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偿基础沉降机理分析
地面沉降产生机理及解决措施

⒋由于地面沉降、水准点失准,城市工程 建设所需水准资料,需从地面未沉降区 水准点引测,增大了水准测量的工作量。 ⒌影响建筑物抗震能力,致使地震灾害加重。 ⒍由于地面沉降作用,局部改变地形地貌条件, 形成地面沉降降落漏斗,降低防洪排涝工程效 能,造成大面积积水,洪涝灾害加剧。
地面沉降引起的房屋裂缝
工程降水引起局部地面沉降在深基坑和地下构筑物的开挖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地下水位高于施工作业面的情况为防止基坑边坡失稳保证顺利开挖避免水下作业须进行基坑降排但是降水方案不当会引起周围地面沉降导致此范围内的建筑物地下管网道路及其它设施发生断裂倾斜影响其正常使用和安全
地面沉降产生机 理及解决措施
一、城市地面沉降产生的原因
在深基坑和地下构筑物的开挖过程中 往往会遇到地下水位高于施工作业面的情况, 为防止基坑边坡失稳,保证顺利开挖,避免 水下作业,须进行基坑降(排) 水。
但是,降水方案不当,会引起周围地面沉降,导 致此范围内的建筑物、地下管网、道路及其它设 施发生断裂、倾斜,影响其正常使用和安全。
工程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机理有多种:
超采地下水引起的沉降,房屋严重损坏
广州金沙县地铁 工程抽排地下水 引起地面沉陷, 使周边的建筑 物损坏
西安地下水超采 导致大雁塔严重 倾斜
上海地铁事故
三、如何解决地面沉降问题
⒈抽汲地下水 地面沉降具有累进性及不可逆性特征,其 产生的影响亦具有持续性特点。为此,在 抽汲地下水时,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①强化宣传,充分认识地下水超采的危害性、严重性; ②大力推广改水、节水经验,加大改水、节水力度;
①由于孔隙水从土中排出,导致有效应力 增加,地层固结沉降; ②水位降低,减少了土中地下水对地上建筑物 的浮托力,使软弱土、层受到压缩而沉降; ③土壤中的细小颗粒随着流动的水不断流失,在土 层中形成空洞,随着抽水的不断进行,空洞扩大, 最终形成塌陷沉降。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沉降处理的分析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沉降处理的分析摘要:既有建筑地基的基础沉降处理一般比较涉及问题较多,本文对沉降原因等进行分析,选择了合适的注浆加固方案进行基础处理,解决了基础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同时通过加强施工的管理,对注浆加固施工的效果进行控制,满足了本工程的需要。
关键词:既有建筑;沉降;地基处理;分析1、工程概况某厂房设计为单层框剪结构(局部两层),建筑占地面积590.12㎡,建筑面积340.21㎡。
该建筑始建于2007年,于2008年9月建成,目前已运行8年多。
由于施工时主体建筑采用独立柱基,基础持力层位于砂层,而室内地坪则主要在回填土上,长时间固结沉降等原因造成地面下沉、开裂,影响附属设备的安全运行,按照需要对室内地面及回填土进行加固处理。
2、基础沉降原因分析(1)、回填土下沉:回填土自然固结沉降及下沉,导致给排水管道破裂,在水的作用下加剧下沉;(2)、地下水位上升:水文地质条件改变,致使地下水位升高而对回填土的浸润;(3)、地表水汇聚:本厂房相对地势较低,绿化灌溉等地表水的下渗汇集;(4)、回填土未夯实:根据资料显示,该回填土最大厚度达4米,开挖后可见部分回填土未按要求夯实。
3、施工方案选择确定地基基础加固方案时,应评价分析加固方案和施工工艺对既有建筑的影响,根据目前室内地基变形范围及深度特征,结合建筑结构布局及设备使用布置状况,本厂房拟采取注浆加固结合换填及钢筋混凝土底板封闭措施等复合加固处理措施。
(1)、注浆加固:厂房外围间距1.5米均匀排列布置注浆孔;厂房内间距1.2米梅花型布置注浆孔。
(2)、灰土换填:从原地坪下挖1000mm后夯实,再采用3:7灰土换填750mm,分三层夯实。
(3)、钢筋混凝土底板:开挖并换填后余250mm配置?14@200mm单层双向钢筋网片,并浇筑C25混凝土。
4、方案选择原因分析(1)、基础变形深度范围主要是填土分布范围,其最大深度约4m,原填土主要为粘性土回填,相对松散,孔隙较大,变形差异较大,采用注浆加固容易解决差异沉降变形问题;(2)、上部地层容易受地表水下渗影响,抗变形能力低,注浆后可从整体上提高其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尤其是抵抗由于地下水浸润造成的沉降变化;(3)、经注浆加固处理后,上部地层的整体强度将得到提高,对地层的稳定以及承载能力均能显著提升,有利于地表附属设备的稳定、安全使用。
混凝土地基沉降原理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地基沉降原理及处理方法一、前言混凝土地基沉降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地基沉降的原理和处理方法。
二、混凝土地基沉降原理混凝土地基沉降是指在地基承载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地基发生下沉的现象。
该现象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地基承载能力不足地基承载能力不足是导致混凝土地基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地基承载能力不足时,建筑物的重量超过了地基所能承受的范围,导致地基下沉。
2. 地基土质条件不良地基土质条件不良也是导致混凝土地基沉降的原因之一。
如果地基土质条件不良,土壤的稳定性会受到影响,容易发生沉降现象。
3. 外部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是导致混凝土地基沉降的原因之一。
例如,地下水位的变化、周围建筑物的施工等都会对地基产生影响,导致地基下沉。
三、混凝土地基沉降的处理方法针对混凝土地基沉降问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处理方法:1. 地基加固地基加固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可以增强地基承载能力,防止地基继续下沉。
地基加固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注浆、钢管桩等。
2. 地基改良地基改良是指通过改善地基土壤条件,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从而防止地基下沉。
地基改良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灌注桩、振动加固等。
3. 建筑物加固如果建筑物已经出现了沉降现象,可以通过建筑物加固来防止建筑物进一步下沉。
建筑物加固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加固柱、加固梁等。
4. 采取其他措施除了以上几种处理方法外,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防止混凝土地基沉降。
例如,可以在地基上增加支撑点,减轻地基承载压力;加强地基排水系统,防止地基土壤湿度过高等。
四、结语混凝土地基沉降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针对混凝土地基沉降问题,可以采用地基加固、地基改良、建筑物加固和其他措施等多种方法来解决。
通过有效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防止混凝土地基沉降现象的发生。
筏板基础设计之沉降计算原理

筏板基础设计之沉降计算原理
筏板基础设计中的沉降计算原理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土壤力学和结构工程的知识。
首先,让我们从土壤力学的角度来看。
筏板基础是一种承载结构荷载的基础形式,它通过分散荷载到较大的土体面积上来减小地基承载压力,从而减小地基沉降。
沉降计算的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土体压缩特性,土壤是一个多孔介质,当外部荷载作用于土体上时,土颗粒之间会发生压缩,导致土体沉降。
通过对土体的压缩性质进行实验和理论分析,可以得到土体的沉降特性,从而进行沉降计算。
2. 应力传递原理,筏板基础通过较大的接触面积将荷载传递到土体上,使得地基承载压力得到分散。
在沉降计算中,需要考虑到荷载在土体中的传递过程,以及不同深度处的土体应力分布情况,从而评估地基的沉降情况。
3. 土体的本构关系,土体的本构关系描述了土体的应力应变特性,通过本构关系可以得到土体的压缩模量、剪切模量等参数,从而进行沉降计算。
在结构工程中,沉降计算还需要考虑到筏板基础与上部结构的相互影响,以及不同荷载组合下的沉降情况。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地下水位变化、地基加固等因素对沉降的影响。
综上所述,筏板基础设计中沉降计算的原理涉及到土壤力学、结构工程以及工程实践经验等多个方面的知识,需要综合考虑土体的力学特性、结构荷载、地下水位等因素,以及进行合理的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沉降计算结果。
岩土工程中的地基沉降分析

岩土工程中的地基沉降分析岩土工程是研究土壤、岩石及其工程性质以及这些材料的使用和改进方法的学科领域。
其中,地基沉降是岩土工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它涉及到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地基沉降的定义和原因入手,探讨地基沉降的分析方法和对工程设计的影响。
地基沉降是指地下土层在加荷或排水作用下,由于土的变形而导致的地面下沉现象。
造成地基沉降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荷载和人工荷载。
自然荷载包括地层自身的重量、地下水位变化和地震等,而人工荷载则是由工程结构和地下管线等负荷导致的。
这些荷载的作用会使土体发生变形,从而导致地面沉降。
地基沉降的分析方法主要有经验法和理论法。
经验法是基于历史数据和工程经验进行预测和分析,它简单实用,对于某些普通工程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经验法的适用范围有限,对于特殊工程和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基沉降分析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因此,理论法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理论法基于岩土力学原理,通过对土体的性质和荷载的作用进行分析,来预测和评估地基沉降的可能性和程度。
常用的理论法包括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等。
这些方法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能够更精确地模拟土体的变形过程,提供更具科学性和可靠性的结果。
在工程设计中,地基沉降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地基沉降会导致工程结构的变形和破坏,影响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和大型桥梁等重要工程来说,地基沉降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地基沉降还会对附近的地下管线、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造成影响。
例如,地铁隧道的沉降会导致地铁线路的弯曲和破坏,进而影响列车运行的安全和顺畅。
因此,在工程设计中需要进行详细的地基沉降分析,以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有效地预测地基沉降的可能性和程度,需要获取准确的土体参数和荷载数据。
通过现场勘探和实验室测试,可以获得土体的力学性质、含水量、渗透系数等参数,从而为地基沉降的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此外,在进行地基沉降分析时,还需要考虑地下水位变化、土层的压缩性以及建筑物的结构特点等因素。
混凝土地基沉降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混凝土地基沉降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一、引言混凝土地基沉降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地基沉降会导致建筑物的倾斜、裂缝、变形等问题,不仅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还可能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深入了解混凝土地基沉降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对于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混凝土地基沉降的原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导致混凝土地基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地震、风化、冻融等因素都会对地基造成影响,导致地基沉降。
此外,气候变化等因素也可能对地基造成影响,导致地基沉降。
2.土壤因素土壤因素也是导致混凝土地基沉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土壤的密度、含水量、压实性等因素都会对地基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从而导致地基沉降。
3.建筑结构因素建筑结构因素也可能导致混凝土地基沉降。
例如,建筑物的重量、高度、形状等因素都会对地基造成影响,从而导致地基沉降。
三、混凝土地基沉降的处理方法1.土壤加固土壤加固是一种常见的混凝土地基沉降处理方法。
加固土壤可以提高土壤的密度和稳定性,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加固土壤的方法包括压实、灌浆、加固桩等。
2.改变建筑结构改变建筑结构也是一种常见的混凝土地基沉降处理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减轻建筑物的重量、改变建筑物的形状等方式来降低地基的负荷,从而减轻地基沉降的程度。
3.增加地基承载面积增加地基承载面积也是一种常见的混凝土地基沉降处理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加宽地基、增加地基面积等方式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从而减轻地基沉降的程度。
4.使用隔离层使用隔离层也是一种常见的混凝土地基沉降处理方法。
例如,在地基下加铺隔离层可以有效地隔离地基与上部结构之间的影响,从而降低地基沉降的程度。
5.采取综合措施混凝土地基沉降的处理方法可以采取综合措施。
例如,可以采用加固土壤、改变建筑结构、增加地基承载面积等多种方法的组合来处理混凝土地基沉降问题,从而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四、结论混凝土地基沉降是工程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其原因多种多样。
建筑工程结构基础沉降原因与处理措施

建筑工程结构基础沉降原因与处理措施建筑工程结构基础沉降是指建筑物地基或地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沉降现象。
基础沉降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它可能导致建筑物的结构不稳定,产生裂缝甚至倒塌。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需要了解基础沉降的原因和相应的处理措施。
基础沉降的原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
自然因素包括:1.地基土的性质和质量:地基土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是影响基础沉降的重要因素。
如果地基土属于松散、不稳定或强度较低的土壤,则容易发生沉降。
2.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位的上升或下降会对地基土产生影响,导致基础沉降。
当地下水位下降时,土壤会失去水分,变得干燥收缩,从而导致沉降。
3.地震活动:地震会引起地质体的错动,导致地基土的位移和沉降。
人为因素包括:1.基础设计不合理:如果基础设计不符合土壤的工程特性或荷载要求,可能会导致基础沉降。
2.建筑物超载:建筑物超过了设计荷载,会导致基础承载能力不足,进而引起基础沉降。
3.土地开发和地下工程施工:土地开发和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挖掘、填充和抽水等活动,会扰动地基土,导致基础沉降。
对于发生基础沉降的建筑工程,需要采取以下处理措施:1.基础加固:可以采用加固基础的方法,如增加基础面积、加固基础土、加设钢筋混凝土带等,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2.补充填土:如果基础沉降不是很严重,可以通过补充填土、控制土壤湿度等措施来修复地基,恢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3.增加基础支撑:可以通过增设地基桩、扩大桩基面积等方式,增加基础支撑的面积和强度。
4.地下水防治:对于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基础沉降,可以采取降低地下水位、加设防水层等措施,减小基础沉降风险。
5.定期检测和维护:对于存在沉降风险的建筑工程,需要定期进行结构和地基的检测,及时发现并修复沉降问题,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总之,基础沉降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其原因复杂多样。
针对不同的沉降原因,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和安全使用。
工程行业地基的应力和沉降分析

工程行业地基的应力和沉降分析工程行业地基的应力和沉降分析地基是工程建设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地基的应力和沉降是地基工程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它们的合理分析和控制能够有效地确保建筑物的长期稳定运行。
一、地基应力的分析地基应力是指地基所受外力产生的应力状态。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地基承受着各种力的作用,如自重、建筑物荷载、风力、地震力等。
这些力的作用会导致地基内部产生应力,进而对地基材料产生变形。
地基应力的分析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地基材料的性质:地基材料的性质决定了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不同的地基材料具有不同的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这些都是地基应力分析的基础。
2. 地表荷载作用:建筑物的荷载是地基应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具有不同的荷载特点,例如住宅建筑和高楼大厦的荷载分布方式不同,因此对地基应力的分析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3. 地震力:地震是地基应力分析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地震力会给地基造成较大的振动和冲击,对地基应力产生显著的影响。
因此,地震力需要进行专门的分析和计算,以确保地基的抗震性能。
二、地基沉降的分析地基沉降是指地基在承受荷载作用下产生的下沉变形。
地基沉降是一个随时间逐渐发展的过程,分为立即沉降和持续沉降两个阶段。
地基沉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地基材料本身的压缩性:地基材料吸水和排水过程中会发生压缩和回弹,导致地基沉降。
土壤的类型和含水量是影响地基沉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2. 建筑物荷载作用:建筑物施加在地基上的荷载是引起地基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建筑物荷载会使地基材料受到压实,从而引起地基沉降。
3. 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导致地基材料的湿度变化,从而引起地基的沉降。
地基沉降的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沉降观测:通过安装沉降观测点,在建筑物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对地基沉降进行实时监测。
观测结果可以提供地基沉降的实际情况,从而指导后续的工程施工和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 增刊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Vol.28 Supp. 2006年 11月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Nov., 2006
补偿基础沉降机理分析 梅国雄,周 峰,黄广龙,宰金珉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
摘 要:补偿基础的应用逐渐广泛,但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补偿基础出现较大沉降的现象,甚至全补偿、超补偿基础也不例外。对此,本文分析后认为这可能与目前普遍采用的施工方法有关。目前为了施工方便而将基底回弹土体一并开挖从而使坑底土体的性状发生较大的改变,并最终导致上述现象的发生。另外,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介绍了一种常用于水闸基础的“锅底形”底板并以此来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词:补偿基础;回弹模量;压缩模量;沉降;回弹变形
中图分类号:TU4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548(2006)S0–1398–03
作者简介:梅国雄(1975– ),男,湖北黄梅人,教授,博士后,主要从事土压力、土体固结以及桩土共同作用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
Settlement analysis for compensated foundations MEI Guo-xiong,ZHOU Feng,HUANG Guang-long,ZAI Jin-min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0009, China) Abstract: The compensated foundations, are applied more and more widely, but their settlement usually happen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even for full-compensated foundations and overfull compensated foundations. It was considered that the above problems might be caused by construction methods widely adopted now. Concretely, for convenience, the heaved soils were excavated, and accordingly the character of soils in the bottom of foundation pit changed distinctly. Finally, a new raft foundation called “inverted vaulting raft” used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 was introduced. Key words: compensated foundation; modulus of resilience; modulus of compressibility; settlement; rebound deformation
0 问题的提出 目前随着对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的逐步重视,补偿式基础也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所谓补偿基础是指当基础埋深D较大时,其相应于基础深度处土的自重应力Pd与水压力Pw之和Pc在数值上比较
可观,往往可以抵消部分或全部建筑物的基底压力。从理论上讲,如果基底压力P恰好等于Pc时,基底附
加应力P0为零,即基底土中的有效应力不发生变化,则地基不会发生任何沉降,也不存在承载力问题,此时可称之为全补偿基础。如果P面以下为半空间无限体,基坑开挖之后,局部地面水平边界变为由基坑壁与坑底组成的下凹状曲线边界。显然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基坑底以下的土的应力与应变状态将发生显著的变化。基坑开挖过程对于基坑底面来说相当于一个卸载过程,如设挖出的土体平均重度为γ,开挖深度为D时,则相当于在基坑底土上
卸去Dγ的荷载。在卸荷作用下,在基底以下一定范
─────── 基金项目: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91076);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5058);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04KJB560048);江苏省建设系统科技计划项目(JS200416) 收稿日期:2005–12–05 增刊 梅国雄,等. 补偿基础沉降机理分析 1399 围内将产生拉应力(或回弹应力)。图1为基坑开挖后土中应力分布的简图。图中Pc为基底处土的自重应力,卸荷后就变为拉应力,与附加应力相类似,其在土中的分布近似呈图1中虚线的形状。显然随着深度的增加,土的自重应力逐渐增大,土中拉应力将随之较小,直至在某点处土中的拉应力减小至0。设该点到基底的深度为Za,则可定义坑底Za深度范围内的区
域为拉应力区。Za为拉应力区的厚度,实际亦为基坑底回弹变形区的厚度。 按线性变形体理论拉应力将产生相应的拉应变,即基坑将发生回弹变形,坑底土也随即发生隆起,理论研究和实测结果均显示坑底土体的隆起量并不均匀,而是呈倒扣的“锅底形”,基坑中间的土体隆起量大,四周的隆起量小。具体如图2中曲线①所示。显然,隆起量大的区域土体的孔隙比变化也较其它区域要大。
图1 基坑开挖后坑底土体的应力分布 Fig. 1 Stress distribution of soils in foundation pit base after excavated
2 施工因素对基底土体性状的影响 从理论上讲,在整个基坑的施工过程中,始终保持基坑底土体的隆起量不变(图2中的曲线①),那么随着基础和上部结构的施工,基底土将逐渐进入再压缩阶段。坑底边界面也会曲线①变为曲线②的形状。坑底土体也能近似恢复到基坑开挖前的性状。如果基础为全补偿或者超补偿时,卸载量足够抵消上部结构荷载,再压缩阶段将不会产生附加沉降。但在具体施工时情况却非如此简单,实际上为了方便施工和保持坑底土的平整,基坑底隆起的土体通常情况下均被挖去。在这种情况下基坑底土进入再压缩阶段时,基坑底面实际上已经变为如图2中曲线③所示的下凹面,相当于超挖了∆V体积的土体,亦即基坑重新加载后,
坑底已经由原来的均匀土体变成了中间蓬松四周较密实的不均匀土体,土体的性能有了较大的削弱。在这样的地基土上建造房屋,不仅会加大建筑物的沉降,基础底板的内力也会大大增加,偏不安全,应引起人
们足够的重视。 图2 开挖后基坑底回弹变形示意图 Fig. 2 Rebound deformation after excavated
3 施工因素对土体压缩模量的影响 如上文分析,目前常规的施工方法容易造成基坑底部土体性能的削弱,从而加大建筑物的沉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具体设计时如果考虑并能较准确地估算出地基的回弹与再压缩变形将对解决和预防上述问题有一定的帮助。目前计算基坑的回弹与再压缩变形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较典型的如分层总和法[1]、
残余应力法[2]以及复变函数法[3]等等。纵观上述几种计算方法,暂不讨论孰优孰劣,其计算结果实际上无一例外的均依赖于计算模量的正确选取。而目前在计算基坑回弹和再压缩时采用的模量均为根据试验室中侧限压缩试验结果得出的,而试验中采用的土样则是在基坑没有开挖前取得的。由前文分析可知,常规施工方法相当于在基坑底超挖了∆V体积的土体,实际上正是这∆V体积的存在,已经造成了土体模量的较
大改变。如图3所示,如果按照室内侧限压缩试验
图3 土体的压缩曲线 Fig. 3 Compression curves of soils 的试验结果,土体卸载点和回弹再压缩点会相差不大,近似重合(图中A、B点);而实际情况由于超挖∆V体积的土体,实际受荷后基坑中心的土体将比理论情况蓬松的多,亦即重新加载时基坑中心土体的孔隙比比室内试验情况要大(图中C、Ce点)。另外显而易
见,实际情况的再压缩过程土体的孔隙比变化也将比室内试验情况来的大。因此根据室内试验选取的回弹指数Ce实际上比真实情况要小,这样理论计算的再压
缩量亦会比实际情况要小的多。至此也就不难理解出1400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2006年 现本文开始提出问题的原因了。
4 解决问题的建议 如果能较准确的估算出基坑底土的回弹曲线,并且在施工时仍然保持基底土回弹部分不被超挖,那么就可以使基底土保持正常的回弹-再压缩过程,即可以显著减小基底土的再压缩量。这一点理论上似乎可行,但是在实际施工时很难具体的实施。文献[4]曾经介绍过一种用于水闸的形似“锅底”的反拱底板(如图4所示),对笔者启发很大。由于拱结构是以承受正压力为主,能充分利用混凝土良好的抗压性能,以达到减小构件截面的要求。因此在相同条件下,水闸基础采用“锅底”形底板,不仅其厚度比平底板大为减薄,而且底板几乎可以不用或很少用钢筋。本文中将“锅底”形底板应用于补偿性基础,不仅保留了“锅底”形底板受力性能良好、节省材料的优点,而且“锅底”形底板可以充分发挥地基土的承载力,较好的解决了由于基坑开挖施工而导致的地基土压缩性过大的问题。理论研究与实测结果均表明:“锅底”形底板的基底反力比平底板更为均匀,这对地基尤其是软土地基较为有利。
图4 反拱底板示意图 Fig. 4 Inverted vaulting raft 目前对于“锅底形”底板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按无铰圆拱受均布荷载计算、按无铰圆拱产生不均匀沉降计算以及用有限元法计算等,详细内容可参考文献[4],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用于补偿基础的锅底形底板的施工方法可分为以下两种:①正常施工顺序。先浇好地梁和底板后,再浇筑地下室内外墙。在浇筑底板时,为了保证起拱效果,可在底板和垫层之间添加泡沫板等来组成绞规则的弧面;②逆筑法施工。这时应现浇筑好地下室内外墙,然后浇筑锅底形底板,起拱方法同上,但是应该严格注意底板和内外墙接头的处理,以防止渗水。
5 结论与展望 使用全补偿或超补偿的基础常常出现过大沉降,亦有学者认为可能与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底土扰动而导致地基土承载力减小有关。笔者认为有一定的道理。如厦门地区的花岗岩残积土一旦受到扰动,承载力就会有很大程度的减弱,整个建筑物沉降也会增大。但是对于普遍情况来说,作者认为补偿基础的过大沉降主要还是由于施工因素对基底土的影响造成的。对此本文建议使用水闸基础中的“锅底形”底板。分析表明“锅底形”底板不仅自身受力合理而且可以显著改善地基土的受力性状,减小地基土的再压缩沉降量。另外“锅底形”底板还可以较少钢筋和水泥的用量,降低建筑物的建造成本,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当然基坑开挖的回弹再压缩过程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课题,目前还很难对此进行精确的分析,本文对此论述以及所提施工建议亦还不够完善,还有待进一步的工程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