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习型教研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学习型教研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所谓的学习型教研组是指一个能支持和帮助教师个人学习和交流的教学研究小组。通过营造弥漫于整个教研组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教研组每位教师的创造性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能持续发展并具有持续学习能力的团队。简而言之,学习型教研组就是一种能够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行为和思想、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未来的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的教研组。而教师的成长是指教师把教育岗位作为自己终身的职业,具备强烈的专业责任感和服务精神、扎实的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组织教学、从容应付各种教学情景的能力,特别在某一方面有自己独特的知识建树或超常能力,从自己的职业成长中追寻生命的意义。创建学习型教研组更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只有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一)构建教研组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教研组所有成员共同认可和追求的景象,即共同奋斗目标,是教研组发展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的协调一致。它能产生众人一体的感觉,这种感觉渗入教研组各个方面,激发全体组员努力奋斗。在教研组成立伊始,教研组长就要与组员们共同确定本教研组的共同愿景,这也是一个教研组的精神。我们初一英语组的愿景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语言魅力,增强文化意识,与学生共同成长和进步。

(二) 建立完善的教研组制度

1、明确教研组长职责

教研组长对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研究负责,教研组长是教研组“学”与“习”的第一责任人和先行者。在我校有着有着明确的要求。教研组长应做到“五个必须”,即有效组织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展带有研究性质的活动不少于5次;以高效课堂为抓手,认真组织听评课活动,每学期听课指导不少于20次;积极承担课题研究任务,每学年带领全体人员合作完成一项课题研究任务;定期组织教师对教学质量进行分析,组织好教师教学评比及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组织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和个人发展计划。

制定个人发展和理论学习计划

教师为自己制定三年内的发展计划,为新教师建立成长档案,明确教师在每一个阶段的成长目标。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教师只有在持之以恒的专心阅读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对于教师,读书是提高文化内涵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教研组内一起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探讨今天怎样做教师、新课程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如何撰写教学案例、如何撰写教学论文、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等问题,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与困惑带到理论研修中,通过学习澄清问题、提高认识。

2、规范集体备课和明确教师的职责

备课组做到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有分工、有记录,每位成员都必须写好备课笔记和教学反思。教研组做到教研活动“三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四有”,即有计划、有考勤、有记录、有小结。备课后组员应规划和安排好个人的“学”与“习”,做到“五个尽力”,即每节课后尽力写教学反思后记;每月尽力命一份学科试卷;每月尽力提供一个典型案例;每学期尽力开设一次公开课;每学期尽力提供一篇教学论文。

(二) 创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1、广泛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教研组明确要求,组员之间互相听课达到一定节次,鼓励组员跨组听课。听课之后根据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评价表进行评课,评课不仅要评出优点,而且要指出不足和今后改进的建议。教研组还定期就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开展集体讨论活动,要求教师将本人在教学中所遇到的疑难、困惑问题,随时记录下来,定期组织教学研讨活动,把问题摆出来,由全体组员找出解决的办法。为了探讨新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建立以备课组为单位,采用各人构思→集中交流→人人写出个案→交流讨论→达成共识的备课方式,然后由一人主教,教研组集体听课,听完课之后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再次修改,反复整合,直至满意为止。通过

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加强了同伴之间的互助和合作,注重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教学活动中的交流、对话与沟通,共同分享经验和成功,提高了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2、强调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就课堂教学而言,即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反思的最简单形式是写教后记。为了督促教后记的写作,我们把教后记的检查作为常规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中优秀者予以表扬,通过各种途径推广示范。在写教后记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反思进行理论总结,撰写教研文章。同时,也鼓励教师用记录自己教学中故事和轶事的形式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推动课堂教学创新和教师专业发展。

3、开展磨课活动

磨课是指教师与教研组其他成员围绕实践课不断地切磋、商讨、设计、实践、反思、修改、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

的循环过程,目的是通过“磨”达到“合”——教与学的融合,理念与实践的融合。磨课是多层次、多方式、交叉进行的,比如:有师徒结对的磨课、备课组合作的磨课、教研组围绕主题的磨课、跨学科的磨课。磨课的着眼点是让教师感受到对一节课从备课到课后总结全过程的精细研究应该是怎样的,体会教学中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解决的。磨课的重点是磨教学设计,关键是看教学行为的改善,落脚点是教学效果。

4.注重专业引领

我校的专业引领主要从专家引领和骨干引领这两个层面展开。①专家引领。我们利用教研员集体视导,组织教师向教研员请教,面对面交流,开拓视野。②骨干引领。充分发挥校内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的作用,使他们在英语教学和科研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三) 淡化教研组边界,利用区级教研活动实现资源整合

与周边兄弟学校建立“连片教研”制度,开展校际教研活动,加大学校之间的教学互访,加强教师之间的结对互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面临的新问题越来越多,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面对实际,能者为师,讲求实效”的新思维也就应运而生。在联片教研中,可以提高我们的眼界,扩展我们的思路,为自己的发展找到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