮》:“七言绝,开元之下,但当以李益为第一。”李益诗名在当时就极高,诗作多被画工入画或度为乐曲,流播一时。有《李益集》《全唐诗》编诗二卷。

《从军行》王昌龄的《从军行》沿用乐府旧题来表现唐代的边塞生活,是由七首七言绝句联缀而成的组诗,每首诗分别选取征戍生活的某一场景,来表现征戍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写的是边塞戍边将士和他们妻子的相思与无奈。

《蓟中作》本诗又名《送兵还作》,是诗人于天宝十载(751)以封丘尉身份送兵到北部

边境回程途中在蓟中(指蓟城,故址在今河北卢沟桥北)所写。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这首诗是借歌颂热海的奇特无比以壮朋友行色的送别诗。热海,即今伊塞克湖,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国,此湖乃是玄奘法师取经中途停留之地,是世界上第二大高山湖,面积达6230平方公里。伊塞克(Issyk)意为温暖之意,中国古书称之为热海或大清池,它跨吉尔吉斯斯坦与哈萨克斯坦之间,四周天山环绕,汇集天山山脉流下的雪水,却终年不结冰,故有“热海”之称。

《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此诗通过东汉马援、班超和唐初薛仁贵三个名将的故事,讴歌了将士们激昂慷慨、视死如归、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反映了当时人民要安边定远的心愿,是一首激励人们舍身报国的豪迈诗篇。

边塞诗

歌咏在边境要塞遭受艰辛的将士之心情和在故乡等待他们归来的妻子之感叹的诗歌,例如像汉魏六朝期间无名氏们的乐府诗那样的作品,在此之前也有不少。然而这一时期的边塞诗有以下特征:第一,有才能的知识分子投入边境节度使和远征军的幕下,体验直接的边境生活,用出众的才笔歌咏自己的见闻与经验;第二,多数作品流利而音调悠扬,表现出生气勃勃的高扬精神;第三,有清澄的抒情性所支撑的新鲜的动感等。在对外并非总占优势地位的盛唐,边塞诗中产生了许多杰作,这与盛唐进取雄放的风气不无关系。这一时期的代表是王昌龄、高适、岑参。

歌行体

歌行体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来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二者名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统称“歌行体”。《唐音审体》谓:“歌行本出自乐府,然指事咏物……形式较自由。”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较铺展。“行”,有“乐曲”的意思。歌行体的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以五言、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亦称古诗、古风。“行”就是歌行体的一种。

对应学生用书P20

1.羌.笛(qiāng) 2.蓟.(jì) 3.塞垣.(yuán)

4.惆怅

..(chóu chàng) 5.烁.石(shuò) 6.一隅.(yú) 7.赤坂.(bǎn) 8.单.于(chán) 9 .海窟.(kū)

1.黄昏独上海风秋.秋:秋风的寒意

2.更吹

..羌笛关山月更吹:一遍遍地吹

3.无那

..金闺万里愁无那:无奈

4.长驱登塞垣

..塞垣:边塞的城墙

5.边城何.萧条何:多么

6.每愁.胡虏翻.愁:为……担忧

翻:反复,叛乱

7.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歇:败落,衰败旋:很快8.蒸沙烁石然.虏云然:同“燃”,燃烧

9.何事偏烘西一隅.隅:角落

10.定远何须

..生入关何须:有何必要

1.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2.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3.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4.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5.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6.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温馨提示:,不要把“月”写为“越”,不要把“黄云昏”写为“黄昏云”,不要把“生”写为“升”等。

对应学生用书P21

一、阅读《从军行(其一)》一诗,思考并回答问题。

[赏形象]

1.“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提示:此句写了环境、时序、风物、戍卒。在一片广漠的边塞之上,一座边城的西边,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一个戍卒孤独地走上瞭望台,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在黄昏时分显得更加凛冽寒冷。展现了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

[品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