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知识提纲——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六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课标要求: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科技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理解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意义。

【知识回顾】

一、引领未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概况:

1、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下,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等方面的技术迅速发展。

2、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这些尖端科技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复兴号”高铁、“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国产民用大飞机C919、中国天眼)

3、尖端科技的发展,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知识提升1: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1)理论基础:相对论、量子理论的提出(2)二战中的军事需求、战后军备竞赛和发展经济的需要(3)各国政府对高科技的大力支持(4)世界经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也提出技术进步的要求(二)成就

1、电子计算机

(1)目的:为满足弹道计算的需求(军事发展的需要)

(2)出现:1946年,美国军方研制的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

(3)影响: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

2、计算机网络

(1)产生:1969年,美国国防部把几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建立起军用网络。

(2)发展: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演化为互联网,并于20世纪90年代实现商业化,成为世界上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公共网络。

(30影响: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等方面逐步扩展,进入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走入家庭。

3、人工智能

(1)含义: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支,是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

(2)出现:20世纪50年代机器模拟智能被美国科学家提上日程。

(3)内容:涵盖机器人制造、语音及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4)应用:计算机控制的机械手、机器人等自动化装置;“无人仓库”“无人码头”“无人车间”乃至“无人工厂”等

(5)影响:①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②改变人们以往的生活生产方式,解放人类的双手(问题:劳动岗位被机器人占领;滋生懒惰等)

4、航天技术

(1)开端:1957年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成就:俄罗斯、美国、法国、中国等国家已研发出多种类型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大量航天器,在太空中建立了严密的地球测控网。

(3)影响:对现代国防与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5、海洋技术

(1)概念:也叫海洋工程,是一门以综合高效开发海洋资源为目的的高技术,包括深海挖掘、海水淡化以及对海洋中的生物资源、矿物资源、化学资源、动力资源等的开发利用方面的技术。

(2)开端:美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深海研究的国家。

(3)成就:

①世界:20世纪60年代,美国深潜器曾在水下数千米处发现了海洋生物群落,并且首次潜入世界大洋中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

②中国:1997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成功潜入水下6 000米处进行科学试验,标志着中国海洋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2012年,中国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域进行试潜,成功突破7 000 米深度,这是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

2020年,中国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6、新材料技术

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7、生物技术

(1)20世纪初,初步掌握多种医疗服务的生物技术,包括某些疫苗和血清等

(2)二战后,科学家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之后微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细胞学等生物学分支突飞猛进的发展(生物工程技术和转基因技术,遗传工程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技术)

知识提升2:原子能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1)积极:为交通提供新动力;为生产提供新能源;为医学提供新治疗;可以应用于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2)消极:原子能的滥用给人类带来了危害甚至灾难;核武器扩散、核泄漏对人类造成巨大威胁。

二、改变世界——现代科技进步的影响

(一)社会生产

1、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2、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高科技、知识型经济不断得到发展

3、管理方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发展起来(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

4、产业结构:第三产业比重大幅提升并逐渐占据主导

(二)文化生活

1、沟通便利:使人们与外界沟通更加便利(世界联系更加紧密——地球村)

2、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大大丰富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

3、阶级结构变化:中产阶级日益壮大多,工人阶级地位得到一定改善,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4、人类视野开阔:丰富了人类的知识,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三)消极影响

1、网络方面的网络犯罪、青少年沉迷网络、信息泄露等;

2、航天方面的太空垃圾;

3、生物工程方面的伦理问题;

4、生态方面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等

知识提升3: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给我们什么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社会进步离不开科技发展;(3)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4)在发展科学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与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

知识提升4: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1)特点:①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2)影响: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③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知识小结】

知识提升5: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从英国国家开始,后来扩展到其他国家;②以轻纺业为主。③技术先于科学

(2)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同时在几个国家展开;②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③以重化工业为主;④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教学设计)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认识其对改变人们劳作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意义。 2.深刻认识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变革的推动作用,理解现代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了解中国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理解其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有何重大意义? 2.现代科技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课前准备 查找本课相关史料,准备好本课相关知识链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与图片: 分拣机器人 【教师活动】图片反映的是现在人工智能技术在企业、在生活中运用的场景,“机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请大家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

运用到现代科技的例子?今天我们要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这些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新课讲授】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展示史料: 材料一工业文明为了维持财富的持续增长,不断征服自然。由此引发了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等危机。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电子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科技,为世界带来了一种以信息控制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 ——李克、朱新月著:《第四次工业革命:新常态下中国制造迎来千载良机》,北 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22页【教师活动】概念阐释:“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 (1)农业革命:发生在人类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时期,标志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 (2)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的一场生产与技术的革命。 (3)信息革命:指由于信息生产、处理手段的高度发展而导致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革,以互联网的全球化普及为重要标志。 【教师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领导下,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等方面的技术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这些尖端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尖端科技的发展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科学技术都是如何发展的呢? 【教师活动】展示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 【教师活动】讲述:这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是由美国军方为了满足计算弹道的需求而研制的,1946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它的出现,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计算机技术是如何发展的呢?阅读教材29页第3段内容,思考问题。 【学生活动】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课程标准 1.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出现对改变人们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意义。 2.充分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课程结构 一、科技彰显人类智慧 二、科技让生活更多可能 三、科技与人类的未来 一、科技彰显人类智慧 目标:知道20世纪以来人类科技进步的成果。 活动: 1.根据教材总结20世纪以来人类科技进步的成果。 2.请说说你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的具体体现? 收集答案: 1.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互联网) 人工智能 空间技术 海洋技术 2.Siri、谷歌翻译、微信语音转换、商场智能导购、智能手表、移动支付、刷脸支付、车牌识别、扫地机器人 二、科技让生活更多可能 目标: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出现对改变人们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意义。 活动: 1.根据视频了解互联网+的定义。 2.参照视频对互联网+的定义,并结合日常生活现象思考不同行业被“互联网+”后,会出现哪些变化? 收集答案 1.互联网+是指在创新 2.0(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的创新形态)推动下由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也是在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由互联网形态演进、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2.“互联网+”购物=淘宝、京东 “互联网+”饮食=美团、饿了么 “互联网+”出行=摩拜、ofo “互联网+”交易=支付宝、微信钱包

“互联网+”企业政府=各类信息化办公软件 …… 三、科技与人类的未来 活动:就“科技与人类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科技的空前发展和飞跃对人类有根本性的动力意义的。人从使用、制造原始石器工具开始,到今天使用、制造电脑、网络和明天克隆人的器官身体,每一步都是科技进步带来的惊喜,他日以改变着整个社会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面貌,带动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经济的发展变化,改善我们的生活。今天以科技为动力的社会进程和市场经济正不以人(个体或某些群体)的意志为转移,不可阻挡地前行。 科技在未来也将是一把双刃剑,既开阔造福人类的前景,也可能带来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问题。这些深刻反映科学与价值的矛盾的问题,一般是由于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自然而又失去控制所引发的。比如说,人对地球表面的改造作用不断增强,作为一种新生的地质作用力,很容易造成破坏性的地质作用。由此引发地震、水质变坏、地面下沉的例案已不是少数。其他一些环境恶化等问题,都是人们不合理利用科技而使人类与自然发生冲突的结果。 只有通过科技的进步,发展生产力,使社会游离的自由时间足以保障一切社会成员全面而自由地发展,才能消除劳动时间与自由时间对立的基础,才能更好地走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才能在科技与社会的完美互动中走向终极的辉煌。 巩固练习 1.2019年10月20日至22日,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桐乡市乌镇举行。大会主题为“智能互联开放合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关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计算机网络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 B.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C.20世纪60年代互联网实现商业化 D.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增速远远超过城镇 2.VR艺术是一种“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媒介加以运用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发展的前提是( ) A.计算机技术 B.航天技术 C.生物技术 D.原子能技术 3.二战后航天技术有了飞速发展: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第一艘载人飞船飞入太空,1969年美国航天员第一次登上月球,1970年中国“东方红一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课时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1.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2.“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一个潜在的危险正显露出来”。下列符合作者所表达的含义的有() ①蒸汽机为工业、交通提供新动力②工厂排放的烟尘导致了大气污染 ③信息化使人们的生活便捷④互联网使很多人沉迷网络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制造业生产“智能化”成为发展新趋势,经济增长方式得到优化。与此同时,“机器换人”也引发了就业隐忧。实证分析证实,“自动化”生产将造成技术性失业,对中低技能劳动者产生挤出效应。据此推知,现代科技进步() A.影响了劳动力的需求B.推动了生产力的跃进 C.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D.降低了产业要素成本 4.“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重要板块之一,是一个聚焦数字经济,贯穿全年的国际性赛事。2022年,大赛设置数字医疗、数字“双碳”、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数字共富七大专题赛,探索互联网发展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在全球范围内高质量推动互联网产业精准对接,为全球互联网共治共荣和数字经济

蓬勃发展贡献大会力量。这反映出() A.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B.社会服务体系日渐完善 C.科技全球化趋势加强D.科技进步改变社会生活 5.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于2022年11月9-11日在浙江乌镇举行。会上,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外骨骼机器人、3D技术等让人真切感受到数字技术的魅力。数字技术与各行业的融合发展,开拓了新的生产生活方式。这折射出() A.中国科技引领世界发展B.世界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C.科技进步加速了全球化D.信息技术改变社会生活 6.2022年11月30日,中国航天员乘组6人,在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里首次“太空会师”。航天员太空居所的扩容,折射了载人航天30年跨越发展。下列对中国航天发展理解正确的有() ①展示了国家自主研发能力②开辟了人类生活的新空间 ③标志着中国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世界领先④对现代国防与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A.①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③④ 7.西班牙巴塞罗那市通过在城市安装传感器,建设街道照明、自动洒水系统,实现环境监测与交通管理;英国米尔顿·凯恩斯市通过将传感器连接到可回收垃圾箱,提取信息、分析数据以决策垃圾的收储与处理。这表明人工智能技术() A.提高了城市治理水平B.促进西方科技领先世界 C.主要应用于城市建设D.推动了城市化发展进程 8.21世纪以来,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法、基于生物进化的遗传算法以及辅助学习的模糊逻辑和群体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大规模实践。人工智能技术广泛运用到智能搜索、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生活预测、人机交互等领域。这说明人工智能技术()A.加剧了各国科技发展的不平衡B.使科技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基础 C.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D.反映了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9.21世纪,人们通过微信、微博、百度等工具进行通信和获取信息,通过“优步”共享汽车,通过“奈飞”共享影视节目,通过“亚马逊”等网络平台购物。这说明()

第6课新科技革命与现代社会发展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第6课新科技革命与现代社会发展 同步练习 1.20世纪90年代电子商务逐渐兴起,它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电子商业兴起的前提条件是() A.国际投资的发展B.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C.工业革命的深入D.便利的交通 2.新科技革命引起了劳作方式的革命性变化。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欧美国家的就业结构发生的变化有() A.第一、第二产业从业人数有所增加 B.第二、第三产业从业者所占比率最大 C.第三产业的从业者大量增加 D.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信息产业达到50%以上 3.当今“无人码头”“无人仓库”“无人车间”和“无人工厂”的出现是哪一技术的产物()A.人工智能技术B.航空航天技术 C.海洋技术D.生物工程技术 4.现代中国正走人“微时代”,出现“微信”“微博”“微课”“微讲座”等“微工具”或“微事务”。对此的合理解释是,当代中国() A.科学技术已经领先于世界B.科技进步促使社会节奏加快 C.传统科技观念遭到了颠覆D.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地结合 5.有学者指出:我们正处于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之中……(其)深入发展会催生新的经济领域、新的经济运行方式,从而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发生革命性的变革。这场新科技革命“新”在() A.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B.海底探测技术获得突破 C.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D.生物工程技术突飞猛进 6.1997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成功潜入水下6000米处进行科学试验。2020年,中国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10909 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这说明() A.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B.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C.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7.美国学者德鲁克在《下一个社会的管理》中写道:“电子商务像170年前的铁路一样,创造了新的热潮……在电子商务创造的心智地理中,距离已经消失,只有一个经济体,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课时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1)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1.1957年()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美国B.法国C.中国D.苏 联 2.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A.20世纪后期,优良品种育成推广,高效化肥广泛应用,高科 技在食物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已完成 B.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地区,距今5000年左的新石器 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 青铜农具在西周时 期得到了普及 C.1946年,为满足弹道计算的需求,美国军方研制的世界上第 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问世。 开启了电子计算机 时代 D.丝绸之路是古代贯通亚、欧、北非的重要贸易通道,通过丝 绸之路,商人们将中国生产的丝绸等运往上述地区,再把欧 洲等地的奇珍异宝输往中国。 丝绸之路开通后中 国不再实行“工商食 官”政策 A.A B.B C.C D.D 3.阅读下表,分析这些国家重视科教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美国(1)1958年颁布了《国防教育法》,要通过这个法律大大完善美国的教高制度,使之能满足国家基本安全所提出的要求(2)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西 欧国家提出“尤里卡计划”,号召成员国在诸如光电子学﹑大型电子计算机、高速微电子学﹑预材料和人工智能等尖端领域进行合作,建立一个“欧洲工艺技术共同体”

日 采纳并使用“科学技术立国”的口号 本 中 1986年捏出《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1995年捏出实施“科教兴国”战暗国 A.促进了科技成就的日新月异B.推动了第一、二产业的发 展 C.促使贫富分化加剧D.使各国越来越注重可持续 发展 4.美国亚马逊公司作为世界上最大电商平台,2020年商品总销售额为4750 亿美元,全球员工总数超过120万,已成为全球品种最多的网络零售商。 2020年,全球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450多万商家以各种形式参与了该 平台组织的全球圣诞狂欢节,总销售额340多亿美元,这体现出 A.信息技术凝聚了国际共识B.互联网购物推动了全球化C.电商发展彰显国际竞争力D.网络成为最大的信息媒介5.中国领导人在2018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中说:“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 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 生活福祉。”下列不属于我国在21世纪取得科技成果的是 A.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B.“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平均 亩产突破1000公斤 C.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成功潜入水下6000米D.玉兔二号月球车首次 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6.《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显示,过去十年,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 请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工智能下一个十年将在强化学习、知识图谱、 智能机器人等方向重点发展。这反映出我国 A.人工智能应用广泛B.科教兴国成效显著 C.高等教育世界一流D.对外开放纵深发展 7.2014年底,位于浙江慈溪联盛广场的香满轩餐厅开业,里面有5个机

2020-2021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导学案)

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课标要求】 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科技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理解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意义。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出现对改变人们劳作方式及生 活方式的意义。 学习难点:理解人工智能技术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和分析文字、图片等资料梳理现代科技进步的成就(素养:史料实证) 2.通过补充材料,讨论分析现代科技进步背后的原因(素养:历史解释) 3.借助史料、图片等能够得出现代科技进步的影响(素养: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4.通过史料与课堂探究,理解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对科技与现实、未来的关系有自己的思考,对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充满信心(素养:家国情怀)。 【名词解释】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20世纪40年代末起,开始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核心,以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等为标志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革命发源于美国,推动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新技术革命:从70年代初开始,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发展中又出现了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型材料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 “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国内外学者对“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定义的表述不尽相同,但一般而言,”科学革命“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飞跃,从而引起科学观念、科学模式以及科学研究方式的根本变革,它是人类认识领域的革命,是对科学理论体系的根本改造和科学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从而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技术革命“指的是人们改造世界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是引起社会生产礼巨大发展并推动生产关系变革的世界性技术突破。 【问题引领】 一、阅读教材第一子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回答以下问题。 1.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主要有哪些技术?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表格式)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表格式)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地区农耕的起源畜牧的产生土地制度 西亚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是小 麦、大麦的原产地 距今约9000年前,人们已 经饲养绵羊和山羊 (两河/尼罗河流域:牛) 古巴比伦和埃及:王室 和神庙拥有很多土地, 政府官员、贵族、商人 等也拥有土地 东亚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 长江中下游的居民最早种植 水稻 距今约7000年前,浙江 河姆渡的居民已经饲养猪 和狗 商周朝: 君主和各级贵族掌握土 地 中南美洲中美洲:玉米、甘薯(马铃 薯)等作物的原产地 南美:距今约600年前,印 第安人驯化了骆马 阿兹特克人:贵族私有 土地、村社公有土地和 家庭份地。 欧洲希腊:从西亚传入大麦和小 麦是主要粮食作物,并种植 葡萄和橄榄 ----- 城邦中,只有公民才能 拥有土地 罗马:以谷物生产为主,同时种植橄榄和葡萄。----- 实行土地国有 意义①农业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 ②农业生产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 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 ③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专门从事制陶、冶炼等 手工业劳动,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等产生); ④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历法数学等)。 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影 响: 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①男子在生产中逐渐占 据主导地位; ②私有财产的出现; ③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项目欧洲亚洲(中国) 玉米①16世纪中叶,在南欧地区广泛种 植,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 物之一 ①明朝传入中国: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 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 地区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知识提纲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一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1.母系社会是按母系计算世系血统和继承财产的氏族制度,是氏族社会的第一阶段,女子在采集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氏族制。 2.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的经济从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为基础的掠取性经济转变为新石器时代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生产性经济。 3.农业革命的意义 ⑴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 ①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②农业生产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 增长。 ⑵农业的出现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①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从最初搭建临时的窝棚,演变为建造长期的住所,并逐渐形成聚落。 ②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一部分人从食物生产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制陶、采矿、冶炼等手工业劳动。 ⑶农业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4.古代中国的农业 ⑴食物:主要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 ⑵生产与生活 ①商和西周时期: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农民集体耕作。 ②战国以后:铁犁牛耕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在土地上耕作 的农民,往往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 ③秦汉至隋唐时期: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 体系。 5.生产关系的变化 ⑴原因:农业产生以后,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居主导地位,女子在农业生产中 逐渐退居从属地位;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生产的产品有了剩余,士 族内部出现了贫富分化。 ⑵概况: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阶级产生了;为了调节阶级之 间的利益冲突,国家应运而生。 第二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1.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主要在临近的地区和各大洲内部进行,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逐渐连为一体,联系更加紧密,食物物种的交流也突破了以前只在临近地区交流的界限,更加广泛地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2.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⑴积极影响 ①世界各地食物物种开始大交流、大传播,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品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②改变了世界各地的种植结构与饮食结构,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 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③粮食产量增加,有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饥饿问题,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构建。 ⑵消极影响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二三)(后附答案解析)

第 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1.(2023·山东·统考模拟预测)下图为美国1955-1985年家用电器价格趋势图(以1982年美元价格计算)。此趋势出现的原因是() A.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缩小B.社会救助制度在美国逐渐形成 C.电力开始广泛服务于生产D.新科技在生产生活中不断应用 2.(2022·山东·高三专题练习)1952年,美国有1500万个家庭拥有电视机,到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有电视机1.4亿台,收看电视成了人们获取新闻资讯、教育资源和娱乐的重要方式。美国家庭日均收看电视时间越来越长,由1951年的4.58小时升至1981年的6.73小时。这反映出 A.电视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精神需求B.电视成为凝聚家庭关系的重要纽带 C.战争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D.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3.(2023·山东菏泽·高二统考期末)2020年,太空全球经济总量达万亿美元,商业卫星占总卫星比例从冷战时期的4%到2017年的36%,而且一些商业卫星的性能已达到甚至超过了军用卫星的水平。商业航天从传统的通信、导航、遥感应用卫星领域,拓展到载人航天、空间探测、在轨服务等多个领域。这表明()A.现代科技孕育经济新增长点B.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 C.航天技术威胁各国国家安全D.现代科技各领域互相渗透 4.(2023·山东烟台·高二校考开学考试)京东配送机器人从站点装货后,按照既定路线自动导航行驶,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通知客户收货,并支持人脸识别、短信验证码等多种人机交互方式快捷取货,为物流行业的“最后一公里”带去全新的解决方案。这表明人工智能的应用() A.刺激了消费者的需求B.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C.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D.提高了人们的劳动强度 5.(2023·山东淄博·高二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校考期末)1953年,美国科学家构建了DNA双螺旋分子模

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课时作业--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课时作业 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一、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的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C.二战加速了新科技革命的到来 D.新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2、在2021年的世界5G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介绍中国已开通建设5G基站99.3万个,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95%以上的县区和35%的乡镇,5G终端手机连接数超过3.92亿户。中国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数量占比超过38%,居全球首位。5G引领跨越式发展得益于( ) A.云计算、移动通信和卫星精准定位 B.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的突破 C.球面射电望远镜的自主研发和制造 D.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的飞跃 3、人工智能(AI)的应用,让机器代替人类进行单纯重复、危险和劳

动条件恶劣的工作,既能减轻人类的劳动强度,又能避免工伤事故。这表明信息技术( ) A.增加部分人失业风险 B.避免工伤事故的发生 C.提升工作效率和环境 D.提升人类的智力水平 4、1956年,在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资助之下,10位计算机领域的学者组织了一场研讨会,正式提出了人工智能概念,此后数十年,他们和IBM一道主宰了这个领域。这反映出( ) A.科技的发展主要源于社会需要 B.人工智能成为新科技领域标杆 C.科技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 D.资本与科技具有相互促进作用 5、“拎包点心走亲戚”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过年走亲的一大习俗。但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软件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表明( ) A.传统节假日逐渐淡化 B.电信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C.科学技术改变生活方式 D.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6、1967年日本学者参照“工业化”一词提出了“信息化”的概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全面!)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课标要求】 1.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 2.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知识概要】 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1、远古人类的生活:远古时期的人类过着怎样的生活? 远古时期,人们从事采集和渔猎,在一定的地域内过着迁徙的生活。(主要活动是女性来完成) 2、原始农牧业的出现: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大约在何时出现?原始农业主要兴起于哪些地区?原始农业的兴起有何意义?畜牧业是怎样产生的? (1)出现时间:约1万年前,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成为人类获取食物的主要手段。(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2)原始农业兴起:从世界范围看,农业主要起源于东亚、西亚和中美洲。 (3)原始农业兴起的意义: ①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上的第一次革命。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②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人类从迁徒过渡到定居,从临时窝棚到长期住所,并逐渐形成聚落。开始出现手工业劳动,文化艺术获得发展。 ③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历法、数学和其他学科逐渐发展。 (4)畜牧业的产生:畜牧业是在狩猎的基础上,随着农业和定居而产生的。 (不同地区,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也各不相同,不同地区的居民,培育或引进了适合本地区的农作物和家畜)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1、大河文明:(主要是说的四大文明古国)分别说明古巴比伦王国、古埃及、古代中国人民的生产与社会生活状况。

(1)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王室、神庙和贵族占有大量土地,或出租给佃户,或合伙经营。 (2)尼罗河流域,古埃及: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尼罗河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条件。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古埃及的命运,崇拜尼罗河和太阳神,成为埃及人宗教信仰的核心内容。 (3)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古代中国: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铁犁牛耕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由集体耕作到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个体经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重视修建水利工程,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 2、海洋文明:(主要是指爱琴海地区,古希腊、罗马的文明)说明古希腊人民的生产与社会生活状况。 主要种植从西亚传入的大麦和小麦。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建立果园,从事农产品加工。城邦公民占有土地,农业中普遍使用奴隶劳动。 3、失落的文明:(主要是指美洲的玛雅、印加、阿兹特克三大文明)说出古代美洲的主要居民和他们的生活状况。 主要居民是印第安人;阿兹特克人的土地有贵族私有,还有村社公有土地。他们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是一些在湖底丛生的杂草上铺垫湖土、由生长的杂草固定在湖底的浮岛。“浮动园地”使阿兹特克人的人口和财富剧增。)。 三、生产关系的变化:(注意两点) 1、男女地位的变化: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以后,男女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以后,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妇女以家务劳动和家庭副业为主,女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从属地位。 2、国家的产生:国家是怎样产生的? 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加剧——阶级产生——国家形成。(为了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需要一个强制机关,国家应运而生;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标要求】 1.掌握美洲物种的外传;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的史实。 2.引导学生认识物种交流所带来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物种交流的认识,形成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不同物种在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的交流及发展不同状况的学习,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并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思考点、学思之窗、问题探究习题答案.docx

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1.(P29)思考点:人工智能技术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人工智能技术是先导技术,它同机器人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 3D 打印、智能制造迅猛发展,军用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家政服务机器人已经成为现实。(列举若干具体现象即可)(P31)学思之窗:结合材料,思考原子能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一方面,原子能可以服务于人类的和平事业,应用于生产生活。原子能可以为新的交通工具提供动力;可以服务于很多生产领域,为它们提供新能源;可以应用于医学研究与诊断治疗,造福人类健康。另一方面, 原子能的滥用给人类带来危害甚至灾难。核武器扩散、核泄漏对人类造成巨大威胁。 2.(P32)思考点:现代科技进步给你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参考答案:现代科技进步使交通便利,人与人的交流畅通,带来一系列新的娱乐方式和休闲方式,使服务更加便捷,等等。 3.(P33)问题探究:结合材料,思考人工智能技术在救灾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灾后排查与组织救援过程中减少人员伤亡,提高探测速度与覆盖面,以获得抢救最佳时机,科学分析数据,协助人作出重要决策,等等。 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 1.(P37)思考点:商业贸易的发展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

活和精神生活。 2.(P38)学思之窗:上述材料可以佐证什么历史现象? 参考答案:魏晋时期,中国与拜占庭帝国等西方国家商贸往来频繁。 3.(P40)问题探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描述古埃及人是如何签订商业契约的。契约对商业贸易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这是一份房屋买卖契约的签订过程,从中可以看出契约的签订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并采取一种庄严的宣誓的形式,在祭司和官吏的面前签订契约。契约可以保证商业贸易的顺利进行,使人们形成诚实守信的契约精神。

试题: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六课西方的文官制度 1.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文官法》,法案规定:政府中20%的职位须从经过考试合格中的人当中聘任;文官必须经过公开考试,量才择优录用。这一规定的实行( ) A.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B.不利于行政工作的稳定与延续 C.确保了文官考试的公平公正 D.杜绝了官员权力的滥用与误用 2.在英国,撒切尔夫人将“政治态度”作为选拔高级文官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这一行为( ) A.延续了英国文官传统选拔标准 B.试图打破英国政务官“政治中立”的原则 C.反映了执政党的政治诉求 D.推动了英国民主化进程 3.1854年,英国议员向国会建议将政务分成机械工作(例行工作)和智力工作,机械工作录用的学历标准为中学文化水平,智力工作指的是带有政治性质或者是行政管理性质的工作,需要由大学文化水平的人员担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机械工作不需要考试录用 B.政务分工有利于科学管理 C.文官选拔受到了议会的操控 D.智力工作重要性超过机械工作 4.20世纪以来,文官逐渐“演变为运用法律和掌握政府实权的真正力量”,以至于每位总统都要思考“如何防止职业文官左右总统的政策”。这反映美国( ) A.三权分立机制发展完善 B.总统立法权力遭遇侵夺 C.文官集团垄断政府权力

D.行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5.西欧早期的王室官员只是国王的侍从而非国家行政管理人员,但从12世纪开始,这些官员的职责相对明朗,一些常设性的机构和官员出现了。这反映出12世纪以来的西欧( ) A.封建领主依赖王室生存 B.王权与教权斗争日趋激烈 C.天主教会势力逐渐衰落 D.国家行政机关走向正规化 6.据下表可知,19世纪中晚期的英国( ) 1853年英国议会组织调查委员会考察东印度公司的人事制度,形成了《麦考莱调查报告》,建议以公开竞争的考试形式录取人员。 1854年屈维廉爵士在《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中提出“凡初任人员都应按规定的年龄从学校毕业,通过竞争考试表明具有通才智力后才能被择优录用”。 1855年新首相帕麦斯顿颁布《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命令》,成立了文官事务委员会,主管考试录取工作。 1870年格莱斯顿执政时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的第二个枢密院命令,规定行政机构人员的任命要定期举行公开竞争考试。 A.文官考试制度逐步形成B.君主立宪制得到完善 C.文官管理队伍不断壮大D.民众就业压力比较大 7.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1979—1990年在任),要求文官在具有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更要精通某个专业领域,于是“专业性”逐渐成了对文官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英国对文官“专业性”考核的主要原因是( ) A.建立职业官僚体系的需要 B.文官的知识结构过于单一 C.社会分工日益复杂的现实 D.政府工作持续性稳定性差 8.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彭德尔顿法案》规定:建立一个不受党派控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知识点清单36页

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知识点清单 目录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第6课新科技革命与现代社会发展 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 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 第14课古代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1. 采集渔猎 (1)时间:远古时期。 (2)表现:人们使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过着迁徙的生活。 2. 原始农业 (1)时间:大约1万年前,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 (2)表现 ①农耕业 a. 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 b. 东亚的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c. 中美洲是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 ②畜牧业 a. 距今约9000年前,西亚的人们已经饲养绵羊和山羊。 b. 距今约8500年前,中国贾湖的居民已经饲养猪;后来,河姆渡的居民也饲养猪和狗。 c. 距今约6000年前,南美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 (3)影响 ①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②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定居生活;农业与手工业相分离;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产生)。 ③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1. 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 (1)王室和神庙拥有许多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商人等也拥有土地,他们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 (2)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2. 尼罗河流域——古埃及 (1)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 (2)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 3. 黄河和长江流域——古代中国 (1)食物生产:主要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 (2)社会生活方面 ①商和西周时期,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农夫集体耕作。 ②战国以后,铁器得到推广。铁犁牛耕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在土地上耕作的农民,往往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每家每户在耕作之余,还通过家庭手工业等途径补贴家用。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与人类社会发展同步测试(含答案)

第6课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1973年,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在其著作《小的是美好的》一书中质疑西方经济目标是否值得向往,反对使用化学农药,批判工业经济对环境的冲击,同时他还批判为提高产量而乱用新技术的行为。他的这些观点 A.否定了工业革命的作用B.解决了西方国家的经济滞胀 C.冲击了知识经济的发展D.适应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十五条“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在其首页显著位置,持续公示营业执照信息、与其经营业务有关的行政许可信息……或者上述信息的链接标识。”这表明 A.电子商务简化了的操作流程B.信息技术推动了经济发展 C.电子商务经营方式得到规范D.电商平台提升了服务质量 3.《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显示,过去十年,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工智能下一个十年将在强化学习、知识图谱、智能机器人等方向重点发展。这反映出我国 A.人工智能应用广泛B.科教兴国成效显著 C.高等教育世界一流D.对外开放纵深发展 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指出:“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劳动力吸引到大机器和能源所在地:工厂里面。今天,相反的趋势在进行当中,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内燃机车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 B.电话、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C.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D.电影、电视的出现和影视艺术的发展 5.1962年日本学者汤浅光朝提出关于世界近代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现象问题即“汤浅现象”―即当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段内的科学成果数超过全世界科学成果总数的25%,则该国家在此时段内成为科学中心。结合所学分析,近代科学中心转移的顺序是 A.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B.西班牙—英国—德国—法国—美国 C.意大利—英国—法国—日本—美国D.意大利—英国—法国—美国—苏联 6.内蒙古自治区的一块农田里,一台无人驾驶播种机正匀速前进。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的定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知识提纲--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精编知识体系) 【单元课程标准】 1.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 2.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 3.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时空坐标】 【知识梳理】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一)耕作工具的变化 1.材质:骨、竹、木、石、蚌、铜、铁等。 2.石器工具 (1)特点:质地坚硬,更耐用。 (2)时期:1)旧石器时代:打击为主;2)新石器时代:打磨结合。 (3)工序:选料、打击、磨光、钻孔。 3.青铜工具 (1)起源:西亚、北非。 (2)中国的青铜农具 1)出现:公元前1500年左右出现小件青铜器。2)特点:青铜农具数量有限。 ①原因:a.青铜产量低且珍贵;b.青铜的坚韧度不好。②作用: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4.铁器工具 (1)出现与传播:公元前15-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赫梯人掌握冶铁技术,后传入两河流域、北非和欧洲。 (2)特点:铁器锋利轻便,易锻制打磨。 (3)在中国的推广与发展 1)推广及其意义 ①推广:战国时在农业生产中推广。 ②意义:使得人民耕作、拓荒的能力大幅度提高,有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并进一步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 2)发展:南北朝时出现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 5.耕作工具进步的意义:推动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时 空 坐 标 生 史 产 系 ,

拓展:刀耕火种与铁犁牛耕1 (1)发展阶段:原始社会刀耕火种(靠天吃饭无作为)、夏商周石器锄耕(开始主动参与)、春秋战国铁力牛耕(利用畜力解放自己)。 (2)例子:三人一牛→二人一牛→一人一牛==>生产力提高,逐渐解放人力。 (3)常见工具 1)砍伐地面上的植物:石斧、石刀。 2)翻土工具:石耜(sì)、石铲、石锄、骨耜、木耜、蚌铲。 注意点: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拓展:传统农业工具的演进及评价 (1)演进:在古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具的质料、形制和使用的动力不断进步,经历了刀耕、锄耕和犁耕三个不同阶段。 (2)评价 ①传统农业工具是从事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手段,是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②传统农业工具不断适应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要求,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二)农业灌溉工具(如翻车、筒车、水车等)的变化 1.原始社会末期:制造陶器,汲水灌溉。 2.古埃及和中国: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如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桔皋2。 3.翻车(利用人力灌溉)的发展:(1)出现:东汉末期;(2)革新:三国马钧。 注意点:翻车东汉出现而明清时仍沿用,表明灌溉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4.筒车:唐朝出现,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 5.灌溉工具进步的意义:灌溉工具的改进是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人们发明灌溉工具,适时灌溉,使农作物生长逐渐摆脱完全依赖自然环境的状态。 (三)古代畜牧工具的变化 1.圈厩:饲养禽畜。2.马槽:喂马。3.捕捉动物:弓箭、网。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一)纺织工具的进步 1.3万年前:(1)工具:骨针。(2)用途:缝制兽衣。 2.新石器时代晚期:(1)工具:陶纺轮3。(2)作用:纺线。 3.汉朝:(1)工具:纺车;提花机。(2)作用:纺纱;织带有精美花纹的丝织品。 4.元朝以后:(1)工具:纺织机。(2)作用:织布。 (二)制瓷业工具的进步 时期工具/方式用途 最初泥盘条筑制造瓷器 新石器时代晚期坯车制坯 中国南朝匣钵4防止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唐宋支钉防止粘连 冶金方式冶金工具作用 锻打(小型)土炉熔化金属原料锤打击金属原料 1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在一根竖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细长的杠杆,当中是支点,末端悬挂一个重物,前段悬挂水桶。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当人把水桶放入水中打满水以后,由于杠杆末端的重力作用,便能轻易把水提拉至所需处。桔槔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相当普遍,而且延续了几千年,是中国农村历代通用的旧式提水器具。这种简单的汲水工具虽简单,但它使劳动人民的劳动强度得以减轻。 3新石器时代纺织生产工具,灰陶或红陶制作,略成圆饼形或凸圆形,中有孔,插入木柄或骨柄可以捻线。 4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